什么是贺岁片(六):揭开贺岁片之谜

什么是贺岁片(六):揭开贺岁片之谜

阅读次数:391

第三章给我们留下了一些疑问,包括“贺岁片的名字究竟是怎样诞生的?这个名字和春节放映的所有影片有什么关系?如果贺岁片指春节放映的所有影片,为什么现在的贺岁片都偏于喜剧呢?”

在第四章中,我们看到只打着贺岁片旗号的电影由于并不具有喜的原型,也就是这些影片名不副实的时候,陷于票房失败的境地。

所有这些问题把我们带到了贺岁片的名与实面前。

(一)名与实

什么是名?什么是实?中国古代有一部思想者书《墨经》,其中有言:“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 “名” ,就是名称,人类用语言文字来标识概念,就形成了名称。“实” ,包括两部分,一是事物,一是从事物抽象出来的概念。

名与实的关系如何?中国古代有一部书叫《庄子》,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名止于实”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名” 的确立要依据“实” ,“名” 要和“实” 相符合,也就是“名副其实” ;反之,就是“名不副实” 或者“名存实亡” 。

值得注意的是,名与实之间,也即名称与概念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名称只是标识概念的符号而已。比如,汉语中的“人” 这个名称标识出这样一类事物:“能制造并使用工具劳动、能用语言思维和交际的高等动物。” 英语中则用“human” 这个名称来标识这类事物。但是,在一个成熟的语言系统中,名称与概念的对应关系一旦确立,它就只能是这个概念的名称了。这一点,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况曾解释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也曾指出:能指与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能指与所指的连接构成语言符号,因而可以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这里,能指指语言的音响形象,如“人” 的汉语读音“ren” ,所指指能指所表达的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一块硬币不可分割的两面,这块硬币就是语言符号。现在看来,索绪尔的这个观点有一个矛盾:既然能指与所指的联系是任意,为什么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呢?只有可以分割,才会有能指与所指的任意联系。为此,索绪尔提出:能指对它所表示的概念是自由选择,但它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一旦确立,它就和所指成为必然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里,能指实质上等同于名,所指大致等同于实。一旦成为约定俗成的必然之名,在语言系统中就可以指称某一实了,而且相互的关系也不能再随便更改了。

比如刚才我们举的“人、human” 的例子。当我们想到的“能制造并使用工具劳动、能用语言思维和交际的高等动物” ,我们会想到在汉语言系统里该用“人

” “ren” 或者在英语系统里说到“human” 这样的名称来表达,而决不会想到石头、草木、小狗这些名称。

为什么名实一旦固定就不易更改?这就是实(概念)的原因。

广义地讲,人类个体对事物属性的概括性的经验把握就形成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础和形式。人类一旦形成概念,就用不同的名称来标识它,以便于进行更为精深的思维和广阔的交流。

概念由内涵和外延两部分组成。外延就是具体的个体事物,内涵就是每一个个体事物的共性。这个共性,就是将这一类事物与其它事物区分开来的根本。相对于其他事物来说,这个共性也是个性。这个共性,总是和人的集体心理结构结合在一起的。

因此,当这一名与这一实的关系固定下来,这一名所代表的内涵就必然不同于其它名所代表的内涵,如果同就是“同义词” “同义名” ,如果近就是“近义词” “近义名” ,但是这一名与这一实的关系还是不会改变,如果改变,这一名将不代表这一实,我们的概念、判断都将失去表述的依据,我们的思维也将陷入困境。

(二)贺岁片的名与实

贺岁片的名其实是一个词组。首先确定的是它是一部电影,其次这部电影与众不同,它是专门来贺岁的。

贺岁片的实也就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电影的实,二是贺岁的实。撇开电影不说,贺岁的实(概念)有什么样的内涵和外延呢?

贺岁的外延是很宽泛的,比如春节期间的拜年,吃团年饭等等,它的内涵准确地讲,就是“恭贺新岁” ,如前所述,恭贺新岁正是在人的“喜” 的心理原型上产生的。

前面我们说过春节文化原型有四种惧、拒、祈、喜,但是,到现在四种原型中喜的原型凸现而其它三种在隐退。为什么其他春节文化原型会逐步隐退?喜的原型为什么会凸现?依据著名心理分析哲学家弗洛姆的无意识学说进行分析,惧、祈、拒这些原型遭到了来自社会和语言的压抑,最终退回到了最为深远的集体无意识。

首先是社会意识的压抑。随着时代变化,人类生产力不断提高,与自然的联系因为文明而日益疏远,人类更加重视自己的本质力量。中国人同样如此,越来越肯定自我的力量,在现代中国人的社会意识里,自然作为人的对立物和崇拜物的观念日益淡漠,甚至连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思想也渐渐被丢之脑后,春节最终被节日化,娱乐化,世俗化,正是这样的社会观念压抑住了“惧” “祈” “拒” 等集体意向,并使之成为潜藏在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而喜最终成为春节的基调。一个源自于“惧” 的本意为原始宗教祭祀的娱神的日子变为了娱人的节日,在人们的娱乐中,它的多数的原型沉睡

了。可惜的是,“喜” 的原型今天也开始受到社会的压抑,来自于社会意识的压抑,所以我们会觉得现在的春节不过如此,没有喜庆气氛等等。究其原因,这正是社会意识压抑,“惧” “祈” “拒” 等其他春节原型离我们越来越远的缘故,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就这样,“喜” 成了春节的代名词,这一社会意识的压抑使我们对春节的理解狭隘而局促。正是在这种理解基础上,“贺岁” 涵盖了春节的一切活动。

其次是语言压抑。语言压抑也是造成了今天“喜” 的原型一枝独秀的原因,对于春节电影来说,就是贺岁片独霸天下的根本原因。

前面我们说过,语言(概念)是思维的工具和外壳,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活动,语言也就成了意识的工具和外壳,因此,心理学上的“意识” 被作了如下的定义: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在人类以共同劳动为基础结成的社会中跟语言一起产生的。是借助于语言实现的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心理活动的高级形式。是自觉的心理活动。具体说来,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的一套具有固定意义的符号,它包括音和意两部分,就是前面我们谈到的名与实,能指和所指两个部分。能指指读音符号,所指指符号代表的意义。对于文字来说“名” “能指” 涵盖着读音和字形两部分。所指的意义就是概念。概念是人脑对现实对象的本质特征抽象的反映,也就是概括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得出的观念。既然是共性特征的抽象,具体客观事物的个性就被省略了,因此,对于事物的认识,我们往往需要借助一大堆概念来描述事物的不同部分,将其个性共性化,以期获得完整的认识。但是语言概念总是有边界的,在概念世界的边界,在概念与概念相连的缝隙中,就是我们无法表述的那一部分世界,所谓“言不尽意” ,久而久之,这些无法表述的世界及其本质也就成了无意识结构的内容。这就是语言压抑最根本的原因和方式。

具体说来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确定和排除。确定就是指固定能指和所指的关系,能指和所指的关系一旦约定俗成,就不会更改。确定的过程也就是命名的过程。排除,一是在确定前的比较概括中排出事物的差异,寻找共性加以抽象;二是在概念确定后以“前结构” 的状态排除这一结构关系之外的其他联系。比如我们在抽象“人” 这个概念前,必须先排除诸多相似物的差异,比如大猩猩,猴子,狒狒,最后确定出“能够直立行走,制造工具,使用工具” 等等不同人种的共性形成“人” 的概念,一旦概念形成,就在每一个掌握了这一概念的人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固定的前结构,首

先我们就不会把大猩猩等人的近亲称为“人” ,并将这些事物的与“人” 的能指(读音ren,字形“人” )的关系排除,其次如果有人把“人” 的称谓加在那些动物身上,造成前结构的概念中能之和所指的断裂,就会引起我们的质疑。

语言压抑在春节文化里也就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确定” ,概括春节的共性,并用“贺岁” 一词加以固定,也就是确定贺岁的所指与能指的关系;这种概括显然有失偏颇,究其根本是社会意识压抑的结果。这一确定行为凸现了“喜” 的意义,使喜的原型泛化到各种春节的意象中。这样,与“贺岁” 这个词组相关的一切现象,如贺岁词,贺岁晚会,贺岁明信片(贺年卡),贺岁电视剧,贺岁片(电影),都在喜的原型上产生了。这一确定过程也是贺岁片的命名过程,因此,虽然我们在本文的第三部分没能找到贺岁片名称的准确来历,但是它的命名过程就是贺岁的“喜” 的原型与电影结合起来的过程,最终形成了贺岁片这个名称。

其二“排除” ,用“贺岁” 概括了春节的全部内涵,与贺岁的所指无关的一切现象被排除在了春节的集体意识之外,压抑成集体无意识原型,并使其无法显现出来。这是在社会意识压抑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压抑。

语言的压抑是可怕的,这就是为什么打着“贺岁片” 的名,而无“贺岁片” 的实的影片最终被观众质疑的原因。如果一部影片不具有贺岁片的实,也就是贺岁片的所指和能指脱节,观众在用已经被社会意识固定化的“贺岁” 前结构来欣赏这部影片时,就会因为这种断裂感(俗话说“名不副实” )而质疑这部影片,甚至否定这部影片。

当然,当一部影片在春节档期不以贺岁片名义发行,人们也不会用贺岁片独有的“喜” 概念来理解它,尽管它可能是悲剧,或者恐怖片、战争片等等,它是不会遭遇“名不副实” 的滑铁卢的。这就是我们看到的1995年前的春节档期影片“悲喜交加” ,也是在第一章中提到的1995年后春节档期中,有些没用贺岁片名义上映的影片如《拯救大兵瑞恩》、《偷天陷阱》、《黑客帝国》、《东京攻略》、《精灵小鼠弟》一样获得良好票房的原因之一。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那一个票房之迷了:张艺谋导演为什么会失败?还记得前面我们请大家注意过张艺谋在回答记者时说:“我没有特别在意‘贺岁片‘这个词” ,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表述“我没有特别在意‘贺岁片‘这个名” ,结合他随后谈论的内容,我们可以这样说,张艺谋也没有真正明白贺岁片的实是以超越和颠覆常态为内核的“喜” ,也就在贺岁片是喜剧还是悲剧上徘徊、犹豫

和模糊了,没有能拍出名实相符的贺岁电影,最后只是把贺岁的名字冠在《幸福时光》上面,结果被拥有“贺岁” 这一名与实前结构的观众所批判,其票房自然会失败了——这就是那个谜的谜底!

到这里,我们终于要回答冠以本文的疑问式标题了。

(三)贺岁片应该是什么

贺岁片究竟应该是什么?档期说是错的?类型说是对的?

我们再回头看看关于贺岁片的各种说法,这些说法有一个共识:贺岁片是专为春节档期制造放映的影片。这句话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在理解这句话的过程中,档期说和类型说都出现了偏差。

什么是贺岁片(六):揭开贺岁片之谜

阅读次数:391

第三章给我们留下了一些疑问,包括“贺岁片的名字究竟是怎样诞生的?这个名字和春节放映的所有影片有什么关系?如果贺岁片指春节放映的所有影片,为什么现在的贺岁片都偏于喜剧呢?”

在第四章中,我们看到只打着贺岁片旗号的电影由于并不具有喜的原型,也就是这些影片名不副实的时候,陷于票房失败的境地。

所有这些问题把我们带到了贺岁片的名与实面前。

(一)名与实

什么是名?什么是实?中国古代有一部思想者书《墨经》,其中有言:“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 “名” ,就是名称,人类用语言文字来标识概念,就形成了名称。“实” ,包括两部分,一是事物,一是从事物抽象出来的概念。

名与实的关系如何?中国古代有一部书叫《庄子》,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名止于实”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名” 的确立要依据“实” ,“名” 要和“实” 相符合,也就是“名副其实” ;反之,就是“名不副实” 或者“名存实亡” 。

值得注意的是,名与实之间,也即名称与概念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名称只是标识概念的符号而已。比如,汉语中的“人” 这个名称标识出这样一类事物:“能制造并使用工具劳动、能用语言思维和交际的高等动物。” 英语中则用“human” 这个名称来标识这类事物。但是,在一个成熟的语言系统中,名称与概念的对应关系一旦确立,它就只能是这个概念的名称了。这一点,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况曾解释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也曾指出:能指与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能指与所指的连接构成语言符号,因而可以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这里,能指指语言的音响形象,如“人” 的汉语读音“ren” ,所指指能指所表达的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一块硬币不可分割的两面,这块硬币就是语言符号。现在看来,索绪尔的这个观点有一个矛盾:既然能指与所指的联系是任意,为什么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呢?只有可以分割,才会有能指与所指的任意联系。为此,索绪尔提出:能指对它所表示的概念是自由选择,但它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一旦确立,它就和所指成为必然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里,能指实质上等同于名,所指大致等同于实。一旦成为约定俗成的必然之名,在语言系统中就可以指称某一实了,而且相互的关系也不能再随便更改了。

比如刚才我们举的“人、human” 的例子。当我们想到的“能制造并使用工具劳动、能用语言思维和交际的高等动物” ,我们会想到在汉语言系统里该用“人

” “ren” 或者在英语系统里说到“human” 这样的名称来表达,而决不会想到石头、草木、小狗这些名称。

为什么名实一旦固定就不易更改?这就是实(概念)的原因。

广义地讲,人类个体对事物属性的概括性的经验把握就形成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础和形式。人类一旦形成概念,就用不同的名称来标识它,以便于进行更为精深的思维和广阔的交流。

概念由内涵和外延两部分组成。外延就是具体的个体事物,内涵就是每一个个体事物的共性。这个共性,就是将这一类事物与其它事物区分开来的根本。相对于其他事物来说,这个共性也是个性。这个共性,总是和人的集体心理结构结合在一起的。

因此,当这一名与这一实的关系固定下来,这一名所代表的内涵就必然不同于其它名所代表的内涵,如果同就是“同义词” “同义名” ,如果近就是“近义词” “近义名” ,但是这一名与这一实的关系还是不会改变,如果改变,这一名将不代表这一实,我们的概念、判断都将失去表述的依据,我们的思维也将陷入困境。

(二)贺岁片的名与实

贺岁片的名其实是一个词组。首先确定的是它是一部电影,其次这部电影与众不同,它是专门来贺岁的。

贺岁片的实也就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电影的实,二是贺岁的实。撇开电影不说,贺岁的实(概念)有什么样的内涵和外延呢?

贺岁的外延是很宽泛的,比如春节期间的拜年,吃团年饭等等,它的内涵准确地讲,就是“恭贺新岁” ,如前所述,恭贺新岁正是在人的“喜” 的心理原型上产生的。

前面我们说过春节文化原型有四种惧、拒、祈、喜,但是,到现在四种原型中喜的原型凸现而其它三种在隐退。为什么其他春节文化原型会逐步隐退?喜的原型为什么会凸现?依据著名心理分析哲学家弗洛姆的无意识学说进行分析,惧、祈、拒这些原型遭到了来自社会和语言的压抑,最终退回到了最为深远的集体无意识。

首先是社会意识的压抑。随着时代变化,人类生产力不断提高,与自然的联系因为文明而日益疏远,人类更加重视自己的本质力量。中国人同样如此,越来越肯定自我的力量,在现代中国人的社会意识里,自然作为人的对立物和崇拜物的观念日益淡漠,甚至连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思想也渐渐被丢之脑后,春节最终被节日化,娱乐化,世俗化,正是这样的社会观念压抑住了“惧” “祈” “拒” 等集体意向,并使之成为潜藏在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而喜最终成为春节的基调。一个源自于“惧” 的本意为原始宗教祭祀的娱神的日子变为了娱人的节日,在人们的娱乐中,它的多数的原型沉睡

了。可惜的是,“喜” 的原型今天也开始受到社会的压抑,来自于社会意识的压抑,所以我们会觉得现在的春节不过如此,没有喜庆气氛等等。究其原因,这正是社会意识压抑,“惧” “祈” “拒” 等其他春节原型离我们越来越远的缘故,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就这样,“喜” 成了春节的代名词,这一社会意识的压抑使我们对春节的理解狭隘而局促。正是在这种理解基础上,“贺岁” 涵盖了春节的一切活动。

其次是语言压抑。语言压抑也是造成了今天“喜” 的原型一枝独秀的原因,对于春节电影来说,就是贺岁片独霸天下的根本原因。

前面我们说过,语言(概念)是思维的工具和外壳,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活动,语言也就成了意识的工具和外壳,因此,心理学上的“意识” 被作了如下的定义: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在人类以共同劳动为基础结成的社会中跟语言一起产生的。是借助于语言实现的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心理活动的高级形式。是自觉的心理活动。具体说来,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的一套具有固定意义的符号,它包括音和意两部分,就是前面我们谈到的名与实,能指和所指两个部分。能指指读音符号,所指指符号代表的意义。对于文字来说“名” “能指” 涵盖着读音和字形两部分。所指的意义就是概念。概念是人脑对现实对象的本质特征抽象的反映,也就是概括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得出的观念。既然是共性特征的抽象,具体客观事物的个性就被省略了,因此,对于事物的认识,我们往往需要借助一大堆概念来描述事物的不同部分,将其个性共性化,以期获得完整的认识。但是语言概念总是有边界的,在概念世界的边界,在概念与概念相连的缝隙中,就是我们无法表述的那一部分世界,所谓“言不尽意” ,久而久之,这些无法表述的世界及其本质也就成了无意识结构的内容。这就是语言压抑最根本的原因和方式。

具体说来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确定和排除。确定就是指固定能指和所指的关系,能指和所指的关系一旦约定俗成,就不会更改。确定的过程也就是命名的过程。排除,一是在确定前的比较概括中排出事物的差异,寻找共性加以抽象;二是在概念确定后以“前结构” 的状态排除这一结构关系之外的其他联系。比如我们在抽象“人” 这个概念前,必须先排除诸多相似物的差异,比如大猩猩,猴子,狒狒,最后确定出“能够直立行走,制造工具,使用工具” 等等不同人种的共性形成“人” 的概念,一旦概念形成,就在每一个掌握了这一概念的人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固定的前结构,首

先我们就不会把大猩猩等人的近亲称为“人” ,并将这些事物的与“人” 的能指(读音ren,字形“人” )的关系排除,其次如果有人把“人” 的称谓加在那些动物身上,造成前结构的概念中能之和所指的断裂,就会引起我们的质疑。

语言压抑在春节文化里也就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确定” ,概括春节的共性,并用“贺岁” 一词加以固定,也就是确定贺岁的所指与能指的关系;这种概括显然有失偏颇,究其根本是社会意识压抑的结果。这一确定行为凸现了“喜” 的意义,使喜的原型泛化到各种春节的意象中。这样,与“贺岁” 这个词组相关的一切现象,如贺岁词,贺岁晚会,贺岁明信片(贺年卡),贺岁电视剧,贺岁片(电影),都在喜的原型上产生了。这一确定过程也是贺岁片的命名过程,因此,虽然我们在本文的第三部分没能找到贺岁片名称的准确来历,但是它的命名过程就是贺岁的“喜” 的原型与电影结合起来的过程,最终形成了贺岁片这个名称。

其二“排除” ,用“贺岁” 概括了春节的全部内涵,与贺岁的所指无关的一切现象被排除在了春节的集体意识之外,压抑成集体无意识原型,并使其无法显现出来。这是在社会意识压抑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压抑。

语言的压抑是可怕的,这就是为什么打着“贺岁片” 的名,而无“贺岁片” 的实的影片最终被观众质疑的原因。如果一部影片不具有贺岁片的实,也就是贺岁片的所指和能指脱节,观众在用已经被社会意识固定化的“贺岁” 前结构来欣赏这部影片时,就会因为这种断裂感(俗话说“名不副实” )而质疑这部影片,甚至否定这部影片。

当然,当一部影片在春节档期不以贺岁片名义发行,人们也不会用贺岁片独有的“喜” 概念来理解它,尽管它可能是悲剧,或者恐怖片、战争片等等,它是不会遭遇“名不副实” 的滑铁卢的。这就是我们看到的1995年前的春节档期影片“悲喜交加” ,也是在第一章中提到的1995年后春节档期中,有些没用贺岁片名义上映的影片如《拯救大兵瑞恩》、《偷天陷阱》、《黑客帝国》、《东京攻略》、《精灵小鼠弟》一样获得良好票房的原因之一。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那一个票房之迷了:张艺谋导演为什么会失败?还记得前面我们请大家注意过张艺谋在回答记者时说:“我没有特别在意‘贺岁片‘这个词” ,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表述“我没有特别在意‘贺岁片‘这个名” ,结合他随后谈论的内容,我们可以这样说,张艺谋也没有真正明白贺岁片的实是以超越和颠覆常态为内核的“喜” ,也就在贺岁片是喜剧还是悲剧上徘徊、犹豫

和模糊了,没有能拍出名实相符的贺岁电影,最后只是把贺岁的名字冠在《幸福时光》上面,结果被拥有“贺岁” 这一名与实前结构的观众所批判,其票房自然会失败了——这就是那个谜的谜底!

到这里,我们终于要回答冠以本文的疑问式标题了。

(三)贺岁片应该是什么

贺岁片究竟应该是什么?档期说是错的?类型说是对的?

我们再回头看看关于贺岁片的各种说法,这些说法有一个共识:贺岁片是专为春节档期制造放映的影片。这句话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在理解这句话的过程中,档期说和类型说都出现了偏差。


相关内容

  • 2016年流通纪念币大全套价格表
  • 2016年流通纪念币大全套价格表 1984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向社会通告:"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经国务院批准,我行将限量发行三种图案,面值一元的金属纪念币",从此揭开了我国普通纪念币发行的序幕. 纪念币是人民币系列的组成部分,是对我国货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补 ...

  • 冯小刚贺岁片的十大经典台词
  • 冯小刚贺岁片的十大经典台词第十名:影片<大腕> 角色:尤优(葛优扮) 皇帝)有很多漂亮的女人,如果他有心气的话,可以每天换一个, "No,他(皇帝)有很多漂亮的女人,如果他有心气的话,可以每天换一个,而且不 , 用花钱, 都是朝廷给他养着. 我只有一个女人, 还跟我离婚了, 我 ...

  • 华语电影的奇迹诞生地,「贺岁档」的起源
  • 2016年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三.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的「贺岁档」马上又要来临了. 有人不禁要问,「贺岁档」到底是什么? 其实在二十多年前,内地根本没有「贺岁档」这个概念. 大过年的,大家都忙着置办年货,忙着走门串户,谁有功夫去电影院啊! 事实上,春节期间恰恰是电影院「最没生意的时候」. 才不像现在,是华 ...

  • 个性语录感受明星--冯小刚
  • 冯小刚大导演因为没有偶像包袱,所以可以想到什么说什么,不用谨言慎行,顾左右而言他. 冯氏语录一:我有信心成为今年的票房冠军 背景:冯小刚是中国贺岁片的一面大旗,从<不见不散>到<大腕>,他的贺岁片一直保持着当年的票房纪录,一时间,"小刚一出,谁与争锋"的说 ...

  • 作文:2014,贺岁啦
  • 2014,贺岁啦 现在临近新年元旦,2013即将成为历史,2014"接踵而来".在场的各位有没有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呢?那是肯定的.当然,随着2014一起来的,还有必不可少的--贺岁片! "贺岁片"这一说法是由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香港传入内地 ...

  • 十大春节贺岁档必看爆笑喜剧片
  • 2016年来临了,祝大家春节快乐,万事如意同时,都有哪些贺岁大片值得推荐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盘点十大适合春节看的爆笑喜剧片,大家都来看看是有你喜欢的呢? 10.<疯狂的石头>(2006)(Silver Medalist) 导演:宁浩 编剧:宁浩.张承.岳小军 主演:郭涛.黄渤.九孔.徐峥. ...

  • [套牢33天]:贺岁片的无冕之王
  • 领衔主演:中国近两亿股民.基民以及资本市场各方诸侯. 剧情:公元2011年,"熊"霸全球,A股上演世纪灾难大片,股民基民多年积蓄灰飞烟灭,资本市场各方诸侯尔虞我诈,被套投资者沉痛不已:"买了浦发,白了头发:买了太保,三餐不保:买了人寿,越来越瘦:买了平安,彻夜不安:买了 ...

  • 葛优经典语录
  • 葛优经典语录 1.葛优:好路不张草,好脑不长毛. 2.葛优:有组织无纪律! 3.葛优:让我说粤语恐怕不太行.其他城市我也有说不好的,比如在南京,我练了半天也不行.让我到一个地方就说一个地方的方言,我实在没这自信. 4.葛优:有一说一,我是严守一 5.葛优:说了多少次了,要团结. 6.葛优:就说这买随 ...

  • 贺岁片通俗演义
  • 滚滚春潮迎贺岁,巨星名导齐动. 喜剧功夫同上阵, 星爷依旧在,龙哥何其红. 冯导葛优荧幕上,笑看票房大收. 部部好片喜相逢, 新年看新片,观众笑谈中. ――<临江仙•贺岁片> 第一回大明星闹春齐贺岁,喜剧片温馨赢观众 话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南海香江有一许氏家族,家中育有四子,分别名为冠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