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我涓滴,为民造福--二论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

新华社评论员

“百姓谁不爱好官?”廖俊波同志的猝然离世,牵动了四面八方人们的心。哀悼者络绎不绝,长街相送、挥泪成雨的场景,令人动容。“我至今不相信他真的走了!”在他不幸去世之后,几十万群众自发在网上悼念,想念他的老百姓仍往他的手机号码发去信息……老百姓的眼泪和心语,寄托着对一位好干部的深切思念,表达了对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由衷礼赞。

心无百姓莫为“官”。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多年来,廖俊波同志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守权为民用的为政之道。不管在哪里任职、何处工作,廖俊波不是把职务当作权力、地位的象征,而是把职位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早在邵武拿口镇当镇长时,他就对女儿说:“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是为全镇人服务的。”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他坚持为老百姓多做事、做好事、做实事,以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的公仆情怀,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为人民造福,廖俊波做到了“尽心”。“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廖俊波同志拥有一颗热乎乎的“百姓心”:他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常常放弃节假日休息,忙得顾不上妻儿老小;接待来访群众总是满脸微笑、态度亲和,临走时还不忘递上自己的名片;他干工作,首先想的是“决不让老百姓吃亏”,在群众眼里,他是“和农民坐一条板凳的人”。心贴心才能得人心,心连心才能聚合力。对各级干部来说,时时处处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才能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汇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为人民造福,廖俊波做到了“尽力”。对待群众利益诉求,他总是有求必应;为群众排忧解难,他总是亲力亲为。为推动古村落旅游开发,他亲自上阵当起导游,提出“赚钱的事你们干,不赚钱的事党委政府来干”;在碰到征迁难题时,他夜访农家,和群众代表促膝长谈3个多小时,最终打消群众在迁祖坟、拆迁补偿方面的顾虑;面对陷入困境的农民企业家,他打车冒雨考察对方工厂,跑前跑后帮助解决生产困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廖俊波的先进事迹启示各级干部,为了老百姓的事就要全心全意、不遗余力,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才能用自己的辛苦付出换来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为人民造福,廖俊波做到了“尽责”。俗话说“爱挑的担子不嫌沉”,廖俊波工作过的地方,不少都起点较低、基础较差,矛盾和困难集中。但他从不叫苦、抱怨,而是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把责任扛在肩上、任务抓在手中,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大胆闯、努力干。啃征地这个“硬骨头”,他深入群众听意见,耐心细致做工作,3个月征地3600多亩且无人上访;办老城拆迁“麻烦事”,他“两顾茅庐”真心请贤,让威信高的同志出手相助;打扶贫脱贫攻坚战,他深入实际搞调研,因地制宜找对策,让出了名的“垃圾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村民人均收入翻了几番。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廖俊波忠实履行了领导干部的职责使命,生动诠释了党的好干部的时代内涵,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为民担当、善作善成的榜样。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增强宗旨意识、恪守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置于心中的最高位置,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广大党员干部必将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干一番“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事业。

新华社评论员

“百姓谁不爱好官?”廖俊波同志的猝然离世,牵动了四面八方人们的心。哀悼者络绎不绝,长街相送、挥泪成雨的场景,令人动容。“我至今不相信他真的走了!”在他不幸去世之后,几十万群众自发在网上悼念,想念他的老百姓仍往他的手机号码发去信息……老百姓的眼泪和心语,寄托着对一位好干部的深切思念,表达了对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由衷礼赞。

心无百姓莫为“官”。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多年来,廖俊波同志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守权为民用的为政之道。不管在哪里任职、何处工作,廖俊波不是把职务当作权力、地位的象征,而是把职位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早在邵武拿口镇当镇长时,他就对女儿说:“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是为全镇人服务的。”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他坚持为老百姓多做事、做好事、做实事,以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的公仆情怀,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为人民造福,廖俊波做到了“尽心”。“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廖俊波同志拥有一颗热乎乎的“百姓心”:他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常常放弃节假日休息,忙得顾不上妻儿老小;接待来访群众总是满脸微笑、态度亲和,临走时还不忘递上自己的名片;他干工作,首先想的是“决不让老百姓吃亏”,在群众眼里,他是“和农民坐一条板凳的人”。心贴心才能得人心,心连心才能聚合力。对各级干部来说,时时处处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才能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汇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为人民造福,廖俊波做到了“尽力”。对待群众利益诉求,他总是有求必应;为群众排忧解难,他总是亲力亲为。为推动古村落旅游开发,他亲自上阵当起导游,提出“赚钱的事你们干,不赚钱的事党委政府来干”;在碰到征迁难题时,他夜访农家,和群众代表促膝长谈3个多小时,最终打消群众在迁祖坟、拆迁补偿方面的顾虑;面对陷入困境的农民企业家,他打车冒雨考察对方工厂,跑前跑后帮助解决生产困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廖俊波的先进事迹启示各级干部,为了老百姓的事就要全心全意、不遗余力,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才能用自己的辛苦付出换来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为人民造福,廖俊波做到了“尽责”。俗话说“爱挑的担子不嫌沉”,廖俊波工作过的地方,不少都起点较低、基础较差,矛盾和困难集中。但他从不叫苦、抱怨,而是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把责任扛在肩上、任务抓在手中,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大胆闯、努力干。啃征地这个“硬骨头”,他深入群众听意见,耐心细致做工作,3个月征地3600多亩且无人上访;办老城拆迁“麻烦事”,他“两顾茅庐”真心请贤,让威信高的同志出手相助;打扶贫脱贫攻坚战,他深入实际搞调研,因地制宜找对策,让出了名的“垃圾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村民人均收入翻了几番。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廖俊波忠实履行了领导干部的职责使命,生动诠释了党的好干部的时代内涵,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为民担当、善作善成的榜样。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增强宗旨意识、恪守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置于心中的最高位置,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广大党员干部必将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干一番“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事业。


相关内容

  • 学九万精神.讲敬业奉献心得体会
  • "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来源于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来源于浙江人民在历史长河里的文化沉淀,来源于浙江大地上区域精神的提炼概括,更是来源于浙江优秀儿女身上点滴感动的流淌汇聚. 郑九万的先进事迹,是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在基层党员干部身上的真实写照.郑九万同志身上 ...

  • 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
  • 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实 50年前,一个名字响彻神州大地.他,就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50年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第二次来到兰考,瞻仰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和 ...

  • 深学 细照 笃行
  • 深学 细照 笃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行 本报记者 平 萍 柯 杨 草长莺飞时节,中原大地生机盎然,满眼尽是新绿. 河南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也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 ...

  • 以焦裕禄精神为镜
  • 以焦裕禄精神为镜,深学细照笃行 以焦裕禄精神为镜, 深学.细照.笃行, 是习总书记对全党同志提出的殷切希望, 也是确保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取得扎实成效的行动指引.公仆情怀, 就要像焦裕禄那样心里时刻装着百姓, "生也沙丘, 死也沙丘, 父老生死系":清正廉洁, 就 ...

  • 凤凰镇召口中学[涓滴不弃乃成江河]
  • 凤凰镇召口中学<涓滴不弃 乃成江河>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 #8226;阳货>),这段话形象地概括出了文学在思想教育方面的作用,对于一名 ...

  • 重温电影焦裕禄心得体会
  • 5月14日,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生命的祭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离开我们整整50年了.河南兰考县的焦裕禄墓园,汇聚了潮水般前来祭奠的人们.焦裕禄在兰考工作了一年零四个月即病逝在岗位上.然而,这一年零四个月却成为穿越时空的永恒.焦裕禄,这个永不褪色的名字,如一座丰碑,矗立在兰考,矗立在中国大地,矗立在 ...

  • 中学生应该如何学习和实践雷锋精神
  • 学雷锋树形象,构建和谐文明校园 1962年8月15日,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因公殉职.虽然他的生命只有短短22个春秋,可是他那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崇高精神却长留人间.伟大领袖毛主席在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弘扬传 ...

  • 雷锋精神是否过时
  • 雷锋精神是否过时? 一.活动目的 引导同学去思考.去理解,学习雷锋精神,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行为:通过对雷锋事迹的学习,了解雷锋精神指的是什么:在同学之间展开辩论,"雷锋精神是不是过时了?":通过举例,让同学们明白到,雷锋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事情,很多 ...

  • 治理"为官不为",涵养勇于担当精神
  • 作者:李庚香 领导科学 2015年05期 <争臣论>是韩愈有感于贤士阳城被荐为谏官五年,每日饮酒,为官不为,未尝言事而作.韩愈严正地指出:"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如辞官不做.作者站在儒家积极"用世"的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