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路实验指导书

目 录

一 实验室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 1 二 单级、三极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 3 三 场效应管放大器 -------------------------------------------------------- 6 四 负反馈放大器 ----------------------------------------------------------- 9 五 三极管射极跟随器 --------------------------------------------------- 11 六 差动放大器 ------------------------------------------------------------ 13 七 集成运算放大器指标测试 ------------------------------------------ 15 八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模拟运算实验 -------------- 18 九 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来构成波形发生器 --------------------------- 21 十 集成运放器的基本应用──信息处理:有源滤波器 ---------- 23 十一 电压比较器实验 --------------------------------------------------- 25 十二 低频功率放大器 --------------------------------------------------- 28 十三 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 --------------------------------------------- 31 十四 整流滤波电路实验 ------------------------------------------------ 33 十五 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实验 --------------------------------------- 34

一 实验室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实验室常用的电子仪器:示波器、信号源、交流毫伏表、频率计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并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

2. 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测正弦信号并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

1. TX0531 29多功能信号发生器 2. 双踪示波器SR8 3. 交流毫伏表 4. TX0533 26频率计 5. TX0833 02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Ⅱ 三、实验内容

1. 测量示波器本身的自校准信号(波形:方波;频率:f=1KHz±2%;电压幅度:Vm=1V±30%;占空比:50%;此信号用于示波器进行自检)。 (1)调出“校准信号”波形

(A)用示波器探头将“校准信号”输出端与YA(或YB)输入插口接通,调节示波器各相关旋钮,将触发方式开关置“自动”位置,触发源选择开关置“常态”,根据“校准信号”的频率和幅值正确选择扫速度开关(t/div)及Y轴灵敏度开关(v/div)的位置,则此时应在荧光屏上显示一个或数个周期的方波。

(B)分别将触发方式开关置“高频”位置,并同时调节触发器电平旋钮,调节稳定波形。体会一下不同触发方式的操作特点。 (2)调校“校准信号”幅度

将Y轴灵敏度微调旋钮置“校准”位置,Y轴灵敏度开关置适当位置,读取校准信号的幅值,将其记入表1-1。

表1-1

(3)调校“标准信号”频率

将扫描速度微调旋钮置“校准”位置,扫描速度开关置适当位置,读取“标准信号”的周期,并用频率计进行校核,将得到的结果记入表1-1。 (4)测量“校准信号”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

调节“Y轴灵敏度”开关位置及微调旋钮,并移动波形,使方波波形在垂直方向上正好占据中心轴上,且上、下对称,以便读取波形的参数。通过旋钮扫描速度开关逐级提高扫描速度,使波形在X轴方向扩展(必要时可以利用“扫描速度扩展”开关将波形再扩展10倍),并同时调节触发电平旋钮,从便从荧光屏上能清楚地读取方波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并将其值记入表1-1。

2. 观测信号源输出的音频信号的电压波形及频率

使多功能信号发生器输出音频信号的频率分别为100Hz,1KHz,10KHz,100KHz(频率计测量值),电压的有效值均为1V(交流毫伏表测量值)。

改变示波器扫描速度开关位置及Y轴灵敏度开关位置,观测信号源输出音频信号的频率及电压峰值,将其记入表1-2。

(1)观察双踪波器显示波形“交替”与“断续”两种显示方式的特点YA,YB均先不加输入信号,扫描速度开关置较低档位(如0.5s/div档)和较高档位(如5μs/div档),把显示方式开关分别置于“交替”和“断续”位置,观察两条扫描线的显示特点,记忆之。 (2)用双踪示波器显示测量两波形间的相位关系

①按图

1-1连接实验电路。将多功能信号发生器的音频信号输出调节为:频率f=1KHz,电压幅值VA=2V,经R、C(接自TX0833 02)移相网络,将此音频信号移相变成频率,电压幅值相同,相位不同的两路信号 VA和VB分别接至示波器的YA和YB输入端。

②将显示方式开关置“交替”档位,将YA和YB输入耦合方式开关置“⊥”档位,调节YA和YB的↑↓移位旋钮,使两条扫描基线重合,再将YA和YB输入耦合方式开关置“AC”档位,调节扫描速度开关及YA和YB灵敏度开关的位置,同时将内触发源选择开关拉出,此时在荧光屏上将显示出VA和VR两个相位不同的正弦波,其相位依如下关系式:

ϕ=

X(div)

⨯360

XT(div)

式中:φ=相位角差

XT=信号波形一周期在X轴方向所占刻度的总格数

X=两波形在X轴方向差距格数

按上式计算并实际观测两波形的相位差,将结果填入表1-3。

表1-3

二 单级、三极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调整晶体三极管放大器的直流静态工作点。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4.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

1.TX0533 25 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2.TX0833 19电源板

3.TX0533 29多功能信号发生器 4.双踪示波器( ) 5.交流毫伏表

6.TX0531 18直流电压表 7.TX0531 19直流电流表 8.TX0533 26频率计

9.TX0833 02电子学综合实验Ⅱ

三、实验内容

1.按图2-1接好电路[RW=1M,RB2=82k],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为防止干扰,各仪器的公共端必须连在一起,同时信号源、交流毫伏表和示波器的引线应采用专用电缆或屏蔽线。(注意:屏蔽线的外包金属网应牢牢接在公共接地端上)。[先检查元器件导线,在连线,先直流后交流]

2.测量静态工作点

接通电源前,先将RW调到最大,将直流电流表按所示极性串接好,接通+5V电源,调节RW,使IC≈1mA(电流值可从所串接的直流电流表读出);用直流电压表测量VB,VE,VC,用万用表测量RB的值,记入表2-1。

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在放大器输入端A送入f=1KHz的正弦信号VS,调节音频信号源输出旋钮,使VS=10mV,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V0的波形,在波形不失真的前提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下述三种情况的VO值,并用示波器同时观察VO和Vi的相位关系,记入表2-2

4.用示波器观察直流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倍数和波形失真度的影响。

使RC=2.7KΩ,RL=∞,Vi适当,调节

RW,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电压V0波形,在VO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测量几组IC和VO值,记入表2-3。 Ci (2)AV为三极管共射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

下一步用示波器重点观测变动直流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度的影响。使RC=2.7K,RL=2.7K,Vi=0,调节RW使IC=1.0mA测出VCE的值;再加入并逐步加大输入音频信号电压Vi,使此时输出电压VO足够大,且不失真;而后保持输入信号Vi不变,分别增大和减小RW(即减小或增大IC),使波形出现失真,绘出此时VO的波形,并测出失真情况下的IC和VCE值,记入表2-4。请注意,每次测IC和V

CE值时都要将信号源的输出旋钮复零。

使RC=RL=2.7 KΩ

为了获得三极管共射放大器的最大动态范围,应将直流静态工作点调至交流负载线的中点。为此,应同时调节RW及输入音频信号的幅度,用示波器观察VO的波形,当输出波形同时出现削底和缩顶现象,且削底及缩顶基本对称时,说明直流静态工作点已调至交流负载线的中点。然后细微调整音频信号源输出旋钮,使输入信号幅度略减,而输出信号幅度最大,

且无明显失真时,用交流毫伏表测量Vo(有效值)其动态范围等于2Vo,而用示波器可观测到Vop(峰值),及VOPP(峰—峰值)将结果记入表2-5。

表2-5 RC=2.7 KΩ RL= 2.7KΩ

*6.测量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

*7.测量三极管共射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注:带有“*”号的6、7两项实验内容,可视实际情况由实验指导老师决定取舍。

三 场效应管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结型场效应管的性能、特点及主要参数。 2. 进一步熟悉放大器动态参数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

1. TX0533 25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2. TX0833 19电源板 3. TX0531 29多功能信号发生器 4. 双踪示波器 5. 交流毫伏表 6. TX0531 19直流电压表 7. TX0833 02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Ⅱ 三、实验内容

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整

*(1)按下表所列出的结型场效应管3DJ6F的典型参数值及测试条件、用图示仪测量实验中所使用的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及参数,记录下来备用。 表3-1

(2)按图3-1连接好此单结场效应管放大器。

(3)接通+5V直流电源,仔细调整RW,对照一下前面用图示仪所测并记录下来的3DJ6F特性曲线,检查一下静态工作点是否在特性曲线放大区的中间部分,通过细调RW来确定适当的静态工作点。然后将此时的一系列静态直流参数记入表3-2。

2.场效应管放大器,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及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 (1)电压放大倍数AV和输出电阻RO的测量

用信号源在放大器A点输入f=1KHz,Vi=10—100mV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监测输出电

压VO的波形。在输出电压VO不失真的条件下,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量RL=∞(即输出端没有接负载)和RL=2.7K(即输出端加上R=2.7K负载)时的VO值,将其记入表3-3。(注意:在做这种测量时,应保证VO不失真,Vi值不变)

用示波器同时观察Vi和Vo的波形,特别注意一下它们的幅值大小及相位关系,将其描绘及记录在表3-3中。 表3-3

注:①这里输出电阻R0及电压放大倍数AV都是通过测量Vi、VO、VL,将其代入公式计算出来的。

②RO=(

VO

-1)RL VO是RL=∞时的测量值,VL是RL=2.7K时的测量值。 VL

③AV=

VL

Vi

(2)输入电阻Ri的测量

①由于场效应管的输入电阻Ri很大,如直接用交流毫伏表测输入电压VS和Vi,限于我们的交流毫伏表的输入阻抗不是很高,它有可能小于场效应管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i,这样必然带来较大的误差。故一般利用被测放大器的隔离作用,通过测量Vo来计算Ri。测量电路如图3-2,这里R值选取不要与Ri相差太大,一般取R=(100~200)KΩ

②如图3-2所示,选择适当大小的输入电压VS(约50~100mV),先将开关K拨向“1”的位置,用交流毫伏表测得V01,然后再将开关K拨向“2”的位置,测得V02,将测得的数据计算的结果一并记入表3-4。

表3-4

注:Ri测量的原理是这样的,首先应该说明它是一种间接的测量方法,最后通过计算来算出Ri值。如图3-2所示,当K拨向1时,R未接入,Vi=Vs,V01=ArVs;保持VS值不变。当K拨向2时,V02=AV⋅Vi=AV⋅

VSRi

∵①V01=AV⨯VS ⋅Ri=Ar⋅VS⋅

R+RiR+Ri

②VO2=AV⋅VS⋅

RiVO2∴将①式代入②式,解出Ri=⋅R,式中VO1、VO2均是通

R+RiVO1-VO2

过交流毫伏表测量得到的值,而R又是已知的电阻值,这样Ri就通过测量和计算间接求出。

四 负反馈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

1. TX0533 25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2. TX0833 19电源板(±15V)+5V 3. 双踪示波器 4. TX0533 26频率计 5. 交流毫伏表 6. TX0531 18直流电压表 7. TX0531 19直流电流表 8. TX0833 02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Ⅱ 9. TX0833 03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Ⅲ 三、实验内容

1. 测量该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直流静态工作点

按图4-1连接好实验电路,取VCC=+5V,Vi=0V,用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第一,二级的VB、VE、VC电压,并用直流电流表分别测量第一、二级的IC,将所测得的值,即该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记入表4-1

表4-1

2. 测试基本放大器和反馈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

按图4-1所连接成的一个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继续做加反馈回路和不加反馈回路的实验。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图4-1所示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两级之间采用的是电压串联负反馈。RF、CF为该负反馈回路。而该放大器每级本身又加有电流串联负反馈。第一级放大器不仅加有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且还加有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第二级放大器仅加有直流电流负反馈。我们所做下面实验,比较加负反馈和不加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比较,是指两级音质电压串联负反馈,负反馈回路即指RF、CF,当需要断开反馈回路时,按图4-1所示的“X”点断开即可。

(1)测量该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Ar,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

A.用信号源给该放大器输入f=1KHz,VS约为5mV的正弦信号。(该放大器直流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参考图4-1实验电路,这里从略)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VO,在VO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VS、Vi、VO、VL,并将其值记入表4-2(VO是空载时输出电压,VL是有载时输出电压),参考实验二、三,将输入电阻Ri与输出电阻RO测算出。

B.断开反馈回路,重新测量基本放大器的VS、Vi、VO、VL及Ri和RO值,将所测得的值记入表4-2。

(2)测量通频带

A.接上负载电阻RL,保持输入信号VS的幅值不变,增加和减小输入信号的频率,根据通

频带的定义,找出该放大器的上限频fH及下限频fL,将其记入表4-3。

B.恢复反馈回路,再测负反馈放大器的上限频及下限频fH、fL,并将其记入表4-3。

3.进一步观测负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 将上面所连接的两级阻空耦合放大器,分别做一下接入反馈回路及断开反馈回路时,也即比较一下当输入放大器f=1KHz信号,逐渐增大输入信号VS的幅度,用示波器分别观测VO的波形,在VO幅值相同的情况下,特别注意观测VO波形的失真情况,指在提高“负反馈对改善一个放大器非线性失真”的认识和了解。

总之,通过如上的实验对负反馈能改善一个放大器的多项指标,应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表4-3

五 三极管射极跟随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三极管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试方法。 2.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各项参数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

1.TX0833 19 电源板(±5V) 2.TX0533 25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3.TX0531 29多功能信号发生器 4.双踪示波器 5.交流毫伏表

6.TX0533 26频率计 7.TX0531 18直流电压表

8.TX0833 02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Ⅱ 三、实验内容

1.按图5-1连接好一个三极管射随器电路。[先检查元器件导线,在连线,先直流后交流

]

2.三极管射随器直流工作点的调整

接通+5V[旧+15V]直流电源,用信号源在B点加入f=1KHz正弦波信号Vi,用示波器观测三极管发射极的电压波形,反复调整RW[1M]及信号源的输出幅度,在调整过程中,在示波器上获得一个最大而又不失真的波形,然后置Vi=0。用直流电压表测量三极管9013各电极对地电位(即Ve、Vb、Vc),将其数值记入表5-1。

注:在后面的各项测试及实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RW不变,即Ib不变,也即保证该三极管射随器的直流工作点不变。 表5-1

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AV 将开关K合上,加上该放大器负载RL=2.7K,用信号源在B点加入f=1KHz的正弦波信号Vi,不断调节输入信号Vi的电压幅度,用示波器观测VO,在VO最大且不失真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Vi,VL值,并将其记入表5-2。

表5-2

4.测量输出电阻RO

将开关K合上或打开,使该放大器分别处于有载和空载两个状态。(负载RL=1KΩ),用信号源在B点加入f=1KHz,Vi=(0.1~0.5)V的正弦波信号,用示波器监测输出波形,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出有载和空载两个状态下的VL与VO值。并将其代入输出电阻计算公式,算出RO值,一并记入表5-3。(空载为VO,有载为VL)

表5-3

5.i

使用信号源从A点送入f=1KHz的正弦波信号VS,用示波器监测输出波形,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出A,B点对地的电位VS、Vi,记入表5-4。

6.测试跟随特性

将开关K合上,加上该放大器负载RL=1KΩ,用信号源在B点加入f=1KHz正弦波信号Vi,保持f不变,逐渐增大Vi幅度,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在输出最大且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对应的Vi、VL值,将其记入表5-5。

L注:表5-5中为逐渐增大Vi幅度而记下的六个Vi数值及所对应的六个VL数值 7.测试该三极管射随器的频率响应特性

用信号源输入信号Vi=(0.1~0.2)V,并保持Vi幅度不变,改变输入信号频率,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不同频率下所对应的输出电压VL值,并将其记入表5-6。

表5-6

返回

六 差动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熟知差动放大器的性能及特点

2.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TX0533 25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2.TX0833 19电源板(±15V) 3.TX0531 29多功能信号发生器 4.双踪示波器 5.交流毫伏表

6.TX0531 18直流电压表

7.TX0833 02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Ⅱ

8.TX0833 01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Ⅰ(4.7K电位器) 三、实验内容

1.典型差动放大器性能测试 (1)测量静态工作点 ①调节放大器零点

A. 按图6-1联接好一个典型的差动放大器。

B. K拨向1端,将A、B端短接,而后接通±15V直流电源,用直流电压表监测输出电

压VO,调节RW使VO=0V。注意:调节RW应仔细,力求准确。(V0=VC1-VC2)

②测量静态工作点

用直流电压表测三极管T1、T2各极电位及Re两端电压VRe,将其记入表6-1 表6-1

(2)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①先断开±15V直流电源,采用差动输入(即双端输入)方式,调节多功能信号源,使f=1KHz,信号源输出幅度为零,用示波器监视差动放大器输出端,即T1、T2的集电极C1、 C2与地之间。(这里指的是单端输出)

②接通±15V直流电源,逐渐增大信号源输出幅度,使Vi约为100mV,在输出波形无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Vi,VC1,VC2,并记入表6-2中,并注意观察Vi、VC1、VC2之间的相位关系及VRe随Vi改变而变化的情况。(注:当用毫伏表或示波器在观测Vi时,如出现一些干扰,那是由于输入浮地造成,可分别测A、B两点对地间的电压,两者之差即为Vi)。

表6-2

(3)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①将A,B短接,使信号源直接接短接点与地之间,构成共模输入方式。 ②调节输出信号,使其f=1KHz,Vi=1V,将此信号送入差动放大器。

③用示波器观测输出电压,在无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VC1,VC2的值,将其记入表6-2,并观察Vi,VC1,VC2之间的相位关系以及VRe随Vi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2.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性能测试

(1)按图示6-1所示,将K拨向2,使该差动放大器成为一个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 (2)重复实验内容1的各项实验要求,并将实验把结果记入表6-1,6-2。

七 集成运算放大器指标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运算放大器主要指标的测试方法。

2.通过对运算放大器JFET—TL081指标的测试,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组件的主要参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

1.TX0531 29多功能信号发生器 2.TX0833 19电源板(±15V) 3.双踪示波器 4.交流毫伏表

5.TX0531 18直流电压表

6.TX0833 04运算放大器实验板

7.TX0833 01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Ⅰ(10K电位器) 三、实验内容

1.测量输入失调电压VOS。 (1)按图7-1联接好测试电路。

(2)按图中所示,闭合K1,K2(K1,K2可用两根联接导线代替),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V01,并通过公式计算VOS,将其记入表7-1。VOS=器VOS<1mV) 表7-1

R1

(注:高质量的运放⋅V01,

R1+RF

2.测量输入失调电源IOS

(1)仍用按图7-1联接好的测试电路。

(2)按图中所示,打开K1,K2,用直流电压表测量VO2,并通过公式计算IOS,将其记入表7-1

中。

IOS=|IB1-IB2|

IOS=IB1-IB2=O2-VO1⨯

R11

(一般IOS<100μA= ⋅

R1+RFRB

3.测量开环差模电压增益Aod (1)按图7-2联接好测试电路。

(2)如图所示,在运算放大器输入端送入Vi=30~50mV,f=100Hz,的正弦波信号,用示波器监测输出波形,在输出无波形失真,无自激振荡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VO和Vi并依据公式计算AOD,将其记入表7-1。AOD=

(1+

R1V0

)⋅ R2Vi

4.测量共模抑制比CMRR

(1)按图7-3联接好测试电路。

(2)如图所示,在运算放大器输入端送入f=100Hz,ViC=1~2V的正弦波信号,用示波器监测输出波形,在输出无波形失真,无自激振荡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VOC和ViC,并依据公式计算Ad及CMRR,将其记入表7-1。

Ad=-

RfR1

RfVic

⋅R1Voc

CMRR=

八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模拟运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法、减法和积分等基本运算电路。 2. 了解运算放大器在实际应用时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二、实验设备

1. TX0833 19电源板 2. TX0531 29多功能信号发生器 3. 交流毫伏表 4. TX0531 18直流电压表 5. TX0833 04运算放大器实验板 6. TX0533 25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三、实验内容

1. 反向比例运算电路实验

(1)按图8-1联接好此反向比例运算电路。

(2)在此电路输入端输入Vi=0.5V,f=100Hz的正弦波信号,测量相应的VO,并用示波器观测VO和Vi的相位关系,将观测到的波形及数据记入表8-1。

V0=-

RfR1

⋅Vi

2.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1)按图8-2(a)联接好此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2)具体实验方法与实验1,(2)相同,而后将观测到的波形及数据记入表8-2

V0=(1+

RfR1

)⋅Vi

表8-2

3. 电压跟随器电路

按图8-2b连接好此电压跟随器电路。这里RP为接在同相端减小温漂的电阻,RP=Rf,电阻Rf之值一般取10K左右,太小起不到保护作用;太大则影响跟随特性,具体实验可仿效实验1(2)。

4. 反相加法运算电路(加法器)

(1)按图8-3联接好此反相加法运算电路。

(2)Vi1,Vi2两个输入信号采用直流电压信号,由双路直流稳压电源提供,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入电压Vi1,Vi2及输出电压VO,并将其记入表8-3。

VO=-(

表8-3

RfR1

⋅Vi1+

R

fR2

⋅Vi2)

5. 减(1)按图8-4联接好此减法运算电路。

(2)Vi1,Vi2两个输入信号采用直流电压信号,由双路直流稳压电源提供,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入电压Vi1,Vi2及输出电压VO,并将其记入表8-4 表8-4 V0=Rf/R1(Vi2

-Vi1)

6. 积分运算电路

(1)按图8-5联接好此积分运算电路。

(2)先打开K1,合上K2,目的是使电容C上的电压泄放干净,使VC(t)=0。(t=0时) (3)给该电路输入端输入预先调好的Vi=0.5V的直流电压信号,打开K2,合上K1,用直流电压表测量VO,每隔5s读一次VO值,直到VO值不继续明显增大为止,将读到的一系列VO数据记入表8-5。

表8-5 VO(t)=(-1/RC)×Edt=(-E/RC)×t

九 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来构成波形发生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如何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来构成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发生器。 2.了解波形发生器的调整和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

1.TX0833 19电源板±15V 2.双踪示波器 3.交流毫伏表

4.TX0533 26频率计

5.TX0833 04运算放大器实验板 三、实验内容

1.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文式桥振荡器) (1)按图9-1接好此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 (2)调节RW使V0正弦波输出从无到有,直到出现

失真。描绘出V0的波形,记下临界起振(即出现正弦输出)及开始出现失真时的RW值,分析正反馈的强弱对起振条件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3)调节RW,使Vo幅值最大且不失真,用交流毫

伏表分别测量VO、V+和V-,分析研究振荡的幅值条件。(起振的幅值条件为RF/R1≥2,RF=RW+R2+(R3∥rD),rD为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阻)

(4)用示波器或频率计观测振荡频率f0,然后在R、C选频网络的两个电阻R上并联同一阻

值电阻,看一下振荡频率有何变化,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f0=1/2πRC)

(5)断开D1、D2,重复(2)的内容,并将最终测试结果与(2)进行比较,由此看一下D1、

D2的稳幅作用(实际稳幅的原理是应用D1、D2正向电阻的非线性特性,详情参阅有关书籍)。

*2.方波发生器(此实验无二极管2DW7可不做,仅供参考) (1)按图9-2接好此方波发生器电路。

(2)调节RW,用示波器观测一下输出电压VO的波形。 (3)用示波器观测一下电容器C上的电压VC的波形。 注:(1)图9-2为方波,三角波实验电路,用于要求不高的场合。 (2)方波输出的幅值:VOH=±Vmax(稳压值)

三角波输出的幅值:VO=(R2/(R1+R2))VOmax (3)振荡输出的频率fo=

R1

(1+2);R1=R1′+RW′;R2=R2′+RW″

2RfCfR1

十 集成运放器的基本应用──信息处理:有源滤波器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如何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电阻、电容来构成有源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 2. 了解低通、高通滤波器的原理及其特性。 3. 学会测量有源滤波器的幅频特性。 二、实验设备

1. TX0833 19电源板(±15V) 2. 双踪示波器 3. TX0531 29多功能信号发生器 4. 交流毫伏表 5. TX0533 26频率计 6. TX0833 04运算放大器实验板 三、实验内容

1.二阶低通滤波器

(1)按图10-1联接好此二阶低通滤波器

(2)Vi为输入到该低通滤波器的正弦音频信号,保持Vi=1V不变,而改变Vi的频率,将测量的输出电压VO的一组数据记入下表10-1。

2.二阶高通滤波器

(1)按图10-2联接好该高通滤波器。

(2)Vi为输入到该高通滤波器的正弦音频信号,保持Vi=1V不变,而改变Vi的频率,将测量的输出电压Vo的一组数据记入表10-2,试画出幅频特性。

表10-2

十一 电压比较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练掌握用运算放大器构成比较器电路的特点。 2. 学会测试比较器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 TX0833 19电源板 (±15V) 2. 双踪示波器 3. TX0531 29多功能信号发生器 4.交流毫伏表

5.TX0531 18直流电压表

6.TX0833 04运算放大器实验板 7.TX0533 25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三、实验内容

1. 过零电压比较器。

(1)按图11-1联接好过零电压比较器电路。 (2)测量Vi未输入信号且悬空时的VO值。

(3)Vi输入f=500Hz,幅值为2V的正弦信号,用双踪示波器观测Vi、VO的波形,并将其记入表11-1

表11-1 f=500Hz Vi

=2V

(4)改变输入信号Vi的幅值,可由双路可调稳压电源提供下面表11-2的一组Vi的电平值,测量传输特性曲线,并将其记入表11-2,并将曲线描绘于下面的直角坐标中。

*(5)如果a,b端跨接稳压管,或b端对地接稳压管,其传输特性曲线如何?可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此实验参考电路如图11-2

2.任意电平比较器。

VOH= +15V VOL= -15V

(1) 按图11-3联接好任意电平的比较器电路。

(2) 令VR=2V,按表11-3,使Vi为表中所列的一组电压数值,测VO的电压数值,将

其记入表11-3

(3) 令VR=-2V,按表11-3,使Vi为表中所列的一组电压数值,测VO的电压数值,将

其记入表11-3 表11-3

3. 滞后电压比较器。

(1)按图11-4联接好滞后电压比较器。

(2)按照前面的比较器实验经验,自行构思,并用示器来观测,不难发现滞后电压比较器为一具有上、下门限电平的比较器。这里提供给大家上、下门限值的计算公式,供实验中参考。

当输出电压为VOH时,同相端的电压为Vf=

'

RfR2

⋅VOH+⋅VR(上门限)

R1+RfR2+Rf

当输出电压为V0L时,同相端的电压为Vf

"

RfR2=⋅VOL+⋅VR(下门限) R2+RfR2+Rf

由于VOL为负值,所以Vf′>Vf″

(3)如果将VR接地,则该比较器变为具有滞回特性的过零比较器,试用示波器观测其传输特性VO=f(Vi)(即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函数关系)将测得的数据及曲线记入表11-4中 表11-4 VR=0V(VR接地)

十二 低频功率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低频功率放大器的特点和分类。 2. 学会对各类低频功率放大器的调试及主要性能性能指标的测试。 二、实验设备

1. TX0833 19电源板(±15V,+5V) 2. TX0531 29多功能信号发生器 3. 双踪示波器 4. 交流毫伏表 5. TX0531 18直流电压表 6. TX0531 19直流电流表 7. TX0533 26频率计 8. TX0833 01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Ⅰ 9. TX0833 03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Ⅲ 10.TX0833 20插口转换板 三、实验内容

1. 单管甲类变压器耦合功率放大器 (1)按图12-1联接好功率放大器电路。

(2)调整电位器RW,为功率放大器调整和设置一个正确的直流静态工作点(取IOC=30mA)。 (3)给该功放器输入f=1KHz正弦波信号,输入信号的幅度由零逐渐增大,同时用示波器观测输出电压最大且不失真。

(4)通过测量来计算集电极交流输出功率Po

PO=

221VOC⨯IOC=VOC⨯IOC 222

1

VOC⨯IOC

PO

⨯100%=⨯100%=50% (5)通过测量来计算功放器的效率η=PiVOC⨯IOC

注:以上的测量可用示波器,也可用交流毫伏表。用示波器直接测出峰值,而用毫伏表则测

出有效值。

2. 双管乙类变压器耦合功率放大器实验。

(1)按图12-2联接好乙类变压器耦合推挽功率放大器。

(2)调整电位器RW,为乙类变压器耦合推挽功放调整和设置一个正确的直流静态工作点。(调整RW,使串在变压器B2中心抽头的毫安表读数为零)

(3)从该放大器输入变压器原边(B1:输入变压器,B2:输出变压器)输入f=1KHz的正弦波信号,输入信号的幅度由零逐渐增大,用示波器观测Vi,Vb1,Vb2,ic1,ic2,及iL(8Ω扬声器)上的波形,并将上面观测到的波形记入表12-1中。 (4)通过测量来计算该推挽功放器的最大输出功率与效率。

理论上认为:乙类放大器能够输出的电压峰值VCM=VCC(电源电压)能够输出的电流峰值

ICM=ICC(电源提供最大电流),故最大输出功率PCM=PE为电源功率,PE=

表12-1

1P

VCC⋅ICC;效率η=CM⋅100%;2PE

2

π

VCC⋅ICmax(一般η=78.5%)

3.双管乙类电容耦合功率放大器(OTL功率放大器)实验。见图12-3

(1) 按图12-3用连接导线连接好此OTL功率放大器实验线路。 (2) 调整OTL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①细调Rw1,用直流电压表测A点直流电压,使VA=1/2Vce

②细调RW2,用直流电流表测输出级静态电流,使IC2=IC3=(50~100)mA 以上几乎是电源电流,近似等于末级总电流。 ③也可试一下静态电流的动态调整法,具体做法是:先调整RW2,使RW2=0,Vi接入f=1KHz的正弦波信号,逐渐加大此信号幅度,同时调整RW2,使交越失真刚好消除时,停止调节整RW2,重使Vi=0,此时直流电流表所示的电流即为输出级静态电流。(注:此静态电流不能调得过大,原因有二:一、8050、8550的ICM=300mA;二、调到能消除交越失真恰到好处,过大则降低了该功放器的效率。)

④按表12-2的内容测量各级静态工作点,将测量结果记入表12-2。

(3)最大输出功率PCM和效率η的测试 ①测量PCM

接入Vi ,输入信号频率f=1KHz,逐渐增大信号幅度,用示波器观测OTL功放器的输出波形达到最大且不失真时,用交流毫伏表测出负载RL上的电压VL,则VLM=

2

VL;2

PCM

(VLM)21==VLM⋅ICM

RL2

②测量η

η=Pom/PE ,PE=VccICC,ICC为电源提供的总电流。即直流电流表上的近似读数,将测得结果代入止式,计算出η。(一般η=78.5%)

4.OLC功放器

有关OCL功放器实验大家可参考教材或其它专业书籍,利用我们的实验模块来完成实验,实验内容、方法、步骤可参考OTL功放器,这里从略。

十三 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分立元件构成的R、C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 2. 深刻理解该类振荡器能够起振的条件。 3. 熟悉如何测量、调试该类振荡器。 二、实验设备

1. TX0833 19电源实验板(±15V) 2. TX0531 29多功能信号发生器 3. 双踪示波器 4. TX0531 18直流电压表 5. TX0533 26频率计 6. TX0833 01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Ⅰ 7. TX0833 02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Ⅱ 8. TX0833 03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Ⅲ 三、实验内容

R、C串、并联选频网络振荡器。按图13-1连接好这一电路。

(1)按图13-1,先断开A点,调整放大器的直流静态工作点,测量该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AV。(具体调整、测量方法请参照前面的实验,这里从略)

(2)接通A点,即接通R、C串、并联选频网络,使电路起振,用示波器观测VO波形,调节Rf,使其获得波形满意的正弦信号,通过公式f=fO=1/2πRC,计算出该R、C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将fO的计算值与观测到的波形一并记入表13-1。

(3)用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并与计算值相比较,将测出的fO值也记入表13-1。

表13-1

2. 双T选频网络振荡器。按图13-2连接好这一电路。

(1)按图13-2,先断开A点,调T1管的直流静态工作点,使VC1=8~10V。

(2)接通A点,即接通双T选频网络,用示波器观察Vo波形,若无波形,即没有起振,调节RW1使其起振。(起振条件:R'<R/2,|AF|>1= (3)根据公式f≈fO≈1/5RC,计算出振荡器的fO

(4)用频率计实测该振荡器的fO并与计算值相比较。

(5)断开A点,如图13-3,测量双T网络的幅频特性,因一般实验室不具备低频扫频仪,故只能用信号源和示波器结合,逐点测,逐点记录。近似描绘出如图13-4所示的幅频特性。 (6)根据双T网络传输系数的公式α=Vor/Vir,具体计算一下其传输系数。

十四 整流滤波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电容滤波电路的特性及测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

1. TX0833 01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Ⅰ 2. 双踪示波器 3. 交流毫伏表 4. TX0531 18直流电压表 5. TX0531 19直流电流表 6. 实验另配元件1K/1W电位器 三、实验内容

1.按图14-1联接好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

2.先打开开关K,即先不接滤波电容C,而取负载电阻RL=470Ω,用示波器观测桥式整流器的交流输入电压V2及VL,整流输出的脉动直流电压VL,用交流毫伏表测出纹波电压V,并将其记入表14-1。

3.合上开关,即接入滤波电容C,重复实验2的内容,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入表14-1。 4.使负载电阻RL=100Ω,仍接入滤波电容C,重复实验2的内容,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入表14-1。 注意:①每次改接电路时,应先切断整流器输入的交流电压V2。

②在观测整流器输出电压VL波形的过程中,“Y”轴“灵敏度”旋钮位置调节好后,

不要再动,否则,将无法比较各波形的脉动情况。

③负载电阻RL=470Ω或100Ω均由实验另配元件1K/1W电位器调整得到。

表14-1 V2

= V

十五 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了解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 2.掌握晶体管直流稳压电源的调测方法 二、实验设备

1.TX0533 25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2.万用表 3.示波器 4.交流毫伏表

5.TX0833 01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Ⅰ 6.TX0833 02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Ⅱ 三、实验内容

1.按图15-1联接好一个典型的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源。 2.接通该稳压电路的直流输入电压Vi=15V,调节该稳压电源的负载电阻RW2,观测输出电压VO是否变化,并解释其原因。然后记录之。

3.使Vi=15V不变,调整RW1使VO=9V。然后调节该稳压电源负载电阻RW2,使IO从50mA增至80mA,同时,以实验室配备的直流稳压电源作标准电压源,按图15-2所示接好,测ΔV0的电路。用差值法测量ΔVO,通过计算求出稳压电路的内阻r0。

4.实验直流稳压电源电路 看图15-3,这是前面做过的桥式整流滤波电路实验,将它的输出接到15-1实验电路的A、B端,调节RW1,使VO=9V,用示波器观测其纹波电压,若纹波太大,可在调整管T,基极与D端跨接C1=47μ/25V电解电容,并将电容C两端再并上一个C2=470μ/25V电解电容,而后调节负载电阻RW2,测出该稳压电源的最大输出电流Iomax,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同时用示波器观测加上C1和C2后,输出电压V0的纹波情况与未加C1、C2电容时的情况作一比较,并分析其原因。

目 录

一 实验室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 1 二 单级、三极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 3 三 场效应管放大器 -------------------------------------------------------- 6 四 负反馈放大器 ----------------------------------------------------------- 9 五 三极管射极跟随器 --------------------------------------------------- 11 六 差动放大器 ------------------------------------------------------------ 13 七 集成运算放大器指标测试 ------------------------------------------ 15 八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模拟运算实验 -------------- 18 九 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来构成波形发生器 --------------------------- 21 十 集成运放器的基本应用──信息处理:有源滤波器 ---------- 23 十一 电压比较器实验 --------------------------------------------------- 25 十二 低频功率放大器 --------------------------------------------------- 28 十三 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 --------------------------------------------- 31 十四 整流滤波电路实验 ------------------------------------------------ 33 十五 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实验 --------------------------------------- 34

一 实验室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实验室常用的电子仪器:示波器、信号源、交流毫伏表、频率计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并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

2. 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测正弦信号并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

1. TX0531 29多功能信号发生器 2. 双踪示波器SR8 3. 交流毫伏表 4. TX0533 26频率计 5. TX0833 02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Ⅱ 三、实验内容

1. 测量示波器本身的自校准信号(波形:方波;频率:f=1KHz±2%;电压幅度:Vm=1V±30%;占空比:50%;此信号用于示波器进行自检)。 (1)调出“校准信号”波形

(A)用示波器探头将“校准信号”输出端与YA(或YB)输入插口接通,调节示波器各相关旋钮,将触发方式开关置“自动”位置,触发源选择开关置“常态”,根据“校准信号”的频率和幅值正确选择扫速度开关(t/div)及Y轴灵敏度开关(v/div)的位置,则此时应在荧光屏上显示一个或数个周期的方波。

(B)分别将触发方式开关置“高频”位置,并同时调节触发器电平旋钮,调节稳定波形。体会一下不同触发方式的操作特点。 (2)调校“校准信号”幅度

将Y轴灵敏度微调旋钮置“校准”位置,Y轴灵敏度开关置适当位置,读取校准信号的幅值,将其记入表1-1。

表1-1

(3)调校“标准信号”频率

将扫描速度微调旋钮置“校准”位置,扫描速度开关置适当位置,读取“标准信号”的周期,并用频率计进行校核,将得到的结果记入表1-1。 (4)测量“校准信号”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

调节“Y轴灵敏度”开关位置及微调旋钮,并移动波形,使方波波形在垂直方向上正好占据中心轴上,且上、下对称,以便读取波形的参数。通过旋钮扫描速度开关逐级提高扫描速度,使波形在X轴方向扩展(必要时可以利用“扫描速度扩展”开关将波形再扩展10倍),并同时调节触发电平旋钮,从便从荧光屏上能清楚地读取方波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并将其值记入表1-1。

2. 观测信号源输出的音频信号的电压波形及频率

使多功能信号发生器输出音频信号的频率分别为100Hz,1KHz,10KHz,100KHz(频率计测量值),电压的有效值均为1V(交流毫伏表测量值)。

改变示波器扫描速度开关位置及Y轴灵敏度开关位置,观测信号源输出音频信号的频率及电压峰值,将其记入表1-2。

(1)观察双踪波器显示波形“交替”与“断续”两种显示方式的特点YA,YB均先不加输入信号,扫描速度开关置较低档位(如0.5s/div档)和较高档位(如5μs/div档),把显示方式开关分别置于“交替”和“断续”位置,观察两条扫描线的显示特点,记忆之。 (2)用双踪示波器显示测量两波形间的相位关系

①按图

1-1连接实验电路。将多功能信号发生器的音频信号输出调节为:频率f=1KHz,电压幅值VA=2V,经R、C(接自TX0833 02)移相网络,将此音频信号移相变成频率,电压幅值相同,相位不同的两路信号 VA和VB分别接至示波器的YA和YB输入端。

②将显示方式开关置“交替”档位,将YA和YB输入耦合方式开关置“⊥”档位,调节YA和YB的↑↓移位旋钮,使两条扫描基线重合,再将YA和YB输入耦合方式开关置“AC”档位,调节扫描速度开关及YA和YB灵敏度开关的位置,同时将内触发源选择开关拉出,此时在荧光屏上将显示出VA和VR两个相位不同的正弦波,其相位依如下关系式:

ϕ=

X(div)

⨯360

XT(div)

式中:φ=相位角差

XT=信号波形一周期在X轴方向所占刻度的总格数

X=两波形在X轴方向差距格数

按上式计算并实际观测两波形的相位差,将结果填入表1-3。

表1-3

二 单级、三极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调整晶体三极管放大器的直流静态工作点。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4.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

1.TX0533 25 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2.TX0833 19电源板

3.TX0533 29多功能信号发生器 4.双踪示波器( ) 5.交流毫伏表

6.TX0531 18直流电压表 7.TX0531 19直流电流表 8.TX0533 26频率计

9.TX0833 02电子学综合实验Ⅱ

三、实验内容

1.按图2-1接好电路[RW=1M,RB2=82k],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为防止干扰,各仪器的公共端必须连在一起,同时信号源、交流毫伏表和示波器的引线应采用专用电缆或屏蔽线。(注意:屏蔽线的外包金属网应牢牢接在公共接地端上)。[先检查元器件导线,在连线,先直流后交流]

2.测量静态工作点

接通电源前,先将RW调到最大,将直流电流表按所示极性串接好,接通+5V电源,调节RW,使IC≈1mA(电流值可从所串接的直流电流表读出);用直流电压表测量VB,VE,VC,用万用表测量RB的值,记入表2-1。

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在放大器输入端A送入f=1KHz的正弦信号VS,调节音频信号源输出旋钮,使VS=10mV,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V0的波形,在波形不失真的前提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下述三种情况的VO值,并用示波器同时观察VO和Vi的相位关系,记入表2-2

4.用示波器观察直流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倍数和波形失真度的影响。

使RC=2.7KΩ,RL=∞,Vi适当,调节

RW,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电压V0波形,在VO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测量几组IC和VO值,记入表2-3。 Ci (2)AV为三极管共射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

下一步用示波器重点观测变动直流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度的影响。使RC=2.7K,RL=2.7K,Vi=0,调节RW使IC=1.0mA测出VCE的值;再加入并逐步加大输入音频信号电压Vi,使此时输出电压VO足够大,且不失真;而后保持输入信号Vi不变,分别增大和减小RW(即减小或增大IC),使波形出现失真,绘出此时VO的波形,并测出失真情况下的IC和VCE值,记入表2-4。请注意,每次测IC和V

CE值时都要将信号源的输出旋钮复零。

使RC=RL=2.7 KΩ

为了获得三极管共射放大器的最大动态范围,应将直流静态工作点调至交流负载线的中点。为此,应同时调节RW及输入音频信号的幅度,用示波器观察VO的波形,当输出波形同时出现削底和缩顶现象,且削底及缩顶基本对称时,说明直流静态工作点已调至交流负载线的中点。然后细微调整音频信号源输出旋钮,使输入信号幅度略减,而输出信号幅度最大,

且无明显失真时,用交流毫伏表测量Vo(有效值)其动态范围等于2Vo,而用示波器可观测到Vop(峰值),及VOPP(峰—峰值)将结果记入表2-5。

表2-5 RC=2.7 KΩ RL= 2.7KΩ

*6.测量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

*7.测量三极管共射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注:带有“*”号的6、7两项实验内容,可视实际情况由实验指导老师决定取舍。

三 场效应管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结型场效应管的性能、特点及主要参数。 2. 进一步熟悉放大器动态参数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

1. TX0533 25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2. TX0833 19电源板 3. TX0531 29多功能信号发生器 4. 双踪示波器 5. 交流毫伏表 6. TX0531 19直流电压表 7. TX0833 02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Ⅱ 三、实验内容

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整

*(1)按下表所列出的结型场效应管3DJ6F的典型参数值及测试条件、用图示仪测量实验中所使用的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及参数,记录下来备用。 表3-1

(2)按图3-1连接好此单结场效应管放大器。

(3)接通+5V直流电源,仔细调整RW,对照一下前面用图示仪所测并记录下来的3DJ6F特性曲线,检查一下静态工作点是否在特性曲线放大区的中间部分,通过细调RW来确定适当的静态工作点。然后将此时的一系列静态直流参数记入表3-2。

2.场效应管放大器,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及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 (1)电压放大倍数AV和输出电阻RO的测量

用信号源在放大器A点输入f=1KHz,Vi=10—100mV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监测输出电

压VO的波形。在输出电压VO不失真的条件下,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量RL=∞(即输出端没有接负载)和RL=2.7K(即输出端加上R=2.7K负载)时的VO值,将其记入表3-3。(注意:在做这种测量时,应保证VO不失真,Vi值不变)

用示波器同时观察Vi和Vo的波形,特别注意一下它们的幅值大小及相位关系,将其描绘及记录在表3-3中。 表3-3

注:①这里输出电阻R0及电压放大倍数AV都是通过测量Vi、VO、VL,将其代入公式计算出来的。

②RO=(

VO

-1)RL VO是RL=∞时的测量值,VL是RL=2.7K时的测量值。 VL

③AV=

VL

Vi

(2)输入电阻Ri的测量

①由于场效应管的输入电阻Ri很大,如直接用交流毫伏表测输入电压VS和Vi,限于我们的交流毫伏表的输入阻抗不是很高,它有可能小于场效应管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i,这样必然带来较大的误差。故一般利用被测放大器的隔离作用,通过测量Vo来计算Ri。测量电路如图3-2,这里R值选取不要与Ri相差太大,一般取R=(100~200)KΩ

②如图3-2所示,选择适当大小的输入电压VS(约50~100mV),先将开关K拨向“1”的位置,用交流毫伏表测得V01,然后再将开关K拨向“2”的位置,测得V02,将测得的数据计算的结果一并记入表3-4。

表3-4

注:Ri测量的原理是这样的,首先应该说明它是一种间接的测量方法,最后通过计算来算出Ri值。如图3-2所示,当K拨向1时,R未接入,Vi=Vs,V01=ArVs;保持VS值不变。当K拨向2时,V02=AV⋅Vi=AV⋅

VSRi

∵①V01=AV⨯VS ⋅Ri=Ar⋅VS⋅

R+RiR+Ri

②VO2=AV⋅VS⋅

RiVO2∴将①式代入②式,解出Ri=⋅R,式中VO1、VO2均是通

R+RiVO1-VO2

过交流毫伏表测量得到的值,而R又是已知的电阻值,这样Ri就通过测量和计算间接求出。

四 负反馈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

1. TX0533 25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2. TX0833 19电源板(±15V)+5V 3. 双踪示波器 4. TX0533 26频率计 5. 交流毫伏表 6. TX0531 18直流电压表 7. TX0531 19直流电流表 8. TX0833 02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Ⅱ 9. TX0833 03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Ⅲ 三、实验内容

1. 测量该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直流静态工作点

按图4-1连接好实验电路,取VCC=+5V,Vi=0V,用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第一,二级的VB、VE、VC电压,并用直流电流表分别测量第一、二级的IC,将所测得的值,即该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记入表4-1

表4-1

2. 测试基本放大器和反馈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

按图4-1所连接成的一个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继续做加反馈回路和不加反馈回路的实验。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图4-1所示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两级之间采用的是电压串联负反馈。RF、CF为该负反馈回路。而该放大器每级本身又加有电流串联负反馈。第一级放大器不仅加有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且还加有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第二级放大器仅加有直流电流负反馈。我们所做下面实验,比较加负反馈和不加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比较,是指两级音质电压串联负反馈,负反馈回路即指RF、CF,当需要断开反馈回路时,按图4-1所示的“X”点断开即可。

(1)测量该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Ar,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

A.用信号源给该放大器输入f=1KHz,VS约为5mV的正弦信号。(该放大器直流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参考图4-1实验电路,这里从略)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VO,在VO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VS、Vi、VO、VL,并将其值记入表4-2(VO是空载时输出电压,VL是有载时输出电压),参考实验二、三,将输入电阻Ri与输出电阻RO测算出。

B.断开反馈回路,重新测量基本放大器的VS、Vi、VO、VL及Ri和RO值,将所测得的值记入表4-2。

(2)测量通频带

A.接上负载电阻RL,保持输入信号VS的幅值不变,增加和减小输入信号的频率,根据通

频带的定义,找出该放大器的上限频fH及下限频fL,将其记入表4-3。

B.恢复反馈回路,再测负反馈放大器的上限频及下限频fH、fL,并将其记入表4-3。

3.进一步观测负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 将上面所连接的两级阻空耦合放大器,分别做一下接入反馈回路及断开反馈回路时,也即比较一下当输入放大器f=1KHz信号,逐渐增大输入信号VS的幅度,用示波器分别观测VO的波形,在VO幅值相同的情况下,特别注意观测VO波形的失真情况,指在提高“负反馈对改善一个放大器非线性失真”的认识和了解。

总之,通过如上的实验对负反馈能改善一个放大器的多项指标,应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表4-3

五 三极管射极跟随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三极管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试方法。 2.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各项参数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

1.TX0833 19 电源板(±5V) 2.TX0533 25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3.TX0531 29多功能信号发生器 4.双踪示波器 5.交流毫伏表

6.TX0533 26频率计 7.TX0531 18直流电压表

8.TX0833 02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Ⅱ 三、实验内容

1.按图5-1连接好一个三极管射随器电路。[先检查元器件导线,在连线,先直流后交流

]

2.三极管射随器直流工作点的调整

接通+5V[旧+15V]直流电源,用信号源在B点加入f=1KHz正弦波信号Vi,用示波器观测三极管发射极的电压波形,反复调整RW[1M]及信号源的输出幅度,在调整过程中,在示波器上获得一个最大而又不失真的波形,然后置Vi=0。用直流电压表测量三极管9013各电极对地电位(即Ve、Vb、Vc),将其数值记入表5-1。

注:在后面的各项测试及实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RW不变,即Ib不变,也即保证该三极管射随器的直流工作点不变。 表5-1

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AV 将开关K合上,加上该放大器负载RL=2.7K,用信号源在B点加入f=1KHz的正弦波信号Vi,不断调节输入信号Vi的电压幅度,用示波器观测VO,在VO最大且不失真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Vi,VL值,并将其记入表5-2。

表5-2

4.测量输出电阻RO

将开关K合上或打开,使该放大器分别处于有载和空载两个状态。(负载RL=1KΩ),用信号源在B点加入f=1KHz,Vi=(0.1~0.5)V的正弦波信号,用示波器监测输出波形,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出有载和空载两个状态下的VL与VO值。并将其代入输出电阻计算公式,算出RO值,一并记入表5-3。(空载为VO,有载为VL)

表5-3

5.i

使用信号源从A点送入f=1KHz的正弦波信号VS,用示波器监测输出波形,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出A,B点对地的电位VS、Vi,记入表5-4。

6.测试跟随特性

将开关K合上,加上该放大器负载RL=1KΩ,用信号源在B点加入f=1KHz正弦波信号Vi,保持f不变,逐渐增大Vi幅度,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在输出最大且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对应的Vi、VL值,将其记入表5-5。

L注:表5-5中为逐渐增大Vi幅度而记下的六个Vi数值及所对应的六个VL数值 7.测试该三极管射随器的频率响应特性

用信号源输入信号Vi=(0.1~0.2)V,并保持Vi幅度不变,改变输入信号频率,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不同频率下所对应的输出电压VL值,并将其记入表5-6。

表5-6

返回

六 差动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熟知差动放大器的性能及特点

2.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TX0533 25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2.TX0833 19电源板(±15V) 3.TX0531 29多功能信号发生器 4.双踪示波器 5.交流毫伏表

6.TX0531 18直流电压表

7.TX0833 02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Ⅱ

8.TX0833 01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Ⅰ(4.7K电位器) 三、实验内容

1.典型差动放大器性能测试 (1)测量静态工作点 ①调节放大器零点

A. 按图6-1联接好一个典型的差动放大器。

B. K拨向1端,将A、B端短接,而后接通±15V直流电源,用直流电压表监测输出电

压VO,调节RW使VO=0V。注意:调节RW应仔细,力求准确。(V0=VC1-VC2)

②测量静态工作点

用直流电压表测三极管T1、T2各极电位及Re两端电压VRe,将其记入表6-1 表6-1

(2)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①先断开±15V直流电源,采用差动输入(即双端输入)方式,调节多功能信号源,使f=1KHz,信号源输出幅度为零,用示波器监视差动放大器输出端,即T1、T2的集电极C1、 C2与地之间。(这里指的是单端输出)

②接通±15V直流电源,逐渐增大信号源输出幅度,使Vi约为100mV,在输出波形无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Vi,VC1,VC2,并记入表6-2中,并注意观察Vi、VC1、VC2之间的相位关系及VRe随Vi改变而变化的情况。(注:当用毫伏表或示波器在观测Vi时,如出现一些干扰,那是由于输入浮地造成,可分别测A、B两点对地间的电压,两者之差即为Vi)。

表6-2

(3)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①将A,B短接,使信号源直接接短接点与地之间,构成共模输入方式。 ②调节输出信号,使其f=1KHz,Vi=1V,将此信号送入差动放大器。

③用示波器观测输出电压,在无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VC1,VC2的值,将其记入表6-2,并观察Vi,VC1,VC2之间的相位关系以及VRe随Vi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2.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性能测试

(1)按图示6-1所示,将K拨向2,使该差动放大器成为一个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 (2)重复实验内容1的各项实验要求,并将实验把结果记入表6-1,6-2。

七 集成运算放大器指标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运算放大器主要指标的测试方法。

2.通过对运算放大器JFET—TL081指标的测试,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组件的主要参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

1.TX0531 29多功能信号发生器 2.TX0833 19电源板(±15V) 3.双踪示波器 4.交流毫伏表

5.TX0531 18直流电压表

6.TX0833 04运算放大器实验板

7.TX0833 01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Ⅰ(10K电位器) 三、实验内容

1.测量输入失调电压VOS。 (1)按图7-1联接好测试电路。

(2)按图中所示,闭合K1,K2(K1,K2可用两根联接导线代替),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V01,并通过公式计算VOS,将其记入表7-1。VOS=器VOS<1mV) 表7-1

R1

(注:高质量的运放⋅V01,

R1+RF

2.测量输入失调电源IOS

(1)仍用按图7-1联接好的测试电路。

(2)按图中所示,打开K1,K2,用直流电压表测量VO2,并通过公式计算IOS,将其记入表7-1

中。

IOS=|IB1-IB2|

IOS=IB1-IB2=O2-VO1⨯

R11

(一般IOS<100μA= ⋅

R1+RFRB

3.测量开环差模电压增益Aod (1)按图7-2联接好测试电路。

(2)如图所示,在运算放大器输入端送入Vi=30~50mV,f=100Hz,的正弦波信号,用示波器监测输出波形,在输出无波形失真,无自激振荡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VO和Vi并依据公式计算AOD,将其记入表7-1。AOD=

(1+

R1V0

)⋅ R2Vi

4.测量共模抑制比CMRR

(1)按图7-3联接好测试电路。

(2)如图所示,在运算放大器输入端送入f=100Hz,ViC=1~2V的正弦波信号,用示波器监测输出波形,在输出无波形失真,无自激振荡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VOC和ViC,并依据公式计算Ad及CMRR,将其记入表7-1。

Ad=-

RfR1

RfVic

⋅R1Voc

CMRR=

八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模拟运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法、减法和积分等基本运算电路。 2. 了解运算放大器在实际应用时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二、实验设备

1. TX0833 19电源板 2. TX0531 29多功能信号发生器 3. 交流毫伏表 4. TX0531 18直流电压表 5. TX0833 04运算放大器实验板 6. TX0533 25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三、实验内容

1. 反向比例运算电路实验

(1)按图8-1联接好此反向比例运算电路。

(2)在此电路输入端输入Vi=0.5V,f=100Hz的正弦波信号,测量相应的VO,并用示波器观测VO和Vi的相位关系,将观测到的波形及数据记入表8-1。

V0=-

RfR1

⋅Vi

2.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1)按图8-2(a)联接好此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2)具体实验方法与实验1,(2)相同,而后将观测到的波形及数据记入表8-2

V0=(1+

RfR1

)⋅Vi

表8-2

3. 电压跟随器电路

按图8-2b连接好此电压跟随器电路。这里RP为接在同相端减小温漂的电阻,RP=Rf,电阻Rf之值一般取10K左右,太小起不到保护作用;太大则影响跟随特性,具体实验可仿效实验1(2)。

4. 反相加法运算电路(加法器)

(1)按图8-3联接好此反相加法运算电路。

(2)Vi1,Vi2两个输入信号采用直流电压信号,由双路直流稳压电源提供,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入电压Vi1,Vi2及输出电压VO,并将其记入表8-3。

VO=-(

表8-3

RfR1

⋅Vi1+

R

fR2

⋅Vi2)

5. 减(1)按图8-4联接好此减法运算电路。

(2)Vi1,Vi2两个输入信号采用直流电压信号,由双路直流稳压电源提供,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入电压Vi1,Vi2及输出电压VO,并将其记入表8-4 表8-4 V0=Rf/R1(Vi2

-Vi1)

6. 积分运算电路

(1)按图8-5联接好此积分运算电路。

(2)先打开K1,合上K2,目的是使电容C上的电压泄放干净,使VC(t)=0。(t=0时) (3)给该电路输入端输入预先调好的Vi=0.5V的直流电压信号,打开K2,合上K1,用直流电压表测量VO,每隔5s读一次VO值,直到VO值不继续明显增大为止,将读到的一系列VO数据记入表8-5。

表8-5 VO(t)=(-1/RC)×Edt=(-E/RC)×t

九 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来构成波形发生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如何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来构成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发生器。 2.了解波形发生器的调整和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

1.TX0833 19电源板±15V 2.双踪示波器 3.交流毫伏表

4.TX0533 26频率计

5.TX0833 04运算放大器实验板 三、实验内容

1.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文式桥振荡器) (1)按图9-1接好此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 (2)调节RW使V0正弦波输出从无到有,直到出现

失真。描绘出V0的波形,记下临界起振(即出现正弦输出)及开始出现失真时的RW值,分析正反馈的强弱对起振条件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3)调节RW,使Vo幅值最大且不失真,用交流毫

伏表分别测量VO、V+和V-,分析研究振荡的幅值条件。(起振的幅值条件为RF/R1≥2,RF=RW+R2+(R3∥rD),rD为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阻)

(4)用示波器或频率计观测振荡频率f0,然后在R、C选频网络的两个电阻R上并联同一阻

值电阻,看一下振荡频率有何变化,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f0=1/2πRC)

(5)断开D1、D2,重复(2)的内容,并将最终测试结果与(2)进行比较,由此看一下D1、

D2的稳幅作用(实际稳幅的原理是应用D1、D2正向电阻的非线性特性,详情参阅有关书籍)。

*2.方波发生器(此实验无二极管2DW7可不做,仅供参考) (1)按图9-2接好此方波发生器电路。

(2)调节RW,用示波器观测一下输出电压VO的波形。 (3)用示波器观测一下电容器C上的电压VC的波形。 注:(1)图9-2为方波,三角波实验电路,用于要求不高的场合。 (2)方波输出的幅值:VOH=±Vmax(稳压值)

三角波输出的幅值:VO=(R2/(R1+R2))VOmax (3)振荡输出的频率fo=

R1

(1+2);R1=R1′+RW′;R2=R2′+RW″

2RfCfR1

十 集成运放器的基本应用──信息处理:有源滤波器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如何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电阻、电容来构成有源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 2. 了解低通、高通滤波器的原理及其特性。 3. 学会测量有源滤波器的幅频特性。 二、实验设备

1. TX0833 19电源板(±15V) 2. 双踪示波器 3. TX0531 29多功能信号发生器 4. 交流毫伏表 5. TX0533 26频率计 6. TX0833 04运算放大器实验板 三、实验内容

1.二阶低通滤波器

(1)按图10-1联接好此二阶低通滤波器

(2)Vi为输入到该低通滤波器的正弦音频信号,保持Vi=1V不变,而改变Vi的频率,将测量的输出电压VO的一组数据记入下表10-1。

2.二阶高通滤波器

(1)按图10-2联接好该高通滤波器。

(2)Vi为输入到该高通滤波器的正弦音频信号,保持Vi=1V不变,而改变Vi的频率,将测量的输出电压Vo的一组数据记入表10-2,试画出幅频特性。

表10-2

十一 电压比较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练掌握用运算放大器构成比较器电路的特点。 2. 学会测试比较器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 TX0833 19电源板 (±15V) 2. 双踪示波器 3. TX0531 29多功能信号发生器 4.交流毫伏表

5.TX0531 18直流电压表

6.TX0833 04运算放大器实验板 7.TX0533 25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三、实验内容

1. 过零电压比较器。

(1)按图11-1联接好过零电压比较器电路。 (2)测量Vi未输入信号且悬空时的VO值。

(3)Vi输入f=500Hz,幅值为2V的正弦信号,用双踪示波器观测Vi、VO的波形,并将其记入表11-1

表11-1 f=500Hz Vi

=2V

(4)改变输入信号Vi的幅值,可由双路可调稳压电源提供下面表11-2的一组Vi的电平值,测量传输特性曲线,并将其记入表11-2,并将曲线描绘于下面的直角坐标中。

*(5)如果a,b端跨接稳压管,或b端对地接稳压管,其传输特性曲线如何?可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此实验参考电路如图11-2

2.任意电平比较器。

VOH= +15V VOL= -15V

(1) 按图11-3联接好任意电平的比较器电路。

(2) 令VR=2V,按表11-3,使Vi为表中所列的一组电压数值,测VO的电压数值,将

其记入表11-3

(3) 令VR=-2V,按表11-3,使Vi为表中所列的一组电压数值,测VO的电压数值,将

其记入表11-3 表11-3

3. 滞后电压比较器。

(1)按图11-4联接好滞后电压比较器。

(2)按照前面的比较器实验经验,自行构思,并用示器来观测,不难发现滞后电压比较器为一具有上、下门限电平的比较器。这里提供给大家上、下门限值的计算公式,供实验中参考。

当输出电压为VOH时,同相端的电压为Vf=

'

RfR2

⋅VOH+⋅VR(上门限)

R1+RfR2+Rf

当输出电压为V0L时,同相端的电压为Vf

"

RfR2=⋅VOL+⋅VR(下门限) R2+RfR2+Rf

由于VOL为负值,所以Vf′>Vf″

(3)如果将VR接地,则该比较器变为具有滞回特性的过零比较器,试用示波器观测其传输特性VO=f(Vi)(即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函数关系)将测得的数据及曲线记入表11-4中 表11-4 VR=0V(VR接地)

十二 低频功率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低频功率放大器的特点和分类。 2. 学会对各类低频功率放大器的调试及主要性能性能指标的测试。 二、实验设备

1. TX0833 19电源板(±15V,+5V) 2. TX0531 29多功能信号发生器 3. 双踪示波器 4. 交流毫伏表 5. TX0531 18直流电压表 6. TX0531 19直流电流表 7. TX0533 26频率计 8. TX0833 01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Ⅰ 9. TX0833 03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Ⅲ 10.TX0833 20插口转换板 三、实验内容

1. 单管甲类变压器耦合功率放大器 (1)按图12-1联接好功率放大器电路。

(2)调整电位器RW,为功率放大器调整和设置一个正确的直流静态工作点(取IOC=30mA)。 (3)给该功放器输入f=1KHz正弦波信号,输入信号的幅度由零逐渐增大,同时用示波器观测输出电压最大且不失真。

(4)通过测量来计算集电极交流输出功率Po

PO=

221VOC⨯IOC=VOC⨯IOC 222

1

VOC⨯IOC

PO

⨯100%=⨯100%=50% (5)通过测量来计算功放器的效率η=PiVOC⨯IOC

注:以上的测量可用示波器,也可用交流毫伏表。用示波器直接测出峰值,而用毫伏表则测

出有效值。

2. 双管乙类变压器耦合功率放大器实验。

(1)按图12-2联接好乙类变压器耦合推挽功率放大器。

(2)调整电位器RW,为乙类变压器耦合推挽功放调整和设置一个正确的直流静态工作点。(调整RW,使串在变压器B2中心抽头的毫安表读数为零)

(3)从该放大器输入变压器原边(B1:输入变压器,B2:输出变压器)输入f=1KHz的正弦波信号,输入信号的幅度由零逐渐增大,用示波器观测Vi,Vb1,Vb2,ic1,ic2,及iL(8Ω扬声器)上的波形,并将上面观测到的波形记入表12-1中。 (4)通过测量来计算该推挽功放器的最大输出功率与效率。

理论上认为:乙类放大器能够输出的电压峰值VCM=VCC(电源电压)能够输出的电流峰值

ICM=ICC(电源提供最大电流),故最大输出功率PCM=PE为电源功率,PE=

表12-1

1P

VCC⋅ICC;效率η=CM⋅100%;2PE

2

π

VCC⋅ICmax(一般η=78.5%)

3.双管乙类电容耦合功率放大器(OTL功率放大器)实验。见图12-3

(1) 按图12-3用连接导线连接好此OTL功率放大器实验线路。 (2) 调整OTL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①细调Rw1,用直流电压表测A点直流电压,使VA=1/2Vce

②细调RW2,用直流电流表测输出级静态电流,使IC2=IC3=(50~100)mA 以上几乎是电源电流,近似等于末级总电流。 ③也可试一下静态电流的动态调整法,具体做法是:先调整RW2,使RW2=0,Vi接入f=1KHz的正弦波信号,逐渐加大此信号幅度,同时调整RW2,使交越失真刚好消除时,停止调节整RW2,重使Vi=0,此时直流电流表所示的电流即为输出级静态电流。(注:此静态电流不能调得过大,原因有二:一、8050、8550的ICM=300mA;二、调到能消除交越失真恰到好处,过大则降低了该功放器的效率。)

④按表12-2的内容测量各级静态工作点,将测量结果记入表12-2。

(3)最大输出功率PCM和效率η的测试 ①测量PCM

接入Vi ,输入信号频率f=1KHz,逐渐增大信号幅度,用示波器观测OTL功放器的输出波形达到最大且不失真时,用交流毫伏表测出负载RL上的电压VL,则VLM=

2

VL;2

PCM

(VLM)21==VLM⋅ICM

RL2

②测量η

η=Pom/PE ,PE=VccICC,ICC为电源提供的总电流。即直流电流表上的近似读数,将测得结果代入止式,计算出η。(一般η=78.5%)

4.OLC功放器

有关OCL功放器实验大家可参考教材或其它专业书籍,利用我们的实验模块来完成实验,实验内容、方法、步骤可参考OTL功放器,这里从略。

十三 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分立元件构成的R、C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 2. 深刻理解该类振荡器能够起振的条件。 3. 熟悉如何测量、调试该类振荡器。 二、实验设备

1. TX0833 19电源实验板(±15V) 2. TX0531 29多功能信号发生器 3. 双踪示波器 4. TX0531 18直流电压表 5. TX0533 26频率计 6. TX0833 01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Ⅰ 7. TX0833 02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Ⅱ 8. TX0833 03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Ⅲ 三、实验内容

R、C串、并联选频网络振荡器。按图13-1连接好这一电路。

(1)按图13-1,先断开A点,调整放大器的直流静态工作点,测量该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AV。(具体调整、测量方法请参照前面的实验,这里从略)

(2)接通A点,即接通R、C串、并联选频网络,使电路起振,用示波器观测VO波形,调节Rf,使其获得波形满意的正弦信号,通过公式f=fO=1/2πRC,计算出该R、C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将fO的计算值与观测到的波形一并记入表13-1。

(3)用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并与计算值相比较,将测出的fO值也记入表13-1。

表13-1

2. 双T选频网络振荡器。按图13-2连接好这一电路。

(1)按图13-2,先断开A点,调T1管的直流静态工作点,使VC1=8~10V。

(2)接通A点,即接通双T选频网络,用示波器观察Vo波形,若无波形,即没有起振,调节RW1使其起振。(起振条件:R'<R/2,|AF|>1= (3)根据公式f≈fO≈1/5RC,计算出振荡器的fO

(4)用频率计实测该振荡器的fO并与计算值相比较。

(5)断开A点,如图13-3,测量双T网络的幅频特性,因一般实验室不具备低频扫频仪,故只能用信号源和示波器结合,逐点测,逐点记录。近似描绘出如图13-4所示的幅频特性。 (6)根据双T网络传输系数的公式α=Vor/Vir,具体计算一下其传输系数。

十四 整流滤波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电容滤波电路的特性及测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

1. TX0833 01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Ⅰ 2. 双踪示波器 3. 交流毫伏表 4. TX0531 18直流电压表 5. TX0531 19直流电流表 6. 实验另配元件1K/1W电位器 三、实验内容

1.按图14-1联接好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

2.先打开开关K,即先不接滤波电容C,而取负载电阻RL=470Ω,用示波器观测桥式整流器的交流输入电压V2及VL,整流输出的脉动直流电压VL,用交流毫伏表测出纹波电压V,并将其记入表14-1。

3.合上开关,即接入滤波电容C,重复实验2的内容,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入表14-1。 4.使负载电阻RL=100Ω,仍接入滤波电容C,重复实验2的内容,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入表14-1。 注意:①每次改接电路时,应先切断整流器输入的交流电压V2。

②在观测整流器输出电压VL波形的过程中,“Y”轴“灵敏度”旋钮位置调节好后,

不要再动,否则,将无法比较各波形的脉动情况。

③负载电阻RL=470Ω或100Ω均由实验另配元件1K/1W电位器调整得到。

表14-1 V2

= V

十五 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了解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 2.掌握晶体管直流稳压电源的调测方法 二、实验设备

1.TX0533 25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2.万用表 3.示波器 4.交流毫伏表

5.TX0833 01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Ⅰ 6.TX0833 02电子学综合实验板Ⅱ 三、实验内容

1.按图15-1联接好一个典型的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源。 2.接通该稳压电路的直流输入电压Vi=15V,调节该稳压电源的负载电阻RW2,观测输出电压VO是否变化,并解释其原因。然后记录之。

3.使Vi=15V不变,调整RW1使VO=9V。然后调节该稳压电源负载电阻RW2,使IO从50mA增至80mA,同时,以实验室配备的直流稳压电源作标准电压源,按图15-2所示接好,测ΔV0的电路。用差值法测量ΔVO,通过计算求出稳压电路的内阻r0。

4.实验直流稳压电源电路 看图15-3,这是前面做过的桥式整流滤波电路实验,将它的输出接到15-1实验电路的A、B端,调节RW1,使VO=9V,用示波器观测其纹波电压,若纹波太大,可在调整管T,基极与D端跨接C1=47μ/25V电解电容,并将电容C两端再并上一个C2=470μ/25V电解电容,而后调节负载电阻RW2,测出该稳压电源的最大输出电流Iomax,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同时用示波器观测加上C1和C2后,输出电压V0的纹波情况与未加C1、C2电容时的情况作一比较,并分析其原因。


相关内容

  • 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和绘制
  •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学生姓名:连亚涛/王俊颖 学号:[1**********]32/0007指导教师:王向展 实验地点:微固楼606 实验时间:2014.6. 一.实验室名称:微电子技术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和绘制 三.实验学时:4 四.实验原理 参照实验 ...

  • 华南理工电力电子实验指导书(2012)
  • 实验一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NMCL -33C 组件. 2.熟悉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的接线及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1.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2.三相桥式有源逆变电路 3. 观察整流或逆变状态下,模拟电路故障现象时的波形. 三. 实验线路及原理 实验 ...

  • 电工技术实验教学大纲--北京科技大学
  • 附件3: 课程教学大纲模版 < 电工技术实验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050110 开课院系:自动化学院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 适用专业:物流, 机械, 环境, 安全等 课内总学时:16 学分:1 实验学时:16 设计学时: 上机学时: 先修课程:电工学 执笔:韩守梅 审阅: 宁定理 ( ...

  • 单片机门铃设计
  •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教学院系: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1年6月21日 目录 第一章 基础设计实验 ........................... - 2 - 1.1 实验内容 ................................ - 2 ...

  •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
  • 实验二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双踪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及晶体管毫伏表的原理框图和主要技术指标: (2)掌握用双踪示波器测量信号的幅度.频率: (3)掌握低频信号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器材 双踪示波器 DF4321型(或HH4310A型) 低频信号发生器 ...

  • 信号波形合成
  •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课题:信号波形合成实验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 ...

  • 光纤通信实验指导书
  • 光纤通信实验指导书 (2011年试用版)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2011年9月 目 录 前言 „„„„„„„„„„„„„„„„„„„„„„„„„„3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附页 数字基带信号实验 „„„„„„„„„„„„„„„4 数字信号电光.光电转换传输实验 „„„„„„„ ...

  • PLC实验指导书
  • PLC 实验指导书 任国梅编 重庆科技学院 前 言 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PLC 是一种数字运算的电子操作系统装置,专为工业现场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

  • Wq-sgld10届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书
  • . .~ ① 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本文由605735929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2010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技术专业 2010 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毕业设计(论文) ...

  • PROTEUS实验室建设方案
  • 电子类学科专业 Proteus实验室的建设方案 广州市风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目 录 1. 引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