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与旋转问题

第五讲 全等三角形与旋转问题

中考要求

知识点睛

基本知识

把图形G绕平面上的一个定点O旋转一个角度,得到图形G,这样的由图形G到G变换叫做旋转变换,点O叫做旋转中心,叫做旋转角,G叫做G的象;G叫做G的原象,无论是什么图形,在旋转变换下,象与原象是全等形.

很明显,旋转变换具有以下基本性质:

①旋转变换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直线的交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变换多用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正方形等较规则的图形上,其功能还是把分散的条件盯对集中,以便于诸条件的综合与推演.

重、难点

重点:本节的重点是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以后

证明三角形问题的基础,也是学好全章的关键。同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也是本章的重点,特别是几种判定方法,尤其是当在直角三角形中时,HL的判定是整个直角三角形的重点

难点:本节的难点是全等三角形性质和判定定理的灵活应用。为了能熟练的应用性

质定理及其推论,要把性质定理和推论的条件和结论弄清楚,哪几个是条件,决定哪个结论,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即书写格式,都要在讲练中反复强化

例题精讲

【例1】 如图,有四个图案,它们绕中心旋转一定的角度后,都能和原来的图案相互重合,其中有一个图

案与其余三个图案旋转的角度不同,它是_____________.

【解析】 A

【例2】 如图,同学们曾玩过万花筒,它是由三块等宽等长的玻璃片围成的,其中菱形AEFG可以看成是

把菱形ABCD以A为中心_____________。

A.顺时针旋转60°得到 B.顺时针旋转120°得到 C.逆时针旋转60°得到

得到

【解析】 D

【例3】 如图,C是线段BD上一点,分别以BC、CD为边在BD同侧作等边△ABC和等边△CDE,AD交

CE于F,BE交AC于G,则图中可通过旋转而相互得到的三角形对数有_____________。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E

AB

CD

【解析】 C

【例4】 已知: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NBM.

N

MA

CF

B

【解析】 ∵ACM、CBN是等边三角形,

∴MCAC,CNCB,ACNMCB ∴ACN≌MCB,∴ANBM

【点评】此题放在例题之前回忆,此题是旋转中的基本图形.

【例5】 如图,B,C,E三点共线,且ABC与DCE是等边三角形,连结BD,AE分别交AC,DC

于M,N点.求证:CMCN.

A

D

M

B

C

N

E

【解析】 ∵ABC与DCE都是等边三角形

∴BCAC,CDCE及ACBDCE60 ∵B,C,E三点共线

∴BCDDCE180,BCAACE180 ∴BCDACE120 在BCD与ACE中 BCAC

BCDACE ∴BCD≌ACE, DCEC

∴CANCBM

∵BCDACE120,BCMNCE60 ∴ACD60

在BCM与ACN中 BCAC

BCMACN60 ∴BCM≌ACN,∴CMCN. CBMCAN

【补充】已知: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求证:CF平分AFB.

N

MA

CF

B

A

MCFB

N

【解析】 过点C作CGAN于G,CHBM于H,由ACN≌MCB,

利用AAS进而再证BCH≌NCD,可得到CGCH,故CF平分AFB.

【补充】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

请你证明: ⑴ANBM; ⑵DE∥AB;

⑶CF平分AFB.

N

MF

ACB

【解析】 此图是旋转中的基本图形.其中蕴含了许多等量关系.

MCN60与三角形各内角相等,

及平行线所形成的内错角及同位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推导出来的对应角相等…

推到而得的:AFCBFC;

ANBM,CDCE,ADME,NDBE; AM∥CN,CM∥BN;DE∥AB

ACN≌MCB,ADC≌MCE,NDC≌BEC; DEC为等边三角形.

⑴∵ACM、CBN是等边三角形,

∴MCAC,CNCB,ACNMCB ∴ACN≌MCB,∴ANBM

⑵由ACN≌MCB易推得NDC≌BEC,所以CDCE,又MCN60, 进而可得DEC为等边三角形.易得DE∥AB.

⑶过点C作CGAN于G,CHBM于H,由ACN≌MCB,

利用AAS进而再证BCH≌NCD,可得AFCBFC,故CF平分AFB.

【例6】 (2008年怀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如图,四边形ABCD、DEFG都是正方形,连接AE、

CG.求证:AECG.

GA

B

D

C

EF

【解析】 ∵ADCEDG

∴CDGADE 在CDG和ADE中 CDAD

CDGADE ∴CDG≌ADE ∴AECG DGDE

【例7】 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D是AN中点,E是BM中点,

求证:CDE是等边三角形.

N

ME

A

C

B

【解析】 ∵ACN≌MCB,∴ANBM,ABMANC

又∵D、E分别是AN、BM的中点,

∴BCE≌NCD,∴CECD,BCENCD

∴DCENCDNCEBCENCENCB60 ∴CDE是等边三角形

【补充】(2008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海南区初赛)如下图,在线段AE同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C和

CDE(ACE120°),点P与点M分别是线段BE和AD的中点,则CPM是_____________。

B

P

A

E

D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非等腰三角形

【解析】 易得ACD≌BCE.所以BCE可以看成是ACD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60而得到的.又M为

线段AD中点,P为线段BE中点,故CP就是CM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60°而得.所以CPCM且,PCM60°,故CPM是等边三角形,选C.

【例8】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与等边DEC共顶点于C点.求证:AEBD.

A

E

D

B

C

【解析】 ∵ABC是等边三角形,∴ACB60,ACBC.

∴BCDDCA60,同理ACEDCA60,DCEC.∴BCDACE 在BCD与ACE 中, BCAC

BCDACE ∴BCD≌ACE,∴BDAE. DCEC

【例9】 如图,D是等边ABC内的一点,且BDAD,BPAB,DBPDBC,问BPD的度数是

否一定,若一定,求它的度数;若不一定,说明理由.

AA

P

P

D

D

BC BC

【解析】 连接CD,将条件BDAD,BPAB这两个条件,易得ACD≌BCD(SSS),得

1

BCDACDACB30,由BPABBC,DBPDBC,BDBD(公共边),知

2

BDP≌BDC(SAS),∴BPDBCD30.故BPD的度数是定值.

【例10】 (2005年四川省中考题)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90,ABa,O为AC中点,

EOOF.求证:BEBF为定值.

AE

O

AE

14

2

O

3

BFCB

FC

B

P

A

E

D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非等腰三角形

【解析】 易得ACD≌BCE.所以BCE可以看成是ACD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60而得到的.又M为

线段AD中点,P为线段BE中点,故CP就是CM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60°而得.所以CPCM且,PCM60°,故CPM是等边三角形,选C.

【例8】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与等边DEC共顶点于C点.求证:AEBD.

A

E

D

B

C

【解析】 ∵ABC是等边三角形,∴ACB60,ACBC.

∴BCDDCA60,同理ACEDCA60,DCEC.∴BCDACE 在BCD与ACE 中, BCAC

BCDACE ∴BCD≌ACE,∴BDAE. DCEC

【例9】 如图,D是等边ABC内的一点,且BDAD,BPAB,DBPDBC,问BPD的度数是

否一定,若一定,求它的度数;若不一定,说明理由.

AA

P

P

D

D

BC BC

【解析】 连接CD,将条件BDAD,BPAB这两个条件,易得ACD≌BCD(SSS),得

1

BCDACDACB30,由BPABBC,DBPDBC,BDBD(公共边),知

2

BDP≌BDC(SAS),∴BPDBCD30.故BPD的度数是定值.

【例10】 (2005年四川省中考题)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90,ABa,O为AC中点,

EOOF.求证:BEBF为定值.

AE

O

AE

14

2

O

3

BFCB

FC

- 5 -

【解析】 连结OB由上可知,∠1290,2∠390,13,而∠4C45,OBOC.

∴OBE≌OCF,∴BEFC,∴BEBFCFBFBCa.

【补充】如图,正方形OGHK绕正方形ABCD中点O旋转,其交点为E、F,求证:AECFAB.

AG1

D

4C

H

2

F

K

【解析】 正方形ABCD中,1∠245,OAOB

而3∠490,4∠590 ∴∠3∠5,∴AOE≌BOF

∴AEBF,∴AEFCBFFCBCAB

【例11】 (2004河北)如图,已知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点F是CB的延长线上一点,且

EAAF. 求证:DEBF.

A

DE

F

B

C

【解析】 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ABAD,

BADADEABF90.因为EAAF, 所以BAFBAEBAEDAE90,所以

BAFDAE,故RtABF≌RtADE,故DEBF.

【补充】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DCABC90,ADCD,DPAB于P,若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16,求DP的长_____________。

D

D

E

CC

【解析】 如图,过点D作DEDP,延长BC交DE于点E,容易证得ADP≌CDE(实际上就是把ADP

逆时针旋转90,得到正方形DPBE)

∵正方形DPBE的面积等于四边形ABCD面积为16,∴DP4.

【例12】 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的点,且∠EAF45,AHEF,H为垂足,求

证:AHAB.

P

A

B

A

P

B

- 6 -

A

DFB

E

C

G

B

E

C

A

DF

【解析】 延长CB至G,使BGDF,连结AG,易证△ABG≌△ADF,∠BAG∠DAF,AGAF.

再证△AEG≌△AE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相等(利用三角形全等可证得),则有AHAB.

【例13】 (1997年安徽省初中数学竞赛题)在等腰RtABC的斜边AB上取两点M、N,使MCN45,

记AMm,MNx,BNn,则以x、m、n为边长的三角形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随x、m、n的变化而变化

C

D

A

M

N

B

A

B

C

【解析】 如图,将CBN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CAD,连结MD,

则ADBNn,CDCN,∠ACD∠BCN,

∴∠MCD∠ACM∠ACDACM∠BCN904545MCN. ∴MDC≌MNC,∴MDMNx

又易得DAM454590,∴在RtAMD中,有m2n2x2,故应选(B)

【巩固】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F在线段CD上运动,AE平分BAF交BC边于点E.

⑴求证:AFDFBE.

⑵设DFx(0≤x≤1),ADF与ABE的面积和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此时x的值及S.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

D

A

D

F

B

E

C G

F

B

E

C

【解析】 ⑴ 证明: 如图,延长CB至点G,使得BGDF,连结AG.

因为ABCD是正方形,所以在RtADF和RtABG中,ADAB, ADFABG90°,DFBG. ∴RtADF≌RtABG(SAS), ∴AFAG,DAFBAG. 又 ∵ AE是BAF的平分线. ∴EAFBAE,

∴DAFEAFBAGBAE. 即EADGAE.

∵AD∥BC,∴GEAEAD, ∴GEAGAE,∴AGGE. 即AGBGBE.

∴AFBGBE,得证.

- 7 -

⑵ SSADFSABE

11

DFADBEAB. 22

∵ADAB1,

1

∴SDFBE

2

由⑴知,AFDFBE,

1

所以SAF.

2

在RtADF中,AD1,DFx,

∴AF

∴S

由上式可知,当x2达到最大值时,S最大.而0≤x≤1, 所以,当x1时,

S

【例14】 (通州区2009一模第25题)请阅读下列材料:

已知:如图1在RtABC中,BAC90,ABAC,点D、E分别为线段BC上两动点,若DAE45.探究线段BD、DE、EC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小明的思路是:把AE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连结ED, 使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

⑴ 猜想BD、DE、EC三条线段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式,并对你的猜想给予证明;

⑵ 当动点E在线段BC上,动点D运动在线段CB延长线上时,如图2,其它条件不变,⑴中探究的结论是否发生改变?请说明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A

B

D

图1

2

2

E

C

D

BE图2

C

【解析】 ⑴ DEBDEC

证明:根据AE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 ∴AEC≌ABE

∴BEEC,AEAE,CABE,EACEAB 在RtABC中 ∵ABAC

∴ABCACB45 ∴ABCABE90 即EBD90

∴EB2BD2ED2 又∵DAE45

∴BADEAC45 ∴EABBAD45 即EAD45 ∴AED≌AED ∴DEDE

∴DE2BD2EC2

2

- 8 -

A

E'

C

F

B

2

D

2

2

E

D

BE

C

⑵ 关系式DEBDEC仍然成立

证明:将ADB沿直线AD对折,得AFD,连FE ∴AFD≌ABD

∴AFAB,FDDB

FADBAD,AFDABD 又∵ABAC,∴AFAC

∵FAEFADDAEFAD45

EACBACBAE90DAEDAB45DAB

∴FAEEAC 又∵AEAE ∴AFE≌ACE

∴FEEC,AFEACE45 AFDABD180ABC135

∴DFEAFDAFE1354590 ∴在RtDFE中

DF2FE2DE2即DE2BD2EC2

【例15】 (北京市数学竞赛试题,天津市数学竞赛试题) 如图所示,ABC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

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为顶点作一个60的MDN,点M、N分别在AB、AC上,求AMN的周长_____________。

AA

N

MB

D

C

BM

CE

D

【解析】 如图所示,延长AC到E使CEBM.

在BDM与CDE中,因为BDCD,MBDECD90,BMCE, 所以BDM≌CDE,故MDED.

因为BDC120,MDN60,所以BDMNDC60. 又因为BDMCDE,所以MDNEDN60.

在MND与END中,DNDN,MDNEDN60,DMDE, 所以MND≌END,则NEMN,所以AMN的周长为2.

【例16】 在等边ABC的两边AB,AC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M,N,D为ABC外一点,且MDN60,

BDC120,BDCD,探究:当点M,N分别爱直线AB,AC上移动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及AMN的周长与等边ABC的周长L的关系_____________。

N

- 9 -

⑴如图①,当点M,N在边AB,AC上,且DM=DN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式__________;

Q

此时=__________

L

⑵如图②,当点M,N在边AB,AC上,且DMDN时,猜想(1)问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⑶如图③,当点M,N分别在边AB,CA的延长线上时,若AN=x,则Q=_________(用x,L表示)

Q2

【解析】 BM+NC=MN;

L3

(2)猜想:仍然成立

证明:如图,延长AC至E,使CE=BM,连接DE BDCD,且BDC120, DBCDCB30

由ABC是等边三角形,MBDNCD90,MBD≌ECD(SAS) DMDE,BDMCDE,EDNBDCMDN60 在MDN与EDN中 DMDE

MDNEDN DNDN

MDN≌EDN(SAS) MNNENCBM

AMN的周长QAMANMN=(AMBM)(ANNC)=ABAC2AB 而等边ABC的周长L3AB Q2 L3

2

(3)2xL

3

【补充】(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90,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

1

∠EAF=∠BAD.求证:EF=BEFD;

2

A

DF

B

C

E

(2)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

1

且∠EAF=∠BAD, (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证明.

2

A

BE

D

【解析】 证明:延长EB到G,使BG=DF,联结AG.

∵∠ABG=∠ABC=∠D=90, AB=AD, ∴ABG≌ADF. ∴AG=AF, 12.

1

∴1323EAFBAD.

2

∴∠GAE=∠EAF. 又AE=AE,

∴AEG≌AEF. ∴EG=EF. ∵EG=BE+BG. ∴EF= BE+FD

(2) (1)中的结论EFBEFD仍然成立.

【例17】 平面上三个正三角形ACF,ABD,BCE两两共只有一个顶点,求证:EF与CD平分.

C

E

D

A

【解析】 连接DE与DF

∵DBAEBC,BADCAF ∴DBEABC,BACDAF ∴在DBE与ABC中 DBAB

DBEABC BEBC

∴DBE≌ABC(SAS) ∴DECAFC 在DFA与BCA中 DABA

DAFBAC AFAC

∴DFA≌BCA(SAS) ∴DFBCEC

∴DECF为平行四边形, ∴EF,CD互相平分.

【例18】 已知:如图,ABC、CDE、EHK都是等边三角形,且A、D、K共线,ADDK.求证:

HBD也是等边三角形.

E

C

C

E

A

H

K

A

M

K

H

【解析】 连结EB,∵CECD,CEEA,BEAD,

所以BEAD,并且BE与AD的夹角为60, 延长EB交AK于M,

则EBH360BHDHDEBED300HDMMDEMED 180HDM18060MDEMED180HDMHDK.

又因为HKADBE,BHHD. 所以BEH≌DKH. 所以HKHE,

EHDEHDDHKBHE.

【例19】 (1997年安徽省竞赛题)如图,在△ABC外面作正方形ABEF与ACGH,AD为△ABC的高,

其反向延长线交FH于M,求证:(1)BHCF;(2)MFMH

H

E

A

G

【解析】 证明△ABH≌△AFC;(2)作FPMD于P,HQMD于Q,先证△AFP≌△BAD,△ACD≌

BD

C

△HAQ,再证△FPM≌△HQM

【补充】以△ABC的两边AB、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ACFG,求证:CE=BG,且CE⊥BG.

E

D

F

【解析】 易证AEC≌ABG,故ACEAGB,又ACAG,AOGBOC,故CEBG.

【例20】 (北京市初二数学竞赛试题) 如图所示,在五边形ABCDE中,BE90,

ABCDAEBCDE1,求此五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

C

B

D

C

C

B

D

A

E

A

E

F

【解析】 我们马上就会想到连接AC、AD,因为其中有两个直角三角形,但又发现直接求各三角形的面

积并不容易,至此思路中断. 我们回到已知条件中去,注意到BCDE1,这一条件应当如何利用?联想到在证明线段相等时我们常用的“截长补短法”,那么可否把BC拼接到DE的一端且使EFBC呢(如图所示)?据此,连接AF,则发现ABC≌AEF,且FD1,AFAC,AEAB,ADF是底、高各为1的

1

三角形,其面积为,而ACD与AFD全等,从而可知此五边形的面积为1.

2

【例21】 (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初二第二试试题) 在五边形ABCDE中,已知ABAE,BCDECD,

ABCAED180,连接AD.求证:AD平分CDE.

AA

F

B

C

D

E

B

C

D

E

【解析】 连接AC.由于ABAE,ABCAED180.

我们以A为中心,将ABC逆时针旋转到AEF的位置.因ABAE,所以B点与E点重合,而AEFAEDABCAED180,

所以D、E、F在一条直线上,C点旋转后落在点F的位置,且AFAC,EFBC. 所以DFDEEFDEBCCD. 在ACD与AFD中,

因为ACAF,CDFD,ADAD, 故ACD≌AFD,

因此ADCADF,即AD平分CDE.

1. 如图,已知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B、C、D在一条直线上,试说明CE与ACCD相等

的理由.

E

A

家庭作业

B

C

D

答案:∵ACAB,CAEBAD,AEAD

∴AEC≌ADB ∴CEBD

又∵BDBCCDACCD ∴CEACCD

2. (湖北省黄冈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已知: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AB上任意一点,

过点D作D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DEDF.

AE

D

B

C

F

答案:∵ADCEDF

∴ADECDF 在ADE和CDF中 DAEDCF

ADCD

ADECDF

∴ADE≌CDF ∴DEDF

3. (2008山东)在梯形ABCD中,AB∥CD,A90,AB2,BC3,CD1,E是AD中点,试

判断EC与EB的位置关系,并写出推理过程.

D

C

F

D

C

EA

B

EA

B

答案:延长BE交CD延长线于点F.

∵E是AD中点,∴DEAE,

∵AB∥CD,A90,∴EDFEAB90,ABEDFE

在AEB和FED中,

ABEDFE∵EABEDF

AEDE

∴AEB≌FED,∴FEBE

又∵AB2,BC3,CD1,∴CFBC

在FCE和BCE中,

FCBC∵CECE

FEBE

∴FCE≌BCE,∴CEEB

4. 已知: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CG、CH分别是ACN、MCB

的高.求证:CGCH.

N

M

G

A

答案:由ACN≌MCB,利用AAS进而再证BCH≌NCD,可得到CGCH.

5. 在等腰直角ABC中,ACB90,ACBC,M是AB的中点,点P从B出发向C运动,MQMP

交AC于点Q,试说明MPQ的形状和面积将如何变化.

AA

M

Q

CPBQMCBCPB

答案:连接CM.因为ACBC且ACB90,所以B45.

因为M是AB的中点,所以AMCBMC90,ACM45且CMBM,则ACMB. 因为MQMP,所以QMC90CMPPMB,所以QCM≌PBM,

所以QMPM.因此MP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在P的运动过程中形状不变.

MPQ的面积与边MP的大小有关.当点P从B出发到BC中点时,面积由大变小;

当P是BC中点时,三角形的面积最小;P继续向点C运动时,面积又由小变大.

6. 如图,正方形ABCD中,FADFAE.求证:BEDFAE.

- 15 -

ADAD

F

BECMBECF 答案:延长CB至M,使得BMDF,连接AM.

易证得:从而可得: ABM≌ADF,AFDBAFEAFBAEBAMBAEEAM,AMBEAM,故AEEMBEBMBEDF.

7. 等边ABD和等边CBD的边长均为1,E是BEAD上异于A、D的任意一点,F是CD上一点,

满足AECF1,当E、F移动时,试判断BEF的形状.

D

E

ACF

B

答案:由条件AECF1,且DFCF1,得AEDF.

因为ABDB,ABDF60,所以ABE≌DBF,

因此BEBF,ABEDBF.

因为EBFEBDDBFEBDABEABD60,

所以BEF为等边三角形.

- 16 -

第五讲 全等三角形与旋转问题

中考要求

知识点睛

基本知识

把图形G绕平面上的一个定点O旋转一个角度,得到图形G,这样的由图形G到G变换叫做旋转变换,点O叫做旋转中心,叫做旋转角,G叫做G的象;G叫做G的原象,无论是什么图形,在旋转变换下,象与原象是全等形.

很明显,旋转变换具有以下基本性质:

①旋转变换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直线的交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变换多用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正方形等较规则的图形上,其功能还是把分散的条件盯对集中,以便于诸条件的综合与推演.

重、难点

重点:本节的重点是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以后

证明三角形问题的基础,也是学好全章的关键。同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也是本章的重点,特别是几种判定方法,尤其是当在直角三角形中时,HL的判定是整个直角三角形的重点

难点:本节的难点是全等三角形性质和判定定理的灵活应用。为了能熟练的应用性

质定理及其推论,要把性质定理和推论的条件和结论弄清楚,哪几个是条件,决定哪个结论,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即书写格式,都要在讲练中反复强化

例题精讲

【例1】 如图,有四个图案,它们绕中心旋转一定的角度后,都能和原来的图案相互重合,其中有一个图

案与其余三个图案旋转的角度不同,它是_____________.

【解析】 A

【例2】 如图,同学们曾玩过万花筒,它是由三块等宽等长的玻璃片围成的,其中菱形AEFG可以看成是

把菱形ABCD以A为中心_____________。

A.顺时针旋转60°得到 B.顺时针旋转120°得到 C.逆时针旋转60°得到

得到

【解析】 D

【例3】 如图,C是线段BD上一点,分别以BC、CD为边在BD同侧作等边△ABC和等边△CDE,AD交

CE于F,BE交AC于G,则图中可通过旋转而相互得到的三角形对数有_____________。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E

AB

CD

【解析】 C

【例4】 已知: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NBM.

N

MA

CF

B

【解析】 ∵ACM、CBN是等边三角形,

∴MCAC,CNCB,ACNMCB ∴ACN≌MCB,∴ANBM

【点评】此题放在例题之前回忆,此题是旋转中的基本图形.

【例5】 如图,B,C,E三点共线,且ABC与DCE是等边三角形,连结BD,AE分别交AC,DC

于M,N点.求证:CMCN.

A

D

M

B

C

N

E

【解析】 ∵ABC与DCE都是等边三角形

∴BCAC,CDCE及ACBDCE60 ∵B,C,E三点共线

∴BCDDCE180,BCAACE180 ∴BCDACE120 在BCD与ACE中 BCAC

BCDACE ∴BCD≌ACE, DCEC

∴CANCBM

∵BCDACE120,BCMNCE60 ∴ACD60

在BCM与ACN中 BCAC

BCMACN60 ∴BCM≌ACN,∴CMCN. CBMCAN

【补充】已知: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求证:CF平分AFB.

N

MA

CF

B

A

MCFB

N

【解析】 过点C作CGAN于G,CHBM于H,由ACN≌MCB,

利用AAS进而再证BCH≌NCD,可得到CGCH,故CF平分AFB.

【补充】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

请你证明: ⑴ANBM; ⑵DE∥AB;

⑶CF平分AFB.

N

MF

ACB

【解析】 此图是旋转中的基本图形.其中蕴含了许多等量关系.

MCN60与三角形各内角相等,

及平行线所形成的内错角及同位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推导出来的对应角相等…

推到而得的:AFCBFC;

ANBM,CDCE,ADME,NDBE; AM∥CN,CM∥BN;DE∥AB

ACN≌MCB,ADC≌MCE,NDC≌BEC; DEC为等边三角形.

⑴∵ACM、CBN是等边三角形,

∴MCAC,CNCB,ACNMCB ∴ACN≌MCB,∴ANBM

⑵由ACN≌MCB易推得NDC≌BEC,所以CDCE,又MCN60, 进而可得DEC为等边三角形.易得DE∥AB.

⑶过点C作CGAN于G,CHBM于H,由ACN≌MCB,

利用AAS进而再证BCH≌NCD,可得AFCBFC,故CF平分AFB.

【例6】 (2008年怀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如图,四边形ABCD、DEFG都是正方形,连接AE、

CG.求证:AECG.

GA

B

D

C

EF

【解析】 ∵ADCEDG

∴CDGADE 在CDG和ADE中 CDAD

CDGADE ∴CDG≌ADE ∴AECG DGDE

【例7】 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D是AN中点,E是BM中点,

求证:CDE是等边三角形.

N

ME

A

C

B

【解析】 ∵ACN≌MCB,∴ANBM,ABMANC

又∵D、E分别是AN、BM的中点,

∴BCE≌NCD,∴CECD,BCENCD

∴DCENCDNCEBCENCENCB60 ∴CDE是等边三角形

【补充】(2008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海南区初赛)如下图,在线段AE同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C和

CDE(ACE120°),点P与点M分别是线段BE和AD的中点,则CPM是_____________。

B

P

A

E

D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非等腰三角形

【解析】 易得ACD≌BCE.所以BCE可以看成是ACD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60而得到的.又M为

线段AD中点,P为线段BE中点,故CP就是CM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60°而得.所以CPCM且,PCM60°,故CPM是等边三角形,选C.

【例8】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与等边DEC共顶点于C点.求证:AEBD.

A

E

D

B

C

【解析】 ∵ABC是等边三角形,∴ACB60,ACBC.

∴BCDDCA60,同理ACEDCA60,DCEC.∴BCDACE 在BCD与ACE 中, BCAC

BCDACE ∴BCD≌ACE,∴BDAE. DCEC

【例9】 如图,D是等边ABC内的一点,且BDAD,BPAB,DBPDBC,问BPD的度数是

否一定,若一定,求它的度数;若不一定,说明理由.

AA

P

P

D

D

BC BC

【解析】 连接CD,将条件BDAD,BPAB这两个条件,易得ACD≌BCD(SSS),得

1

BCDACDACB30,由BPABBC,DBPDBC,BDBD(公共边),知

2

BDP≌BDC(SAS),∴BPDBCD30.故BPD的度数是定值.

【例10】 (2005年四川省中考题)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90,ABa,O为AC中点,

EOOF.求证:BEBF为定值.

AE

O

AE

14

2

O

3

BFCB

FC

B

P

A

E

D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非等腰三角形

【解析】 易得ACD≌BCE.所以BCE可以看成是ACD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60而得到的.又M为

线段AD中点,P为线段BE中点,故CP就是CM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60°而得.所以CPCM且,PCM60°,故CPM是等边三角形,选C.

【例8】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与等边DEC共顶点于C点.求证:AEBD.

A

E

D

B

C

【解析】 ∵ABC是等边三角形,∴ACB60,ACBC.

∴BCDDCA60,同理ACEDCA60,DCEC.∴BCDACE 在BCD与ACE 中, BCAC

BCDACE ∴BCD≌ACE,∴BDAE. DCEC

【例9】 如图,D是等边ABC内的一点,且BDAD,BPAB,DBPDBC,问BPD的度数是

否一定,若一定,求它的度数;若不一定,说明理由.

AA

P

P

D

D

BC BC

【解析】 连接CD,将条件BDAD,BPAB这两个条件,易得ACD≌BCD(SSS),得

1

BCDACDACB30,由BPABBC,DBPDBC,BDBD(公共边),知

2

BDP≌BDC(SAS),∴BPDBCD30.故BPD的度数是定值.

【例10】 (2005年四川省中考题)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90,ABa,O为AC中点,

EOOF.求证:BEBF为定值.

AE

O

AE

14

2

O

3

BFCB

FC

- 5 -

【解析】 连结OB由上可知,∠1290,2∠390,13,而∠4C45,OBOC.

∴OBE≌OCF,∴BEFC,∴BEBFCFBFBCa.

【补充】如图,正方形OGHK绕正方形ABCD中点O旋转,其交点为E、F,求证:AECFAB.

AG1

D

4C

H

2

F

K

【解析】 正方形ABCD中,1∠245,OAOB

而3∠490,4∠590 ∴∠3∠5,∴AOE≌BOF

∴AEBF,∴AEFCBFFCBCAB

【例11】 (2004河北)如图,已知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点F是CB的延长线上一点,且

EAAF. 求证:DEBF.

A

DE

F

B

C

【解析】 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ABAD,

BADADEABF90.因为EAAF, 所以BAFBAEBAEDAE90,所以

BAFDAE,故RtABF≌RtADE,故DEBF.

【补充】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DCABC90,ADCD,DPAB于P,若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16,求DP的长_____________。

D

D

E

CC

【解析】 如图,过点D作DEDP,延长BC交DE于点E,容易证得ADP≌CDE(实际上就是把ADP

逆时针旋转90,得到正方形DPBE)

∵正方形DPBE的面积等于四边形ABCD面积为16,∴DP4.

【例12】 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的点,且∠EAF45,AHEF,H为垂足,求

证:AHAB.

P

A

B

A

P

B

- 6 -

A

DFB

E

C

G

B

E

C

A

DF

【解析】 延长CB至G,使BGDF,连结AG,易证△ABG≌△ADF,∠BAG∠DAF,AGAF.

再证△AEG≌△AE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相等(利用三角形全等可证得),则有AHAB.

【例13】 (1997年安徽省初中数学竞赛题)在等腰RtABC的斜边AB上取两点M、N,使MCN45,

记AMm,MNx,BNn,则以x、m、n为边长的三角形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随x、m、n的变化而变化

C

D

A

M

N

B

A

B

C

【解析】 如图,将CBN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CAD,连结MD,

则ADBNn,CDCN,∠ACD∠BCN,

∴∠MCD∠ACM∠ACDACM∠BCN904545MCN. ∴MDC≌MNC,∴MDMNx

又易得DAM454590,∴在RtAMD中,有m2n2x2,故应选(B)

【巩固】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F在线段CD上运动,AE平分BAF交BC边于点E.

⑴求证:AFDFBE.

⑵设DFx(0≤x≤1),ADF与ABE的面积和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此时x的值及S.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

D

A

D

F

B

E

C G

F

B

E

C

【解析】 ⑴ 证明: 如图,延长CB至点G,使得BGDF,连结AG.

因为ABCD是正方形,所以在RtADF和RtABG中,ADAB, ADFABG90°,DFBG. ∴RtADF≌RtABG(SAS), ∴AFAG,DAFBAG. 又 ∵ AE是BAF的平分线. ∴EAFBAE,

∴DAFEAFBAGBAE. 即EADGAE.

∵AD∥BC,∴GEAEAD, ∴GEAGAE,∴AGGE. 即AGBGBE.

∴AFBGBE,得证.

- 7 -

⑵ SSADFSABE

11

DFADBEAB. 22

∵ADAB1,

1

∴SDFBE

2

由⑴知,AFDFBE,

1

所以SAF.

2

在RtADF中,AD1,DFx,

∴AF

∴S

由上式可知,当x2达到最大值时,S最大.而0≤x≤1, 所以,当x1时,

S

【例14】 (通州区2009一模第25题)请阅读下列材料:

已知:如图1在RtABC中,BAC90,ABAC,点D、E分别为线段BC上两动点,若DAE45.探究线段BD、DE、EC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小明的思路是:把AE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连结ED, 使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

⑴ 猜想BD、DE、EC三条线段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式,并对你的猜想给予证明;

⑵ 当动点E在线段BC上,动点D运动在线段CB延长线上时,如图2,其它条件不变,⑴中探究的结论是否发生改变?请说明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A

B

D

图1

2

2

E

C

D

BE图2

C

【解析】 ⑴ DEBDEC

证明:根据AE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 ∴AEC≌ABE

∴BEEC,AEAE,CABE,EACEAB 在RtABC中 ∵ABAC

∴ABCACB45 ∴ABCABE90 即EBD90

∴EB2BD2ED2 又∵DAE45

∴BADEAC45 ∴EABBAD45 即EAD45 ∴AED≌AED ∴DEDE

∴DE2BD2EC2

2

- 8 -

A

E'

C

F

B

2

D

2

2

E

D

BE

C

⑵ 关系式DEBDEC仍然成立

证明:将ADB沿直线AD对折,得AFD,连FE ∴AFD≌ABD

∴AFAB,FDDB

FADBAD,AFDABD 又∵ABAC,∴AFAC

∵FAEFADDAEFAD45

EACBACBAE90DAEDAB45DAB

∴FAEEAC 又∵AEAE ∴AFE≌ACE

∴FEEC,AFEACE45 AFDABD180ABC135

∴DFEAFDAFE1354590 ∴在RtDFE中

DF2FE2DE2即DE2BD2EC2

【例15】 (北京市数学竞赛试题,天津市数学竞赛试题) 如图所示,ABC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

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为顶点作一个60的MDN,点M、N分别在AB、AC上,求AMN的周长_____________。

AA

N

MB

D

C

BM

CE

D

【解析】 如图所示,延长AC到E使CEBM.

在BDM与CDE中,因为BDCD,MBDECD90,BMCE, 所以BDM≌CDE,故MDED.

因为BDC120,MDN60,所以BDMNDC60. 又因为BDMCDE,所以MDNEDN60.

在MND与END中,DNDN,MDNEDN60,DMDE, 所以MND≌END,则NEMN,所以AMN的周长为2.

【例16】 在等边ABC的两边AB,AC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M,N,D为ABC外一点,且MDN60,

BDC120,BDCD,探究:当点M,N分别爱直线AB,AC上移动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及AMN的周长与等边ABC的周长L的关系_____________。

N

- 9 -

⑴如图①,当点M,N在边AB,AC上,且DM=DN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式__________;

Q

此时=__________

L

⑵如图②,当点M,N在边AB,AC上,且DMDN时,猜想(1)问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⑶如图③,当点M,N分别在边AB,CA的延长线上时,若AN=x,则Q=_________(用x,L表示)

Q2

【解析】 BM+NC=MN;

L3

(2)猜想:仍然成立

证明:如图,延长AC至E,使CE=BM,连接DE BDCD,且BDC120, DBCDCB30

由ABC是等边三角形,MBDNCD90,MBD≌ECD(SAS) DMDE,BDMCDE,EDNBDCMDN60 在MDN与EDN中 DMDE

MDNEDN DNDN

MDN≌EDN(SAS) MNNENCBM

AMN的周长QAMANMN=(AMBM)(ANNC)=ABAC2AB 而等边ABC的周长L3AB Q2 L3

2

(3)2xL

3

【补充】(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90,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

1

∠EAF=∠BAD.求证:EF=BEFD;

2

A

DF

B

C

E

(2)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

1

且∠EAF=∠BAD, (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证明.

2

A

BE

D

【解析】 证明:延长EB到G,使BG=DF,联结AG.

∵∠ABG=∠ABC=∠D=90, AB=AD, ∴ABG≌ADF. ∴AG=AF, 12.

1

∴1323EAFBAD.

2

∴∠GAE=∠EAF. 又AE=AE,

∴AEG≌AEF. ∴EG=EF. ∵EG=BE+BG. ∴EF= BE+FD

(2) (1)中的结论EFBEFD仍然成立.

【例17】 平面上三个正三角形ACF,ABD,BCE两两共只有一个顶点,求证:EF与CD平分.

C

E

D

A

【解析】 连接DE与DF

∵DBAEBC,BADCAF ∴DBEABC,BACDAF ∴在DBE与ABC中 DBAB

DBEABC BEBC

∴DBE≌ABC(SAS) ∴DECAFC 在DFA与BCA中 DABA

DAFBAC AFAC

∴DFA≌BCA(SAS) ∴DFBCEC

∴DECF为平行四边形, ∴EF,CD互相平分.

【例18】 已知:如图,ABC、CDE、EHK都是等边三角形,且A、D、K共线,ADDK.求证:

HBD也是等边三角形.

E

C

C

E

A

H

K

A

M

K

H

【解析】 连结EB,∵CECD,CEEA,BEAD,

所以BEAD,并且BE与AD的夹角为60, 延长EB交AK于M,

则EBH360BHDHDEBED300HDMMDEMED 180HDM18060MDEMED180HDMHDK.

又因为HKADBE,BHHD. 所以BEH≌DKH. 所以HKHE,

EHDEHDDHKBHE.

【例19】 (1997年安徽省竞赛题)如图,在△ABC外面作正方形ABEF与ACGH,AD为△ABC的高,

其反向延长线交FH于M,求证:(1)BHCF;(2)MFMH

H

E

A

G

【解析】 证明△ABH≌△AFC;(2)作FPMD于P,HQMD于Q,先证△AFP≌△BAD,△ACD≌

BD

C

△HAQ,再证△FPM≌△HQM

【补充】以△ABC的两边AB、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ACFG,求证:CE=BG,且CE⊥BG.

E

D

F

【解析】 易证AEC≌ABG,故ACEAGB,又ACAG,AOGBOC,故CEBG.

【例20】 (北京市初二数学竞赛试题) 如图所示,在五边形ABCDE中,BE90,

ABCDAEBCDE1,求此五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

C

B

D

C

C

B

D

A

E

A

E

F

【解析】 我们马上就会想到连接AC、AD,因为其中有两个直角三角形,但又发现直接求各三角形的面

积并不容易,至此思路中断. 我们回到已知条件中去,注意到BCDE1,这一条件应当如何利用?联想到在证明线段相等时我们常用的“截长补短法”,那么可否把BC拼接到DE的一端且使EFBC呢(如图所示)?据此,连接AF,则发现ABC≌AEF,且FD1,AFAC,AEAB,ADF是底、高各为1的

1

三角形,其面积为,而ACD与AFD全等,从而可知此五边形的面积为1.

2

【例21】 (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初二第二试试题) 在五边形ABCDE中,已知ABAE,BCDECD,

ABCAED180,连接AD.求证:AD平分CDE.

AA

F

B

C

D

E

B

C

D

E

【解析】 连接AC.由于ABAE,ABCAED180.

我们以A为中心,将ABC逆时针旋转到AEF的位置.因ABAE,所以B点与E点重合,而AEFAEDABCAED180,

所以D、E、F在一条直线上,C点旋转后落在点F的位置,且AFAC,EFBC. 所以DFDEEFDEBCCD. 在ACD与AFD中,

因为ACAF,CDFD,ADAD, 故ACD≌AFD,

因此ADCADF,即AD平分CDE.

1. 如图,已知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B、C、D在一条直线上,试说明CE与ACCD相等

的理由.

E

A

家庭作业

B

C

D

答案:∵ACAB,CAEBAD,AEAD

∴AEC≌ADB ∴CEBD

又∵BDBCCDACCD ∴CEACCD

2. (湖北省黄冈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已知: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AB上任意一点,

过点D作D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DEDF.

AE

D

B

C

F

答案:∵ADCEDF

∴ADECDF 在ADE和CDF中 DAEDCF

ADCD

ADECDF

∴ADE≌CDF ∴DEDF

3. (2008山东)在梯形ABCD中,AB∥CD,A90,AB2,BC3,CD1,E是AD中点,试

判断EC与EB的位置关系,并写出推理过程.

D

C

F

D

C

EA

B

EA

B

答案:延长BE交CD延长线于点F.

∵E是AD中点,∴DEAE,

∵AB∥CD,A90,∴EDFEAB90,ABEDFE

在AEB和FED中,

ABEDFE∵EABEDF

AEDE

∴AEB≌FED,∴FEBE

又∵AB2,BC3,CD1,∴CFBC

在FCE和BCE中,

FCBC∵CECE

FEBE

∴FCE≌BCE,∴CEEB

4. 已知: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CG、CH分别是ACN、MCB

的高.求证:CGCH.

N

M

G

A

答案:由ACN≌MCB,利用AAS进而再证BCH≌NCD,可得到CGCH.

5. 在等腰直角ABC中,ACB90,ACBC,M是AB的中点,点P从B出发向C运动,MQMP

交AC于点Q,试说明MPQ的形状和面积将如何变化.

AA

M

Q

CPBQMCBCPB

答案:连接CM.因为ACBC且ACB90,所以B45.

因为M是AB的中点,所以AMCBMC90,ACM45且CMBM,则ACMB. 因为MQMP,所以QMC90CMPPMB,所以QCM≌PBM,

所以QMPM.因此MP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在P的运动过程中形状不变.

MPQ的面积与边MP的大小有关.当点P从B出发到BC中点时,面积由大变小;

当P是BC中点时,三角形的面积最小;P继续向点C运动时,面积又由小变大.

6. 如图,正方形ABCD中,FADFAE.求证:BEDFAE.

- 15 -

ADAD

F

BECMBECF 答案:延长CB至M,使得BMDF,连接AM.

易证得:从而可得: ABM≌ADF,AFDBAFEAFBAEBAMBAEEAM,AMBEAM,故AEEMBEBMBEDF.

7. 等边ABD和等边CBD的边长均为1,E是BEAD上异于A、D的任意一点,F是CD上一点,

满足AECF1,当E、F移动时,试判断BEF的形状.

D

E

ACF

B

答案:由条件AECF1,且DFCF1,得AEDF.

因为ABDB,ABDF60,所以ABE≌DBF,

因此BEBF,ABEDBF.

因为EBFEBDDBFEBDABEABD60,

所以BEF为等边三角形.

- 16 -


相关内容

  • (初三)旋转
  • 旋转 一.旋转图案的识别 例1(1)(浙江金华)将叶片图案旋转180后,得到的图形是( ). (2)(广西梧州)下列四组图形中,图①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20后可以得到图②的那一组是( ). a b a b a b a b B C D A 图2二.旋转作图 例2(黑龙江鸡西市)如图3,在形网格中有一个四 ...

  • 案例展示图形的旋转
  •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 ...

  • 综合题组:一副三角板的旋转
  • 2015年06月01日liangwujun000529的初中数学组卷 一.解答题(共6小题) 1.(2004•青岛)把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和EFG(其直角边长均为4)叠放在一起(如图①),且使三角板EFG的直角顶点G与三角板ABC的斜边中点O重合.现将三角板EFG绕O点逆时针旋转(旋转角α ...

  •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 图 形 的 旋 转 教学设计:王彦伟( 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 评 析:吴正宪(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 丁雁玲( 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图形的旋转是图形的变换形式之一.从几何教学改革来看,图形变换是课标新增内容,它改变了近两千年来人们用静止的观点研究几何的传统方法,开启了 ...

  • 旋转专题经典中考题精装版
  • 专题一:旋转中的不变量(1) 目标:1.掌握旋转变换形成的基本图形,并会证明. 2.能在旋转变换中找到不变量,并能够类比迁移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旋转基本图形 A B O D A 1 B B 1 C E B B A E F C G A 四边形ABCD 与四边 ⊿OAA 1与⊿OBB 1是 ⊿ABC ...

  • 四年级公开课[图形的旋转]教案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图形的旋转> 授课人: 湖西街小学 李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旋转 授课人: 湖西街小学 李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 ...

  • 23.2中心对称
  • 23.2 中心对称(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等概念及其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了解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等概念及掌握这些概念解决一些问题. 复习运用旋转知识作图,旋转角度变化,设计出不同的美丽图案来引入旋转18 ...

  •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六)
  • 课程教材研究所 王永春 六.几何变换思想 变换是数学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概念,代数中有数与式的恒等变换.几何中有图形的变换.在初等几何中,图形变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处理孤立静止的几何问题,往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初等几何变换的概念. 初等几何变换是 ...

  • 旋转图形与中心对称
  • 旋转图形与中心对称 一.目标与策略 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 ●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 彼此相等的性质. ● ● ● ● ● 了解平行四边形.圆是中心对称图形. ...

  • 初三复习(旋转)
  • 23章旋转 知识考点--理解旋转与中心对称的概念(旋转角,旋转中心,对称中心,对称点,中心对称图形),旋转前后图形具有的性质(4条),强化主动旋转的意识. y 例1.(2006 芜湖课改)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点坐标为(3,4) ,将OA 绕原点O 逆时针旋转90 得到OA ',则点A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