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判禁牧与放牧之间的博弈

第四届(2016)中国草业大会

如何评判禁牧与放牧之间的博弈

陈 曦

(辽宁省草原监理站)

摘 要:人们爱护资源,保护资源,目的是更好地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人们需要科学利用资源,追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对草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中,出现了“禁牧”与“放牧”的争议,特别是一些地区实行盲目禁牧或盲目放牧。作者借鉴生产实际,论证了二者的利弊,进而对辽宁现阶段草原状况提出了探讨性的建议。

无论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歌》,还是深沉忧郁的《苏武牧羊》古乐曲,都能让我们联想到两千年前在草原上悠然放牧的景象。放牧的历史可以追朔到远古,始于家畜训养。而禁牧则是近几十年才提出的强制措施,目的是为了保护因重度、过度放牧,随草原植被逐步退化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禁牧的提出,使得禁牧与放牧形成尖锐对立,持不同见地的科技人员围绕二者展开了唇枪舌剑、口诛笔伐的理论博弈;家畜饲养者与护草(林)员在草甸、草坡上展开了“游击”与“反游击”的真人真现场的阵地博弈。

1 禁牧由来

通过史料考证,尽管放牧历史悠久,而史上却没有因放牧而导致草原退化、生态恶化的记载。试想,如果1000年前就实行禁牧,那么草原民族还会铸就那段金戈铁马驰骋欧亚大陆的辉煌历史吗。究竟为什么古人放牧不退化,而现代人放牧草原会严重退化?经深入思忖,应是科技进步使然。古代饲养草食家畜,依水草而居、依水草而养,家畜的养殖数量随水草的欠丰而自然消张。水草丰茂的年份养殖畜群将大量扩繁,水草不足的年份以及冬春草原枯萎的季节,畜群因饲草不足而自然淘汰,基本上不会让草原承受重载过牧。随科技发展,人们提出季节畜牧业理论,即使在水草不足的年份或草原枯萎的冬春季节,仍有一定的饲草储备能维持畜群的数量不减。如是,在本已脆弱的草原上啃嗜牧草的畜群依然浩浩荡荡,长此以往,草原不堪重负,退化、沙化、荒漠化势头迅猛,曾经著名的科尔沁、毛乌素、浑善达克和呼伦贝尔“四大草原”在上世纪90年代彻底演化为著名的“四大沙地”。这期间,我国最大的绿色生态系统——草原,资源总量在锐减,植被盖度在骤降,全国的生态环境达到历史上最令人担忧的状况。为此,国家和相关地区的各级政府纷纷出台禁牧制度,还草原休养生息的机会。目前看,禁牧制度的效果得到彰显,禁牧地区草原植被有效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改善。

2 双方利弊

已退休的内蒙古师范大学刘书润教授[1]:“牧民长期不放羊、马,原来给它们吃的草就不见了,这268

草地管理与技术

种现象让研究草原的学者也极为惊讶。围封禁牧的草原,起初有点恢复,但禁牧5年以上,草场就老化了,优良的牧草被劣质草取代。在荒漠禁牧3年以上,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前所长李锐[2]:“从自然规律讲,植物越砍越旺,老不吃它,用它,反而会老化。因此,草畜转

[3]换(即允许牛羊吃草)不仅仅是羊的需要,对牧草、灌木也有好处。只要管理得当,放牧与生态可以实现互相利用的和谐,而不再是矛盾。”榆林治沙研究所工程师石长春:“由于得不到放牧和利用,一

些地方的草枯死后堆积很厚,造成草原、林地防火形势严峻。从道理上讲,羊适当地踩踩,吃些草,对沙地的植被和森林防火都有好处。”相关的学术论文也有这方面论述:“夏秋季放牧, 绵羊能采食到富含蛋白质、醣类, 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的青绿饲草。绵羊在牧地上自由运动, 接受多量的日照和各种气候条件的锻炼, 对于各器官的均衡发育都有好处。因此, 长期放牧, 有利于绵羊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提高”(商树岐[4])。“在禁牧状态下, 蒙药材植物种类减少, 重要值和占该样地全部物种重要值的百分比降低, 而且, 禁牧时间越长, 这个趋势越明显; 适度放牧状态下, 蒙药材植物种类增多, 重要值和占该样地全部物种重要值的比例明显提高”(娜日苏 段淳清[5])。“持续冬季放牧条件下的土壤呼吸速率、根系生物量和土壤容重均高于围封禁牧的高寒草地,而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围封草地。适度的放牧活动有利于地下生物量的积累,促进生物量向地下的转移,可以加速氮的矿化和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增加土壤的活性;适当的围封措施则可以保持土壤养分,避免土壤有机质流失”(乔春连[6], 等)。

综上,禁牧可迅速恢复草原植被,效果显著,然而长期禁牧也有许多弊端, 如优良牧草比重减少、土壤活性下降、牛羊生长习性受到抑制、养殖成本增大等。放牧的弊端就是在超载过牧的情况下,导致草原植被退化,造成水土流失,但如果能够控制住放牧数量和强度,在草畜平衡的前提下,放牧具有提升草食畜牧业效益、维护草原植被物种多样性、培肥土壤、防止火灾等诸多益处。

3 结论探讨

大多数人知道过度放牧危害生态,然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过度禁牧对优良牧场也有危害;大多数人都知道在草畜平衡前提下适度放牧有益无害,然而,曾有过因超载过牧导致草原退化、生态灾难频发的经历后,考虑到当下农牧民的综合素质,大多数人不敢放开禁牧的口子。人们对禁牧与放牧的取舍长期挣扎在“一放就过、一管就死”的怪圈中。韩长赋部长指出[7]:“饲草料占养殖本的70%,不解决好饲草料问题,牛羊的养殖水平上不去,生产成本下不来,产业不可能发展好。”这也是我国牛羊肉和奶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低弱,饱受进口同类商品冲击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已经到了必须要考虑如何适度利用丰富的天然草原资源,辅助人工种草和秸秆饲料化利用等措施,加快发展草牧业的时候了。

辽宁从2009年开始实施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从2012年开始实施国家牧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截止2015年末已围栏封育的天然草原690万亩,其中30%以上的草原进行了补播改良。据监测,牧草平均植被盖度达70%,平均干草产量达150公斤/亩,牧草品质良好,为草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饲草基础。遗憾的是,这些宝贵的牧草资源几乎没有得到利用。建设初期,为恢复植被生态效益,我们规定当植被盖度达到70%时,只允许刈割利用。由于辽西北草原大多以草山草坡形式存在,受立地条件限制无法开展机械收割作业,用人工镰刀收割,效率和成本均得不偿失。最经济、是实

269

第四届(2016)中国草业大会 惠的利用方式当属放牧。

诚然,实行精准的草畜平衡管理,开展科学的划区轮牧,计算合理的载畜量和轮牧周期,并严格按照轮牧制度实施,需要在轮牧小区围栏投入、科技和管理人员投入、农牧民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完全达到理想效果尚需时日。眼下应该因陋就简,采取一些可操作、易控制、低成本、好管理的办法。为此,我们建议:以村或草原围栏治理区为单位开展季节休牧、轮牧、定额放牧试点试验,即:只在夏季的6月至9月放牧,以3亩草地1个标准羊单位来设定保守的载畜量(实际上3亩草地产450公斤干草可供2.7个标准羊单位放牧90天),其它季节一律休牧,草原植被可确保不受破坏。我们估算,辽西北690万亩草原可育肥230万只羊,因放牧节省饲料成本,每只羊育肥期纯效益可达300元以上,每年季节轮牧新增纯效益将达到6.9亿元,相当于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7年的投资总额。

公正地评判禁牧与放牧,就是要清醒掌握禁牧与放牧的终极目标,根据草原植被生态状况和生产能力,因地制宜,灵活取舍。辽宁草原实行禁牧制度已达7年之久,目前治理后的草原植被状况已恢复到可适度利用且需要适度利用的程度。我们要勇于突破、创新,通过多点位开展季节休牧、轮牧、定额放牧试点试验,探索出科学合理的利用方式,充分发挥草原资源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为贯彻中央加快发展草牧业的指示精神做出切实的贡献。

参考资料(略)

270

第四届(2016)中国草业大会

如何评判禁牧与放牧之间的博弈

陈 曦

(辽宁省草原监理站)

摘 要:人们爱护资源,保护资源,目的是更好地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人们需要科学利用资源,追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对草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中,出现了“禁牧”与“放牧”的争议,特别是一些地区实行盲目禁牧或盲目放牧。作者借鉴生产实际,论证了二者的利弊,进而对辽宁现阶段草原状况提出了探讨性的建议。

无论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歌》,还是深沉忧郁的《苏武牧羊》古乐曲,都能让我们联想到两千年前在草原上悠然放牧的景象。放牧的历史可以追朔到远古,始于家畜训养。而禁牧则是近几十年才提出的强制措施,目的是为了保护因重度、过度放牧,随草原植被逐步退化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禁牧的提出,使得禁牧与放牧形成尖锐对立,持不同见地的科技人员围绕二者展开了唇枪舌剑、口诛笔伐的理论博弈;家畜饲养者与护草(林)员在草甸、草坡上展开了“游击”与“反游击”的真人真现场的阵地博弈。

1 禁牧由来

通过史料考证,尽管放牧历史悠久,而史上却没有因放牧而导致草原退化、生态恶化的记载。试想,如果1000年前就实行禁牧,那么草原民族还会铸就那段金戈铁马驰骋欧亚大陆的辉煌历史吗。究竟为什么古人放牧不退化,而现代人放牧草原会严重退化?经深入思忖,应是科技进步使然。古代饲养草食家畜,依水草而居、依水草而养,家畜的养殖数量随水草的欠丰而自然消张。水草丰茂的年份养殖畜群将大量扩繁,水草不足的年份以及冬春草原枯萎的季节,畜群因饲草不足而自然淘汰,基本上不会让草原承受重载过牧。随科技发展,人们提出季节畜牧业理论,即使在水草不足的年份或草原枯萎的冬春季节,仍有一定的饲草储备能维持畜群的数量不减。如是,在本已脆弱的草原上啃嗜牧草的畜群依然浩浩荡荡,长此以往,草原不堪重负,退化、沙化、荒漠化势头迅猛,曾经著名的科尔沁、毛乌素、浑善达克和呼伦贝尔“四大草原”在上世纪90年代彻底演化为著名的“四大沙地”。这期间,我国最大的绿色生态系统——草原,资源总量在锐减,植被盖度在骤降,全国的生态环境达到历史上最令人担忧的状况。为此,国家和相关地区的各级政府纷纷出台禁牧制度,还草原休养生息的机会。目前看,禁牧制度的效果得到彰显,禁牧地区草原植被有效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改善。

2 双方利弊

已退休的内蒙古师范大学刘书润教授[1]:“牧民长期不放羊、马,原来给它们吃的草就不见了,这268

草地管理与技术

种现象让研究草原的学者也极为惊讶。围封禁牧的草原,起初有点恢复,但禁牧5年以上,草场就老化了,优良的牧草被劣质草取代。在荒漠禁牧3年以上,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前所长李锐[2]:“从自然规律讲,植物越砍越旺,老不吃它,用它,反而会老化。因此,草畜转

[3]换(即允许牛羊吃草)不仅仅是羊的需要,对牧草、灌木也有好处。只要管理得当,放牧与生态可以实现互相利用的和谐,而不再是矛盾。”榆林治沙研究所工程师石长春:“由于得不到放牧和利用,一

些地方的草枯死后堆积很厚,造成草原、林地防火形势严峻。从道理上讲,羊适当地踩踩,吃些草,对沙地的植被和森林防火都有好处。”相关的学术论文也有这方面论述:“夏秋季放牧, 绵羊能采食到富含蛋白质、醣类, 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的青绿饲草。绵羊在牧地上自由运动, 接受多量的日照和各种气候条件的锻炼, 对于各器官的均衡发育都有好处。因此, 长期放牧, 有利于绵羊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提高”(商树岐[4])。“在禁牧状态下, 蒙药材植物种类减少, 重要值和占该样地全部物种重要值的百分比降低, 而且, 禁牧时间越长, 这个趋势越明显; 适度放牧状态下, 蒙药材植物种类增多, 重要值和占该样地全部物种重要值的比例明显提高”(娜日苏 段淳清[5])。“持续冬季放牧条件下的土壤呼吸速率、根系生物量和土壤容重均高于围封禁牧的高寒草地,而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围封草地。适度的放牧活动有利于地下生物量的积累,促进生物量向地下的转移,可以加速氮的矿化和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增加土壤的活性;适当的围封措施则可以保持土壤养分,避免土壤有机质流失”(乔春连[6], 等)。

综上,禁牧可迅速恢复草原植被,效果显著,然而长期禁牧也有许多弊端, 如优良牧草比重减少、土壤活性下降、牛羊生长习性受到抑制、养殖成本增大等。放牧的弊端就是在超载过牧的情况下,导致草原植被退化,造成水土流失,但如果能够控制住放牧数量和强度,在草畜平衡的前提下,放牧具有提升草食畜牧业效益、维护草原植被物种多样性、培肥土壤、防止火灾等诸多益处。

3 结论探讨

大多数人知道过度放牧危害生态,然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过度禁牧对优良牧场也有危害;大多数人都知道在草畜平衡前提下适度放牧有益无害,然而,曾有过因超载过牧导致草原退化、生态灾难频发的经历后,考虑到当下农牧民的综合素质,大多数人不敢放开禁牧的口子。人们对禁牧与放牧的取舍长期挣扎在“一放就过、一管就死”的怪圈中。韩长赋部长指出[7]:“饲草料占养殖本的70%,不解决好饲草料问题,牛羊的养殖水平上不去,生产成本下不来,产业不可能发展好。”这也是我国牛羊肉和奶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低弱,饱受进口同类商品冲击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已经到了必须要考虑如何适度利用丰富的天然草原资源,辅助人工种草和秸秆饲料化利用等措施,加快发展草牧业的时候了。

辽宁从2009年开始实施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从2012年开始实施国家牧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截止2015年末已围栏封育的天然草原690万亩,其中30%以上的草原进行了补播改良。据监测,牧草平均植被盖度达70%,平均干草产量达150公斤/亩,牧草品质良好,为草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饲草基础。遗憾的是,这些宝贵的牧草资源几乎没有得到利用。建设初期,为恢复植被生态效益,我们规定当植被盖度达到70%时,只允许刈割利用。由于辽西北草原大多以草山草坡形式存在,受立地条件限制无法开展机械收割作业,用人工镰刀收割,效率和成本均得不偿失。最经济、是实

269

第四届(2016)中国草业大会 惠的利用方式当属放牧。

诚然,实行精准的草畜平衡管理,开展科学的划区轮牧,计算合理的载畜量和轮牧周期,并严格按照轮牧制度实施,需要在轮牧小区围栏投入、科技和管理人员投入、农牧民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完全达到理想效果尚需时日。眼下应该因陋就简,采取一些可操作、易控制、低成本、好管理的办法。为此,我们建议:以村或草原围栏治理区为单位开展季节休牧、轮牧、定额放牧试点试验,即:只在夏季的6月至9月放牧,以3亩草地1个标准羊单位来设定保守的载畜量(实际上3亩草地产450公斤干草可供2.7个标准羊单位放牧90天),其它季节一律休牧,草原植被可确保不受破坏。我们估算,辽西北690万亩草原可育肥230万只羊,因放牧节省饲料成本,每只羊育肥期纯效益可达300元以上,每年季节轮牧新增纯效益将达到6.9亿元,相当于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7年的投资总额。

公正地评判禁牧与放牧,就是要清醒掌握禁牧与放牧的终极目标,根据草原植被生态状况和生产能力,因地制宜,灵活取舍。辽宁草原实行禁牧制度已达7年之久,目前治理后的草原植被状况已恢复到可适度利用且需要适度利用的程度。我们要勇于突破、创新,通过多点位开展季节休牧、轮牧、定额放牧试点试验,探索出科学合理的利用方式,充分发挥草原资源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为贯彻中央加快发展草牧业的指示精神做出切实的贡献。

参考资料(略)

270


相关内容

  •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退化的调查与思考
  • 草原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增加资源量,而且还能永续利用,造福后代.如果掠夺式地开发,必然引起草原退化,引发水土流失.草地沙漠化.自然灾害等一系列恶果.因此,建立草原生态补偿奖励机制在我国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不仅有益于推进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还可以有效调节利益分配格局,化解社 ...

  • 草原生态治理的地方实践及其反思
  • 草原生态治理的地方实践及其反思 ---内蒙古C 旗的案例研究 [文章编号]1001-5558(2013)02-0124-07 ●王婧 摘要:近年来国家实施的一些草原生态治理政策,在基层社会落实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基于对内蒙古C 旗生态治理过程的考察,分析了生态治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 ...

  • 福海县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 福海县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福海县畜牧兽医局党组成员. 畜牧兽医站党支部书记: 王大星 2013年5月 最近,我们根据上级的部署安排,组织人员对福海县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周密细致的调研,调研结果表明:近年来,福海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地区关于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决策部署 ...

  • 山西省封山禁牧办法
  • <山西省封山禁牧办法>已经2007年8月22日省人民政府第11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于幼军 二○○七年八月三十日 山西省封山禁牧办法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

  • xx乡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 XX乡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逐步建立XX乡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现草原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效遏制我乡草原退化,实现草原永续利用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牧民增收,切实把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促进我乡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XX乡 ...

  • 封山禁牧任务目标责任书
  • 响水镇封山禁牧责任书 为了全面加强我镇封山禁牧工作,严厉打击偷牧.散牧等违法放牧现象,彻底扭转我镇封山禁牧反弹局面,形成全镇齐抓共管封山禁牧的合力.镇政府决定与各村签订2013年度封山禁牧任务目标责任书,其主要工作任务目标及考核奖惩办法如下: 一.主要任务目标 1.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有关封山 ...

  • 通辽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
  • 通辽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通辽市草原现状 (一)天然草原现状.全市草原面积5129万亩.草地类型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低地草甸.山地草甸和沼泽等5 ...

  • 关于**乡禁牧情况的调查报告
  • 关于**乡禁牧情况的调查报告 我乡从2000年全面实施禁牧,乡里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去抓,实行专人专管,同时制定了与之配套的<**乡禁牧实施方案>.<**乡禁牧处罚制度>.经过几年的努力,禁牧工作初见成效,禁牧区的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但禁牧工作毕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 ...

  • 甘肃省贯彻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意见(2016-2020年)
  • 甘肃省贯彻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 意见(2016-2020年) 甘肃省人民政府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指导意见(2016-2020年)〉的通知>(农办财[2016]10号)精神,"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