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王大绩:2014年北京市高考新题型汇编(一)

2014年北京市高考新题型汇编(一)

王大绩

北京市高考最新命题工作布置会提出2014年高考命题的原则: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考查,引领学生领悟、思考并汲取其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形成现实生活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引导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在了解世界多元文明的基础上感悟中华文明的魄力,深化对祖国的情感,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注重考查语文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注重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发挥文学在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作文命题要处理好开放性与限制性的关系,要鼓励不同风格学生的发挥。注意防止套作、速构(宿构?)和模式化写作的倾向。

工作目标:1.调整形式和内容,体现内容、形式向宽的方向拓展的改革尝试。增加蕴含在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内容,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设置生活与与语言情境,在生活中、接触中、实践中考查语文能力。2.提升命题精确化水平,调整试卷结构,提高试卷的区分能力。3.将作文分为一大一小两道试题,全面考查写作能力。

调整重点:1.将60分的在作文分为两题。第一题为微作文,第二题为作文题。

2.题目形式、考查背景、素材、考查的内容向宽的方面进行拓展。①改造语言应用领域,增设阅读情景,在阅读中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加强俗语、对联等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②改造古诗词阅读,采用多文本综合性的方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考查。③改造古诗文默写、设置情景,激发学生触景生情、因情生发联想诗句,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应用。

3.设置差别赋分选项的选择题,不同选项差别赋分,提升区分度。

4.分层设问,以提升试卷的区分能力。

㈠语言应用

[例1]某百货商店开业,老板的朋友送来四副贺联,但其中只有一副适合百货商店。这副是[    ]。其余三副适合的场合分别是[                   ]

A. 茅店月明鸡唱早,板桥霜滑马行迟。

B. 五夜早朝声入梦,一江春水暖先知。

C. 生意可人春潮涌,财源似水秋果香。

D. 一楼风月当歌饮,万里溪山带醉看。

[参考答案]C(A.客店,B.热水袋专卖,D.旅游地)

[例2]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注意:①内容与节日有关②可以不考虑平仄。

⑴端午   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

⑵中秋   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

[参考答案示例]⑴品糯粽尤思屈子忠魂    ⑵桂香一缕传遥忆

[例3]依次填入文字横线处的成语或俗语,恰当的一项是

有时候,我们可以用俗语和成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如:“打开窗户说亮话”和“开诚布公”,“ ① ”和“弄巧成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和“ ② ”,“ ③ ”和“分道扬镳”等。不过,俗语多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则多用作书面语,趋向典雅。

A.①鸡蛋里挑骨头      ②因小失大     ③重打锣鼓另开张

B.①偷鸡不成蚀把米     ②因小失大     ③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C.①鸡蛋里挑骨头    ②舍本逐末   ③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D.①偷鸡不成蚀把米     ②舍本逐末   ③重打锣鼓另开张

[参考答案]B

[例4]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写出两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歇后语、俗语或成语均可),答在序号后面。

庄山林说完了,转过身去喝水。可王杏花偏偏有个                    的习惯,就又追问了一句:“这个消息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参考答案示例]①打破沙锅纹(问)到底,②刨根问底

[例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①-②题。

登高远眺,俯瞰京城:一边是,红墙内皇宫内院,金碧辉煌,气势恢宏;一边是,一望无际、大大小小的民居院落,在绿树荫里掩应。若在雨中观看,其意境更深,诚是“云里帝城双凤阙,                ”。

1.文中划线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远眺      B. 金碧辉煌     C.气势恢宏     D. 掩应

2.下列各句填入文中横线处,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

A.雨中丛树万人家        B.雨中绿树隐千家

C.坊间丛树掩万家        D.坊间绿树有人家

[参考答案]1.D,2.A

[例6]下列诗句,与“安得身如芳草多,相随千里车前绿”的送别情怀最相近的是

A.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C.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参考答案]C

[例7]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参考答案]B

[例8]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                ,              。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参考答案示例]①与杜甫茅屋听雨,与文天祥零丁抒怀    ②与王维同撷红豆,与李清照共泛双溪    ③与屈原上下求索,与李商隐灵犀相通

[例9]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三组排比句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一道风景;     ①     是一道风景;      ②    是一道风景。可是,你可知道,聪明的你就是一道风景:虽然你没有惊涛拍岸的雄浑,     ③      ,*     ④     。但是你有青春的活力,      ⑤      ,      ⑥     。

[参考答案示例]①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②杨柳岸,晓风残月,③金戈铁马的豪迈,④晓风残月的旖旎,⑤前进的勇气,⑥友谊的真诚

[例10]余秋雨散文《阳关雪》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

请默写“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中的一首,并写出作者、朝代和诗题。

[参考答案]①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唐·《早发白帝城》)②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唐·《黄鹤楼》)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唐·《枫桥夜泊》)

[例11]请在横线上写上一句恰当的古代诗文名句。(任选其二)

①                            ,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②                            ,我们这一代人应该,也一定会超过我们的前辈。

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④                            ,中央芭蕾舞团居然来到我们偏远的小镇演出。

[参考答案示例]①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按:“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不是古代诗文)②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稍差)③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④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例12]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字数不超过30字。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参考答案示例]①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痴宝玉初识欣喜如梦里重逢林妹妹。②神瑛侍者前世邂逅绛珠仙草当木石前盟;颖慧黛玉今生重逢痴情宝玉自心有灵犀。

[例13]“若问渠侬多少恨,数完庭榭堕飘花。一声你好香消散,别院笙箫月影斜。”这首诗末两句写了《红楼梦》中哪两件事?前一件事发生在大观园中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黛玉辞世,宝玉、宝钗成亲;潇湘馆

[例14] 2012年4月9日,湖北省“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全民读书月活动正式启动。为配合这次读书月活动,请从《楚辞》和《史记》两本书中任选一本,写一则阅读宣传语。

要求:①联系该书内容;②表达简明得体;③字数不超过40字。

[参考答案示例]①著《离骚》屈子行吟泽畔,书香荆楚传华章;读《楚辞》楚人再诵乡音,文化湖北续辉煌!②史家绝唱,无韵离骚;史学开山,“正史”先河。华夏寻源,荆楚其中;鉴古通今,请读《史记》。

[例15]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在横线上对出下联。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

[参考答案示例]①月季牡丹金桂,莫非海内奇葩。②屯绿祁红云雾,俱为淮左名茶。

[例16]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写在横线上。

学问藏今古,              。

[参考答案示例]①典籍贯中西    ②门窗望海天

[例17]下面是一副春联的上联,请在横线上对出下联。

春风十里,长安两路;                       。

[参考答案示例]秋月千年,永定一桥

[例18]用一句古诗名句为下列上联对出下联,写在横线上;并在括号内写出作者姓名。

举头望明月;(李白)             。(    )

[参考答案示例]①荡胸生层云(杜甫)②俯身散马蹄(曹植)

[例19]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要求:举出两个带有“半”字的常用语并对其中蕴含的理趣作简要说明。

“半”字是一个很普通的字,可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半”字的巧妙运用,却可以表达出诸多理趣。比如:“行百里者半九十”,意在提醒人们最后的坚持尤为重要。又如,                意在                再如,         意在                 以上这些话,借助“半”字,生动地道出了耐人寻味的生活体验或人生感悟。

[参考答案示例]①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②对孩子藏起一半爱,③话不投机半句多,④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⑤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⑥女婿好比半个儿,⑦妇女能顶半个天⑧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例20]举出一个北京日常口语词语,并就其形象生动的特点作简要解说。

细琢磨北京日常的口语词语,往往能看出北京人的智慧。说出话来,仿佛看得见,摸得着,非常形象,十分生动。比如,天刚黑,说是“擦黑儿”,刚和“黑”擦个边儿,多有分寸!又如,

[参考答案示例]春天,树上长出绿芽,北京人说是“爆芽儿”,“爆”字突出了强劲的生命力,“芽儿”突出了嫩嫩的绿色。既有动态,又有色彩,多么形象生动!

[例21]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A.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色眼镜一副,希望拾得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恳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参考答案]C

[例22]安晴同学一直想参加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一天,安晴向转会组织委员李华同学询问相关情况。下面是他们交谈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

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安晴:①

李华:当然可以,欢迎你加入!

安晴:②

李华:下周六正好有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

安晴:③

李华:我们打算赠送一些书籍、文具,还要给他们辅导功课呢。

安晴:哦,我有一些书,正好可以带过去。

李华:④

安晴:好的,我出个小节目。

[参考答案示例]①你好!我想加入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可以吗?②请问协会近期有什么活动?③我想参加,有哪些内容呢?④太好了!我们还打算跟他们联欢呢。你能出个节目吗?

[例2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画横线处补出得体的话语。

小张和小李住在不同宿舍楼,相约次日天一亮就到操场会合,一起练球。小李睡过了头,迟到了好一会儿。

小张含蓄地批评说:是不是                   ?

小李幽默地回应说:不是                     ,是                。

[参考答案示例]①(是不是)睡迷糊了找不到操场?(不是)找不到操场,(是)梦里在操场上打了个加时赛。②(是不是)你闹钟电池没电了?(不是)闹钟电池没电了,(是)我自己没电了。

[例2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①—②题。

赵老师发现11月的话费突然增至350元,就向居所附近的营业厅查询。负责人小辛核查后发现多收了赵老师200元,他先向办公室程主任当面作了汇报,然后准备登门道歉,把多收的200元钱退给赵老师。

①小辛当面向程主任汇报时,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客户赵老师致电我营业厅,陈述了多收话费之事,经查属实,我们一定妥善处理善后事宜,保证以后不再出错。

B.客户赵老师反映11月份话费比平时多了200多元,她对此很有意见,您看怎么办呀?

C.由于我们工作不细致,11月份多收了客户赵老师200元话费,向您检讨讨,一定妥善做好退款工作。

D.客户赵老师11月份的话费比平时多了200元,要求给予答复——有可能是我们部门算错了。

②小辛登门道歉退款时,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赵老师,实在抱歉,多收了您200元钱,请收好,感谢您监督我们的工作。

B.由于我公司工作疏漏,导致多收了您的话费,现如数退还,我们深表遗憾。

C.赵老师,您反映的话费问题经程主任批示,已经弄清。现退还200元钱,并请谅解。

D.这是退给你的200元钱,请收好。希望今后继续帮助我们改进工作。

[参考答案]①C,②A

[例25]改写下面一则通知。(不超过45字)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苏杭一带,游客如云。我地区许多单位纷纷行动,组织参观旅游。现在我们接到上级《关于严禁以参观、学习等名义去风景区游山玩水的通知》,我们认为这个通知是非常及时的,十分必要的。它对于我们纠正不正之风,必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决定将该通知转发给你们,希望我局下属各单位都不要以任何名义组织参观旅游。

[参考答案]接上级《关于严禁以参观、学习等名义去风景区游山玩水的通知》,现转发给你们,望认真执行。

[例26]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

材料:①徐凡,男,江苏南京人,②东方大学文学院授。③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秀,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④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参考答案]①徐凡先生是江苏南京人,②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③是我国红学界的研究专家,尤其在考证曹雪芹身世方面有专长。④专著有《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还有获优秀教育图书奖的《红楼梦>导读》等,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例27]修改下面一则启事中不够得体的语言。

启事

秋风秋雨愁煞人,没有雨伞愁上愁。

本人仅有的一把雨伞,昨晚不幸遗失在图书馆了。请拾者送往×楼×号,本人将适当给予酬谢。

失者  ××

×月×日

[参考答案]启事    本人不慎在图书馆遗失一把雨伞,请拾者联系×楼×号××,在此致以谢意。  失者  ××    ×月×日

[例28]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台湾省某中学生旅行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有不妥之处。请推敲一下,提出3点修改意见。

①先生们,女士们:欢迎大家第一次来中山陵游览!②今天我为大家导游,感到很荣幸。③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长眠之处,④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心中的圣地。⑤苍松翠柏环抱着它,⑥霞光丽日辉映着它,⑦青山绿水依傍着它。⑧去年连战先生曾来这里拜谒,⑨表达了对中山先生的缅怀敬仰之情。⑩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台阶,故地重游,11赡仰中山先生的陵寝,12重温先生的教诲吧!

[参考答案]称呼:①同学们(朋友们)   语序:⑥⑤⑦或⑤⑦⑥    删除:故地重游

[例29]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他修改。

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

周华     5月18日

要求:找出并改正用得不得体的词,有几个找几个。

[参考答案]光临——到(去)  现决定——不得不(只好、只能)    磋商——商量(商议、商定)

[例30]由于目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说明也应有所不同,根据下面的要求,分别写两段话来说明文具盒(铅笔盒)。

目的㈠: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

目的㈡:向别人介绍、推荐自己用的这种文具盒。

[参考答案要点]目的㈠应包括文具盒的①质地(材料)、②形状、③色彩(图案)以及④文具盒内的物品。目的㈡应包括文具盒的①质量、②用途、③外观、④价格。

[例31]以下是一家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请将这一信息改写成正式的招聘启事(以“本公司”开头),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不超过75个字(含标点符号,电话号码占两格)。

帅哥靓女,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室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有没有驾照?会不会粤语?快来看哦,我这儿找人啦!这是个中日韩三国合资公司,马上要在“2010亚运会”举办的地方广州开业咯。现需要行政秘书3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要是有意,可以电话168168,8月31日面试,海心大厦908,不见不散哦。

[参考答案示例]本公司系中日韩合资公司,即将开业。现拟聘行政秘书3名,要求本科学历,会操作办公软件和粤语,英语口语流畅,有驾照。性别不限,待遇面谈。有意者请电询168168。

㈡诗歌阅读

[例3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②题。

未展芭蕉(唐)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①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②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①尚未展开,芳心

②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联想到绿蜡,是以物喻物;第二句“芳心犹卷怯春寒”,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将未展芭蕉人格化了;三、四两句另外设喻,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通过“藏何事”的设问和“东风暗拆”的美好想象,传达出少女纯洁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一二两句,以重重叠起的嫩绿叶片,衬托花蕾刚刚绽裂露出的点点鲜红,表现了海棠洁净淡雅的天然之美;第三句将海棠拟人化,告诫她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芳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坚守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第四句托物言志,与桃花、李花在春天竞相开放对比,赋予海棠一种独立内敛、自主自爱的品格。

[例3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

登鹳雀楼

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②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参考答案]①B、E

②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王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望见的壮阔景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而且包含了“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境界显得更加高远。同为写景诗,畅诗为即景抒情诗,王诗为即景言理诗,哲理的深刻与超逸正是王诗与畅诗的最大不同。

[例34]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

江楼旧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②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①B、E

②(体裁)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内容)1.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对人的思念;2.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写法)1.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2.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

[例35]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③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从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③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①C,②A

③苏轼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的《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具体分析: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例3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⑴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⑵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⑴王诗写的是“秋夜”,描写了听到的室外山中果落应和着室内灯前虫鸣的景象;周诗写的是“春夜”,描写了看到的门外春雪初晴、残月挂山照耀着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听觉感知的动态景象,周诗描写的是视觉感知的静态景象。

⑵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秋夜孤寂独坐,感触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雨中果落,灯下虫鸣,声声在耳,心境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虚室独坐,专注夜读,满床书卷,一盏灯明,心绪宁静,不觉夜深;三、四句用室外景色在“不知”中的变化衬托诗人夜读的专注,而雪霁月冰恰是诗人光洁宁静心境的形象写照。

㈢综合阅读

[例37·《笔墨的超越》第⑨段]有趣的是,与这种道德目标明确的修炼方式并存的,还有一种游戏的取向,所以“游戏笔墨”成为一个成语——    它常常指作文的态度。宋代米芾说:“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在这种游戏中,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技术的工巧与否并非关键。庄禅的哲学,由此流动于笔墨之中,与道德人格的修炼一样,浸润着中国文人的情怀。

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⑨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    B.何况    C.可见    D.虽然

[参考答案]D

[例38·《路和桥》第③段]桥和路不但要为陆上运输而合作,还要为水上运输而合作。     过河的桥。下面要走船,水涨船高,      桥要造得高,      路也要着高。桥在过河的地位上要服从路,路在两岸的高度上,必要迁就桥。桥和路都是越高越难造的,但是为了行船方便,就把困难留给自己。桥和路跟船合作得好,这个困难就解决了。

第③自然段空格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但是而且         B.如果那么况且

C.因为不但而且         D.由于不过因此

[参考答案]C

[例39·《张弛之道》第②③段]②对于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来说,这个规律是有启发性的。比如一首乐曲,光是一股劲儿的快,一股劲儿的紧,从头到尾都是最强音,那就显得很单调,没有什么节奏感了。         在《琵琶行》中所描写的那支曲子,开始有“大弦嘈嘈如急雨,                     ”的一段,接着有“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的一段,后来又有“银瓶乍破水装进,                     ”的一段,这倒是很合乎一张一弛的规律的,我相信,弹奏起来一定很优美动听,可惜我们谁都没有听到过。

③一幅画,也是如此。布景成局,全凭有疏有密;有浓有淡,相间相成,方能错落有致。只密不疏,则必嫌迫塞。只疏不密,必嫌       。只浓不淡,则嫌       。只淡不浓,则嫌       。⑴虽然不同的艺术风格难免各有所偏,⑵一个作品总有一个作品的基调,⑶或以强烈见长,⑷或以柔和取胜,⑸但“单打一”的旋律和笔墨终究是容易使人感到单调的。

1.在第②自然段的空格中分别填上作者的姓名和诗句

《琵琶行》的作者是

大弦嘈嘈如急雨,

银瓶乍破水浆迸,

2.填入第③自然段的空格中员合适的词语是

A.繁缛空松单薄         B.单薄繁缛空松

C.空松繁缛单薄         D.空松单薄繁缛

3.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是一个多重复句,第一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1)/(2)(3)(4)(5)     B.(1)(2)(3)/(4)(5)

C.(1)(2)/(3)(4)(5)     D.(1)(2)(3)(4)/(5)

[参考答案] 1.白居易 小弦切切如私语铁骑突出刀枪鸣,2.C,3.D

[例40]概括分析材料,完成⑴-⑶题

铺排典故虽然不是中国旧诗先天不足而带来的胎里病,但是从它的历史看来,可以说是它后天失调而经常发作的老毛病。从六朝到清代这个长时期里,诗歌愈来愈变成社交的必需品,贺喜吊丧,迎来送往,都用得着。就是一位大诗人也未必有那许多真实的情感和新鲜的思想来满足“应酬”、“应景”的需要,于是不得不“为文而造情”,甚至以“文”代“情”,偷懒取巧,罗列些典故来敷衍搪塞。在旧社会里,政治的压迫和礼教的束缚剥夺了诗人把某些思想和情感坦白抒写的自由。譬如他对国事朝局的愤慨、在恋爱生活里的感受,常常得绕个弯,借古典来传述;明明是时事,偏说“咏史”,明明是新愁,偏说“古意”,甚至还利用“香草美人”的传统,借“古意”的形式来起“咏史”的作用,更害得读者猜测个不休。还有艺术上的原因,诗人要使语言有色泽、增添深度、富于暗示力,好去引得读者对诗的内容作更多的寻味,就用些典故,仿佛屋子里安放些曲屏小几,陈设些古玩书画。不过,对一切点缀品的爱好都很容易弄到反客为主,好好一个家陈列得像古董铺子兼寄售商店。

(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有删改)

⑴文中所说中国旧诗“老毛病”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

⑵请具体解释“反客为主”在文中的意思。

⑶请结合材料,从艺术上分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典的效果。

[参考答案]⑴古代诗人为满足“应酬”、“应景”的需要滥用典故;因为政治的压迫和礼教的束缚不能自由抒写思想和感情;古代诗人为为追求艺术感染力而过度用典。

⑵“反客为主”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典故”比作“客”,将“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比作“主”;将“恰当地用典”比作“屋子里安放些曲屏小几,陈设些古玩书画”的“好好一个家”,“过多用的用典”比作“古董铺子兼寄售商店”。所以,“反客为主”指的是典故运用过度反而影响了内容的表达。

⑶[提示]首先,审清题目要求:一是结合材料,二是从艺术上分析,三是分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四是用典效果。其次,提取转化文本重要信息:一、筛选出文本中涉及用典效果的词句,积极方面如“使语言有色泽、增添深度、富于暗示力”、“引得读者对诗的内容作更多的寻味”等,从中可概括出“增加内容深度”、“使语言富有暗示力”、“引导读者深入品味等方面谈看法”等要点;消极方面如 “‘为文而造情’,甚至以‘文’代‘情’”、“常常得绕个弯,借古典来传述”、“更害得读者猜测个不休”等,从中可概括出“晦涩费解”、“卖弄学问”等要点。第三,针对上述要点,就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恰当例子做恰当分析。(三个角度作答均可以)

[示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运用得恰到好处;通过一连串典故的暗示和启发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词的上片通过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的典故,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曲意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意图忠告朝廷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结尾三句,作者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所以说,这首词通过用典更丰富、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了极具魅力的艺术效果。

[例4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⑸题。

初夏的黄昏,闻一多先生架着银边的眼镜,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数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当学生们乱七八糟地起立致敬又复坐下以后,他也坐下了;但并不即刻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自己的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露出他那洁白的牙齿作   ①   一笑,问道:“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并没有谁坦直地接受这Gentleman风味的礼让。于是,闻先生自己擦火柴吸了一支,使一阵烟雾在电灯下更浇重了他道士般神秘莫测的面容。于是,像念“坐场诗”一样,他搭着极其  ②  的腔调,念着:“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这样的,他便开讲起来,讲他心仪的《楚辞》,讲神话与诗歌的关系,得意地把两个古人的诗句集成一副对联在课堂上吟诵:“劝君更尽一杯酒,       ③       。”显然,他像中国的许多旧名士一样,在夜间比在上午讲得精彩,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不惮其烦地向注册科交涉把上午的功课移到黄昏以后的理由。有时,讲到意兴阑珊的时候,他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出皎兮”的时候,这才在“凉露霏霏沾衣”中回他的新南院住宅。

⑴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A.嫣然  迂缓       B.蔼然  迂缓

C.蔼然  和缓       D.嫣然  和缓

⑵文中黑体字成语,运用不当的是

A.乱七八糟      B.慢条斯理

C.神秘莫测      D.意兴阑珊

⑶将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横线③处,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A.与尔同消万古愁          B.烟波江上使人愁

C.举杯消愁愁更愁          D.西出阳关无故人

⑷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也是坚定的民主战士,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等。

B.《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的合集,屈原的《离骚》是其中的代表作。

C.“劝君更尽一杯酒”出自《送元二使安西》,其下句是“西出阳关无故人”。

D.“月出皎兮”的四字句是《诗经》中的典型句式,其中“兮”字为语助词。

⑸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英文“Gentleman”的运用,是强调闻一多不同于中国传统文人的绅士气派。

B. 描写闻一多在课堂上吸烟的举止,主要目的是渲染闻一多不拘小节的讲课风格。

C. 文中描绘闻一多念“坐场诗”的情景,凸显了闻一多授业时的认真和投入。

D. 尽管文中有两处把闻一多比作“道士”,但作者更倾向于视闻一多为“名士”。

[参考答案]⑴B,⑵D,⑶A,⑷A,⑸D

[例4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⑵题。

调露年中,有人行于巴峡。夜泊舟,忽闻有人朗咏诗曰:“秋径填黄叶,寒摧露草根。猿声一叫断,客泪数重痕。”其声甚厉,激昂而悲,如是通宵,凡吟数十遍。初闻,以为舟行者未之寝也。晓访之,而更无舟船,但空山石泉,谿谷幽绝,咏诗处有人骨一具。

(唐·牛肃《纪闻·巴峡人》)

注释:①调露:唐高宗李治年号(679-680)。

⑴下面对本段文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这篇高度诗化的小说,通过描写传达出一种幽冷阴寒的感受。

B. 文中“朗咏诗”的“人”,是一个漂泊异地、客死他乡的游魂。

C.“其声甚厉,激昂而悲”是说吟诗者的声音雄浑高昂而充满悲痛之情。

D. 文中“忽闻”、“初闻”、“晓访之”,三个动作的施动者,泛指“行于巴峡”的某个人。

⑵下列诗句中,与本段文字引诗中的“猿声”所表现的情感不同的两项是

A.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唐·张九龄《耒阳溪夜行》)

B.猿声近庐霍,水色胜潇湘。(唐·刘长卿《送康判官往新安》)

C.溪水碧悠悠,猿声断客愁。(唐·郑绍《游越溪》)

D.青牛眠树影,白犬吠猿声。(唐·于鹄《宿王尊师隐居》)

E.山色临湖尽,猿声入梦愁。(唐·皇甫冉《寄江东李判官》)

[参考答案]⑴C,⑵B、E

[例4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⑴—⑶题。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产生的,只有少数的大地震在极其适合的条件下才能激发灾害性的大海啸。条件主要有两点,首先必须在深海有大地震,其次一定要有由深变浅的海底地形。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波长,可以长达几百千米,而且从海面到海底做整体运动,而非海面运动。这种长波长的波有一个特点,它传播的速度跟海水深度的平方根成正比例。一旦海啸的这种波长产生了,往前推进的速度与海水的深度就会相关。在太平洋4千米或5千米深的地方,它推进的速度如同坐波音飞机,每小时可达700一900千米;在50米深处就走得慢了,到10米就更慢了。因此海啸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在深海里边传播快,在浅海里边传播慢。海啸波在深海中传播时,波高不到l米,不会造成灾害,但进入浅海后,因海水深度急剧变浅,前面的海水波速减慢,后面的高速海水向前涌,就像无数汽车不断发生追尾一样,前边飞驰的汽车突然刹车了,后边的汽车仍旧不断往前开,结果大家都会撞在一起。由于波高急剧增加,最大的波高可达几十米,这种几层或者十几层楼高的“水墙”冲向海岸,仿佛用剃头刀剃头一样,所到之处,所有的房屋、建筑、树木、道路、护堤等一扫而光,破坏力极大。

(摘编自《科学的真相》)

【相关链接】

①1960年智利近海9.5级地震产生了巨大的海啸,袭击了夏威夷。第一次海啸波并不高,约有4米,然后海水大幅度下退;隔了一段时间更高的浪袭来,之后就是退掉、袭来的往复,浪头越来越高,最高达14米。夏威夷遭到严重破坏,遇难者多数死于第二次、第三次海啸波的冲击。(摘编自《百度百科》)

②中国附近的近海,渤海平均深度约为20米,黄海平均深度约为40米,东海平均深度约为340米,总体来说它们的深度都不大。远洋海啸对中国会有影响,但影响很小。我国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东边一系列的岛湖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例如台湾岛,它的东部海域陡峭的海岸地形,不利于海啸波浪的堆积。但是,由于中国沿海4米以下地区的GDP占全国的1/4,因此小海啸大灾害的情况是可能发生的。(摘编自《地震与海啸》)

③台风的到来也会导致海岸产生很高的浪,这不是海啸而是风暴潮。风暴潮是由海面大气运动引起的,主要是海水表面的运动,风暴潮的波长不到1千米,传播深度比一般海浪要快,但最快的台风速度也只有每小时200千米左右。风暴潮很容易被风或风暴所激发,可以说,有风和风暴,必有风暴潮。(摘编自《中国科普博览》)

⑴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有关海啸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A.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所以海啸波在海底附近也不会受到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B.海啸发生时,海底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其振幅随海水变浅而衰减。

C.海啸波在深海的速度能够超过每小时700千米,可与波音飞机保持同步,通常会在深海不知不觉地掠过。

D.海啸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几十米,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因此只要有海啸就会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E.中国发生近海海啸的可能性比较小,远洋海啸对中国的影响也很小,很难遇到夏威夷那样的大海啸灾难,所以不用过分担心海啸。

⑵夏威夷海啸遇难者多数死于第二次、第三次海啸波的冲击,我们从中可以总结怎样的经验教训?

⑶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风暴潮与海啸的主要区别。

[参考答案]⑴A、C(答A、C,各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按:A项值得商榷)

⑵正确认识海啸的冲击规律,海啸的冲击并不是一击即退,而是往复加剧。所以不能第一波冲击退去就放松警惕回家,一定要等到海啸警报完全解除再回家,这会有利于减少人员的伤亡。

⑶第一,两者的成因不同。风暴潮是由海面大气运动引起的,主要是海水表面的运动;而海啸是由海底升降运动造成,是海水整体的运动。第二,波长不同。海啸的波长长达几百千米,而风暴潮的波长不到1千米。第三,传播速度不同。海啸传播速度每小时可达700一900千米,但最快的台风速度也只有每小时200千米左右。第四,激发的难易程度不同。风暴潮很容易被风或风暴所激发,可以说,有风和风暴,必有风暴潮;而有大地震未必一定产生海啸,只有少数的大地震在极其适合的条件下才能激发灾害性的大海啸。

㈢微型作文

[例4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小区里不少人遛狗时不牵,以至有人被咬伤。请您撰写一份倡议书,从狗咬人说起,号召大家文明豢养各种宠物。

要求:1.语言雅洁得体。2.内容简明,有理有据。3.150字左右。

[评分标准]8—10分:从狗咬人说起;内容切合文明豢养宠物,理据较充分;语言雅洁得体,不少于120字。5—7分:内容符合文明豢养宠物,言之成理;语言通顺,不少于120字。5分以下:字数少于120字,内容与文明豢养宠物距离较远,言之无物,语言欠通顺。

[例4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清晨,36名身着戎装的国旗护卫队员和62名武警军乐团队员护卫着国旗从天安门拱形桥洞走出,跨过金水桥和长安街来到天安门广场进行大升旗。现场演奏三遍国歌,国旗升起时,在四周观看的各族同胞,凡是军人要行军礼,少先队员要行队礼,其他人也应立正行注目礼。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从地面升到杆顶需2分零7秒,而这个时间正好是升旗时奏三遍国歌的时间。

参照上述材料,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描写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场面的文字。(要注意描写的对象和特定的氛围,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评分标准]8—10分:描写对象必须有物(国旗)有人(升旗人、奏乐人、广场民众);表达方式描写为主,间以抒情等;时间是清晨,地点是天安门广场,氛围是庄严肃穆,激动人心;场面描写要有面(全景式的场景描写)有点(具体描写对象的具体描写);语言通畅,比较生动,不少于150字。5—7分:描写对象、表达方式基本符合要求;场面描写有点缺面;语言通顺,不少于150字。5分以下:叙说为主,基本不会描写;语言欠通顺,不足150字。

[例4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学校准备为高一新生设计制作校服。原定一款参照国外校服设计的样式,男式帅气,女式俏丽,大家很喜欢。但有家长提出,这样的校服穿上后容易使学生分心,甚至会助长男女同学之间的爱慕之心。校方对此很为难。请你给校长写一封短信,陈说自己的看法,对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帮助。

要求:表达得体,150字左右。

[评分标准]8—10分:议论的观点具体明确;见解比较深刻,有助于解决问题(学生、家长、校方择一即可,亦可综合评议);语言通畅,不少于150字。5—7分:观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但针对性欠明确;语言通顺,不少于150字。5分以下:观点不大符合题意;言之无物,没有针对性,语言欠通顺,不足150字。

[例4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某校学生会要成立几个研究性学习专题小组。研究的内容分别是:史铁生、沈从文、鲁迅、《三国演义》等作家或作品。请为一个研究小组(任选),写一则征招小组成员的启事。

要求:1.内容应包含:对作家(或作品)及研究重点、研究意义的精要说明;对应征者的要求;报名办法。2.语言有个性,具有鼓动意味。3.150字左右。

[评分标准]8—10分:说明为主;对研究重点、研究意义的说明准确、明白;对应征者的要求,报名办法,简明、具体;语言有个性,具有鼓动意味,不少于120字。5—7分:对研究重点、研究意义的说明不够准确、明白;对应征者的要求,报名办法,说明得不够具体;语言通顺,不少于120字。5分以下:对研究重点、研究意义的说明含混不清,言之无物;对应征者的要求,报名办法,说不清楚;语言欠通顺,不足120字。

[例4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微型作文⑴─⑵。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

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a)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

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b)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

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

⑴在文中a、b两处应分别有表现小姑娘此时表情或动作的描述性文字,请填入题后的方格内。

要求:①符合两个小姑娘此时的心态及上下文所提供的情境;②语句通顺,上下连贯;③不少于5个字,不超过15个字。

⑵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加以想象,为这对小姑娘作肖像描写。

要求:①符合人物的年龄和性格;②显示出她们的同和异;③不少于100字。

[评分标准]⑴语言通顺、上下连贯的,给1分;写出心态差异的,给1分;显示出有个孩子手指被刺破的,给1分;语言生动形象或构思有创造性的,给1分。字数不符合要求或从整体看没有描写表情动作的不给分。

⑵要求:①年龄、性格符合原文提供的依据;②显示出同和异;③以肖像描写为主(允许插入一些与肖像描写有关的行为、语言、心理等描写);④有条理。(穿戴应注意到玫瑰开花的季节,但可适当放宽尺度。评分分三等,每等内视语言水平上下浮动。三等:0─3分不符合①、②、③项中任何一项的要求或文理不通。二等:4─6分基本符合上述四项要求。一等:7─9分较好地体现上述四项要求,语言准确、条理分明。符合上述四项要求,语言生动活泼或语言简洁而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给10分。

[例49]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要求学生写想象作文。他举例说,比如你可以把这个圆想象成一轮满月,然后以满月为重点,再用天幕、云彩、柳梢等作为陪衬,构成一个美丽的画面,再把这个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就是想象作文。

圆是可以想象成很多不同的物体的。请你根据这位老师的启发,把这个圆想象成另一个物体,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微型想象作文。

要求:①不要再把圆想象成满月进行描写。②以一个圆的想象物作为描写重点,不要以陪衬物作为描写重点。③写成一个画面或一个镜头、一个场景,不要写成故事。④想象合理,形象具体生动。⑤语言确切、连贯,条理清楚。

[评分标准]等次一:分数15-12,符合各项要求。等次二:分数11-8,符合①②③项要求,语言通顺;或符合①③④⑤项要求,但未以圆的想象物作为描写重点。等次三:分数7-4,符合①②项目要求;或不符合①,而其它各项基本符合要求。等次四:分数3-0,不符合各项要求。(说明:①近似圆的想象物也可以。②100字以上150字以下的,扣1分。不足100字的,每少10个字扣1分)

[例50]仔细观察下面《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完成微型作文。

用说明文字介绍两幅漫画的画面内容。注意:①两幅漫画分别说明,文字不必平均分配。②说明画面内容时,不要编故事。③要求内容完整准确,条理清楚,语言简明。④共200字左右。

[评分标准]画面内容以“完整”为基本评分标准,写出下列内容的可判为“完整”。《给六指做整形手术》:一个有六个手指的手,多余的小指(枝指)留着,而有用的拇指被切掉了。《截错了》:病床上躺着一个愤怒的病人,左手举着“左腿截肢”的诊断书,右手指着左腿(病腿),而右腿(好腿)被截掉了。病床左侧站着一个医生,一个护士。

[例5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微型作文。

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

描写小新背同学上学小牧的情景。

要求:①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材料所提供的条件,设想小新背同学上学的情景。想象要合理。②重点写小新,用什么人称都可以。③重点在行动描写,也可适当运用其他表达方式。④200字左右。

[评分标准]等次一:符合题目和“要求”①②③④,语言较好。等次二:符合题目和四条“要求”①②③④,语言一般。等次三:符合题目和“要求”①②或①③,语言较差。等次四:不符合题目和“要求”,语言较差。

[例5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型作文。

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小乐回到家,看见自己的一只鞋已洗得干干净净地晾在门口,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                                         小乐穿着一双干干净净的鞋上学去了。

要求:①根据所提供的开头和结尾,补写中间的内容。②补写部分要与所提供的开头结尾衔接得上。③补写200字左右。

[评分标准] 等次一:符合题目和“要求”①②③,语言较好。等次二:符合题目和四条“要求”①②③,语言一般。等次三:符合题目和“要求”①,语言较差。等次四:不符合题目和“要求”,语言较差。

[例53]请以“开考时刻”为题,写一篇200左右的短文。

要求:①“开考”的“考”,指的是2014年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②适当描写场景,着重写出自已的心情。

[评分标准]一类卷:感情真实。场景描写具体适当。语言凝练,有一定文采。二类卷:感情较真实。场景描写较具体。语言简明。三类卷:有一定感情。有场景描写。语言欠通顺;四类卷;场景描写过多,写心情很少。内容空洞、文理不通。

[例5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曲旋律或几句诗歌,拨动过你的心弦,引起过你的共鸣……请你用动情的笔墨把它抒写出来。

要求:⑴侧重在描写中抒情,并结合使用议论。⑵运用排比修辞和疑问句式。⑶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⑷不少于200字。

[例文一]“幻化成西天星光是你轮回的重点,寂灭到永生,沙漏流转了多少时间,多少离别才能点燃梧桐枝的火焰……”听着这首《凤凰劫》,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凤凰浴火重生的情景:火红的羽翼在火焰中闪亮,那浴火的身躯承受着火焰的侵噬,紧后展开翅膀,在灿烂中永生!她的熠熠烈焰中的美丽,她坚韧不拔的勇毅,她的浴火重生的神奇,试问还有谁不会被她的强大所折服?我们此时难道不正像那烈火中的凤凰?如果我们奋力拼搏,那迎接我们的将是万丈青阳;否则,就只能在熊熊火焰中留下一堆无用的骨灰。

[例文二]“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这是筷子兄弟《父亲》中的一句歌词。每当听到这首歌,总会拨动我的心弦。是呀,我们总是在向父母索取,却从未道谢,竟也以为理所当然。但你可知道?在你一天天长大时,父母却在慢慢变老。你可知道?为了你舒适的生活他们付出了多少艰辛。你可知道?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包容里其实都是满满的爱。岁月侵蚀他们的容颜,留下了他们对我们点点滴滴的关心和爱护。岁月洗去了他们白发,留下了他们对我们的时时刻刻的操心与担忧。岁月带走了他们的梦想,留下了他们对我们未来的满怀期待。此刻我想对爸妈说,我愿用我的一切,换你们岁月长留。

[例55]由下列“道具”中任择其一,作为评论对象,以“评《阿Q正传》中的细节描写”为副题,自拟正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文学评论。

⑴褡裢, ⑵衣箱, ⑶四两烛, ⑷树烛台,⑸断砖, ⑹龙牌, ⑺竹筷, ⑻哭丧棒。

[例文一]

四两烛光

——评《阿Q正传》中的细节描写

四两烛是俨然以革命人自居的阿Q,向管祠的老头子索要来的。可见,阿Q此前一直是在黑暗中摸索过夜的。四两烛是阿Q地位改变的象征,他关于革命的美妙畅想就在这四两烛的烛光里灿烂绽放。也就在不久前,赵太爷曾敲诈过阿Q一对一斤重的红烛,现在阿Q转向比他弱小的、畏惮他的人索要了。可以想见,倘若阿Q幻想中的革命成功,他当然会成为未庄又一位“赵老Q太爷”了。

[例文二]

文学殿堂上的树烛台

——评《阿Q正传》中的细节描写

树烛台是有三个分叉的高脚烛台。阿Q不但索要了蜡烛,还索要了烛台,分明要显赫一番,神气一回。正因为这次索要轻易成功,才使他有“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他初次实践了“我要什么就是什么”的革命理想。树烛台托起蜡烛高烧,使得阿Q的幻想如此酣畅。阿Q索要树烛台比起赵秀才、假洋鬼子强夺静修庵的宣德炉固然是小巫见大巫,但却是在实践同一条“革命路”。树烛台本是家常器物,在鲁迅先生点铁成金的笔下,分明成为文学殿堂上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

[例文三]

阿Q手中的断砖

——评《阿Q正传》中的细节描写

断砖散落在静修庵的门墙边,是庵院破败的写照,是社会凋敝的象征。小说用断砖这一细节,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断砖又是阿Q用来抵御“狗们”的惯用“武器”,这一细节又成了阿Q低下社会地位和困窘经济状况的写照。昔日断砖是阿Q的防御武器,而今面对静修庵,断砖成了阿Q的进攻武器。这真是“攻守之势异也”!当静修庵的门板上遍布断砖敲击的“麻点”时,阿Q的心里是何等快意呀!断砖因握在阿Q手中而有了生命,有了寄托;阿Q因手执断砖而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2014年北京市高考新题型汇编(一)

王大绩

北京市高考最新命题工作布置会提出2014年高考命题的原则: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考查,引领学生领悟、思考并汲取其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形成现实生活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引导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在了解世界多元文明的基础上感悟中华文明的魄力,深化对祖国的情感,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注重考查语文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注重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发挥文学在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作文命题要处理好开放性与限制性的关系,要鼓励不同风格学生的发挥。注意防止套作、速构(宿构?)和模式化写作的倾向。

工作目标:1.调整形式和内容,体现内容、形式向宽的方向拓展的改革尝试。增加蕴含在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内容,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设置生活与与语言情境,在生活中、接触中、实践中考查语文能力。2.提升命题精确化水平,调整试卷结构,提高试卷的区分能力。3.将作文分为一大一小两道试题,全面考查写作能力。

调整重点:1.将60分的在作文分为两题。第一题为微作文,第二题为作文题。

2.题目形式、考查背景、素材、考查的内容向宽的方面进行拓展。①改造语言应用领域,增设阅读情景,在阅读中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加强俗语、对联等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②改造古诗词阅读,采用多文本综合性的方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考查。③改造古诗文默写、设置情景,激发学生触景生情、因情生发联想诗句,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应用。

3.设置差别赋分选项的选择题,不同选项差别赋分,提升区分度。

4.分层设问,以提升试卷的区分能力。

㈠语言应用

[例1]某百货商店开业,老板的朋友送来四副贺联,但其中只有一副适合百货商店。这副是[    ]。其余三副适合的场合分别是[                   ]

A. 茅店月明鸡唱早,板桥霜滑马行迟。

B. 五夜早朝声入梦,一江春水暖先知。

C. 生意可人春潮涌,财源似水秋果香。

D. 一楼风月当歌饮,万里溪山带醉看。

[参考答案]C(A.客店,B.热水袋专卖,D.旅游地)

[例2]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注意:①内容与节日有关②可以不考虑平仄。

⑴端午   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

⑵中秋   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

[参考答案示例]⑴品糯粽尤思屈子忠魂    ⑵桂香一缕传遥忆

[例3]依次填入文字横线处的成语或俗语,恰当的一项是

有时候,我们可以用俗语和成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如:“打开窗户说亮话”和“开诚布公”,“ ① ”和“弄巧成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和“ ② ”,“ ③ ”和“分道扬镳”等。不过,俗语多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则多用作书面语,趋向典雅。

A.①鸡蛋里挑骨头      ②因小失大     ③重打锣鼓另开张

B.①偷鸡不成蚀把米     ②因小失大     ③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C.①鸡蛋里挑骨头    ②舍本逐末   ③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D.①偷鸡不成蚀把米     ②舍本逐末   ③重打锣鼓另开张

[参考答案]B

[例4]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写出两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歇后语、俗语或成语均可),答在序号后面。

庄山林说完了,转过身去喝水。可王杏花偏偏有个                    的习惯,就又追问了一句:“这个消息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参考答案示例]①打破沙锅纹(问)到底,②刨根问底

[例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①-②题。

登高远眺,俯瞰京城:一边是,红墙内皇宫内院,金碧辉煌,气势恢宏;一边是,一望无际、大大小小的民居院落,在绿树荫里掩应。若在雨中观看,其意境更深,诚是“云里帝城双凤阙,                ”。

1.文中划线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远眺      B. 金碧辉煌     C.气势恢宏     D. 掩应

2.下列各句填入文中横线处,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

A.雨中丛树万人家        B.雨中绿树隐千家

C.坊间丛树掩万家        D.坊间绿树有人家

[参考答案]1.D,2.A

[例6]下列诗句,与“安得身如芳草多,相随千里车前绿”的送别情怀最相近的是

A.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C.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参考答案]C

[例7]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参考答案]B

[例8]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                ,              。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参考答案示例]①与杜甫茅屋听雨,与文天祥零丁抒怀    ②与王维同撷红豆,与李清照共泛双溪    ③与屈原上下求索,与李商隐灵犀相通

[例9]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三组排比句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一道风景;     ①     是一道风景;      ②    是一道风景。可是,你可知道,聪明的你就是一道风景:虽然你没有惊涛拍岸的雄浑,     ③      ,*     ④     。但是你有青春的活力,      ⑤      ,      ⑥     。

[参考答案示例]①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②杨柳岸,晓风残月,③金戈铁马的豪迈,④晓风残月的旖旎,⑤前进的勇气,⑥友谊的真诚

[例10]余秋雨散文《阳关雪》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

请默写“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中的一首,并写出作者、朝代和诗题。

[参考答案]①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唐·《早发白帝城》)②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唐·《黄鹤楼》)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唐·《枫桥夜泊》)

[例11]请在横线上写上一句恰当的古代诗文名句。(任选其二)

①                            ,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②                            ,我们这一代人应该,也一定会超过我们的前辈。

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④                            ,中央芭蕾舞团居然来到我们偏远的小镇演出。

[参考答案示例]①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按:“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不是古代诗文)②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稍差)③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④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例12]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字数不超过30字。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参考答案示例]①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痴宝玉初识欣喜如梦里重逢林妹妹。②神瑛侍者前世邂逅绛珠仙草当木石前盟;颖慧黛玉今生重逢痴情宝玉自心有灵犀。

[例13]“若问渠侬多少恨,数完庭榭堕飘花。一声你好香消散,别院笙箫月影斜。”这首诗末两句写了《红楼梦》中哪两件事?前一件事发生在大观园中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黛玉辞世,宝玉、宝钗成亲;潇湘馆

[例14] 2012年4月9日,湖北省“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全民读书月活动正式启动。为配合这次读书月活动,请从《楚辞》和《史记》两本书中任选一本,写一则阅读宣传语。

要求:①联系该书内容;②表达简明得体;③字数不超过40字。

[参考答案示例]①著《离骚》屈子行吟泽畔,书香荆楚传华章;读《楚辞》楚人再诵乡音,文化湖北续辉煌!②史家绝唱,无韵离骚;史学开山,“正史”先河。华夏寻源,荆楚其中;鉴古通今,请读《史记》。

[例15]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在横线上对出下联。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

[参考答案示例]①月季牡丹金桂,莫非海内奇葩。②屯绿祁红云雾,俱为淮左名茶。

[例16]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写在横线上。

学问藏今古,              。

[参考答案示例]①典籍贯中西    ②门窗望海天

[例17]下面是一副春联的上联,请在横线上对出下联。

春风十里,长安两路;                       。

[参考答案示例]秋月千年,永定一桥

[例18]用一句古诗名句为下列上联对出下联,写在横线上;并在括号内写出作者姓名。

举头望明月;(李白)             。(    )

[参考答案示例]①荡胸生层云(杜甫)②俯身散马蹄(曹植)

[例19]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要求:举出两个带有“半”字的常用语并对其中蕴含的理趣作简要说明。

“半”字是一个很普通的字,可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半”字的巧妙运用,却可以表达出诸多理趣。比如:“行百里者半九十”,意在提醒人们最后的坚持尤为重要。又如,                意在                再如,         意在                 以上这些话,借助“半”字,生动地道出了耐人寻味的生活体验或人生感悟。

[参考答案示例]①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②对孩子藏起一半爱,③话不投机半句多,④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⑤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⑥女婿好比半个儿,⑦妇女能顶半个天⑧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例20]举出一个北京日常口语词语,并就其形象生动的特点作简要解说。

细琢磨北京日常的口语词语,往往能看出北京人的智慧。说出话来,仿佛看得见,摸得着,非常形象,十分生动。比如,天刚黑,说是“擦黑儿”,刚和“黑”擦个边儿,多有分寸!又如,

[参考答案示例]春天,树上长出绿芽,北京人说是“爆芽儿”,“爆”字突出了强劲的生命力,“芽儿”突出了嫩嫩的绿色。既有动态,又有色彩,多么形象生动!

[例21]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A.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色眼镜一副,希望拾得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恳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参考答案]C

[例22]安晴同学一直想参加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一天,安晴向转会组织委员李华同学询问相关情况。下面是他们交谈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

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安晴:①

李华:当然可以,欢迎你加入!

安晴:②

李华:下周六正好有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

安晴:③

李华:我们打算赠送一些书籍、文具,还要给他们辅导功课呢。

安晴:哦,我有一些书,正好可以带过去。

李华:④

安晴:好的,我出个小节目。

[参考答案示例]①你好!我想加入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可以吗?②请问协会近期有什么活动?③我想参加,有哪些内容呢?④太好了!我们还打算跟他们联欢呢。你能出个节目吗?

[例2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画横线处补出得体的话语。

小张和小李住在不同宿舍楼,相约次日天一亮就到操场会合,一起练球。小李睡过了头,迟到了好一会儿。

小张含蓄地批评说:是不是                   ?

小李幽默地回应说:不是                     ,是                。

[参考答案示例]①(是不是)睡迷糊了找不到操场?(不是)找不到操场,(是)梦里在操场上打了个加时赛。②(是不是)你闹钟电池没电了?(不是)闹钟电池没电了,(是)我自己没电了。

[例2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①—②题。

赵老师发现11月的话费突然增至350元,就向居所附近的营业厅查询。负责人小辛核查后发现多收了赵老师200元,他先向办公室程主任当面作了汇报,然后准备登门道歉,把多收的200元钱退给赵老师。

①小辛当面向程主任汇报时,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客户赵老师致电我营业厅,陈述了多收话费之事,经查属实,我们一定妥善处理善后事宜,保证以后不再出错。

B.客户赵老师反映11月份话费比平时多了200多元,她对此很有意见,您看怎么办呀?

C.由于我们工作不细致,11月份多收了客户赵老师200元话费,向您检讨讨,一定妥善做好退款工作。

D.客户赵老师11月份的话费比平时多了200元,要求给予答复——有可能是我们部门算错了。

②小辛登门道歉退款时,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赵老师,实在抱歉,多收了您200元钱,请收好,感谢您监督我们的工作。

B.由于我公司工作疏漏,导致多收了您的话费,现如数退还,我们深表遗憾。

C.赵老师,您反映的话费问题经程主任批示,已经弄清。现退还200元钱,并请谅解。

D.这是退给你的200元钱,请收好。希望今后继续帮助我们改进工作。

[参考答案]①C,②A

[例25]改写下面一则通知。(不超过45字)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苏杭一带,游客如云。我地区许多单位纷纷行动,组织参观旅游。现在我们接到上级《关于严禁以参观、学习等名义去风景区游山玩水的通知》,我们认为这个通知是非常及时的,十分必要的。它对于我们纠正不正之风,必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决定将该通知转发给你们,希望我局下属各单位都不要以任何名义组织参观旅游。

[参考答案]接上级《关于严禁以参观、学习等名义去风景区游山玩水的通知》,现转发给你们,望认真执行。

[例26]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

材料:①徐凡,男,江苏南京人,②东方大学文学院授。③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秀,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④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参考答案]①徐凡先生是江苏南京人,②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③是我国红学界的研究专家,尤其在考证曹雪芹身世方面有专长。④专著有《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还有获优秀教育图书奖的《红楼梦>导读》等,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例27]修改下面一则启事中不够得体的语言。

启事

秋风秋雨愁煞人,没有雨伞愁上愁。

本人仅有的一把雨伞,昨晚不幸遗失在图书馆了。请拾者送往×楼×号,本人将适当给予酬谢。

失者  ××

×月×日

[参考答案]启事    本人不慎在图书馆遗失一把雨伞,请拾者联系×楼×号××,在此致以谢意。  失者  ××    ×月×日

[例28]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台湾省某中学生旅行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有不妥之处。请推敲一下,提出3点修改意见。

①先生们,女士们:欢迎大家第一次来中山陵游览!②今天我为大家导游,感到很荣幸。③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长眠之处,④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心中的圣地。⑤苍松翠柏环抱着它,⑥霞光丽日辉映着它,⑦青山绿水依傍着它。⑧去年连战先生曾来这里拜谒,⑨表达了对中山先生的缅怀敬仰之情。⑩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台阶,故地重游,11赡仰中山先生的陵寝,12重温先生的教诲吧!

[参考答案]称呼:①同学们(朋友们)   语序:⑥⑤⑦或⑤⑦⑥    删除:故地重游

[例29]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他修改。

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

周华     5月18日

要求:找出并改正用得不得体的词,有几个找几个。

[参考答案]光临——到(去)  现决定——不得不(只好、只能)    磋商——商量(商议、商定)

[例30]由于目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说明也应有所不同,根据下面的要求,分别写两段话来说明文具盒(铅笔盒)。

目的㈠: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

目的㈡:向别人介绍、推荐自己用的这种文具盒。

[参考答案要点]目的㈠应包括文具盒的①质地(材料)、②形状、③色彩(图案)以及④文具盒内的物品。目的㈡应包括文具盒的①质量、②用途、③外观、④价格。

[例31]以下是一家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请将这一信息改写成正式的招聘启事(以“本公司”开头),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不超过75个字(含标点符号,电话号码占两格)。

帅哥靓女,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室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有没有驾照?会不会粤语?快来看哦,我这儿找人啦!这是个中日韩三国合资公司,马上要在“2010亚运会”举办的地方广州开业咯。现需要行政秘书3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要是有意,可以电话168168,8月31日面试,海心大厦908,不见不散哦。

[参考答案示例]本公司系中日韩合资公司,即将开业。现拟聘行政秘书3名,要求本科学历,会操作办公软件和粤语,英语口语流畅,有驾照。性别不限,待遇面谈。有意者请电询168168。

㈡诗歌阅读

[例3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②题。

未展芭蕉(唐)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①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②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①尚未展开,芳心

②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联想到绿蜡,是以物喻物;第二句“芳心犹卷怯春寒”,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将未展芭蕉人格化了;三、四两句另外设喻,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通过“藏何事”的设问和“东风暗拆”的美好想象,传达出少女纯洁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一二两句,以重重叠起的嫩绿叶片,衬托花蕾刚刚绽裂露出的点点鲜红,表现了海棠洁净淡雅的天然之美;第三句将海棠拟人化,告诫她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芳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坚守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第四句托物言志,与桃花、李花在春天竞相开放对比,赋予海棠一种独立内敛、自主自爱的品格。

[例3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

登鹳雀楼

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②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参考答案]①B、E

②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王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望见的壮阔景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而且包含了“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境界显得更加高远。同为写景诗,畅诗为即景抒情诗,王诗为即景言理诗,哲理的深刻与超逸正是王诗与畅诗的最大不同。

[例34]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

江楼旧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②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①B、E

②(体裁)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内容)1.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对人的思念;2.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写法)1.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2.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

[例35]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③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从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③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①C,②A

③苏轼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的《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具体分析: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例3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⑴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⑵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⑴王诗写的是“秋夜”,描写了听到的室外山中果落应和着室内灯前虫鸣的景象;周诗写的是“春夜”,描写了看到的门外春雪初晴、残月挂山照耀着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听觉感知的动态景象,周诗描写的是视觉感知的静态景象。

⑵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秋夜孤寂独坐,感触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雨中果落,灯下虫鸣,声声在耳,心境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虚室独坐,专注夜读,满床书卷,一盏灯明,心绪宁静,不觉夜深;三、四句用室外景色在“不知”中的变化衬托诗人夜读的专注,而雪霁月冰恰是诗人光洁宁静心境的形象写照。

㈢综合阅读

[例37·《笔墨的超越》第⑨段]有趣的是,与这种道德目标明确的修炼方式并存的,还有一种游戏的取向,所以“游戏笔墨”成为一个成语——    它常常指作文的态度。宋代米芾说:“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在这种游戏中,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技术的工巧与否并非关键。庄禅的哲学,由此流动于笔墨之中,与道德人格的修炼一样,浸润着中国文人的情怀。

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⑨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    B.何况    C.可见    D.虽然

[参考答案]D

[例38·《路和桥》第③段]桥和路不但要为陆上运输而合作,还要为水上运输而合作。     过河的桥。下面要走船,水涨船高,      桥要造得高,      路也要着高。桥在过河的地位上要服从路,路在两岸的高度上,必要迁就桥。桥和路都是越高越难造的,但是为了行船方便,就把困难留给自己。桥和路跟船合作得好,这个困难就解决了。

第③自然段空格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但是而且         B.如果那么况且

C.因为不但而且         D.由于不过因此

[参考答案]C

[例39·《张弛之道》第②③段]②对于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来说,这个规律是有启发性的。比如一首乐曲,光是一股劲儿的快,一股劲儿的紧,从头到尾都是最强音,那就显得很单调,没有什么节奏感了。         在《琵琶行》中所描写的那支曲子,开始有“大弦嘈嘈如急雨,                     ”的一段,接着有“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的一段,后来又有“银瓶乍破水装进,                     ”的一段,这倒是很合乎一张一弛的规律的,我相信,弹奏起来一定很优美动听,可惜我们谁都没有听到过。

③一幅画,也是如此。布景成局,全凭有疏有密;有浓有淡,相间相成,方能错落有致。只密不疏,则必嫌迫塞。只疏不密,必嫌       。只浓不淡,则嫌       。只淡不浓,则嫌       。⑴虽然不同的艺术风格难免各有所偏,⑵一个作品总有一个作品的基调,⑶或以强烈见长,⑷或以柔和取胜,⑸但“单打一”的旋律和笔墨终究是容易使人感到单调的。

1.在第②自然段的空格中分别填上作者的姓名和诗句

《琵琶行》的作者是

大弦嘈嘈如急雨,

银瓶乍破水浆迸,

2.填入第③自然段的空格中员合适的词语是

A.繁缛空松单薄         B.单薄繁缛空松

C.空松繁缛单薄         D.空松单薄繁缛

3.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是一个多重复句,第一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1)/(2)(3)(4)(5)     B.(1)(2)(3)/(4)(5)

C.(1)(2)/(3)(4)(5)     D.(1)(2)(3)(4)/(5)

[参考答案] 1.白居易 小弦切切如私语铁骑突出刀枪鸣,2.C,3.D

[例40]概括分析材料,完成⑴-⑶题

铺排典故虽然不是中国旧诗先天不足而带来的胎里病,但是从它的历史看来,可以说是它后天失调而经常发作的老毛病。从六朝到清代这个长时期里,诗歌愈来愈变成社交的必需品,贺喜吊丧,迎来送往,都用得着。就是一位大诗人也未必有那许多真实的情感和新鲜的思想来满足“应酬”、“应景”的需要,于是不得不“为文而造情”,甚至以“文”代“情”,偷懒取巧,罗列些典故来敷衍搪塞。在旧社会里,政治的压迫和礼教的束缚剥夺了诗人把某些思想和情感坦白抒写的自由。譬如他对国事朝局的愤慨、在恋爱生活里的感受,常常得绕个弯,借古典来传述;明明是时事,偏说“咏史”,明明是新愁,偏说“古意”,甚至还利用“香草美人”的传统,借“古意”的形式来起“咏史”的作用,更害得读者猜测个不休。还有艺术上的原因,诗人要使语言有色泽、增添深度、富于暗示力,好去引得读者对诗的内容作更多的寻味,就用些典故,仿佛屋子里安放些曲屏小几,陈设些古玩书画。不过,对一切点缀品的爱好都很容易弄到反客为主,好好一个家陈列得像古董铺子兼寄售商店。

(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有删改)

⑴文中所说中国旧诗“老毛病”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

⑵请具体解释“反客为主”在文中的意思。

⑶请结合材料,从艺术上分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典的效果。

[参考答案]⑴古代诗人为满足“应酬”、“应景”的需要滥用典故;因为政治的压迫和礼教的束缚不能自由抒写思想和感情;古代诗人为为追求艺术感染力而过度用典。

⑵“反客为主”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典故”比作“客”,将“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比作“主”;将“恰当地用典”比作“屋子里安放些曲屏小几,陈设些古玩书画”的“好好一个家”,“过多用的用典”比作“古董铺子兼寄售商店”。所以,“反客为主”指的是典故运用过度反而影响了内容的表达。

⑶[提示]首先,审清题目要求:一是结合材料,二是从艺术上分析,三是分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四是用典效果。其次,提取转化文本重要信息:一、筛选出文本中涉及用典效果的词句,积极方面如“使语言有色泽、增添深度、富于暗示力”、“引得读者对诗的内容作更多的寻味”等,从中可概括出“增加内容深度”、“使语言富有暗示力”、“引导读者深入品味等方面谈看法”等要点;消极方面如 “‘为文而造情’,甚至以‘文’代‘情’”、“常常得绕个弯,借古典来传述”、“更害得读者猜测个不休”等,从中可概括出“晦涩费解”、“卖弄学问”等要点。第三,针对上述要点,就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恰当例子做恰当分析。(三个角度作答均可以)

[示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运用得恰到好处;通过一连串典故的暗示和启发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词的上片通过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的典故,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曲意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意图忠告朝廷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结尾三句,作者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所以说,这首词通过用典更丰富、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了极具魅力的艺术效果。

[例4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⑸题。

初夏的黄昏,闻一多先生架着银边的眼镜,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数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当学生们乱七八糟地起立致敬又复坐下以后,他也坐下了;但并不即刻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自己的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露出他那洁白的牙齿作   ①   一笑,问道:“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并没有谁坦直地接受这Gentleman风味的礼让。于是,闻先生自己擦火柴吸了一支,使一阵烟雾在电灯下更浇重了他道士般神秘莫测的面容。于是,像念“坐场诗”一样,他搭着极其  ②  的腔调,念着:“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这样的,他便开讲起来,讲他心仪的《楚辞》,讲神话与诗歌的关系,得意地把两个古人的诗句集成一副对联在课堂上吟诵:“劝君更尽一杯酒,       ③       。”显然,他像中国的许多旧名士一样,在夜间比在上午讲得精彩,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不惮其烦地向注册科交涉把上午的功课移到黄昏以后的理由。有时,讲到意兴阑珊的时候,他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出皎兮”的时候,这才在“凉露霏霏沾衣”中回他的新南院住宅。

⑴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A.嫣然  迂缓       B.蔼然  迂缓

C.蔼然  和缓       D.嫣然  和缓

⑵文中黑体字成语,运用不当的是

A.乱七八糟      B.慢条斯理

C.神秘莫测      D.意兴阑珊

⑶将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横线③处,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A.与尔同消万古愁          B.烟波江上使人愁

C.举杯消愁愁更愁          D.西出阳关无故人

⑷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也是坚定的民主战士,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等。

B.《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的合集,屈原的《离骚》是其中的代表作。

C.“劝君更尽一杯酒”出自《送元二使安西》,其下句是“西出阳关无故人”。

D.“月出皎兮”的四字句是《诗经》中的典型句式,其中“兮”字为语助词。

⑸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英文“Gentleman”的运用,是强调闻一多不同于中国传统文人的绅士气派。

B. 描写闻一多在课堂上吸烟的举止,主要目的是渲染闻一多不拘小节的讲课风格。

C. 文中描绘闻一多念“坐场诗”的情景,凸显了闻一多授业时的认真和投入。

D. 尽管文中有两处把闻一多比作“道士”,但作者更倾向于视闻一多为“名士”。

[参考答案]⑴B,⑵D,⑶A,⑷A,⑸D

[例4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⑵题。

调露年中,有人行于巴峡。夜泊舟,忽闻有人朗咏诗曰:“秋径填黄叶,寒摧露草根。猿声一叫断,客泪数重痕。”其声甚厉,激昂而悲,如是通宵,凡吟数十遍。初闻,以为舟行者未之寝也。晓访之,而更无舟船,但空山石泉,谿谷幽绝,咏诗处有人骨一具。

(唐·牛肃《纪闻·巴峡人》)

注释:①调露:唐高宗李治年号(679-680)。

⑴下面对本段文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这篇高度诗化的小说,通过描写传达出一种幽冷阴寒的感受。

B. 文中“朗咏诗”的“人”,是一个漂泊异地、客死他乡的游魂。

C.“其声甚厉,激昂而悲”是说吟诗者的声音雄浑高昂而充满悲痛之情。

D. 文中“忽闻”、“初闻”、“晓访之”,三个动作的施动者,泛指“行于巴峡”的某个人。

⑵下列诗句中,与本段文字引诗中的“猿声”所表现的情感不同的两项是

A.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唐·张九龄《耒阳溪夜行》)

B.猿声近庐霍,水色胜潇湘。(唐·刘长卿《送康判官往新安》)

C.溪水碧悠悠,猿声断客愁。(唐·郑绍《游越溪》)

D.青牛眠树影,白犬吠猿声。(唐·于鹄《宿王尊师隐居》)

E.山色临湖尽,猿声入梦愁。(唐·皇甫冉《寄江东李判官》)

[参考答案]⑴C,⑵B、E

[例4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⑴—⑶题。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产生的,只有少数的大地震在极其适合的条件下才能激发灾害性的大海啸。条件主要有两点,首先必须在深海有大地震,其次一定要有由深变浅的海底地形。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波长,可以长达几百千米,而且从海面到海底做整体运动,而非海面运动。这种长波长的波有一个特点,它传播的速度跟海水深度的平方根成正比例。一旦海啸的这种波长产生了,往前推进的速度与海水的深度就会相关。在太平洋4千米或5千米深的地方,它推进的速度如同坐波音飞机,每小时可达700一900千米;在50米深处就走得慢了,到10米就更慢了。因此海啸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在深海里边传播快,在浅海里边传播慢。海啸波在深海中传播时,波高不到l米,不会造成灾害,但进入浅海后,因海水深度急剧变浅,前面的海水波速减慢,后面的高速海水向前涌,就像无数汽车不断发生追尾一样,前边飞驰的汽车突然刹车了,后边的汽车仍旧不断往前开,结果大家都会撞在一起。由于波高急剧增加,最大的波高可达几十米,这种几层或者十几层楼高的“水墙”冲向海岸,仿佛用剃头刀剃头一样,所到之处,所有的房屋、建筑、树木、道路、护堤等一扫而光,破坏力极大。

(摘编自《科学的真相》)

【相关链接】

①1960年智利近海9.5级地震产生了巨大的海啸,袭击了夏威夷。第一次海啸波并不高,约有4米,然后海水大幅度下退;隔了一段时间更高的浪袭来,之后就是退掉、袭来的往复,浪头越来越高,最高达14米。夏威夷遭到严重破坏,遇难者多数死于第二次、第三次海啸波的冲击。(摘编自《百度百科》)

②中国附近的近海,渤海平均深度约为20米,黄海平均深度约为40米,东海平均深度约为340米,总体来说它们的深度都不大。远洋海啸对中国会有影响,但影响很小。我国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东边一系列的岛湖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例如台湾岛,它的东部海域陡峭的海岸地形,不利于海啸波浪的堆积。但是,由于中国沿海4米以下地区的GDP占全国的1/4,因此小海啸大灾害的情况是可能发生的。(摘编自《地震与海啸》)

③台风的到来也会导致海岸产生很高的浪,这不是海啸而是风暴潮。风暴潮是由海面大气运动引起的,主要是海水表面的运动,风暴潮的波长不到1千米,传播深度比一般海浪要快,但最快的台风速度也只有每小时200千米左右。风暴潮很容易被风或风暴所激发,可以说,有风和风暴,必有风暴潮。(摘编自《中国科普博览》)

⑴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有关海啸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A.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所以海啸波在海底附近也不会受到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B.海啸发生时,海底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其振幅随海水变浅而衰减。

C.海啸波在深海的速度能够超过每小时700千米,可与波音飞机保持同步,通常会在深海不知不觉地掠过。

D.海啸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几十米,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因此只要有海啸就会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E.中国发生近海海啸的可能性比较小,远洋海啸对中国的影响也很小,很难遇到夏威夷那样的大海啸灾难,所以不用过分担心海啸。

⑵夏威夷海啸遇难者多数死于第二次、第三次海啸波的冲击,我们从中可以总结怎样的经验教训?

⑶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风暴潮与海啸的主要区别。

[参考答案]⑴A、C(答A、C,各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按:A项值得商榷)

⑵正确认识海啸的冲击规律,海啸的冲击并不是一击即退,而是往复加剧。所以不能第一波冲击退去就放松警惕回家,一定要等到海啸警报完全解除再回家,这会有利于减少人员的伤亡。

⑶第一,两者的成因不同。风暴潮是由海面大气运动引起的,主要是海水表面的运动;而海啸是由海底升降运动造成,是海水整体的运动。第二,波长不同。海啸的波长长达几百千米,而风暴潮的波长不到1千米。第三,传播速度不同。海啸传播速度每小时可达700一900千米,但最快的台风速度也只有每小时200千米左右。第四,激发的难易程度不同。风暴潮很容易被风或风暴所激发,可以说,有风和风暴,必有风暴潮;而有大地震未必一定产生海啸,只有少数的大地震在极其适合的条件下才能激发灾害性的大海啸。

㈢微型作文

[例4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小区里不少人遛狗时不牵,以至有人被咬伤。请您撰写一份倡议书,从狗咬人说起,号召大家文明豢养各种宠物。

要求:1.语言雅洁得体。2.内容简明,有理有据。3.150字左右。

[评分标准]8—10分:从狗咬人说起;内容切合文明豢养宠物,理据较充分;语言雅洁得体,不少于120字。5—7分:内容符合文明豢养宠物,言之成理;语言通顺,不少于120字。5分以下:字数少于120字,内容与文明豢养宠物距离较远,言之无物,语言欠通顺。

[例4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清晨,36名身着戎装的国旗护卫队员和62名武警军乐团队员护卫着国旗从天安门拱形桥洞走出,跨过金水桥和长安街来到天安门广场进行大升旗。现场演奏三遍国歌,国旗升起时,在四周观看的各族同胞,凡是军人要行军礼,少先队员要行队礼,其他人也应立正行注目礼。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从地面升到杆顶需2分零7秒,而这个时间正好是升旗时奏三遍国歌的时间。

参照上述材料,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描写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场面的文字。(要注意描写的对象和特定的氛围,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评分标准]8—10分:描写对象必须有物(国旗)有人(升旗人、奏乐人、广场民众);表达方式描写为主,间以抒情等;时间是清晨,地点是天安门广场,氛围是庄严肃穆,激动人心;场面描写要有面(全景式的场景描写)有点(具体描写对象的具体描写);语言通畅,比较生动,不少于150字。5—7分:描写对象、表达方式基本符合要求;场面描写有点缺面;语言通顺,不少于150字。5分以下:叙说为主,基本不会描写;语言欠通顺,不足150字。

[例4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学校准备为高一新生设计制作校服。原定一款参照国外校服设计的样式,男式帅气,女式俏丽,大家很喜欢。但有家长提出,这样的校服穿上后容易使学生分心,甚至会助长男女同学之间的爱慕之心。校方对此很为难。请你给校长写一封短信,陈说自己的看法,对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帮助。

要求:表达得体,150字左右。

[评分标准]8—10分:议论的观点具体明确;见解比较深刻,有助于解决问题(学生、家长、校方择一即可,亦可综合评议);语言通畅,不少于150字。5—7分:观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但针对性欠明确;语言通顺,不少于150字。5分以下:观点不大符合题意;言之无物,没有针对性,语言欠通顺,不足150字。

[例4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某校学生会要成立几个研究性学习专题小组。研究的内容分别是:史铁生、沈从文、鲁迅、《三国演义》等作家或作品。请为一个研究小组(任选),写一则征招小组成员的启事。

要求:1.内容应包含:对作家(或作品)及研究重点、研究意义的精要说明;对应征者的要求;报名办法。2.语言有个性,具有鼓动意味。3.150字左右。

[评分标准]8—10分:说明为主;对研究重点、研究意义的说明准确、明白;对应征者的要求,报名办法,简明、具体;语言有个性,具有鼓动意味,不少于120字。5—7分:对研究重点、研究意义的说明不够准确、明白;对应征者的要求,报名办法,说明得不够具体;语言通顺,不少于120字。5分以下:对研究重点、研究意义的说明含混不清,言之无物;对应征者的要求,报名办法,说不清楚;语言欠通顺,不足120字。

[例4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微型作文⑴─⑵。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

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a)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

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b)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

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

⑴在文中a、b两处应分别有表现小姑娘此时表情或动作的描述性文字,请填入题后的方格内。

要求:①符合两个小姑娘此时的心态及上下文所提供的情境;②语句通顺,上下连贯;③不少于5个字,不超过15个字。

⑵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加以想象,为这对小姑娘作肖像描写。

要求:①符合人物的年龄和性格;②显示出她们的同和异;③不少于100字。

[评分标准]⑴语言通顺、上下连贯的,给1分;写出心态差异的,给1分;显示出有个孩子手指被刺破的,给1分;语言生动形象或构思有创造性的,给1分。字数不符合要求或从整体看没有描写表情动作的不给分。

⑵要求:①年龄、性格符合原文提供的依据;②显示出同和异;③以肖像描写为主(允许插入一些与肖像描写有关的行为、语言、心理等描写);④有条理。(穿戴应注意到玫瑰开花的季节,但可适当放宽尺度。评分分三等,每等内视语言水平上下浮动。三等:0─3分不符合①、②、③项中任何一项的要求或文理不通。二等:4─6分基本符合上述四项要求。一等:7─9分较好地体现上述四项要求,语言准确、条理分明。符合上述四项要求,语言生动活泼或语言简洁而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给10分。

[例49]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要求学生写想象作文。他举例说,比如你可以把这个圆想象成一轮满月,然后以满月为重点,再用天幕、云彩、柳梢等作为陪衬,构成一个美丽的画面,再把这个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就是想象作文。

圆是可以想象成很多不同的物体的。请你根据这位老师的启发,把这个圆想象成另一个物体,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微型想象作文。

要求:①不要再把圆想象成满月进行描写。②以一个圆的想象物作为描写重点,不要以陪衬物作为描写重点。③写成一个画面或一个镜头、一个场景,不要写成故事。④想象合理,形象具体生动。⑤语言确切、连贯,条理清楚。

[评分标准]等次一:分数15-12,符合各项要求。等次二:分数11-8,符合①②③项要求,语言通顺;或符合①③④⑤项要求,但未以圆的想象物作为描写重点。等次三:分数7-4,符合①②项目要求;或不符合①,而其它各项基本符合要求。等次四:分数3-0,不符合各项要求。(说明:①近似圆的想象物也可以。②100字以上150字以下的,扣1分。不足100字的,每少10个字扣1分)

[例50]仔细观察下面《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完成微型作文。

用说明文字介绍两幅漫画的画面内容。注意:①两幅漫画分别说明,文字不必平均分配。②说明画面内容时,不要编故事。③要求内容完整准确,条理清楚,语言简明。④共200字左右。

[评分标准]画面内容以“完整”为基本评分标准,写出下列内容的可判为“完整”。《给六指做整形手术》:一个有六个手指的手,多余的小指(枝指)留着,而有用的拇指被切掉了。《截错了》:病床上躺着一个愤怒的病人,左手举着“左腿截肢”的诊断书,右手指着左腿(病腿),而右腿(好腿)被截掉了。病床左侧站着一个医生,一个护士。

[例5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微型作文。

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

描写小新背同学上学小牧的情景。

要求:①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材料所提供的条件,设想小新背同学上学的情景。想象要合理。②重点写小新,用什么人称都可以。③重点在行动描写,也可适当运用其他表达方式。④200字左右。

[评分标准]等次一:符合题目和“要求”①②③④,语言较好。等次二:符合题目和四条“要求”①②③④,语言一般。等次三:符合题目和“要求”①②或①③,语言较差。等次四:不符合题目和“要求”,语言较差。

[例5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型作文。

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小乐回到家,看见自己的一只鞋已洗得干干净净地晾在门口,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                                         小乐穿着一双干干净净的鞋上学去了。

要求:①根据所提供的开头和结尾,补写中间的内容。②补写部分要与所提供的开头结尾衔接得上。③补写200字左右。

[评分标准] 等次一:符合题目和“要求”①②③,语言较好。等次二:符合题目和四条“要求”①②③,语言一般。等次三:符合题目和“要求”①,语言较差。等次四:不符合题目和“要求”,语言较差。

[例53]请以“开考时刻”为题,写一篇200左右的短文。

要求:①“开考”的“考”,指的是2014年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②适当描写场景,着重写出自已的心情。

[评分标准]一类卷:感情真实。场景描写具体适当。语言凝练,有一定文采。二类卷:感情较真实。场景描写较具体。语言简明。三类卷:有一定感情。有场景描写。语言欠通顺;四类卷;场景描写过多,写心情很少。内容空洞、文理不通。

[例5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曲旋律或几句诗歌,拨动过你的心弦,引起过你的共鸣……请你用动情的笔墨把它抒写出来。

要求:⑴侧重在描写中抒情,并结合使用议论。⑵运用排比修辞和疑问句式。⑶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⑷不少于200字。

[例文一]“幻化成西天星光是你轮回的重点,寂灭到永生,沙漏流转了多少时间,多少离别才能点燃梧桐枝的火焰……”听着这首《凤凰劫》,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凤凰浴火重生的情景:火红的羽翼在火焰中闪亮,那浴火的身躯承受着火焰的侵噬,紧后展开翅膀,在灿烂中永生!她的熠熠烈焰中的美丽,她坚韧不拔的勇毅,她的浴火重生的神奇,试问还有谁不会被她的强大所折服?我们此时难道不正像那烈火中的凤凰?如果我们奋力拼搏,那迎接我们的将是万丈青阳;否则,就只能在熊熊火焰中留下一堆无用的骨灰。

[例文二]“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这是筷子兄弟《父亲》中的一句歌词。每当听到这首歌,总会拨动我的心弦。是呀,我们总是在向父母索取,却从未道谢,竟也以为理所当然。但你可知道?在你一天天长大时,父母却在慢慢变老。你可知道?为了你舒适的生活他们付出了多少艰辛。你可知道?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包容里其实都是满满的爱。岁月侵蚀他们的容颜,留下了他们对我们点点滴滴的关心和爱护。岁月洗去了他们白发,留下了他们对我们的时时刻刻的操心与担忧。岁月带走了他们的梦想,留下了他们对我们未来的满怀期待。此刻我想对爸妈说,我愿用我的一切,换你们岁月长留。

[例55]由下列“道具”中任择其一,作为评论对象,以“评《阿Q正传》中的细节描写”为副题,自拟正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文学评论。

⑴褡裢, ⑵衣箱, ⑶四两烛, ⑷树烛台,⑸断砖, ⑹龙牌, ⑺竹筷, ⑻哭丧棒。

[例文一]

四两烛光

——评《阿Q正传》中的细节描写

四两烛是俨然以革命人自居的阿Q,向管祠的老头子索要来的。可见,阿Q此前一直是在黑暗中摸索过夜的。四两烛是阿Q地位改变的象征,他关于革命的美妙畅想就在这四两烛的烛光里灿烂绽放。也就在不久前,赵太爷曾敲诈过阿Q一对一斤重的红烛,现在阿Q转向比他弱小的、畏惮他的人索要了。可以想见,倘若阿Q幻想中的革命成功,他当然会成为未庄又一位“赵老Q太爷”了。

[例文二]

文学殿堂上的树烛台

——评《阿Q正传》中的细节描写

树烛台是有三个分叉的高脚烛台。阿Q不但索要了蜡烛,还索要了烛台,分明要显赫一番,神气一回。正因为这次索要轻易成功,才使他有“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他初次实践了“我要什么就是什么”的革命理想。树烛台托起蜡烛高烧,使得阿Q的幻想如此酣畅。阿Q索要树烛台比起赵秀才、假洋鬼子强夺静修庵的宣德炉固然是小巫见大巫,但却是在实践同一条“革命路”。树烛台本是家常器物,在鲁迅先生点铁成金的笔下,分明成为文学殿堂上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

[例文三]

阿Q手中的断砖

——评《阿Q正传》中的细节描写

断砖散落在静修庵的门墙边,是庵院破败的写照,是社会凋敝的象征。小说用断砖这一细节,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断砖又是阿Q用来抵御“狗们”的惯用“武器”,这一细节又成了阿Q低下社会地位和困窘经济状况的写照。昔日断砖是阿Q的防御武器,而今面对静修庵,断砖成了阿Q的进攻武器。这真是“攻守之势异也”!当静修庵的门板上遍布断砖敲击的“麻点”时,阿Q的心里是何等快意呀!断砖因握在阿Q手中而有了生命,有了寄托;阿Q因手执断砖而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相关内容

  • 2015四川高考考试说明公布 取消分值比例
  • 2015四川高考考试说明公布取消分值比例 9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招生考试报>对刚发布的<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与<考试大纲>进行权威解读.今年是四川最后一年采用四川卷测试,也是最后一年英语不考听力,数学取消有关难度" ...

  • 2015江苏高考语文命题人信息及备考建议
  • 命题组长: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王华宝, 成员: 徐师大秘书, 苏大杨旭辉(应该是负责诗歌鉴赏的,唐诗的可能性很大), 苏州中学 黄厚江, 南京工业大学文学院院长, 连云港新海中学一老师 宿迁中学蔡光磊 2015高考备考 关注南通卷,基本明确两点:1.延续2014卷的风格与特点,注意创新:2 ...

  • 高考命题专家解析2016年高考各科试题
  • 高考命题专家.语文特级教师详解-- 高考作文题传递怎样的教改信号 中国教育报记者 柯进 万玉凤 刘博智 凌馨 董鲁皖龙 "看到漫画作文题我有点傻眼""农村娃没见过VR (虚拟现实),恐怕作文不知道从哪里动笔"„„6月7日,高考第一天,语文作文试题依然成为街谈巷 ...

  •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名录 北京
  •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名录 北京 宁鸿彬 北京第八十中学.1936年生,北京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65年毕业(进修)于北京电视大学中文系.1986年评为特级教师.现任北京市普教系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委员,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顾德希 ...

  • 语文特级教师名录
  •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名录 北 京 宁鸿彬 北京第八十中学.1936年生,北京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65年毕业(进修)于北京电视大学中文系.1986年评为特级教师.现任北京市普教系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委员,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顾德希 ...

  • 2012年教科室工作总结
  • 一学期以来,在全校老师的鼎力支持下,教科室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集中研究中高考备考策略,兼顾科技创新特色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 第一部分 本学期工作回顾 1. 以"2012年中高考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展示课",提高初三.高三复习备考效益. 为推动两个毕业年级任课教师重视复习课,研究 ...

  • 第五届全国重点高校自主招生夏令营
  • 第五届全国重点高校自主招生夏令营 暨全国中学生基础学科创新能力大赛决赛 一.活动背景 选拔创新型人才,推动国家发展,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追求.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为未来高校的自主招生明确了方向:2013年4月,教 ...

  • 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9.28)
  • 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杭十四中 顾予恒 各位青年教师,大家下午好! 很难得找到这样的一个时间,能够凑齐康桥校区所有五年教龄之内的青年教师,大家在一起开展一次简短的交流活动.其实我的教龄也才8年,只能算是一个资深的青年教师,不过作为杭十四中本土培养起来的青年教师,我今天想结合我自身的一些经历,和各位老 ...

  • 历年高考浙江省高浙江省高考语文卷评析
  • .. . . .. . . 07浙江省高考语文卷评析 命题指导思想:新题型增多 追求人文味 浙江省2007年高考语文命题组 今年浙江语文卷在整卷结构.各大块分值不变的前提下,力图有所创新. 名句名篇不必死记硬背 为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名句名篇的默写今年改为选择题,重视考查学生是否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