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八册第三课的内容,歌唱课《杨柳青》。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感受江苏民歌的音乐风格与特点。   2、引导学生用江苏方言演唱,体会歌曲中衬词的表现作用。   3、指导学生用明亮、有弹性的声音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演唱八分休止符的空拍时值。   2、用江苏方言演唱,体验歌曲中衬词的表现作用。   3、用葫芦丝吹奏“吐音”,为歌曲中四处旋律相同的小节(111)伴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注重示范提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通过闭口音与开口音母音交替的练习,为演唱歌曲做准备。)   二、范唱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用江苏方言演唱《太湖美》。   师问: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自然风景啊?   2、出示太湖、苏州园林、瘦西湖、五亭桥的图片并作简单介绍,引导学生学习扬州民歌《杨柳青》。   (设计意图:1、教师用声情并茂的演唱,引导学生从听觉上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及方言的魅力。2、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江南的自然景观与民俗文化,加上生动的视频与音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扬州民歌做准备。)   三、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1、初听歌曲。   (1)设问:歌曲的速度怎样?情绪怎样?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音乐是情感和声音的艺术,也是一种非语义性、非概念性、非确定性的艺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在思考中去听,在聆听的过程去领会音乐、并感受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   (2)介绍江苏方言,分析“吴侬软语”的特点。   师:古代人们把江南一带都称为“吴”,而苏州话就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吴侬软语”。其特点就是细声细语、温柔细腻。   (3)学生跟随教师按节奏用方言读前两句歌词,体验方言的韵味。   (4)介绍课题含义。   《杨柳青》是一首具有江苏民歌特色的一种曲牌形式。   (设计意图:1、通过介绍方言,让学生了解方言的特点与魅力;2、通过课题介绍,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内涵与风格;3、用肢体语言体验音乐,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的作用及其对比与变化)。   1、再次聆听,要求学生看乐谱找出旋律相同的小节,并在此处加以拍手。   2、教师自弹自唱,让学生找出歌曲中读音发声变化的字(生谈感受,师作点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合作学习,培养能力。   1、分小组找出歌曲中最难唱的是哪句?(最后一句扩充句)   2、教师对难点乐句进行范唱,引导学生对此句的唱名、歌词分别进行师生的接龙对唱,突破难点。   3、分析本首歌曲的衬词部分和实词部分。   4、师生互动进行整首歌曲的接龙对唱。(教师唱实词,学生唱衬词)。   5、教师弹旋律,鼓励学生自主填词演唱歌曲的实词部分,并加以指导。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课的难点所在,为突破难点我采用教师范唱、学生模唱与视唱的方法,通过采用不同的形式学唱,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   6、学生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教师给以评价,指出问题并提出新要求,并强调歌曲诙谐性与轻巧性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引进有效地评价,既能加深师生的情感交流,又会促使学生树立唱好歌的自信心)。   五、体验方言、激发热情。   1、带领学生大胆的用方言来演唱《杨柳青》第一段歌词,并讲解江苏方言的发音特点:zh、ch、sh发音为z、c、s。   2、学生分组通过分析讨论第二段歌词,在用方言演唱时,关注哪些字会发生变化,教师进行指导与评价。   (设计意图:1、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江苏方言并感受衬词在歌曲中重要的地位和表现作用。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达到情感共鸣、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3、学生完整演唱两段歌词。此环节教师可让学生自评,在评价的同时强调歌曲的演唱情绪和用轻巧的声音演唱,避免喊唱。   (设计意图:A、从歌曲情绪人手,准确把握歌曲内涵;B、从音乐要素入手,感受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C、引导学生用正确歌唱的方法进行演唱,关注保护学生的嗓音)。   六、小乐器进课堂。   1、葫芦丝吐音练习。   11 1|O O|11 1|OO‖   (葫芦丝)tututu,tu tu tu   2、用葫芦丝为歌曲的旋律部分伴奏(1 1 1)。   (设计意图:运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使课堂气氛活跃富有创意,既增强学生对演奏的兴趣,又可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七、拓展延伸,资源共享。   1、通过了解扬州的民俗文化,师生共同探究我们陕西的地方特色文化。   2、让学生观看视频《陕西八大怪》,了解陕西本土的传统民俗文化,通过比较让学生知道南北地区文化艺术的差异。   “面条像裤带,油泼辣子一道菜,秦腔不唱吼起来,凳子不坐蹲起来。姑娘不对外,房子半边盖,手帕顶起来,锅盔馍赛锅盖”。   3、学生可随音乐说唱出以上陕西特色的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江苏民歌学习的同时,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故土的热爱。)   八、总结提升。   同学们,老师今天和你们不仅走进了扬州这座美丽的城市,而且,还学会了旋律优美的江苏民歌《杨柳青》,美丽的城市,靠大家来爱护;悠久的文化,靠大家来传承,好听的歌儿,靠大家来传唱。在这里,老师希望你们同时也要热爱我们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美丽的陕西,同样也把这里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艺术文化传承下去。

  【教学内容】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八册第三课的内容,歌唱课《杨柳青》。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感受江苏民歌的音乐风格与特点。   2、引导学生用江苏方言演唱,体会歌曲中衬词的表现作用。   3、指导学生用明亮、有弹性的声音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演唱八分休止符的空拍时值。   2、用江苏方言演唱,体验歌曲中衬词的表现作用。   3、用葫芦丝吹奏“吐音”,为歌曲中四处旋律相同的小节(111)伴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注重示范提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通过闭口音与开口音母音交替的练习,为演唱歌曲做准备。)   二、范唱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用江苏方言演唱《太湖美》。   师问: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自然风景啊?   2、出示太湖、苏州园林、瘦西湖、五亭桥的图片并作简单介绍,引导学生学习扬州民歌《杨柳青》。   (设计意图:1、教师用声情并茂的演唱,引导学生从听觉上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及方言的魅力。2、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江南的自然景观与民俗文化,加上生动的视频与音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扬州民歌做准备。)   三、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1、初听歌曲。   (1)设问:歌曲的速度怎样?情绪怎样?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音乐是情感和声音的艺术,也是一种非语义性、非概念性、非确定性的艺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在思考中去听,在聆听的过程去领会音乐、并感受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   (2)介绍江苏方言,分析“吴侬软语”的特点。   师:古代人们把江南一带都称为“吴”,而苏州话就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吴侬软语”。其特点就是细声细语、温柔细腻。   (3)学生跟随教师按节奏用方言读前两句歌词,体验方言的韵味。   (4)介绍课题含义。   《杨柳青》是一首具有江苏民歌特色的一种曲牌形式。   (设计意图:1、通过介绍方言,让学生了解方言的特点与魅力;2、通过课题介绍,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内涵与风格;3、用肢体语言体验音乐,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的作用及其对比与变化)。   1、再次聆听,要求学生看乐谱找出旋律相同的小节,并在此处加以拍手。   2、教师自弹自唱,让学生找出歌曲中读音发声变化的字(生谈感受,师作点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合作学习,培养能力。   1、分小组找出歌曲中最难唱的是哪句?(最后一句扩充句)   2、教师对难点乐句进行范唱,引导学生对此句的唱名、歌词分别进行师生的接龙对唱,突破难点。   3、分析本首歌曲的衬词部分和实词部分。   4、师生互动进行整首歌曲的接龙对唱。(教师唱实词,学生唱衬词)。   5、教师弹旋律,鼓励学生自主填词演唱歌曲的实词部分,并加以指导。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课的难点所在,为突破难点我采用教师范唱、学生模唱与视唱的方法,通过采用不同的形式学唱,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   6、学生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教师给以评价,指出问题并提出新要求,并强调歌曲诙谐性与轻巧性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引进有效地评价,既能加深师生的情感交流,又会促使学生树立唱好歌的自信心)。   五、体验方言、激发热情。   1、带领学生大胆的用方言来演唱《杨柳青》第一段歌词,并讲解江苏方言的发音特点:zh、ch、sh发音为z、c、s。   2、学生分组通过分析讨论第二段歌词,在用方言演唱时,关注哪些字会发生变化,教师进行指导与评价。   (设计意图:1、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江苏方言并感受衬词在歌曲中重要的地位和表现作用。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达到情感共鸣、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3、学生完整演唱两段歌词。此环节教师可让学生自评,在评价的同时强调歌曲的演唱情绪和用轻巧的声音演唱,避免喊唱。   (设计意图:A、从歌曲情绪人手,准确把握歌曲内涵;B、从音乐要素入手,感受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C、引导学生用正确歌唱的方法进行演唱,关注保护学生的嗓音)。   六、小乐器进课堂。   1、葫芦丝吐音练习。   11 1|O O|11 1|OO‖   (葫芦丝)tututu,tu tu tu   2、用葫芦丝为歌曲的旋律部分伴奏(1 1 1)。   (设计意图:运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使课堂气氛活跃富有创意,既增强学生对演奏的兴趣,又可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七、拓展延伸,资源共享。   1、通过了解扬州的民俗文化,师生共同探究我们陕西的地方特色文化。   2、让学生观看视频《陕西八大怪》,了解陕西本土的传统民俗文化,通过比较让学生知道南北地区文化艺术的差异。   “面条像裤带,油泼辣子一道菜,秦腔不唱吼起来,凳子不坐蹲起来。姑娘不对外,房子半边盖,手帕顶起来,锅盔馍赛锅盖”。   3、学生可随音乐说唱出以上陕西特色的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江苏民歌学习的同时,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故土的热爱。)   八、总结提升。   同学们,老师今天和你们不仅走进了扬州这座美丽的城市,而且,还学会了旋律优美的江苏民歌《杨柳青》,美丽的城市,靠大家来爱护;悠久的文化,靠大家来传承,好听的歌儿,靠大家来传唱。在这里,老师希望你们同时也要热爱我们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美丽的陕西,同样也把这里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艺术文化传承下去。


相关内容

  • 杨柳青教案
  • <杨柳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歌曲,感受鲜明的地方特色. 2.了解扬州相关文化,感受扬州地区深蕴的文化意味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使学生加深对江苏民歌的了解和认识,对探索民族民间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3.通过对比江苏民歌 ...

  • 音乐五上[杨柳青]教案
  • <杨柳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通过欣赏女声独唱.合唱<杨柳叶子青>,加深学生对江苏民歌的了解和认识. 4.讲授 ...

  •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第 二 单元 第1 课 爱星满天 一.教学目标 1.准确地演唱和律动<爱星满天>,感受歌曲乐句的对称性. 2.能跟着老师的指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学习活动及目标 1. 学生欣赏歌曲<爱星满天>,熟悉歌词以及歌曲可分成的乐段. 2. 学生学唱歌曲<爱星满天>, ...

  • 苏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案
  • 第 二 单元 第1 课 爱星满天 主备: 姚丽云 课型:新授 审核: 初一 年级 音乐组 一.教学目标 1.准确地演唱和律动<爱星满天>,感受歌曲乐句的对称性. 2.能跟着老师的指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学习活动及目标 本节课分为三个板块. 1. 学生欣赏歌曲<爱星满天> ...

  • 杨柳青反思
  • <杨柳青>教学反思 音乐是富有情感的艺术,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他们都能诱发儿童天然的审美冲击与兴趣,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景,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促使孩子们在充分的体验中既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方法.技能的领悟. 本课中我以激发兴趣为突破口,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 ...

  • [创业史]第一部出版的台前幕后
  • 作者:李光泽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08日 13版) 柳青(前排左一)与皇甫村村民在一起 1924至1926年柳青在吴堡县寺沟村上小学的地方 <创业史>第一部初版布面精装本 中国青年出版社与柳青签订的约稿合同 今年是著名作家柳青百年诞辰,这位现实主义作家给我们留下了 ...

  • 天津与世界教案
  • 天津与世界教案 三年级下 第一课 天津的后花园--蓟县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蓟县不仅景色优美,而且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2. 了解蓟县的发展状况. 3.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二. 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总体介绍蓟县,让学生了解蓟县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名胜古迹众多,而且自然资 ...

  • 四年级音乐下册导学案
  • 四年级音乐上册导学案 第一课 手挽手 学习内容 1.聆听<祝你快乐> <彩桥架到台湾岛> 2.表演<拍手拍手> <阳光牵着我的手> 3.音乐知识:认识">"重音记号,复习2/4拍:根据第二单元认识拍号的知识点,我认为有必要在第 ...

  • 论古代诗歌的柳意象(1)
  • 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题 目: 学 院:专 业: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2年 5 月 28 日 论古代诗词中的柳意象 摘要 起源于<诗经>中的柳意象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意象,它是我国古代诗词中常见且表现力极强的意象之物.柳在古代诗词中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的情感与思想,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