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聪在滁州市第五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摘登)

韩先聪在滁州市

第五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摘登)

致力于“双超”,一举打开了快速上升通道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全面超额完成了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695亿元,财政收入突破9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1倍、3.3倍和4.2倍;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超过2000亿元,是“八五”“九五”“十五”投资总量的3.2倍;粮食持续增产,连跨70亿斤、80亿斤台阶,达到86.2亿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2005年的8300元和2800元,增长到15104元和5915元。特别是近3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年攀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扭转了多年来增幅偏低、位次居后的被动局面。去年,在全省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由第14位跃升至第4位。今年以来发展势头更好,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高于宿迁。 聚力建设“大滁城”,带动了县市城镇大发展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坚持以主城区建设为龙头,迅速掀起城乡建设热潮。“大滁城”初展新貌。按照高起点规划、对历史负责的总要求,提出了“131”组团发展、“一城七区”功能定位的构想,谋篇布局,强力推进,迅速拉开城市框架,有力突破了“老滁县”的格局,新型区域中心城市雏形显现。按照基

础设施、公共事业、民生工程、人气集聚“四个优先”的理念,城南再造一座新城,政务中心、高铁站、中小学校等一大批公共设施建成使用,科教园区加紧建设;城东、城北路网全部贯通;大琅琊山旅游区与主城融合发展,规划面积扩展到240平方公里;南谯、全椒、来安三个副中心加速与主城对接,联成一体。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从“山、水、路、改、疏”五篇文章入手,拆除小铁道、架起跨线桥、改造主干道、打通大外环,新建改建城市道路200多公里,破除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顽疾和断头路;改造琅琊古道,建设南湖、龙蟠河、菱溪湖公园,扩建滁全景观大道、滁宁快速通道等,擦亮了重要城市景观和出入口形象;成片改造老旧房、棚户区,一些环境差、功能缺的老城地块换了新颜。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五城联创”,实施“绿色滁州”行动,省级园林城市争创成功,省级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县市城镇生机焕发。在“大滁城”建设有力带动、“丰乐杯”竞赛有效激励下,各县(市、区)全面掀起城镇建设热潮,城当市建、镇当城建、村当居建,县城、集镇、新农村三级发力,完成了一批投资大、体量大的重大项目,建成了一批惠民生、展形象的精品工程,老城功能不断完善,新城建设亮点纷呈,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抢先承接产业转移,工业经济加速崛起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发挥自身优势,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确立了培育千亿产业、锻造百亿企业的目标。

制定家电、盐化工、硅(玻璃)等6大千亿产业专项规划,重点培育西门子、康佳、天大、全柴等13家企业进军百亿,加大重组、技改、上市力度,行业龙头迅速壮大,配套企业快速集聚,金禾、德力两家企业成功上市;抓住家电下乡政策机遇,打造国家级家电基地,中国家电研究院进驻滁州。六大产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量80%以上。把握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开发区建设如火如荼。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现代产业示范园15平方公里起步区框架全面拉开,省级开发区由8个增加到14个;与上海、南京等地合作共建的26个园区已开工建设或建成使用。抢先承接、高位推进,招大引强成效显著。霍尼韦尔、嘉吉等12家世界500强企业相继入驻,华塑、熔盛重工、格兰仕、长电科技等重大项目纷纷落户。单体20亿元以上项目从无到有,投产或在建的达20多个。顺应转型升级需要,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吉阳光伏、龙源风电等118个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超过四分之一,成为全省唯一的“重点发展新能源市”;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以建设南京湾物流基地为代表,现代物流、旅游、金融、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5年来,全市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企业技改投入,分别超过1600亿元、1000亿元和500亿元,工业化率提高近9个百分点。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建设“百亿粮仓”,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农田水利基础进一步夯实,完成了307座水库除险加固,占全省任务一半,开展

淮河、滁河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62万亩。规模经营稳步推进。全市耕地流转面积近100万亩,规模种植大户近3000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500多家,农机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盼盼、银鹭、雨润等国家级龙头企业布局滁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45家,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200亿元。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以土地整理、村庄整治、整村推进为抓手,统筹城乡发展,优先发展中心镇、中心村,有序建设新村。完成土地整理43万亩,占全省60%,建成以“四型”小岗村为代表的新型农村社居750多个,10万农户迁入新居,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第三次高潮。

多点发力,县域经济争先进位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坚持县域突破,扩权强县与扩权强镇同步推进,县域经济在争先进位中快速崛起,在错位发展中整体攀升。天长是全省唯一连续10年的“十强县(市)”,连续6年进入全国中部百强县(市),全民创业经验在全省推广;全椒跻身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2010年在全省二类县中排名第一;明光负重爬坡,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提速,近两年在全省二类县考核中上升了14位;来安对接南京速度加快,新能源、物流业、旅游业无中生有、跨越发展;定远千亿盐化产业初具规模,一系列创新举措在全省、全国产生影响;凤阳千亿硅产业快速崛起,财政收入翻两番;琅琊、南谯服务“大滁城”,拓展新空间,琅琊社区建设出亮点,南谯新城成规模。

着力体制机制创新,效能建设深入人心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坚持以机制换体制,深度推行“阳光”政务,打造“效能”品牌。在决策指挥上,组建了“大滁城”、“工招园”等七大指挥部,扁平化管理、兵团式作战。在工作推进上,实行市领导牵头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对市直部门工作定期调度点评,对县(市、区)开展“三看三比”观摩检查。在流程再造上,构建“一表通”“一网联”“六中心”和“四大平台”,开展企业、项目“双百双帮”活动。在督查问责上,成立效能办,整合市长热线,开通民声网,开设市领导电子信箱和政风行风热线;人大、政协每月专项巡查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立综合考评体系,开展“十百千万”评议活动,实名考核、实名问责,治庸提能、治懒提神、治散提效。省委、省政府对我市效能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民计显著改善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实施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00亿元,惠及全市400多万城乡居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蓬勃发展,完成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加大困难弱势群体救助力度,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低保覆盖面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新农合全覆盖,10万失地农民纳入社保,解决1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村村通水泥路,新建农村文体设施3000多个。创新社会管理,开展“三民”工程大走访,推行网格化管理,加强社区建设;坚持“三接访一下访”,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建立“四级维稳综治平台”,强化社会风险评估

和应急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卓有成效,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

坚持党要管党,班子和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沈浩精神诞生地,我们响亮提出,在全国学沈浩活动中,要始终做到学在前、干在前、见效在前,从而大大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尽职尽责真心为民、勇于奉献服务群众的热情。大力实施干部“活力工程”。建立“两轮推荐”“公推公选”和“一报告两评议”等制度,完善干部任前公示制、票决制,加大干部竞争性选拔和轮岗交流力度。3年多来,“两轮推荐”了40名正县级领导干部,“公推公选”了69名县级年轻干部,“定向选拔”了10名乡镇党政正职到市直县级领导岗位;轮岗交流了327名县级干部,对市直千名科级干部进行大考察,48名科级干部实现岗位转换,市、县61名干部得到“双向挂职”锻炼。切实加强市委班子自身建设。坚持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着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制定完善常委会工作规则,建立常委分工联系基层一线制度。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持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警示教育;推进权力阳光运行,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督力度,出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标采购等系列管理制度;规范县(市、区)委书记用人权,推进乡镇和县直纪检监察机构重组;坚持领导干

部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和述职述廉制度;严查违纪违法案件,深入开展纠风治乱。

过去5年成功的丰富实践,为今后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过去的5年,是我们战胜困难、突破困局的5年,是我们拼搏流汗、改变家园的5年,是我们追赶跨越、转折转型的5年。5年历程,实践极为丰富,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深体会到:

一、理清思路、科学发展是干大事创大业的方向标。实践证明,这几年来的发展思路体现了科学发展主题,让我们找准主抓手、认准突破口,不走弯路、不走慢路,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学发展跨越之路。

二、拉高标杆、争先进位是干大事创大业的动员令。实践证明,越是相对落后、越是困难较多,越需要解放思想、越需要高标杆引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集中各方智慧,最大限度集成各方优势,最大限度集聚各方力量,形成追赶跨越、加速崛起的强大动力。

三、创新机制、活化体制是干大事创大业的加速器。实践证明,我们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只有在创新上大做文章、狠下功夫,才能克服陈规陋习,激发潜在优势;才能突破常规,赢得主动,干成传统思维认为干不成的事,实现常规观念认为达不到的目标。

四、加强党的建设、优化政治生态、苦干实干是干大事创大业的坚强保障。这几年,我们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抓班子、带队伍,立政德、正风气,几套班子成员相互支持、相互信任,齐心协力、冲在一

线带头干;广大干部敢负责、有激情、在状态,“五加二”“白加黑”蔚然成风。正是因为我们有了这样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同心同向的干事氛围,才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生动局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滁州速度”,成就了一项又一项美好事业。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未来五年是滁州大有作为的“黄金五年”,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认清形势、勇担使命,在大有作为的时代,更加奋发有为。根据“十二五”规划总体要求,今后五年: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追赶跨越、奋力“双超”为主调,大力实施“五大战略”,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奋力冲刺全省第一方阵,建设实力雄厚、魅力彰显、活力迸发、文化繁荣、和谐幸福的新滁州。

——建设实力滁州。初步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五个翻番”,分别超过1600亿元、2000亿元、570亿元、250亿元、30000元和12000元。

——建设魅力滁州。环山抱湖、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新型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基本实现;布局合理、特色明显、功能健全的新型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城镇化率超过50%;山青水碧、地绿天蓝、低碳环保

的生态环境魅力彰显,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成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地区。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完成。

——建设文化滁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人的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文化事业繁荣,全民文化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形成具有现代特质、区域特色的滁州文化。

——建设活力滁州。全社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更加浓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体制机制更具活力,全民创业蔚然成风,科技创新成为引领转型升级的主动力,成为全省创新动力最强、创业活力最佳、发展环境最优的城市之一。

——建设和谐滁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民主法制素质、文化繁荣水平、社会保障能力、生态文明程度、人民生活质量“五个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更宽裕、社会更和谐。

上述基本构想和奋斗目标,归结起来就是,未来五年,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增幅居前列、人均超全省、总量争五强,奋力冲刺全省第一方阵。这符合省委、省政府对滁州发展的战略定位,体现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坚信,只要紧紧扭住“双超”主目标,坚持“双轮驱动”主战略、转型升级主路径,同心同德,乘势跨越,这一宏伟愿景就一定能够实现!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发展新高地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构建以六大支柱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体系,以“百亿粮仓、千亿产业”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体系,以大物流、大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新格局,努力冲刺第一方阵,是我们最根本的任务。

转型升级,加快工业经济做大做强。迅速扩张规模,紧抓“661”行动计划,实施“双千双百”工程,即千亿产业、千亿国家级开发区,百亿企业、百亿省级园区。主攻大项目,引进一批牵动力强、产业链长的大项目,落户一批国内外行业领军的大集团,增强配套能力,加速产业集聚,形成竞争优势。培育大企业,强化政策扶持、金融支撑,鼓励支持规模企业强强联合、嫁接重组、资本运作,努力锻造支撑我市工业发展的“航母”。博西华、天大、全柴、天康等13家重点企业尽快实现销售收入超百亿,力争5年内10家企业上市。开展大合作,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推进与央企、知名民企、台资“三大合作”,争取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建成投产,尽快形成经济增长爆发点;一批合作园区全面建成,成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板块。主攻高端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充分发挥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电网输送条件好的优势,依托吉阳光伏、龙源风电等骨干龙头企业,打造完整产业链,做大做强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充分发挥非金属矿的开发潜力优势,大力发展硅基新材料产业;充分发挥装备制造的产业基础优势,努力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设备、轨道装备制造上实现较大突破,争创省级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

造产业基地。到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以上,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以上。改造传统产业,实施“千亿技改”工程,加大装备更新、技术革新力度,提升工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引导传统企业向高附加值、低能耗方向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攀登。未来五年完成技改投入资金1500亿元,每年完成百项重点技改项目,年均工业技改投入增长40%以上,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建成全国有影响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华东地区重要的重化工和硅(玻璃)产业群、长三角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统筹城乡,加快现代农业进程。坚持以工业化武装农业、城镇化带动农村、现代化提升农民,建设“百亿粮仓、千亿产业”。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政策机遇,加快推进淮河、滁河治理工程,完成842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粮田建设,实施农田末级渠道整理工程,切实解决好灌溉“最后一公里”。提升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积极推进土地流转,鼓励引导土地集中集约经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品牌农业、观光农业,建成小岗村等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到2015年,土地流转面积占耕地面积25%以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5年内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超过200个、省级以上55个;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探索农事农机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模式。力争5年内,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超过2000个。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万千百十”工程,以“年均新增万户个体私营企业、实现千亿元服务业营业收入”为目标,每年抓服务业投入百亿元和每个行业十大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业态提升。顺应城市化加速大势,加快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建成十大重点市场、十大城市商业综合体、十大重点服务业龙头企业,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抓住产业转移潮涌趋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十大服务业集聚区和十大外贸出口基地,重点抓好南京湾物流基地项目,建成一批功能完善、辐射周边的物流园区,打造全国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和长江北岸区域性物流中心。发挥山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加快建设十大景区和十大五星级酒店,建成“大琅琊山旅游区”和“凤阳旅游经济区”,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构筑一体两翼、多极支撑新格局。坚持抢先承接、错位发展、多点发力,以滁来全“大滁城”核心产业片区为主体,以天长先进制造业片区和定凤明资源精深加工片区为两翼,加快各类平台载体建设。市开发区深入推进“二次创业”,进入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力争5年内建成千亿园区。示范区现代产业园建设成为转型升级先行区、高端产业集聚区。省级开发园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到2015年,省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成面积扩展到200多平方公里,力争1个以上县(市)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

(市)行列,2个以上县(市)进入全国中部百强县(市)行列,3个以上县(市)进入全省科学发展一类县(市)行列。

全力打造中心城市 加速城镇化进程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未来五年是城镇化高歌猛进、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的五年。

加快新型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按照大滁城“131”组团发展总体构想,突出中心城区核心地位,精准规划、精品设计、精致建设,彰显“半是山色半是水”的独特魅力,把滁城建设成为山水园林城市、生态宜居家园。到2015年基本实现“双百”城市目标(中心城区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大“两湖两河”治理、加快城市管网改造,实现水系贯通,建设南湖、北湖、内城河、清流河及清流路高架等一批功能强大的重要基础设施,基本完成老城改造任务。高品位建设南部新城区,完善政务新区功能配套,建成中央商务区,加快人气集聚;大力发展高铁经济,高铁站区积极争创省级开发区;科教园区基本建成“一廊、两园、四区”,成为全省一流科教园区。着力打造产城一体示范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平方公里起步区建成现代化新城;城北工业区建设成为全省排名靠前的示范区。积极推进琅琊新区建设,琅琊政务新区和经济开发区基本建成,成为城北重要支撑。高标准建设南谯、全椒、来安新城,南谯新城按照“滁州形象、安徽亮点”要求,建设成为滁州融入长三角的重要门户;全椒、来安按照主城区建设标准,全方位对接、一体化发展,成

为新型区域中心城市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大琅琊山旅游区,在发挥城市生态、旅游休闲等综合功能的基础上,积极创建旅游经济区。 重点突出县级中等城市建设。以“丰乐杯”城镇建设竞赛为抓手,天长、明光、定远、凤阳要按照中等城市目标,遵循城镇发展规律,坚持改善民生优先,每年谋划建设一批重点项目,不断增强城市功能,提升承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县域发展的核心作用。

积极扶持重点城镇建设。坚持“高标准、有特色、上档次”原则,集中力量打造重点镇、示范镇,建成一批沿边、沿路、沿商及旅游型精品小城镇,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商铺向市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先富起来的农民向城市集中,实现村庄向城镇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力促每年10万以上农民转业进城。

构建立体化交通格局。坚持东向融入,构建三大通道。对外,加快马滁扬、宁淮等高速公路建设,全面推进高速连接线建设,积极推进滁宁轻轨、合宁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项目,形成外通内畅的陆路通道;疏浚内河航道,提升通航能力,形成通江达海的水上通道;发展虚拟空港,打通面向全国的空中走廊。市域,加快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形成滁城至各县(市)1小时交通圈、县城至重点乡镇半小时交通圈。市区,新建扩建滁来全第二通道、大西环等120多条道路,完善城市公交体系,形成中心城区与副中心、功能区15分钟交通圈。

提升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五城联创”,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综合体制。到2015年,实现

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争创目标,县(市)全部实现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目标。

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提升竞争软实力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促进科学发展理论进机关、企业、社区、学校、乡村。强化道德规范建设,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开展文明创建,广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敢为人先、锐意进取、诚信务实、开放宽容的城市精神,形成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的积极作用,完善舆论引导机制,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提升滁州形象。

繁荣文化事业。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兴建图书馆、文化馆(站)、“农家书屋”等各类文化设施,形成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10公里文化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织社区、企业、机关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科技卫生下基层活动。

振兴文化产业。以文化园区为载体、以重大项目支撑、以骨干企业带动,开展“1131”行动,推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5年内,创建

10个文化园区、谋划100个文化项目、培育30个文化骨干企业、文化产业增加值超100亿元。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内在活力,提高服务水平。巩固提升文化体制改革成果,积极培育自主经营、富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完善文化市场运作机制,积极培育文化产品市场和中介机构,推动文化“走出去”。

大力培育文化品牌。以中国农民歌会这一“国”字号文化品牌为龙头,打造一批展示滁州形象的文化品牌。争创全省、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精心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精品力作。深度挖掘地域文化,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项目。5年内,力争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文化艺术作品超过20部,形成10个以上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品牌。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 增强核心竞争力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围绕创新经济蓬勃发展、创新人才加速汇集、创新平台功能提升、创新体制机制顺畅这四大目标,加大力度,聚集要素,积极营造鼓励创造、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生态、创新系统。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创新型企业和重大科技成果项目转化为主攻方向,开展百家企业创新试点工作,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创新型企业;鼓励支

持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和品牌创建,努力把优势技术定为国家标准,把优势产品做成行业品牌;全力加大企业上市扶持力度,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力争5年内,培育5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 加快建设人才高地。实施“琅琊聚贤”计划,集聚四海精英。力争5年内,从国内外选聘1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100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业经历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滁创业,带动形成3000人的创新型研发人才队伍。加快培育技能人才,到2015年,培育形成35000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百万产业大军。科学合理使用人才,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五大机制,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更优环境。特别是要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重点突破人才创新创业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全面放大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着力把滁州打造成为中部地区人才强市之一。

提升创新平台。整合共享创新资源,加快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六大平台”建设,建成3家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强化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建立5家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建立科技创新投入增长机制。力争形成“四个90%以上”的科技创新模式。

创新制度环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进大部制改革,完善行政审批、招投标机制,深化扩权强县、扩权强镇试点,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

革,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加强政府投资管理,扩大民资利用领域,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力争1至2家外资银行入驻,大力推进商标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创新。加快“信用滁州”建设,共建“政府带头重信用,企业经营守信用,公民人人讲信用”的诚信社会。

实施“十大幸福工程” 提高社会和谐度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大力加强民生事业建设,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在人民生活改善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实施收入倍增工程。开展就业促进行动,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和农民工技能培训,鼓励大学生到农村、社区就业,构建市、县、乡“三级就业信息网络”。创建创业型城市,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加快建设农民工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再就业创业园,加大对初创企业、微小企业和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力争5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以上,转移农业劳动力25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

实施社保覆盖工程。实现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大基本保险”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重点推进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参加社会保险,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困难群众救助工程。完善困难群体补助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建立困难学生就学救助机制。加大助残力度,将残疾人普遍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医疗救助扩面提标。加大保

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逐步把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实施教育满意工程。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基本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完成滁州市第一职业中学、实验中学等30多所新校区建设。加快推进省级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和职教大市建设,实现科教园区进驻院校和科研所10家以上、在园学生10万人的“双十”目标。

实施全民健康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健康干预和疾病防控,逐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做到每个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都有健身场所,基本实现人人参与健身活动、人人享有健康服务的目标。

实施家庭关爱工程。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构建新型人口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乡镇(街道)计划生育服务所全面达标,切实抓好优生优育优教指导中心建设。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高度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加强对社会特殊群体的心理关怀。

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重点扶持放心食品品牌发展,全面加强食品监测和检测工作,切实加大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市场的监管力度,强

化对学校、企业食堂和小餐饮的监督检查。加强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程监管。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实施美丽乡村工程。开展农村畅通行动,形成镇镇相连、村村相通、便捷安全的农村客运网络。改造提升县乡公路,柏油化达到100%;加强农村小河流、小沟渠、小塘坝治理,畅通水系;积极推进宽带等现代通信网络进农家。开展家园清洁行动,重点治理污染源、垃圾污染、生活污水,建立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清理长效机制,努力营造村容镇貌整洁、人居环境改善的乡村环境。

实施社区便民工程。搭建“一委一居两站一办”社区工作新架构,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做到社区“三有一化”,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家政服务、信息化服务、志愿者服务“四位一体”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 实施平安创建工程。坚持“三民”工程大走访制度,建立“四包三推一联系”长效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综治维稳平台。深入开展“法治滁州”建设,认真做好“六五”普法工作,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主线,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冲刺第一方阵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强大动力。要秉持终身学习、学以致用的理念,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要保持追赶者的心态、不甘落后的状态,见快思超、见强思争,挑战再大也要敢试敢闯争一流,任务再重也要苦干实干争先进。要保持创新创造、开明开放的勇气,善于想他人所不曾想、谋他人所不曾谋、为他人所不曾为,支持探索、善待失误、宽容失败,把解放思想变成解放行动,把思想解放变成思想实践、理论实践、政策实践和制度实践。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始终坚持正确鲜明的用人导向。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始终紧扣滁州跨越发展的需要,大胆选用头脑清醒、干事清爽、用权清白的“三清式”干部,树立重品行的导向;大胆选用会谋划、会执行、会落实的“三会式”干部,树立重实绩的导向;大胆选用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的“三沉式”干部,树立重民意的导向;大胆选用眼界宽、思路宽、操作方法宽的“三宽式”干部,树立重能力的导向,真正让能干事的有机会、干成事的有舞台。要继续以干部“活力工程”为抓手,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始终构筑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坚强堡垒。大力弘扬沈浩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整合城乡党建资源,着力形成城乡双向开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使各项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各级领导干部要带着深厚感情和政治责任,经常性深入村组、社区和基层单位,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做到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

加强效能建设,始终保持紧张快干的优良作风。要提振一种精气神:始终做到干事有激情、做事高标准、遇事敢负责、处事有韧劲。要强化一种责任感: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进取心、现代观、团结力、真本事。要营造一种大环境:始终锻造持久的硬作风、顺畅的新流程、严明的奖惩制,建立环境创优“五位一体”制度体系,即:体制外的投诉制,体制内的监察制,自上而下的问责制,奖惩分明的考核制,公开透明的评估制,打造滁州的高效能、新速度、好环境,以实干求得实效,以实效赢得民心。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严格落实党

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把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十六字”方针落到实处。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加强对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的教育和监督,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党员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和日常管理全过程,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要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更加注重源头治理,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公共资源交易、目标绩效管理、政务电子监察、民意诉求反馈“五大阳光平台”,着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要切实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对腐败分子和腐败现象一查到底,决不手软、决不姑息。坚决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违纪违法和商业贿赂案件,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干扰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发展同心同德的政治局面。充分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能;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加强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发挥工商联的职能和作

用;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做好双拥、人民武装、预备役、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发挥老干部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韩先聪在滁州市

第五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摘登)

致力于“双超”,一举打开了快速上升通道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全面超额完成了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695亿元,财政收入突破9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1倍、3.3倍和4.2倍;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超过2000亿元,是“八五”“九五”“十五”投资总量的3.2倍;粮食持续增产,连跨70亿斤、80亿斤台阶,达到86.2亿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2005年的8300元和2800元,增长到15104元和5915元。特别是近3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年攀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扭转了多年来增幅偏低、位次居后的被动局面。去年,在全省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由第14位跃升至第4位。今年以来发展势头更好,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高于宿迁。 聚力建设“大滁城”,带动了县市城镇大发展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坚持以主城区建设为龙头,迅速掀起城乡建设热潮。“大滁城”初展新貌。按照高起点规划、对历史负责的总要求,提出了“131”组团发展、“一城七区”功能定位的构想,谋篇布局,强力推进,迅速拉开城市框架,有力突破了“老滁县”的格局,新型区域中心城市雏形显现。按照基

础设施、公共事业、民生工程、人气集聚“四个优先”的理念,城南再造一座新城,政务中心、高铁站、中小学校等一大批公共设施建成使用,科教园区加紧建设;城东、城北路网全部贯通;大琅琊山旅游区与主城融合发展,规划面积扩展到240平方公里;南谯、全椒、来安三个副中心加速与主城对接,联成一体。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从“山、水、路、改、疏”五篇文章入手,拆除小铁道、架起跨线桥、改造主干道、打通大外环,新建改建城市道路200多公里,破除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顽疾和断头路;改造琅琊古道,建设南湖、龙蟠河、菱溪湖公园,扩建滁全景观大道、滁宁快速通道等,擦亮了重要城市景观和出入口形象;成片改造老旧房、棚户区,一些环境差、功能缺的老城地块换了新颜。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五城联创”,实施“绿色滁州”行动,省级园林城市争创成功,省级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县市城镇生机焕发。在“大滁城”建设有力带动、“丰乐杯”竞赛有效激励下,各县(市、区)全面掀起城镇建设热潮,城当市建、镇当城建、村当居建,县城、集镇、新农村三级发力,完成了一批投资大、体量大的重大项目,建成了一批惠民生、展形象的精品工程,老城功能不断完善,新城建设亮点纷呈,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抢先承接产业转移,工业经济加速崛起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发挥自身优势,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确立了培育千亿产业、锻造百亿企业的目标。

制定家电、盐化工、硅(玻璃)等6大千亿产业专项规划,重点培育西门子、康佳、天大、全柴等13家企业进军百亿,加大重组、技改、上市力度,行业龙头迅速壮大,配套企业快速集聚,金禾、德力两家企业成功上市;抓住家电下乡政策机遇,打造国家级家电基地,中国家电研究院进驻滁州。六大产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量80%以上。把握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开发区建设如火如荼。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现代产业示范园15平方公里起步区框架全面拉开,省级开发区由8个增加到14个;与上海、南京等地合作共建的26个园区已开工建设或建成使用。抢先承接、高位推进,招大引强成效显著。霍尼韦尔、嘉吉等12家世界500强企业相继入驻,华塑、熔盛重工、格兰仕、长电科技等重大项目纷纷落户。单体20亿元以上项目从无到有,投产或在建的达20多个。顺应转型升级需要,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吉阳光伏、龙源风电等118个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超过四分之一,成为全省唯一的“重点发展新能源市”;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以建设南京湾物流基地为代表,现代物流、旅游、金融、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5年来,全市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企业技改投入,分别超过1600亿元、1000亿元和500亿元,工业化率提高近9个百分点。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建设“百亿粮仓”,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农田水利基础进一步夯实,完成了307座水库除险加固,占全省任务一半,开展

淮河、滁河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62万亩。规模经营稳步推进。全市耕地流转面积近100万亩,规模种植大户近3000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500多家,农机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盼盼、银鹭、雨润等国家级龙头企业布局滁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45家,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200亿元。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以土地整理、村庄整治、整村推进为抓手,统筹城乡发展,优先发展中心镇、中心村,有序建设新村。完成土地整理43万亩,占全省60%,建成以“四型”小岗村为代表的新型农村社居750多个,10万农户迁入新居,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第三次高潮。

多点发力,县域经济争先进位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坚持县域突破,扩权强县与扩权强镇同步推进,县域经济在争先进位中快速崛起,在错位发展中整体攀升。天长是全省唯一连续10年的“十强县(市)”,连续6年进入全国中部百强县(市),全民创业经验在全省推广;全椒跻身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2010年在全省二类县中排名第一;明光负重爬坡,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提速,近两年在全省二类县考核中上升了14位;来安对接南京速度加快,新能源、物流业、旅游业无中生有、跨越发展;定远千亿盐化产业初具规模,一系列创新举措在全省、全国产生影响;凤阳千亿硅产业快速崛起,财政收入翻两番;琅琊、南谯服务“大滁城”,拓展新空间,琅琊社区建设出亮点,南谯新城成规模。

着力体制机制创新,效能建设深入人心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坚持以机制换体制,深度推行“阳光”政务,打造“效能”品牌。在决策指挥上,组建了“大滁城”、“工招园”等七大指挥部,扁平化管理、兵团式作战。在工作推进上,实行市领导牵头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对市直部门工作定期调度点评,对县(市、区)开展“三看三比”观摩检查。在流程再造上,构建“一表通”“一网联”“六中心”和“四大平台”,开展企业、项目“双百双帮”活动。在督查问责上,成立效能办,整合市长热线,开通民声网,开设市领导电子信箱和政风行风热线;人大、政协每月专项巡查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立综合考评体系,开展“十百千万”评议活动,实名考核、实名问责,治庸提能、治懒提神、治散提效。省委、省政府对我市效能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民计显著改善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实施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00亿元,惠及全市400多万城乡居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蓬勃发展,完成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加大困难弱势群体救助力度,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低保覆盖面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新农合全覆盖,10万失地农民纳入社保,解决1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村村通水泥路,新建农村文体设施3000多个。创新社会管理,开展“三民”工程大走访,推行网格化管理,加强社区建设;坚持“三接访一下访”,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建立“四级维稳综治平台”,强化社会风险评估

和应急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卓有成效,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

坚持党要管党,班子和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沈浩精神诞生地,我们响亮提出,在全国学沈浩活动中,要始终做到学在前、干在前、见效在前,从而大大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尽职尽责真心为民、勇于奉献服务群众的热情。大力实施干部“活力工程”。建立“两轮推荐”“公推公选”和“一报告两评议”等制度,完善干部任前公示制、票决制,加大干部竞争性选拔和轮岗交流力度。3年多来,“两轮推荐”了40名正县级领导干部,“公推公选”了69名县级年轻干部,“定向选拔”了10名乡镇党政正职到市直县级领导岗位;轮岗交流了327名县级干部,对市直千名科级干部进行大考察,48名科级干部实现岗位转换,市、县61名干部得到“双向挂职”锻炼。切实加强市委班子自身建设。坚持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着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制定完善常委会工作规则,建立常委分工联系基层一线制度。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持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警示教育;推进权力阳光运行,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督力度,出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标采购等系列管理制度;规范县(市、区)委书记用人权,推进乡镇和县直纪检监察机构重组;坚持领导干

部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和述职述廉制度;严查违纪违法案件,深入开展纠风治乱。

过去5年成功的丰富实践,为今后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过去的5年,是我们战胜困难、突破困局的5年,是我们拼搏流汗、改变家园的5年,是我们追赶跨越、转折转型的5年。5年历程,实践极为丰富,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深体会到:

一、理清思路、科学发展是干大事创大业的方向标。实践证明,这几年来的发展思路体现了科学发展主题,让我们找准主抓手、认准突破口,不走弯路、不走慢路,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学发展跨越之路。

二、拉高标杆、争先进位是干大事创大业的动员令。实践证明,越是相对落后、越是困难较多,越需要解放思想、越需要高标杆引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集中各方智慧,最大限度集成各方优势,最大限度集聚各方力量,形成追赶跨越、加速崛起的强大动力。

三、创新机制、活化体制是干大事创大业的加速器。实践证明,我们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只有在创新上大做文章、狠下功夫,才能克服陈规陋习,激发潜在优势;才能突破常规,赢得主动,干成传统思维认为干不成的事,实现常规观念认为达不到的目标。

四、加强党的建设、优化政治生态、苦干实干是干大事创大业的坚强保障。这几年,我们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抓班子、带队伍,立政德、正风气,几套班子成员相互支持、相互信任,齐心协力、冲在一

线带头干;广大干部敢负责、有激情、在状态,“五加二”“白加黑”蔚然成风。正是因为我们有了这样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同心同向的干事氛围,才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生动局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滁州速度”,成就了一项又一项美好事业。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未来五年是滁州大有作为的“黄金五年”,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认清形势、勇担使命,在大有作为的时代,更加奋发有为。根据“十二五”规划总体要求,今后五年: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追赶跨越、奋力“双超”为主调,大力实施“五大战略”,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奋力冲刺全省第一方阵,建设实力雄厚、魅力彰显、活力迸发、文化繁荣、和谐幸福的新滁州。

——建设实力滁州。初步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五个翻番”,分别超过1600亿元、2000亿元、570亿元、250亿元、30000元和12000元。

——建设魅力滁州。环山抱湖、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新型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基本实现;布局合理、特色明显、功能健全的新型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城镇化率超过50%;山青水碧、地绿天蓝、低碳环保

的生态环境魅力彰显,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成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地区。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完成。

——建设文化滁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人的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文化事业繁荣,全民文化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形成具有现代特质、区域特色的滁州文化。

——建设活力滁州。全社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更加浓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体制机制更具活力,全民创业蔚然成风,科技创新成为引领转型升级的主动力,成为全省创新动力最强、创业活力最佳、发展环境最优的城市之一。

——建设和谐滁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民主法制素质、文化繁荣水平、社会保障能力、生态文明程度、人民生活质量“五个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更宽裕、社会更和谐。

上述基本构想和奋斗目标,归结起来就是,未来五年,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增幅居前列、人均超全省、总量争五强,奋力冲刺全省第一方阵。这符合省委、省政府对滁州发展的战略定位,体现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坚信,只要紧紧扭住“双超”主目标,坚持“双轮驱动”主战略、转型升级主路径,同心同德,乘势跨越,这一宏伟愿景就一定能够实现!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发展新高地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构建以六大支柱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体系,以“百亿粮仓、千亿产业”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体系,以大物流、大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新格局,努力冲刺第一方阵,是我们最根本的任务。

转型升级,加快工业经济做大做强。迅速扩张规模,紧抓“661”行动计划,实施“双千双百”工程,即千亿产业、千亿国家级开发区,百亿企业、百亿省级园区。主攻大项目,引进一批牵动力强、产业链长的大项目,落户一批国内外行业领军的大集团,增强配套能力,加速产业集聚,形成竞争优势。培育大企业,强化政策扶持、金融支撑,鼓励支持规模企业强强联合、嫁接重组、资本运作,努力锻造支撑我市工业发展的“航母”。博西华、天大、全柴、天康等13家重点企业尽快实现销售收入超百亿,力争5年内10家企业上市。开展大合作,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推进与央企、知名民企、台资“三大合作”,争取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建成投产,尽快形成经济增长爆发点;一批合作园区全面建成,成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板块。主攻高端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充分发挥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电网输送条件好的优势,依托吉阳光伏、龙源风电等骨干龙头企业,打造完整产业链,做大做强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充分发挥非金属矿的开发潜力优势,大力发展硅基新材料产业;充分发挥装备制造的产业基础优势,努力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设备、轨道装备制造上实现较大突破,争创省级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

造产业基地。到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以上,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以上。改造传统产业,实施“千亿技改”工程,加大装备更新、技术革新力度,提升工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引导传统企业向高附加值、低能耗方向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攀登。未来五年完成技改投入资金1500亿元,每年完成百项重点技改项目,年均工业技改投入增长40%以上,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建成全国有影响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华东地区重要的重化工和硅(玻璃)产业群、长三角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统筹城乡,加快现代农业进程。坚持以工业化武装农业、城镇化带动农村、现代化提升农民,建设“百亿粮仓、千亿产业”。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政策机遇,加快推进淮河、滁河治理工程,完成842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粮田建设,实施农田末级渠道整理工程,切实解决好灌溉“最后一公里”。提升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积极推进土地流转,鼓励引导土地集中集约经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品牌农业、观光农业,建成小岗村等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到2015年,土地流转面积占耕地面积25%以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5年内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超过200个、省级以上55个;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探索农事农机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模式。力争5年内,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超过2000个。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万千百十”工程,以“年均新增万户个体私营企业、实现千亿元服务业营业收入”为目标,每年抓服务业投入百亿元和每个行业十大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业态提升。顺应城市化加速大势,加快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建成十大重点市场、十大城市商业综合体、十大重点服务业龙头企业,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抓住产业转移潮涌趋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十大服务业集聚区和十大外贸出口基地,重点抓好南京湾物流基地项目,建成一批功能完善、辐射周边的物流园区,打造全国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和长江北岸区域性物流中心。发挥山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加快建设十大景区和十大五星级酒店,建成“大琅琊山旅游区”和“凤阳旅游经济区”,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构筑一体两翼、多极支撑新格局。坚持抢先承接、错位发展、多点发力,以滁来全“大滁城”核心产业片区为主体,以天长先进制造业片区和定凤明资源精深加工片区为两翼,加快各类平台载体建设。市开发区深入推进“二次创业”,进入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力争5年内建成千亿园区。示范区现代产业园建设成为转型升级先行区、高端产业集聚区。省级开发园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到2015年,省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成面积扩展到200多平方公里,力争1个以上县(市)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

(市)行列,2个以上县(市)进入全国中部百强县(市)行列,3个以上县(市)进入全省科学发展一类县(市)行列。

全力打造中心城市 加速城镇化进程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未来五年是城镇化高歌猛进、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的五年。

加快新型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按照大滁城“131”组团发展总体构想,突出中心城区核心地位,精准规划、精品设计、精致建设,彰显“半是山色半是水”的独特魅力,把滁城建设成为山水园林城市、生态宜居家园。到2015年基本实现“双百”城市目标(中心城区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大“两湖两河”治理、加快城市管网改造,实现水系贯通,建设南湖、北湖、内城河、清流河及清流路高架等一批功能强大的重要基础设施,基本完成老城改造任务。高品位建设南部新城区,完善政务新区功能配套,建成中央商务区,加快人气集聚;大力发展高铁经济,高铁站区积极争创省级开发区;科教园区基本建成“一廊、两园、四区”,成为全省一流科教园区。着力打造产城一体示范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平方公里起步区建成现代化新城;城北工业区建设成为全省排名靠前的示范区。积极推进琅琊新区建设,琅琊政务新区和经济开发区基本建成,成为城北重要支撑。高标准建设南谯、全椒、来安新城,南谯新城按照“滁州形象、安徽亮点”要求,建设成为滁州融入长三角的重要门户;全椒、来安按照主城区建设标准,全方位对接、一体化发展,成

为新型区域中心城市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大琅琊山旅游区,在发挥城市生态、旅游休闲等综合功能的基础上,积极创建旅游经济区。 重点突出县级中等城市建设。以“丰乐杯”城镇建设竞赛为抓手,天长、明光、定远、凤阳要按照中等城市目标,遵循城镇发展规律,坚持改善民生优先,每年谋划建设一批重点项目,不断增强城市功能,提升承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县域发展的核心作用。

积极扶持重点城镇建设。坚持“高标准、有特色、上档次”原则,集中力量打造重点镇、示范镇,建成一批沿边、沿路、沿商及旅游型精品小城镇,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商铺向市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先富起来的农民向城市集中,实现村庄向城镇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力促每年10万以上农民转业进城。

构建立体化交通格局。坚持东向融入,构建三大通道。对外,加快马滁扬、宁淮等高速公路建设,全面推进高速连接线建设,积极推进滁宁轻轨、合宁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项目,形成外通内畅的陆路通道;疏浚内河航道,提升通航能力,形成通江达海的水上通道;发展虚拟空港,打通面向全国的空中走廊。市域,加快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形成滁城至各县(市)1小时交通圈、县城至重点乡镇半小时交通圈。市区,新建扩建滁来全第二通道、大西环等120多条道路,完善城市公交体系,形成中心城区与副中心、功能区15分钟交通圈。

提升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五城联创”,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综合体制。到2015年,实现

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争创目标,县(市)全部实现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目标。

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提升竞争软实力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促进科学发展理论进机关、企业、社区、学校、乡村。强化道德规范建设,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开展文明创建,广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敢为人先、锐意进取、诚信务实、开放宽容的城市精神,形成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的积极作用,完善舆论引导机制,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提升滁州形象。

繁荣文化事业。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兴建图书馆、文化馆(站)、“农家书屋”等各类文化设施,形成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10公里文化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织社区、企业、机关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科技卫生下基层活动。

振兴文化产业。以文化园区为载体、以重大项目支撑、以骨干企业带动,开展“1131”行动,推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5年内,创建

10个文化园区、谋划100个文化项目、培育30个文化骨干企业、文化产业增加值超100亿元。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内在活力,提高服务水平。巩固提升文化体制改革成果,积极培育自主经营、富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完善文化市场运作机制,积极培育文化产品市场和中介机构,推动文化“走出去”。

大力培育文化品牌。以中国农民歌会这一“国”字号文化品牌为龙头,打造一批展示滁州形象的文化品牌。争创全省、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精心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精品力作。深度挖掘地域文化,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项目。5年内,力争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文化艺术作品超过20部,形成10个以上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品牌。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 增强核心竞争力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围绕创新经济蓬勃发展、创新人才加速汇集、创新平台功能提升、创新体制机制顺畅这四大目标,加大力度,聚集要素,积极营造鼓励创造、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生态、创新系统。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创新型企业和重大科技成果项目转化为主攻方向,开展百家企业创新试点工作,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创新型企业;鼓励支

持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和品牌创建,努力把优势技术定为国家标准,把优势产品做成行业品牌;全力加大企业上市扶持力度,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力争5年内,培育5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 加快建设人才高地。实施“琅琊聚贤”计划,集聚四海精英。力争5年内,从国内外选聘1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100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业经历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滁创业,带动形成3000人的创新型研发人才队伍。加快培育技能人才,到2015年,培育形成35000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百万产业大军。科学合理使用人才,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五大机制,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更优环境。特别是要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重点突破人才创新创业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全面放大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着力把滁州打造成为中部地区人才强市之一。

提升创新平台。整合共享创新资源,加快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六大平台”建设,建成3家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强化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建立5家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建立科技创新投入增长机制。力争形成“四个90%以上”的科技创新模式。

创新制度环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进大部制改革,完善行政审批、招投标机制,深化扩权强县、扩权强镇试点,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

革,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加强政府投资管理,扩大民资利用领域,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力争1至2家外资银行入驻,大力推进商标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创新。加快“信用滁州”建设,共建“政府带头重信用,企业经营守信用,公民人人讲信用”的诚信社会。

实施“十大幸福工程” 提高社会和谐度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大力加强民生事业建设,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在人民生活改善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实施收入倍增工程。开展就业促进行动,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和农民工技能培训,鼓励大学生到农村、社区就业,构建市、县、乡“三级就业信息网络”。创建创业型城市,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加快建设农民工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再就业创业园,加大对初创企业、微小企业和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力争5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以上,转移农业劳动力25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

实施社保覆盖工程。实现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大基本保险”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重点推进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参加社会保险,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困难群众救助工程。完善困难群体补助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建立困难学生就学救助机制。加大助残力度,将残疾人普遍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医疗救助扩面提标。加大保

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逐步把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实施教育满意工程。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基本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完成滁州市第一职业中学、实验中学等30多所新校区建设。加快推进省级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和职教大市建设,实现科教园区进驻院校和科研所10家以上、在园学生10万人的“双十”目标。

实施全民健康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健康干预和疾病防控,逐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做到每个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都有健身场所,基本实现人人参与健身活动、人人享有健康服务的目标。

实施家庭关爱工程。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构建新型人口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乡镇(街道)计划生育服务所全面达标,切实抓好优生优育优教指导中心建设。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高度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加强对社会特殊群体的心理关怀。

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重点扶持放心食品品牌发展,全面加强食品监测和检测工作,切实加大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市场的监管力度,强

化对学校、企业食堂和小餐饮的监督检查。加强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程监管。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实施美丽乡村工程。开展农村畅通行动,形成镇镇相连、村村相通、便捷安全的农村客运网络。改造提升县乡公路,柏油化达到100%;加强农村小河流、小沟渠、小塘坝治理,畅通水系;积极推进宽带等现代通信网络进农家。开展家园清洁行动,重点治理污染源、垃圾污染、生活污水,建立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清理长效机制,努力营造村容镇貌整洁、人居环境改善的乡村环境。

实施社区便民工程。搭建“一委一居两站一办”社区工作新架构,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做到社区“三有一化”,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家政服务、信息化服务、志愿者服务“四位一体”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 实施平安创建工程。坚持“三民”工程大走访制度,建立“四包三推一联系”长效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综治维稳平台。深入开展“法治滁州”建设,认真做好“六五”普法工作,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主线,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冲刺第一方阵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强大动力。要秉持终身学习、学以致用的理念,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要保持追赶者的心态、不甘落后的状态,见快思超、见强思争,挑战再大也要敢试敢闯争一流,任务再重也要苦干实干争先进。要保持创新创造、开明开放的勇气,善于想他人所不曾想、谋他人所不曾谋、为他人所不曾为,支持探索、善待失误、宽容失败,把解放思想变成解放行动,把思想解放变成思想实践、理论实践、政策实践和制度实践。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始终坚持正确鲜明的用人导向。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始终紧扣滁州跨越发展的需要,大胆选用头脑清醒、干事清爽、用权清白的“三清式”干部,树立重品行的导向;大胆选用会谋划、会执行、会落实的“三会式”干部,树立重实绩的导向;大胆选用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的“三沉式”干部,树立重民意的导向;大胆选用眼界宽、思路宽、操作方法宽的“三宽式”干部,树立重能力的导向,真正让能干事的有机会、干成事的有舞台。要继续以干部“活力工程”为抓手,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始终构筑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坚强堡垒。大力弘扬沈浩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整合城乡党建资源,着力形成城乡双向开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使各项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各级领导干部要带着深厚感情和政治责任,经常性深入村组、社区和基层单位,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做到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

加强效能建设,始终保持紧张快干的优良作风。要提振一种精气神:始终做到干事有激情、做事高标准、遇事敢负责、处事有韧劲。要强化一种责任感: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进取心、现代观、团结力、真本事。要营造一种大环境:始终锻造持久的硬作风、顺畅的新流程、严明的奖惩制,建立环境创优“五位一体”制度体系,即:体制外的投诉制,体制内的监察制,自上而下的问责制,奖惩分明的考核制,公开透明的评估制,打造滁州的高效能、新速度、好环境,以实干求得实效,以实效赢得民心。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严格落实党

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把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十六字”方针落到实处。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加强对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的教育和监督,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党员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和日常管理全过程,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要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更加注重源头治理,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公共资源交易、目标绩效管理、政务电子监察、民意诉求反馈“五大阳光平台”,着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要切实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对腐败分子和腐败现象一查到底,决不手软、决不姑息。坚决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违纪违法和商业贿赂案件,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干扰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发展同心同德的政治局面。充分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能;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加强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发挥工商联的职能和作

用;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做好双拥、人民武装、预备役、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发挥老干部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相关内容

  • 山东省第十次党代表会报告摘登
  • 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 篇章 --姜异康同志在省第十次党代表会上作的报告摘登 姜异康同志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姜异康同志指出,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

  • 我省部分优秀文化协管员事迹摘登
  • 我省部分优秀文化协管员事迹摘登 2009-11-27 10:15:45 编者按:2006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在设立"村级文化协管员"以来,全省村级文化协管员活跃在农村文化建设第一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为进一步加强村级文化协管员队伍建设,提升农村文化工作水平,繁荣农 ...

  • 百亩良田修千米水泥道要变驾校训练场?
  • http://www.hebei.com.cn 2012-06-12 05:10 长城网 [字号:大 | 中 | 小][背景色 ] 晋州市晋州镇西关村有一块110多亩的耕地,去年以来,该地块上开始大修水泥路,有人要把这块地变成驾校训练场,村民对此议论纷纷."既然是耕地,就应该种地,硬化路面 ...

  • "最美司机"吴斌生平先进事迹材料
  • "最美司机"吴斌生平先进事迹材料 吴斌是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的快客司机,跑杭州-无锡线路.5月29日中午,他驾驶浙A19115大型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车上载有24名乘客.11时40分左右,车行驶至锡宜高速公路宜兴方向阳山路段时,一块大铁片突然从天而降,击碎挡风玻璃后,砸向吴斌的腹部 ...

  •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天开幕,杭州发布将直播!以前11次党代会是这么开的!
  • 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将于明天开幕,杭州发布将进行现场直播!今天杭小微先给大家拎一拎历史,回顾下过往的11次党代会.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天上午开幕 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将于明天上午9时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大会议程是:听取和审查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报告:审查中国共 ...

  • 北京劳动律师-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案例
  • [案情简介] 韩先生于 2007年10月8日进入北京XX仪器有限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月薪为税后1万元. 韩先生入职以来,公司没有同 韩先生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缴纳社会保险, 韩先生于 2008年12月16日从公司辞职,但公司未 向韩先生支付2008年12月份的工资报酬. 2009年9月30日,韩 ...

  • 上将韩先楚有听敌台习惯 1967年天天听美国之音
  • 2011年05月15日 10:07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张正隆 字号:T|T 86人参与2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提示:1967年他在北京301医院住院,闲来没事,每天定时收听"美国之音".一位当年4野的将军来看他,吓得脸都白了:我的老天爷,你怎么收听"敌台" ...

  • 校科研成果认定及奖励标准
  • 湖南商学院文件 校行发[2014]85号 关于印发<湖南商学院科研成果认定标准 及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二级单位: <湖南商学院科研成果认定标准及奖励暂行办法>已经学校审定同意,现予印发执行. 湖南商学院 2014年12月26日 湖南商学院科研成果认定标准及奖励暂行办法 第 ...

  •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概述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务院以国函 [2011]1号文件批复,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