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要这样开悟,禅宗公案,佛教禅宗,禅宗思想,禅宗经典,禅宗故事

禅宗要这样开悟

所属分类:禅门思想  发布日期:2012-03-26

禅宗要这样开悟

一、无心可安即可开悟

有一个相当著名的公案:

禅宗的二祖慧可向初祖达摩请法云:“诸佛法印,可得闻乎?”达摩云:“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慧可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达摩说:“将心来与汝安。”慧可遍寻不见心,便说:“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说:“我与汝安心竟。”

诸位也可以参一参这样子的安心之法,把身体坐直,轻轻靠著椅背,将全身肌肉放松,脸部放松,眼球放松,头脑也跟著放松。

然后注意你的心在想什么?能否不想?不想的时候,你的心在哪里?正在做什么?是不是还有一个“心”呢?没有了心,就成了死人;若还有心,便是妄念。

无心不是死亡,有心不妄念,不生亦不灭,才是安心。如果大家全都同慧可一样,觅取不宁的妄想的心不可得,就全部开悟了。尽管不是那么容易,但是经由不断的练习,人人都可能从分别执著的不宁心,逐渐到达没有分别执著的无心。

二、心无所住便开悟

中国禅宗史上最重要的一位祖师,是第六祖惠能大师,他是听到《金刚经》里的一句话,豁然开悟的。这句话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虽然“心”已经没有了分别和执著,但仍有其随缘度化的作用,惠能大师就是了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的道理。

万法不离清净的自性,未悟时以万法为烦恼的渊薮,悟后则以万法为行道的工具。

三、心无所求便开悟

有一则公案是:

大珠慧海禅师求见马祖道一时,马祖问他:“从何处来?”答说:“越州大云寺来。”

“来做什么?”“来求佛法。”

马祖说:“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慧海作礼又问:“哪个是慧海自家宝藏?”

马祖说:“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觅?”师于言下自识本心。

四、不污染即开悟

南岳怀让参六祖经八载,忽然有悟,乃白祖曰:“某甲有个会处。”祖曰:“作么生?”曰:“说似一物即不中!”

祖问:“还假修证否?”

曰:“修证则不无,污染则不得。”祖曰:祇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

在禅门中,类似的公案很多,有的须经过长期的苦修,老是不得力,却往往在不经意的刹那,因为听到一句毫不相干的话,或是见到一个完全没有意义的动作突然开悟了。所以,击竹、渡水、看花,都可以开悟,闻雷鸣、受喝斥,乃至闻青蛙入水声,都可以悟道。

古代有一个灵云禅师,是见到桃花怒放而开悟的,另有一位禅师是在扫地之际,听到飞石击竿音悟道。至于我的师祖虚云老和尚则是在接热开水之际,因茶杯摔落地而觉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也有一位禅师经过多年的修行还没有见性,一天清晨,在起床的时候,不小心让鼻头撞到了门框,因为突如其来的剧痛,使他不觉失声大叫说:“哇!原来鼻子是向下长的!”当下,他开悟了。

禅宗要这样开悟

所属分类:禅门思想  发布日期:2012-03-26

禅宗要这样开悟

一、无心可安即可开悟

有一个相当著名的公案:

禅宗的二祖慧可向初祖达摩请法云:“诸佛法印,可得闻乎?”达摩云:“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慧可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达摩说:“将心来与汝安。”慧可遍寻不见心,便说:“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说:“我与汝安心竟。”

诸位也可以参一参这样子的安心之法,把身体坐直,轻轻靠著椅背,将全身肌肉放松,脸部放松,眼球放松,头脑也跟著放松。

然后注意你的心在想什么?能否不想?不想的时候,你的心在哪里?正在做什么?是不是还有一个“心”呢?没有了心,就成了死人;若还有心,便是妄念。

无心不是死亡,有心不妄念,不生亦不灭,才是安心。如果大家全都同慧可一样,觅取不宁的妄想的心不可得,就全部开悟了。尽管不是那么容易,但是经由不断的练习,人人都可能从分别执著的不宁心,逐渐到达没有分别执著的无心。

二、心无所住便开悟

中国禅宗史上最重要的一位祖师,是第六祖惠能大师,他是听到《金刚经》里的一句话,豁然开悟的。这句话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虽然“心”已经没有了分别和执著,但仍有其随缘度化的作用,惠能大师就是了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的道理。

万法不离清净的自性,未悟时以万法为烦恼的渊薮,悟后则以万法为行道的工具。

三、心无所求便开悟

有一则公案是:

大珠慧海禅师求见马祖道一时,马祖问他:“从何处来?”答说:“越州大云寺来。”

“来做什么?”“来求佛法。”

马祖说:“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慧海作礼又问:“哪个是慧海自家宝藏?”

马祖说:“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觅?”师于言下自识本心。

四、不污染即开悟

南岳怀让参六祖经八载,忽然有悟,乃白祖曰:“某甲有个会处。”祖曰:“作么生?”曰:“说似一物即不中!”

祖问:“还假修证否?”

曰:“修证则不无,污染则不得。”祖曰:祇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

在禅门中,类似的公案很多,有的须经过长期的苦修,老是不得力,却往往在不经意的刹那,因为听到一句毫不相干的话,或是见到一个完全没有意义的动作突然开悟了。所以,击竹、渡水、看花,都可以开悟,闻雷鸣、受喝斥,乃至闻青蛙入水声,都可以悟道。

古代有一个灵云禅师,是见到桃花怒放而开悟的,另有一位禅师是在扫地之际,听到飞石击竿音悟道。至于我的师祖虚云老和尚则是在接热开水之际,因茶杯摔落地而觉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也有一位禅师经过多年的修行还没有见性,一天清晨,在起床的时候,不小心让鼻头撞到了门框,因为突如其来的剧痛,使他不觉失声大叫说:“哇!原来鼻子是向下长的!”当下,他开悟了。


相关内容

  • 济群法师答人类的起源,禅宗公案,佛教禅宗,禅宗思想,禅宗经典,禅宗故事
  • 济群法师答人类的起源 所属分类:禅门思想  发布日期:2011-11-21点击: 32 济群法师答人类的起源 问:我对人是从哪里来的感到很困惑,不知佛教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认识的? 答:在佛教看来,人类是从天外来的.根据经典的记载,地球形成之初,土地肥沃,森林茂密,但当时还没有人类居住.后来,光音天的人 ...

  • 汉语与佛教的关系
  • 内容提要:汉语在发展过程中,大量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髓,这主要表现在词汇上.本文简要论述了古代汉语词语对佛教的吸收的三个主要途径,指出中国古代汉语言与佛教有着极深的渊源. 关键词:汉语 词语 佛教 我国古代有仓颉造字之说,见之于<吕氏春秋·君守>:<汉书古今·人物表>则说明仓颉 ...

  • "禅"在现实生活中的意蕴
  • 对于"禅"这个概念,无论是宗教界还是学术界都非常的熟习,禅从释迦灵山会上拈花微笑[①]传迦叶尊者,代代相传二十八代以心传心.心心相传,至达摩祖师来传法于二祖慧可,东土师资相传六代到六祖慧能大师,一花开五叶[②]使禅宗在中国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主导地位.自唐宋以来在禅宗祖师 ...

  • "禅"的超越性
  • ‚禅‛的超越性 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禅‛? 所谓‚禅‛者,首先要分清不同于六度之中的第五禅定度, 五度禅是以三学.禅定解脱为修行次第.而宗门所谓‚禅‛, 乃达摩至六祖惠能大师所继承的佛陀教外别传一脉,却是单刀 直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顿悟法门,且悟亦不立.<楞伽 经>亦记佛说:‚我谓 ...

  • f佛教带来的词汇
  • 佛教为中国文化带来的词语 汉魏至隋唐期间,随著佛教文化的广泛渗入,为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数万条词语,在汉语词汇中留下了浓厚的佛教文化气息,使汉语中的成语.词汇更加的丰富.五彩斑斓,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常用词语都有近五百条.比如:现在.如实.实际.真谛.单位.迷信.无常.净土.慈悲. ...

  • 智慧人生-从"野狐禅"看佛教的自由意志
  • "野狐禅"看佛教的自由意志 时间:2006-3-7 8:21:54 [文] 陈洁 摘要:佛教徒既坚持普遍的因果律,又认为善恶报应皆是自作业自受报,既同意决定论,又坚持自由意志,两者对佛教来说都很重要,前者是佛教的根本教义,而没有了后者,无法劝人修行为善.那么,佛教是如何处理两者之 ...

  •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的.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 ...

  • 寺观园林中的禅意
  • 寺庙园林中的禅意 摘要:本文从阐述寺庙在中国园林化的演变过程出发,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解析,探讨禅的意境在中国寺庙园林中的体现. 关键词:寺庙:园林:禅 1 寺庙园林化的过程 1.1 中国的寺庙园林化的演变历程 1.1.1 起始 "寺"在秦汉时期指官署,后演变成佛教建筑的称呼.相传, ...

  • 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
  • 小中大 改变字体 作 者: 来 源: 紫光阁网 时 间: 2011年08月02日 中国出版网讯  7月30日上午,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 作表率"读书活动主题讲坛今年第七讲(总第二十七讲)在新闻出版总署多功能厅举行.本次讲座特邀上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葛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