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创新变化的几点探讨

  [摘 要]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是预算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公共财政体系建立健全和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深入推进,原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设置相对简单,核算内容不够全面的缺陷开始显露。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可以全面准确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于深化公共财政管理改革、提升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将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就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创新变化、掌握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需要把握好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创新变化;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121-02   中共中央在《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明确规定“推进政府会计改革,进一步健全会计制度,准确核算机关运行经费,全面反映行政成本”以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清晰的指出了要“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在上述背景下,财政部依据相关的法律制定了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该会计制度从2014年1月1日起实行。   1 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创新变化   1. 1 改进了会计核算方法   一是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在一些会计名称和会计科目上体现出与企业会计相类似的地方,比如资产类中的“库存现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累计折旧”等科目;负债类中的“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二是打破了行政单位会计为收付实现制企业会计为权责发生制的思维定式,部分的引进了权责发生制的理念,新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比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科目的设置;三是扩大了“双分录”的应用范围。在原先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只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采用“双分录”,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提供的信息既要全面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也要准确地反映预算执行情况。采用“双分录”形式核算的本质就是为了解决会计核算目标的实现问题。目前我国预算编制的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实际收支也只有采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来确认和报告,才能与预算形成有效地对比,准确地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如果将“双分录”的应用范围限定为非流动资产,则无法实现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也不利于部门决算和财政决算口径的一致,还会虚增单位结转结余资金。例如,单位发生预付账款时,记“预付账款”,不记支出,造成单位资金已经支付,但仍反映在账面的结余中,虚增了结余。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目标也决定了要采用“双分录”,因此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对资产类中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预付账款”、“存货”、“在建工程”、“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等科目以及负债类中的“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实行“双分录”方式核算。以“长期应付款”科目为例,在偿付长期应付款时,借记“经费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财政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与此同时要借记“长期应付款”,贷记“待偿债净资产”科目。   1. 2 强化了资产的管理   (1)增强了固定资产的管理。一是增加了“累计折旧”科目,原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利于考核行政单位资产管理和成本控制,很难满足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水平和预算制度改革的要求。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增加了“固定资产折旧”科目,在计提折旧时可以冲减相关净资产,在真实反映资产价值的同时,也为下一步核算反映行政成本奠定基础。二是增加了“公共基础设施”科目,原先由于缺乏相关的规定,一些行政单位没有对公共基础设施等资产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一些行政单位将公共基础设施列入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而公共基础设施比如桥梁、道路、涵洞等如果列入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则没有真实的反映行政单位自有的固定资产;如果不列入单位的固定资产则这部分资产的信息就缺失了,不利于加强这部分资产的管理。因此,新行政单位会计增加了对行政单位直接负责管理的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资产会计核算的有关规定,增设了 “公共基础设施”等科目,单独核算反映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资产情况,与行政单位自用的资产加以区分,以便弥补相关信息缺失,有利于政府摸清资产家底,加强这类资产的管理,使会计信息反映更加科学真实。   (2)增强了无形资产的管理。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增加了“无形资产”科目,用于核算不具有实物形态但是能为行政单位提供某种权力或者收益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科目采用“双分录”核算,并且增加“累计摊销”科目,摊销时冲减相关净资产而非计入当期支出。   1. 3 完善了净资产的核算   在净资产类中增设了“资产基金”科目,主要是反映非货币性资产,比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存货、预付账款等的变动对净资产的影响;增设了“待偿债净资产”科目,主要反映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等负债变动对净资产的影响,目的主要是以便准确真实地反映单位净资产状况。   1. 4 规范了收支会计核算   在收入类科目中增设“财政拨款收入”科目,用于取代旧科目“拨入经费”,我国已在2011年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收入,将所有政府性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所以新会计制度理所当然的取消了旧科目“预算外资金收入”;在支出类科目中取消“结转自筹基建”科目,用“经费支出”科目核算原“经费支出”和“结转自筹基建”科目核算的内容。调整收支类科目设置,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财政预算管理的要求。   1. 5 完善了财务报表体系和结构   一是改进了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项目,剔除了支出类和收入类项目,只含有资产类、负债类和净资产类项目;二是调整了收入支出表的结构和项目,采用了类似于企业会计利润表分步式的结构;三是新增了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财政拨款收入、支出、结转及结余情况的报表,行政单位根据取得的财政拨款种类分项设置主要包含公共财政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等项目。   1. 6 解决了基建账长期在行政单位“大账”外单独运行的问题   行政单位基建账相关科目的余额要在2013年12月31日按照财政部的规定的方法并入行政单位的“大账”,以后基建会计信息要定期(至少按月)并入行政单位的会计“大账”。   2 掌握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需要把握好的问题   新行政单位制度对会计核算目标定位更清晰,明确规定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行政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有关的会计信息。要求行政单位会计核算要满足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求,既要反映行政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也要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这些规定和要求使得行政单位的会计从业人员面临着新的问题。   2. 1 对行政单位的会计从业人员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提出更高的要求   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在强化资产管理、新增会计科目的核算以及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修改的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以及新增加的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需要做好会计科目的设置、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报表格式的调整等给行政单位会计从业人员增加了许多工作量。这些工作繁杂具体、需要较多的耐心和严谨的思维,这对行政单位会计从业人员来说是一个挑战。   2. 2 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以及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的过程中,由于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虽然增设了“累计折旧”科目但是由于财政部还没有制定出台相关细则,会计人员如何确定固定资产范围、如何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不是十分清楚。为减少或避免会计信息反映失真,行政单位会计从业人员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仔细研读新制度的实质,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3 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实施的意义   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注重核算反映行政成本以及政府资产负债状况,因此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对于深化公共财政预算管理和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健全、对于规范行政单位在新形势下的各项核算行为、提升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以及行政单位的稳定发展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绵绵. 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将于元月1日起施行[N]. 财会信报,2013-12-30(50).   [2]李华芳. 新旧《会计制度比较》[J]. 中国农业会计,2014(3):30-32.

  [摘 要]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是预算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公共财政体系建立健全和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深入推进,原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设置相对简单,核算内容不够全面的缺陷开始显露。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可以全面准确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于深化公共财政管理改革、提升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将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就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创新变化、掌握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需要把握好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创新变化;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121-02   中共中央在《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明确规定“推进政府会计改革,进一步健全会计制度,准确核算机关运行经费,全面反映行政成本”以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清晰的指出了要“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在上述背景下,财政部依据相关的法律制定了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该会计制度从2014年1月1日起实行。   1 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创新变化   1. 1 改进了会计核算方法   一是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在一些会计名称和会计科目上体现出与企业会计相类似的地方,比如资产类中的“库存现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累计折旧”等科目;负债类中的“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二是打破了行政单位会计为收付实现制企业会计为权责发生制的思维定式,部分的引进了权责发生制的理念,新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比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科目的设置;三是扩大了“双分录”的应用范围。在原先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只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采用“双分录”,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提供的信息既要全面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也要准确地反映预算执行情况。采用“双分录”形式核算的本质就是为了解决会计核算目标的实现问题。目前我国预算编制的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实际收支也只有采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来确认和报告,才能与预算形成有效地对比,准确地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如果将“双分录”的应用范围限定为非流动资产,则无法实现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也不利于部门决算和财政决算口径的一致,还会虚增单位结转结余资金。例如,单位发生预付账款时,记“预付账款”,不记支出,造成单位资金已经支付,但仍反映在账面的结余中,虚增了结余。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目标也决定了要采用“双分录”,因此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对资产类中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预付账款”、“存货”、“在建工程”、“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等科目以及负债类中的“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实行“双分录”方式核算。以“长期应付款”科目为例,在偿付长期应付款时,借记“经费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财政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与此同时要借记“长期应付款”,贷记“待偿债净资产”科目。   1. 2 强化了资产的管理   (1)增强了固定资产的管理。一是增加了“累计折旧”科目,原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利于考核行政单位资产管理和成本控制,很难满足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水平和预算制度改革的要求。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增加了“固定资产折旧”科目,在计提折旧时可以冲减相关净资产,在真实反映资产价值的同时,也为下一步核算反映行政成本奠定基础。二是增加了“公共基础设施”科目,原先由于缺乏相关的规定,一些行政单位没有对公共基础设施等资产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一些行政单位将公共基础设施列入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而公共基础设施比如桥梁、道路、涵洞等如果列入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则没有真实的反映行政单位自有的固定资产;如果不列入单位的固定资产则这部分资产的信息就缺失了,不利于加强这部分资产的管理。因此,新行政单位会计增加了对行政单位直接负责管理的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资产会计核算的有关规定,增设了 “公共基础设施”等科目,单独核算反映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资产情况,与行政单位自用的资产加以区分,以便弥补相关信息缺失,有利于政府摸清资产家底,加强这类资产的管理,使会计信息反映更加科学真实。   (2)增强了无形资产的管理。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增加了“无形资产”科目,用于核算不具有实物形态但是能为行政单位提供某种权力或者收益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科目采用“双分录”核算,并且增加“累计摊销”科目,摊销时冲减相关净资产而非计入当期支出。   1. 3 完善了净资产的核算   在净资产类中增设了“资产基金”科目,主要是反映非货币性资产,比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存货、预付账款等的变动对净资产的影响;增设了“待偿债净资产”科目,主要反映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等负债变动对净资产的影响,目的主要是以便准确真实地反映单位净资产状况。   1. 4 规范了收支会计核算   在收入类科目中增设“财政拨款收入”科目,用于取代旧科目“拨入经费”,我国已在2011年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收入,将所有政府性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所以新会计制度理所当然的取消了旧科目“预算外资金收入”;在支出类科目中取消“结转自筹基建”科目,用“经费支出”科目核算原“经费支出”和“结转自筹基建”科目核算的内容。调整收支类科目设置,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财政预算管理的要求。   1. 5 完善了财务报表体系和结构   一是改进了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项目,剔除了支出类和收入类项目,只含有资产类、负债类和净资产类项目;二是调整了收入支出表的结构和项目,采用了类似于企业会计利润表分步式的结构;三是新增了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财政拨款收入、支出、结转及结余情况的报表,行政单位根据取得的财政拨款种类分项设置主要包含公共财政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等项目。   1. 6 解决了基建账长期在行政单位“大账”外单独运行的问题   行政单位基建账相关科目的余额要在2013年12月31日按照财政部的规定的方法并入行政单位的“大账”,以后基建会计信息要定期(至少按月)并入行政单位的会计“大账”。   2 掌握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需要把握好的问题   新行政单位制度对会计核算目标定位更清晰,明确规定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行政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有关的会计信息。要求行政单位会计核算要满足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求,既要反映行政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也要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这些规定和要求使得行政单位的会计从业人员面临着新的问题。   2. 1 对行政单位的会计从业人员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提出更高的要求   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在强化资产管理、新增会计科目的核算以及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修改的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以及新增加的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需要做好会计科目的设置、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报表格式的调整等给行政单位会计从业人员增加了许多工作量。这些工作繁杂具体、需要较多的耐心和严谨的思维,这对行政单位会计从业人员来说是一个挑战。   2. 2 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以及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的过程中,由于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虽然增设了“累计折旧”科目但是由于财政部还没有制定出台相关细则,会计人员如何确定固定资产范围、如何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不是十分清楚。为减少或避免会计信息反映失真,行政单位会计从业人员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仔细研读新制度的实质,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3 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实施的意义   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注重核算反映行政成本以及政府资产负债状况,因此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对于深化公共财政预算管理和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健全、对于规范行政单位在新形势下的各项核算行为、提升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以及行政单位的稳定发展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绵绵. 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将于元月1日起施行[N]. 财会信报,2013-12-30(50).   [2]李华芳. 新旧《会计制度比较》[J]. 中国农业会计,2014(3):30-32.


相关内容

  • 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 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学校办学体制.经费来源等多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1998年版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已经不能适应财政体制改革和高校发展的要求.财政部从2009年开始发布<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修订旧 ...

  • 如何做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创新管理
  •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情况意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旧的会计制度意境无法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国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共财政制度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原有会计制度弊端逐渐显露,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在原 ...

  •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探究
  •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探究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在财会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带来的主要影响进行探析.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影响 一.前言 我国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同时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的进行深化和改 ...

  • 在上海体制机制创新会上的讲话(蔡)
  • 积极创新体制机制 开创社区教育新局面 (2011.12.15) 尊敬的新均会长,乃林会长,王宏处长,青浦区委区政府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在上海青浦区,召开全国社区教育 体制机制 创新推进会,这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的一个重要举措.会议的主题 ...

  • 作风建设年总结
  •   一、加强领导,明确意义,多形式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开展以“三创新三推进”(创新观念,推进思想继续解放;创新服务,推进质量效率提升;创新工作,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机关作风建设活动,是贯彻党的xx大精神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区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继续解放思 ...

  • 党总支部实践科学发展观总结
  •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基本情况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区委、区政府的一号工程。我校党总支部高度重视这次学习活动,把这项工作看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看作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难得机遇。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校深入贯彻区委和区教育局党委的文件精神,全面部署各阶段的工 ...

  • 多方面探讨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客观环境因素
  • 会计作为人类的一项实践活动, 其产生.存在与发展都要依赖于特定的环境.会计作 为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又是一个信息系统, 它总是密切依存于生产发展的客观环境.会计的发展体现了不同环境下的会计价值.会计思想.会计文化和会计技术等.任何一个时期会计问题的研究, 永远要以会计所处的客观环境为出 ...

  • 浅谈交通系统新会计制度下账务处理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交通系统新会计制度下账务处理 作者:李永霞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08期 摘要:目前如何做好财务处理工作,是新会计制度下交通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重点内容之 一.探讨交通系统新会计制度下的账务处理,对交通事业单位的 ...

  • 新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状况探讨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状况探讨 作者:曾少斐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年第05期 摘要:财政部全面修订1998年印发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简称旧制度),于2013年底发布新<高等学校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