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明威[杀人者]中的陌生化特征

  摘 要:海明威作为一个文体大师,他对文学形式的革新一直受到关注。《杀人者》是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名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主要艺术特点。在这部短篇小说中海明威通过语言、人物和情节三个方面的陌生化技巧有效地深化了主题,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陌生化 海明威 《杀人者》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是20世纪最主要的文学研究流派之一,在20世纪初的整个西方的文学批评界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早期形式主义文论的领军人物,什克洛夫斯基对形式主义文论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在自己的论著中“将其最为吸引人的概念之一命名为‘陌生化’”,[1]31从此,“陌生化”就成了形式主义文论最鲜明、最有影响的一个文学批评术语,根据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的说法,“艺术的目的就是要赋予事物被感知的感觉,而不是被认知的感觉”,也就是“让石头更像石头”,而“艺术的技巧就是让事物‘陌生’,让形式困难,从而增加感知的困难与长度,因为感知的过程是审美目的自身,所以这个过程理应延长”。[2]16对于作家来说,“陌生化”就是通过文学技巧展现不同于以往文本的文体特征,让读者不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动化地感知文本,从而增加感知的难度,延缓感知的过程,延长审美体验的时间。   海明威是美国20世纪初一个伟大的文体大师,他的作品一直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享誉世界。由于海明威对小说创作技巧的不断探索与革新,“他作为技巧大师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越了他的小说”。[3]342-343他的著名短篇小说《杀人者》发表于1927年,正是形式主义文论风靡欧美的最后时期,而海明威在这部短篇小说中出色地运用了陌生化的形式主义创作技巧取得了成功,进一步丰富了其小说创作技巧,巩固了其“技巧大师”的文学地位。   一、语言的陌生化   形式主义者对文学语言和实用语言做了严格的区分,他们认为“形式主义者对技巧的关注使得他们把文学看做是语言的一种特殊运用方式,它通过对‘实用’语言的偏离与扭曲而获得其个性特征。实用语言用于交际行为,而文学语言完全没有实用功能,它仅仅是让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感知事物”。[1]30而文学语言在“偏离与扭曲”实用语言的过程中,也就实现了语言的陌生化,这一特征在海明威的《杀人者》中有着较为突出的表现。   (一)叙述的语言   海明威在《杀人者》中的叙述语言很少,而更多的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现故事进展,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了读者,让读者再也无法像阅读传统小说那样轻松地感知故事情节,增加了读者感知情节的困难,延长了读者的审美体验。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向来不以情节取胜,而是以深刻的人生感悟赢得读者的青睐,在《杀人者》这部小说中,作者海明威通过这样的陌生化的叙述语言,成功地将读者的注意力从小说的情节转移到小说中的人物上来,进而转移到小说的主题上来。   《杀人者》这部短篇小说讲的两个杀手密谋在一个餐馆里杀死一个老拳击手的故事,按照传统的小说叙述模式,小说应该以“杀死”拳击手为故事叙述的核心事件,可是整个事件却被一些与杀人事件毫不相干、甚至很无聊的对话延缓了下来,一直到故事的最后也没有发生“杀人”的行为,而这种延缓故事进程的技巧正是一种“陌生化”手法,因为“这种延缓和延长行为的技巧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这样一来,熟悉的景象和动作再也无法被自动地感知,从而变得‘陌生化’了”。[1]32这样一来,由于整个行为的延缓,“杀人”的目的没有实现,真正的目的反而成了虚幻的目的,读者在对这个陌生化的过程的思考中逐渐认识到人生的毫无意义以及漫无目的,而这正是这部作品的主题之一。   海明威的叙事语言,“其创造能力的内在倾向性,不仅仅在于其艺术特色,还在于通过语言形式帮助人们突破了感觉的习以为常性”。[4]109一般来说,在传统小说中,叙述语言都会清晰地交代故事的发展并集中讲述中心事件,这就是读者自动接收的叙述语言特征,可是海明威在《杀人者》中没有用语言来展现故事,也没有真正叙述表面上的中心事件,这些语言特点陌生化了读者对于文学文本的审美常识,鼓励他们从麻木中走出来重新去审美。   (二)人物的语言   在一部小说中,人物的语言一般应该符合其身份特征,这样才是正常的,读者才可能自动地接受与感知。可是在《杀人者》中,人物的语言也被“陌生化”了,人物说出的话与自己的身份不相符合,这就要求读者重新审视人物,重新感知他们。   杀手作为一种强大的黑恶势力,在文学作品中一直表现为冷漠无情、飞扬跋扈的样子,他们的语言应该是强硬的、冷酷的、不苟言笑的,可是在《杀人者》中,他们的语言没有显露杀机,而是充满调侃的味道。杀手麦克斯多次说要跟乔治“逗逗乐子”,还称乔治为“聪明小伙子”,并与乔治拉家常,说他“一定会使一个姑娘变成个贤妻良母”,[5]43这些语言颠覆了读者心目中常规的杀手语言,是一种语言上的陌生化。而另一个人物,曾经所向披靡的老拳手奥利・安德烈森,面对尼克的建议,他一再强调:“没什么好帮的”,“去了也没用”,[5]45这些言语当中流露出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读者完全看不到那个叱咤风云的老拳手的影子,看到的只是一个陌生的、衰老的拳击手的形象,面对命运,他再也不愿挥起自己的拳头。   这些人物的语言虽然不符合传统观念中的人物身份特征,有一定的陌生化特征,但是这些语言却恰恰真实反映了他们的真实面貌,符合了小说的主题诉求。在这里,杀手不再是杀手,拳手也不再是拳手,因为世界已经不再是那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生命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一切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这种陌生化的人物语言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思索人物的内心世界与精神状态。   二、人物的陌生化   《杀人者》这部作品在人物的刻画与塑造上也使用了陌生化的技巧,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套路去塑造人物,这一陌生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主人公的失位;二是人物特征的丧失。   (一)主人公的失位   在小说创作中,主人公往往是作者特别用心去塑造的人物形象,而读者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也比较喜欢寻找到一个中心人物,然后跟着他去经历整个故事,可是在《杀人者》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公。虽然作品的名字似乎暗示两个杀手是主人公,其实读完整个故事我们发现,杀手在故事还剩下三分之一的时候就已经退场了,而且故事的主题很明显与“杀人”无关,他们不可能是真正的主人公;老拳手奥利・安德烈森也不可能是主人公,因为他只是在故事的末尾“面对着墙壁” [5]45躺着说了几句话;乔治和塞姆更不可能是主人公。所以,有人说这个故事“不是关于杀手的,也不是关于奥利・安德烈森”,而是“关于尼克・亚当如何面对难以缓和的邪恶的”,[6]32其实,尼克的经历虽然连接了杀手与拳手,但是他也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主人公,因为他在整部小说中的出场时间甚至还没有乔治多,这不符合读者心目中的主人公的要求。可见,在这部作品中,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公是缺位的,这也正是海明威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时使用的陌生化技巧,作者并没有塑造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心人物,而这种陌生化的技巧阻碍了读者对人物形象的自动化的理解,使得他们不得不去思索故事中谁才是真正的主角,生命中谁才是命运的主角,让读者一步一步地接近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但是这个过程因为“陌生化”而充满了重重困难,审美效果也就因此而产生了。   (二)人物特征的丧失   在《杀人者》中,主人公的失位是陌生化的体现,而人物的个性特征的丧失也是一种陌生化手段,像杀手和老拳手,甚至尼克这些人物形象都与他们本来应该表现出的形象相去甚远,有悖于他们这些身份的人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故事中的杀手不再是凶神恶煞,而更像是色厉内荏的跳梁小丑,“他们穿着那么包紧的大衣,戴着常礼帽,样子真像两个耍杂技的”。[5]43-44杀手不但穿着上不符合杀手的形象,说话不符合杀手的语言特征(前文已经论证),而且行为上也不符合杀手的行为准则,他们在小餐馆里等着他们的目标奥利・安德烈森出现,到了时间目标还没有出现,他们就离开了。一般来说杀手在杀死目标之前是不会轻易离开的,即使目标没有来酒店,他们也可以去他的住处杀死他,可是这两个杀手在暴露了身份和计划之后,在没有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就离开了。这两个杀手这些不同寻常的表现使得他们丧失了本应属于杀手的身份特征,让读者心目中本来熟悉的杀手形象变得陌生了。   老拳击手安德烈森的形象也是陌生化的结果。作为一个拳击手,他应该是用拳头说话的一类人,可是在得知有人准备置他于死地的时候,他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去用自己的武力解决问题;作为一个被杀手盯上的人,生命悬于一线,一般人都会想法应对或者求助于警察,可是他淡定自若,心如止水。他不再是一个拳击手,他也不是一个普通人,他是一个读者眼中有点陌生的老人,他尝尽了人生的酸苦,领悟了生命的虚无。老人让我们学会了用陌生的眼神去看待我们熟悉的世界,他在读者的眼中变得陌生而又真实。   三、情节的陌生化   “在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的叙事理论中,‘故事’与‘情节’的区别一直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位置,他们强调只有‘情节’才是严格意义上属于文学的,而‘故事’仅仅是作家手中可以利用的原材料。某种意义上说,‘情节’事实上是对故事的预想中的形式安排的违背”。[1]34而这种“违背”就是要产生“陌生化”的效果。故事发生的场景和高潮的安排是传统小说创作中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杀人者》这部作品中,这一切都会改变预想中的故事安排,而以一种完全陌生的方式展现出来,给这部小说烙上了非常鲜明的“陌生化”的烙印。   (一)场景的凌乱   在小说创作中,作家一般会为故事的发生营造一个清晰明了的场景,为故事的展开提供场所,可是在《杀人者》中,场景中所包含的一切似乎都是凌乱不堪的,没有什么地方是读者可以“期待”的,“俄国形式主义的阅读也会比较留意文本怎样通过新的语言运用方式打破我们的阅读期待”,[7]4而这种违背读者期待的情节安排,正是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的“陌生化特征”。   凌乱的场景在这部小说中有着多方面的表现。在故事发生的第一个场景中,小餐馆的名字“Henry’s”显示它应该属于一个叫亨利的,可是真正在这里管事的人却叫乔治;“Henry’s”本是个餐馆,却布置得像个酒吧,因为它是“由一间酒吧改装而成的”;[5]41墙上钟表显示的时间也不准确,因为“它快了二十分钟”。 [5]39而到了第二个场景,老拳手奥利・安德烈森住的公寓的名字叫“Hirsch’s”,可是看管公寓的却是“Mrs. Bell”。在故事发生的这些场景中,好像一切事物都是与我们的常识相悖的,都是我们所不熟悉的,甚至无法熟悉的,因为在这里场景背离了我们的期待,也就是背离了我们所熟知的世界,正是这种背离使得场景显得凌乱,当读者的常识概念因为场景的凌乱而受到破坏的时候,文学也就陌生化了世界。凌乱的场景无疑成功地把读者带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让读者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世界,原来世界没有我们相信的那样秩序井然,世界总是充满混乱的,这就是海明威那个时代美国社会的现实。   (二)高潮的缺失   高潮一般指的是“文学作品中最紧张的时刻”,[8]38而小说中的高潮部分是小说中戏剧冲突的终极碰撞与解决,是一部作品最扣人心弦的部分,在故事的情节安排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可是在《杀人者》这部小说中,我们自始至终看不到故事的高潮,故事的整个发展过程平平淡淡、波澜不惊,这不能不说是作者在情节安排上又一次运用了陌生化技巧。纵观整个小说的布局,前面两个杀手绑架了亨利餐馆的人,可是并没有发生激烈的戏剧冲突,杀手与人质之间虽然心境各不相同,但是彼此相安无事,甚至还有说有笑,在这里没有冲突,也就无所谓情节中的高潮。当亨利向老拳手奥利・安德烈森通报有杀手计划杀死他的时候,老拳手反应极为平淡,甚至都没有正眼看一下来客,因为他一直“望着墙”,“并没有朝尼克看”。[5]46当矛盾的双方知道了彼此之后,读者期望的剑拔弩张的小说的高潮并没有出现,一切都在平淡中开始,在平淡中结束。   这种陌生化的情节安排也是形式主义文论的重要内容,而作者正是通过这种陌生化之后的平淡情节向读者展示平淡的世界与人生。   四、结论   “陌生化”技巧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就是为了“迫使读者重新观察那些不这样描写就会被认为是正常的、可以接受的实践,并感受它的震撼”。[7]3震撼可以产生惊异效果,从而激起读者对熟悉的事物的重新思考与审美感知。在《杀人者》中,海明威出色地运用陌生化的手段颠覆了前在的文本共性,打破了读者的审美常态,将读者从麻木的审美状态中唤醒,重新去审视他为读者揭示的无序的、冷漠的、凌乱的世界,体会“失落的一代”的生活的虚无、漫无目的以及毫无意义。   参考文献   [1] Selden,Raman,Peter Widdowson.A reader’s guide to cont-   emporary literary theory(3rd ed.).Lexington: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1993.   [2] Viktor Shklovsky.“Art as Technique”.In Literary theory:an   anthology Edited by Julie Rivkin and Michael Ryan.Black   well Publishing,2004:15-21.   [3] 胡荫桐,刘树森.美国文学教程(英文)[M].天津:南开大学出   版社,2002.   [4] 王贵云.海明威小说的叙事陌生化之浅见[J].山东文学,   2010(1):107-109.   [5] Hemingway,Ernest.Men without Women.Penguin Books,1955.   [6] Roberts,James L.Cliffs Notes on Hemingway’s Short Stories.   Cliff Note,2000.   [7] Ryan,Michael.Literary theory:a practical introduction(second   edition).Blackwell Publishing,1999.   [8] Baldick,C.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Shang   hai:Shanghai Fro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摘 要:海明威作为一个文体大师,他对文学形式的革新一直受到关注。《杀人者》是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名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主要艺术特点。在这部短篇小说中海明威通过语言、人物和情节三个方面的陌生化技巧有效地深化了主题,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陌生化 海明威 《杀人者》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是20世纪最主要的文学研究流派之一,在20世纪初的整个西方的文学批评界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早期形式主义文论的领军人物,什克洛夫斯基对形式主义文论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在自己的论著中“将其最为吸引人的概念之一命名为‘陌生化’”,[1]31从此,“陌生化”就成了形式主义文论最鲜明、最有影响的一个文学批评术语,根据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的说法,“艺术的目的就是要赋予事物被感知的感觉,而不是被认知的感觉”,也就是“让石头更像石头”,而“艺术的技巧就是让事物‘陌生’,让形式困难,从而增加感知的困难与长度,因为感知的过程是审美目的自身,所以这个过程理应延长”。[2]16对于作家来说,“陌生化”就是通过文学技巧展现不同于以往文本的文体特征,让读者不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动化地感知文本,从而增加感知的难度,延缓感知的过程,延长审美体验的时间。   海明威是美国20世纪初一个伟大的文体大师,他的作品一直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享誉世界。由于海明威对小说创作技巧的不断探索与革新,“他作为技巧大师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越了他的小说”。[3]342-343他的著名短篇小说《杀人者》发表于1927年,正是形式主义文论风靡欧美的最后时期,而海明威在这部短篇小说中出色地运用了陌生化的形式主义创作技巧取得了成功,进一步丰富了其小说创作技巧,巩固了其“技巧大师”的文学地位。   一、语言的陌生化   形式主义者对文学语言和实用语言做了严格的区分,他们认为“形式主义者对技巧的关注使得他们把文学看做是语言的一种特殊运用方式,它通过对‘实用’语言的偏离与扭曲而获得其个性特征。实用语言用于交际行为,而文学语言完全没有实用功能,它仅仅是让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感知事物”。[1]30而文学语言在“偏离与扭曲”实用语言的过程中,也就实现了语言的陌生化,这一特征在海明威的《杀人者》中有着较为突出的表现。   (一)叙述的语言   海明威在《杀人者》中的叙述语言很少,而更多的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现故事进展,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了读者,让读者再也无法像阅读传统小说那样轻松地感知故事情节,增加了读者感知情节的困难,延长了读者的审美体验。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向来不以情节取胜,而是以深刻的人生感悟赢得读者的青睐,在《杀人者》这部小说中,作者海明威通过这样的陌生化的叙述语言,成功地将读者的注意力从小说的情节转移到小说中的人物上来,进而转移到小说的主题上来。   《杀人者》这部短篇小说讲的两个杀手密谋在一个餐馆里杀死一个老拳击手的故事,按照传统的小说叙述模式,小说应该以“杀死”拳击手为故事叙述的核心事件,可是整个事件却被一些与杀人事件毫不相干、甚至很无聊的对话延缓了下来,一直到故事的最后也没有发生“杀人”的行为,而这种延缓故事进程的技巧正是一种“陌生化”手法,因为“这种延缓和延长行为的技巧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这样一来,熟悉的景象和动作再也无法被自动地感知,从而变得‘陌生化’了”。[1]32这样一来,由于整个行为的延缓,“杀人”的目的没有实现,真正的目的反而成了虚幻的目的,读者在对这个陌生化的过程的思考中逐渐认识到人生的毫无意义以及漫无目的,而这正是这部作品的主题之一。   海明威的叙事语言,“其创造能力的内在倾向性,不仅仅在于其艺术特色,还在于通过语言形式帮助人们突破了感觉的习以为常性”。[4]109一般来说,在传统小说中,叙述语言都会清晰地交代故事的发展并集中讲述中心事件,这就是读者自动接收的叙述语言特征,可是海明威在《杀人者》中没有用语言来展现故事,也没有真正叙述表面上的中心事件,这些语言特点陌生化了读者对于文学文本的审美常识,鼓励他们从麻木中走出来重新去审美。   (二)人物的语言   在一部小说中,人物的语言一般应该符合其身份特征,这样才是正常的,读者才可能自动地接受与感知。可是在《杀人者》中,人物的语言也被“陌生化”了,人物说出的话与自己的身份不相符合,这就要求读者重新审视人物,重新感知他们。   杀手作为一种强大的黑恶势力,在文学作品中一直表现为冷漠无情、飞扬跋扈的样子,他们的语言应该是强硬的、冷酷的、不苟言笑的,可是在《杀人者》中,他们的语言没有显露杀机,而是充满调侃的味道。杀手麦克斯多次说要跟乔治“逗逗乐子”,还称乔治为“聪明小伙子”,并与乔治拉家常,说他“一定会使一个姑娘变成个贤妻良母”,[5]43这些语言颠覆了读者心目中常规的杀手语言,是一种语言上的陌生化。而另一个人物,曾经所向披靡的老拳手奥利・安德烈森,面对尼克的建议,他一再强调:“没什么好帮的”,“去了也没用”,[5]45这些言语当中流露出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读者完全看不到那个叱咤风云的老拳手的影子,看到的只是一个陌生的、衰老的拳击手的形象,面对命运,他再也不愿挥起自己的拳头。   这些人物的语言虽然不符合传统观念中的人物身份特征,有一定的陌生化特征,但是这些语言却恰恰真实反映了他们的真实面貌,符合了小说的主题诉求。在这里,杀手不再是杀手,拳手也不再是拳手,因为世界已经不再是那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生命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一切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这种陌生化的人物语言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思索人物的内心世界与精神状态。   二、人物的陌生化   《杀人者》这部作品在人物的刻画与塑造上也使用了陌生化的技巧,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套路去塑造人物,这一陌生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主人公的失位;二是人物特征的丧失。   (一)主人公的失位   在小说创作中,主人公往往是作者特别用心去塑造的人物形象,而读者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也比较喜欢寻找到一个中心人物,然后跟着他去经历整个故事,可是在《杀人者》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公。虽然作品的名字似乎暗示两个杀手是主人公,其实读完整个故事我们发现,杀手在故事还剩下三分之一的时候就已经退场了,而且故事的主题很明显与“杀人”无关,他们不可能是真正的主人公;老拳手奥利・安德烈森也不可能是主人公,因为他只是在故事的末尾“面对着墙壁” [5]45躺着说了几句话;乔治和塞姆更不可能是主人公。所以,有人说这个故事“不是关于杀手的,也不是关于奥利・安德烈森”,而是“关于尼克・亚当如何面对难以缓和的邪恶的”,[6]32其实,尼克的经历虽然连接了杀手与拳手,但是他也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主人公,因为他在整部小说中的出场时间甚至还没有乔治多,这不符合读者心目中的主人公的要求。可见,在这部作品中,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公是缺位的,这也正是海明威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时使用的陌生化技巧,作者并没有塑造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心人物,而这种陌生化的技巧阻碍了读者对人物形象的自动化的理解,使得他们不得不去思索故事中谁才是真正的主角,生命中谁才是命运的主角,让读者一步一步地接近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但是这个过程因为“陌生化”而充满了重重困难,审美效果也就因此而产生了。   (二)人物特征的丧失   在《杀人者》中,主人公的失位是陌生化的体现,而人物的个性特征的丧失也是一种陌生化手段,像杀手和老拳手,甚至尼克这些人物形象都与他们本来应该表现出的形象相去甚远,有悖于他们这些身份的人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故事中的杀手不再是凶神恶煞,而更像是色厉内荏的跳梁小丑,“他们穿着那么包紧的大衣,戴着常礼帽,样子真像两个耍杂技的”。[5]43-44杀手不但穿着上不符合杀手的形象,说话不符合杀手的语言特征(前文已经论证),而且行为上也不符合杀手的行为准则,他们在小餐馆里等着他们的目标奥利・安德烈森出现,到了时间目标还没有出现,他们就离开了。一般来说杀手在杀死目标之前是不会轻易离开的,即使目标没有来酒店,他们也可以去他的住处杀死他,可是这两个杀手在暴露了身份和计划之后,在没有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就离开了。这两个杀手这些不同寻常的表现使得他们丧失了本应属于杀手的身份特征,让读者心目中本来熟悉的杀手形象变得陌生了。   老拳击手安德烈森的形象也是陌生化的结果。作为一个拳击手,他应该是用拳头说话的一类人,可是在得知有人准备置他于死地的时候,他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去用自己的武力解决问题;作为一个被杀手盯上的人,生命悬于一线,一般人都会想法应对或者求助于警察,可是他淡定自若,心如止水。他不再是一个拳击手,他也不是一个普通人,他是一个读者眼中有点陌生的老人,他尝尽了人生的酸苦,领悟了生命的虚无。老人让我们学会了用陌生的眼神去看待我们熟悉的世界,他在读者的眼中变得陌生而又真实。   三、情节的陌生化   “在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的叙事理论中,‘故事’与‘情节’的区别一直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位置,他们强调只有‘情节’才是严格意义上属于文学的,而‘故事’仅仅是作家手中可以利用的原材料。某种意义上说,‘情节’事实上是对故事的预想中的形式安排的违背”。[1]34而这种“违背”就是要产生“陌生化”的效果。故事发生的场景和高潮的安排是传统小说创作中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杀人者》这部作品中,这一切都会改变预想中的故事安排,而以一种完全陌生的方式展现出来,给这部小说烙上了非常鲜明的“陌生化”的烙印。   (一)场景的凌乱   在小说创作中,作家一般会为故事的发生营造一个清晰明了的场景,为故事的展开提供场所,可是在《杀人者》中,场景中所包含的一切似乎都是凌乱不堪的,没有什么地方是读者可以“期待”的,“俄国形式主义的阅读也会比较留意文本怎样通过新的语言运用方式打破我们的阅读期待”,[7]4而这种违背读者期待的情节安排,正是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的“陌生化特征”。   凌乱的场景在这部小说中有着多方面的表现。在故事发生的第一个场景中,小餐馆的名字“Henry’s”显示它应该属于一个叫亨利的,可是真正在这里管事的人却叫乔治;“Henry’s”本是个餐馆,却布置得像个酒吧,因为它是“由一间酒吧改装而成的”;[5]41墙上钟表显示的时间也不准确,因为“它快了二十分钟”。 [5]39而到了第二个场景,老拳手奥利・安德烈森住的公寓的名字叫“Hirsch’s”,可是看管公寓的却是“Mrs. Bell”。在故事发生的这些场景中,好像一切事物都是与我们的常识相悖的,都是我们所不熟悉的,甚至无法熟悉的,因为在这里场景背离了我们的期待,也就是背离了我们所熟知的世界,正是这种背离使得场景显得凌乱,当读者的常识概念因为场景的凌乱而受到破坏的时候,文学也就陌生化了世界。凌乱的场景无疑成功地把读者带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让读者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世界,原来世界没有我们相信的那样秩序井然,世界总是充满混乱的,这就是海明威那个时代美国社会的现实。   (二)高潮的缺失   高潮一般指的是“文学作品中最紧张的时刻”,[8]38而小说中的高潮部分是小说中戏剧冲突的终极碰撞与解决,是一部作品最扣人心弦的部分,在故事的情节安排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可是在《杀人者》这部小说中,我们自始至终看不到故事的高潮,故事的整个发展过程平平淡淡、波澜不惊,这不能不说是作者在情节安排上又一次运用了陌生化技巧。纵观整个小说的布局,前面两个杀手绑架了亨利餐馆的人,可是并没有发生激烈的戏剧冲突,杀手与人质之间虽然心境各不相同,但是彼此相安无事,甚至还有说有笑,在这里没有冲突,也就无所谓情节中的高潮。当亨利向老拳手奥利・安德烈森通报有杀手计划杀死他的时候,老拳手反应极为平淡,甚至都没有正眼看一下来客,因为他一直“望着墙”,“并没有朝尼克看”。[5]46当矛盾的双方知道了彼此之后,读者期望的剑拔弩张的小说的高潮并没有出现,一切都在平淡中开始,在平淡中结束。   这种陌生化的情节安排也是形式主义文论的重要内容,而作者正是通过这种陌生化之后的平淡情节向读者展示平淡的世界与人生。   四、结论   “陌生化”技巧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就是为了“迫使读者重新观察那些不这样描写就会被认为是正常的、可以接受的实践,并感受它的震撼”。[7]3震撼可以产生惊异效果,从而激起读者对熟悉的事物的重新思考与审美感知。在《杀人者》中,海明威出色地运用陌生化的手段颠覆了前在的文本共性,打破了读者的审美常态,将读者从麻木的审美状态中唤醒,重新去审视他为读者揭示的无序的、冷漠的、凌乱的世界,体会“失落的一代”的生活的虚无、漫无目的以及毫无意义。   参考文献   [1] Selden,Raman,Peter Widdowson.A reader’s guide to cont-   emporary literary theory(3rd ed.).Lexington: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1993.   [2] Viktor Shklovsky.“Art as Technique”.In Literary theory:an   anthology Edited by Julie Rivkin and Michael Ryan.Black   well Publishing,2004:15-21.   [3] 胡荫桐,刘树森.美国文学教程(英文)[M].天津:南开大学出   版社,2002.   [4] 王贵云.海明威小说的叙事陌生化之浅见[J].山东文学,   2010(1):107-109.   [5] Hemingway,Ernest.Men without Women.Penguin Books,1955.   [6] Roberts,James L.Cliffs Notes on Hemingway’s Short Stories.   Cliff Note,2000.   [7] Ryan,Michael.Literary theory:a practical introduction(second   edition).Blackwell Publishing,1999.   [8] Baldick,C.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Shang   hai:Shanghai Fro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相关内容

  • 外国文学专题1
  • <外国文学专题>期末复习 外国文学专题,中央电大必修课程.4学分,开设一学期. 四次平时形成性考核,占30分(见沧州电大在线).期末开卷考试,占70分. 绪论 第一编现实主义文学 包括二章: 第一章 20世纪西欧及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第二章 20世纪俄苏现实主义文学. 第二编现代主义文学 ...

  • 论海明威对_死亡_的迷惘
  • 论海明威对/死亡0的迷惘 鹿守富 摘要海明威是个善于描写死亡的作家.本文以他不平凡的生平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为切入口,通过他生活和创作的两相观照,剖析了他对死亡的理解和认识,认为他的死亡意识中 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内涵. 关键词作者简介 海明威 死亡 迷惘 454100) 鹿守富,男,1957年1 ...

  • 外国文学论文题目
  • 总 论 论题 01.全球化与21世纪的外国文学研究 02."世界文学"新论 03.西方文学的发展与人道主义传统 04."摹仿说"流变史散论 05.试论西方文学中的表现主义传统 06."乐园神话"与后代西方文学 07.中西抒情诗的一点比较:& ...

  • 迷惘的一代与垮掉的一代的反叛
  • 文 艺 理 论 "迷惘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 与 的反叛 ◎肖 娜 (肇庆学院文学院 广东・肇庆 526040) 摘 要 "迷惘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和 文化背景之下, 本文将两个流派还原回各 ...

  • [美]海明威:杀人者(推荐)
  • 杀人者 作者:[美]海明威/海观译 亨利的餐馆的门开了,走进来两个人.他们在柜台前面坐下. "你们吃点什么吗?"乔治问他们. "我说不来,"一个人说."阿尔,你想吃什么?" "我也说不来,"阿尔说,"我也说不来 ...

  • 海明威谈写作
  • 1954年,于马德里,海明威在写作 记者: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你喜欢早晨的时间? 海明威:很喜欢. 记者:你能不能谈谈这个过程?你什么时候工作?有没有一张严格的时间表? 海明威:在写书或写故事的时候,我早晨天一亮就动笔.没有人打扰你,早晨凉爽,有时候冷,你开始工作一写就暖和了.你读一遍你写好了的部分, ...

  • 从文化对比角度透视动物成语的翻译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论学生角色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转换 2 浅析语用含糊在外交语言中的应用 3 生态翻译学视野下<背影>两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4 爱伦坡<泄密的心>的恐怖效果 5 房间和风景的象征意义:读福斯特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6 张 ...

  •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论<最危险的游戏 ...

  •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破碎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角度论网络流行语的可译与不可译 2 3 Sister Carrie:a Girl with Ascending but Unfulfilled Desires 4 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方时间观对比研究 5 浅析卡夫卡<变形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