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元素之榫卯结构在当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中国明清家具中的榫卯结构是汇集了华夏传统设计文化《考工记》中的“材美工巧”。目前国内很多设计师没有从深层次去了解和分析榫卯结构在设计中的研究和应用。本文站在应用设计的视角浅谈了中国传统榫卯结构的起源和特点,解读其蕴含的设计思想,并提取设计元素,以新的视角探索其对当代家具、产品以及其他方面的设计的启迪,从而为现代设计师空洞的设计作品赋予文化内涵,为寻找设计灵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   关键词:传统元素;榫卯结构;现代化设计;设计思想   中图分类号:J5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8-0151-01   一、榫卯结构的介绍   榫卯结构这一古老的制作技术最早出现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新石器时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当时最有名的干栏式建筑就运用了榫卯机构,随而后之,中国历代的家具以及木式建筑充分利用了这一设计结构,直至明代,榫卯技术达到顶峰。榫卯结构通常在需要连接的两个构件上采用一种凹凸处理的接合方式,构件间巧妙结合,彼此施以力的作用,其组装无需借助其他附属物将本体与零件相扣,牢固环保。榫卯的做法多种多样,应用范围也不尽相同。   二、撷取传统工艺结构中的设计思想   (一)可持续设计   榫卯结构是以环境和资源保护为核心理念的设计,着重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在一起。它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借助其他附属的钉子或粘胶,而是利用榫卯原理自然接合的方式就可将物件牢固的结合在一起,便于装载和拆卸,不仅装饰性和功能性上达到高度的完美统一,而且其零部件可重复使用,使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能耗最小,从而实现人-产品-环境的三位一体,映射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本质,这种可持续设计思想与古代庄子“天人合一”思想十分相似。   (二)“以人为本”的设计   榫卯设计不同于传统手工艺品,它本身作为一种凹凸有致的立体构成形式所带有的抽象符号体现了结构的美感,在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向观众展示了错综复杂、环环相接的美的元素,达到了科学合理的视觉审美。体现出中国艺术家用含蓄而又优雅的艺术手法将设计中的“文”与“质”融汇到一起,达到形式与功能的“文质彬彬”。   (三)极简现代设计   明式家具所崇尚的自然之美抛弃了一切冗余雍容的装饰,其真与美的统一性,达到了设计合目的与合规律的高度统一,与道家老子“大巧若拙”、“返璞归真”、“清静无为”的设计真意不谋而合。明式家具外观上的简约是当代设计发展的主流,它富有科技的几何造型,精湛的制作工艺,精美的新材料等均能与时代特征相吻合,容易实现机械化的批量生产,做到具有传统内涵的现代设计。   三、榫卯结构的传承   (一)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示   榫卯结构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例子很多。例如,圈椅,弧形线条的椅背自然流畅,含蓄文雅,顺着弧线逶迤而下,继而连接扶手,视觉完美和谐,前腿与鹅脖整体连接,互相施力,整体设计体现出科学合理的人机工学原理;圈椅整体感觉光洁素雅,造型简练,在背板上雕饰的不繁琐,不堆砌的简单花纹流溢着书画笔墨之意,又极富现代感,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   现如今,在现代家具设计中,设计与传统文化、市场经济的互动关系愈益密切。对于设计行业与设计师来说,如果设计产品缺乏民族文化传统,便会造成视觉效果的空洞,因此,设计师需要以新的视角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的转化,为传统的榫卯工艺注入科技的创新活力与元素,达到具有文化内涵的虚拟设计的目的。   (二)对当代环境设计的启迪   在多姿多彩的上海世博会演绎中,山东馆的标志性符号――巨型LED“鲁班锁”雕塑,以面的形式出现,用2100多块LED模块互相拼接并借助物理力学把各个几何体连接在一起,拓展了雕塑造型语言的表现空间,融合了传统符号、现代科技与当代艺术语言,不仅富有科技性,且抽象动感。此雕塑重在追求科学、理性的精神法则,借助天工创新意识把复杂异型的制作工艺和高科技融入于雕塑之中,不仅寓意鲁班锁开启美好家园,更重要的是提醒现代人在设计迅猛发展的当今,不要忘却传统智慧和文化元素。   四、结语   这些凹凸穿插,集外在的工艺造型之美和内在的传统文化精髓于一体的连接构件突破了设计师智力活动中的常规思维方式,为当代设计指明了一个新型可取的发展方向。榫卯结构经过几千年来的文化沉淀,在技巧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它启示我们不仅在设计,而且在现代生活方式中要重视设计物自身的生产操作、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设计物与使用者的协调和融合,等等因素,从而最终实现设计三要素的整体和谐。研究榫卯结构,不是去认识这个词语,而是去传承传统文化并逐步超越,我们需要提取其精髓,并通过头脑进行解构和重构,融入到现代各类应用设计中,拓宽设计道路,振兴中国传统产业的现代设计。   参考文献:   [1]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2]唐家路,潘鲁生.设计艺术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孟红雨.中国传统家具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2010.   [4]毛怀艳,刘子建.中国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对产品设计的启示[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9(04).

  摘 要:中国明清家具中的榫卯结构是汇集了华夏传统设计文化《考工记》中的“材美工巧”。目前国内很多设计师没有从深层次去了解和分析榫卯结构在设计中的研究和应用。本文站在应用设计的视角浅谈了中国传统榫卯结构的起源和特点,解读其蕴含的设计思想,并提取设计元素,以新的视角探索其对当代家具、产品以及其他方面的设计的启迪,从而为现代设计师空洞的设计作品赋予文化内涵,为寻找设计灵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   关键词:传统元素;榫卯结构;现代化设计;设计思想   中图分类号:J5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8-0151-01   一、榫卯结构的介绍   榫卯结构这一古老的制作技术最早出现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新石器时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当时最有名的干栏式建筑就运用了榫卯机构,随而后之,中国历代的家具以及木式建筑充分利用了这一设计结构,直至明代,榫卯技术达到顶峰。榫卯结构通常在需要连接的两个构件上采用一种凹凸处理的接合方式,构件间巧妙结合,彼此施以力的作用,其组装无需借助其他附属物将本体与零件相扣,牢固环保。榫卯的做法多种多样,应用范围也不尽相同。   二、撷取传统工艺结构中的设计思想   (一)可持续设计   榫卯结构是以环境和资源保护为核心理念的设计,着重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在一起。它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借助其他附属的钉子或粘胶,而是利用榫卯原理自然接合的方式就可将物件牢固的结合在一起,便于装载和拆卸,不仅装饰性和功能性上达到高度的完美统一,而且其零部件可重复使用,使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能耗最小,从而实现人-产品-环境的三位一体,映射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本质,这种可持续设计思想与古代庄子“天人合一”思想十分相似。   (二)“以人为本”的设计   榫卯设计不同于传统手工艺品,它本身作为一种凹凸有致的立体构成形式所带有的抽象符号体现了结构的美感,在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向观众展示了错综复杂、环环相接的美的元素,达到了科学合理的视觉审美。体现出中国艺术家用含蓄而又优雅的艺术手法将设计中的“文”与“质”融汇到一起,达到形式与功能的“文质彬彬”。   (三)极简现代设计   明式家具所崇尚的自然之美抛弃了一切冗余雍容的装饰,其真与美的统一性,达到了设计合目的与合规律的高度统一,与道家老子“大巧若拙”、“返璞归真”、“清静无为”的设计真意不谋而合。明式家具外观上的简约是当代设计发展的主流,它富有科技的几何造型,精湛的制作工艺,精美的新材料等均能与时代特征相吻合,容易实现机械化的批量生产,做到具有传统内涵的现代设计。   三、榫卯结构的传承   (一)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示   榫卯结构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例子很多。例如,圈椅,弧形线条的椅背自然流畅,含蓄文雅,顺着弧线逶迤而下,继而连接扶手,视觉完美和谐,前腿与鹅脖整体连接,互相施力,整体设计体现出科学合理的人机工学原理;圈椅整体感觉光洁素雅,造型简练,在背板上雕饰的不繁琐,不堆砌的简单花纹流溢着书画笔墨之意,又极富现代感,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   现如今,在现代家具设计中,设计与传统文化、市场经济的互动关系愈益密切。对于设计行业与设计师来说,如果设计产品缺乏民族文化传统,便会造成视觉效果的空洞,因此,设计师需要以新的视角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的转化,为传统的榫卯工艺注入科技的创新活力与元素,达到具有文化内涵的虚拟设计的目的。   (二)对当代环境设计的启迪   在多姿多彩的上海世博会演绎中,山东馆的标志性符号――巨型LED“鲁班锁”雕塑,以面的形式出现,用2100多块LED模块互相拼接并借助物理力学把各个几何体连接在一起,拓展了雕塑造型语言的表现空间,融合了传统符号、现代科技与当代艺术语言,不仅富有科技性,且抽象动感。此雕塑重在追求科学、理性的精神法则,借助天工创新意识把复杂异型的制作工艺和高科技融入于雕塑之中,不仅寓意鲁班锁开启美好家园,更重要的是提醒现代人在设计迅猛发展的当今,不要忘却传统智慧和文化元素。   四、结语   这些凹凸穿插,集外在的工艺造型之美和内在的传统文化精髓于一体的连接构件突破了设计师智力活动中的常规思维方式,为当代设计指明了一个新型可取的发展方向。榫卯结构经过几千年来的文化沉淀,在技巧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它启示我们不仅在设计,而且在现代生活方式中要重视设计物自身的生产操作、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设计物与使用者的协调和融合,等等因素,从而最终实现设计三要素的整体和谐。研究榫卯结构,不是去认识这个词语,而是去传承传统文化并逐步超越,我们需要提取其精髓,并通过头脑进行解构和重构,融入到现代各类应用设计中,拓宽设计道路,振兴中国传统产业的现代设计。   参考文献:   [1]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2]唐家路,潘鲁生.设计艺术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孟红雨.中国传统家具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2010.   [4]毛怀艳,刘子建.中国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对产品设计的启示[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9(04).


相关内容

  • 当代室内设计对古典元素的应用
  • 摘要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大国,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变迁之中,中国古典文化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沉淀和丰富.随着当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研究与借鉴的逐渐深入,在室内设计上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古典气息.本文通过描述室内设计中古典元素应用的现况.特征,重点阐明了古典元素的应用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古典元素 ...

  • 传统纹样在新媒体传播方式当中的应用
  • 伴随着智能手机等产品的普及,以及互联网+战略的正式提出: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之下,视觉传达设计的战场也从招贴海报包装等印刷品领域逐渐转向了以智能移动终端为首的计算机领域.考虑到移动端界面的设计首先要基于满足功能性与交互性的前提之下,此时的视觉设计将显得更为的"谨慎":尤其是在扁平化 ...

  • 红木家具之魂 精巧技艺的继承和流传_家居_新京报网
  • "线"和"面"千变万化的组合,形成了每件家具独特的气质. 椅子的显眼位置常使用纹理清晰的美材. 榫卯被称为古典家具的灵魂,有天衣无缝之妙. 现代红木家具的榫卯完全继承了古典家具榫卯制作的工艺. "三分雕工,七分磨工",家具的线.面需要通过打 ...

  • 中国古建筑榫卯结构在地震区运用的优势
  • 中国古建筑榫卯结构在地震区运用的优势 作者:佟 佳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04期 摘 要:一提到中国古建筑,榫卯结构的形式让我们眼前一亮,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使用这种建筑形式了,而今它在国内外的建筑界都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作为我国独特的工艺创造,我们更应该将其运用得淋漓尽致 ...

  • 中国建筑史考研复习重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论 (一)书目 1.<建筑十书>: ① 人体的直接接触: ② 学院派--视觉分析,以美学为基础. 2.<建构文化研究>弗兰普顿 王骏阳译 用批判的眼光去接受. 3.<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代& ...

  • 谈新中式和传统中式的特点
  • 谈新中式和传统中式的特点 一.新中式 新中式风格是通过传统中式风格的特征,表达对清雅含蓄.端庄丰华的东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新中式风格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的体现.而中式风格 ...

  • 家具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研究_肖玉婷
  • DOI:10.14067/j.cnki.1673-923x.2013.01.009 第33卷 第1期2013年1月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V ol. 33 ...

  • 木材在中国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
  • 木材在中国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 2016级建筑学3班 夏米20164625 反观人类发展历史,木材在建筑发展的时间长河中始终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木材是大自然给人类的礼物,很少有一种东西能够像木材一样存在一种自然的由内而外散发的亲近感.有史以来,人类一直被木材那唯妙的感觉所吸引,木构建筑也始终在建 ...

  • 最新红木家具知识
  • 最新红木家具知识 [概述及分类] 红木家具始于明代.其外观形体简朴对称,天然材色和纹理宜人.红木主要采用中国家具制造的雕刻.榫卯.镶嵌.曲线等传统工艺,德国学者 G·Ecke在<中国花梨木家具图考>中总结加工红木家具的三条基本法则是:非绝对必要不用木销钉:在能避免处尽可能不用胶粘:任何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