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金融业促进区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金融业 促进**区经济发展

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就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热点。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已为人们所共知,即:金融支持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发育良好的金融市场能够极大地促进储蓄的增加以及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

正是由于金融服务业是**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对**区金融业发展现状进行审视,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剖析,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用以选择相适应的金融业发展路径,满足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的金融服务需求,是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

一、**区金融业发展现状

(一)概况介绍

近几年,**区金融业逐步发展,迄今以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结构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完备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初现雏形。据统计,截止2011年第三季度,**区提供融资和担保业务的机构主要包括17家银行分支机构,14家担保公司(其中1家为政府性担保公司,2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和1家小额贷款公司。

1、银行业发展现状

**银行金融机构近年来实现突破式增长。从仅有少数银行分支机构,发展到如今的17家银行金融机构(其中包括1家市级分行和1家村镇银行)的规模数量,今年底有望增加到18家。截止2011年底,**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823亿元,比上年增长6.4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527亿元,增长13.57%。截至2011年9月末,剔除金田铜业1家大型企业,区属银行分支机构对区内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112.58亿元,同比增长12.1%。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进一步好转,2011年

底,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0.2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82%,比年初下降 0.1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区存贷比也有所回升(图 1),2011年9月的存贷比为84.3%,远高于银监部门规定的75%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近几年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在不断上升,但与全市98%的高存贷比相比,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图1 2008年底至今银行机构存贷比情况(单位:%)

100

80

60

40

20

2008.122009.062009.122010.062010.12

2011.9

2、担保业发展现状

至2011年9月,区属担保公司的担保笔数为2130笔,金额为3.7亿元。正德担保是唯一一家政府性担保公司,自2009年6月成立以来,仅用两年的时间,业务量已经处在领先地位,为企业担保融资累计超过2.6亿元,其他担保公司在担保业务上表现平平,体现出政府性担保公司和民营担保公司的分化趋势。

3、其它金融业发展现状

截止2011年9月,其它金融业机构包括5家证券公司营业部和1家期货公司营业部,去年缴纳税款合计为2190万元。另有1家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迄今为止,佳和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资产总计2.4亿元,负债总计0.75亿元,实收资本15000万元,累计实现利润1272万元。9月份发放贷款46笔,自年初贷款累计发放额为9.2亿元。从单户看,贷款余额100万元以上的21308万元(55户),占全部贷款余额的87.65%(规定比例为30%)。

(二)现实需求

当前,**区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发挥金融产业的辐射、带动、支撑作用,对于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

区具有深远的影响。**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以体制机制创新和服务创新为动力,加快壮大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集聚发展水平”,提出要“大力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增加金融机构的商业网点。重点引进证券期货、保险、股权投资、信托、担保等非银行类金融企业,努力打造特色金融集聚区。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积极承接金融产业转移,引进金融后台服务企业。”

从**区的区域地理来看,“十二五”期间,随着**市市加快融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积极推进金融业发展,**区地处**市市老三区,也是融入上海“两个中心”的北门户区,区位优势不言而喻,在新时期**区打造“三区三城”新格局的目标指引下,两**岸的陆续开发建设,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调整,为金融业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基础支撑。

**区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区内有着巨大投融资需求。依最新统计,**区规上工业(仅指本土民营经济)经济企业单位数以及工业总产值2011年底分别为288家和 299.4亿元,同比增长16.86%,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其中,销售规模超过10亿元的企业数有4家,年销售额上亿元的有55家,全区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家,正式进入上市实质操作进程的企业6家。民营工业经济主导着**区工业经济发展主要趋势,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从客观上来说,在众多民营企业中潜在着一批企业发展壮大中会出现的融资需求,而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具有相当规模的闲散资本,这就需要发挥金融市场作用,优化配置资金资源。

二、**区金融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从**区金融业发展的现状看,一方面,以政府主导、传统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依然牢牢占据着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多种发端于民间的直接融资活动不能得以规范,其积极作用难以发挥。而在政府主导、传统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服务中,由于忽视企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不能顺应市场机制的调整、囿于狭隘的

融资功能,而不着眼于向客户提供包括风险管理、价值提升、支付清算等在内的全面金融服务配套,妨碍了**区金融创新的开展,金融业的发展相较于海曙、江东两区相对迟滞。

(一)总部金融机构匮乏

受经济总量偏小和区域地理位置的限制,我区金融业发展整体落后于海曙、江东等金融业较发达的区域,未能聚集一批有影响的综合金融集团。与江东、海曙等服务业发达区域相比,**区金融业发展总体上滞后。早在2009年底江东拥有246家金融机构及网点,是当时**区数量的两倍,该区仅09年当年就引进了54家金融企业,汇丰银行、荷兰人寿、信诚人寿等多家世界500强金融保险业巨头落户该区;海曙各类金融机构和网点在2004年就已达到了181家,恒生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信银行、渣打银行等知名品牌银行落户该区。相比之下,**区由于经济总量偏小,金融创新起步晚、起点低,金融机构数量和质量增长受到硬件环境的约束限制。

(二)金融生态尚未健全

**区金融生态仍不健全,金融业形态不丰富。目前入驻的18家银行金融机构全部以中资银行为主,且大部分为分支机构,外资银行更是难见踪影,基金、证券、融资租赁、汽车租赁、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等金融形态比较缺乏。行业结构失衡,资金融资渠道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目前银行业在全区金融业中占居绝对的主导地位,直接融资比例较少,而保险业及其他金融服务市场发展滞后,占金融业的比重偏低。而且很多企业的发展还是依靠内源融资,未能很好地依靠金融市场实现规模扩张,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辐射面不够。结构上的单一,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融服务能力。

(三)金融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

从目前**区企业形形色色的金融需求中所反映的共性问题看,企业最主要的金融需求仍是融资过程中的担保问题。但是因为配套服务体系缺乏,实际操作难度较大。这样的金融服务配套体系涵盖很多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体系中一个环节的缺失或低效,都会影响金融服务的顺利进行,如:评估部门、登记部门(如商标)、保管部门(如动产)的缺失,使得企业的商标、股权和其他动产被闲置,企业的需求和银行的供应难以匹配;物价部门未制定适合实际的中介服务机构收

费标准,确定合理浮动幅度,并监督其认真执行;各企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在加强对企业的诚信教育,引导企业诚信守法方面有所缺位等等。

(四)金融机构主体缺乏服务创新的积极性

受创新权限及竞争集中于传统业务等因素影响,金融创新主体缺乏动力。银行业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授信产品及现有抵押物的置换来营销客户。金融机构在客户的竞争中,还是以授信总量的多少、抵押品评估价值的高低、抵押品折扣率的高低来吸引客户。商业银行未将金融创新提到应有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并未从传统发展模式上更新创新理念。同时,由于分支机构权限受限,也削弱了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杠杆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

另外,中小微企业的个性化金融需求日益增长,部分需要量身定做。金融创新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但回报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外部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主体的积极性。

三、大力发展我区金融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着力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把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保险市场协调发展,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发挥金融的整体功能。大力推进直接金融的发展,改变和扭转“重间接金融,轻直接金融”的观念,重视上市企业的培育工作,推动优质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加快自身的发展。积极发展债券市场,促进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展,不断开拓新的融资渠道,逐步将以银行信贷融资为主的结构转变成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票据融资等多品种、多渠道、多元化的结构。着力推进和强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和租赁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对新兴的市场和客户,用创新的产品和手段开展服务,实现客户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二)加快建设区域金融聚集区

一是明确金融业空间发展布局。结合两**岸开发及我区“十二五”城市规划和发展情况,积极推进金融功能区规划建设,筑巢引凤,尽快形成由滨水金融聚集区为核心,姚**岸金融聚集区和甬**岸金融聚集为补充的金融业发展格局。二是加快培育特色金融功能区。**老外滩区域目前有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30家,沿江而立,金融基础较好。未来随着来福士城市商业综合体、钻石商业广场、规划中人民路地块、奥丽赛广场的逐步投入使用,具有**特色的高档商业

中心将逐步成型。应积极吸纳金融业衍生行业的进驻,打造金融后台服务区,争取再现近现代老外滩金融中心的风采。

(三)加快健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有侧重、差异化的发展金融业。作为市中心城区之一的**区,与江东、海曙相比金融业起步晚,在银行业的发展商**不存在比较优势,因此在布局**区金融业发展时,应重点引进以证券期货、保险、股权投资、信托担保等非银行类金融服务企业,打造特色鲜明的非银行金融业集聚区;二是创造更便捷、高效的软环境。加快补充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特别是智能、实时的一体化信息平台,解决目前存在的“企业找不到银行,银行找不到企业”的现象。大力培育金融中介机构及可持续“造血”功能的社会组织,促进金融中介市场的发展和繁荣。三是加强中小企业上市的培育和服务。目前**区本土上市企业仅有2家,建议区委、区政府完善中小企业服务组织,加强对中小企业上市的服务与指导,建立数据库。摸清中小企业的上市需求。对已上市的企业,在技术能力创新、人才引进、知识产权等方面给予重点关注,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

(四)加快金融创新进程

1、强化金融驱动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方面引导银行机构积极拓宽金融投资渠道,加快项目市场化运作步伐,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融资机制。另一方面针对**区民营经济活跃,民间资本较充裕特点,充分发挥金融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合法、有序地参与金融活动,增加新增贷款对民营企业、民间投资的支持份额。在区域范围内真正构建起金融机构、民间资本“自由竞合”良好外部环境。

2、完善金融服务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加强政银企关系和谐发展,制定政、银、企之间的沟通制度,引导银行在支持企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中找到最佳结合点,积极引导银行信贷资金集中投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担保为主、民营担保为补充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扩大抵质押贷款范围,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针对科技创新型小企业,开展企业股权质押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等。

3、深化金融引导机制创新。一是建立健全扶持金融发展的工作机制。积极发挥地方财政的杠杆作用,通过费用补贴、设置奖金等激励方式引导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投资等各类金融行业均衡发展。二是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各类金

融机构进驻**区,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设网点,矫正我区金融资源配置上的偏差。三是加强银证合作机制,积极提供融资顾问、财务分析、公司理财等金融服务,促进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推进银保合作,推广运用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加强银行与担保公司、专业协会合作,共同研究探讨银企合作的新途径、新模式。

四、结语

**区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发展和支持。而金融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职能部门的正确引导和扶持,为适应和促进**区“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参照市政府《关于加快**市市金融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区重点引进的金融机构给予特殊优惠以达到集聚引进的目的。在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的背景下,撬动政策杠杆,成为发展我区金融业的重要支点。通过大力发展区域金融业,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大力吸引各类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进入我区投资领域,将为**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持续的助力。

大力发展金融业 促进**区经济发展

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就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热点。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已为人们所共知,即:金融支持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发育良好的金融市场能够极大地促进储蓄的增加以及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

正是由于金融服务业是**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对**区金融业发展现状进行审视,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剖析,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用以选择相适应的金融业发展路径,满足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的金融服务需求,是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

一、**区金融业发展现状

(一)概况介绍

近几年,**区金融业逐步发展,迄今以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结构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完备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初现雏形。据统计,截止2011年第三季度,**区提供融资和担保业务的机构主要包括17家银行分支机构,14家担保公司(其中1家为政府性担保公司,2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和1家小额贷款公司。

1、银行业发展现状

**银行金融机构近年来实现突破式增长。从仅有少数银行分支机构,发展到如今的17家银行金融机构(其中包括1家市级分行和1家村镇银行)的规模数量,今年底有望增加到18家。截止2011年底,**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823亿元,比上年增长6.4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527亿元,增长13.57%。截至2011年9月末,剔除金田铜业1家大型企业,区属银行分支机构对区内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112.58亿元,同比增长12.1%。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进一步好转,2011年

底,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0.2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82%,比年初下降 0.1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区存贷比也有所回升(图 1),2011年9月的存贷比为84.3%,远高于银监部门规定的75%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近几年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在不断上升,但与全市98%的高存贷比相比,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图1 2008年底至今银行机构存贷比情况(单位:%)

100

80

60

40

20

2008.122009.062009.122010.062010.12

2011.9

2、担保业发展现状

至2011年9月,区属担保公司的担保笔数为2130笔,金额为3.7亿元。正德担保是唯一一家政府性担保公司,自2009年6月成立以来,仅用两年的时间,业务量已经处在领先地位,为企业担保融资累计超过2.6亿元,其他担保公司在担保业务上表现平平,体现出政府性担保公司和民营担保公司的分化趋势。

3、其它金融业发展现状

截止2011年9月,其它金融业机构包括5家证券公司营业部和1家期货公司营业部,去年缴纳税款合计为2190万元。另有1家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迄今为止,佳和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资产总计2.4亿元,负债总计0.75亿元,实收资本15000万元,累计实现利润1272万元。9月份发放贷款46笔,自年初贷款累计发放额为9.2亿元。从单户看,贷款余额100万元以上的21308万元(55户),占全部贷款余额的87.65%(规定比例为30%)。

(二)现实需求

当前,**区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发挥金融产业的辐射、带动、支撑作用,对于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

区具有深远的影响。**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以体制机制创新和服务创新为动力,加快壮大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集聚发展水平”,提出要“大力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增加金融机构的商业网点。重点引进证券期货、保险、股权投资、信托、担保等非银行类金融企业,努力打造特色金融集聚区。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积极承接金融产业转移,引进金融后台服务企业。”

从**区的区域地理来看,“十二五”期间,随着**市市加快融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积极推进金融业发展,**区地处**市市老三区,也是融入上海“两个中心”的北门户区,区位优势不言而喻,在新时期**区打造“三区三城”新格局的目标指引下,两**岸的陆续开发建设,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调整,为金融业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基础支撑。

**区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区内有着巨大投融资需求。依最新统计,**区规上工业(仅指本土民营经济)经济企业单位数以及工业总产值2011年底分别为288家和 299.4亿元,同比增长16.86%,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其中,销售规模超过10亿元的企业数有4家,年销售额上亿元的有55家,全区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家,正式进入上市实质操作进程的企业6家。民营工业经济主导着**区工业经济发展主要趋势,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从客观上来说,在众多民营企业中潜在着一批企业发展壮大中会出现的融资需求,而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具有相当规模的闲散资本,这就需要发挥金融市场作用,优化配置资金资源。

二、**区金融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从**区金融业发展的现状看,一方面,以政府主导、传统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依然牢牢占据着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多种发端于民间的直接融资活动不能得以规范,其积极作用难以发挥。而在政府主导、传统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服务中,由于忽视企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不能顺应市场机制的调整、囿于狭隘的

融资功能,而不着眼于向客户提供包括风险管理、价值提升、支付清算等在内的全面金融服务配套,妨碍了**区金融创新的开展,金融业的发展相较于海曙、江东两区相对迟滞。

(一)总部金融机构匮乏

受经济总量偏小和区域地理位置的限制,我区金融业发展整体落后于海曙、江东等金融业较发达的区域,未能聚集一批有影响的综合金融集团。与江东、海曙等服务业发达区域相比,**区金融业发展总体上滞后。早在2009年底江东拥有246家金融机构及网点,是当时**区数量的两倍,该区仅09年当年就引进了54家金融企业,汇丰银行、荷兰人寿、信诚人寿等多家世界500强金融保险业巨头落户该区;海曙各类金融机构和网点在2004年就已达到了181家,恒生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信银行、渣打银行等知名品牌银行落户该区。相比之下,**区由于经济总量偏小,金融创新起步晚、起点低,金融机构数量和质量增长受到硬件环境的约束限制。

(二)金融生态尚未健全

**区金融生态仍不健全,金融业形态不丰富。目前入驻的18家银行金融机构全部以中资银行为主,且大部分为分支机构,外资银行更是难见踪影,基金、证券、融资租赁、汽车租赁、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等金融形态比较缺乏。行业结构失衡,资金融资渠道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目前银行业在全区金融业中占居绝对的主导地位,直接融资比例较少,而保险业及其他金融服务市场发展滞后,占金融业的比重偏低。而且很多企业的发展还是依靠内源融资,未能很好地依靠金融市场实现规模扩张,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辐射面不够。结构上的单一,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融服务能力。

(三)金融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

从目前**区企业形形色色的金融需求中所反映的共性问题看,企业最主要的金融需求仍是融资过程中的担保问题。但是因为配套服务体系缺乏,实际操作难度较大。这样的金融服务配套体系涵盖很多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体系中一个环节的缺失或低效,都会影响金融服务的顺利进行,如:评估部门、登记部门(如商标)、保管部门(如动产)的缺失,使得企业的商标、股权和其他动产被闲置,企业的需求和银行的供应难以匹配;物价部门未制定适合实际的中介服务机构收

费标准,确定合理浮动幅度,并监督其认真执行;各企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在加强对企业的诚信教育,引导企业诚信守法方面有所缺位等等。

(四)金融机构主体缺乏服务创新的积极性

受创新权限及竞争集中于传统业务等因素影响,金融创新主体缺乏动力。银行业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授信产品及现有抵押物的置换来营销客户。金融机构在客户的竞争中,还是以授信总量的多少、抵押品评估价值的高低、抵押品折扣率的高低来吸引客户。商业银行未将金融创新提到应有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并未从传统发展模式上更新创新理念。同时,由于分支机构权限受限,也削弱了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杠杆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

另外,中小微企业的个性化金融需求日益增长,部分需要量身定做。金融创新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但回报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外部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主体的积极性。

三、大力发展我区金融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着力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把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保险市场协调发展,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发挥金融的整体功能。大力推进直接金融的发展,改变和扭转“重间接金融,轻直接金融”的观念,重视上市企业的培育工作,推动优质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加快自身的发展。积极发展债券市场,促进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展,不断开拓新的融资渠道,逐步将以银行信贷融资为主的结构转变成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票据融资等多品种、多渠道、多元化的结构。着力推进和强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和租赁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对新兴的市场和客户,用创新的产品和手段开展服务,实现客户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二)加快建设区域金融聚集区

一是明确金融业空间发展布局。结合两**岸开发及我区“十二五”城市规划和发展情况,积极推进金融功能区规划建设,筑巢引凤,尽快形成由滨水金融聚集区为核心,姚**岸金融聚集区和甬**岸金融聚集为补充的金融业发展格局。二是加快培育特色金融功能区。**老外滩区域目前有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30家,沿江而立,金融基础较好。未来随着来福士城市商业综合体、钻石商业广场、规划中人民路地块、奥丽赛广场的逐步投入使用,具有**特色的高档商业

中心将逐步成型。应积极吸纳金融业衍生行业的进驻,打造金融后台服务区,争取再现近现代老外滩金融中心的风采。

(三)加快健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有侧重、差异化的发展金融业。作为市中心城区之一的**区,与江东、海曙相比金融业起步晚,在银行业的发展商**不存在比较优势,因此在布局**区金融业发展时,应重点引进以证券期货、保险、股权投资、信托担保等非银行类金融服务企业,打造特色鲜明的非银行金融业集聚区;二是创造更便捷、高效的软环境。加快补充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特别是智能、实时的一体化信息平台,解决目前存在的“企业找不到银行,银行找不到企业”的现象。大力培育金融中介机构及可持续“造血”功能的社会组织,促进金融中介市场的发展和繁荣。三是加强中小企业上市的培育和服务。目前**区本土上市企业仅有2家,建议区委、区政府完善中小企业服务组织,加强对中小企业上市的服务与指导,建立数据库。摸清中小企业的上市需求。对已上市的企业,在技术能力创新、人才引进、知识产权等方面给予重点关注,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

(四)加快金融创新进程

1、强化金融驱动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方面引导银行机构积极拓宽金融投资渠道,加快项目市场化运作步伐,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融资机制。另一方面针对**区民营经济活跃,民间资本较充裕特点,充分发挥金融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合法、有序地参与金融活动,增加新增贷款对民营企业、民间投资的支持份额。在区域范围内真正构建起金融机构、民间资本“自由竞合”良好外部环境。

2、完善金融服务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加强政银企关系和谐发展,制定政、银、企之间的沟通制度,引导银行在支持企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中找到最佳结合点,积极引导银行信贷资金集中投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担保为主、民营担保为补充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扩大抵质押贷款范围,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针对科技创新型小企业,开展企业股权质押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等。

3、深化金融引导机制创新。一是建立健全扶持金融发展的工作机制。积极发挥地方财政的杠杆作用,通过费用补贴、设置奖金等激励方式引导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投资等各类金融行业均衡发展。二是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各类金

融机构进驻**区,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设网点,矫正我区金融资源配置上的偏差。三是加强银证合作机制,积极提供融资顾问、财务分析、公司理财等金融服务,促进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推进银保合作,推广运用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加强银行与担保公司、专业协会合作,共同研究探讨银企合作的新途径、新模式。

四、结语

**区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发展和支持。而金融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职能部门的正确引导和扶持,为适应和促进**区“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参照市政府《关于加快**市市金融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区重点引进的金融机构给予特殊优惠以达到集聚引进的目的。在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的背景下,撬动政策杠杆,成为发展我区金融业的重要支点。通过大力发展区域金融业,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大力吸引各类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进入我区投资领域,将为**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持续的助力。


相关内容

  • 重庆金融业发展的经验及对湖北的启示_许璞
  • 重庆金融业发展的经验及对湖北的启示 许 璞 430015) (汉口银行,湖北武汉 摘 要:重庆在结合自身实际,错位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金融产业,积极引导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成效 显著,对同处长江流域且经济金融生态环境类似的湖北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和总结重庆近年来的金融发展 ...

  •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健全金融调控机制和完善金融监督体制等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金融工作的内在要求.结合我州实际,深化金融改革 ...

  • 重庆市江北区金融办"十二五"发展规划
  • 重庆市江北区金融办"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2015) 十二五时期是初步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关键时期,也是江北区金融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全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314"总体部署,以初步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核心区为目标,抢抓两江新区开发契机,快 ...

  • 金融系统工作情况汇报
  • 一.基本情况 灵宝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豫秦晋三省交界处,国土总面积3011平方公里,辖10镇5乡,总人口73.4万.近年来,我们依托黄金.果品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大力实施项目和品牌带动战略,着力建设新型有色金属冶炼加工.新型果品生产加工两大新型工业基地,强力推动城市建设改造,以新 ...

  • 开放型服务业论文_1_
  •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后的五年来, 中国外经贸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开放型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例如,广州进出口总值已连续五年每年上一个百亿美元台阶, 近两年又连续获得了"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汽车及零 ...

  • 2010两会内容
  • 2010两会内容.txt男人的承诺就像80岁老太太的牙齿,很少有真的.你嗜烟成性的时候,只有三种人会高兴,医生 你的仇人和卖香烟的. 背景知识梳理 >> 2010年3月15日,新华社全文播发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3月 ...

  • 陕西服务业发展规划
  • 陕西省服务业发展规划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促进我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特编制本规划.规划实施期2010年-2015年. ...

  •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
  • 2001年2月12日xx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今后五到十年,是xx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十五"计划是筹划21世纪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根据<中共xx市委关于制定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 ...

  • 区政府工作思路
  • 2011年,很可能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最大、挑战最严峻的一年。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愈演愈烈,具有严重的冲击性、极强的破坏性和广泛的影响性。世界经济将持续低迷。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深,严重后果将进一步显现。国内经济运行困难急剧增加,保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