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果子片段与反思

《摘果子》教学片段的评价反思

“摘果子”是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6—27页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是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减法的含义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片段及评价:

一、 巧设伏笔,自然引出主题

1、向学生介绍评价方法:“老师带了5个智慧果,要奖励给最出色的孩子。”出示数字5。

2、“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幅画,想请大家根据图意编一个数学小故事,提一个数学小问题。看谁表现最棒,奖给一朵小红花。”

3、看图:“秋天来了,树叶落了,小红来到果园里,做了什么呢?”让学生展开讨论,评选出学习最好的小组。

生:“果子成熟了,小红想送给妈妈尝尝,于是从5里面摘了2个送给了妈妈,树上还剩下3个。”

师:(点出减法的意义)“你用了‘摘果子’这几个字很好,我们就把这节课取名为:摘果子。”

二、 智探疑问,情趣激发主题

1、出示课题后,适时提出:“刚才大家说得很好,像这样的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呢?”

2、出示小淘气图片(师拿)“小淘气来到剩下三个苹果的树下,他也想送几个给妈妈尝尝,你们猜他会摘走几个呢?”

3、拓展延伸:“生活中也有很多用减法解决的故事,你能编一编吗?” 生:说出拿走、借出、吃掉等等词来表示减法的现象。

4、激发情趣:我们用小小手也能编出许多小故事,你能来试试吗?伸出一只手,编儿歌:“我有一只小小手,它有五个好朋友,弯弯腰,做做操,编个故事呱呱叫。”让学生分成小组说。

5、老师点睛:这就是我们的减法故事,大家说得太精彩了!!!

教学反思: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我通过创设富有吸引力的评价情境—奖励“智慧果”、“小红花”评优秀合作小组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发展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本课中的疑惑:评价学生的标尺如何把握?这节课最大的失误还在于对学生的评价。以往老师习惯了拿出一朵花来夸他说得好,特别是说出了老师想要的答案,这次课上我仍然沿用了这种评价。例如开场白:“看看这节课谁说得最好,最聪明,老师就送给他这个智慧果,小红花等。”但这个“最好”、“最聪明”往往还是符合老师的心理和老师的答案一样。这种评价方式无疑抹杀了学生思想的真实性。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而不是裁判官,要把孩子的世界作为参照物,用建议式的评价,而不应用简单的对错好坏来评价。例如,一个孩子上来摘果子,把得数是4的果子摘成4+1=5,我给予了否定的回答。但是这个孩子很执拗地说:“这里也有4呀!”原来在这个孩子的眼里,我出示的数字4和算式里的4是有关联的。虽然她后面仍然摘对了果子,可是就这一次否定也许让她终身难忘。其实这个孩子的理由是多么充分,多么有创新!可是我却忽略了用孩子的心去思考,去感悟,一语下定论,让我深深为自己的评价方式产生了质疑:是让孩子猜测老师的意图还是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其实我不妨肯定她的想法,再暗示她:如果老师要你找出得数是4的算式,你能找到吗?我想这个孩子会很兴奋地再次寻找,并且会檫出机智的火花,可惜在课上她手足无措地站在台上,然后是很困难地找到了我要的答案。回忆起来,我仍有深深的歉意。由此可见,评价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珍贵,多么重要!

《摘果子》教学片段的评价反思

“摘果子”是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6—27页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是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减法的含义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片段及评价:

一、 巧设伏笔,自然引出主题

1、向学生介绍评价方法:“老师带了5个智慧果,要奖励给最出色的孩子。”出示数字5。

2、“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幅画,想请大家根据图意编一个数学小故事,提一个数学小问题。看谁表现最棒,奖给一朵小红花。”

3、看图:“秋天来了,树叶落了,小红来到果园里,做了什么呢?”让学生展开讨论,评选出学习最好的小组。

生:“果子成熟了,小红想送给妈妈尝尝,于是从5里面摘了2个送给了妈妈,树上还剩下3个。”

师:(点出减法的意义)“你用了‘摘果子’这几个字很好,我们就把这节课取名为:摘果子。”

二、 智探疑问,情趣激发主题

1、出示课题后,适时提出:“刚才大家说得很好,像这样的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呢?”

2、出示小淘气图片(师拿)“小淘气来到剩下三个苹果的树下,他也想送几个给妈妈尝尝,你们猜他会摘走几个呢?”

3、拓展延伸:“生活中也有很多用减法解决的故事,你能编一编吗?” 生:说出拿走、借出、吃掉等等词来表示减法的现象。

4、激发情趣:我们用小小手也能编出许多小故事,你能来试试吗?伸出一只手,编儿歌:“我有一只小小手,它有五个好朋友,弯弯腰,做做操,编个故事呱呱叫。”让学生分成小组说。

5、老师点睛:这就是我们的减法故事,大家说得太精彩了!!!

教学反思: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我通过创设富有吸引力的评价情境—奖励“智慧果”、“小红花”评优秀合作小组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发展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本课中的疑惑:评价学生的标尺如何把握?这节课最大的失误还在于对学生的评价。以往老师习惯了拿出一朵花来夸他说得好,特别是说出了老师想要的答案,这次课上我仍然沿用了这种评价。例如开场白:“看看这节课谁说得最好,最聪明,老师就送给他这个智慧果,小红花等。”但这个“最好”、“最聪明”往往还是符合老师的心理和老师的答案一样。这种评价方式无疑抹杀了学生思想的真实性。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而不是裁判官,要把孩子的世界作为参照物,用建议式的评价,而不应用简单的对错好坏来评价。例如,一个孩子上来摘果子,把得数是4的果子摘成4+1=5,我给予了否定的回答。但是这个孩子很执拗地说:“这里也有4呀!”原来在这个孩子的眼里,我出示的数字4和算式里的4是有关联的。虽然她后面仍然摘对了果子,可是就这一次否定也许让她终身难忘。其实这个孩子的理由是多么充分,多么有创新!可是我却忽略了用孩子的心去思考,去感悟,一语下定论,让我深深为自己的评价方式产生了质疑:是让孩子猜测老师的意图还是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其实我不妨肯定她的想法,再暗示她:如果老师要你找出得数是4的算式,你能找到吗?我想这个孩子会很兴奋地再次寻找,并且会檫出机智的火花,可惜在课上她手足无措地站在台上,然后是很困难地找到了我要的答案。回忆起来,我仍有深深的歉意。由此可见,评价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珍贵,多么重要!


相关内容

  • 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
  • 一. 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数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 二.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材料 教师:课前收集材料 三.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新一教材上并没出现<生活中的数>单独一节课的内容,而是把这个内容分散在学了6和 ...

  • 我的长生果教学反思
  • 我的长生果教学反思范文一: <我的"长生果">一课,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教学重在使学生懂得了读书与作文的关系,通过重点段的阅读,让学生明白:一个是要构思新颖,别出心裁:一个是要有真情实感,在模仿借鉴后要进行呕心力血的创造,才能够打动人心,获得成功. 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 ...

  • 9[关心老人]反思
  • <9关心老人>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敬老爱老的情感与主动关心.帮助老人的态度. 行为与习惯:见到老人主动问好,对老人有礼貌,能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 知识与技能:认识老人,了解老人的方方 ...

  • 一年级四季教学反思
  • 一年级四季教学反思一: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反思 上完<四季>一课,心里不知道是喜多一点还是忧多一点.课后来反思一下自己的收获,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读四季诗,找四季景,编四季诗,画四季景等四个环节,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始提问,激发读书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指出:&q ...

  • 昆虫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 <昆虫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汇泉学校 杨林娟 教学目标 1.对<昆虫记>作者法布尔作初步的了解,推荐作品<昆虫记>. 2.激发学生对<昆虫记>的阅读兴趣,指导大家用浏览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封面.内容提要和作者简介. 3.指导学生欣赏<昆虫记>精彩 ...

  • 小学生雷人作文经典片段
  • 1:写一篇关于爱情的作文要求如下:1:语言简洁,词句精炼2:故事必须以悲剧结尾3:不限字数作文果然惜字如金:"嫁给我好吗?" "滚!" 2:后座的那个讨厌的男生真可恶,老拿手在后面踢我,还给我塞一些奶糖,说是他在城里工作的叔叔带回来的.但有一次,我发现嘴里的糖 ...

  • 主题活动--苹果和橘子
  • 主题活动--苹果和橘子 一.主题背景: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天的果园是一派美丽的景象,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橘子,甜甜的柿子--成熟的水果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秋天的水果真是丰富多彩,而水果又是孩子们熟悉的.喜欢的.每个人对水果都有自己的喜爱.水果的色彩.外形.味道.营养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 ...

  • 未熟的果子也甜
  • 十八岁,独自一人,背着背包出门远行.没有提前准备,没有稍稍计划,人生第一次.但内心没有恐惧,欢快地冲出了家门„„ 但,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即便没有过出门远行的切身体验,至少也该听说过外出的不易,怎么可能像一个贪玩的小孩子,背起包兴高采烈就走了.所幸这是小说,不是传记,不然这捏造痕迹未免过于明显.那作者 ...

  • 1.1人类的形成教案1(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 第 1 课<人类的形成>教案 1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以"人类的形成"为主题概述了原始社会的历史演变,主要以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原 始社会的瓦解三大问题为线索,向学生展示了原始社会的历史风貌.二.课程标准 全面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知道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