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城市交通未来发展方向

探索城市交通未来发展方向

摘要

市政管理中,城市交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也不断变化,面临着新的发展和问题。为了探索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我们沿着历史的脚印,寻求治疗现代城市交通通病的妙药,憧憬着未来人类城市交通的模样,希望城市成为人类永恒的美好家园。

关键词:城市交通 问题 现状 发展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漫漫徜徉,从猎杀采摘的原始社会到古老而宁静的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社会,从使用蒸汽动力而成长起来的工厂林立的工业时代到大规模使用化石能源呼啸发展的后工业时代,人类有开始探索新科技,将触角伸及自亘古时就想往的任何地域。人类将地球变成自己的国度,而城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行,也在各国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几乎会成为大部分人类未来的栖息地。随着人群不断地,加速的进入城市,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需求的增加,人们公共的活动领域承担的功能越来越繁重多样。一个集市曾经可以光荣的肩负着购物消费,娱乐广场等多种功能,一条小路曾经可以成为一通大道,使车来人往,熙熙攘攘,喧嚣众众。然后在这个时代,一座座的SHOPPING MALL仍会让人们抱怨假期不知踏向何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仍然将人们围于一座城,困于旅途。不管城市大小,其交通现状都显现了不可忽略的问题,传达了亟待解决的信号。未来城市交通何去何从,仍然值得我们探讨。

一、中国城市交通现状及隐患:

城市交通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格局,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捷。过去水陆十几日甚至半个多月,现在却缩短至一天甚至几个小时。曾经的天堑如今变成通途,曾经的遥不可及现在拿个车钥匙就可以吹着口哨出发。但是,在城市交通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我们困扰不断。目前不仅诸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二三线城市也面临着或轻或重的交通拥堵,车流缓慢,车辆不断增多,交通不畅,运输效率低下,交通安全隐患多,事故多发等交通现状。虽然城市的道路交通不断发展,道路一年一年扩建增建,但是仍然无法避免城市交通的通病。

如今,中国特大城市的机动车平均时速已由过去的20公里左右下降到现在的12公里左右,在一些大城市中心地区,机动车平均时速已下降到8—12公里。全国30多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大部分交通流量负荷已近饱和,有的地市中心地区交通已接近半瘫痪状态。我国大城市交通堵塞和拥挤现象与大城市市外高速公路网的逐步建成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汽车在市外100公里只需约一个小时左右时间,而在城市中心地区10公里里程就可能消耗了一个多小时。

原本人们聚集在城市,为了寻求一种聚居的安全感和享受生活在治理良好设施齐备的区域里的便利性,此刻却因为它成长的阵痛而倍感困扰。人们被出行的不便所烦恼,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大大影响了工作和休息的时间,城市之间奔波让人身心俱疲,出行代价之高远不止是金钱所能衡量,这样的生活方式无疑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除此之外,交通堵塞不仅使得人们在路时间延长、滞留,也导致了城市的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大增加,环境污染,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人们生活在其中甚至无法保证自身的身体健康,政府不得不在为交通问题头疼的同时还得花大手笔治理交通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一些精英人才迫于生活环境的恶化也开始出逃北上广。而交通问题带来的另一个忧患则是能源的浪费。车辆的增加,尤其是私家车辆的增加,使得人均交通能耗变大,而在路途滞留时间过长,无疑又增加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在能源紧张的当今社会,不可不说是个大问题。如此这些,彼此相互联系,最终作用于人,感知于人,一个交通问题束缚了城市本身美好功能的释放,造成的影响不仅是对个人,不仅是对政府当局,二十对人们共同生活共同治理的城市,所谓人人有责,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身处其间,最终难以避免。交通问题是城市成长过程中的隐痛,也是每个市民的痛。

我们不禁试着探询,交通难题到底是何原因?治堵之囧为何出现在几乎所有的大城市?

一个这样的问题答案是复杂的。从城市格局看,城市的早期多数布局都是同心圆模式,市中心人口过度密集,而车辆和市民的增加又加剧了这种状况,市中心道路扩建难度较大,因此市中心及繁华地带人流密集,自然会增加交通堵塞的可能。从城市交通建设来看,城市路网建设不完善,车辆分流不合理,高架桥环线下穿布局不合理或者缺乏,上空地面地下三层铁路网不发达,公共交通的发展滞后,都会导致城市交通在应对愈来愈显化的难题面前失去力量。另外,人车混杂也使得红绿灯设置较多,车速缓慢拥堵,交通事故频发自然成为道路交通的大杀手。从市民交通意识和出行方式上来看,市民生活水平提高,机动车保有量增大,私人交通在出行方式构成中所占比重持续增高,使得道路交通负荷不断增大。人们的出行方式和观念需要与时俱进,并不能只图自己舒服,家里有车就得出行必开车,须知,中国这么多人口,人人都使用私家车出行只可能是一种灾难。与

此同时,人们的交通意识不强,私家车见缝插针,公交车上路如同战斗英雄,出租车分秒必争,轻则导致交通无序,道路不畅,重则发生交通事故,引发悲剧。而从政府处理城市交通的理念来看,政府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总是不断的扩建道路,拥堵,再扩建,道路扩建好像永远满足不了车辆的行驶需要,最后道路越来越宽,人们几乎紧挨着呼啸而过的车辆心惊胆战的行走,以车为本的治理理念只能使车辆越来越多,道路拥堵不可能获得实质性的解决。

二、城市交通未来发展方向:

每天早晚上下班高峰时间,比利时的主要进出城街道上车满为患。据交通部门的统计,仅2012年,比利时的驾车人在公路上因阻塞而损失了900万小时。按比利时有关部门的经济核算,1小时的堵车给一个私人驾车者带来的损失为6欧元,一辆卡车的损失则为25欧元。按此推算,堵车每年给全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1.14亿欧元。

日本首都东京是一个拥有约1200万人口的世界顶级大城市,人口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数的16倍,拥有使用中的汽车约为550万辆。尽管东京都有十几条地铁、环绕和横跨东京的轻轨客运线以及8条环城公路,但是仍有一半的公路经常发生堵塞。

美国交通拥堵的初期阶段,正常交通状况下25分钟的通勤出行,洛杉矶需要90分钟; 旧金山需要68分钟;纽约市需要43分钟。英国的伦敦,由于交通拥堵,对个人和企事业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20亿英镑。

的洛杉矶市的城市发展过程比较具有汽车文化特征,一直被誉为美国的“高速公路之都”。高速公路在洛杉矶的城市交通系统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占城市交通总量的55﹪。尽管发达的高速公路系统为洛杉矶地区带来极大的交通便利,但人口和汽车数量的增长使得道路的增长速度滞后于交通量的增长速度,交通拥挤现象相当突出。2000年洛杉矶市平均每人每年由于交通拥挤所造成的延误时间为56小时,浪费的汽油为84加仑,拥挤费用约为1000美元。

纵览各国城市交通状况,无不为交通问题而困扰。交通问题一直是城市发展中的通病,也许我们从别国的治理经验中能得到一些启示。

东京也曾有过不堪回首的大堵车时代。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正处于鼎盛时期,企业活动频繁,业务往来密集,街上的车辆自然也就拥堵不堪。 然而东京并没有尝试过诸如“单、双号限行”、“尾号限行”、“限上牌照”、“错峰上班”等措施,也没有听说过哪种类型的车在特定的时间段不能进入或通过市区。在东京市区,只要是车,无论是私家小轿车还是大型货车、运土方的卡车,都有在路上平等行驶的权利。在治堵上,东京最为著名的应该是蛛网一样密布的交通网,新干线尤其有名。除了线路多,换乘方便和准时也是东京地铁的一大特点,99%的线路换乘都不需要走上地面另寻入口,均可于三四分钟内完成。对于缓解路面交通压力非常有效。 此外,日本人驾车“礼让”精神贯彻得很到位,绝没有看见前车打灯并线后车却紧踩油门的怪现象。被让的车辆也都会闪两下双蹦灯以示感谢。

纽约人口的数量和密度和北京也相当。虽然纽约满街是车,但却只有30%的人开车上班,因为公共交通更快更便宜。纽约的地铁四通八达,长达一千多公里,再加上通勤列车、轻轨、城际列车等,轨道就成了交通的主力。除此之外,曼哈顿的水畔绿道长达51公里,大致相当于二环路的两圈多,完全和机动车隔绝。如今纽约的骑车人如今已经超过20万,每日有65万人次骑车出行。

各国在城市交通发展上都已经走了很长的路,但是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们对城市交通未来画面的憧憬从未停止,城市交通未来发展方向一直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一、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化

由于早期人们聚居具有一定规律性,城市的布局一般多呈同心圆结构,即以一个中心向外扩散,市民围绕中心活动,越是外围人越少。然而这样的布局不但使得市中心人流过多,空气质量差,交通拥堵,而且不利于城市功能的整合。因此,未来城市会向着多中心模式发展,一个城市将功能分散,形成多个同心圆辐

射周边,不但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而且也使得城市交通压力得以缓解。良好的空间布局使得城市人流得以疏散,分解人流车流,也使得人们出行更加便捷,在很大程度上为城市交通的良性发展提供的基础。

二、城市路网立体化网络化

由于人流车流的急速增加,平面化的交通网布局必然无法承受如此压力。在如今大中城市,高架大桥座座林立,下穿隧道比比皆是,路面不断拓宽,在大城市,地铁,城际铁路,轻轨等轨道交通也迅速发展。这些立体化的路网交通使得城市的交通承载能力不断扩大,基本上描绘了未来几十年城市交通的发展轨迹。而城市外围环环线以及地铁与城市放射状道路的交错使得城市路网向网络化方向发展,阡陌纵横的道路使得车流更容易被相互连接,最便捷的到达各个地方,人流也能够轻易的进入城市路网中。城市路网伸出的强大而有力的触手将整个城市,所有行走在城市的人们纳入怀中。

三、公共交通主体化

公共交通在未来一定会成为城市运输的主力。如今对私家车辆进行限购并非明智之举,单双号限行,摇号购车牌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反而会滋生腐败和不公平。看如今的城市道路,宽阔是够宽阔的了,十车道比比皆是,但拥堵还是层出不穷,政府也是一头大汗,再这么建下去难道得二十车道才行?也许不见得道路无限宽才能解决交通问题,真正需要做的还是道路的合理利用和运输效率的提高。在未来,城市道路应该缩小目前占据主要车道地位的机动车道路,而为公共交通开辟专用道路,建立岛型公交站,集中人流,中间双车道仅允许公共交通来回行驶。一方面,车载量增加,另一方面,使得公共交通不拥堵,甚至更加方便,公交站高效率的集中人流,并于地铁站等相连,换乘便捷,让人们更愿意乘坐公共交通。与此同行,私人车辆行车道的变窄,以及相应市内停车代价增大自然使得人们趋向于在市内短途乘坐公共交通。试想,一方面是公交的便利低廉,一方面是私家车出行的拥堵,且费用昂贵,人们自然而然就会倾向前者。那么政府所谓的对车辆的调控就没那么有必要了。而且车辆保有量的增加其实也属正常,如

果旅途较远,私家车无疑也是很便捷的。如此一来,人们在向市内出行时会倾向公交,而远程则会使用私家车。这样既不会对汽车市场造成实质的损害,还有效的解决了城市交通的难题,减少了拥堵,提高了道路利用率,也保护了环境,同时还大大提高人们出行的满意度。

三、实行人车分流

城市交通速度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车混杂,高速公路之所以快就在于车辆可以一直疾驰,不用停停等等,不一会就得降低车速。而目前的人行天桥虽然增加了,但还没有到达将人车完全分流的状态,而且人行道上也常见车辆停放,阻碍行人出行,行人的道路不但不便捷,和车辆的交汇处也很多,人车分流的理念提出已久,在欧美国家已被证实可行,可是在中国实践仍不够。人车分流应该是未来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关键一环,在道路上将人流与车流完全分隔开,互不干扰地各行其道,只有必要的指示灯指挥车辆前行,甚至交警的设置也可以大大减少,这样不仅提高了车流速度,也保护了行人的安全,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四、以人为本

通观如今中国的道路交通,基本上都是为了车而建的。行车道就是道路,车道不断挤占行人的道路,而行人基本上与呼啸的车辆贴身而过。如此的车本思想来治理当今交通难题,怪不得越治越乱。城市道路除了分给公共交通一部分车道,还需要给行人留下足够的不容车辆侵犯的行走区域。除此之外,解决交通问题关键还在人们自身。政府扮演的角色不只是去管制,还得诚恳的教育市民遵守交通规则,不为了争一点时间而违反规则,人们心平气和,礼貌谦让的开车行走,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相处必须的美德。而如今,政府只是形式化的宣传,到处挂满警示标语,驾校里学习交规,甚至连教课的老师也不见得遵守。政府需要更加真诚的,以身作则的遵守规则,不为一个人物的出行剥夺其他市民出行的权利,不为交通添堵。井然有序的社会不只是规则在起作用,起作用的只是人。和谐、以人为本的交通才是未来城市发展中的交通的真正归宿。

探索城市交通未来发展方向

摘要

市政管理中,城市交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也不断变化,面临着新的发展和问题。为了探索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我们沿着历史的脚印,寻求治疗现代城市交通通病的妙药,憧憬着未来人类城市交通的模样,希望城市成为人类永恒的美好家园。

关键词:城市交通 问题 现状 发展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漫漫徜徉,从猎杀采摘的原始社会到古老而宁静的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社会,从使用蒸汽动力而成长起来的工厂林立的工业时代到大规模使用化石能源呼啸发展的后工业时代,人类有开始探索新科技,将触角伸及自亘古时就想往的任何地域。人类将地球变成自己的国度,而城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行,也在各国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几乎会成为大部分人类未来的栖息地。随着人群不断地,加速的进入城市,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需求的增加,人们公共的活动领域承担的功能越来越繁重多样。一个集市曾经可以光荣的肩负着购物消费,娱乐广场等多种功能,一条小路曾经可以成为一通大道,使车来人往,熙熙攘攘,喧嚣众众。然后在这个时代,一座座的SHOPPING MALL仍会让人们抱怨假期不知踏向何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仍然将人们围于一座城,困于旅途。不管城市大小,其交通现状都显现了不可忽略的问题,传达了亟待解决的信号。未来城市交通何去何从,仍然值得我们探讨。

一、中国城市交通现状及隐患:

城市交通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格局,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捷。过去水陆十几日甚至半个多月,现在却缩短至一天甚至几个小时。曾经的天堑如今变成通途,曾经的遥不可及现在拿个车钥匙就可以吹着口哨出发。但是,在城市交通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我们困扰不断。目前不仅诸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二三线城市也面临着或轻或重的交通拥堵,车流缓慢,车辆不断增多,交通不畅,运输效率低下,交通安全隐患多,事故多发等交通现状。虽然城市的道路交通不断发展,道路一年一年扩建增建,但是仍然无法避免城市交通的通病。

如今,中国特大城市的机动车平均时速已由过去的20公里左右下降到现在的12公里左右,在一些大城市中心地区,机动车平均时速已下降到8—12公里。全国30多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大部分交通流量负荷已近饱和,有的地市中心地区交通已接近半瘫痪状态。我国大城市交通堵塞和拥挤现象与大城市市外高速公路网的逐步建成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汽车在市外100公里只需约一个小时左右时间,而在城市中心地区10公里里程就可能消耗了一个多小时。

原本人们聚集在城市,为了寻求一种聚居的安全感和享受生活在治理良好设施齐备的区域里的便利性,此刻却因为它成长的阵痛而倍感困扰。人们被出行的不便所烦恼,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大大影响了工作和休息的时间,城市之间奔波让人身心俱疲,出行代价之高远不止是金钱所能衡量,这样的生活方式无疑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除此之外,交通堵塞不仅使得人们在路时间延长、滞留,也导致了城市的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大增加,环境污染,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人们生活在其中甚至无法保证自身的身体健康,政府不得不在为交通问题头疼的同时还得花大手笔治理交通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一些精英人才迫于生活环境的恶化也开始出逃北上广。而交通问题带来的另一个忧患则是能源的浪费。车辆的增加,尤其是私家车辆的增加,使得人均交通能耗变大,而在路途滞留时间过长,无疑又增加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在能源紧张的当今社会,不可不说是个大问题。如此这些,彼此相互联系,最终作用于人,感知于人,一个交通问题束缚了城市本身美好功能的释放,造成的影响不仅是对个人,不仅是对政府当局,二十对人们共同生活共同治理的城市,所谓人人有责,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身处其间,最终难以避免。交通问题是城市成长过程中的隐痛,也是每个市民的痛。

我们不禁试着探询,交通难题到底是何原因?治堵之囧为何出现在几乎所有的大城市?

一个这样的问题答案是复杂的。从城市格局看,城市的早期多数布局都是同心圆模式,市中心人口过度密集,而车辆和市民的增加又加剧了这种状况,市中心道路扩建难度较大,因此市中心及繁华地带人流密集,自然会增加交通堵塞的可能。从城市交通建设来看,城市路网建设不完善,车辆分流不合理,高架桥环线下穿布局不合理或者缺乏,上空地面地下三层铁路网不发达,公共交通的发展滞后,都会导致城市交通在应对愈来愈显化的难题面前失去力量。另外,人车混杂也使得红绿灯设置较多,车速缓慢拥堵,交通事故频发自然成为道路交通的大杀手。从市民交通意识和出行方式上来看,市民生活水平提高,机动车保有量增大,私人交通在出行方式构成中所占比重持续增高,使得道路交通负荷不断增大。人们的出行方式和观念需要与时俱进,并不能只图自己舒服,家里有车就得出行必开车,须知,中国这么多人口,人人都使用私家车出行只可能是一种灾难。与

此同时,人们的交通意识不强,私家车见缝插针,公交车上路如同战斗英雄,出租车分秒必争,轻则导致交通无序,道路不畅,重则发生交通事故,引发悲剧。而从政府处理城市交通的理念来看,政府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总是不断的扩建道路,拥堵,再扩建,道路扩建好像永远满足不了车辆的行驶需要,最后道路越来越宽,人们几乎紧挨着呼啸而过的车辆心惊胆战的行走,以车为本的治理理念只能使车辆越来越多,道路拥堵不可能获得实质性的解决。

二、城市交通未来发展方向:

每天早晚上下班高峰时间,比利时的主要进出城街道上车满为患。据交通部门的统计,仅2012年,比利时的驾车人在公路上因阻塞而损失了900万小时。按比利时有关部门的经济核算,1小时的堵车给一个私人驾车者带来的损失为6欧元,一辆卡车的损失则为25欧元。按此推算,堵车每年给全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1.14亿欧元。

日本首都东京是一个拥有约1200万人口的世界顶级大城市,人口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数的16倍,拥有使用中的汽车约为550万辆。尽管东京都有十几条地铁、环绕和横跨东京的轻轨客运线以及8条环城公路,但是仍有一半的公路经常发生堵塞。

美国交通拥堵的初期阶段,正常交通状况下25分钟的通勤出行,洛杉矶需要90分钟; 旧金山需要68分钟;纽约市需要43分钟。英国的伦敦,由于交通拥堵,对个人和企事业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20亿英镑。

的洛杉矶市的城市发展过程比较具有汽车文化特征,一直被誉为美国的“高速公路之都”。高速公路在洛杉矶的城市交通系统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占城市交通总量的55﹪。尽管发达的高速公路系统为洛杉矶地区带来极大的交通便利,但人口和汽车数量的增长使得道路的增长速度滞后于交通量的增长速度,交通拥挤现象相当突出。2000年洛杉矶市平均每人每年由于交通拥挤所造成的延误时间为56小时,浪费的汽油为84加仑,拥挤费用约为1000美元。

纵览各国城市交通状况,无不为交通问题而困扰。交通问题一直是城市发展中的通病,也许我们从别国的治理经验中能得到一些启示。

东京也曾有过不堪回首的大堵车时代。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正处于鼎盛时期,企业活动频繁,业务往来密集,街上的车辆自然也就拥堵不堪。 然而东京并没有尝试过诸如“单、双号限行”、“尾号限行”、“限上牌照”、“错峰上班”等措施,也没有听说过哪种类型的车在特定的时间段不能进入或通过市区。在东京市区,只要是车,无论是私家小轿车还是大型货车、运土方的卡车,都有在路上平等行驶的权利。在治堵上,东京最为著名的应该是蛛网一样密布的交通网,新干线尤其有名。除了线路多,换乘方便和准时也是东京地铁的一大特点,99%的线路换乘都不需要走上地面另寻入口,均可于三四分钟内完成。对于缓解路面交通压力非常有效。 此外,日本人驾车“礼让”精神贯彻得很到位,绝没有看见前车打灯并线后车却紧踩油门的怪现象。被让的车辆也都会闪两下双蹦灯以示感谢。

纽约人口的数量和密度和北京也相当。虽然纽约满街是车,但却只有30%的人开车上班,因为公共交通更快更便宜。纽约的地铁四通八达,长达一千多公里,再加上通勤列车、轻轨、城际列车等,轨道就成了交通的主力。除此之外,曼哈顿的水畔绿道长达51公里,大致相当于二环路的两圈多,完全和机动车隔绝。如今纽约的骑车人如今已经超过20万,每日有65万人次骑车出行。

各国在城市交通发展上都已经走了很长的路,但是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们对城市交通未来画面的憧憬从未停止,城市交通未来发展方向一直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一、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化

由于早期人们聚居具有一定规律性,城市的布局一般多呈同心圆结构,即以一个中心向外扩散,市民围绕中心活动,越是外围人越少。然而这样的布局不但使得市中心人流过多,空气质量差,交通拥堵,而且不利于城市功能的整合。因此,未来城市会向着多中心模式发展,一个城市将功能分散,形成多个同心圆辐

射周边,不但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而且也使得城市交通压力得以缓解。良好的空间布局使得城市人流得以疏散,分解人流车流,也使得人们出行更加便捷,在很大程度上为城市交通的良性发展提供的基础。

二、城市路网立体化网络化

由于人流车流的急速增加,平面化的交通网布局必然无法承受如此压力。在如今大中城市,高架大桥座座林立,下穿隧道比比皆是,路面不断拓宽,在大城市,地铁,城际铁路,轻轨等轨道交通也迅速发展。这些立体化的路网交通使得城市的交通承载能力不断扩大,基本上描绘了未来几十年城市交通的发展轨迹。而城市外围环环线以及地铁与城市放射状道路的交错使得城市路网向网络化方向发展,阡陌纵横的道路使得车流更容易被相互连接,最便捷的到达各个地方,人流也能够轻易的进入城市路网中。城市路网伸出的强大而有力的触手将整个城市,所有行走在城市的人们纳入怀中。

三、公共交通主体化

公共交通在未来一定会成为城市运输的主力。如今对私家车辆进行限购并非明智之举,单双号限行,摇号购车牌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反而会滋生腐败和不公平。看如今的城市道路,宽阔是够宽阔的了,十车道比比皆是,但拥堵还是层出不穷,政府也是一头大汗,再这么建下去难道得二十车道才行?也许不见得道路无限宽才能解决交通问题,真正需要做的还是道路的合理利用和运输效率的提高。在未来,城市道路应该缩小目前占据主要车道地位的机动车道路,而为公共交通开辟专用道路,建立岛型公交站,集中人流,中间双车道仅允许公共交通来回行驶。一方面,车载量增加,另一方面,使得公共交通不拥堵,甚至更加方便,公交站高效率的集中人流,并于地铁站等相连,换乘便捷,让人们更愿意乘坐公共交通。与此同行,私人车辆行车道的变窄,以及相应市内停车代价增大自然使得人们趋向于在市内短途乘坐公共交通。试想,一方面是公交的便利低廉,一方面是私家车出行的拥堵,且费用昂贵,人们自然而然就会倾向前者。那么政府所谓的对车辆的调控就没那么有必要了。而且车辆保有量的增加其实也属正常,如

果旅途较远,私家车无疑也是很便捷的。如此一来,人们在向市内出行时会倾向公交,而远程则会使用私家车。这样既不会对汽车市场造成实质的损害,还有效的解决了城市交通的难题,减少了拥堵,提高了道路利用率,也保护了环境,同时还大大提高人们出行的满意度。

三、实行人车分流

城市交通速度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车混杂,高速公路之所以快就在于车辆可以一直疾驰,不用停停等等,不一会就得降低车速。而目前的人行天桥虽然增加了,但还没有到达将人车完全分流的状态,而且人行道上也常见车辆停放,阻碍行人出行,行人的道路不但不便捷,和车辆的交汇处也很多,人车分流的理念提出已久,在欧美国家已被证实可行,可是在中国实践仍不够。人车分流应该是未来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关键一环,在道路上将人流与车流完全分隔开,互不干扰地各行其道,只有必要的指示灯指挥车辆前行,甚至交警的设置也可以大大减少,这样不仅提高了车流速度,也保护了行人的安全,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四、以人为本

通观如今中国的道路交通,基本上都是为了车而建的。行车道就是道路,车道不断挤占行人的道路,而行人基本上与呼啸的车辆贴身而过。如此的车本思想来治理当今交通难题,怪不得越治越乱。城市道路除了分给公共交通一部分车道,还需要给行人留下足够的不容车辆侵犯的行走区域。除此之外,解决交通问题关键还在人们自身。政府扮演的角色不只是去管制,还得诚恳的教育市民遵守交通规则,不为了争一点时间而违反规则,人们心平气和,礼貌谦让的开车行走,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相处必须的美德。而如今,政府只是形式化的宣传,到处挂满警示标语,驾校里学习交规,甚至连教课的老师也不见得遵守。政府需要更加真诚的,以身作则的遵守规则,不为一个人物的出行剥夺其他市民出行的权利,不为交通添堵。井然有序的社会不只是规则在起作用,起作用的只是人。和谐、以人为本的交通才是未来城市发展中的交通的真正归宿。


相关内容

  • 宁波市区工业用地存量开发空间整合与管控
  • 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所所长张磊,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所工程师苗华楠在<规划师>2017年第7期撰文指出,在存量更新的背景下,工业用地更新作为城市更新的一部分,既关系到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又关系到城市空 间品质效益的提升,而适当的规划及政策干预能有效推动这一进程的健康.有 ...

  • 广东经济特区30年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 广东经济特区30年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课题组 二○一○年七月 目 录 一.广东经济特区改革发展30年之回顾 . .................. 4 (一)辉煌的成就和巨大的变化 .............................. 4 (二)伟大的实践,宝贵的经验 . ...

  • 综合配套改革各试验区研究热点述评
  • 2008年12月 第6期 总第141期 开放导报 China Opening Herald December 2008No.6 Total No.141 [综合配套改革研究] 综合配套改革各试验区研究热点述评 李家祥,戴 超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071) [摘要]随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 ...

  • 北京郊野公园设计探索与实践
  • 北京郊野公园设计探索与实践 摘要:通过对两个"北京郊野公园环"郊野公园建设实践及对其建成后效果进行跟踪,比较分析两个公园的方案及建成后情况,探讨具有北京特色郊野公园的设计方法及原则. 关键词:北京郊野公园环 现状利用 远期规划 设计前瞻性 公园角色转变 1.引言 "郊野 ...

  • 镇管社区的内涵.模式与发展趋势
  • [摘 要]镇管社区是为了回应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地区诸多社区管理问题而产生的一种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和社区治理模式.本文主要就镇管社区体制的基本内涵.实践模式和未来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以期进一步推动和完善"镇管社区"体制的发展. [关键词]镇管社区:实践模式:未来 [中图分类 ...

  • 我国特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分析
  • 作者:李友梅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6年07期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01(2016)02-0005-08 近年来,创新基层社区治理方式已成为国内不同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政府工作的一个重心.从历史上看,1990年代以来由于各城市的现实状况以及改革切入点存 ...

  • "舟山群岛新区"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草案)
  •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重点推进河北沿海地区.江苏沿海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区域发展,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 昨天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开幕,这次会议将审查和批准<国民 ...

  • 人居环境科学发展趋势论
  • 人居环境科学发展趋势论 吴良镛 DevelomentTendencofHumanSet -py tlementsSciences WULianon gyg (,T,SchoolofArchitecturesinhuaUniversit gy ,)Beiin100084Chinajg 摘 要 回顾百年 ...

  •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草案出炉 大都市圈即将构建
  • "开门做规划",在全过程公众参与中,"以人民为中心"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以下简称"上海2040")8月22日面世.即日起,"上海2040"正式启动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公示.此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