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冷却液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

第43卷第3期2009年3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Vbl.43№3Mat.2009

JOURNALOFXI’ANJIAOTONGUNIVERSITY

发动机冷却液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

李宝童,洪军,孙静,徐海波,邱志惠,潘世翼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710049,西安)

摘要:为了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效率、降低高温零件的热负荷、实现整机的热量合理分配与利用,针对冷却水套优化设计中存在的冷却液三维流动与传热问题,以直列4缸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利用流

固耦合的方法确定冷却水套壁面的传热边界条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AVITFIRE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对冷却水套内冷却液的流场分布、温度分布、壁面换热系数、各缸冷却均匀性和压力损失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发动机冷却水套三维流场形态的可视化,

构建了与实际冷却水套三维尺寸成l:l的水套试验件模型,结合其结构特点讨论了试验件的制备方案,并对模拟工况下试验件的强度与管路系统的压力损失进行了验证计算,从而进一步为冷却水套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与试验依据.

关键词:发动机;数值模拟;冷却水套;流动与传热;流固耦合

中图分类号:TK4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253-987X(2009)03-0017一05

NumericalSimulationforFlowandHeatTransferofEngineCoolant

LIBaotong,HONGJun,SUNJing,XUHaibo,QlUZhihui,PANShiyi

(stateKeyLaboratoryfor

ManufacturingSystemsEngineering,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49。China)

Abstract:Forimprovingtheenginecoolingefficiencyandreducingthermalloadofhightempera—

ture

components

tO

realizetherationaIheatdistribution

and

utilization.anumericalsimulationof

enginecoolingsystemwith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softwareAVl一FIREwascarriedOutfor

four-cylinderengine

tO

simulatethethree-dimensionalflowandheattransferofcoolingwaterin

theenginejacketforoptimizationdesign.Duringthecalculation,theheattransferboundaryofwaterjacketwasdeterminedfollowingcoupledliquid-solidtheory,andtheflowfieldofcooling

water,theheatconvectioncoefficientoftheinnerwall,thecooling

uniformity

ofeachcylinder

andthewholepressurelossfortheenginewereanalyzed.Torealizethevisualizationof3Dflowfieldoftheenginecoolant,one

tO

one

scale3Dexperimental

part

modelofcoolingjacketwas

to

con-

structedanditspreparationschemewasalsodiscussedaccordingThenthestructuralstrengthand

pressure

thestructuralcharacters.

tO

lOSSofthepipingsystemwerealsosimulated

verify

therationalityofthedesignscheme.

Keywords:engine;numericalsimulation;coolingjacket;flowandheattransfer;fluid-solid

piing

COU—

随着发动机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热负荷越来约占燃料总热量的20%"-一30%,通过缸盖传出的热量约占发动机传给冷却液全部热量的50%~

越高,试验证明发动机缸内气体的最高燃烧温度可

达2

500

K,在燃烧期间,传给燃烧室壁面的热流量

65%[¨.为了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必须很好地组织受热零部件的冷却过程,而作为发动机冷却系统的

密度可达10Mw/mz以上,燃气传给冷却液的热量

收稿日期:2008—09—01.

基金项目:国作者简介:李宝童(1982一),男,博士生;洪军(联系人)。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67517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7AA042118);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8KW-07).

万方数据 

18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第43卷

重要组成部分,水套中冷却液的j维流动与传热是

最主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冷却效率、高温零件的热负荷以及整机的热量合理分配与利用.目前,计算流体力学(CFD)已经成为分析水套冷却

能力的有效手段[引,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获得冷却液在水套中的速度场、温度场和压力场等信息,从而为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

据,同时也可为燃烧室部件的强度分析提供了重要

的边界条件.

近年来,随着多物理场耦合技术的发展,流固耦

合传热计算方法已逐渐被应用于冷却水套的设计计算当中[3],从而提供了更为准确的热边界条件.冷却水套结构复杂,又封闭在机体内部,因此不易观察和

测量.现有的发动机冷却液流场试验r4_5]只能观察到

冷却水套内的特定位置或者局部区域的流场分布情

况,而无法得到所有位置的流场数据,这一方面使研究者很难全面了解冷却水套复杂三维几何尺寸的详细信息,另一方面又制约了试验数据对于水套冷却

性能优化设计的指导作用。为此,本文以实现发动机

冷却水套三维流场形态可视化为目标,构建了与实际冷却水套三维尺寸成l:l的水套试验件模型,并

对模拟工况下试验件的强度与管路系统的压力损失进行了验证计算,为冷却水套流场试验平台的搭建

提供了理论指导.

1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分析模型

1.1几何模型及计算网格的建立

本文以BYD483Q直列4缸发动机为研究对

象,其主要技术参数为:缸径83ITlIn,行程85

ITllTI,

排量1.839L,压缩比9.0,标定点功率90kW,转速6

000

r/min,标定点扭矩160N・m,转速

4500

r/rain.

该机型采用整体式冷却方式,冷却液从水泵入口流入,然后进入缸体水套入口,经过缸体进气侧和排气侧流向缸体后端,同时一部分冷却液经过缸体上水孔及缸垫流入缸盖水套,最后经缸盖水套出口流出,如图1所示.南于实际的冷却液流动区域具有

不规则且复杂的几何外形,为了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在划分网格时应尽量保持计算区域与实际流动区域相一致.考虑冷却水套的设计特点,在网格划分中水

套主体部分采用非结构化的六面体网格,局部采用非结构化的多面体网格,将水套的三维CAD模型

通过转换文件STL输人到软件AVL.FIRE的前处

理模块FAME中进行网格划分.整体冷却水套计算

万 

方数据模型的总网格数为150万,其中六面体网格占91.07%,四面体网格占0.05%,金字塔型网格占2.93%,棱柱网格占5.95%.

图1冷却水套的计算区域

1.2数学模型及边界条件的建立1.2.1数学模型

冷却液选用体积分数均为50%

的水和乙二醇混合液,密度为1.024kg/m3,温度为

363

K.采用稳态计算模式,在计算过程中认为冷却

液在水套内的流动状态是有热交换、不可压缩的湍流流动.采用有限体积法把计算区域划分为离散的控制体网格,在每个控制体体积上进行控制方程积分,形成计算变量的代数方程.流体运动通用控制方程组为

1,、

t__W,_。q2+div(p“9)一div(Dgradl90)+≮

c,£

式中:p为通用变量;P为密度;H为速度;/-及S分别为广义扩散系数及广义源项.当妒取值不同时,此式可以表达成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和k-e湍流模型.

1.2.2入口、壁面和出口边界条件发动机在标定工况下(6

000

r/min)的水泵流量为2.5kg/s,湍动

能为0.02m2/s2,湍动能尺度为lmm.由于冷却液的温度分布状态与其流过的缸体、缸盖的温度分布是互相联系的,因此可利用流固耦合的方法将冷却

水套的CFD计算与缸体、缸盖的温度场有限元

FEA的计算联合起来,实现流固交界面数据的反复迭代(如图2所示),从而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由冷

却水套CFD计算的传热边界条件.由于如模型只

适用于离开壁面一定距离的湍流区域,因此对于壁

面附近的区域可采用标准壁面函数法来处理.由于

缸盖水套出VI连接了较长的出水管,所以按照流场充分发展进行处理,即给定任何物理量的梯度为0.1.2.3缸体缸盖温度场的计算边界条件缸体缸盖流固接触面的换热系数南冷却水套CFD计算得出,缸套内表面燃气温度与对流换热系数由文献[63

推荐的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缸体缸盖暴露于空气的

第3期

李宝童,等:发动机冷却液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19

表面环境温度T为293K,换热系数艿为

23

度分布云图以及各个区域的平均速度折线图,由图可知,缸体水套内基本没有流动死区出现,从而杜绝了形成蒸汽囊的可能性.在图3a中,1缸B区流速大于A区,相差1m/s左右,而2,3、4缸A区的流速则大于B区,相差0.1m/s左右,这是因为人水口在1缸下部,可以通过调整入水口位置使l缸上部的流速大于下部的流速,并且适当增加2、3、4缸的

w/(m2・K),与机油接触的缸盖顶部表面、油道

K,换热系数为

及缸体裙部的油温为410

200

w/(m2・K).燃烧室顶部的燃气温度为K,换热系数为725w/(m2・K),进气道温度

K,换热系数为300w/(m2・K).

l286

为310K,换热系数为210w/(mz・K),排气道温度为1

040

上下部流速差值.另外,缸体水套上部流速较大(大

于0.5m/s)。同时各缸排气侧流速均大于进气测流

速,符合冷却要求.由于缸盖采用纵流的冷却方式,

因此从1缸到4缸的流速逐渐增大,1缸的平均流速为0.758m/s,2缸为1.023m/s,3缸为1.581

(a)流体计算区域模型(冷却液)

m/s,4缸为2.407m/s.发动机缸盖热负荷较高的区域是缸盖底部,在进排气门座与喷油嘴之间的“鼻梁

区”的热负荷最高.图3b给出了缸盖伽剖面下“鼻

梁区”的流速矢量图,南图可知,两排气门之间的“鼻梁区”由于排气侧和火花塞部位流出的冷却水发生交汇、冲撞而形成漩涡,造成冷却液流速降低,使得冷却效果减弱.因此,可以通过加入导流板来改善这

(b)固体计算区域模型(缸体缸盖)图2冷却水套流固耦合传热计算模型

一区域的冷却液流动情况.2.2流量分布与压力损失评价

对于多缸发动机,需尽量保证各缸流量均匀,以

2发动机冷却液流动与传热分析

针对所研究问题的具体情况,本文主要对气缸套外壁面与缸盖鼻梁区的冷却液流动与传热、各缸流动均匀性及冷却系统的压力损失进行了分析.2.1速度场分布

防止造成局部过热.表1列出了各缸的流量数据,其

中流量不均匀性等于单缸的理想流量(单缸实际流量减去单缸理想流量).

表l各缸流量均匀性对比

为方便分析并使对比结果明确清楚,将缸体内

侧水套划分为上半区域(A区)和下半区域(B区).由于A区对缸套上部冷却效果影响显著,因此将其

沿圆周方向再均匀划分为排气侧、水泵侧、进气侧和

飞轮侧4个区域.图3给出了缸体水套内表面的速

(a)缸体水套内表面速度分布(b)缸盖水套鼻梁区速度分布

图3冷却水套速度场的分布

b-1:(2-a剖面下缸盖的水套流场分布;扣2:缸盖水套鼻梁区流场分布(放大)

万方数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第43卷

由表1中数据可知:1、2缸流量比较接近理想流量,不均匀性不超过5%;3缸由于分水孔9的堵塞使流量与理想流量相差较大,不均匀性为13%左右;4缸由于添加了分水孔13而使流量较大,可以

通过调整3、4缸的分水孔来控制两缸的流量以保证

均匀性.为了防止穴蚀,水流沿程的流速和压力不应

形成强烈的变化,整个水套的总压力损失为

46.4

kPa,其中缸体的压力损失所占比率为

25.55%,缸垫的占4.75%,缸盖的占69.70%,与同类机型相比,处于合理范围内,能够保证冷却液在水套内充分流动.

2.3换热系数与温度分布

如图4a所示,水套的表面换热系数与冷却液速度分布密切相关,但高速区的表面换热系数则相对

较高,低速区的表面换热系数则相对较低.整体水套

的换热系数平均值为8

752.68

w/(m2・K),缸体

水套换热系数的平均值为6

542.21

w/(m2・K),

缸盖水套换热系数平均值为11

716.70

W/(mz・

K),都已经达到了可以接受的范围.图4b是发动机

冷却液温度场的分布。随着冷却过程的进行,特别是

缸盖部位,冷却液温度逐渐升高,水套表面换热系数也逐步增大,使得整体温度场趋于一致(360K左

右),从而使缸体缸盖整体变形比较均匀.

(a)表面换热系数

(b)温度场分布

图4冷却水套的温度场及换热系数分布

3发动机冷却水套试验件模型

由于冷却水套结构复杂,又封闭于机体内部,所

以无法得到现有冷却液流动试验的完整流场数据,因此限制了试验手段对于水套结构优化设计的指导作用.针对上述不足,在详细分析水套三维尺寸信息

的基础上,对水套实体模型的各个曲面进行偏置处

万 

方数据理和布尔运算,构建出与三维尺寸成1:1且具有中空特征和一定壁厚的冷却水套试验件模型,其中缸‘体水套试验件模型肇厚为3mm(如图5a所示),缸盖水套试验件模型壁厚为3~6mm(如图5b所示).以该试验件模型为指导,结合具体的结构特点,通过选择合适的透光材料与成型方法,即可制备出完全反映发动机冷却水套的结构特征,并且可直接用于全流场观测的水套试验件,从而实现了发动机冷却液全流场形态的可视化.

对于缸体水套试验件,由于其结构特征相对简单、规则,因此可选用有机玻璃(透光率达到92%)作为成型材料,采用数控加工的方式并按照对称原则将其分为i部分进行制备.对于缸盖水套试验件,由于结构复杂且很不规则,采用数控加工(去除材料)的方式制备难度很大,因此可选择具有良好透光

性的光固化树脂(如11122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作为

成型材料,并采用快速成型(累积材料)的方式进行制备.

(a)缸体水套(b)缸盖水套

图5冷却水套试验件模型

试验管路系统的流动区域比较复杂,系统的能量损失包括沿程压力损失与局部压力损失,因此需

要计算整个管路流动区域的压力损失,以判断管路

设计是否合理.如图6所示,在AVI,FIRE中构建

整个管路系统的CFD模型,按照发动机额定工况施

加边界条件,计算得到试验丁况下的压力损失分布如图6a所示.由计算结果可知,整个管路系统的压力损失为97kPa。因此水泵扬程需大于该值才能满

足试验压力供给的要求.

冷却水套试验件作为核心部件,由于其结构复杂且为了保证试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在建模过程中使得各处壁厚相对较薄,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强度校核.将模拟工况下冷却水套试验件的CFD压力场数据作为边界条件导人强度校核有限元模型

中,计算得到该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如图6b所示.由计算结果可知,缸体水套试验件所承受的最大应力

为19MPa,缸盖水套试验件为7MPa.参照有机玻

璃与光固化树脂的力学性能参数,可得缸体、缸盖水

套试验件的静强度安全系数分别为4.6和8.8,该

第3期李宝童.等:发动机冷却液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

21

Ca)试验管路系统压力损失计算(b)冷却水套试验件强度计算

图6冷却水套试验件模型验证计算

结果证明了冷却水套试验件的壁厚可以满足试验强度的要求.

19一ZZ.

LIYing.CHEN

Hongyan,YUXiaolL

Applicationof

method

in

liquid—solidcoupled

numericalsimulation

an

4结论

本文利用流固耦合的方法,将冷却水套的流场

计算与缸体、缸盖的温度场计算联合起来,结合CFD软件与FEA软件之间的反复迭代确定了满足精度要求的冷却水套壁面传热边界条件,计算了4缸发动机冷却水套内冷却液的j维流动、压力及传热特性,获得了大量流场信息.在此基础上,对冷却

steadyheat

nese

transfercalculationof

engine

EJ].Chi—

InternalCombustmnEngineEngineering。2007。

28(4):19-22.

[4]朱义伦,邓康耀.发动机缸头冷却水流场试验研究

[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34(4):463—465.

ZHUYilun,DENGKangyao.Experimentalinvestiga—

tion

on

thewatercoolantflowfieldofenginecylinder

University.

head[J].JournalofShanghaiJiaotong

2000,34(4):463-465.

水套三维尺寸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构建了与实

际水套i维尺寸成l:l的水套试验件模型,结合模

[5]屈盛官.夏伟.高强化柴油机气缸套周围冷却水流动的

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J].内燃机工程,2004,25(4):

32-35.

型的结构特点讨论了试验件的制备方案,并对模拟工况下试验件的强度与管路系统的压力损失进行了验证计算,从而为冷却水套流场试验平台的搭建提

供了理论指导.参考文献:

[1]姚仲鹏,王新国.车辆冷却传热[M].北京:北京理工

大学出版社,2001:83.

E2]白敏丽,吕继组,丁铁新.六缸柴油机冷却系统流动与

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4,22(6):

525—530.BAItion

QUShengguan,XIAWeLexperimentalresearch

cylinderlinerInternal

on

Numericalsimulation

and

cooling-waterflowaround

forheavydutydieselengine[J].Chinese

CombustionEngineEngineering,2004,25

(4):32-35.

[6]王希珍.严兆大,周军.柴油机缸套热负荷评估的分析

及实验研究方法[J].内燃机工程。2001,22(4):62—

65.

WANGXizhen。YANZhaoda。ZHOUJun.Analytical

and

experimentalmethodofthermalload

estimationfor

Minli。LOJizu。DING

on

TiexirLNumericalsimula—

dieselengine

cylinderliner[J].ChineseInternal

Com-

flowandheat

transferofcoolingsystL簋'nin

bustionEngineEngineering,2001。22(4):62—65.

six-cylinder

diesel

engine[J].Transactionsof

CSICE,

2004,22(6):525-530.

(编辑管咏梅)

[3]李迎,陈红岩。俞小莉.流固耦合仿真技术在发动机稳

态传热计算中的应用[J].内燃机工程,2007,28(4):

万方数据 

发动机冷却液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李宝童, 洪军, 孙静, 徐海波, 邱志惠, 潘世翼, LI Baotong, HONG Jun, SUN Jing , XU Haibo, QIU Zhihui, PAN Shiyi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710049,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2009,43(3)1次

参考文献(6条)

1. 姚仲鹏;王新国 车辆冷却传热 2001

2. 王希珍;严兆大;周军 柴油机缸套热负荷评估的分析及实验研究方法[期刊论文]-内燃机工程 2001(04)3. 屈盛官;夏伟 高强化柴油机气缸套周围冷却水流动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内燃机工程 2004(04)4. 朱义伦;邓康耀 发动机缸头冷却水流场试验研究[期刊论文]-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0(04)

5. 李迎;陈红岩;俞小莉 流固耦合仿真技术在发动机稳态传热计算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内燃机工程 2007(04)6. 白敏丽;吕继组;丁铁新 六缸柴油机冷却系统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期刊论文]-内燃机学报 2004(06)

引证文献(1条)

1. 张卫正. 刘晓. 向长虎. 原彦鹏 高强化柴油机喷雾射流对缸盖热负荷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汽车工程 2011(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ajtdxxb200903004.aspx

第43卷第3期2009年3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Vbl.43№3Mat.2009

JOURNALOFXI’ANJIAOTONGUNIVERSITY

发动机冷却液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

李宝童,洪军,孙静,徐海波,邱志惠,潘世翼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710049,西安)

摘要:为了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效率、降低高温零件的热负荷、实现整机的热量合理分配与利用,针对冷却水套优化设计中存在的冷却液三维流动与传热问题,以直列4缸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利用流

固耦合的方法确定冷却水套壁面的传热边界条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AVITFIRE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对冷却水套内冷却液的流场分布、温度分布、壁面换热系数、各缸冷却均匀性和压力损失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发动机冷却水套三维流场形态的可视化,

构建了与实际冷却水套三维尺寸成l:l的水套试验件模型,结合其结构特点讨论了试验件的制备方案,并对模拟工况下试验件的强度与管路系统的压力损失进行了验证计算,从而进一步为冷却水套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与试验依据.

关键词:发动机;数值模拟;冷却水套;流动与传热;流固耦合

中图分类号:TK4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253-987X(2009)03-0017一05

NumericalSimulationforFlowandHeatTransferofEngineCoolant

LIBaotong,HONGJun,SUNJing,XUHaibo,QlUZhihui,PANShiyi

(stateKeyLaboratoryfor

ManufacturingSystemsEngineering,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49。China)

Abstract:Forimprovingtheenginecoolingefficiencyandreducingthermalloadofhightempera—

ture

components

tO

realizetherationaIheatdistribution

and

utilization.anumericalsimulationof

enginecoolingsystemwith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softwareAVl一FIREwascarriedOutfor

four-cylinderengine

tO

simulatethethree-dimensionalflowandheattransferofcoolingwaterin

theenginejacketforoptimizationdesign.Duringthecalculation,theheattransferboundaryofwaterjacketwasdeterminedfollowingcoupledliquid-solidtheory,andtheflowfieldofcooling

water,theheatconvectioncoefficientoftheinnerwall,thecooling

uniformity

ofeachcylinder

andthewholepressurelossfortheenginewereanalyzed.Torealizethevisualizationof3Dflowfieldoftheenginecoolant,one

tO

one

scale3Dexperimental

part

modelofcoolingjacketwas

to

con-

structedanditspreparationschemewasalsodiscussedaccordingThenthestructuralstrengthand

pressure

thestructuralcharacters.

tO

lOSSofthepipingsystemwerealsosimulated

verify

therationalityofthedesignscheme.

Keywords:engine;numericalsimulation;coolingjacket;flowandheattransfer;fluid-solid

piing

COU—

随着发动机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热负荷越来约占燃料总热量的20%"-一30%,通过缸盖传出的热量约占发动机传给冷却液全部热量的50%~

越高,试验证明发动机缸内气体的最高燃烧温度可

达2

500

K,在燃烧期间,传给燃烧室壁面的热流量

65%[¨.为了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必须很好地组织受热零部件的冷却过程,而作为发动机冷却系统的

密度可达10Mw/mz以上,燃气传给冷却液的热量

收稿日期:2008—09—01.

基金项目:国作者简介:李宝童(1982一),男,博士生;洪军(联系人)。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67517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7AA042118);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8KW-07).

万方数据 

18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第43卷

重要组成部分,水套中冷却液的j维流动与传热是

最主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冷却效率、高温零件的热负荷以及整机的热量合理分配与利用.目前,计算流体力学(CFD)已经成为分析水套冷却

能力的有效手段[引,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获得冷却液在水套中的速度场、温度场和压力场等信息,从而为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

据,同时也可为燃烧室部件的强度分析提供了重要

的边界条件.

近年来,随着多物理场耦合技术的发展,流固耦

合传热计算方法已逐渐被应用于冷却水套的设计计算当中[3],从而提供了更为准确的热边界条件.冷却水套结构复杂,又封闭在机体内部,因此不易观察和

测量.现有的发动机冷却液流场试验r4_5]只能观察到

冷却水套内的特定位置或者局部区域的流场分布情

况,而无法得到所有位置的流场数据,这一方面使研究者很难全面了解冷却水套复杂三维几何尺寸的详细信息,另一方面又制约了试验数据对于水套冷却

性能优化设计的指导作用。为此,本文以实现发动机

冷却水套三维流场形态可视化为目标,构建了与实际冷却水套三维尺寸成l:l的水套试验件模型,并

对模拟工况下试验件的强度与管路系统的压力损失进行了验证计算,为冷却水套流场试验平台的搭建

提供了理论指导.

1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分析模型

1.1几何模型及计算网格的建立

本文以BYD483Q直列4缸发动机为研究对

象,其主要技术参数为:缸径83ITlIn,行程85

ITllTI,

排量1.839L,压缩比9.0,标定点功率90kW,转速6

000

r/min,标定点扭矩160N・m,转速

4500

r/rain.

该机型采用整体式冷却方式,冷却液从水泵入口流入,然后进入缸体水套入口,经过缸体进气侧和排气侧流向缸体后端,同时一部分冷却液经过缸体上水孔及缸垫流入缸盖水套,最后经缸盖水套出口流出,如图1所示.南于实际的冷却液流动区域具有

不规则且复杂的几何外形,为了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在划分网格时应尽量保持计算区域与实际流动区域相一致.考虑冷却水套的设计特点,在网格划分中水

套主体部分采用非结构化的六面体网格,局部采用非结构化的多面体网格,将水套的三维CAD模型

通过转换文件STL输人到软件AVL.FIRE的前处

理模块FAME中进行网格划分.整体冷却水套计算

万 

方数据模型的总网格数为150万,其中六面体网格占91.07%,四面体网格占0.05%,金字塔型网格占2.93%,棱柱网格占5.95%.

图1冷却水套的计算区域

1.2数学模型及边界条件的建立1.2.1数学模型

冷却液选用体积分数均为50%

的水和乙二醇混合液,密度为1.024kg/m3,温度为

363

K.采用稳态计算模式,在计算过程中认为冷却

液在水套内的流动状态是有热交换、不可压缩的湍流流动.采用有限体积法把计算区域划分为离散的控制体网格,在每个控制体体积上进行控制方程积分,形成计算变量的代数方程.流体运动通用控制方程组为

1,、

t__W,_。q2+div(p“9)一div(Dgradl90)+≮

c,£

式中:p为通用变量;P为密度;H为速度;/-及S分别为广义扩散系数及广义源项.当妒取值不同时,此式可以表达成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和k-e湍流模型.

1.2.2入口、壁面和出口边界条件发动机在标定工况下(6

000

r/min)的水泵流量为2.5kg/s,湍动

能为0.02m2/s2,湍动能尺度为lmm.由于冷却液的温度分布状态与其流过的缸体、缸盖的温度分布是互相联系的,因此可利用流固耦合的方法将冷却

水套的CFD计算与缸体、缸盖的温度场有限元

FEA的计算联合起来,实现流固交界面数据的反复迭代(如图2所示),从而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由冷

却水套CFD计算的传热边界条件.由于如模型只

适用于离开壁面一定距离的湍流区域,因此对于壁

面附近的区域可采用标准壁面函数法来处理.由于

缸盖水套出VI连接了较长的出水管,所以按照流场充分发展进行处理,即给定任何物理量的梯度为0.1.2.3缸体缸盖温度场的计算边界条件缸体缸盖流固接触面的换热系数南冷却水套CFD计算得出,缸套内表面燃气温度与对流换热系数由文献[63

推荐的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缸体缸盖暴露于空气的

第3期

李宝童,等:发动机冷却液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19

表面环境温度T为293K,换热系数艿为

23

度分布云图以及各个区域的平均速度折线图,由图可知,缸体水套内基本没有流动死区出现,从而杜绝了形成蒸汽囊的可能性.在图3a中,1缸B区流速大于A区,相差1m/s左右,而2,3、4缸A区的流速则大于B区,相差0.1m/s左右,这是因为人水口在1缸下部,可以通过调整入水口位置使l缸上部的流速大于下部的流速,并且适当增加2、3、4缸的

w/(m2・K),与机油接触的缸盖顶部表面、油道

K,换热系数为

及缸体裙部的油温为410

200

w/(m2・K).燃烧室顶部的燃气温度为K,换热系数为725w/(m2・K),进气道温度

K,换热系数为300w/(m2・K).

l286

为310K,换热系数为210w/(mz・K),排气道温度为1

040

上下部流速差值.另外,缸体水套上部流速较大(大

于0.5m/s)。同时各缸排气侧流速均大于进气测流

速,符合冷却要求.由于缸盖采用纵流的冷却方式,

因此从1缸到4缸的流速逐渐增大,1缸的平均流速为0.758m/s,2缸为1.023m/s,3缸为1.581

(a)流体计算区域模型(冷却液)

m/s,4缸为2.407m/s.发动机缸盖热负荷较高的区域是缸盖底部,在进排气门座与喷油嘴之间的“鼻梁

区”的热负荷最高.图3b给出了缸盖伽剖面下“鼻

梁区”的流速矢量图,南图可知,两排气门之间的“鼻梁区”由于排气侧和火花塞部位流出的冷却水发生交汇、冲撞而形成漩涡,造成冷却液流速降低,使得冷却效果减弱.因此,可以通过加入导流板来改善这

(b)固体计算区域模型(缸体缸盖)图2冷却水套流固耦合传热计算模型

一区域的冷却液流动情况.2.2流量分布与压力损失评价

对于多缸发动机,需尽量保证各缸流量均匀,以

2发动机冷却液流动与传热分析

针对所研究问题的具体情况,本文主要对气缸套外壁面与缸盖鼻梁区的冷却液流动与传热、各缸流动均匀性及冷却系统的压力损失进行了分析.2.1速度场分布

防止造成局部过热.表1列出了各缸的流量数据,其

中流量不均匀性等于单缸的理想流量(单缸实际流量减去单缸理想流量).

表l各缸流量均匀性对比

为方便分析并使对比结果明确清楚,将缸体内

侧水套划分为上半区域(A区)和下半区域(B区).由于A区对缸套上部冷却效果影响显著,因此将其

沿圆周方向再均匀划分为排气侧、水泵侧、进气侧和

飞轮侧4个区域.图3给出了缸体水套内表面的速

(a)缸体水套内表面速度分布(b)缸盖水套鼻梁区速度分布

图3冷却水套速度场的分布

b-1:(2-a剖面下缸盖的水套流场分布;扣2:缸盖水套鼻梁区流场分布(放大)

万方数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第43卷

由表1中数据可知:1、2缸流量比较接近理想流量,不均匀性不超过5%;3缸由于分水孔9的堵塞使流量与理想流量相差较大,不均匀性为13%左右;4缸由于添加了分水孔13而使流量较大,可以

通过调整3、4缸的分水孔来控制两缸的流量以保证

均匀性.为了防止穴蚀,水流沿程的流速和压力不应

形成强烈的变化,整个水套的总压力损失为

46.4

kPa,其中缸体的压力损失所占比率为

25.55%,缸垫的占4.75%,缸盖的占69.70%,与同类机型相比,处于合理范围内,能够保证冷却液在水套内充分流动.

2.3换热系数与温度分布

如图4a所示,水套的表面换热系数与冷却液速度分布密切相关,但高速区的表面换热系数则相对

较高,低速区的表面换热系数则相对较低.整体水套

的换热系数平均值为8

752.68

w/(m2・K),缸体

水套换热系数的平均值为6

542.21

w/(m2・K),

缸盖水套换热系数平均值为11

716.70

W/(mz・

K),都已经达到了可以接受的范围.图4b是发动机

冷却液温度场的分布。随着冷却过程的进行,特别是

缸盖部位,冷却液温度逐渐升高,水套表面换热系数也逐步增大,使得整体温度场趋于一致(360K左

右),从而使缸体缸盖整体变形比较均匀.

(a)表面换热系数

(b)温度场分布

图4冷却水套的温度场及换热系数分布

3发动机冷却水套试验件模型

由于冷却水套结构复杂,又封闭于机体内部,所

以无法得到现有冷却液流动试验的完整流场数据,因此限制了试验手段对于水套结构优化设计的指导作用.针对上述不足,在详细分析水套三维尺寸信息

的基础上,对水套实体模型的各个曲面进行偏置处

万 

方数据理和布尔运算,构建出与三维尺寸成1:1且具有中空特征和一定壁厚的冷却水套试验件模型,其中缸‘体水套试验件模型肇厚为3mm(如图5a所示),缸盖水套试验件模型壁厚为3~6mm(如图5b所示).以该试验件模型为指导,结合具体的结构特点,通过选择合适的透光材料与成型方法,即可制备出完全反映发动机冷却水套的结构特征,并且可直接用于全流场观测的水套试验件,从而实现了发动机冷却液全流场形态的可视化.

对于缸体水套试验件,由于其结构特征相对简单、规则,因此可选用有机玻璃(透光率达到92%)作为成型材料,采用数控加工的方式并按照对称原则将其分为i部分进行制备.对于缸盖水套试验件,由于结构复杂且很不规则,采用数控加工(去除材料)的方式制备难度很大,因此可选择具有良好透光

性的光固化树脂(如11122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作为

成型材料,并采用快速成型(累积材料)的方式进行制备.

(a)缸体水套(b)缸盖水套

图5冷却水套试验件模型

试验管路系统的流动区域比较复杂,系统的能量损失包括沿程压力损失与局部压力损失,因此需

要计算整个管路流动区域的压力损失,以判断管路

设计是否合理.如图6所示,在AVI,FIRE中构建

整个管路系统的CFD模型,按照发动机额定工况施

加边界条件,计算得到试验丁况下的压力损失分布如图6a所示.由计算结果可知,整个管路系统的压力损失为97kPa。因此水泵扬程需大于该值才能满

足试验压力供给的要求.

冷却水套试验件作为核心部件,由于其结构复杂且为了保证试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在建模过程中使得各处壁厚相对较薄,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强度校核.将模拟工况下冷却水套试验件的CFD压力场数据作为边界条件导人强度校核有限元模型

中,计算得到该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如图6b所示.由计算结果可知,缸体水套试验件所承受的最大应力

为19MPa,缸盖水套试验件为7MPa.参照有机玻

璃与光固化树脂的力学性能参数,可得缸体、缸盖水

套试验件的静强度安全系数分别为4.6和8.8,该

第3期李宝童.等:发动机冷却液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

21

Ca)试验管路系统压力损失计算(b)冷却水套试验件强度计算

图6冷却水套试验件模型验证计算

结果证明了冷却水套试验件的壁厚可以满足试验强度的要求.

19一ZZ.

LIYing.CHEN

Hongyan,YUXiaolL

Applicationof

method

in

liquid—solidcoupled

numericalsimulation

an

4结论

本文利用流固耦合的方法,将冷却水套的流场

计算与缸体、缸盖的温度场计算联合起来,结合CFD软件与FEA软件之间的反复迭代确定了满足精度要求的冷却水套壁面传热边界条件,计算了4缸发动机冷却水套内冷却液的j维流动、压力及传热特性,获得了大量流场信息.在此基础上,对冷却

steadyheat

nese

transfercalculationof

engine

EJ].Chi—

InternalCombustmnEngineEngineering。2007。

28(4):19-22.

[4]朱义伦,邓康耀.发动机缸头冷却水流场试验研究

[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34(4):463—465.

ZHUYilun,DENGKangyao.Experimentalinvestiga—

tion

on

thewatercoolantflowfieldofenginecylinder

University.

head[J].JournalofShanghaiJiaotong

2000,34(4):463-465.

水套三维尺寸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构建了与实

际水套i维尺寸成l:l的水套试验件模型,结合模

[5]屈盛官.夏伟.高强化柴油机气缸套周围冷却水流动的

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J].内燃机工程,2004,25(4):

32-35.

型的结构特点讨论了试验件的制备方案,并对模拟工况下试验件的强度与管路系统的压力损失进行了验证计算,从而为冷却水套流场试验平台的搭建提

供了理论指导.参考文献:

[1]姚仲鹏,王新国.车辆冷却传热[M].北京:北京理工

大学出版社,2001:83.

E2]白敏丽,吕继组,丁铁新.六缸柴油机冷却系统流动与

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4,22(6):

525—530.BAItion

QUShengguan,XIAWeLexperimentalresearch

cylinderlinerInternal

on

Numericalsimulation

and

cooling-waterflowaround

forheavydutydieselengine[J].Chinese

CombustionEngineEngineering,2004,25

(4):32-35.

[6]王希珍.严兆大,周军.柴油机缸套热负荷评估的分析

及实验研究方法[J].内燃机工程。2001,22(4):62—

65.

WANGXizhen。YANZhaoda。ZHOUJun.Analytical

and

experimentalmethodofthermalload

estimationfor

Minli。LOJizu。DING

on

TiexirLNumericalsimula—

dieselengine

cylinderliner[J].ChineseInternal

Com-

flowandheat

transferofcoolingsystL簋'nin

bustionEngineEngineering,2001。22(4):62—65.

six-cylinder

diesel

engine[J].Transactionsof

CSICE,

2004,22(6):525-530.

(编辑管咏梅)

[3]李迎,陈红岩。俞小莉.流固耦合仿真技术在发动机稳

态传热计算中的应用[J].内燃机工程,2007,28(4):

万方数据 

发动机冷却液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李宝童, 洪军, 孙静, 徐海波, 邱志惠, 潘世翼, LI Baotong, HONG Jun, SUN Jing , XU Haibo, QIU Zhihui, PAN Shiyi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710049,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2009,43(3)1次

参考文献(6条)

1. 姚仲鹏;王新国 车辆冷却传热 2001

2. 王希珍;严兆大;周军 柴油机缸套热负荷评估的分析及实验研究方法[期刊论文]-内燃机工程 2001(04)3. 屈盛官;夏伟 高强化柴油机气缸套周围冷却水流动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内燃机工程 2004(04)4. 朱义伦;邓康耀 发动机缸头冷却水流场试验研究[期刊论文]-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0(04)

5. 李迎;陈红岩;俞小莉 流固耦合仿真技术在发动机稳态传热计算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内燃机工程 2007(04)6. 白敏丽;吕继组;丁铁新 六缸柴油机冷却系统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期刊论文]-内燃机学报 2004(06)

引证文献(1条)

1. 张卫正. 刘晓. 向长虎. 原彦鹏 高强化柴油机喷雾射流对缸盖热负荷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汽车工程 2011(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ajtdxxb200903004.aspx


相关内容

  • 能源与动力工程考研参考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考研方向 一. 工程热物理 1.简介 工程热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能量以热的形式转化的规律及其应用的技术科学.它研究各类热现象.热过程的内在规律,并用以指导工程实践.工程热物理学有着自己的基本定律:热力学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Newton力学的定律.传热传质学的定律和化学动力学的定律.作 ...

  • 微流控技术
  • 4 热传递和微型交换器 4.1 热量传递基础 ............................................................................................................................ 1 ...

  • 的计算传热问题和计算传热学的应用
  • 冶金工业中的计算传热问题 和计算传热学的应用 陈海耿 聂宇宏 杨泽宽 蔡九菊 (东北大学) 摘 要 简要介绍了冶金工业的范围.主要流程以及传热问题的分布情况.对于计算传热学研究和应用比较集中与活跃的工艺流程及设备,例如铸锭过程.连铸.炉子和电解槽等,介绍了应用实例和主要方法.以连续加热炉为背景,对照 ...

  • [传热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 传热学习题集 第一章 思考题 1. 试用简练的语言说明导热.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导热和对流的区别在于:物体内部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导热:对流则是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宏观相对位移及冷热流体的相互掺混.联系是:在发生对流换热的同时必然伴生有导热 ...

  • 管壳式换热器壳侧气液两相流动和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_吕金丽
  • 第54卷第5期2012年10月 汽轮机技术TURBINE TECHNOLOGY Vol.54No.5 Oct.2012 管壳式换热器壳侧气液两相流动和传热 的数值模拟研究 吕金丽,戈 锐,李 想,张玉宝 (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01) 摘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使用FLUENT 对 ...

  • 液化天然气储罐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 石油大学(华东) 硕士学位论文 液化天然气储罐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姓名:刘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油气储运工程 指导教师:李玉星 20040301 液化天然气储罐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摘要 液化天然气储罐为立式圆筒形地上金属储罐,夹层充填珠光砂并抽真空.是目前国内外储存液化天然气的主要设备. 本文重 ...

  • [热设计讲座]常用词汇和三种传热方式
  • [热设计讲座](一)常用词汇和三种传热方式 热设计是设备开发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连载将为大家讲解热设计中的常见词汇,然后结合习题,学习三种传热方式及各种方式的作用,以及能够简化散热措施相关计算的"热欧姆定律"等. 关于"热",最重要的定律是"能守恒定 ...

  • 高等流体力学报告
  • 界限内自然对流和辐射的共轭传热 摘要 对有有限厚度导热墙壁的空腔底部局部加热的对流--辐射换热进行了数值研究.由对流与辐射引起的热交换被视为是外部热交换的决定性部分.研究了诸如格拉晓夫数.瞬时因素.光学厚度.以及固体平壁导热系数(包括诸如流线与温度场的局部热流体规格参数和类似的热源表面上的平均努塞尔 ...

  • 配风比对燃油燃烧器燃烧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 V01.26No.1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0fAnhuiUniversi锣ofTbchnology(NaturalScience)第26卷第l期2009年1月・January2009 文章编号:1671-7872(2009)01-0005-D4 配风比对燃油燃烧器燃烧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