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教学到课堂文化

从“课堂教学”到“课堂文化”

武昌昙华林小学 张澄宇

【摘 要】从“课堂教学”到“课堂文化”,是一种由“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思想的变革。本文从 “生本文化,教学重心的转移”、“凸显人文,教学策略的转变”、“关注发展,学习方法的变革”三方面,结合教师自身成长,浅议“课堂文化”在师生活动包括环境中所传达的价值观。

【关键词】课堂文化 生本 人文 发展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展开。新课程倡导“理解、反思、对话” 教学方式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1]就课堂教学而言,新课改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依标施教,密切关注学习中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课堂是综合了课程、学生、老师、媒体技术等等一系列因素的课堂,既有活生生的人,也有不动的知识和事物,如何使这多种元素组成的教室,变为生动、活力、富有感情、富有激情、富有思维的一个灵动的场,这就是一种课堂教学文化。 “所谓课堂文化就是通过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创建、激发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从而形成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开放、自由、和谐、智慧的;提升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文化。课堂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聚合化的文化,并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人的精神气象,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与重视,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 [2]

在这场教育教学的变革中, 我深切地感受到, 这样的课堂教学文化的建构,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学体系中各种关系的变革,把我们的教学上升到以人为本、民主、创新、合作、对话、共享、快乐、高效的境界, 有力推进着课改的阔步前行,也提升着每一名教师的成长。作为一线的一名普通语文教师,我感触颇多„„

一、生本文化,教学重心的转移。

课堂上,教学重心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 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所言“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其中包含学习兴趣、

自主意识、学习习惯、学习情境、学习方式诸方面,都属于学生主体的意识和行为。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少关注学生的思维模式及其形成过程,备课中教师只是注重如何把知识讲给学生听,求的是自身思路清晰,而学生感觉怎样,是否能真正掌握并不明确。教师所讲,学生并非听懂、去想、拓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个性化发展与能力的提高。

生本课堂文化理念强调的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学校教学目标精细化管理中,每名教师从备课始,强化目标意识,依据学情,结合《学生学业水平达成评价标准》,关注课堂实效,规范并落实教学目标。目标要求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强化知识及思维习惯的自然形成过程。通过教和学,实现学生知识的自发构建、科学素养的主动养成及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全面贯彻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

课堂上,教师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更不是神圣殿堂里的那些冷漠的喋喋不休的“说教者”,真正蹲下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交朋友,营造着师生之间“心灵的接触”。讲台——学生“零距离”,教师在课堂上弯下腰来与学生一起探究、交流、讨论、合作,用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激发,并产生共鸣,从而促进学生更浓的学习兴致,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在我的课堂上,我常和学生进行“师生换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学生当老师“备一备课”,尝试上讲台讲,听课的学生也可以向授课小老师提出问题,进行质疑,必要时还可以请教“专家”(老师),积极去唤醒学生主动求知的愿望。这种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主体与主导”的相互关系,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另一方面教师的“引导、点拨、解惑、相长、示范” 的主导作用 ,营造了一种轻松的、平等的对话氛围。一种“生本”的课堂文化,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浸润中油然而生。

二、凸显人文,教学策略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对教材、教参上的知识进行系统的讲授。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从人文理念出发,人文课堂文化的构建,一方面体现为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和独特见解,强化个性解读,课堂从一元标准走向多元发展。另一方面体现为与时俱进,挖掘人文底蕴,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课堂从空洞走向具象。开放性、趣味性、多元化课堂教学内容,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在讲授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方式上的不同选择。现在我们倡导由过去的传授式、注入式教学转向以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方式为主。

听过一节九年级的语文教学《安塞腰鼓》,教师的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

教学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教师请学生自由品读课文,用“我发现了 美,理由是 ”的句式说话。学生通过个体的品读体悟,发表了各自不同的见解:“我发现了场面美,课文第7自然段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击鼓时壮观的场面,给了我美的感受”、“我发现了舞姿美,课文2、3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他们击鼓时舞姿的匆匆变幻,令人叹为观止”„„教师提纲挈领的启发式话题,引发出学生对美的不同感受,鼓声美、后生美、黄土美、力量美„„这样的教学不仅尊重学生的认知实际,帮助学生化解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打开学生探究的闸门和思维的通道,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将发现的机会给了学生,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将思维和情感融进了作品灵魂的深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种新理念,对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越俎代庖式的“教师分析”和“统一标准答案”,无疑有振聋发聩的作用。鼓励、尊重、珍惜学生的独特阅读感受,多元化解构,个性化理解,已成语文课堂中的浓厚的人文氛围。

为让学生走进文本,我从学情出发,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自制课件,根据教学内容,链接相关的人文知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学主动性。学生通过文本,各抒己见、探索问题、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学生不仅在课堂上与师生对话,还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实践着深入理解、揣摩、体会、感悟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我不仅引导学生在朗读时体会其语言、音韵之美,同时出示课件,引领学生走进四季,走进生活,学做小诗人,创编自己心中的四季,引导学生将诗中的人文精神用情感表达出来。在《新式房屋》教学中,我提示学生抓重点词句,填写事先设计好的表格,在小组探究中了解新式房屋的形状、材料、特殊功能。孩子们完成表格后,我请学生扮演售楼部的工作人员,向客户推荐新式房屋,同时发展了孩子们的语言。最后的拓展延伸,孩子们设计了自己心中的房屋,发挥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在《逢雪宿芙蓉山人》的古诗教学中,我创设情境,融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中国传统文化,诗画交融,音韵渲染,把握“以读悟情”和“以情带读”,让学生置身情境去体会文中的一景一物,与作者达成隔时间、隔空间的精神共鸣,在“吟读文本”中诱发感悟,在“耳闻目睹”中深刻体会,感悟文本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粹。人文的、文化的沉淀在每节课中日积月累,生成的这种精神内涵,构成了一种人文性的课堂文化,使学生的文化底蕴日益丰满,受益无穷。

三、关注发展,学习方法的变革。

课堂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和谐发展的主要环境。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学生的学习,一改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自主形式。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讨论、相互补充,自己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去尝试错误,允许学生选取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方法、获得不同的结论。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说“不”、“我还没有想好”、“我认为”,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还学生的质疑权和商榷权。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背景不同、兴趣爱好迥异、性格气质有别,结论也是多样化、个性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小组学习等,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这种探究型的动态课堂文化生成,势必促成学生“求同存异”的个性发展。而在这种课堂文化的营造中还应关注到:

(一)小组合作

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教师创设民主融洽的学习氛围,提出合作讨论的内容,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小组中成员的角色既是学习的操作者,也是学习过程的检查者。当一名成员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推理过程或者理解的想法时,其他成员对其发言进行评价,并进行补充,机

会均等,培养学生平等合作的意识,学生带着自己的意见或见解参与小组讨论,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究,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二)分层学习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有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并且利用差异、改变差异、发展差异,才有可能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实现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真正促进有差异的发展。由于现授课班级小班化构成的特殊性,更有力地促进了我在分层教学上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我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具有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诸多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在目标的制定上体现分层,包括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创新性目标,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追求适合于自己的目标,体验成功的乐趣,增添前进的动力,不断地获得发展。

例如,课后配置有梯度的练习,在练习上进行分层。在课堂提问、练习方面,一层学生以综合性练习、探究性练习、创新性练习为主;二层学生以变式性练习、理解性练习、综合性练习为主;三层学生则以记忆性练习、模仿性练习、迁移性练习为主。作业设计根据难易程度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分层设为必做与选做。作业批改方式为一组学生个改互评,二组学生全改全批,三组学生全改面辅。同时,在评价上实现分层。在语言评价上,我们对一层学生以赏识性、高标性语言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奋发心;二层学生以赞扬性、期望性的语言评价为主,树立起学生的进取心;三层学生以肯定性、激励性语言评价为主,唤起学生的自信心。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重视实践

积极组织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充分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在思、想、做、练的过程中提炼信息,掌握方法,学会运用和创造,不断发展自己。在教学方法上我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创造,重视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地学习。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例如教学《影子》一课,我组织学生到室外观察自己和别人的影子,玩影子游戏,观察影子的特点、变化等。在教学《爬山虎的脚》

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叶圣陶爷爷从爬山虎的生长位置、叶子颜色、样子等方面进行观察描写,你也能观察一种植物,仿照这种写法,做个小作家吗?”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投入观察与仿写的实践中。这样,把学科与语文相结合,既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训练了观察的方法,又自然而然地把学习内容和语言知识实践能力进行了转化。

浓厚的兴趣能有效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中,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当成课文中所描述的对象去感受事物,体验情感。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生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多元智能充分培养与发展的过程。活动的创设满足了学习上的需求,自然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关注发展,让课堂文化更充满生机与动力。

走进课改,蜕变自我。语文的教学,不再是教与学的过程化体现,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对教学文化的不同解读,会营建不同的课堂文化,我希望我的语文课堂是和谐的生本课堂,让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以及与生命对话这样一个精神生产的过程。我也希望我的语文课堂是人文课堂,能把教学视为艺术,缘于“文化”这一点,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语文课堂教学的动静之美。我还希望我的语文课堂是发展课堂,在这个课堂中,真正的“以人为本”的学生是发展主体的地位得以确立与巩固,教学的实效首先落实在学生身上,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营造的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才使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呈现出了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教学相长,教师自身也才得以“相长”。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 互动百科 百科词条 课堂文化

从“课堂教学”到“课堂文化”

武昌昙华林小学 张澄宇

【摘 要】从“课堂教学”到“课堂文化”,是一种由“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思想的变革。本文从 “生本文化,教学重心的转移”、“凸显人文,教学策略的转变”、“关注发展,学习方法的变革”三方面,结合教师自身成长,浅议“课堂文化”在师生活动包括环境中所传达的价值观。

【关键词】课堂文化 生本 人文 发展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展开。新课程倡导“理解、反思、对话” 教学方式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1]就课堂教学而言,新课改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依标施教,密切关注学习中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课堂是综合了课程、学生、老师、媒体技术等等一系列因素的课堂,既有活生生的人,也有不动的知识和事物,如何使这多种元素组成的教室,变为生动、活力、富有感情、富有激情、富有思维的一个灵动的场,这就是一种课堂教学文化。 “所谓课堂文化就是通过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创建、激发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从而形成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开放、自由、和谐、智慧的;提升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文化。课堂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聚合化的文化,并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人的精神气象,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与重视,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 [2]

在这场教育教学的变革中, 我深切地感受到, 这样的课堂教学文化的建构,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学体系中各种关系的变革,把我们的教学上升到以人为本、民主、创新、合作、对话、共享、快乐、高效的境界, 有力推进着课改的阔步前行,也提升着每一名教师的成长。作为一线的一名普通语文教师,我感触颇多„„

一、生本文化,教学重心的转移。

课堂上,教学重心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 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所言“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其中包含学习兴趣、

自主意识、学习习惯、学习情境、学习方式诸方面,都属于学生主体的意识和行为。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少关注学生的思维模式及其形成过程,备课中教师只是注重如何把知识讲给学生听,求的是自身思路清晰,而学生感觉怎样,是否能真正掌握并不明确。教师所讲,学生并非听懂、去想、拓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个性化发展与能力的提高。

生本课堂文化理念强调的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学校教学目标精细化管理中,每名教师从备课始,强化目标意识,依据学情,结合《学生学业水平达成评价标准》,关注课堂实效,规范并落实教学目标。目标要求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强化知识及思维习惯的自然形成过程。通过教和学,实现学生知识的自发构建、科学素养的主动养成及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全面贯彻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

课堂上,教师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更不是神圣殿堂里的那些冷漠的喋喋不休的“说教者”,真正蹲下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交朋友,营造着师生之间“心灵的接触”。讲台——学生“零距离”,教师在课堂上弯下腰来与学生一起探究、交流、讨论、合作,用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激发,并产生共鸣,从而促进学生更浓的学习兴致,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在我的课堂上,我常和学生进行“师生换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学生当老师“备一备课”,尝试上讲台讲,听课的学生也可以向授课小老师提出问题,进行质疑,必要时还可以请教“专家”(老师),积极去唤醒学生主动求知的愿望。这种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主体与主导”的相互关系,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另一方面教师的“引导、点拨、解惑、相长、示范” 的主导作用 ,营造了一种轻松的、平等的对话氛围。一种“生本”的课堂文化,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浸润中油然而生。

二、凸显人文,教学策略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对教材、教参上的知识进行系统的讲授。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从人文理念出发,人文课堂文化的构建,一方面体现为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和独特见解,强化个性解读,课堂从一元标准走向多元发展。另一方面体现为与时俱进,挖掘人文底蕴,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课堂从空洞走向具象。开放性、趣味性、多元化课堂教学内容,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在讲授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方式上的不同选择。现在我们倡导由过去的传授式、注入式教学转向以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方式为主。

听过一节九年级的语文教学《安塞腰鼓》,教师的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

教学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教师请学生自由品读课文,用“我发现了 美,理由是 ”的句式说话。学生通过个体的品读体悟,发表了各自不同的见解:“我发现了场面美,课文第7自然段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击鼓时壮观的场面,给了我美的感受”、“我发现了舞姿美,课文2、3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他们击鼓时舞姿的匆匆变幻,令人叹为观止”„„教师提纲挈领的启发式话题,引发出学生对美的不同感受,鼓声美、后生美、黄土美、力量美„„这样的教学不仅尊重学生的认知实际,帮助学生化解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打开学生探究的闸门和思维的通道,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将发现的机会给了学生,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将思维和情感融进了作品灵魂的深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种新理念,对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越俎代庖式的“教师分析”和“统一标准答案”,无疑有振聋发聩的作用。鼓励、尊重、珍惜学生的独特阅读感受,多元化解构,个性化理解,已成语文课堂中的浓厚的人文氛围。

为让学生走进文本,我从学情出发,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自制课件,根据教学内容,链接相关的人文知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学主动性。学生通过文本,各抒己见、探索问题、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学生不仅在课堂上与师生对话,还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实践着深入理解、揣摩、体会、感悟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我不仅引导学生在朗读时体会其语言、音韵之美,同时出示课件,引领学生走进四季,走进生活,学做小诗人,创编自己心中的四季,引导学生将诗中的人文精神用情感表达出来。在《新式房屋》教学中,我提示学生抓重点词句,填写事先设计好的表格,在小组探究中了解新式房屋的形状、材料、特殊功能。孩子们完成表格后,我请学生扮演售楼部的工作人员,向客户推荐新式房屋,同时发展了孩子们的语言。最后的拓展延伸,孩子们设计了自己心中的房屋,发挥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在《逢雪宿芙蓉山人》的古诗教学中,我创设情境,融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中国传统文化,诗画交融,音韵渲染,把握“以读悟情”和“以情带读”,让学生置身情境去体会文中的一景一物,与作者达成隔时间、隔空间的精神共鸣,在“吟读文本”中诱发感悟,在“耳闻目睹”中深刻体会,感悟文本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粹。人文的、文化的沉淀在每节课中日积月累,生成的这种精神内涵,构成了一种人文性的课堂文化,使学生的文化底蕴日益丰满,受益无穷。

三、关注发展,学习方法的变革。

课堂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和谐发展的主要环境。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学生的学习,一改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自主形式。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讨论、相互补充,自己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去尝试错误,允许学生选取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方法、获得不同的结论。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说“不”、“我还没有想好”、“我认为”,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还学生的质疑权和商榷权。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背景不同、兴趣爱好迥异、性格气质有别,结论也是多样化、个性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小组学习等,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这种探究型的动态课堂文化生成,势必促成学生“求同存异”的个性发展。而在这种课堂文化的营造中还应关注到:

(一)小组合作

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教师创设民主融洽的学习氛围,提出合作讨论的内容,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小组中成员的角色既是学习的操作者,也是学习过程的检查者。当一名成员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推理过程或者理解的想法时,其他成员对其发言进行评价,并进行补充,机

会均等,培养学生平等合作的意识,学生带着自己的意见或见解参与小组讨论,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究,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二)分层学习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有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并且利用差异、改变差异、发展差异,才有可能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实现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真正促进有差异的发展。由于现授课班级小班化构成的特殊性,更有力地促进了我在分层教学上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我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具有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诸多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在目标的制定上体现分层,包括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创新性目标,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追求适合于自己的目标,体验成功的乐趣,增添前进的动力,不断地获得发展。

例如,课后配置有梯度的练习,在练习上进行分层。在课堂提问、练习方面,一层学生以综合性练习、探究性练习、创新性练习为主;二层学生以变式性练习、理解性练习、综合性练习为主;三层学生则以记忆性练习、模仿性练习、迁移性练习为主。作业设计根据难易程度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分层设为必做与选做。作业批改方式为一组学生个改互评,二组学生全改全批,三组学生全改面辅。同时,在评价上实现分层。在语言评价上,我们对一层学生以赏识性、高标性语言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奋发心;二层学生以赞扬性、期望性的语言评价为主,树立起学生的进取心;三层学生以肯定性、激励性语言评价为主,唤起学生的自信心。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重视实践

积极组织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充分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在思、想、做、练的过程中提炼信息,掌握方法,学会运用和创造,不断发展自己。在教学方法上我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创造,重视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地学习。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例如教学《影子》一课,我组织学生到室外观察自己和别人的影子,玩影子游戏,观察影子的特点、变化等。在教学《爬山虎的脚》

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叶圣陶爷爷从爬山虎的生长位置、叶子颜色、样子等方面进行观察描写,你也能观察一种植物,仿照这种写法,做个小作家吗?”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投入观察与仿写的实践中。这样,把学科与语文相结合,既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训练了观察的方法,又自然而然地把学习内容和语言知识实践能力进行了转化。

浓厚的兴趣能有效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中,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当成课文中所描述的对象去感受事物,体验情感。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生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多元智能充分培养与发展的过程。活动的创设满足了学习上的需求,自然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关注发展,让课堂文化更充满生机与动力。

走进课改,蜕变自我。语文的教学,不再是教与学的过程化体现,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对教学文化的不同解读,会营建不同的课堂文化,我希望我的语文课堂是和谐的生本课堂,让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以及与生命对话这样一个精神生产的过程。我也希望我的语文课堂是人文课堂,能把教学视为艺术,缘于“文化”这一点,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语文课堂教学的动静之美。我还希望我的语文课堂是发展课堂,在这个课堂中,真正的“以人为本”的学生是发展主体的地位得以确立与巩固,教学的实效首先落实在学生身上,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营造的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才使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呈现出了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教学相长,教师自身也才得以“相长”。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 互动百科 百科词条 课堂文化


相关内容

  • 关于"课堂教学觉悟"的觉悟
  •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前一段时间的疏于读书,让自己有了下笔局促.口中语涩.面目可憎的感觉,真不能不读书.不断地读书学习,借助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来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才会发现平时自己对很多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运用依然是浅薄无知的,完善与修正后 ...

  •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摘要
  •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摘要 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的意义 我们把教学改革的时间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 ...

  • 打造与吴文化相契合的化学美妙课堂
  • 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吴文化,作为浩瀚华夏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吴文化蕴含的丰富地理.人文.科技等文化内涵,是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而吴文化本身也是一种美的体现,其中包含了丰富而传奇的史实,生动而鲜活的实例.所以,如果我们将吴文化资源融入化学课堂教学中,整节课一定会给学生带来真实而亲切. ...

  • 新课堂文化评价量表
  • □ 于春祥 学校:             组级: A级指标 赋值 B级指标 赋值 标准 得分 A1 文化内涵 20 体现以人为本,彰显生命活力,尊重学生主体,弘扬自强不息 4 B 级指标分优良中差四等 , 依次取 4 3 2 1 计分 4 3 2 1 贯彻课改理念,凸显"自主--合作-- ...

  • 美术课堂文化建设初探
  • 美术课堂文化建设初探 江苏省洪泽外国语实验学校 胡乃文 [摘要] 课堂文化,是由师生全体成员共同培育和遵循的教学价值观念体系.师生道德.行为准则(规范)和工作学习作风的总和.美术教学应该用美术课堂文化对学生进行爱美.赏美.呈美.创美教育.作者就美术课堂文化建设方面作了如下探究. [关键词] 美术课堂 ...

  • 如何在小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课题申报书
  • 年 编度 号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学生"桃李杯"课题申报书课题名称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文化的研究 朱 敏项 目 负 责 人 指 导 教 师冯德雄 2014 年 1 月填 表日期成都大学师范学院申请者的承诺: 我保证如实填写本表各项内容. 如果获准立项资助, 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 协 ...

  • 抚州市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问题诊断及对
  • 抚州市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问题诊断及对策 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 王俊星 [摘要]笔者通过对江西省抚州市部分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调研,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典型问题对照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思考,从教学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问题 ...

  • 卓越课堂的构建
  • 用卓越文化引领卓越课堂的构建 --枣庄市薛城舜耕中学课堂三级建模的探索与实践 舜耕中学 董华 (大会发言稿) 从卓越谈起 解释卓越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卓越人材.卓越功勋.卓越的才能.卓越的社会活动家. 英语解释更为恰当:卓越是优秀的高级形态. excellent优 ...

  • 太平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 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太平店镇中心小学 2012年9月 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讨论稿) 会宁县太平店镇中心小学 根据教育局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我校更好更快地发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