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十八大报告如何改善民生问题

谈十八大报告如何改善民生问题

在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总结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阐述了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其中,关于民生问题的论述,所占的比重较多,提出了包括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内的一些新的提法和观点。

一、何为民生问题

什么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的生活问题。党中央提出的“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就是要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某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是对“民生改善”的再动员、再部署。

二、我国民生的现状

我国经过 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瞻目的成就,不仅基本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 ,而且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及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出现,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当前的民生问题是我国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中国的稳定,中国的发展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生问题解决得如何。我国的社会不公正问题大多集中在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如贫富差距悬殊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分配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因此党和政府只有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才能切实维护好社会的公平正义。 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努力,并且取得显著的成效。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出现“民生”这一词汇。民生问题日益成为党和国家的主题,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理念越发彰显。通过十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了免费城乡义务教育,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一些民生难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可以说,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民生改善成效最显著的一个时期,较好地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攻坚阶段,我们党把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意义重大。首先,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能够有效的增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通过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党执政水平的提高;其次,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可以有效的推动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通过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发动内需拉动的强大经济引擎;最后,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保证,通过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增加社会发展的和谐因素。可以说,民生已经是我国发展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正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并对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五个方面进行了工作部署。

三、如何改善民生

党的十八大对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方面所做出的重要决策和部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建设民生政府,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代表人民,一切为民谋福利。建设民生政府,就是政府要树立“公民权利本位,政府义务本位”、“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思想,从民众最为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着手,以提高民生质量为宗旨,以民众是否满意为评价民生工程的唯一标准。

建设民生政府,就是要重点关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分配等涉及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与发展问题。

首先是教育问题。在教育方面,强调教育发展优先,加快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落实城乡无差别义务教育政策,逐步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加大对不同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善中小学教师待遇。鼓励大学生、师范生到基层、农村任教等。

其次是就业问题。在就业方面,继续实施扩大就业的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实现就业公平,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取向;在工资分配方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再次是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方面,要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是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时,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等各项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缩小社会不公平,坚持以完善民生为出发点和基本目标。

最后是收入分配问题。收入分配方面,主要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要通过改革和发展,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共同富裕 。

通过改善民生可以为大量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提供一个基本的保障,提供一个起码的尊严底线,从而消除贫困现象,减小或缓解过大的贫富差距;还可以为每个社会成员广泛地提供最为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平台,从而增强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从而,有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改革的成果,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充分的自由发展的空间;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秩序稳定,秩序是一切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民生问题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人民大众都普遍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解决民生问题,使民众安居乐业、共享太平,能够为政权的稳固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总而言之,解决民生问题我们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就业、教育、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2013年4月8日

谈十八大报告如何改善民生问题

在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总结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阐述了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其中,关于民生问题的论述,所占的比重较多,提出了包括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内的一些新的提法和观点。

一、何为民生问题

什么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的生活问题。党中央提出的“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就是要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某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是对“民生改善”的再动员、再部署。

二、我国民生的现状

我国经过 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瞻目的成就,不仅基本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 ,而且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及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出现,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当前的民生问题是我国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中国的稳定,中国的发展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生问题解决得如何。我国的社会不公正问题大多集中在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如贫富差距悬殊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分配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因此党和政府只有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才能切实维护好社会的公平正义。 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努力,并且取得显著的成效。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出现“民生”这一词汇。民生问题日益成为党和国家的主题,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理念越发彰显。通过十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了免费城乡义务教育,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一些民生难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可以说,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民生改善成效最显著的一个时期,较好地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攻坚阶段,我们党把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意义重大。首先,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能够有效的增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通过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党执政水平的提高;其次,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可以有效的推动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通过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发动内需拉动的强大经济引擎;最后,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保证,通过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增加社会发展的和谐因素。可以说,民生已经是我国发展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正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并对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五个方面进行了工作部署。

三、如何改善民生

党的十八大对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方面所做出的重要决策和部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建设民生政府,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代表人民,一切为民谋福利。建设民生政府,就是政府要树立“公民权利本位,政府义务本位”、“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思想,从民众最为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着手,以提高民生质量为宗旨,以民众是否满意为评价民生工程的唯一标准。

建设民生政府,就是要重点关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分配等涉及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与发展问题。

首先是教育问题。在教育方面,强调教育发展优先,加快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落实城乡无差别义务教育政策,逐步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加大对不同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善中小学教师待遇。鼓励大学生、师范生到基层、农村任教等。

其次是就业问题。在就业方面,继续实施扩大就业的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实现就业公平,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取向;在工资分配方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再次是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方面,要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是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时,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等各项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缩小社会不公平,坚持以完善民生为出发点和基本目标。

最后是收入分配问题。收入分配方面,主要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要通过改革和发展,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共同富裕 。

通过改善民生可以为大量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提供一个基本的保障,提供一个起码的尊严底线,从而消除贫困现象,减小或缓解过大的贫富差距;还可以为每个社会成员广泛地提供最为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平台,从而增强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从而,有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改革的成果,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充分的自由发展的空间;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秩序稳定,秩序是一切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民生问题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人民大众都普遍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解决民生问题,使民众安居乐业、共享太平,能够为政权的稳固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总而言之,解决民生问题我们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就业、教育、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2013年4月8日


相关内容

  • 小学教师学习十八大报告心得体会
  • 小学教师学习十八大报告心得体会 在学校的组织和安排下,我们全体青年教师对十八大报告进行了细致的学习,十八大报告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首,更加突出了教育在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位置.十八大报告将教育工作作为民生 ...

  • "三会"的背景常识及十八大的十大热点问题
  • "三会"的背景常识及十八大的十大热点问题 1.关于"三会"的思考与问题 (1)几个大会的命名.召开时间及区别? 人大会议 政协会议 党的代表大会 (2)第一次人大.党大召开的时间? (3)十八届一.二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 2."三会"的区 ...

  • 学习十八大报告心得体会:民生改善绘就蓝图
  • 2012年11月8日上午9时,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我们收看了十八大开幕式的现场直播,认真听取了xx代表第xx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感触颇深,民生改善,绘就蓝图. 党的x ...

  • 2016全国两会心得体会
  • 从古至今,民生问题都是最紧要.最根本的问题,所以会议最基本的就是关注民生,深刻认识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学习两会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2016全国两会心得体会范文一: 随着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新一代的国家领导人上任.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十八大上,我党高举中国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姓名:罗超 学号:2012110093 班级:2012级科硕3班 从社会建设角度谈"病有所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由"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谈十八大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 ...

  • [雨中的树]观看心得体会:坚定一种信仰
  • <雨中的树>观看心得体会:坚定一种信仰 2012年10月19日上午,单位组织统一到良乡影院观看电影<雨中的树>,看之前,谁都会预知一定是篇歌颂英雄人物之作,感人也是一定,但不会有什么特别之处.观看后影片生动再现了四川省万源市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同志对党忠诚.为民尽责的感 ...

  • 十八大心得体会4
  • 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2012年11月8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十八大报告是回顾成就.总结经验的报告,是高举旗臶.科学发展的报告,是解放思想.推进 ...

  • 2015 五个建设
  • 2015年五个建设 文化建设 一.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三.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 ...

  • 宜岔村十八大报告学习体会
  • "十八大"报告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2012年11月8日,在全国人民的热切盼望下,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了.90多年来,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带领全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掌舵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繁荣昌盛富强的新中国. 在党的十八大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