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中医适宜技术

社区中医适宜技术(考查)(单选、填空、判断、名解、问答)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

的径路。

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又称“十二原穴”

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

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谓之得气。

推法:以指、掌、拳或肘部着力于受术部位的表面上,做缓慢的单向的直线或弧

形推动。

十二经脉的分布概况:

1,体内分布概况:六阴经主里属脏络腑,六阳经主表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

一阴配一阳,脏与腑有表里相合的关系。如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

2,体表分布概况:

①在四肢的分布 按立正姿势,双臂下垂,大指在前,小指在后,上下肢内外侧均可分为前、中、后三条区线。手足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分别循行在四肢外侧的前、中、后区线上。手足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则分别循行在四肢内侧的前、中、后区线上。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足厥阴经在前,足太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以上足厥阴经方交出足太阴经之后。

②在躯干的分布 六阴经主要循行与胸或胸腹,六阳经则分布于躯干的前、侧、后部,范围较广。

十二经在躯干的分布概况

头面

3,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 手少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若按举起上肢的姿势,则呈现出阳经向下循行,阴经向上循行,即“阴升阳降”。(选)

4,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互为表里的阴经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阴经与阴经(足阴经上交手阴经)在胸中交接。

一源三歧:督脉、任脉、冲脉皆起源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分别循行于人体躯干、头面的前、后正中线和腹胸两侧。(选)

经脉的生理作用: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腧穴共分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大类。

十四经穴是指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循行线上的腧穴,简称“经穴”。它们是腧穴的主要部分,有固定的名称、位置和归经,具有主治本经、本脏病证的共同作用。

奇穴又称“经外奇穴”、“奇腧”,指有固定名称,有明确位置,但尚未列入或不便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因其主治范围单纯,对某些病征有奇效,故称“奇穴” 阿是穴是指无具体名称,无固定位置,以病痛局部或病痛有关的压痛点、敏感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

腧穴的主治作用:近治作用(腧穴所居,主治所系);远治作用(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特殊作用。

尺泽:【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手阳明大肠经的经脉循行: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循食指桡侧上行,经第一、二掌骨之间,循

行于前臂外侧前缘,过肘外侧,上行上臂外侧前缘,上肩,出肩峰至前,上至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再向前下行入锁骨上窝(缺盆)。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属大肠。

其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督脉人中穴,至对侧鼻翼旁(迎香穴),交于足阳明胃经。

穴位归经(选)常用穴位: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迎香。

三阴交【定位】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少泽【主治】通乳 催乳(乳痈、乳汁少)

手少阳三焦经循行:

手少阳三焦经起源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向上沿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沿前臂外侧尺骨与桡侧之间,贯穿肘部,沿上臂外侧中线向上至肩部,前行入缺盆,入胸腔,布入膻中,散络心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三焦。

其分支,从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督脉大椎穴,上项,沿耳后直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经面颊部至目眶下。

其分支,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在面颊部与前一分支相交,至目外眦(瞳子髎穴),交于足少阳胆经。

耳门【操作】张开,直刺0.5-1寸,不留针,如留针则令患者轻缓微闭口。可灸。 悬钟【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提捏进针法:多于皮肉浅薄部位的穴位。(印堂)

行针手法的基本手法:提插法 捻转法

晕针:现象 轻度晕针,表现为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重度晕针,表现为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脉象细弱,甚至神志昏迷,唇甲青紫,血压下降,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症状。处理 立即停止针刺,扶持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如未能缓解者,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素髎、合谷、足三里、涌泉、中冲等。

直接灸:瘢痕灸(化脓灸)

无瘢痕灸(非化脓灸)

成人推拿手法分类:摆动类 摩擦类 振动类 挤压类 叩击类 运动关节类 擦法:常常是一种结束手法,一般以透热为度,或皮肤潮红为度。

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

四关穴:合谷+太冲

滚法的动作要领(问答):①肩关节、腕关节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地推旋远动,带动腕关节做较大幅度的屈伸远动。

②手法频率120-160次/min③小鱼际和手背尺侧部紧贴在受术部位上进行持续不断地滚动。④进行移动操作要紧推慢移⑤手法做到均匀、持久、有力、柔和、深透。

揉法的操作要领:①以手掌大鱼际或掌根、全掌、手指指腹吸定在受术部位。②腕关节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用力。③前臂主动用力,带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全掌、手指指腹做轻柔缓慢的环旋远动,带动皮下组织。④手法频率120-160次/min。

社区中医适宜技术(考查)(单选、填空、判断、名解、问答)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

的径路。

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又称“十二原穴”

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

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谓之得气。

推法:以指、掌、拳或肘部着力于受术部位的表面上,做缓慢的单向的直线或弧

形推动。

十二经脉的分布概况:

1,体内分布概况:六阴经主里属脏络腑,六阳经主表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

一阴配一阳,脏与腑有表里相合的关系。如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

2,体表分布概况:

①在四肢的分布 按立正姿势,双臂下垂,大指在前,小指在后,上下肢内外侧均可分为前、中、后三条区线。手足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分别循行在四肢外侧的前、中、后区线上。手足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则分别循行在四肢内侧的前、中、后区线上。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足厥阴经在前,足太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以上足厥阴经方交出足太阴经之后。

②在躯干的分布 六阴经主要循行与胸或胸腹,六阳经则分布于躯干的前、侧、后部,范围较广。

十二经在躯干的分布概况

头面

3,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 手少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若按举起上肢的姿势,则呈现出阳经向下循行,阴经向上循行,即“阴升阳降”。(选)

4,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互为表里的阴经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阴经与阴经(足阴经上交手阴经)在胸中交接。

一源三歧:督脉、任脉、冲脉皆起源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分别循行于人体躯干、头面的前、后正中线和腹胸两侧。(选)

经脉的生理作用: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腧穴共分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大类。

十四经穴是指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循行线上的腧穴,简称“经穴”。它们是腧穴的主要部分,有固定的名称、位置和归经,具有主治本经、本脏病证的共同作用。

奇穴又称“经外奇穴”、“奇腧”,指有固定名称,有明确位置,但尚未列入或不便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因其主治范围单纯,对某些病征有奇效,故称“奇穴” 阿是穴是指无具体名称,无固定位置,以病痛局部或病痛有关的压痛点、敏感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

腧穴的主治作用:近治作用(腧穴所居,主治所系);远治作用(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特殊作用。

尺泽:【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手阳明大肠经的经脉循行: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循食指桡侧上行,经第一、二掌骨之间,循

行于前臂外侧前缘,过肘外侧,上行上臂外侧前缘,上肩,出肩峰至前,上至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再向前下行入锁骨上窝(缺盆)。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属大肠。

其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督脉人中穴,至对侧鼻翼旁(迎香穴),交于足阳明胃经。

穴位归经(选)常用穴位: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迎香。

三阴交【定位】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少泽【主治】通乳 催乳(乳痈、乳汁少)

手少阳三焦经循行:

手少阳三焦经起源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向上沿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沿前臂外侧尺骨与桡侧之间,贯穿肘部,沿上臂外侧中线向上至肩部,前行入缺盆,入胸腔,布入膻中,散络心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三焦。

其分支,从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督脉大椎穴,上项,沿耳后直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经面颊部至目眶下。

其分支,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在面颊部与前一分支相交,至目外眦(瞳子髎穴),交于足少阳胆经。

耳门【操作】张开,直刺0.5-1寸,不留针,如留针则令患者轻缓微闭口。可灸。 悬钟【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提捏进针法:多于皮肉浅薄部位的穴位。(印堂)

行针手法的基本手法:提插法 捻转法

晕针:现象 轻度晕针,表现为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重度晕针,表现为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脉象细弱,甚至神志昏迷,唇甲青紫,血压下降,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症状。处理 立即停止针刺,扶持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如未能缓解者,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素髎、合谷、足三里、涌泉、中冲等。

直接灸:瘢痕灸(化脓灸)

无瘢痕灸(非化脓灸)

成人推拿手法分类:摆动类 摩擦类 振动类 挤压类 叩击类 运动关节类 擦法:常常是一种结束手法,一般以透热为度,或皮肤潮红为度。

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

四关穴:合谷+太冲

滚法的动作要领(问答):①肩关节、腕关节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地推旋远动,带动腕关节做较大幅度的屈伸远动。

②手法频率120-160次/min③小鱼际和手背尺侧部紧贴在受术部位上进行持续不断地滚动。④进行移动操作要紧推慢移⑤手法做到均匀、持久、有力、柔和、深透。

揉法的操作要领:①以手掌大鱼际或掌根、全掌、手指指腹吸定在受术部位。②腕关节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用力。③前臂主动用力,带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全掌、手指指腹做轻柔缓慢的环旋远动,带动皮下组织。④手法频率120-160次/min。


相关内容

  •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大有可为
  •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大有可为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和与疾病斗争中创造的医学科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几千年来,中医药作为抵御疾病.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国是农业大国,现有农村人口8亿多.长期以来,广大农民受经济条件所限,有病不 ...

  • 中医适宜技术工作计划
  • 为了满足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扩大社区卫生服务的业务范围,现决定在铁山区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进一步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具体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中医药资源,全面开展“简、便、验、廉”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利用单方、验方以及一些简单 ...

  • 中医院培训班主持词
  • 全县2014年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主持词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早上好! 为切实加强基层卫生人员业务培训,大力提高中医药业务能力,普及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决定举办全县基层卫生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乡村 ...

  • 中医药方法开展健康教育
  • 中医适宜技术 在东许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引言 东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公共卫生的比重逐步加大,社区医疗中心作为公共卫生的主体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公共卫生任务. 然而,卫生资源有限,基本医疗是目前社区卫生的主要任务,这是相当长一段时间不容改变的事实.问题是,如何能够利用有限的资 ...

  • 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 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优势作用,充分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基本需求,有效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根据<甘肃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实施办法>和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责任及有效使用项目经费 ...

  • 中医医院关于设置基层指导科
  • 中医医院关于设置基层指导科 暨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指导工作 实施方案 为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服务优势,满足基层百姓"简.便.廉.验"的就医需求,根据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我院设立"中医基层指导科"开展全县中医药.中 ...

  • 弘扬传统文化发展中医药事业
  • 传承中医药文化 发展中医药事业 (张荣春) 首先,非常感谢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能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说是经验交流其实是领导抬爱,,现我就茅坪回族镇中心卫生院中医药开展有关情况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茅坪回族镇中心卫生院位于镇安县县城以东80公里,与湖北省郧西县,安康市旬阳县相接壤,是一个辐射 ...

  •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 **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们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也期望各位领导和专家通过督导检查对我市的中医工作给予批评指正,促使我市中医工作能够更健康.更有序.更科学的发展. 自2013年2月省卫生厅等7部门下发<河南省中 ...

  • 区卫生局卫生工作总结
  • 今年以来,全区卫生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卫生局关心支持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及全国、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依法行政、开拓创新、廉洁高效、勤政为民”为宗旨,以“一流的速度、一流的目标、一流的成效”为标准,团结带领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群策群力,求真务实,发 ...

  • 2009年度全区卫生年终工作总结
  • 今年以来,全区卫生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卫生局关心支持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及全国、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依法行政、开拓创新、廉洁高效、勤政为民”为宗旨,以“一流的速度、一流的目标、一流的成效”为标准,团结带领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群策群力,求真务实,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