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借古讽今的反动信件

笔者收到一份资料,是文革期间陕西省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委员会发给陕西蒲城县公安机关一封编号为“公军侦字215号”机要通信函件,里面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委员会”发给“蒲城县公安机关军管组”的一封公函,还有渭南专区公安机关发给蒲城县公安机关军管组的函件,内容基本一样。除了上述两封函件外,还附有几张照片和一个署名为“西固大队——富农”的信件原件及信封一个。“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函件内容如下:

蒲城县公安机关军管组:

接中公部公侦反字6168号函转来署名“富农”的反动信一件,信中恶毒地污蔑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现将来信原件照片转去,请你们组织力量,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以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侦破此案,并将结果函告我们。

剪下部分存中公部侦破办公室。

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委员会

一九六九年九月一日

通过这个函件和信件的这些附件来看,函件中所说的反动信件应该是陕西省蒲城县西固大队一个富农分子在一九六九年七月份给“中央文革群众来访信件接待站”写的一封信,这封信中又套了一个小信封,小信封上正面写“毛泽东同志亲收”,背面上标明“他人勿拆”,之所以要在里面再套一个小信封,估计写信的这个富农分子也知道直接在外面的信封上写“毛泽东同志亲收”的话,不但信发不出去,可能连人都会当场被抓。根据所收到的这份资料来看,小信封中至少装有一张横格笔记纸,上面题头写“敬爱的×××”(×××三个字已被公安机关剪掉,猜测是“毛主席”三个字),正文是抄录了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个富农分子为什么会抄写曹植的七步诗给毛泽东,他具体的用意我们无从知道,笔者也只能进行一个推断,认为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从一九六六年五月份五一六通知开始,到一九六九年四月中共九大的召开,这三年是文革十年中最为动荡的三年,也是最为疯狂的三年。在这三年中,大批跟随毛泽东“打天下”的老干部被打倒,被迫害致死,报纸上天天在报道无产阶级专政的成果,今天揪出了这个反革命集团、明天又打倒那个反党组织,作为一个普通百姓,见到此状况,也都不由自主地想起这首“七步诗”。

其二,在这三年里,除了那些“倒霉”的老干部之外,还有全民的内斗,原本亲如一家的同志们,各自举起造反的大旗,在同一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在同一领袖的引领下,视其他派别为敌人,举起刀、拿起枪,互相厮杀!更有甚者,原本在一个村落共同生活,有的甚至还是亲戚,只不过有些人被戴上了“地富反坏右”的帽子,这些“戴帽”的人就成为各派屠杀的对象,只讲立场不讲亲情!耳闻目睹这样一个疯狂的社会,有谁不会发出“相煎何太急”的感叹?更何况这个人还是戴帽的富农分子!

一九六九年,文革的高潮已经过去,疯狂之后的人们也渐渐开始平静下来思考前三年所发生的事情,这个时期的人们可能一面口头上还高喊着革命的口号,一面心里想着让这个没有理智的运动快快结束吧。更有勇敢者用公开或匿名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这场运动的观点,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九六九年会出现大量的现行反革命分子,张志新、李九莲等都是在这一时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而被关押的,也许正是出现这样普遍性反思文革的思潮,才会有一九七零年开始的“一打三反”运动,或许“一打三反”运动就是要扼杀掉这股反思文革的思潮。这样看来,西固大队这个富农就是这一时期的一个反思者,他采取借古讽今的方式来表达出自己对文革的态度。

不知道收到这封信的“中央文革群众来访信件接待站”工作人员看到这封信后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但能把这封信当作“反动信件”来处理,那就说明他(她)已经完全明白写信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或许他(她)也是这样想的。这种情况和笔者以前看过的一则前东德的政治笑话比较相似:一个东德警察对另一个说:“你对我们的制度怎么看?”“和你一样。”东德警察说:“那么,我的职责就是逮捕你!”

这个写“反动信件”的富农分子是否被查出来不得而知,但愿他能幸运地躲过这一劫。

笔者收到一份资料,是文革期间陕西省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委员会发给陕西蒲城县公安机关一封编号为“公军侦字215号”机要通信函件,里面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委员会”发给“蒲城县公安机关军管组”的一封公函,还有渭南专区公安机关发给蒲城县公安机关军管组的函件,内容基本一样。除了上述两封函件外,还附有几张照片和一个署名为“西固大队——富农”的信件原件及信封一个。“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函件内容如下:

蒲城县公安机关军管组:

接中公部公侦反字6168号函转来署名“富农”的反动信一件,信中恶毒地污蔑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现将来信原件照片转去,请你们组织力量,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以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侦破此案,并将结果函告我们。

剪下部分存中公部侦破办公室。

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委员会

一九六九年九月一日

通过这个函件和信件的这些附件来看,函件中所说的反动信件应该是陕西省蒲城县西固大队一个富农分子在一九六九年七月份给“中央文革群众来访信件接待站”写的一封信,这封信中又套了一个小信封,小信封上正面写“毛泽东同志亲收”,背面上标明“他人勿拆”,之所以要在里面再套一个小信封,估计写信的这个富农分子也知道直接在外面的信封上写“毛泽东同志亲收”的话,不但信发不出去,可能连人都会当场被抓。根据所收到的这份资料来看,小信封中至少装有一张横格笔记纸,上面题头写“敬爱的×××”(×××三个字已被公安机关剪掉,猜测是“毛主席”三个字),正文是抄录了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个富农分子为什么会抄写曹植的七步诗给毛泽东,他具体的用意我们无从知道,笔者也只能进行一个推断,认为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从一九六六年五月份五一六通知开始,到一九六九年四月中共九大的召开,这三年是文革十年中最为动荡的三年,也是最为疯狂的三年。在这三年中,大批跟随毛泽东“打天下”的老干部被打倒,被迫害致死,报纸上天天在报道无产阶级专政的成果,今天揪出了这个反革命集团、明天又打倒那个反党组织,作为一个普通百姓,见到此状况,也都不由自主地想起这首“七步诗”。

其二,在这三年里,除了那些“倒霉”的老干部之外,还有全民的内斗,原本亲如一家的同志们,各自举起造反的大旗,在同一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在同一领袖的引领下,视其他派别为敌人,举起刀、拿起枪,互相厮杀!更有甚者,原本在一个村落共同生活,有的甚至还是亲戚,只不过有些人被戴上了“地富反坏右”的帽子,这些“戴帽”的人就成为各派屠杀的对象,只讲立场不讲亲情!耳闻目睹这样一个疯狂的社会,有谁不会发出“相煎何太急”的感叹?更何况这个人还是戴帽的富农分子!

一九六九年,文革的高潮已经过去,疯狂之后的人们也渐渐开始平静下来思考前三年所发生的事情,这个时期的人们可能一面口头上还高喊着革命的口号,一面心里想着让这个没有理智的运动快快结束吧。更有勇敢者用公开或匿名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这场运动的观点,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九六九年会出现大量的现行反革命分子,张志新、李九莲等都是在这一时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而被关押的,也许正是出现这样普遍性反思文革的思潮,才会有一九七零年开始的“一打三反”运动,或许“一打三反”运动就是要扼杀掉这股反思文革的思潮。这样看来,西固大队这个富农就是这一时期的一个反思者,他采取借古讽今的方式来表达出自己对文革的态度。

不知道收到这封信的“中央文革群众来访信件接待站”工作人员看到这封信后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但能把这封信当作“反动信件”来处理,那就说明他(她)已经完全明白写信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或许他(她)也是这样想的。这种情况和笔者以前看过的一则前东德的政治笑话比较相似:一个东德警察对另一个说:“你对我们的制度怎么看?”“和你一样。”东德警察说:“那么,我的职责就是逮捕你!”

这个写“反动信件”的富农分子是否被查出来不得而知,但愿他能幸运地躲过这一劫。


相关内容

  • "马克思进文庙"背后的波澜
  • 五四时期,郭沫若逆潮流"尊孔",写穿越文<马克思进文庙> 在今年的考研政治卷中,内有一题,引用了郭沫若90年前所写穿越文<马克思进文庙>为材料.在文章中,郭虚构了马克思与孔子的一次对话.对话的结果是:孔子对马克思惊叹:"你这个理想社会和我的大同世 ...

  • 高一语文课文和文学常识总结
  • 1. <沁园春·长沙> 编辑--马银 马豪 甄妮 2013 12 17 http://www.baidu.com/p/新界816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过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尽染:漫江(满江)碧透,百舸(大船)争流.鹰击长空(鹰在广阔的天空飞 ...

  • 8雷电颂教案3
  • <雷电颂>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以及<雷电颂>在<屈原>中的地位.了解作品背景是把握本文的前提. 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体会象征含义.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的 ...

  • 漂泊中的社稷情怀--[杜甫诗三首]整体教学设计
  • 263.net创意无限/yui.s@ 漂泊中的社稷情怀 ---<杜甫诗三首>整体教学设计 ■张孟光 [设计思想] 高中语文课标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审美育人功能,让学生在受到优秀文化熏陶的同时,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

  •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辨别
  •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辨别 在语文考试中常有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具体辨析与作用分析的题目,其实这三者的概念是较难区分的,一是因为这些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专家用语与教育用语之别,二是从来也没有一部权威性的著作对这些问题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并辨析过.以下所述也只是个 ...

  • 7.雷电颂(生用)
  • 7.雷电颂--导学案(生用) 班级: 姓名: 预习评价: 1.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以及<雷电颂>在<屈原>中的地位.了解作品背景是把握本文的前提. 2.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体会象征含义.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 ...

  • 高中语文课文要点
  • <沁园春•长沙> 作者简介: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诗人 文章主旨:抒发革命青年对于国家命运的感慨及"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文章表现手法:情景交融 <跨越百年的美丽> 作者简介:梁衡,当代作家 文章主旨:展现居里夫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伟大的人格 ...

  • 作文[正说历史]
  • 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600-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当今中国演艺界有一帮以戏说历史为能事的人,他们为了让原本无比沉重的历史变得好看.好玩.有"意义".有卖点,大肆无中生有,混淆真伪,随心所欲地炮制了一批引起轰动地历史戏说片.有人对此愤愤不平,但也有人说:"人家不 ...

  • 改文风不仅是文章的改革
  • 红  孩 识字.读书.写文章,是每一个人在接受教育时必须要经过的过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就是说,写文章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政权.一个国家的大事.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很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变革,往往是同文章的变革联系在一起的.有什么样的文风,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风气:反之,有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