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说课稿终

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著名现代诗人食指的诗歌《相信未来》,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展开本次说课。

一、说教材

《相信未来》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是其中“吟诵青春”板块的第二首诗歌。本专题重点是引导学生珍爱青春,明确青春的使命。本文是食指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一个疯狂动乱、禁锢思想的年代,表达了相信未来、相信年轻、坚持理想的信念和决心。本课有利于学生学习顽强自信、勇于战胜挫折的态度,从而对青春有更深体悟。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解读文本难度不会太大。前面刚学习了《沁园春长沙》,对诗歌鉴赏方法也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学生对于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文革时期却是陌生的,远离了时代背景,很难深入理解思想感情。所以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结合背景体悟文革时期一代人对青春的诠释。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掌握朗读技巧,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能够分析诗歌意象、语言,品味诗歌意境美。

过程与方法上,学生能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学会鉴赏诗句的方法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学生能够深入体会作者相信未来、直面人生的情感,培养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能对青春有更深的感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诗歌,分析意象,理解诗歌内涵。

教学难点:结合背景体会诗歌深沉的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

我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本课教学:

1.诵读法 将诵读贯穿始终,在吟诵涵咏中逐步加深文本理解和情感体会。

2. 体验法 情境体验导入,活动体验让学生分组朗读和讨论,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3. 点拨法 用于朗读指导、鉴赏点评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六、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将具体来说我的教学过程。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包含四个环节,分别是

(一)情境导入 (二)吟诵涵咏 (三)品味鉴赏 (四)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首先,播放忧伤的音乐,同时展示文革时期知识分子遭批斗、上山下乡等图片。ppt展示和教师讲解相结合,介绍文革背景和作者食指的处境。然后提问引起学生思考:如果我们自己身处在那个疯狂动乱的年代,会有何感受?会怎么做?最后让学生来看看诗人食指的态度,通过《相信未来》走进诗人内心。以此引入新课的学习。

采用多媒体视听设备创设情境导入,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那个年代的黑暗现实,有更深切的思考体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吟诵涵咏 反复阅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首先学生自由朗诵,初读体验,整体感知。接着请几个学生站起来分诗节朗读,此过程中,指导学生断句等技巧,梳理诗歌大意。如第三节需指导学生注意断句,在“手指”、“手掌”和“曙光”之后断开,并理解为何这样断句,从而准确理解诗句含义。最后,学生分成四大组进行朗读比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学习的重点更在于读,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律美和节奏美,理解诗歌大意,进而体会诗歌的感情。

第三环节:品味鉴赏

第一步,请学生思考这首诗歌的层次,讨论如何划分并概括各层大意。

即第一层是1—3节,描绘残酷现实,表明相信未来的信念。第二层4—6节,阐明相信未来的理由。第三层第七节,发出呼吁——相信未来。

第二步,请同学们分析诗歌具体意象,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思想感情。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或一个层次,先朗诵,后组成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展示讨论成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和评价总结,完成板书。

例如第一到第三节诗歌中,主要运用多个“意象”组合和对比,如用“蜘蛛网”、“灰烬”、 “深秋的露水”等灰暗意象描绘现实黑暗,“紫葡萄”化为“深秋露水”,两个意象对比鲜明; “排浪”、“太阳”、“曙光”等意象色彩明亮、气象壮阔,这是由真实内心升起的信念。第二层可按同样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前面两层都是通过意象转换来表意和抒情,最后一节作者放弃了意象转换,直抒胸臆,执着热情地呐喊,呼吁人们“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品味鉴赏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对诗歌具体意象的研习,理解意象的深层象征意义,从而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学会鉴赏诗歌。其中,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有利于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1.再次朗读,融入感情。深入理解后的再次朗读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释放情感,加深感悟。

2.介绍推荐食指的其他诗歌,如《热爱生命》、《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加深对作者的理解,拓展阅读积累。

板书:

1—3节: 残酷现实←———→坚定信念(相信未来)

蜘蛛网、灰烬 排浪、太阳、大海、

紫葡萄→露水„„ 曙光„„ (意象转换)

4—6节: 阐明理由,等待评定

7节 : 呼吁“相信未来” (直抒胸臆)

《相信未来》说课稿

中本093 刘亚平(09010322)

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食指的《相信未来》,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本次说课。

一、首先来说说教材

《相信未来》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是其中“吟诵青春”板块的第二首诗歌。本专题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青春激情,明确青春使命。本诗是食指代表作之一,写于疯狂动乱的文革时期,表达了相信未来、相信年轻、坚持理想的信念和决心。本课有利于学生学习直面挫折、执着理想的态度,对青春有更深体会。本诗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多个意象组合、对比象征,句式回环往复。

二、接下来我将具体分析学情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能够解读文本表层大意。前面刚学习了《沁园春•长沙》,对诗歌鉴赏方法也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是,朦胧诗意象繁多、善用象征,学生在分析意象时却不深入流于表面,对写作背景文革时期也是陌生的,很难深入理解象征内涵。所以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意象并结合文革背景体会诗歌的象征内涵和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能够掌握朗读技巧,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找出诗歌形式特点,学会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象征内涵。

过程与方法上,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意象分析、圈点等方法,对诗歌进行有效地文本探究、象征解读。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学生能够深入体会作者相信未来、直面人生的情感,培养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能对青春有更深的感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确定的本课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诗歌,品味语言形式美,分析意象的运用,理解诗歌象征内涵并体会诗人情感。教学难点:分析意象并结合背景,来理解象征内涵。

五、说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诵读法、多媒体展示法、体验法进行教学。课时安排上,我准备用1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将具体来说我的教学过程。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包含四个环节,分别是

(一)情境导入 (二)吟诵涵咏 (三)品味鉴赏 (四)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文革动荡图片,介绍文革写作背景和作者食指的处境。然后提问引起学生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自己身处那个疯狂动乱的年代,会有什么感受呢?会怎么做?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诗人食指是怎样的态度,通过《相信未来》走进诗人内心。 采用多媒体视听设备创设情境导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那个年代的黑暗现实,有更深切的思考体悟,更容易理解诗歌内涵和思想感情。

第二环节:吟诵涵咏

反复阅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首先学生自由朗诵,初读体验,整体感知。接着请几个学生站起来分诗节朗读,此过程中,指导学生断句、轻重音等技巧。如第三节需指导学生注意断句,在“手指”、“手掌”和“曙光”之后断开,并理解为何这样断的理由,从而准确理解诗句含义,梳理诗歌大意。最后,学生分成四大组进行朗读比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学习的重点更在于读,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律美和节奏美,理解诗歌大意,进而体会诗歌的感情。

第三环节:品味鉴赏

第一步,请学生思考诗歌层次,提示可依据形式特点来划分。品味语言形式美。评点讲解第一层1—3节,描绘残酷现实,表明相信未来的信念。第二层4—6节,阐明相信未来的理由。第三层第七节,发出呼吁——相信未来。请学生思考诗歌最显著的形式特点,点拨出一到三节都运用了“用„„写下:相信未来。”这样的句式,既是第一层次划分依据,更体现出诗歌回环往复的形式美特点。

第二步,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其特点和象征内涵。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和评价总结。例如一到三诗节当中,主要运用多个“意象”组合和对比,如用“蜘蛛网”“灰烬”“深秋的露水”等色彩灰暗、冷峻的意象象征黑暗现实、贫困现状,“紫葡萄”化为“深秋露水”,两个意象对比鲜明;又用“排浪”“太阳”“曙光”等色彩明亮、气象壮阔的意象,象征绝望中的希望、内心的坚定信念——即相信未来。第二层可按同样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前面两层都是通过意象转换来表意和抒情,最后一节作者放弃了意象转换,直抒胸臆,热情呼吁人们“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第三步,请学生圈点勾画自己认为精妙准确的字词,分析表达效果。如动词“查封”、“叹息”,将蜘蛛网、余烟拟人化,且查封体现蛮横专制、叹息表达无奈悲凉,从而生动表现黑暗贫困的现实。其余,还可分析形容词、副词等。品味语言炼字表现力。

品味鉴赏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研习和鉴赏文本,通过品味形式美、分析具体意象、分析炼字效果,学会鉴赏诗歌。其中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1.再次朗读,融入感情。深入理解后的再次朗读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释放情感,加深感悟。

2.介绍推荐食指的其他诗歌,如《热爱生命》、《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对比阅读,加深对作者的理解,拓展阅读积累。

3.请学生写一首现代诗或一段话,表达学了《相信未来》的感受或理解也可以是对诗人食指想说的话。加深课文理解感悟。

板书:

相信未来 (食指)

1—3节: 蜘蛛网 余烟

紫葡萄→露水 (灰暗、冷峻)-------→黑暗、贫困现实

„„ 象征

雪花 排浪

太阳 大海 (明亮、壮阔)--------→希望、信念(相信未来)

曙光„„

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著名现代诗人食指的诗歌《相信未来》,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展开本次说课。

一、说教材

《相信未来》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是其中“吟诵青春”板块的第二首诗歌。本专题重点是引导学生珍爱青春,明确青春的使命。本文是食指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一个疯狂动乱、禁锢思想的年代,表达了相信未来、相信年轻、坚持理想的信念和决心。本课有利于学生学习顽强自信、勇于战胜挫折的态度,从而对青春有更深体悟。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解读文本难度不会太大。前面刚学习了《沁园春长沙》,对诗歌鉴赏方法也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学生对于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文革时期却是陌生的,远离了时代背景,很难深入理解思想感情。所以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结合背景体悟文革时期一代人对青春的诠释。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掌握朗读技巧,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能够分析诗歌意象、语言,品味诗歌意境美。

过程与方法上,学生能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学会鉴赏诗句的方法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学生能够深入体会作者相信未来、直面人生的情感,培养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能对青春有更深的感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诗歌,分析意象,理解诗歌内涵。

教学难点:结合背景体会诗歌深沉的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

我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本课教学:

1.诵读法 将诵读贯穿始终,在吟诵涵咏中逐步加深文本理解和情感体会。

2. 体验法 情境体验导入,活动体验让学生分组朗读和讨论,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3. 点拨法 用于朗读指导、鉴赏点评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六、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将具体来说我的教学过程。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包含四个环节,分别是

(一)情境导入 (二)吟诵涵咏 (三)品味鉴赏 (四)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首先,播放忧伤的音乐,同时展示文革时期知识分子遭批斗、上山下乡等图片。ppt展示和教师讲解相结合,介绍文革背景和作者食指的处境。然后提问引起学生思考:如果我们自己身处在那个疯狂动乱的年代,会有何感受?会怎么做?最后让学生来看看诗人食指的态度,通过《相信未来》走进诗人内心。以此引入新课的学习。

采用多媒体视听设备创设情境导入,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那个年代的黑暗现实,有更深切的思考体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吟诵涵咏 反复阅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首先学生自由朗诵,初读体验,整体感知。接着请几个学生站起来分诗节朗读,此过程中,指导学生断句等技巧,梳理诗歌大意。如第三节需指导学生注意断句,在“手指”、“手掌”和“曙光”之后断开,并理解为何这样断句,从而准确理解诗句含义。最后,学生分成四大组进行朗读比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学习的重点更在于读,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律美和节奏美,理解诗歌大意,进而体会诗歌的感情。

第三环节:品味鉴赏

第一步,请学生思考这首诗歌的层次,讨论如何划分并概括各层大意。

即第一层是1—3节,描绘残酷现实,表明相信未来的信念。第二层4—6节,阐明相信未来的理由。第三层第七节,发出呼吁——相信未来。

第二步,请同学们分析诗歌具体意象,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思想感情。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或一个层次,先朗诵,后组成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展示讨论成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和评价总结,完成板书。

例如第一到第三节诗歌中,主要运用多个“意象”组合和对比,如用“蜘蛛网”、“灰烬”、 “深秋的露水”等灰暗意象描绘现实黑暗,“紫葡萄”化为“深秋露水”,两个意象对比鲜明; “排浪”、“太阳”、“曙光”等意象色彩明亮、气象壮阔,这是由真实内心升起的信念。第二层可按同样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前面两层都是通过意象转换来表意和抒情,最后一节作者放弃了意象转换,直抒胸臆,执着热情地呐喊,呼吁人们“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品味鉴赏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对诗歌具体意象的研习,理解意象的深层象征意义,从而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学会鉴赏诗歌。其中,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有利于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1.再次朗读,融入感情。深入理解后的再次朗读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释放情感,加深感悟。

2.介绍推荐食指的其他诗歌,如《热爱生命》、《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加深对作者的理解,拓展阅读积累。

板书:

1—3节: 残酷现实←———→坚定信念(相信未来)

蜘蛛网、灰烬 排浪、太阳、大海、

紫葡萄→露水„„ 曙光„„ (意象转换)

4—6节: 阐明理由,等待评定

7节 : 呼吁“相信未来” (直抒胸臆)

《相信未来》说课稿

中本093 刘亚平(09010322)

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食指的《相信未来》,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本次说课。

一、首先来说说教材

《相信未来》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是其中“吟诵青春”板块的第二首诗歌。本专题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青春激情,明确青春使命。本诗是食指代表作之一,写于疯狂动乱的文革时期,表达了相信未来、相信年轻、坚持理想的信念和决心。本课有利于学生学习直面挫折、执着理想的态度,对青春有更深体会。本诗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多个意象组合、对比象征,句式回环往复。

二、接下来我将具体分析学情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能够解读文本表层大意。前面刚学习了《沁园春•长沙》,对诗歌鉴赏方法也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是,朦胧诗意象繁多、善用象征,学生在分析意象时却不深入流于表面,对写作背景文革时期也是陌生的,很难深入理解象征内涵。所以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意象并结合文革背景体会诗歌的象征内涵和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能够掌握朗读技巧,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找出诗歌形式特点,学会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象征内涵。

过程与方法上,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意象分析、圈点等方法,对诗歌进行有效地文本探究、象征解读。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学生能够深入体会作者相信未来、直面人生的情感,培养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能对青春有更深的感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确定的本课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诗歌,品味语言形式美,分析意象的运用,理解诗歌象征内涵并体会诗人情感。教学难点:分析意象并结合背景,来理解象征内涵。

五、说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诵读法、多媒体展示法、体验法进行教学。课时安排上,我准备用1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将具体来说我的教学过程。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包含四个环节,分别是

(一)情境导入 (二)吟诵涵咏 (三)品味鉴赏 (四)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文革动荡图片,介绍文革写作背景和作者食指的处境。然后提问引起学生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自己身处那个疯狂动乱的年代,会有什么感受呢?会怎么做?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诗人食指是怎样的态度,通过《相信未来》走进诗人内心。 采用多媒体视听设备创设情境导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那个年代的黑暗现实,有更深切的思考体悟,更容易理解诗歌内涵和思想感情。

第二环节:吟诵涵咏

反复阅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首先学生自由朗诵,初读体验,整体感知。接着请几个学生站起来分诗节朗读,此过程中,指导学生断句、轻重音等技巧。如第三节需指导学生注意断句,在“手指”、“手掌”和“曙光”之后断开,并理解为何这样断的理由,从而准确理解诗句含义,梳理诗歌大意。最后,学生分成四大组进行朗读比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学习的重点更在于读,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律美和节奏美,理解诗歌大意,进而体会诗歌的感情。

第三环节:品味鉴赏

第一步,请学生思考诗歌层次,提示可依据形式特点来划分。品味语言形式美。评点讲解第一层1—3节,描绘残酷现实,表明相信未来的信念。第二层4—6节,阐明相信未来的理由。第三层第七节,发出呼吁——相信未来。请学生思考诗歌最显著的形式特点,点拨出一到三节都运用了“用„„写下:相信未来。”这样的句式,既是第一层次划分依据,更体现出诗歌回环往复的形式美特点。

第二步,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其特点和象征内涵。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和评价总结。例如一到三诗节当中,主要运用多个“意象”组合和对比,如用“蜘蛛网”“灰烬”“深秋的露水”等色彩灰暗、冷峻的意象象征黑暗现实、贫困现状,“紫葡萄”化为“深秋露水”,两个意象对比鲜明;又用“排浪”“太阳”“曙光”等色彩明亮、气象壮阔的意象,象征绝望中的希望、内心的坚定信念——即相信未来。第二层可按同样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前面两层都是通过意象转换来表意和抒情,最后一节作者放弃了意象转换,直抒胸臆,热情呼吁人们“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第三步,请学生圈点勾画自己认为精妙准确的字词,分析表达效果。如动词“查封”、“叹息”,将蜘蛛网、余烟拟人化,且查封体现蛮横专制、叹息表达无奈悲凉,从而生动表现黑暗贫困的现实。其余,还可分析形容词、副词等。品味语言炼字表现力。

品味鉴赏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研习和鉴赏文本,通过品味形式美、分析具体意象、分析炼字效果,学会鉴赏诗歌。其中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1.再次朗读,融入感情。深入理解后的再次朗读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释放情感,加深感悟。

2.介绍推荐食指的其他诗歌,如《热爱生命》、《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对比阅读,加深对作者的理解,拓展阅读积累。

3.请学生写一首现代诗或一段话,表达学了《相信未来》的感受或理解也可以是对诗人食指想说的话。加深课文理解感悟。

板书:

相信未来 (食指)

1—3节: 蜘蛛网 余烟

紫葡萄→露水 (灰暗、冷峻)-------→黑暗、贫困现实

„„ 象征

雪花 排浪

太阳 大海 (明亮、壮阔)--------→希望、信念(相信未来)

曙光„„


相关内容

  • 相信未来阅读答案
  • 阅读<相信未来>,完成下题.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

  • 相信未来 教案
  • 相信未来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食指及其诗歌创作.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能背诵前三段. 3.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理解朦胧诗的意境美. 4.体会诗中所蕴涵的执着于未来.热爱生命的乐观情怀. 教学重点 1.通过解读朦胧意象,把握全诗的内涵. 2.体会诗中所蕴涵的执着于未来.热爱生命的乐 ...

  • 任永梅必修一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 必修一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编制:任永梅 备课时间:2013年6月28日星期五 一.情境导入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灭,人生最困顿的时候写下了千古名篇:<行路难>,其中有两句话体现了作者相信未来,誓为理想而奋争的雄心壮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隔120 ...

  • 推荐给学生的诗
  •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

  • 相信未来诗歌
  •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 ...

  • 相信未来__励志诗歌朗诵
  • 相信未来 郭路生(笔名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

  • 相信未来教案.doc1
  • 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第一学期教学案 <相信未来>教案 年级 高一 备课组: 语文 主备人 张 新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赏析当代诗歌的能力 2.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独立赏析当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朗读.探 ...

  • 相信未来(食指)
  •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 ...

  • 食指,相信未来
  • 食指: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穷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通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