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纷纷何所似?

白雪纷纷何所似

《世说新语 文学》一则

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文学》里有这样的一则: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语译】

在一个严寒的下雪天,谢太傅在家里把子侄们召集在一起,同他们讲论文章的义理。不一会儿雪下得大起来。谢安兴致勃勃地问:“你们说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侄儿谢朗回答:“向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比拟。”侄女谢道韫回答:“不如用柳絮随风飘起来比拟显得更好些。”谢安见儿女们争相选择比喻,高兴得大笑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

谢太傅:即谢安,东晋政治家,曾任吏部尚书,指挥淝水之战,打败了前秦苻坚。封为建昌县公,死后赠太傅,谥文靖。后人称谢太傅。内集:家庭聚会,这里指把子侄们召集在一起。俄而:不一会儿。雪骤:雪下大了。骤:急骤。兄子胡儿:谢安的侄儿谢朗,小名胡儿。差可拟:差不多可以比拟。差可:尚可,略微能够。拟:比拟,比喻,打比方。兄女:谢安的侄女,这里指谢道韫,有文才。未若:不如,不及。公大笑乐:谢太傅高兴地哈哈大笑。大兄:长兄,大哥。王凝之: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曾任左将军。

【解说】

学习文学,有一个环节必不可少——学习比喻。作诗和读诗,也都十分讲究比喻。好的比喻,要能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事物的形态,还要能准确细致地表现出事物的情态。同时,作者对同一事物选择什么比喻,也能够见出他的语言水平和审美情趣。像《世说新语》的这个故事中,当大雪越下越大,纷纷扬扬,谢太傅不失时机地向子侄们提出“何所似”的问题,子侄们也心领神会,积极踊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当时发言的可能不止谢朗和谢道韫两个人,但文中没有记载。很可能这两个人发言踊跃,他们的意见不一致,比喻各有特色,引起了谢太傅哈哈大笑,所以他们的意见就被记了下来。后边人们的发言虽然还在继续,但他们的比喻可能并没有多少鲜明的特色,所以也就没有必要逐一记录了。

“公大笑乐”这句话,内容十分丰富,也引起了后人不同的理解。有人说,谢太傅见到孩子们发言踊跃,所以“大笑乐”。有人说,谢太傅见自己的提问得到热烈回应,启发的目的达到了,所以“大笑乐”。有人说,谢太傅见小女子谢道韫的比喻比谢朗的比喻好,很高兴,所以“大笑乐”。“公大笑乐”是否表明谢太傅对谢道韫比喻的肯定呢?有人说是,有人说否。魏晋时期是我国文学审美观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谢太傅的审美倾向究竟如何,也还需要更多的例证,我们不在这里讨论。

但是,对谢道韫的比喻和谢朗的比喻加以比较,却是我们阅读《世说新语》这段文字时回避不了的问题。

一个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一个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个比喻更好呢?

撒盐,那是着眼于雪的颜色,和雪粒的形状。有一种雪景就是漫天的雪粒纷纷撒下,谢朗的比喻是很像的。可是密密的线条都是直的,平行的,画面缺少一点动态的情趣。

柳絮因风起,那是着眼于雪花的形状,和飘扬的动态。有一种雪景就是漫天柳絮般的雪花,在大风的搅和之下,飘飞舞动,谢道韫的比喻是很像的。柳絮的颜色与雪花的颜色,尽管没有太大的色差,但毕竟并不完全一致。“棉絮”、“鹅毛”、“梨花”等,单就颜色而言,都胜过“柳絮”。但“柳絮”大量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更能牵动人们的情绪,所以,人们觉得,“柳絮飘舞”比“撒盐”更有文学色彩,更有审美情趣。

撒盐,质朴。单调。

柳絮,姸美。华丽。

我猜想,谢家那天所见到的大雪,一定是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这样一来,谢道韫的比喻就以其形象优美、生意浮动的长处胜过了谢朗。

不止是那一天、那一个比喻。

谢道韫胜过谢朗,也标志着文学艺术审美倾向的一个转折:由“古质”转向“今妍”,即由质朴严肃转向妍美流变。

谢道韫胜过谢朗,还标志着作为文化一个门类的文学艺术,其自身的特点更加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文”,文饰。

在这一次家庭课堂前后,我国的诗人对于“白雪”作了无数次的比喻。我粗粗地回头一望,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印象最深的有两个:一个是梨花,一个是梅花。

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的一开头就描写了西北边疆纷纷扬扬的大雪:“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凛冽的北风从大地卷过,枯萎的白草都被折断了,西北边境的天气才到八月,漫天的白雪就飘飞起来。就像春风吹来,一夜之间,千万树梨花一下子全都开放了。

唐代诗人东方虬写了一首短诗《春雪》:“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初春的雪花漫天飞舞着,落到哪里都如同花朵开放。不知园子里的那些梅花树啊,到底哪一朵才是真的梅花呀?若个:哪一个。雪片落到枝头上,令人分不清,哪是真的梅花,哪是飘落的雪花。

不论是描写飘舞的雪景,还是描写静止的雪景,几千年来人们所运用的比喻真是太多了,不胜枚举。你用的好,我也用,辗转模仿抄袭,新鲜感一过,接着而来的是审美疲劳。人们在追求更加新奇的比喻的同时,千方百计地避免那些烂熟的比喻。北宋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当汝阴太守的时候,有一次与诗友们在聚星堂饮酒赏雪,就约定“禁体物语”,提出:诗中玉、月、梨、梅、练(白练)、白、舞、鹅、鹤、银等事(事物、字眼),皆请勿用。目的是让诗人们“于艰难中特出奇丽”(动脑筋超越人为设置的困难,追求奇丽的新鲜的字句)。面对着这个“命令”,除了少数才华出众的人,很多人都无法下笔。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因为太绝对了,事情因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明末清初大学者、思想家王夫之在《雪》诗中发出了感慨:“何苦尖文寻恶韵,且随盐絮作陈言。”何苦钻牛角尖,专门追寻险恶的韵律,让对于形式的要求束缚住思想感情的表达!还不如干脆跟随着“撒盐”、“柳絮”之后,自然而然地运用大家熟悉的事物来做比喻,即使是人家用过了的“陈旧的语言”,又有什么关系呢?

王夫之在明清易代之际,有那么多严重的问题要思考,那么多深刻的思想要表达。他认为文学创作要突破繁琐的形式限制,要让思想得到解放,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并不是真的要“作陈言”。事实上,新的思想是必然要求新的语言来表达的。

回头看《世说新语》的那一则故事,很多读者把三个人的发言连起来当成三句诗:

谢安:“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朗:“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

“似”、“拟”、“起”三个字在《佩文诗韵》中都属于上声四纸韵部。

我从这个韵部中拈取一个“美”字,组成一句“千姿百态真大美。”补上去,正好凑成一首完整的七言联句。押了韵,而在平仄声律上不那么完美就是了。大美:大自然的美。

白雪纷纷何所似

《世说新语 文学》一则

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文学》里有这样的一则: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语译】

在一个严寒的下雪天,谢太傅在家里把子侄们召集在一起,同他们讲论文章的义理。不一会儿雪下得大起来。谢安兴致勃勃地问:“你们说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侄儿谢朗回答:“向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比拟。”侄女谢道韫回答:“不如用柳絮随风飘起来比拟显得更好些。”谢安见儿女们争相选择比喻,高兴得大笑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

谢太傅:即谢安,东晋政治家,曾任吏部尚书,指挥淝水之战,打败了前秦苻坚。封为建昌县公,死后赠太傅,谥文靖。后人称谢太傅。内集:家庭聚会,这里指把子侄们召集在一起。俄而:不一会儿。雪骤:雪下大了。骤:急骤。兄子胡儿:谢安的侄儿谢朗,小名胡儿。差可拟:差不多可以比拟。差可:尚可,略微能够。拟:比拟,比喻,打比方。兄女:谢安的侄女,这里指谢道韫,有文才。未若:不如,不及。公大笑乐:谢太傅高兴地哈哈大笑。大兄:长兄,大哥。王凝之: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曾任左将军。

【解说】

学习文学,有一个环节必不可少——学习比喻。作诗和读诗,也都十分讲究比喻。好的比喻,要能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事物的形态,还要能准确细致地表现出事物的情态。同时,作者对同一事物选择什么比喻,也能够见出他的语言水平和审美情趣。像《世说新语》的这个故事中,当大雪越下越大,纷纷扬扬,谢太傅不失时机地向子侄们提出“何所似”的问题,子侄们也心领神会,积极踊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当时发言的可能不止谢朗和谢道韫两个人,但文中没有记载。很可能这两个人发言踊跃,他们的意见不一致,比喻各有特色,引起了谢太傅哈哈大笑,所以他们的意见就被记了下来。后边人们的发言虽然还在继续,但他们的比喻可能并没有多少鲜明的特色,所以也就没有必要逐一记录了。

“公大笑乐”这句话,内容十分丰富,也引起了后人不同的理解。有人说,谢太傅见到孩子们发言踊跃,所以“大笑乐”。有人说,谢太傅见自己的提问得到热烈回应,启发的目的达到了,所以“大笑乐”。有人说,谢太傅见小女子谢道韫的比喻比谢朗的比喻好,很高兴,所以“大笑乐”。“公大笑乐”是否表明谢太傅对谢道韫比喻的肯定呢?有人说是,有人说否。魏晋时期是我国文学审美观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谢太傅的审美倾向究竟如何,也还需要更多的例证,我们不在这里讨论。

但是,对谢道韫的比喻和谢朗的比喻加以比较,却是我们阅读《世说新语》这段文字时回避不了的问题。

一个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一个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个比喻更好呢?

撒盐,那是着眼于雪的颜色,和雪粒的形状。有一种雪景就是漫天的雪粒纷纷撒下,谢朗的比喻是很像的。可是密密的线条都是直的,平行的,画面缺少一点动态的情趣。

柳絮因风起,那是着眼于雪花的形状,和飘扬的动态。有一种雪景就是漫天柳絮般的雪花,在大风的搅和之下,飘飞舞动,谢道韫的比喻是很像的。柳絮的颜色与雪花的颜色,尽管没有太大的色差,但毕竟并不完全一致。“棉絮”、“鹅毛”、“梨花”等,单就颜色而言,都胜过“柳絮”。但“柳絮”大量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更能牵动人们的情绪,所以,人们觉得,“柳絮飘舞”比“撒盐”更有文学色彩,更有审美情趣。

撒盐,质朴。单调。

柳絮,姸美。华丽。

我猜想,谢家那天所见到的大雪,一定是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这样一来,谢道韫的比喻就以其形象优美、生意浮动的长处胜过了谢朗。

不止是那一天、那一个比喻。

谢道韫胜过谢朗,也标志着文学艺术审美倾向的一个转折:由“古质”转向“今妍”,即由质朴严肃转向妍美流变。

谢道韫胜过谢朗,还标志着作为文化一个门类的文学艺术,其自身的特点更加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文”,文饰。

在这一次家庭课堂前后,我国的诗人对于“白雪”作了无数次的比喻。我粗粗地回头一望,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印象最深的有两个:一个是梨花,一个是梅花。

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的一开头就描写了西北边疆纷纷扬扬的大雪:“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凛冽的北风从大地卷过,枯萎的白草都被折断了,西北边境的天气才到八月,漫天的白雪就飘飞起来。就像春风吹来,一夜之间,千万树梨花一下子全都开放了。

唐代诗人东方虬写了一首短诗《春雪》:“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初春的雪花漫天飞舞着,落到哪里都如同花朵开放。不知园子里的那些梅花树啊,到底哪一朵才是真的梅花呀?若个:哪一个。雪片落到枝头上,令人分不清,哪是真的梅花,哪是飘落的雪花。

不论是描写飘舞的雪景,还是描写静止的雪景,几千年来人们所运用的比喻真是太多了,不胜枚举。你用的好,我也用,辗转模仿抄袭,新鲜感一过,接着而来的是审美疲劳。人们在追求更加新奇的比喻的同时,千方百计地避免那些烂熟的比喻。北宋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当汝阴太守的时候,有一次与诗友们在聚星堂饮酒赏雪,就约定“禁体物语”,提出:诗中玉、月、梨、梅、练(白练)、白、舞、鹅、鹤、银等事(事物、字眼),皆请勿用。目的是让诗人们“于艰难中特出奇丽”(动脑筋超越人为设置的困难,追求奇丽的新鲜的字句)。面对着这个“命令”,除了少数才华出众的人,很多人都无法下笔。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因为太绝对了,事情因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明末清初大学者、思想家王夫之在《雪》诗中发出了感慨:“何苦尖文寻恶韵,且随盐絮作陈言。”何苦钻牛角尖,专门追寻险恶的韵律,让对于形式的要求束缚住思想感情的表达!还不如干脆跟随着“撒盐”、“柳絮”之后,自然而然地运用大家熟悉的事物来做比喻,即使是人家用过了的“陈旧的语言”,又有什么关系呢?

王夫之在明清易代之际,有那么多严重的问题要思考,那么多深刻的思想要表达。他认为文学创作要突破繁琐的形式限制,要让思想得到解放,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并不是真的要“作陈言”。事实上,新的思想是必然要求新的语言来表达的。

回头看《世说新语》的那一则故事,很多读者把三个人的发言连起来当成三句诗:

谢安:“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朗:“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

“似”、“拟”、“起”三个字在《佩文诗韵》中都属于上声四纸韵部。

我从这个韵部中拈取一个“美”字,组成一句“千姿百态真大美。”补上去,正好凑成一首完整的七言联句。押了韵,而在平仄声律上不那么完美就是了。大美:大自然的美。


相关内容

  • 描写雪景的句子
  • 像棉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 ...

  • 江雪描写雪景的句子
  • 像棉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 ...

  • 关于雪景的好词好句
  • 关于雪景的好词好句 描写雪景的好词: 雪花.飞雪.白雪.瑞雪.雪团.雪片.雪粒.雪景.风雪.积雪 万里雪飘.耀眼的雪花.洁白的雪花.白茫茫.白皑皑.白雪飞舞.覆盖四野 白雪纷飞.粉妆玉砌.洁白素装.玉琢银装.鹅毛大雪.狂风暴雪.大雪纷飞 白雪阳春.冰天雪地.冰天雪窑.冰天雪窖.蝉不知雪.风雪交加.饕 ...

  • 七年级语文咏雪教学设计5
  • <世说新语>以语言清淡简练,辞意隽永为著称,鲁迅谓之"名士底教科书".课文<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 ...

  • 咏雪导学案
  • <咏雪>导学案 (1课时) 课型:讲读课 主备人:张淑润 备课地点:语文学科组办公室 审核人: 备课时间:2014年9月10日 参加人员:羊毛太 陈丹静 切吉卓玛 杨玉莉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简要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

  • 分享咏雪佳句
  • 分享]咏雪佳句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飞坠."李白<清平乐>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南朝梁吴均有一首<咏雪>五言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及练习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文学常识]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人, 南阳人.早岁孤贫,博览经史.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 世称"高岑".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尤长于七言古诗. [中心思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 ...

  • 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 5.<世说新语>两则 学习内容:咏雪 [学习目标] 1.熟读并努力做到背诵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3.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学习重 ...

  • 雪景的好词好句
  • 描写雪景的好词好句 词语:耀眼的雪花.洁白的雪花.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白茫茫.白皑皑.白雪飞舞.白雪纷飞.粉妆玉砌.洁白素装.鹅毛大雪.狂风暴雪.大雪纷飞.漫天雪花.纷纷扬扬..白雪皑皑.银装世界.凌霜傲雪. 好句:雪,像烟一样轻,像银一样白,飘飘摇摇,纷纷扬扬,从天空中洒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