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案

课时二 认识时间2----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p92例3及练习二十三4-6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体会和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

2、使学生会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

3、学会用排除推理解决问题。

4、感受时间就在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

教学难点:用排除推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生活经验 1、根据“小公鸡和小猪的故事”写时间:

早晨,小公鸡喊小猪:“嗨,快起床吧。”小猪说:“再睡一会。”

上午,小公鸡问:“我们一起去上学吧。”小猪说:“再玩一会吧。”

中午,小公鸡说:“我们一起去教室做作业吧。”小猪嘟着嘴说:“再玩一会吧。” 下午,小公鸡说:“我们一起去劳动吧。”小猪说:“再玩一会吧。”

晚上,小公鸡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而小猪却还在忙着赶作业呢!

1)学生认真的看钟面上的时间,写一写;

2)师:同学们,你们说小公鸡和小猪谁做得好呢?师:小公鸡每天都按时起床、学习、劳动和休息,养成了非常好的生活习惯。

3) 汇报,引出:时间是有先后顺序的,集体订正。

4)揭示课题:认识时间——解决问题

2、激发已有经验

1)出示6个时间,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2)说说这些时间你可能在做什么?

3)合理的选择安排活动;

4)说说:7:45他在做什么?10:15?

5)填一填:时间: 8:10 9:00 12:00

↓ ↓ ↓

他在做什么: ( ) ( ) ( )

二、呈现主题图,尝试解决问题

1、出示例3,主题图

1) 7:15----明明和小伙伴在锻炼身体;

明明说:我做完作业才去踢球。 小伙伴说:10:30,我们还要一起去看木偶剧。 9:00----明明说:做完作业啦!

2)观察图片,你们知道了什么?

3)提问:明明可能在下面的哪个时间去踢球?(7:45 9:15 10:50)

师:这里的“可能”是什么意思?

4)师:我们怎样确定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时间呢?

2、归纳思路:说说推测“可能在哪个时间去踢球”的关键是什么?

1)直接推理法解决问题

2)排除法解决问题

3、发散思维:还可能在哪个时间去踢球?

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结:解决这类问题要先看知道了什么,再思考怎样解答,最后验证解答是否正确。

三、拓展运用

1、完成练习二十三4、6,分析,集体订正。

2、作业本

四、总结与拓展

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请你回家统计你和爸爸、妈妈一天的时间安排!

课时二 认识时间2----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p92例3及练习二十三4-6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体会和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

2、使学生会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

3、学会用排除推理解决问题。

4、感受时间就在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

教学难点:用排除推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生活经验 1、根据“小公鸡和小猪的故事”写时间:

早晨,小公鸡喊小猪:“嗨,快起床吧。”小猪说:“再睡一会。”

上午,小公鸡问:“我们一起去上学吧。”小猪说:“再玩一会吧。”

中午,小公鸡说:“我们一起去教室做作业吧。”小猪嘟着嘴说:“再玩一会吧。” 下午,小公鸡说:“我们一起去劳动吧。”小猪说:“再玩一会吧。”

晚上,小公鸡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而小猪却还在忙着赶作业呢!

1)学生认真的看钟面上的时间,写一写;

2)师:同学们,你们说小公鸡和小猪谁做得好呢?师:小公鸡每天都按时起床、学习、劳动和休息,养成了非常好的生活习惯。

3) 汇报,引出:时间是有先后顺序的,集体订正。

4)揭示课题:认识时间——解决问题

2、激发已有经验

1)出示6个时间,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2)说说这些时间你可能在做什么?

3)合理的选择安排活动;

4)说说:7:45他在做什么?10:15?

5)填一填:时间: 8:10 9:00 12:00

↓ ↓ ↓

他在做什么: ( ) ( ) ( )

二、呈现主题图,尝试解决问题

1、出示例3,主题图

1) 7:15----明明和小伙伴在锻炼身体;

明明说:我做完作业才去踢球。 小伙伴说:10:30,我们还要一起去看木偶剧。 9:00----明明说:做完作业啦!

2)观察图片,你们知道了什么?

3)提问:明明可能在下面的哪个时间去踢球?(7:45 9:15 10:50)

师:这里的“可能”是什么意思?

4)师:我们怎样确定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时间呢?

2、归纳思路:说说推测“可能在哪个时间去踢球”的关键是什么?

1)直接推理法解决问题

2)排除法解决问题

3、发散思维:还可能在哪个时间去踢球?

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结:解决这类问题要先看知道了什么,再思考怎样解答,最后验证解答是否正确。

三、拓展运用

1、完成练习二十三4、6,分析,集体订正。

2、作业本

四、总结与拓展

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请你回家统计你和爸爸、妈妈一天的时间安排!


相关内容

  • 如何编写教案
  • 如何编写教案 教学方案(简称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制定的施教方案,是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有序的组合,是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方案;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的教学蓝图,是教师备课的综合记录,也是课堂教学所遵循的章法. 一 编写教 ...

  •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
  • <克.千克和吨的认识>复习课教案 执教人:魏 晓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能够熟练掌握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2.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各质量单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展示整理的知识体系直接导入. 三.整理与复习 知识点:1. ...

  • 兴庆区小学教师教案备写规范要求
  • 兴庆区小学教师教案备写规范要求 一. 封面名目齐全 教案封面名目包括科目.学期( - 学年度第 学期).学校名称.班级.教师姓名等项. 二. 结构内容完备 教学设计应有全册教材分析.教学进度.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整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列出所需学具教具.教学.课时安排等).在分课时教学设计 ...

  •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
  • 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主备:张龙珠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 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能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3. 能找出生活中成正 ...

  •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内容,理解划分唯物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和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 ...

  • 四年级辅导教案
  • 四年级数学上册辅导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辅导教案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一 重点.关键 教学重点:万级数的读.写法. 教学关键: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 二 教学要求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展 ...

  • 幼儿园消防安全教育教案
  • 幼儿园消防安全教育教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3.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课件.图片.玩具.毛巾.电话.几种防火安全标志.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防火: 难点:自救. 活动过程 1.从一些 ...

  • 教学设计的意义.步骤
  • 教学设计的意义.步骤 一.教学设计的意义 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 ...

  •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五年级
  • 解决问题的策略 -- 一一列举的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按照一定的顺序,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 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