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市组织工作五年规划

合作市组织工作五年规划

(2012--2016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提高全市基层党建和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根据《甘南州组织工作五年规划》和《中共合作市委关于全面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实施意见》,现对我市今后五年组织工作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按照“思想领先党性强,服务争先能力强,基层优先基础强,创新率先活力强”的总体要求,着力建“五好”班子(政治素质好、团结协作好、用人导向好、作风形象好、科学发展实绩好),带“五强”队伍(党性原则强、宗旨观念强、敬业精神强,创新能力强,服务本领强),创“五有”组织(书记有本领、干部有信心、集体有实力、党员有作为、群众有实惠),育“五能”人才(能扎根、能奉献、能创业、能带头、能领军),做“五型”干部(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效率型、廉洁型),着力在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上下功夫、抓落实、创特色、求实效,努力为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跨越发展和实现长治久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二、工作目标

——班子建设高标准。按照“党性第一、勤政当先、团结为要、创新至上、律己从严”的要求,以高举旗臶、坚定信念、践行宗旨为根本,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以贯彻民主集中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改进领导作风为重点,着力建设“政治素质好、团结协作好、用人导向好、作风形象好、科学发展实绩好”的“五好”班子; 市直部门和乡(街道)党政班子形成以35岁左右为主体的干部梯次配备;30%以上的领导班子中配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 科级领导班子全部建设成为“五好班子”;培育树立30个学习型班子、100个学习型党组织、1000名学习型党员典型。

——干部队伍强素质。按照“党性原则强、宗旨观念强、敬业精神强、创新能力强、服务本领强”的要求,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升素质,大力度推进改革,大范围育揽人才,着力培养一支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力争通过5年努力,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有较大提高;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并保持合理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全面建立,管理严格、制度完善、群众参与的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强。

——基层组织创先进。按照“扩大覆盖面、转化后进村、创建示范乡、争创示范市”的要求,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

设。力争通过5年努力,农牧村基层组织建设“五有”、“五个好”先进村党组织比例达到85%,全市六乡四街道全部建设成“五个好”先进党委和基层组织建设先进乡(街道);农牧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素质普遍提高,带头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年龄45岁以下的达60%左右;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力争达90%左右;农牧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牧民收入明显增加,经济薄弱村比例明显降低;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各类配套组织建设全面加强,90%的村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中小学校党组织覆盖面达到100%,教职工中的党员比例达到55%;“两新”组织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渗透力不断增强,覆盖面达到95%;机关效能建设明显改进,90%的机关党组织达到“五好”目标要求。

——党员队伍争优秀。按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促和谐”的要求,着力建设理想信念坚定、宗旨意识牢固、作用发挥明显的党员队伍。力争通过5年努力,全市党员队伍理论武装不断加强,“三项教育”不断深化;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不断健全,处臵不合格党员措施落实;党员数量大幅提高,结构显著优化,以2011年发展党员为基数,全市每年发展党员500人左右,其中农牧民党员占200人以上, 35岁以下的占7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0%以上,妇女占25%以上;党员宗旨意识明显增强,作用发挥明显,农牧村绝大多数具备劳动能力的党员基本掌握1-2门实用技术,其中60%以上的党

员有一项或多项致富项目,成为发展农牧村经济的带头人;基本实现“无党员空白组、无党员双重信仰、无党员贫困户、无党员违法乱纪、无党员流失”的目标。

——人才队伍优结构。按照“党管人才、创新机制、扩充总量、突出重点、整体发展”的要求,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一流、富于创新的人才队伍。力争通过5年努力,全市人才资源总量明显增加,达到3283人左右;人才素质普遍提高,到2015年,党政人才队伍中,大学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比例达到75%,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比例达到40%,专业技术人员中大学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比例达到60%;人才投入体系不断完善,专项投入在现有基础上,逐年有所增加;人才队伍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围绕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布局,积极调整人才资源在各个行业间的布局,重点围绕“五大战略”,配臵人才资源,人才紧缺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自身建设求实效。组工干部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岗位练兵”活动常年不懈,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20课时,深入基层调研实践时间每年不少于30天,撰写调研报告、理论文章每年不少于5篇,组工信息不少于50篇;组织部门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职能作用发挥更加明显。

三、推进措施

(一)以建“五好”班子为目标,着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

建设

1、严格政治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牢固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重视基层、群众公认的正确用人导向。坚持把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作为选拔干部的首要标准,注重选拔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等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臶鲜明的干部,大胆地让那些政治坚定,勇于开拓进取,能成就事业的人担当重任。重视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换届后新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完善“五好班子”创建机制,力争将县级班子全部建设成为“五好班子”。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坚持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领导干部包抓责任制,积极开展“效能建设年”活动,树立科学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和权力观。

2、强化理论武装。着眼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健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等制度。以党委(党组)中心学习组为龙头,县处级干部为重点,各级党校为阵地,采取多种方式,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于创新学习载体,加大网络学习资源开发力度,建设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涵盖各级各类干部、辐射各县市的“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着眼于提高理论素养,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以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基本经验、基本知识为重点的“四个基本”理论教育活动。着眼于增强党性修养,重点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以坚守理想信念、坚守政策法规、坚守道德情操为主要内容的“三个坚守”主题教育活

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方向,筑牢反分裂、保稳定、促和谐的思想防线和讲党性、守纪律、重操守的道德防线,充分发挥先进理论、科学知识、法制观念对党员干部思想行为的引领作用。加强学风建设,完善述学考学办法,并将学习考核结果纳入领导干部综合评价体系。

3、完善民主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和党委领导班子的工作、运行机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和党委民主生活会制度。完善监督机制,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新苗头,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加强对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实行“一把手”公开承诺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制度,建立领导干部离任述职制度,使基层党组织的民主更加有序和务实,提高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制度化水平。

4、优化班子结构。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严格按照职数配备要求,优化班子配备,形成年龄、经历、专长、性格互补的合理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加强换届后新班子运行机制的思考和探索,结合班子成员的特点,进行合理调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特点。加大培养和引进党政人才力度,将急需的优秀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二)以带“五强”队伍为核心,着力加强各级各类干部

队伍建设

1、抓好思想教育。完善学习制度,制定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式,开展主题教育,举办理论讲坛,系统学习理论,深入学习政策,认真学习法律,精心学习业务。各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全年不少于12天,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个人自学时间全年不少于200个小时,每年至少参加2次理论研讨和理论辅导,通读2本理论书籍,撰写学习笔记不少于2万字,撰写体会文章或调研报告不少于2篇。完善理论学习辅导员制度,建立由党校教师、各级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先进人物组成的100名市直部门理论辅导员队伍。

2、加强教育培训。全面贯彻落实中央《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坚持“全员培训以在线为主、骨干培训以院校为主、业务培训以行业为主、村干培训以基地为主、后备培训以挂职为主”的思路,加大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每年完成各级各类干部培训1000人次,其中,每年选派100名左右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后备干部到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和省内外高等院校进行理论业务培训;每年安排150名乡(街道)和市直部门科级以上干部在州委党校进行培训;安排50名“80后”年轻干部进行藏汉“双语”培训;选派5名优秀年轻干部在州内进行纵向挂职锻炼;选派18名乡(街道)干部到省内经济发达县市挂职锻炼;并依托合作市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县市委党校、农牧村基层干部专修学校等,加大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整合,每年培训1000名左右。认真做好选调生

和选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

3、推进改革创新。全面贯彻落实州委《关于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完善干部德的考察评价标准。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建立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选拔机制。今后,市直部门选用干部,原则上应从乡(街道)和基层单位选拔。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逐年扩大公开选拔的规模,逐步增加正职选拔数量,逐级提高公选干部占新提拔干部总数的比例。加大竞争上岗力度,市直单位中层干部全部实行竞争上岗,稳步推进市直部门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大力推行提名、推荐、考察、酝酿、表决“五差额”制度。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推动干部的横向、纵向交流和上下交流,加大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市直部门和乡(街道)之间的干部交流力度。

4、严格教育管理。严格落实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加强干部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对关键岗位的干部实行重点配备、重点培养、重点教育、重点监督。全面落实加强乡(街道)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研究制定对市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实行重点管理的措施办法。认真执行《2012-2016年合作市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采取多种途径发现和遴选后备干部,使全市党政后备干部保持300名常数。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干部到各级党校及各类大专院校进行理论培训,五年内争取将后备干部在各级党校

轮训一遍,累计时间不少于三个月。规范干部年度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干部岗位职责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健全干部选任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坚持并完善“一报告两评议”、乡(街道)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离任交接等制度。建立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畅通监督渠道,形成信访、电话、互联网“三位一体”的监督网络。

(三)以育“五能”人才为重点,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合作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着力推动能扎根、能奉献、能创业、能带头、能领军的“五能”人才队伍建设。

1、大力开发培养急需紧缺人才。围绕实施“五大战略”、建设“五大甘南”的总体思路和我市“12552”发展战略的具体指导,依托重点领域、项目和产业,推进各行业急需紧缺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开发配臵,着力培养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急需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现代交通运输、清洁能源、城市规划、现代商贸市场建设、水利水电、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着力培养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格河治理、节能减排、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扶贫开发急需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着力培养开发现代服务业需要的金融财会、现代物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在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着力培养开发藏文化研究、创意策划、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着力培养开发宣传思想、教育、旅游、广播电视、医疗卫生、政法、防灾减灾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做好

对各行业急需紧缺人才发展的研究和预测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各类人才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

2、加强优势特色产业人才开发。以高层次专业人才和农牧村实用技术人才为重点,大力加强畜牧、水利、矿产、旅游、中藏药及山野珍品优势特色产业领域人才资源开发,培养造就一批专业水平高、职业道德好、带动能力强、数量充足的创业型人才队伍。进一步整合各类人才培训资源,按照全市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和对人才的需求,设臵培训形式和内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举办培训班,培养一批旅游管理和服务、中藏药种植、高原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包装等专门人才。采取岗位练兵、岗位培训、技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对清洁能源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和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行业的骨干人才进行培训。大力宣传我市特色优势资源,吸引外资投入,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投入的多元化、社会化。

3、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我市特色优势产业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建设一支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经济运行规则、具有发展眼光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落实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千方百计盘活用好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引进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项目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以州内外各类职业院校为依托,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快紧缺技能人才的培养,促进劳动力优势向人才资源优势转化。健全农牧村实用人才评价机制,加强农牧村

科技、教育、卫生、生产、经营等多方面的实用人才开发,努力造就一支与农牧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农牧村实用人才队伍。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培育完善社会组织和加强人才队伍管理的配套政策,努力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4、切实加快政策完善与机制创新。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优势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优化教育布局,调整专业结构,创新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人才。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整合教育、科技、产业培养资源,建立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将人才开发与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实施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规范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和任职评价制度。扩大人才职称评聘范围,打破身份界限,把体制外各类人才纳入职称评聘范围。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评价制度、在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实施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识别人才机制。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公平竞争、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流动配臵机制。大力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充分释放人才队伍的活力。鼓励、引导、支持各类人才向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和农牧村基层一线流动。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建

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保障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落实引进人才报酬和政治待遇,同时为现有人才创造工作和生活条件。建立承担重点开发任务、重大建设项目和重大研究课题的专门人才岗位津贴。加大特殊人才、领军人才和有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力度。落实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加大对农牧村、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把人才开发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加强人才开发专项经费使用管理。

(四)以创“五有”组织为基础,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深化“三项教育”,不断发展和壮大党员队伍。一是强化党性教育。坚持不懈地在全市农牧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和政策法制教育,增强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政策意识。加强党员党性教育,制定党员教育规划,建立农牧村党员培训制度和党员学习培训档案。落实党员党性定期评议制度,妥善处理个别党员存在的“双重信仰”问题,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激发党员的组织观念和党员意识。二是加强党员发展。注重培养和吸收生产一线、优秀青年、高知识群体、退伍军人、“两新”组织中的积极分子入党,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和妇女党员,改善党员结构。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培养教育制度、票决制度、公示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党员的档案管理制度。注重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结对培养制度,按照与发展党

员数1:5的比例,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三是发挥党员作用。建立覆盖城乡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网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作奉献。开展党员责任区、先锋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发挥作用。完善对党员发挥作用的考核机制,实行量化考核和动态管理,激励广大党员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展示先进性。四是构建关爱机制。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立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定期走访基层党员制度。全面落实党员最低生活保障、贫困党员定期生活补助及老党员、老干部定期体检、农牧村60岁以上老党员发放生活补贴等制度。五是管好流动党员。健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建立流动党员信息资料库,完善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构建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有机衔接,单位管理、行业管理和社区管理多领域密切配合的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格局。

2、深化“三大工程”,努力提高基层党建整体水平。一是选好书记,配强班子。创新选人机制,放宽选人视野,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大学生和机关干部充实到村级班子。市直机关每2年选派78名党员干部进村帮助开展工作。按照1:2的比例,建立一支政治坚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库。加强农牧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大力实施“农牧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分期分批对村干部进行一次不少于5天的培训,5年内轮训一遍。二是拓展领域,健全组织。采取单独组建、挂靠组建、区域联建、楼宇共建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

在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行业、市场、楼宇、居民楼院、小区、流动党员集聚区等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消除党建“空白点”。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的力度,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设立党建工作联络站、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和联络员等方式,在“两新”组织中培养发展一批党员,选好配强一批党组织负责人,建立完善一套党建工作机制,建设一批规范化党员活动阵地,开展一批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树立一批党建示范点和党员先进典型,切实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三是提高待遇,稳定队伍。按照“一定三有”的要求,加大优秀村干部表彰奖励力度。认真做好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招录乡(街道)领导和乡(街道)事业干部工作。逐年提高村干部报酬。全面落实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和养老保险制度,稳定村干部队伍。四是改善条件,用好阵地。坚持建管并举、建用结合和辐射带动,着力把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成村里的“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加大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网络建设, 5年内,使全市20%的村接通商务网站,充分发挥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五是完善制度,扩大民主。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抓好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推行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制度,发挥党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

3、深化“四联一带”,着力推进城乡党建统筹步伐。围绕“明确要求、丰富内容、强化督查、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增强实效”的目标要求,不断深化“四联一带”活动。一是领导联校作表率。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发挥表率,每季度至少到联系学校开展1次督导调研,帮助联系学校解决实际困难,每人每年至少帮办1件实事。二是机关联村促发展。市直机关党组织要注重从思想、技术、产业、物资上对联系村进行帮扶,班子成员每年深入联系点不得少于2次,帮助基层党组织制定一个发展规划、建成一个好班子、培养一批致富能人、完善一套工作机制、选好一个发展村集体经济路子、培育和树立一批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农牧村基层党组织典型。每个单位每年至少为联系村解决实际困难2件(次)以上。三是干部联户解难事。市直机关单位党员干部要主动“攀穷亲”,积极深入联系户,倾听农牧民群众的呼声,了解掌握农牧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主动帮助农牧民群众发展生产,解决困难。每名机关干部每年定期承诺为联系户兴办1-2件实事。四是专家联点兴产业。建立“四联一带”专家信息库,实行工作聘任制,对已经聘任的专家,由市委组织部发放聘任证书。聘任专家每年深入联系点不少于2个月,为联系点进行技术指导,并发挥自身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对联系点在产、供、销等方面进行规划、扶持,激活发展潜力,帮助基地和农牧民增效增收。五是党群共建增活力。坚持把群团组织建设作为农牧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帮助健全共青团、工会、妇女等组

织,实现群团组织的全覆盖,实现党群工作一体化目标。六是健全机制促落实。建立“四联一带”工作纪实制度、蹲点制度、逐级报告、年度考核等制度,对领导干部进学校、干部进农户、机关进农村、专家进基地等情况进行如实登记,并定期通报。把“四联一带”纳入基层党建和组织工作年度考核体系,实行月报告、季督查、半年互查、年终考核制度。每个单位要结合对干部的培养,选派干部到基层蹲点,每个单位至少下派1名干部在联系点进行蹲点帮扶,每次蹲点不少于2个月,让更多优秀年轻干部了解基层,接受锻炼,搭建城乡交流互动桥梁,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4、深化“三培三带”,全面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水平。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工作的意见》,坚持把学校党建作为基层党建的“源头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一是健全组织,配强班子。坚持并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和靠实学校党组织的工作职责,确保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按照“五个一律”的要求,扩大学校党组织覆盖面,即学校党员人数达到100 人以上的一律设立基层党委,达到或接近50人的一律设立党总支,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学校一律建立党支部;不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的学校一律纳入中心学校党组织或建立党小组;应建未建学校党组织的一律追究主管部门党委负责人责任。完善党建工作机构,加强教育局党委和学校群团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学校领导班子,坚持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群众威信

高的党员选拔到学校领导班子中来,尤其要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和校长。二是夯实基础,壮大队伍。重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按照保证质量、优化结构的要求,坚持“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做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保证在高中及以上学校中入党积极分子占到符合入党条件学生的15%以上。全市中小学等各类学校教职工党员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每年递增3%以上,每年发展学生党员不低于在校符合入党条件学生总数的12%。三是丰富载体,注重教育。加强教师队伍教育整顿,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以“忠诚教育事业,坚定理想信念”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广泛开展“三培三带”活动、“五好”党支部创建活动和“爱祖国反分裂讲团结保稳定”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广大师生正确认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法制意识。四是完善机制,规范运转。在建立健全学校党组织、教育督学工作职责、议事规则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健全民主议事决策机制建设和党务校务公开制度,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科学高效运转。五是强化培训,提高素质。每年对全市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教师入党积极分子轮训一遍。市教育局党委要对党员教师的培训面达到60%以上,各级学校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党员教师定期接受党性教育和党务知识培训。同时,乡(街道)中心学校以上有条件的学校,要成立业余党校,利用假期等业余时间对入党积极分子和新发展党员进行全员培训。

(五)以做“五型”干部为标准,不断强化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1、强化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广大组工干部深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学习中央和省、州委重大部署,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积极发现、树立和学习组织工作与组工干部的重大先进典型,在组织系统大力营造有利于解放思想的环境和氛围。巩固深化“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使组工干部始终坚持政治立场的坚定性、服务大局的自觉性、组织工作的原则性、改革创新的敏锐性、抵制歪风邪气的战斗性。加强以勤学善思、公道正派、务实创新、廉洁能干、团结和谐为主要内容的部风建设,深入开展以牢固树立群众观念为重点的宗旨教育,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重点的革命优良传统教育,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点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强化公道正派理念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组工干部始终做到高度负责、公道正派、求真务实、廉洁守纪。

2、突出加强能力建设。以提高组工干部的政治鉴别、政策运用、知人善任、组工业务创新、拒腐防变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标准化水平。严把入口关,建立健全考试、考察、审批等程序,从源头上保证组工干部队伍质量。把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加强政策理论、业务知识、工作技能等各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组工干

部运用先进社科知识和现代技术的能力。把轮岗交流和实践锻炼作为培养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在同一岗位工作5年以上的同志进行轮岗交流;对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同志选派到艰苦地区和一线工作岗位挂职或抽调参与阶段性中心工作,提高综合能力。

3、不断深化作风建设。按照深入基层、深入党员、深入群众的“三深入”要求,积极围绕组织工作中的热、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举措。每人每年至少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继续推行部务公开、组织工作政策法规向社会公布等制度,不断增强组织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强化服务观念,完善服务制度和措施,积极为党员、干部、人才服务,努力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把组织部门真正建设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严格执行“十严禁”纪律规定,加强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问题严重的要严肃处理,不适宜在组织部门工作的要坚决调离。健全组工干部诫勉谈话和函询、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积极构建自我约束、组织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4、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习教育、调查研究、工作程序、机关人事、内部监督等方面的制度。按照“统一、协调、高效”的原则,合理调配工作力量,优化组织资源配臵。加强网络信息及办公自动化建设。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组织工作的政策规定、工作情况及先进典型。通

过开设监督电话、部长信箱、委托统计部门进行专项民意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广泛听取工作对象、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广大党员和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查找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和突出问题。探索建立科学的组工干部岗位能力要素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把目标责任考核与干部能力测评结果结合起来,作为奖惩任免和选优评差的重要依据,真正实现考用结合、人岗相适。

四、组织领导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把加强组织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常抓不懈。健全各乡(街道)党委、市直各党(工)委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责任制。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督促各级党组织书记认真履行管党责任,做好“一岗双责”,牢固树立“不抓基层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基层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各乡(街道)党委、市直各党(工)委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党委(党组)会专题研究部署组织工作,形成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上下联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坚持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每人联系一个乡(街道)、一个社区、一个村和一个“两新”组织,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做到联系一个点,抓好一条线,管好一大片,促进工作平衡发展。

(二)强化目标考核。各乡(街道)党委、市直各党(工)委要根据本规划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制订工作规划和年度计

划,落实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要实行党建和组织工作目标管理,合理确定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认真抓好落实。要建立健全党建和组织工作目标考核制度,量化考核标准与内容,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自我考核与上级考核、党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要把组织工作情况作为考核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书记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好考核效能,把考核结果与评选先进、干部选拔任用等工作挂钩。

(三)强化分类指导。各乡(街道)党委、市直各党(工)委要切实改进领导方法,加强对基层党建和组织工作的分类指导。要及时发现先进,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要开展经常性的调查研究,及时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不断推动和促进基层党建和组织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要努力创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增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全市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21

合作市组织工作五年规划

(2012--2016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提高全市基层党建和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根据《甘南州组织工作五年规划》和《中共合作市委关于全面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实施意见》,现对我市今后五年组织工作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按照“思想领先党性强,服务争先能力强,基层优先基础强,创新率先活力强”的总体要求,着力建“五好”班子(政治素质好、团结协作好、用人导向好、作风形象好、科学发展实绩好),带“五强”队伍(党性原则强、宗旨观念强、敬业精神强,创新能力强,服务本领强),创“五有”组织(书记有本领、干部有信心、集体有实力、党员有作为、群众有实惠),育“五能”人才(能扎根、能奉献、能创业、能带头、能领军),做“五型”干部(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效率型、廉洁型),着力在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上下功夫、抓落实、创特色、求实效,努力为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跨越发展和实现长治久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二、工作目标

——班子建设高标准。按照“党性第一、勤政当先、团结为要、创新至上、律己从严”的要求,以高举旗臶、坚定信念、践行宗旨为根本,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以贯彻民主集中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改进领导作风为重点,着力建设“政治素质好、团结协作好、用人导向好、作风形象好、科学发展实绩好”的“五好”班子; 市直部门和乡(街道)党政班子形成以35岁左右为主体的干部梯次配备;30%以上的领导班子中配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 科级领导班子全部建设成为“五好班子”;培育树立30个学习型班子、100个学习型党组织、1000名学习型党员典型。

——干部队伍强素质。按照“党性原则强、宗旨观念强、敬业精神强、创新能力强、服务本领强”的要求,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升素质,大力度推进改革,大范围育揽人才,着力培养一支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力争通过5年努力,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有较大提高;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并保持合理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全面建立,管理严格、制度完善、群众参与的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强。

——基层组织创先进。按照“扩大覆盖面、转化后进村、创建示范乡、争创示范市”的要求,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

设。力争通过5年努力,农牧村基层组织建设“五有”、“五个好”先进村党组织比例达到85%,全市六乡四街道全部建设成“五个好”先进党委和基层组织建设先进乡(街道);农牧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素质普遍提高,带头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年龄45岁以下的达60%左右;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力争达90%左右;农牧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牧民收入明显增加,经济薄弱村比例明显降低;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各类配套组织建设全面加强,90%的村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中小学校党组织覆盖面达到100%,教职工中的党员比例达到55%;“两新”组织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渗透力不断增强,覆盖面达到95%;机关效能建设明显改进,90%的机关党组织达到“五好”目标要求。

——党员队伍争优秀。按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促和谐”的要求,着力建设理想信念坚定、宗旨意识牢固、作用发挥明显的党员队伍。力争通过5年努力,全市党员队伍理论武装不断加强,“三项教育”不断深化;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不断健全,处臵不合格党员措施落实;党员数量大幅提高,结构显著优化,以2011年发展党员为基数,全市每年发展党员500人左右,其中农牧民党员占200人以上, 35岁以下的占7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0%以上,妇女占25%以上;党员宗旨意识明显增强,作用发挥明显,农牧村绝大多数具备劳动能力的党员基本掌握1-2门实用技术,其中60%以上的党

员有一项或多项致富项目,成为发展农牧村经济的带头人;基本实现“无党员空白组、无党员双重信仰、无党员贫困户、无党员违法乱纪、无党员流失”的目标。

——人才队伍优结构。按照“党管人才、创新机制、扩充总量、突出重点、整体发展”的要求,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一流、富于创新的人才队伍。力争通过5年努力,全市人才资源总量明显增加,达到3283人左右;人才素质普遍提高,到2015年,党政人才队伍中,大学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比例达到75%,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比例达到40%,专业技术人员中大学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比例达到60%;人才投入体系不断完善,专项投入在现有基础上,逐年有所增加;人才队伍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围绕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布局,积极调整人才资源在各个行业间的布局,重点围绕“五大战略”,配臵人才资源,人才紧缺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自身建设求实效。组工干部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岗位练兵”活动常年不懈,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20课时,深入基层调研实践时间每年不少于30天,撰写调研报告、理论文章每年不少于5篇,组工信息不少于50篇;组织部门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职能作用发挥更加明显。

三、推进措施

(一)以建“五好”班子为目标,着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

建设

1、严格政治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牢固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重视基层、群众公认的正确用人导向。坚持把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作为选拔干部的首要标准,注重选拔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等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臶鲜明的干部,大胆地让那些政治坚定,勇于开拓进取,能成就事业的人担当重任。重视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换届后新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完善“五好班子”创建机制,力争将县级班子全部建设成为“五好班子”。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坚持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领导干部包抓责任制,积极开展“效能建设年”活动,树立科学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和权力观。

2、强化理论武装。着眼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健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等制度。以党委(党组)中心学习组为龙头,县处级干部为重点,各级党校为阵地,采取多种方式,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于创新学习载体,加大网络学习资源开发力度,建设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涵盖各级各类干部、辐射各县市的“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着眼于提高理论素养,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以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基本经验、基本知识为重点的“四个基本”理论教育活动。着眼于增强党性修养,重点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以坚守理想信念、坚守政策法规、坚守道德情操为主要内容的“三个坚守”主题教育活

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方向,筑牢反分裂、保稳定、促和谐的思想防线和讲党性、守纪律、重操守的道德防线,充分发挥先进理论、科学知识、法制观念对党员干部思想行为的引领作用。加强学风建设,完善述学考学办法,并将学习考核结果纳入领导干部综合评价体系。

3、完善民主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和党委领导班子的工作、运行机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和党委民主生活会制度。完善监督机制,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新苗头,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加强对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实行“一把手”公开承诺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制度,建立领导干部离任述职制度,使基层党组织的民主更加有序和务实,提高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制度化水平。

4、优化班子结构。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严格按照职数配备要求,优化班子配备,形成年龄、经历、专长、性格互补的合理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加强换届后新班子运行机制的思考和探索,结合班子成员的特点,进行合理调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特点。加大培养和引进党政人才力度,将急需的优秀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二)以带“五强”队伍为核心,着力加强各级各类干部

队伍建设

1、抓好思想教育。完善学习制度,制定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式,开展主题教育,举办理论讲坛,系统学习理论,深入学习政策,认真学习法律,精心学习业务。各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全年不少于12天,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个人自学时间全年不少于200个小时,每年至少参加2次理论研讨和理论辅导,通读2本理论书籍,撰写学习笔记不少于2万字,撰写体会文章或调研报告不少于2篇。完善理论学习辅导员制度,建立由党校教师、各级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先进人物组成的100名市直部门理论辅导员队伍。

2、加强教育培训。全面贯彻落实中央《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坚持“全员培训以在线为主、骨干培训以院校为主、业务培训以行业为主、村干培训以基地为主、后备培训以挂职为主”的思路,加大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每年完成各级各类干部培训1000人次,其中,每年选派100名左右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后备干部到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和省内外高等院校进行理论业务培训;每年安排150名乡(街道)和市直部门科级以上干部在州委党校进行培训;安排50名“80后”年轻干部进行藏汉“双语”培训;选派5名优秀年轻干部在州内进行纵向挂职锻炼;选派18名乡(街道)干部到省内经济发达县市挂职锻炼;并依托合作市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县市委党校、农牧村基层干部专修学校等,加大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整合,每年培训1000名左右。认真做好选调生

和选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

3、推进改革创新。全面贯彻落实州委《关于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完善干部德的考察评价标准。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建立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选拔机制。今后,市直部门选用干部,原则上应从乡(街道)和基层单位选拔。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逐年扩大公开选拔的规模,逐步增加正职选拔数量,逐级提高公选干部占新提拔干部总数的比例。加大竞争上岗力度,市直单位中层干部全部实行竞争上岗,稳步推进市直部门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大力推行提名、推荐、考察、酝酿、表决“五差额”制度。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推动干部的横向、纵向交流和上下交流,加大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市直部门和乡(街道)之间的干部交流力度。

4、严格教育管理。严格落实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加强干部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对关键岗位的干部实行重点配备、重点培养、重点教育、重点监督。全面落实加强乡(街道)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研究制定对市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实行重点管理的措施办法。认真执行《2012-2016年合作市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采取多种途径发现和遴选后备干部,使全市党政后备干部保持300名常数。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干部到各级党校及各类大专院校进行理论培训,五年内争取将后备干部在各级党校

轮训一遍,累计时间不少于三个月。规范干部年度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干部岗位职责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健全干部选任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坚持并完善“一报告两评议”、乡(街道)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离任交接等制度。建立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畅通监督渠道,形成信访、电话、互联网“三位一体”的监督网络。

(三)以育“五能”人才为重点,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合作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着力推动能扎根、能奉献、能创业、能带头、能领军的“五能”人才队伍建设。

1、大力开发培养急需紧缺人才。围绕实施“五大战略”、建设“五大甘南”的总体思路和我市“12552”发展战略的具体指导,依托重点领域、项目和产业,推进各行业急需紧缺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开发配臵,着力培养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急需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现代交通运输、清洁能源、城市规划、现代商贸市场建设、水利水电、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着力培养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格河治理、节能减排、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扶贫开发急需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着力培养开发现代服务业需要的金融财会、现代物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在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着力培养开发藏文化研究、创意策划、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着力培养开发宣传思想、教育、旅游、广播电视、医疗卫生、政法、防灾减灾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做好

对各行业急需紧缺人才发展的研究和预测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各类人才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

2、加强优势特色产业人才开发。以高层次专业人才和农牧村实用技术人才为重点,大力加强畜牧、水利、矿产、旅游、中藏药及山野珍品优势特色产业领域人才资源开发,培养造就一批专业水平高、职业道德好、带动能力强、数量充足的创业型人才队伍。进一步整合各类人才培训资源,按照全市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和对人才的需求,设臵培训形式和内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举办培训班,培养一批旅游管理和服务、中藏药种植、高原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包装等专门人才。采取岗位练兵、岗位培训、技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对清洁能源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和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行业的骨干人才进行培训。大力宣传我市特色优势资源,吸引外资投入,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投入的多元化、社会化。

3、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我市特色优势产业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建设一支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经济运行规则、具有发展眼光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落实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千方百计盘活用好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引进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项目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以州内外各类职业院校为依托,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快紧缺技能人才的培养,促进劳动力优势向人才资源优势转化。健全农牧村实用人才评价机制,加强农牧村

科技、教育、卫生、生产、经营等多方面的实用人才开发,努力造就一支与农牧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农牧村实用人才队伍。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培育完善社会组织和加强人才队伍管理的配套政策,努力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4、切实加快政策完善与机制创新。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优势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优化教育布局,调整专业结构,创新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人才。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整合教育、科技、产业培养资源,建立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将人才开发与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实施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规范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和任职评价制度。扩大人才职称评聘范围,打破身份界限,把体制外各类人才纳入职称评聘范围。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评价制度、在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实施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识别人才机制。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公平竞争、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流动配臵机制。大力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充分释放人才队伍的活力。鼓励、引导、支持各类人才向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和农牧村基层一线流动。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建

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保障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落实引进人才报酬和政治待遇,同时为现有人才创造工作和生活条件。建立承担重点开发任务、重大建设项目和重大研究课题的专门人才岗位津贴。加大特殊人才、领军人才和有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力度。落实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加大对农牧村、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把人才开发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加强人才开发专项经费使用管理。

(四)以创“五有”组织为基础,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深化“三项教育”,不断发展和壮大党员队伍。一是强化党性教育。坚持不懈地在全市农牧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和政策法制教育,增强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政策意识。加强党员党性教育,制定党员教育规划,建立农牧村党员培训制度和党员学习培训档案。落实党员党性定期评议制度,妥善处理个别党员存在的“双重信仰”问题,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激发党员的组织观念和党员意识。二是加强党员发展。注重培养和吸收生产一线、优秀青年、高知识群体、退伍军人、“两新”组织中的积极分子入党,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和妇女党员,改善党员结构。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培养教育制度、票决制度、公示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党员的档案管理制度。注重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结对培养制度,按照与发展党

员数1:5的比例,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三是发挥党员作用。建立覆盖城乡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网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作奉献。开展党员责任区、先锋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发挥作用。完善对党员发挥作用的考核机制,实行量化考核和动态管理,激励广大党员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展示先进性。四是构建关爱机制。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立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定期走访基层党员制度。全面落实党员最低生活保障、贫困党员定期生活补助及老党员、老干部定期体检、农牧村60岁以上老党员发放生活补贴等制度。五是管好流动党员。健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建立流动党员信息资料库,完善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构建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有机衔接,单位管理、行业管理和社区管理多领域密切配合的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格局。

2、深化“三大工程”,努力提高基层党建整体水平。一是选好书记,配强班子。创新选人机制,放宽选人视野,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大学生和机关干部充实到村级班子。市直机关每2年选派78名党员干部进村帮助开展工作。按照1:2的比例,建立一支政治坚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库。加强农牧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大力实施“农牧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分期分批对村干部进行一次不少于5天的培训,5年内轮训一遍。二是拓展领域,健全组织。采取单独组建、挂靠组建、区域联建、楼宇共建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

在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行业、市场、楼宇、居民楼院、小区、流动党员集聚区等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消除党建“空白点”。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的力度,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设立党建工作联络站、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和联络员等方式,在“两新”组织中培养发展一批党员,选好配强一批党组织负责人,建立完善一套党建工作机制,建设一批规范化党员活动阵地,开展一批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树立一批党建示范点和党员先进典型,切实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三是提高待遇,稳定队伍。按照“一定三有”的要求,加大优秀村干部表彰奖励力度。认真做好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招录乡(街道)领导和乡(街道)事业干部工作。逐年提高村干部报酬。全面落实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和养老保险制度,稳定村干部队伍。四是改善条件,用好阵地。坚持建管并举、建用结合和辐射带动,着力把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成村里的“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加大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网络建设, 5年内,使全市20%的村接通商务网站,充分发挥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五是完善制度,扩大民主。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抓好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推行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制度,发挥党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

3、深化“四联一带”,着力推进城乡党建统筹步伐。围绕“明确要求、丰富内容、强化督查、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增强实效”的目标要求,不断深化“四联一带”活动。一是领导联校作表率。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发挥表率,每季度至少到联系学校开展1次督导调研,帮助联系学校解决实际困难,每人每年至少帮办1件实事。二是机关联村促发展。市直机关党组织要注重从思想、技术、产业、物资上对联系村进行帮扶,班子成员每年深入联系点不得少于2次,帮助基层党组织制定一个发展规划、建成一个好班子、培养一批致富能人、完善一套工作机制、选好一个发展村集体经济路子、培育和树立一批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农牧村基层党组织典型。每个单位每年至少为联系村解决实际困难2件(次)以上。三是干部联户解难事。市直机关单位党员干部要主动“攀穷亲”,积极深入联系户,倾听农牧民群众的呼声,了解掌握农牧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主动帮助农牧民群众发展生产,解决困难。每名机关干部每年定期承诺为联系户兴办1-2件实事。四是专家联点兴产业。建立“四联一带”专家信息库,实行工作聘任制,对已经聘任的专家,由市委组织部发放聘任证书。聘任专家每年深入联系点不少于2个月,为联系点进行技术指导,并发挥自身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对联系点在产、供、销等方面进行规划、扶持,激活发展潜力,帮助基地和农牧民增效增收。五是党群共建增活力。坚持把群团组织建设作为农牧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帮助健全共青团、工会、妇女等组

织,实现群团组织的全覆盖,实现党群工作一体化目标。六是健全机制促落实。建立“四联一带”工作纪实制度、蹲点制度、逐级报告、年度考核等制度,对领导干部进学校、干部进农户、机关进农村、专家进基地等情况进行如实登记,并定期通报。把“四联一带”纳入基层党建和组织工作年度考核体系,实行月报告、季督查、半年互查、年终考核制度。每个单位要结合对干部的培养,选派干部到基层蹲点,每个单位至少下派1名干部在联系点进行蹲点帮扶,每次蹲点不少于2个月,让更多优秀年轻干部了解基层,接受锻炼,搭建城乡交流互动桥梁,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4、深化“三培三带”,全面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水平。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工作的意见》,坚持把学校党建作为基层党建的“源头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一是健全组织,配强班子。坚持并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和靠实学校党组织的工作职责,确保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按照“五个一律”的要求,扩大学校党组织覆盖面,即学校党员人数达到100 人以上的一律设立基层党委,达到或接近50人的一律设立党总支,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学校一律建立党支部;不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的学校一律纳入中心学校党组织或建立党小组;应建未建学校党组织的一律追究主管部门党委负责人责任。完善党建工作机构,加强教育局党委和学校群团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学校领导班子,坚持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群众威信

高的党员选拔到学校领导班子中来,尤其要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和校长。二是夯实基础,壮大队伍。重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按照保证质量、优化结构的要求,坚持“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做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保证在高中及以上学校中入党积极分子占到符合入党条件学生的15%以上。全市中小学等各类学校教职工党员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每年递增3%以上,每年发展学生党员不低于在校符合入党条件学生总数的12%。三是丰富载体,注重教育。加强教师队伍教育整顿,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以“忠诚教育事业,坚定理想信念”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广泛开展“三培三带”活动、“五好”党支部创建活动和“爱祖国反分裂讲团结保稳定”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广大师生正确认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法制意识。四是完善机制,规范运转。在建立健全学校党组织、教育督学工作职责、议事规则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健全民主议事决策机制建设和党务校务公开制度,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科学高效运转。五是强化培训,提高素质。每年对全市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教师入党积极分子轮训一遍。市教育局党委要对党员教师的培训面达到60%以上,各级学校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党员教师定期接受党性教育和党务知识培训。同时,乡(街道)中心学校以上有条件的学校,要成立业余党校,利用假期等业余时间对入党积极分子和新发展党员进行全员培训。

(五)以做“五型”干部为标准,不断强化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1、强化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广大组工干部深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学习中央和省、州委重大部署,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积极发现、树立和学习组织工作与组工干部的重大先进典型,在组织系统大力营造有利于解放思想的环境和氛围。巩固深化“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使组工干部始终坚持政治立场的坚定性、服务大局的自觉性、组织工作的原则性、改革创新的敏锐性、抵制歪风邪气的战斗性。加强以勤学善思、公道正派、务实创新、廉洁能干、团结和谐为主要内容的部风建设,深入开展以牢固树立群众观念为重点的宗旨教育,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重点的革命优良传统教育,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点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强化公道正派理念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组工干部始终做到高度负责、公道正派、求真务实、廉洁守纪。

2、突出加强能力建设。以提高组工干部的政治鉴别、政策运用、知人善任、组工业务创新、拒腐防变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标准化水平。严把入口关,建立健全考试、考察、审批等程序,从源头上保证组工干部队伍质量。把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加强政策理论、业务知识、工作技能等各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组工干

部运用先进社科知识和现代技术的能力。把轮岗交流和实践锻炼作为培养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在同一岗位工作5年以上的同志进行轮岗交流;对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同志选派到艰苦地区和一线工作岗位挂职或抽调参与阶段性中心工作,提高综合能力。

3、不断深化作风建设。按照深入基层、深入党员、深入群众的“三深入”要求,积极围绕组织工作中的热、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举措。每人每年至少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继续推行部务公开、组织工作政策法规向社会公布等制度,不断增强组织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强化服务观念,完善服务制度和措施,积极为党员、干部、人才服务,努力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把组织部门真正建设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严格执行“十严禁”纪律规定,加强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问题严重的要严肃处理,不适宜在组织部门工作的要坚决调离。健全组工干部诫勉谈话和函询、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积极构建自我约束、组织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4、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习教育、调查研究、工作程序、机关人事、内部监督等方面的制度。按照“统一、协调、高效”的原则,合理调配工作力量,优化组织资源配臵。加强网络信息及办公自动化建设。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组织工作的政策规定、工作情况及先进典型。通

过开设监督电话、部长信箱、委托统计部门进行专项民意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广泛听取工作对象、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广大党员和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查找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和突出问题。探索建立科学的组工干部岗位能力要素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把目标责任考核与干部能力测评结果结合起来,作为奖惩任免和选优评差的重要依据,真正实现考用结合、人岗相适。

四、组织领导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把加强组织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常抓不懈。健全各乡(街道)党委、市直各党(工)委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责任制。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督促各级党组织书记认真履行管党责任,做好“一岗双责”,牢固树立“不抓基层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基层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各乡(街道)党委、市直各党(工)委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党委(党组)会专题研究部署组织工作,形成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上下联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坚持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每人联系一个乡(街道)、一个社区、一个村和一个“两新”组织,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做到联系一个点,抓好一条线,管好一大片,促进工作平衡发展。

(二)强化目标考核。各乡(街道)党委、市直各党(工)委要根据本规划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制订工作规划和年度计

划,落实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要实行党建和组织工作目标管理,合理确定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认真抓好落实。要建立健全党建和组织工作目标考核制度,量化考核标准与内容,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自我考核与上级考核、党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要把组织工作情况作为考核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书记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好考核效能,把考核结果与评选先进、干部选拔任用等工作挂钩。

(三)强化分类指导。各乡(街道)党委、市直各党(工)委要切实改进领导方法,加强对基层党建和组织工作的分类指导。要及时发现先进,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要开展经常性的调查研究,及时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不断推动和促进基层党建和组织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要努力创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增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全市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21


相关内容

  • 35-合资合作项目管理规定
  • 编号:CA/A07-CX-013-2015 批准: 吴绍明 合资合作项目管理规定 2015年7月6日发布 2015年7月6日实施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发布 前 言 为达到与ISO9000.ISO14000等国际管理标准接轨,实现集团公司一体化管理目的,依据集团公司<管理手册>中有关条款 ...

  • 浅析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 浅析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李伟威 (内蒙古农业大学 摘 邹爱婕 呼和浩特 内蒙古010018) 要:高校作为教育系统上的最后一个环节,对大学生由学习者向职业人的转变承担着教育和助 推的责任,高校应该加大力度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系统的建设上,使其真正起到人才枢纽的作用.分析了高校职业生涯 ...

  • _十二五_期间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战略重点研究_郁鸿胜
  • REGIONAL DEVELOPMENT "十二五"期间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战略重点研究 ◎郁鸿胜 摘 要:以长三角区域规划的出台为背景,回顾了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进程,对长三角区域合作的主要方面进行了总结,进而对"十二五"期间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战略重 ...

  •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IV)
  •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 中国网Page 1of 4 免费邮箱 用户名 密码 提交查  本站搜索 提交查中国搜索 网 页 首页 | 新闻 | 观察 | 教育 | 法治 | 财经 | 体育 | 文化 | 论坛 | 直播 | 工会 | 投资 | 地产 | 风采 优讯 | 政策 ...

  • 广东职教园区建设的模式选择与策略分析
  • 收稿日期:2014-12-02 作者简介:刘志文,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郑少如,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青年基金课题"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办学模式改革研究"(课题批准号CJA100148).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SYSX201303 ...

  • 开发区:关于我市开发区调研报告
  • 一.宣城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 宣城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分别为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宁国经济开发区和广德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14.22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9个,分别为郎溪经济开发区.泾县经济开发区.绩溪生态工业园区.旌德 ...

  • 某某花卉苗木合作社发展规划
  • 前 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卉苗木已成为当今交往.庆典及城乡绿化.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费品.同时,花卉苗木已逐渐成为大中城市继蔬菜.畜牧.水果后一种主要特需产品. 花卉苗木是国土绿化和花园城市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建设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的关键,也是农民致富.发展农 ...

  • 农民创业园
  • 句容市农民创业园 申 报 材 料 目 录 1. 句容市农民创业园认定申请表 2. 郭庄文溪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简介 3. 规划设计方案 4. 合作社成员表 5. 合作社章程 6. 吸纳就业花名册及就业失业登记证 7. 土地租赁合同 8. 园区规划图 9. 图片资料 句容市农民创业园认定申请表 填报单位 ...

  • 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 一、基本情况 锦江乡位于崇州市北大门,东与崇平、廖家两镇相邻,南与崇阳镇接壤,西靠西河与济协隔河相望,北与元通镇、观胜相连,面积18.69平方公里,人口16103人,辖一个白马社区和四个行政村新华、乌尤、天民、余塘村自然村,90个村民小组。锦江乡 交通便利,华怀路南北贯穿全境,是通往街子、怀远、元通 ...

  • [前海总体发展规划]的主要亮点
  • <前海总体发展规划>的主要亮点 发布时间:2014-03-21 字号 -+ 信息来源: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2009年以来国务院批复的第十五个区域发展规划.在所有十五个区域发展规划中,这一规划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