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第九章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1、[单选]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

2、[单选]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3、[单选]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最先发表于1956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4、[单选]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5、[单选]在中共八大上陈支提出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

6、[单选]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7、[单选]中国八大坚持的我国经济方针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8、[单选]中共八大提出的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9、[单选]1957年春夏一蔬菜 的整风运动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0、[单选]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1、[单选]八届九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正式通过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2、[单选]毛泽东在国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搞一个实事求是年,这一年是1961年。

13、[单选]中国同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的处理国与国关系公认的国际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4、[单选]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

15、[多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1)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2)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民菜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6、[多选]中共八大提出的政治建设方针有

(1)继续加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2)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3)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4)建立健全法制

17、[多选]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1)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18、[多选]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提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有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

19、[多选]1957年的整风运动反对的主要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

20、[简答]《论十大关系》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答:(1)《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总结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系统地阐述了十大关系。它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其基本精神是要在着重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并且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沿海与内地两方面的建设积极性。这实际上涉及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提出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肃反中坚持“一个不杀、大部不捉”的方针。

在讨论报告的过程中,还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针——“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意义:《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1、[单选]人民公社化的基本特点是“一大二公”。

2、[单选]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终至失败。

3、[单选]发动和领导“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被概括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4、[单选]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姚文元在《文汇报》上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5、[单选]1975年邓小平开始着手对各方面工作进行整顿。

6、[多选]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主要是

(1)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2)把本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作是阶级斗争

(3)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遭到破坏

(4)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

7、[多选]1959年到1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1)自然灾害的影响

(2)“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错误

(3)苏联政府撕毁合同、撤走专家

8、[多选]集中体现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理论成果的著作有《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9、[多选]从“一五”时期到1976年,涌现出大量英雄模范人物,主要代表有焦裕禄、王进喜、雷锋等。

10、[多选]毛泽东提出的我国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方针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11、[多选]“大跃进”运动中所犯的“左”倾错误的主要示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12、[多选]20世纪50年代被称为“三面红旗”的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13、[多选]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的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

14、[论述]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有哪些失误?

答:(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的失误主要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1957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的开展,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严重地破坏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平衡。同时开展的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地脱离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致使“一平二调”之风泛滥,损害了广大的社员和小集体的利益。

1959年8月,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使纪“左”进程中断。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撤走全部专家,中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

1963年至1965年,在多数城乡发起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场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把这此问题都作为阶级斗争或者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来处理,曾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它使中国共产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结果

1、[单选]1971年中国在外交领域的重大成就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多选]1972年,先后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有英国、荷兰、希腊、联邦德国。

3、[多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包括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4、[多选]同中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是印度、缅甸。

5、[简答]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1)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从“一五”计划开始,国家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中国在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

(2)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文化、医疗、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初步满足了占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在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1964年10月,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导弹发射成功。1967年6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3)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国际环境得到改善。1950年至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以及随后召开的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极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同印度、缅甸等国倡导的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公认的国际准则。1971年10月,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出现了西方国家对华建交热潮,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内容:阐述了经济政治十方面关系,指出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成为同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反右派斗争:1957年,整风运动中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攻,中央决定开展反右派斗争。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开始将主要矛盾判断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偏离党的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

4、“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思想。

5、大跃进运动:1958年发动,初衷是好的,但结果是违背经济规律,破坏了经济平衡。其主要标志和特点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6、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的体制是“政社合一”,特点被概括为“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大”指规模大;“公”,是公有化程度高。“平”指绝对平均的分配方式,“调”指对原属个高级社的生产资料和财产无偿调拨)。结果:脱离农村生产水平,伤害社员和小集体利益。

7、1958年到1959年初纠“左”的五个会议:第一次郑州会议、武昌会议、中共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郑州会议、上海会议。这些会议因以坚持“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为前提,带有很大局限性。

8、庐山会议:(1)1959年7月2日起,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间,彭德怀致信毛泽东,认为1958年大跃进“成绩确是伟大的。但也有不少深刻的经验教训”。毛泽东错误地认为这是党内外的右倾势力对“三面红旗的否定。(2)8月,在庐山召开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作出了《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随后在全党范围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

9、60年代前期国民经济的调整

(1)调整开始的标志:●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的紧急指示信》,要求彻底清理“一平二调”,彻底纠正“共产风”。●1961年1月,中共

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紧急指示信》的发布和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和政府指导方针的重要转变。

(2)调整中形成一系列工作条例:毛泽东亲自主持起草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其他领导人也主持制定出有关各方面的工作条例草案,总结历史经验,继续纠正“左”的错误,推动国民经济转入1962年至1965年的三年调整时期。

10、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3年至1965年):运动中发出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错误地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1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导火线: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文汇报》发表。发动和开始的标志: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系统地阐发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会上成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为文革领导机构。再发动:1965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会上印发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对“文化大革命”进行再发动。全会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成为“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方针。

12、发动文化大革命主要论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这些理论及其实践严重地背离了客观实际,明显地脱离了毛泽东思想的轨道,并被他重用过的林彪、江青、康生等人所利用。

13、“二月逆流:1966年2月中旬,在有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和中共中央军委领导人参加的碰头会上,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对中央文革小组的错误做法提出强烈的批评。然而,这次抗争却被诬称为“二月逆流”,遭到压制。

14、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简称“九一三”事件)。是“文化大革命”推翻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结果,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15、“四人帮”组成:1973年8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方针。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

16、文革的结束:1976年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进行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0月6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在这场斗争中,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起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17、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是探索中的错误,不是有社会主义本身所造成的。

18、“两弹一星”:1964年10月,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争取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20、“乒乓外交”与中美关系正常化:20世纪60年代末,尼克松总统开始检讨美国的对华政策,毛泽东、周恩来敏锐地觉察到美方的变化,抓住时机发起了“乒乓外交”,实现“小球转动了大球”。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上海联合公报。同年9月,中日两国发表关于建交的联合声明,中美关系正常化。

2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的提法: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2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两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1、[单选]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

2、[单选]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3、[单选]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最先发表于1956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4、[单选]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5、[单选]在中共八大上陈支提出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

6、[单选]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7、[单选]中国八大坚持的我国经济方针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8、[单选]中共八大提出的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9、[单选]1957年春夏一蔬菜 的整风运动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0、[单选]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1、[单选]八届九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正式通过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2、[单选]毛泽东在国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搞一个实事求是年,这一年是1961年。

13、[单选]中国同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的处理国与国关系公认的国际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4、[单选]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

15、[多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1)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2)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民菜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6、[多选]中共八大提出的政治建设方针有

(1)继续加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2)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3)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4)建立健全法制

17、[多选]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1)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18、[多选]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提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有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

19、[多选]1957年的整风运动反对的主要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

20、[简答]《论十大关系》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答:(1)《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总结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系统地阐述了十大关系。它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其基本精神是要在着重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并且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沿海与内地两方面的建设积极性。这实际上涉及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提出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肃反中坚持“一个不杀、大部不捉”的方针。

在讨论报告的过程中,还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针——“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意义:《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1、[单选]人民公社化的基本特点是“一大二公”。

2、[单选]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终至失败。

3、[单选]发动和领导“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被概括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4、[单选]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姚文元在《文汇报》上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5、[单选]1975年邓小平开始着手对各方面工作进行整顿。

6、[多选]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主要是

(1)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2)把本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作是阶级斗争

(3)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遭到破坏

(4)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

7、[多选]1959年到1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1)自然灾害的影响

(2)“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错误

(3)苏联政府撕毁合同、撤走专家

8、[多选]集中体现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理论成果的著作有《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9、[多选]从“一五”时期到1976年,涌现出大量英雄模范人物,主要代表有焦裕禄、王进喜、雷锋等。

10、[多选]毛泽东提出的我国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方针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11、[多选]“大跃进”运动中所犯的“左”倾错误的主要示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12、[多选]20世纪50年代被称为“三面红旗”的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13、[多选]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的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

14、[论述]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有哪些失误?

答:(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的失误主要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1957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的开展,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严重地破坏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平衡。同时开展的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地脱离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致使“一平二调”之风泛滥,损害了广大的社员和小集体的利益。

1959年8月,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使纪“左”进程中断。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撤走全部专家,中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

1963年至1965年,在多数城乡发起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场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把这此问题都作为阶级斗争或者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来处理,曾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它使中国共产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结果

1、[单选]1971年中国在外交领域的重大成就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多选]1972年,先后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有英国、荷兰、希腊、联邦德国。

3、[多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包括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4、[多选]同中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是印度、缅甸。

5、[简答]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1)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从“一五”计划开始,国家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中国在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

(2)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文化、医疗、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初步满足了占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在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1964年10月,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导弹发射成功。1967年6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3)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国际环境得到改善。1950年至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以及随后召开的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极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同印度、缅甸等国倡导的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公认的国际准则。1971年10月,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出现了西方国家对华建交热潮,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内容:阐述了经济政治十方面关系,指出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成为同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反右派斗争:1957年,整风运动中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攻,中央决定开展反右派斗争。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开始将主要矛盾判断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偏离党的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

4、“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思想。

5、大跃进运动:1958年发动,初衷是好的,但结果是违背经济规律,破坏了经济平衡。其主要标志和特点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6、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的体制是“政社合一”,特点被概括为“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大”指规模大;“公”,是公有化程度高。“平”指绝对平均的分配方式,“调”指对原属个高级社的生产资料和财产无偿调拨)。结果:脱离农村生产水平,伤害社员和小集体利益。

7、1958年到1959年初纠“左”的五个会议:第一次郑州会议、武昌会议、中共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郑州会议、上海会议。这些会议因以坚持“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为前提,带有很大局限性。

8、庐山会议:(1)1959年7月2日起,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间,彭德怀致信毛泽东,认为1958年大跃进“成绩确是伟大的。但也有不少深刻的经验教训”。毛泽东错误地认为这是党内外的右倾势力对“三面红旗的否定。(2)8月,在庐山召开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作出了《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随后在全党范围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

9、60年代前期国民经济的调整

(1)调整开始的标志:●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的紧急指示信》,要求彻底清理“一平二调”,彻底纠正“共产风”。●1961年1月,中共

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紧急指示信》的发布和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和政府指导方针的重要转变。

(2)调整中形成一系列工作条例:毛泽东亲自主持起草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其他领导人也主持制定出有关各方面的工作条例草案,总结历史经验,继续纠正“左”的错误,推动国民经济转入1962年至1965年的三年调整时期。

10、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3年至1965年):运动中发出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错误地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1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导火线: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文汇报》发表。发动和开始的标志: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系统地阐发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会上成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为文革领导机构。再发动:1965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会上印发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对“文化大革命”进行再发动。全会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成为“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方针。

12、发动文化大革命主要论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这些理论及其实践严重地背离了客观实际,明显地脱离了毛泽东思想的轨道,并被他重用过的林彪、江青、康生等人所利用。

13、“二月逆流:1966年2月中旬,在有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和中共中央军委领导人参加的碰头会上,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对中央文革小组的错误做法提出强烈的批评。然而,这次抗争却被诬称为“二月逆流”,遭到压制。

14、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简称“九一三”事件)。是“文化大革命”推翻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结果,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15、“四人帮”组成:1973年8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方针。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

16、文革的结束:1976年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进行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0月6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在这场斗争中,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起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17、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是探索中的错误,不是有社会主义本身所造成的。

18、“两弹一星”:1964年10月,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争取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20、“乒乓外交”与中美关系正常化:20世纪60年代末,尼克松总统开始检讨美国的对华政策,毛泽东、周恩来敏锐地觉察到美方的变化,抓住时机发起了“乒乓外交”,实现“小球转动了大球”。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上海联合公报。同年9月,中日两国发表关于建交的联合声明,中美关系正常化。

2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的提法: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2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两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相关内容

  •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最完美版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配套复习题一.选择 1.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2.中国封建社会宗法等级制度的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3.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儒家思想. 4.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5.鸦片战争前夕,影响近代中国的政治因素最主要 ...

  • 近现代史调查报告
  • 中 国 近 现 代 史 调 查 报 南阳理工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一班(2011060601) 负责人:栾金涛.陈子洋 第二组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问卷调查报告 基于开学以来大一新生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上课情况我们近期对我校大一新生在开课的必要性.上课 ...

  • 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说明及知识点汇总
  • 2015-16学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期末考试说明及知识点汇总 一.期末统考考试说明 1.考试形式:闭卷,校本部.师范学院.文理学院.生化学院15级本科以及商务学院14级本科参加统考,考试结束后学校组织统一电子阅卷. 2.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1分×30=30分) (2 ...

  • 中国近代史复习纲要
  • 中国近代史复习纲要 1.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2.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答: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 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 ...

  •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九章第二节讲义
  •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九章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1)"大跃进"运动:(识记1)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个人复习总结
  •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 乾隆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 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 (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社会结构上 ...

  • 中国的近代史纲要论文
  • 中国近现代史的探索 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 ...

  •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全解纲要
  • [三个历史阶段特征] 1.春秋战国时期: 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社会大变革,是社会的转型时期. ①政治:分封制的瓦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郡县制的建立: ②经济: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的形成: ③思想:礼乐制的崩溃,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 ④教育: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历史人物评价的几个问题
  •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年第8卷第4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历史人物评价的几个问题 娜 芹 (内蒙古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摘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史学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历史人物的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