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高校招生工作总结及今后思路

□进一步推动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使“3+X”科目设置改革不断完善,“X ”的选择范围应是高中开设的全部课程,包括音体美; □探索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招生办法,克服以分数为唯一录取标准的片面性,建立以分数为主的综合评价办法; □经教育部批准,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以进行单独招生试点; □展开招生社会化报名工作试点,逐渐改变高中毕业由学校组织报名和通知录取的做法,有关工作由教育行政部分组织,使高考与学生毕业的学校脱钩 2001年是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成绩斐然的一年。招生范围延续扩大,高考改革进展安稳,招生考试管理进一步加强。高校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增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逾越式发展,增进了高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也增进了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学校后勤社会化等多方面的改革;同时,为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更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正确的导向。 肯定成绩,满怀信心迎接新挑战 2001年普通高校的招生工作进展顺利,成绩巨大,主要表现在: (一) 招生范围创历史新高,高教事业延续健康发展。 今年,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报名人数是453.5万,比2000年增加了65万人,增长了16.7%。实际报到进学的人数到达260万人,比往年增加了39万,增长了17.6%,进学人数与报名总人数的比例为57.4%,比往年进步了0.4个百分点,其中录取进学的本科生为137万人。招生工作显现以下特点: 第一,突出结构调剂,适应社会需求。 今年教育部新批准增加了1,500多个本科专业点,这些专业都属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据初步统计,今年录取人数最多的学科门类顺次为:工学99.1万人,管理学46.1万人,文学类43万人,理学类23.7万人,医学类17.8万人。这些门类都属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学科门类。录取人数在前10位的一级学科(专业类) 分别为:电气信息类、工商管理类、外国语言文学类、经济学类、机械类、艺术类、中国语言文学类、法学类、土建类、临床医学和医学技术类。学校更多地重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若干专业和学科门类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新兴学科、信息技术产业所需要的学科人数增长量较大。 实际上,从1999年以来,连续3年扩大高校招生范围,使我国高教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范围是108万人,今年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范围到达了260万人,三年的时间使招生范围扩大到原来的2.4倍;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由1998年的341万人增长为今年的712万人,是1998年的2.1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进学率已从1998年的9%进步到今年的13%。这三年是实现历史性逾越的3年,到达“十五”计划所提出的在“十五”末期实现毛进学率到达15%的目标是可以提早实现的。 第二,高校录取率地域差距缩小,高层次人才散布趋于公道。 高等教育范围的迅速扩大,不但改进了我国宏观教育结构中高等教育范围长时间偏小的局面,有效地减缓了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突出的压力,而且增进了高等教育资源的迅速增加和有效利用。这几年不管是中心政府还是各省级人民政府和利用社会气力积累的量有了迅速的增加,增进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地域布局走向公道。 中国事个人口众多的大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特点,高等教育的地域不平衡性也是客观存在的。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的均匀录取率为36.3%,低于30%的省市有8个:他们是内蒙古、安徽、江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其中录取率最低的是甘肃省,只有21.9%;录取率最高的是上海市,为60.3%。另外还有山西、山东两个省,高考录取率刚刚够30%,低于均匀水平,最高和最低的差别是3∶1,可见那时的不平衡性还是相当突出的。随着这几年高校招生范围的不断扩大,加上我们在招生计划的编制进程中实行了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市倾斜的政策,使得地域散布逐渐走向公道。今年全国普通高校录取率是57%,最高的在70%至80%之间,

最低的内蒙古也到达了50.4%,最高的省市区和最低的省市区间隔均匀值57.4%都已相当接近。 当

□进一步推动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使“3+X”科目设置改革不断完善,“X ”的选择范围应是高中开设的全部课程,包括音体美; □探索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招生办法,克

服以分数为唯一录取标准的片面性,建立以分数为主的综合评价办法; □经教育部批准,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以进行单独招生试点; □展开招生社会化报名工作试点,逐渐改变高中毕业由学校组织报名和通知录取的做法,有关工作由教育行政部分组织,使高考与学生毕业的学校脱钩 2001年是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成绩斐然的一年。招生范围延续扩大,高考改革进展安稳,招生考试管理进一步加强。高校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增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逾越式发展,增进了高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也增进了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学校后勤社会化等多方面的改革;同时,为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更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正确的导向。 肯定成绩,满怀信心迎接新挑战 2001年普通高校的招生工作进展顺利,成绩巨大,主要表现在: (一) 招生范围创历史新高,高教事业延续健康发展。 今年,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报名人数是453.5万,比2000年增加了65万人,增长了16.7%。实际报到进学的人数到达260万人,比往年增加了39万,增长了17.6%,进学人数与报名总人数的比例为57.4%,比往年进步了0.4个百分点,其中录取进学的本科生为137万人。招生工作显现以下特点: 第一,突出结构调剂,适应社会需求。 今年教育部新批准增加了1,500多个本科专业点,这些专业都属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据初步统计,今年录取人数最多的学科门类顺次为:工学99.1万人,管理学46.1万人,文学类43万人,理学类23.7万人,医学类17.8万人。这些门类都属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学科门类。录取人数在前10位的一级学科(专业类) 分别为:电气信息类、工商管理类、外国语言文学类、经济学类、机械类、艺术类、中国语言文学类、法学类、土建类、临床医学和医学技术类。学校更多地重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若干专业和学科门类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新兴学科、信息技术产业所需要的学科人数增长量较大。 实际上,从1999年以来,连续3年扩大高校招生范围,使我国高教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范围是108万人,今年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范围到达了260万人,三年的时间使招生范围扩大到原来的2.4倍;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由1998年的341万人增长为今年的712万人,是1998年的2.1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进学率已从1998年的9%进步到今年的13%。这三年是实现历史性逾越的3年,到达“十五”计划所提出的在“十五”末期实现毛进学率到达15%的目标是可以提早实现的。 第二,高校录取率地域差距缩小,高层次人才散布趋于公道。 高等教育范围的迅速扩大,不但改进了我国宏观教育结构中高等教育范围长时间偏小的局面,有效地减缓了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突出的压力,而且增进了高等教育资源的迅速增加和有效利用。这几年不管是中心政府还是各省级人民政府和利用社会气力积累的量有了迅速的增加,增进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地域布局走向公道。 中国事个人口众多的大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特点,高等教育的地域不平衡性也是客观存在的。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的均匀录取率为36.3%,低于30%的省市有8个:他们是内蒙古、安徽、江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其中录取率最低的是甘肃省,只有21.9%;录取率最高的是上海市,为60.3%。另外还有山西、山东两个省,高考录取率刚刚够30%,低于均匀水平,最高和最低的差别是3∶1,可见那时的不平衡性还是相当突出的。随着这几年高校招生范围的不断扩大,加上我们在招生计划的编制进程中实行了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市倾斜的政策,使得地域散布逐渐走向公道。今年全国普通高校录取率是57%,最高的在70%至80%之间,

最低的内蒙古也到达了50.4%,最高的省市区和最低的省市区间隔均匀值57.4%都已相当接近。 当

然,造成这类不均衡的缘由我们可以作进一步分析。对一个省,招生总范围是由三部份构成的:第一部份是中心部分学校面向全国各省区市的招生。比如,教育部直属的71所学校和总工会、团中心、中办等一批中心部分学校共118所,它们面向全国招生,这一部份招生总量占全部生源计划总量的14%;第二部份是由于省属高等学校向兄弟省市招生构成的跨省市招

生计划,其中有相当一部份是在体制改革中采取了中心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学校,依然面向全国招生,包括这些学校中的国管专业,这一部份占招生总量的14%;剩下的72%是本省高等学校面向本省招生所构成的。分析以上三部份生源计划可以看到,构成各省区市招生数目不平衡的最主要的缘由,是本省高等学校的数目和招生能力。这类情况与各省区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干。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的高等教育范围在改革开放早期是位居后十位的省分,现在它已跃进前五位。看待这类不平衡性的时候,我们要把它与各地经济发展

水平联系起来,不能孤立地看教育。 (二) 高考改革安稳进行,改革成效逐渐显现。 1998年,教育部党组在深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提出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基本思想,在考试内容、考试科目、考试次数和录取手段等四个方面着力深化改革。三年来的努力,已使高考改革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在考试内容方面,这几年始终比较重视考核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各科命题都在进行改革,并且本着稳中求进、稳中求改、稳中求新的原则,命题质量逐年进步。在科目设置方面,今年已有18个省市实行了“3+X”科目设置改革方案。其中上海、广东、河南实行的是“3+大综合+高等学校选择的一门科目”。其余15个省市实行了“3+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的方案。英语听力测试今年除河北省由于技术上的缘由没有进行外,其他各省市都进行了测试。其中天津、浙江、广东、福建等省市听力成绩记进总分,这对推动中学英语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两次招生考试的试点工作从往年开始在北京、上海、天津、安徽、内蒙古进行试点,也获得了经验。 网上录取工作已全面实施。今年31个省区市都实现网上录取,1443所高校参加了网上录取,其中参加远程网上录取的学校有1004所,远程网上录取的学生到达了131万人,占录取学生总数的50%,其中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浙江、广西、重庆、云南、西-藏、福建、陕西等13个省市区远程网上录取的学生数超过了50%,内蒙古、浙江、福建、河南、西-藏等省市区全面实现了网上录取远程化管理模式。 广东省是最早实施“3+X”改革的省分。实施“3+X”科目设置改革三年来,高考指挥棒的正面导向作用已得到体现。过往,高考偏向于知识考核,那些把握书本知识比较好的学生轻易得高分,而现在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技能的考核,心理健康、知识面广、全面发展的学生轻易得高分。上海实行“3+综合能力测试+1”的方案,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类科目考试更多地体现了对社会热门题目的关注,体现了对研究性学习的导向,从而使全面发展的学生能够胜出。河南省是第一年实施“3+大综合+1”的改革,也取得了学生的好评。 今年在高校招生工作中还对保送生制度进行了改革。依照紧缩范围、严格标准、严格管理的要求,使原来比较抽象的好学生的标准成为具体的、老百姓可以掌控的标准。这对抵制不正之风的干扰,对招生工作的正常进行起到了极大的监视作用,遭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今年实际招收保送生人数为3408人,保送生名单已在各种媒体上公布,这个改革是有成效的。 今年高考报名还取消了年龄限制和婚否限制。虽然实际报考人数其实不多,大于25岁报名的共有16,265人,最大的73岁;实际录取25岁以上的学生1924人,其中50岁以上的2人。虽然人数未几,但是在制度建设上具有历史意义。它保证了公民同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为建设毕生学习体系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也增进了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 (三) 考风考纪建设有所加强,招生秩序比较有序。 教育部为了抓好考风考纪建设,今年召开了关于加强考风考纪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吕福源副部长专门发表了讲话。会后各省区市积极行动,采取措施,狠抓了考风考纪。湖南省吸取了往年的教训,自觉加强领导,加强招考职员的队伍建设,出台了交叉监考和规范考点建设的措施,使今年的考试秩序井然有序。

□进一步推动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使“3+X”科目设置改革不断完善,“X ”的选择范围应是高中开设的全部课程,包括音体美; □探索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招生办法,克服以分数为唯一录取标准的片面性,建立以分数为主的综合评价办法; □经教育部批准,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以进行单独招生试点; □展开招生社会化报名工作试点,逐渐改变高中毕业由学校组织报名和通知录取的做法,有关工作由教育行政部分组织,使高考与学生毕业的学校脱钩 2001年是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成绩斐然的一年。招生范围延续扩大,高考改革进展安稳,招生考试管理进一步加强。高校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增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逾越式发展,增进了高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也增进了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学校后勤社会化等多方面的改革;同时,为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更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正确的导向。 肯定成绩,满怀信心迎接新挑战 2001年普通高校的招生工作进展顺利,成绩巨大,主要表现在: (一) 招生范围创历史新高,高教事业延续健康发展。 今年,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报名人数是453.5万,比2000年增加了65万人,增长了16.7%。实际报到进学的人数到达260万人,比往年增加了39万,增长了17.6%,进学人数与报名总人数的比例为57.4%,比往年进步了0.4个百分点,其中录取进学的本科生为137万人。招生工作显现以下特点: 第一,突出结构调剂,适应社会需求。 今年教育部新批准增加了1,500多个本科专业点,这些专业都属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据初步统计,今年录取人数最多的学科门类顺次为:工学99.1万人,管理学46.1万人,文学类43万人,理学类23.7万人,医学类17.8万人。这些门类都属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学科门类。录取人数在前10位的一级学科(专业类) 分别为:电气信息类、工商管理类、外国语言文学类、经济学类、机械类、艺术类、中国语言文学类、法学类、土建类、临床医学和医学技术类。学校更多地重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若干专业和学科门类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新兴学科、信息技术产业所需要的学科人数增长量较大。 实际上,从1999年以来,连续3年扩大高校招生范围,使我国高教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范围是108万人,今年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范围到达了260万人,三年的时间使招生范围扩大到原来的2.4倍;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由1998年的341万人增长为今年的712万人,是1998年的2.1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进学率已从1998年的9%进步到今年的13%。这三年是实现历史性逾越的3年,到达“十五”计划所提出的在“十五”末期实现毛进学率到达15%的目标是可以提早实现的。 第二,高校录取率地域差距缩小,高层次人才散布趋于公道。 高等教育范围的迅速扩大,不但改进了我国宏观教育结构中高等教育范围长时间偏小的局面,有效地减缓了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突出的压力,而且增进了高等教育资源的迅速增加和有效利用。这几年不管是中心政府还是各省级人民政府和利用社会气力积累的量有了迅速的增加,增进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地域布局走向公道。 中国事个人口众多的大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特点,高等教育的地域不平衡性也是客观存在的。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的均匀录取率为36.3%,低于30%的省市有8个:他们是内蒙古、安徽、江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其中录取率最低的是甘肃省,只有21.9%;录取率最高的是上海市,为60.3%。另外还有山西、山东两个省,高考录取率刚刚够30%,低于均匀水平,最高和最低的差别是3∶1,可见那时的不平衡性还是相当突出的。随着这几年高校招生范围的不断扩大,加上我们在招生计划的编制进程中实行了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市倾斜的政策,使得地域散布逐渐走向公道。今年全国普通高校录取率是57%,最高的在70%至80%之间,

最低的内蒙古也到达了50.4%,最高的省市区和最低的省市区间隔均匀值57.4%都已相当接近。 当

□进一步推动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使“3+X”科目设置改革不断完善,“X ”的选择范围应是高中开设的全部课程,包括音体美; □探索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招生办法,克

服以分数为唯一录取标准的片面性,建立以分数为主的综合评价办法; □经教育部批准,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以进行单独招生试点; □展开招生社会化报名工作试点,逐渐改变高中毕业由学校组织报名和通知录取的做法,有关工作由教育行政部分组织,使高考与学生毕业的学校脱钩 2001年是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成绩斐然的一年。招生范围延续扩大,高考改革进展安稳,招生考试管理进一步加强。高校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增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逾越式发展,增进了高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也增进了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学校后勤社会化等多方面的改革;同时,为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更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正确的导向。 肯定成绩,满怀信心迎接新挑战 2001年普通高校的招生工作进展顺利,成绩巨大,主要表现在: (一) 招生范围创历史新高,高教事业延续健康发展。 今年,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报名人数是453.5万,比2000年增加了65万人,增长了16.7%。实际报到进学的人数到达260万人,比往年增加了39万,增长了17.6%,进学人数与报名总人数的比例为57.4%,比往年进步了0.4个百分点,其中录取进学的本科生为137万人。招生工作显现以下特点: 第一,突出结构调剂,适应社会需求。 今年教育部新批准增加了1,500多个本科专业点,这些专业都属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据初步统计,今年录取人数最多的学科门类顺次为:工学99.1万人,管理学46.1万人,文学类43万人,理学类23.7万人,医学类17.8万人。这些门类都属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学科门类。录取人数在前10位的一级学科(专业类) 分别为:电气信息类、工商管理类、外国语言文学类、经济学类、机械类、艺术类、中国语言文学类、法学类、土建类、临床医学和医学技术类。学校更多地重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若干专业和学科门类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新兴学科、信息技术产业所需要的学科人数增长量较大。 实际上,从1999年以来,连续3年扩大高校招生范围,使我国高教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范围是108万人,今年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范围到达了260万人,三年的时间使招生范围扩大到原来的2.4倍;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由1998年的341万人增长为今年的712万人,是1998年的2.1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进学率已从1998年的9%进步到今年的13%。这三年是实现历史性逾越的3年,到达“十五”计划所提出的在“十五”末期实现毛进学率到达15%的目标是可以提早实现的。 第二,高校录取率地域差距缩小,高层次人才散布趋于公道。 高等教育范围的迅速扩大,不但改进了我国宏观教育结构中高等教育范围长时间偏小的局面,有效地减缓了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突出的压力,而且增进了高等教育资源的迅速增加和有效利用。这几年不管是中心政府还是各省级人民政府和利用社会气力积累的量有了迅速的增加,增进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地域布局走向公道。 中国事个人口众多的大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特点,高等教育的地域不平衡性也是客观存在的。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的均匀录取率为36.3%,低于30%的省市有8个:他们是内蒙古、安徽、江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其中录取率最低的是甘肃省,只有21.9%;录取率最高的是上海市,为60.3%。另外还有山西、山东两个省,高考录取率刚刚够30%,低于均匀水平,最高和最低的差别是3∶1,可见那时的不平衡性还是相当突出的。随着这几年高校招生范围的不断扩大,加上我们在招生计划的编制进程中实行了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市倾斜的政策,使得地域散布逐渐走向公道。今年全国普通高校录取率是57%,最高的在70%至80%之间,

最低的内蒙古也到达了50.4%,最高的省市区和最低的省市区间隔均匀值57.4%都已相当接近。 当

然,造成这类不均衡的缘由我们可以作进一步分析。对一个省,招生总范围是由三部份构成的:第一部份是中心部分学校面向全国各省区市的招生。比如,教育部直属的71所学校和总工会、团中心、中办等一批中心部分学校共118所,它们面向全国招生,这一部份招生总量占全部生源计划总量的14%;第二部份是由于省属高等学校向兄弟省市招生构成的跨省市招

生计划,其中有相当一部份是在体制改革中采取了中心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学校,依然面向全国招生,包括这些学校中的国管专业,这一部份占招生总量的14%;剩下的72%是本省高等学校面向本省招生所构成的。分析以上三部份生源计划可以看到,构成各省区市招生数目不平衡的最主要的缘由,是本省高等学校的数目和招生能力。这类情况与各省区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干。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的高等教育范围在改革开放早期是位居后十位的省分,现在它已跃进前五位。看待这类不平衡性的时候,我们要把它与各地经济发展

水平联系起来,不能孤立地看教育。 (二) 高考改革安稳进行,改革成效逐渐显现。 1998年,教育部党组在深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提出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基本思想,在考试内容、考试科目、考试次数和录取手段等四个方面着力深化改革。三年来的努力,已使高考改革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在考试内容方面,这几年始终比较重视考核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各科命题都在进行改革,并且本着稳中求进、稳中求改、稳中求新的原则,命题质量逐年进步。在科目设置方面,今年已有18个省市实行了“3+X”科目设置改革方案。其中上海、广东、河南实行的是“3+大综合+高等学校选择的一门科目”。其余15个省市实行了“3+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的方案。英语听力测试今年除河北省由于技术上的缘由没有进行外,其他各省市都进行了测试。其中天津、浙江、广东、福建等省市听力成绩记进总分,这对推动中学英语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两次招生考试的试点工作从往年开始在北京、上海、天津、安徽、内蒙古进行试点,也获得了经验。 网上录取工作已全面实施。今年31个省区市都实现网上录取,1443所高校参加了网上录取,其中参加远程网上录取的学校有1004所,远程网上录取的学生到达了131万人,占录取学生总数的50%,其中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浙江、广西、重庆、云南、西-藏、福建、陕西等13个省市区远程网上录取的学生数超过了50%,内蒙古、浙江、福建、河南、西-藏等省市区全面实现了网上录取远程化管理模式。 广东省是最早实施“3+X”改革的省分。实施“3+X”科目设置改革三年来,高考指挥棒的正面导向作用已得到体现。过往,高考偏向于知识考核,那些把握书本知识比较好的学生轻易得高分,而现在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技能的考核,心理健康、知识面广、全面发展的学生轻易得高分。上海实行“3+综合能力测试+1”的方案,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类科目考试更多地体现了对社会热门题目的关注,体现了对研究性学习的导向,从而使全面发展的学生能够胜出。河南省是第一年实施“3+大综合+1”的改革,也取得了学生的好评。 今年在高校招生工作中还对保送生制度进行了改革。依照紧缩范围、严格标准、严格管理的要求,使原来比较抽象的好学生的标准成为具体的、老百姓可以掌控的标准。这对抵制不正之风的干扰,对招生工作的正常进行起到了极大的监视作用,遭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今年实际招收保送生人数为3408人,保送生名单已在各种媒体上公布,这个改革是有成效的。 今年高考报名还取消了年龄限制和婚否限制。虽然实际报考人数其实不多,大于25岁报名的共有16,265人,最大的73岁;实际录取25岁以上的学生1924人,其中50岁以上的2人。虽然人数未几,但是在制度建设上具有历史意义。它保证了公民同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为建设毕生学习体系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也增进了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 (三) 考风考纪建设有所加强,招生秩序比较有序。 教育部为了抓好考风考纪建设,今年召开了关于加强考风考纪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吕福源副部长专门发表了讲话。会后各省区市积极行动,采取措施,狠抓了考风考纪。湖南省吸取了往年的教训,自觉加强领导,加强招考职员的队伍建设,出台了交叉监考和规范考点建设的措施,使今年的考试秩序井然有序。


相关内容

  • 本科生导师介入下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研究
  • 摘要:英语专业学生本科学习阶段,在学生毕业论文撰写阶段采用本科生导师制兼任论文指导教师的思路,可为解决当前国内高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中的教学困境.提高论文指导成效和提升学生综合科研素质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

  • 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摘 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历经创业--辉煌--下滑--回升--又低落--再攀升这样一个波浪式的发展路程.它的起落直接与劳动就业市场变化,整个教育结构的战略调整,政府的政策导向等因素密切相关.近几年,北京市的职业教育也处于"低谷".在职教 ...

  • 在全市中小学校长会议上的讲话
  • 刚刚过去的2001年,是我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一年来,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热情和干劲,求真务实,勤奋工作,为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各位校长身体力行,带领广大教职工团结奋进,创下了良好的业绩.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代表教育局党委.行政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 ...

  • 新闻中心副主(副台长)述职报告
  • 我的述职主要是下面三个方面:一是个人基本情况,二是个人工作情况,三是缺点和不足. 首先介绍我自合校以来特别是任现职以来的基本情况. 我是2000年10月底被任命担任现职--新闻中心副主任,至今三年有余.在任职期间,我主要分管学校广播电视台的工作,并参与学校和新闻宣传系统的有关工作. 首先要介绍一下我 ...

  • 思修社会实践报告作业
  • 社会实践 调查报告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班级与班级代码 专 业 指导教师: 学 号: 姓 名: 提交日期: 2012 年 9 月 8 日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 制 姓名 陈晓纯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或论文)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或 ...

  • 副县长个人思想工作总结
  • 我于1992年底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任职以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重心,结合分管部门实际,认真谋划,积极探索,负重奋进,重点突破,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一.思想作风方面1.共 ...

  • 当前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五大因素及主要对策
  • 第1卷第1期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2月 Journal of Southern Yangtze U niversity (H um anities &Social Sciences ) V ol. 1 N o. 1 Feb. 2002 当前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五大因素及主 ...

  • 东南大学 特色专业 申报 案例
  • 江苏省高等学校 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 申报表 学 校 名 称 专 业 名 称 专 业 代 码专 业 类 别:本科■高职高专□ 申 报 类 别:品牌□ 特色■ 联 系 人 联 系 电 话 江苏省教育厅制 二○○六年二月 填表说明 1. 本表限用A4纸张双面打印填报,本表封面之上请勿 另加其他封面. 2 ...

  • 赴重庆渝西学院参观考察报告
  • 赴重庆渝西学院参观考察报告 一. 前言 在我国,只有教育部组织的各类评估来对高等教育质量作一定的监督与测量,且仅仅限于对结果的评价,尚无对过程予以监控的有效措施,这也是iso9000标准引起众多教育界学者关注的原因之一.重庆渝西学院将2000版iso9000族标准与高校教学工作评价方案相结合,制定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