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万法唯心造.正品德,明持戒--出自[德建身心疗法]一书

▊万法唯心造、正品德, 明持戒

禅宗主张明心见性。心、性是禅宗的中心思想。有一个著名的公案,就是六祖慧能对“旗动心动”的反应。六祖初到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盘经。当时,起风吹动了挂着的旗,一位出家人说旗在动,另一位出家人则不同意,认为是风在动。六祖慧能对他们讲,不是旗动,不是风动,是仁者心动。这公案非常显浅易明,但同时又深奥地阐明了禅宗对“万法唯心造”的中心思想。当我们明白到上文提过的因果关系,以及所有东西都是依循着一套自然规律,人的心性就可以慢慢清静下来,继而达到明心,逐渐见到自然的真本性。当我们做到有一颗光明心、淡泊名利的心时,我们就会明白,外间一切都只是我们心的反应。当我们明白因果、自然、唯心的思想,慢慢就可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对许多事情都不执着,怀有淡泊的心,做到古井无波,做到对外界一切事情都可以处之泰然,以心平气和的态度面对。

在我临床的经验中,看到许多小朋友的家庭都有特殊需要,但有时候不是小朋友本身问题有何严重,而是父母对小朋友有特殊需要而做成许多心理问题。有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小朋友有问题、有自闭症是一件非常可怕、丢脸的事,于是千方百计,要令孩子变成他们心目中的孩子。这心动和现实相差太远,不合自然,更不合因果关系。于是,这些家长会有许多心理问题,他们的心不能平静,还有愤怒、抱怨,久而久之,造成许多心理问题,包括忧郁、狂噪、再影响生理问题,常见的如肝、心等毛病。“万法唯心造”的观念,就是许多心理、生理问题的源头。换句话说,不是现实是什么,而是心怎样对外间事情的反应,而导致心理、身体健康的反应,这亦是因果。心动是因,心理、生理的反应是果。在德建身心疗法的中心思想里,非常注重心理调整,注重明心的锻炼,就是这个原因。

德建禅师曾讲过,每个人都有心魔,治疗疾病先要去心魔,但心魔是要靠自己去除,求助别人只属暂时性质。正如《六祖坛

经》所讲,“菩提只向心觅,不用向外求玄”,现今社会四处访寻名医、神医,希望藉他们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这么一来,自己却变成一个被动的病人,又做成依赖。德建师父有几句说话非常精辟,“自己的心魔要自己去除,将来的事没有人知道,一切眼前脚下问题,由自己解决。求助别人,别人只可帮你暂时解决”。至于如何去除心魔,就像我们所讲的“明白因果、明白自然、明白万法唯心造”,明白这道理,慢慢就会明白心里有许多想法其实都是妄想,许多思维都是不必要。只有培养正念、培养善念,人才会慢慢开心,生活愉快,心境开朗,心平气和,这才是得到心性、身体健康的根本。

五.正品德, 明持戒

病由心生,许多人生理及心理的疾病,大部分都是因为受到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悲恐惊的影响,导致身体出毛病,所以要身体健康,首先要从个人修养、个人修为开始。佛教为了帮助我们

做善人,帮助我们修行,正品德,提出了几个戒律给我们遵守。其中较简单的是五戒:

(1)戒杀、 (2)戒盗、 (3)戒淫、 (4)戒妄语、 (5)戒酒。

有些人或许对守戒有反感,觉得太过规范和压迫。特别是现今有很多中国人崇尚西方思想,认为西方的思想比中国好,所以鼓吹所谓的“自由”。但对自由的定义却弄不清楚,误解“为所欲为”便是自由了。于是,生活没有了指标,没有了方向,只是心中想到怎样做便去做。在我的临床经验中看到很多人的痛苦都是因为“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所以他们都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大家怎样做,自己又怎样做。这样的心态,使一个人很难

建立“自信”,因为自己也不能确定自己所作是对还是错。这样下去,人便渐渐变得自卑,甚至忧郁等等。我20多年前居于美国的时候,已开始运用佛理帮助一些有心理困苦的人,其中一个方法便是提议他们“持戒”。

持戒对一些不知所措的病人来说就如一个正飘零大海中的人突然看到一根浮木,是一个依藉,是一个不使他沉落的方法。简单的五个元素──不杀生、不贪心、不邪淫、不说他人是非、不饮酒,往往构成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心理疗程,主要引导一个人渐渐明白自己生活的原则及方向,从而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及坚毅心。这样对一个人的工作及生活有着正面的影响。所以,如果能正面地了解持戒,它们不是约束一个人的戒律,而是帮助一个人明白自己,控制自己的方法。

本文出自《德建身心疗法》

▊万法唯心造、正品德, 明持戒

禅宗主张明心见性。心、性是禅宗的中心思想。有一个著名的公案,就是六祖慧能对“旗动心动”的反应。六祖初到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盘经。当时,起风吹动了挂着的旗,一位出家人说旗在动,另一位出家人则不同意,认为是风在动。六祖慧能对他们讲,不是旗动,不是风动,是仁者心动。这公案非常显浅易明,但同时又深奥地阐明了禅宗对“万法唯心造”的中心思想。当我们明白到上文提过的因果关系,以及所有东西都是依循着一套自然规律,人的心性就可以慢慢清静下来,继而达到明心,逐渐见到自然的真本性。当我们做到有一颗光明心、淡泊名利的心时,我们就会明白,外间一切都只是我们心的反应。当我们明白因果、自然、唯心的思想,慢慢就可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对许多事情都不执着,怀有淡泊的心,做到古井无波,做到对外界一切事情都可以处之泰然,以心平气和的态度面对。

在我临床的经验中,看到许多小朋友的家庭都有特殊需要,但有时候不是小朋友本身问题有何严重,而是父母对小朋友有特殊需要而做成许多心理问题。有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小朋友有问题、有自闭症是一件非常可怕、丢脸的事,于是千方百计,要令孩子变成他们心目中的孩子。这心动和现实相差太远,不合自然,更不合因果关系。于是,这些家长会有许多心理问题,他们的心不能平静,还有愤怒、抱怨,久而久之,造成许多心理问题,包括忧郁、狂噪、再影响生理问题,常见的如肝、心等毛病。“万法唯心造”的观念,就是许多心理、生理问题的源头。换句话说,不是现实是什么,而是心怎样对外间事情的反应,而导致心理、身体健康的反应,这亦是因果。心动是因,心理、生理的反应是果。在德建身心疗法的中心思想里,非常注重心理调整,注重明心的锻炼,就是这个原因。

德建禅师曾讲过,每个人都有心魔,治疗疾病先要去心魔,但心魔是要靠自己去除,求助别人只属暂时性质。正如《六祖坛

经》所讲,“菩提只向心觅,不用向外求玄”,现今社会四处访寻名医、神医,希望藉他们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这么一来,自己却变成一个被动的病人,又做成依赖。德建师父有几句说话非常精辟,“自己的心魔要自己去除,将来的事没有人知道,一切眼前脚下问题,由自己解决。求助别人,别人只可帮你暂时解决”。至于如何去除心魔,就像我们所讲的“明白因果、明白自然、明白万法唯心造”,明白这道理,慢慢就会明白心里有许多想法其实都是妄想,许多思维都是不必要。只有培养正念、培养善念,人才会慢慢开心,生活愉快,心境开朗,心平气和,这才是得到心性、身体健康的根本。

五.正品德, 明持戒

病由心生,许多人生理及心理的疾病,大部分都是因为受到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悲恐惊的影响,导致身体出毛病,所以要身体健康,首先要从个人修养、个人修为开始。佛教为了帮助我们

做善人,帮助我们修行,正品德,提出了几个戒律给我们遵守。其中较简单的是五戒:

(1)戒杀、 (2)戒盗、 (3)戒淫、 (4)戒妄语、 (5)戒酒。

有些人或许对守戒有反感,觉得太过规范和压迫。特别是现今有很多中国人崇尚西方思想,认为西方的思想比中国好,所以鼓吹所谓的“自由”。但对自由的定义却弄不清楚,误解“为所欲为”便是自由了。于是,生活没有了指标,没有了方向,只是心中想到怎样做便去做。在我的临床经验中看到很多人的痛苦都是因为“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所以他们都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大家怎样做,自己又怎样做。这样的心态,使一个人很难

建立“自信”,因为自己也不能确定自己所作是对还是错。这样下去,人便渐渐变得自卑,甚至忧郁等等。我20多年前居于美国的时候,已开始运用佛理帮助一些有心理困苦的人,其中一个方法便是提议他们“持戒”。

持戒对一些不知所措的病人来说就如一个正飘零大海中的人突然看到一根浮木,是一个依藉,是一个不使他沉落的方法。简单的五个元素──不杀生、不贪心、不邪淫、不说他人是非、不饮酒,往往构成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心理疗程,主要引导一个人渐渐明白自己生活的原则及方向,从而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及坚毅心。这样对一个人的工作及生活有着正面的影响。所以,如果能正面地了解持戒,它们不是约束一个人的戒律,而是帮助一个人明白自己,控制自己的方法。

本文出自《德建身心疗法》


相关内容

  • 中国气功的历史渊源
  • 中国气功的历史渊源发展与现状 概述:中国气功的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和生产劳动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和创造出来的一种自我身心锻炼方法和理论,是祖国医疗保健和长寿学的珍贵遗产之一,也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养生方法.它对促进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防治疾病曾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特有的 ...

  • 2014年河北邯郸市永年县教师招聘考试参考资料
  • 2014年河北邯郸市永年县招聘教师150人考试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 理论综合知识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0个小题,每题1分,共70分)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 唯物主义的观点B. 联系的观点 C. ...

  • 论"白马非马"
  • ·文艺之窗· 论"白马非马" 华南师范大学 欧斯怡 [摘要]本文主要考究先秦名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哲学思想."白马非马"出自公孙龙的<白马论>中,本文以这个命题作为论述对象,以表达笔者自身的见解.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 ...

  •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
  •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 第四章 先秦说理散文发展概况 一填空 1.道家的创始人是 2. 3 4."兼爱"."非攻"的主张是 5.<论语>是一部 6. >. 7.孔子向他的几个学生问志,通过对话和动作刻画了师生不同个性特征的著名篇章是 ...

  • 关于精神分析的中国化
  • 关于精神分析的中国化 摘要:精神分析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将其引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会激起怎样的回应呢?本文试从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中国传统心理治疗方式及目前国内心理学临床实践,并结合精神分析从引入中国开始到现在的历史过程,探讨精神分析在中国传播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精神分析:中国国情:精神分析 ...

  • 中国医学史 参考试题八 及答案
  • 中国医学史 参考试题八 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医师 2.大方脉 3.麻沸散 4.伊尹 5.广惠司 6.南丁格尔奖 7.太医局 8.陈藏器 9.温病10.涪翁 二.填空 1.早在1700多年前,华佗就创制并应用了中药全身麻醉剂____,施行了腹部手术. 3. 张元素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和___ ...

  • 社会工作个案理论模式
  • 社会工作个案理论模式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背景 最早室友社会工作者玛丽·杰雷特在1928年提出的,她发现在里士满的<社会诊断>一书中所列举的至少一半以上都是精神症状方面的问题,所以她将个案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心理方面.1930年,美国汗金斯首次使用心理社会的概念.1937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 ...

  • 中国医学史_参考试题八_及答案
  • 中国医学史 参考试题八 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医师 2.大方脉 3.麻沸散 4.伊尹 5.广惠司 6.南丁格尔奖 7.太医局 8.陈藏器 9.温病 10.涪翁 1.医师:<周礼?天官>中的记载,总管医药行政,下设士.府.史.徒等专职人员,还负责对医生的年终考核和各地疫情. 2.大方脉 ...

  •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简介
  • 阿德勒 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1870年生于维也纳,1937年5月28日卒于苏格兰的阿伯丁.幼时身体孱弱,长大后决定学医.1895年获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眼科和内科医生.1902年参加弗落伊德的精神分析小组,曾人维也纳精神分析小组的主席.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