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公开课教案

《金色花》教学设计

温十四中 林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美”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有没有和父母一起玩过?(没有的同学可惜了,因为你比别人少一份甜美的回忆。)有玩过的同学我想衣柜大概是家里捉迷藏的首选之地了。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妈妈这时肯定是生气地要打你啊,骂你小坏蛋,你躲哪儿去了?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暖暖地装满了幸福。我将这首诗带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的心里。

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听的过程中请你在脑海里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二、听读感知

老师配乐朗诵诗歌,学生回答:

1、好,课文朗诵完了。跟随着诗的语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场景里都有谁?(孩子和他的妈妈,还有金色花)他们在干什么?(捉迷藏)请一位同学总结前面同学的发言,用一句话概括你看到的场景是?(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

2、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这个场景事要表达什么主题?

明确:感觉十分温馨、幸福。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依恋着妈妈。妈妈宠爱这孩子。

3、 如果让你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 明确:舒缓、深情

三、朗读品析

1、请大家用舒缓深情的语气齐声朗读课文,注意面带微笑,读出温馨、幸福的感觉。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有一个什么样的妈妈?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A 、朗读过程中解决字词:匿(nì)笑 罗摩衍(y ǎn )那

B 、例1:我从文中“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我不告诉你,妈妈。”知道这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淘气、撒娇、精灵般的孩子)

朗读指导:“笑嘻嘻”、“跳舞”读得轻快,活泼;“暗暗”“悄悄”轻声,声音渐弱。体

现“我”兴奋、得意的心情。

例2、我从文中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知道这是一个慈爱的妈妈。

焦急的语气。

3、除了活泼,慈爱。孩子和妈妈还有没有别的特点?揣摩一个人的特征可以从他的行为和他人的描述入手。课文给我们展现了三幅“我”和妈妈嬉戏的场景,读一读,看看一天中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从中能看出人物什么特点。

a. 首先请同学概括稳重描绘了哪三幅场景?

明确:清晨,当妈妈沐浴后祷告时,“我”散发出花香;午后,当妈妈在窗前读书时,“我”投影在书页;黄昏,当妈妈执灯去牛棚时,“我”变回了孩子,缠着妈妈讲故事。

b. 先看前两个场景,妈妈在做什么?(沐浴补充沐浴常识、祷告)看得出来,这是一个(虔诚)的妈妈,再读一读第4段,想象:清晨,刚沐浴完的妈妈一袭白衣,从金色的花荫下穿过,阳光透过树枝斑驳地照在身上。湿漉漉的头发细碎地反射着光线,看上去,妈妈好像笼罩着一层金光„„你从树上看向妈妈,觉得她是那么„„(美丽/圣洁)宁静的午后,妈妈捧着罗摩衍那坐在窗前细细品味,她那么陶醉,我把影子投在她的书页上,不知道她有没有察觉,妈妈十分„„(沉静/安详/温柔)

在妈妈祈祷、读书的时候“我”做了些什么事?“我”给妈妈送去花香,把影子投在妈妈读的地方,为什么要这么做?表现出“我”的什么特点?(给妈妈带来幸福,体贴、孝顺妈妈)

c. 第三个场景,黄昏到了,我在树上躲了一天,终于要结束这个游戏,又出现在妈妈面前,求妈妈讲故事给我听,妈妈怎么说?“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什么语气?(焦急、嗔怪,又惊又喜)我回答“我不告诉你,妈妈。”语气(撒娇。得意。俏皮。淘气)请同学读一读。

比较,变换了语序和标点符号后,表达上与原句有什么区别?

变换语序为:“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妈妈,我不告诉你。”

明确:原文的句式强调“你到哪里去了”,妈妈的急切之情跃然纸上;强调“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的顽皮,自以为得意。这些情味改后的句子无法体现。

变换标点为:“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明确:原文第一句重在问,而改后重在责怪;这里的坏孩子不是真的坏孩子,妈妈只是嗔怪。“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是不是真的不想让妈妈知道呢?他不想让妈妈知道自己曾做过的事,自以为得意;但又希望妈妈明白自己曾做过的事——那是他的杰作。改为感叹句后,就变成绝对不想让妈妈知道了,不符合孩子的心理。

d 、“我”为什么不告诉妈妈“我”到哪里去了?

明确:正如妈妈也从未列举过她为我们做过什么奉献一样,“我”也不用特意告诉妈妈我所做的事,默默地为对方付出才是更加真诚和诚恳的爱。

总结:妈妈的焦急、惊喜、嗔怪,“我”的撒娇、得意,俏皮,都体现出了“我”和妈妈的亲密和我们之间纯洁的爱。一样的意思,换一下语序、改一个标点,表达的效果就大不一样,我们以后写作的时候也要所注意这种细节上的精雕细琢。

4、三幅场景刚好是一天的时间,这一整天里,看似“我”在躲着妈妈,其实“我”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妈妈,陪伴着妈妈,依偎在妈妈的身旁。可以看出“我”对妈妈的(依恋和爱),“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我”的幸福源自哪里?(沐浴母爱)

下面,我请三位同学分别为我们朗读三个场景,这是三幅宁静祥和的图画,徜徉其间,我们可以体会纯洁的爱,要读得舒缓深情,全班女生读第八段,男生读第九段。老师先起个头,读前面三段。希望我们合作愉快,读出诗的美感来。

四、探讨释疑:

这次读得好多了,看来比起刚开始上课时大家对这首散文诗的理解更深了一步,你们还有没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1、“我”为什么要变作金色花?

明确: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才变作了金色花。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比作金色花,有什么作用?

明确:金色花是印度最美丽的圣树上开的一种金黄色碎花,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

作用:借物抒情。

五、拓展训练

如果明天就是妈妈的生日,天使送你一瓶圣水,让你变成有魔法的精灵,你愿意变做什么来陪伴妈妈?

例: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你。

我要变成水的涟骑,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将学生创作进行交流。例如:

妈妈,我愿意是你的影子,静静陪在你的身边,在你沐浴之后,站在大树下,阳光温暖地照着,你是否能知道,我就在你的身边?

六、结束语

不管你会变作什么,唯一不变的,是那一颗奉献给妈妈的赤子之心。这颗心里装满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这颗心里也有妈妈对孩子的关切之情。让我们带着这颗感恩的心,齐读课文,让诗的语言替我们传达那说不尽的爱意。

【板书】

教后反思:

《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全诗在宗教般圣洁的氛围中流淌着母子间的深深爱意。这种爱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过多地分析讲解文字,反而破坏了诗的美感和情感的传达。因此,我选择让学生多种形式反复地朗读、赛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次次朗读水平的提高,正是他们一步步情感体会的深入的体现。本堂课我用大量描述性的语言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意图渲染圣洁、温馨的氛围,将学生带到诗的情境中近距离接触妈妈和孩子的活动,以期更深刻地体会妈妈与孩子的形象以及他们之间的爱。并且我将板书设计成一个大大的爱心,突出诗爱的主题。整堂课下来环环相扣,思路清晰。

当然,初出茅庐的我上课的不足之处还是相当多,如开始时由于紧张以至于示范朗读时有读错与停顿的现象,课堂行进中,也有讲错话表述随意的现象出现。教态上,无意识保持双手抱胸的防范状态,与学生产生不该有的距离感。同时怕忘词而利用学生朗读的时间看教案,使得自己游离于课堂之外,不利于课堂气氛的营造。这一切都表明了我还不够老到和成熟,应该多锻炼。

另外,课堂上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并不十分明显,课堂效果不如预期。可能是朗读指导未做到位,不应该一概否定性评价学生的示范朗读,并且最后一次个别朗读时应请读得好的学生起带头作用,这一点没有利用好。当然,也与我过于紧张以至于课堂气氛渲染不够有关系。这些说明我的课堂经验还远远不够,应该多多学习。

这次开课从设计到磨课到最后正式开课,每一次都会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一次次的改正让我有很大的收获,感谢同组帮我磨课的老师,也希望我能在不断实践中成长为一位成熟的语文教师。

《金色花》教学设计

温十四中 林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美”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有没有和父母一起玩过?(没有的同学可惜了,因为你比别人少一份甜美的回忆。)有玩过的同学我想衣柜大概是家里捉迷藏的首选之地了。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妈妈这时肯定是生气地要打你啊,骂你小坏蛋,你躲哪儿去了?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暖暖地装满了幸福。我将这首诗带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的心里。

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听的过程中请你在脑海里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二、听读感知

老师配乐朗诵诗歌,学生回答:

1、好,课文朗诵完了。跟随着诗的语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场景里都有谁?(孩子和他的妈妈,还有金色花)他们在干什么?(捉迷藏)请一位同学总结前面同学的发言,用一句话概括你看到的场景是?(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

2、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这个场景事要表达什么主题?

明确:感觉十分温馨、幸福。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依恋着妈妈。妈妈宠爱这孩子。

3、 如果让你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 明确:舒缓、深情

三、朗读品析

1、请大家用舒缓深情的语气齐声朗读课文,注意面带微笑,读出温馨、幸福的感觉。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有一个什么样的妈妈?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A 、朗读过程中解决字词:匿(nì)笑 罗摩衍(y ǎn )那

B 、例1:我从文中“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我不告诉你,妈妈。”知道这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淘气、撒娇、精灵般的孩子)

朗读指导:“笑嘻嘻”、“跳舞”读得轻快,活泼;“暗暗”“悄悄”轻声,声音渐弱。体

现“我”兴奋、得意的心情。

例2、我从文中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知道这是一个慈爱的妈妈。

焦急的语气。

3、除了活泼,慈爱。孩子和妈妈还有没有别的特点?揣摩一个人的特征可以从他的行为和他人的描述入手。课文给我们展现了三幅“我”和妈妈嬉戏的场景,读一读,看看一天中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从中能看出人物什么特点。

a. 首先请同学概括稳重描绘了哪三幅场景?

明确:清晨,当妈妈沐浴后祷告时,“我”散发出花香;午后,当妈妈在窗前读书时,“我”投影在书页;黄昏,当妈妈执灯去牛棚时,“我”变回了孩子,缠着妈妈讲故事。

b. 先看前两个场景,妈妈在做什么?(沐浴补充沐浴常识、祷告)看得出来,这是一个(虔诚)的妈妈,再读一读第4段,想象:清晨,刚沐浴完的妈妈一袭白衣,从金色的花荫下穿过,阳光透过树枝斑驳地照在身上。湿漉漉的头发细碎地反射着光线,看上去,妈妈好像笼罩着一层金光„„你从树上看向妈妈,觉得她是那么„„(美丽/圣洁)宁静的午后,妈妈捧着罗摩衍那坐在窗前细细品味,她那么陶醉,我把影子投在她的书页上,不知道她有没有察觉,妈妈十分„„(沉静/安详/温柔)

在妈妈祈祷、读书的时候“我”做了些什么事?“我”给妈妈送去花香,把影子投在妈妈读的地方,为什么要这么做?表现出“我”的什么特点?(给妈妈带来幸福,体贴、孝顺妈妈)

c. 第三个场景,黄昏到了,我在树上躲了一天,终于要结束这个游戏,又出现在妈妈面前,求妈妈讲故事给我听,妈妈怎么说?“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什么语气?(焦急、嗔怪,又惊又喜)我回答“我不告诉你,妈妈。”语气(撒娇。得意。俏皮。淘气)请同学读一读。

比较,变换了语序和标点符号后,表达上与原句有什么区别?

变换语序为:“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妈妈,我不告诉你。”

明确:原文的句式强调“你到哪里去了”,妈妈的急切之情跃然纸上;强调“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的顽皮,自以为得意。这些情味改后的句子无法体现。

变换标点为:“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明确:原文第一句重在问,而改后重在责怪;这里的坏孩子不是真的坏孩子,妈妈只是嗔怪。“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是不是真的不想让妈妈知道呢?他不想让妈妈知道自己曾做过的事,自以为得意;但又希望妈妈明白自己曾做过的事——那是他的杰作。改为感叹句后,就变成绝对不想让妈妈知道了,不符合孩子的心理。

d 、“我”为什么不告诉妈妈“我”到哪里去了?

明确:正如妈妈也从未列举过她为我们做过什么奉献一样,“我”也不用特意告诉妈妈我所做的事,默默地为对方付出才是更加真诚和诚恳的爱。

总结:妈妈的焦急、惊喜、嗔怪,“我”的撒娇、得意,俏皮,都体现出了“我”和妈妈的亲密和我们之间纯洁的爱。一样的意思,换一下语序、改一个标点,表达的效果就大不一样,我们以后写作的时候也要所注意这种细节上的精雕细琢。

4、三幅场景刚好是一天的时间,这一整天里,看似“我”在躲着妈妈,其实“我”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妈妈,陪伴着妈妈,依偎在妈妈的身旁。可以看出“我”对妈妈的(依恋和爱),“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我”的幸福源自哪里?(沐浴母爱)

下面,我请三位同学分别为我们朗读三个场景,这是三幅宁静祥和的图画,徜徉其间,我们可以体会纯洁的爱,要读得舒缓深情,全班女生读第八段,男生读第九段。老师先起个头,读前面三段。希望我们合作愉快,读出诗的美感来。

四、探讨释疑:

这次读得好多了,看来比起刚开始上课时大家对这首散文诗的理解更深了一步,你们还有没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1、“我”为什么要变作金色花?

明确: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才变作了金色花。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比作金色花,有什么作用?

明确:金色花是印度最美丽的圣树上开的一种金黄色碎花,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

作用:借物抒情。

五、拓展训练

如果明天就是妈妈的生日,天使送你一瓶圣水,让你变成有魔法的精灵,你愿意变做什么来陪伴妈妈?

例: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你。

我要变成水的涟骑,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将学生创作进行交流。例如:

妈妈,我愿意是你的影子,静静陪在你的身边,在你沐浴之后,站在大树下,阳光温暖地照着,你是否能知道,我就在你的身边?

六、结束语

不管你会变作什么,唯一不变的,是那一颗奉献给妈妈的赤子之心。这颗心里装满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这颗心里也有妈妈对孩子的关切之情。让我们带着这颗感恩的心,齐读课文,让诗的语言替我们传达那说不尽的爱意。

【板书】

教后反思:

《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全诗在宗教般圣洁的氛围中流淌着母子间的深深爱意。这种爱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过多地分析讲解文字,反而破坏了诗的美感和情感的传达。因此,我选择让学生多种形式反复地朗读、赛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次次朗读水平的提高,正是他们一步步情感体会的深入的体现。本堂课我用大量描述性的语言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意图渲染圣洁、温馨的氛围,将学生带到诗的情境中近距离接触妈妈和孩子的活动,以期更深刻地体会妈妈与孩子的形象以及他们之间的爱。并且我将板书设计成一个大大的爱心,突出诗爱的主题。整堂课下来环环相扣,思路清晰。

当然,初出茅庐的我上课的不足之处还是相当多,如开始时由于紧张以至于示范朗读时有读错与停顿的现象,课堂行进中,也有讲错话表述随意的现象出现。教态上,无意识保持双手抱胸的防范状态,与学生产生不该有的距离感。同时怕忘词而利用学生朗读的时间看教案,使得自己游离于课堂之外,不利于课堂气氛的营造。这一切都表明了我还不够老到和成熟,应该多锻炼。

另外,课堂上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并不十分明显,课堂效果不如预期。可能是朗读指导未做到位,不应该一概否定性评价学生的示范朗读,并且最后一次个别朗读时应请读得好的学生起带头作用,这一点没有利用好。当然,也与我过于紧张以至于课堂气氛渲染不够有关系。这些说明我的课堂经验还远远不够,应该多多学习。

这次开课从设计到磨课到最后正式开课,每一次都会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一次次的改正让我有很大的收获,感谢同组帮我磨课的老师,也希望我能在不断实践中成长为一位成熟的语文教师。


相关内容

  • 高三语文[病句辨析并修改]公开课教案doc
  • 泉州一中高三语文组 徐姗姗 病句是指语言不规范的句子."辨析.修改病句"是每年高考试卷必有的考点.福建高考从2005年开始考察病句,既考辨析也考修改,将其作为主观题,分值为2至4分不等,共五年出现该题型,考生应引起高度关注.命题材料大多来源于当前社会所关注的内容,政治.经济.文化 ...

  • [金色的草地]阅读教学课堂教案
  • <金色的草地>阅读教学课例教案 一.师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块儿学习我们第二课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金色的草地 3.师:我们齐读一下这个题目. (生齐读题目.)(展示图片1)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老师,为什么叫"金色的草地"呀? ...

  • 语文教案-金色的草地
  • 语文教案-金色的草地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 1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2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 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蒲公英的资料 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

  • 金色花教案2
  • 24.金色花 勉县三中 余延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 3.学习和借鉴"托物言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以朗读.想象感悟散文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朗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和借鉴"托物言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品 ...

  • 三年级语文金色的草地(2)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教案 <金色的草地>设计二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 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

  • 18[在金色的沙滩上]教案
  • 22. 在金色的沙滩上 一.教学目标 1.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识记4个生字,理解并积累7个词语.仿写比喻句. 2.了解大海沙滩上发生的事,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品质,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并在生活中传播美. 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金色"的除了指美丽的沙滩外,还代表小姑娘"金 ...

  • 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教案
  • <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教案 导墅中心校 蔡书琴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歌曲的节奏等要素,正确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欢快情绪,提高演唱能力 3.通过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激出学生们对快乐童年的回忆. 教学重点:正确演唱歌曲,体会歌曲欢快.活泼地情绪 教学难点:顿音.切分节奏.休止符等 ...

  • 中班教案:金色的房子(附反思)
  • 活动设计背景 现有很多家庭都是独身子女,他们分享着父母长辈的关爱.但是却不懂得付出和分享.乐于分享是一种积极的亲社会的行为表现.而现在的孩子们恰恰缺少这些.故事中通过小姑娘体验到不与他人分享带来的后果--孤独.和分享后所带来的快乐.教育幼儿不要嫌弃同伴的缺点,应该友善和同伴相处,共同分享玩具,让幼儿 ...

  • 5金色的草地教案
  • 5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2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 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