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酒具与酒文化杜金鹏

2月20日 醉乡酒海——中国古代酒具与酒文化 杜金鹏

主讲人简介杜金鹏,男,汉族,1957年生,山东莱州市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现任考古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20年来,致力于夏商考古研究,在史前考古和中国文明起源研究方面,亦有所探讨。是“偃师二里头遗址”的主要发掘者之一。他主持的国家重大科学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偃师商城小城年代与分期研究》专题,从考古学上解决了夏、商年代界限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独著或合著有:《二里头陶器集粹》、《文明起源史话》等学术和知识读物7部,发表学术论文约70篇。曾获得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多次获得全国青年社科研究优秀论文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内容简介

首先,追根求源。(一)酒的发明:古猿造酒、仪狄造酒、杜康造酒。(二)酒的种类:有白酒,有葡萄酒,还有就是米酒。中国古代的酒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应该是比较肯定的。

其次,酒具综述。中国古代酒具,它从数量上讲是非常巨大,中国古代酒文化的内涵也是非常丰富。(一)酒器种类:按质料分类:陶、铜、漆、瓷、玉、金银、象牙、犀角、玻璃、竹木等;按用途分类:酿酒、储酒、盛酒、温酒、冰酒、斟酒、饮酒、挹酒等。(二)酒器的演变:按时代介绍代表器物,酒器演变综述。

第三,醉乡艺林。主要是讲酒跟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关系。主要从这六个方面:酒与文学、绘画、书法、雕塑、音乐、舞蹈、杂技的关系,做了大概的阐述。

第四,香醴饮经。(一)温酒健脾胃:商代铜斝、汉代温酒杯炉、宋代温酒注子;(二)冰酒驱暑热:曾侯乙墓出土青铜冰鉴酒缶等。

第五,酒令漫话。酒令有:猜枚、骰子令、酒牌令、筹令等。

第六,清酌礼俗。除酒令以外,民间还有好多习俗、活动跟喝酒有关:婚礼合卺、礼射、投壶、上巳修禊与曲水流觞。

第七,酒楼清旗。既然有酒了,喝酒又有章法了,那么这酒是不是都要自己做啊?从哪儿来?杜教授讲了古代的酒坊、酒肆、酒店的一些问题。

最后,酒乡奇人。杜教授讲了古代饮界人物和饮酒的原则。

全文

各位朋友好!今天有机会跟大家就《中国古代酒具与酒文化》这么一个话题,来聊一聊,我感到非常高兴。

说到中国古代的酒具和酒文化,首先第一个话题就涉及到酒的发明。很可能大家都非常关心的,就是说中国古代的酒到底什么时候发明的?那你有了酒才能有酒具,没有酒那就谈不到酒具,也就谈不到酒文化的问题。所以,跟朋友们探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追根求源。我们来研究一下,或者说讨论一下,中国古代酒的发明这么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这么三个小的问题,一个是关于酒的发明,一个是酒的种类。还有呢,经过我们考古的发现,对于酒的发明这么一种实证性的东西。那么现在关于酒的发明,首先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年代问题,什么时候开始发明的酒?谁发明的酒?现在有这么几种说法,一个说呢是古猿造酒法,说酒不是人造的,是猿猴造出来的。这种说法听起来是有点幼稚,似乎应该排除在我们的话题之外,因为它不属于人类的一种行为了;第二种说法呢,是仪狄造酒。仪狄这个人物是夏代的一个人,传说是大禹时期的;还有一种说法,是杜康造酒。杜康造酒也是从汉代就开始传说了,叫做“少康造秫酒”。少康就是杜康。我们都很熟悉的曹操有一句诗言,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说一喝了杜康什么忧愁都没有了,这个说明古代以杜康为酒名的很早就有了。

从现在看,说是中国古代的酒有几千年的历史,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那么我给大家说一些考古学上的证据,大概应该是比较可信的。一方面,是关于酒具,你既然是有了酒,就应该有酒具,拿什么喝?那就是有酒具了,用什么盛也是酒具。第一个就是说酒的实物,现在我们发现酒的实物,有这么几个例子。第一个,是在河北的中山王墓里头,出土过战国时候的酒,经过科学家的鉴定,确认它确实是酒,我们看到的这就是。比战国时代更早的时候,商代甲骨文里头,对酒已经有明明白白的记载。甲骨文里头问,就是占卜的时候问说,我们用酒去祭祀祖先,可不可以啊?问神灵,回答说:可以祭祀。就拿来大量的酒去祭祀,这是一条确实的证据。就是说商代确实有酒。

我们现在看的这件器物,实际是比甲骨文还要早数百年的一件陶器,考古学上叫“二里头文化”,历史学界叫它做“夏代的文化”。这是一件盛酒的器具,大家肯定已经看得出来,这件器具,跟刚才商代金文里头的“酒”字特别像。从现在看,中国古代的酒可能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应该是比较肯定的。

那么,现在第二个小问题,就是关于酒的种类,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种?我们用俗语说,有白酒,有葡萄酒,还有就是米酒。最先发明的应该是米酒,就是用粮食做的酒。这些酒从商周时期以来吧,主要就是米酒,它的性状比较平和一些,不像白酒那么特别刚烈,大家喝起来可能是比较顺口一些。这也是当时的生产技术所决定的。

我们在考古发现里头就见过汉代的蒸馏器。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件,是上海博物馆从废铜堆里头捡出来的一件青铜器。这件青铜器经过上海博物馆的试验,用它来做蒸馏酒,出酒率相当高。也就是说,在汉代的时候,已经具备了制造白酒的这么一些技术设备。如果说对这一个大家还有什么怀疑的话,请看金代的一个蒸馏锅。这是出土在河北青龙县一件金代的蒸馏器,它下头是一个釜,上头是一个甑;下面加水,上面搁了米以后,发酵过的米,它就可以蒸出白酒来。

那么,咱们古代的人喝酒都是用什么喝?用什么盛酒?用什么温酒?这个简单地过一过,大家可以看一看。这幅画是唐代的壁画,这位侍女手里端的是一个盘子,盘子里头是一个金杯,那么是一个酒具;这件是夏代的酒器,夏代的酒器、青铜器,这个时候是最早的,我们现在知道最早;这是一件象尊,商代的象尊,它的背部挖了一个孔,酒从这里灌进去,然后

通过它的头,通过它的鼻子,从鼻孔里头可以倒出来;这是殷墟妇好墓出的一件象牙杯,非常精美,这个上头镶嵌的都是绿松石,这件文物是国家的国宝,现在已经规定不准出馆展览了;这是跟刚才那象牙杯是一对,只是花纹不一样;这一件是战国时期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金器,现在是我们目前所知道最早的一件金的酒器,它旁边有个小勺,小勺是个漏勺,干什么用的呢?就是捞酒沫的。

这是秦代一件玉杯。秦王朝我们一想起来,就是兵马俑,那是气势恢宏不得了,那么它这个酒杯子造得也是非常大气,花纹也精美;这是出在广州的一件玉器,西汉的一件玉觥,做得像一个牛角的样子,上头刻了一个花纹。觥在古代的时候,有一定的说法,它主要是酒桌上罚酒用的。为什么说罚酒用这个呢?因为它没有腿,没法放平,你装了酒以后,只能端了,你不喝完了是放不下,这就是它最妙的用处;这是马王堆出的一件漆酒器,叫漆画锺,非常精美,这个花纹是铜错的。这个是喝酒用的,上头写有字,叫“君幸酒”,“幸”是指的王后一级的请您用酒,请您喝酒;这件是北京故宫收藏的东汉的一件酒杯,这是西安出土的唐代的一个玛瑙杯,那么它实际也是一件觥,跟我们刚才看见的西汉那件实际是一样的。它做得就更为精致,特别巧妙地利用了原来的花纹,把这一头牛做得特别逼真,特别优美,然后又给牛的嘴上镶了一个龙头,是金制的;这件是西安出土的唐代的金铛,金铛是温酒的,温酒用的。李白曾经说:“舒州勺,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勺和铛就是配套的。

这是湖南长沙窑出土的一件唐代的酒注子,上头有一首诗特别优美,有八个“春”字:“春水春池满,春石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鸣春声。”这个是元代的渎山大玉海,长将近二米,这是元代的时候,做的一个大酒瓮,就拿这个盛酒;这是一件明代的内府梅瓶,那就是大内用的,皇帝用的,特别精美。

这是明定陵里头出土的皇帝御用品,金托玉爵,上头的爵杯是玉雕的,下头那个座子是金制的。盘子中央呢,是凸起一座山,山的下面刻的是江水海水花纹。周围镶的都是红、蓝宝石,用了二三十颗红、蓝宝石,相当珍贵;这是定陵出的一件玉杯,非常精美,和阗玉做成的,镶的是红、蓝宝石和珍珠;这是明代的一件瓷杯子。到了明、清时期,瓷制酒杯非常盛行,各种花样的都有。这一件呢,是一件青花瓷;这件是明代的犀角荷叶杯,古代喝酒曾经有个叫笔筒杯,就是把荷叶采下来以后,把芯刺破了,从荷叶的茎里头吸着喝,叫“荷叶杯”。这个是用犀角雕的;最后一件,这是乾隆年间做的叫“金瓯永固金杯”,干什么用的呢?元旦皇帝举行开笔仪式的时候必定要用。

那么,现在看中国古代酒具,它从数量上讲是非常巨大,中国古代酒文化的内涵也是非常丰富。

现在,跟大家探讨的下一个问题,是关于酒的一些用途,就是它有什么功用?我们做了酒,它对我们的社会有什么贡献?这个题目叫“醉乡艺林”,我主要是要讲酒跟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关系。我准备从这六个方面:一个是酒与文学,第二是酒与绘画,第三是酒与书法,第四是酒与雕塑,第五是酒与音乐,第六是酒和舞蹈、杂技的关系,做一些大概的阐述。

我们现在面前看到的这一幅画是清代的一个年画,上头是李白,上头又题了一首诗,说:“三月桃花放,绿柳真清凉。李白斗酒量,冲开锦绣肠。”这个很顺口,琅琅上口的。

大家非常熟知的是李白。李白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贡献,应该是人所共知的。唐代的杜

甫在《饮中八仙》当中曾经夸过李白,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又写下很多特别有名的关于酒的诗,给我们后人是一个非常大地精神的财富,比如说,他在《将进酒》里头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说要喝,咱就喝它三百杯,少了别喝,喝少了不带劲。

这是关于李白,他在中国文学史上,他的创作、他与酒之间关系的一个很简单的缩影。接下来是跟李白同时期的,还有一位特别有名的诗人是杜甫。

杜甫曾经自己写过这么一句话,说叫:“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就是我这人呀,特别刚直不阿,爱喝两口,没别的爱好,爱喝两口,喝完了我就爱作诗。这是他自己对自己的一个总结。

据郭沫若统计,李白留存下来的诗文大概有1500首,其中直接写到酒的大概是占到了16%;杜甫留下来的文和诗有1400篇,其中有20%里头就有“酒”字。可见这两位对于酒的这种热爱,和酒对他们的事业的这种帮助。

唐代还有一位跟酒结下不解之缘,对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物就是白居易。他在《醉饮先生传》里头对自己的一个描述,也曾经说过,说:“醉饮先生者,忘其姓名,乡里、官爵,忽忽不知为谁也。”不知道他是谁了,为什么呢?说:“性嗜酒,耽琴,吟诗。” 就是三种爱好:爱喝酒,爱作诗,还有就是爱弹琴。因此,凡是酒徒、琴侣、诗客,都与之游。其中有一首诗,他这么说的:“卖我所乘马,典我旧朝衣。尽将沽酒饮, 酩酊步行归。”

关于文学方面,我们还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物,是苏东坡。他是北宋的大文学家,也是一个著名的诗人。苏东坡跟上面这几位比起来,有一个自己的特点,就是说,第一是特别好喝酒。第二条,不但喜欢喝,他还喜欢造酒,只要有机会就在家做酒,鼓捣着做酒,做完了以后就请朋友们来喝,因为什么呢?他自己说过,我看着别人喝酒啊,看他们喝得那么酣适,那么舒服,比我自己喝还好。所以他就喜欢做酒,做了酒就送朋友喝,邀请别人上他家里喝。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苏东坡的一件书法作品,叫《中山松醪赋》。他做了一个用松节,松树枝子做香料酿造的酒,做完了以后,他觉得香美无比,所以就写了这么一篇赋,来作为一个纪念吧。

接下来,想跟大家探讨一下,说古代的酒跟中国古代的绘画有什么关系?其实,跟文学一样,酒也是古代画家的一种创作的灵感。我们看到的这一幅,是南宋的画家梁楷的一个,叫《泼墨仙人图》。他的画的特点,就是说豪放,特别豪放,大笔一蘸,上去随意涂抹,涂抹完了以后,再细细勾画几笔,然后眉毛、鼻子就出来了。这一幅就是他的代表作,描述了一个喝醉酒以后的这么一位老先生,走在回家的路上,袒胸露腹,步履蹒跚,两眼半睁半闭,迷迷糊糊,憨态可掬 ,画得是非常到位。

那么,清代有一位,“扬州八怪”之一叫郑板桥,大家非常熟悉。郑板桥喜欢喝酒,而且,他的书法和绘画都是独有特色。我们看到的这一幅《竹石图》,就是他在杏花楼,一个人独斟独饮,醉了以后,兴之所至,信手画了这么一幅图,赠给酒楼的主人。这是他的一幅代表作。

另外一幅,这是唐代草圣张旭的一幅作品。我们都知道,草书有几种书体,现在说草圣呢,它的创始人大概就是唐代张旭。据史书记载,张旭这人很有特色,第一就是嗜酒,特别

好喝酒,喝完了以后,是狂走。什么狂走?那就是乱跑一通。喝醉了酒就到处跑,跑完了以后,那就开始写,下笔如神,闪电雷鸣一般,我们看这幅作品确实有惊电雷鸣的效果,看似没有什么章法,但是力透纸背,非常有力。

唐代还有一位草书的名家是怀素,这是一位出家人,和尚。要是按照辈分算起来,是张旭的学生的学生。他的书法跟张旭的比起来,他又多了一份出家人的娟秀,不像张旭那么狂得没边,比较清秀,让人看起来清静感比较强。他的特点也是好喝,喝完以后,就开始写字。他年轻的时候,刚练书法的时候,家里头很穷,没有纸,就种了一万多株芭蕉,拿芭蕉叶子写,写坏了的毛笔成大堆,他就把它集中起来,埋了一个墓,所以叫“笔冢”,就是毛笔的墓葬。可见他下的工夫的长短。

那么,酒与中国古代的雕塑呢,它也有好多关系。首先,就说古代的酒具,本身好多都是雕塑艺术品。我们看这件商代的青铜器,据说出自湖南。它就是一个非常美妙的一件青铜雕塑:一个老虎抱着一个人。对它的内涵,当然好多人是有不同的说法。我们只是说它作为雕塑艺术来讲,是非常精美;这是商代的一件青铜猪,它上面是有一个盖,可以装酒的,这件猪做得也是惟妙惟肖,非常好看;这是一件清代的瓷雕,描绘的是李白醉酒以后憨态可掬,非常酣适的样子,倚在那儿。

那么,也就是说呢,酒或者酒的这种素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提供了可以发挥的余地。

再接下来,酒对音乐也有它的重要的作用。我们看这一个是唐代的一面铜镜上的图案,两位先生席地而坐,一人弹琴,一人喝酒。那么,现在看,就说古人每每喝酒的时候,喝酒与吟诗,与歌唱,还有,比方说,弹琴都是分不开的,它是密切相关的;这是唐代的一幅名画,叫做《宫乐图》,一群贵族妇女,围在一张大的案子旁边,一边吹拉弹唱,一边喝酒。中间放的那一大盆就是酒;这一件是唐代的一件银器,就说是一个酒杯子吧。它的上头雕塑了很多人物,这些人物都是伎乐,也是在演奏各种乐器;大家看见的这张图像,是汉代的一个画像,要说明的什么问题呢?就是酒和杂技和乐舞的关系。你看有人在喝酒,然后一边观赏的都是杂技,其他几个人在演杂技;这件非常漂亮的器物呢,是唐代的一件银器,那么我们叫它“舞马银壶”。它最特殊的地方呢,上头有一匹马,马的嘴里头叼着一个酒杯子。

那么,既然是有了酒了,就要有一个喝法,怎么喝酒?古人是非常讲究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张,是商代温酒的一个铜器,叫“铜斝”,它三条腿的下边可以放上炭火,里头盛的酒就可以温热了。关于温酒的器具,在古代有很多。我们看到这件是汉代的,专门用来温酒的,下头是一个炉子,上面是一个杯子,炉子里头放上木炭,那么杯子里头的酒,就可以温热了,那你端着喝的时候就比较舒服。这一件是宋代的温酒注子,它是用开水倒在碗里,然后把壶里的酒就给烫热了。这一件是出土在湖北的一件青铜器。这件青铜器非常有名,考古界大概没人不知道。它的特殊性呢,它是一个两层的器具,中间有一个胆,就比方说现在咱们的暖水瓶,外壳,外壳里头还有一个胆。这个胆的作用呢,实际就是说,你在两个夹层里头放上热水,那么它就可以加热;你要放上冰,那么它就可以冰镇,它是一个两用的东西。这是一件出土在江西的一件商代的青铜器,它的腹部有一个特殊的设计,就是有两个透孔,这两个透孔也是为了壶接触面更大一些,这样,你把壶放在热水里的时候,或者说放在冰水里的时候,可以起到加热或者冰镇酒的作用。

接下来,说一下酒令。酒令千变万化,而且是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合,还有不同的人物,他们都会想出各种花招来。一个是猜枚,一个是骰子令,一个是酒牌令,还有一种是筹令。

我现在这个图像上呢,是汉代或者说是新莽时期的一幅壁画,上头呢,就是在猜拳饮酒;这件是汉代的一件骰子,这个骰子什么样?实际上就像现在麻将桌上的骰子差不多,有的是四个面,六个面,八个面,十六个面。这一件是十六个面;另一种酒令是酒牌,酒牌是用纸张做的,或者是用木板、竹板做的,在上头写上酒令。酒令的意思,也是有种种不同,反正就是规定,什么情况下谁来喝多少酒;另外一种是筹令,筹令实际用俗语来说,就是一些签,一些酒签,用一个竹子也好,木板也好,金属也好,刻成长条状的,上头写上酒令,规定好了,什么场合下谁喝多少,这是一种酒令的办法。我们看到的这个是唐代的一组酒令,是银制的,它的上头用的是什么词呢?都是孔子《论语》里头的。大家看到的这幅图画是《怡红夜宴图》,表现的是《红楼梦》里头的一个喝酒的场面。这十二钗凑在一块,咱们玩一玩吧,喝一点吧,就喝上了。《红楼梦》第六十三回里头,描述的就是这么一个场面和故事,说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这个签筒,大家看到的图画中央的那个,那就是一个竹筒,里头装的都是酒签。

除了这种喝酒的酒令以外,就说规定了我们喝酒的时候怎么喝啊,有个什么规矩,实际民间还有好多习俗,还有好多活动,都跟喝酒有关。其中比较有名的,甚至流传时间比较长的,有这么几项:一个是婚礼合卺 ,一个是礼射,还有是投壶,再来就是上巳修禊与曲水流觞。

所谓“婚礼合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喝交杯酒,夫妻双方要互相敬一杯酒。按照古人的记载,是把一个葫芦,中间剖开,那后头还要连在一块,互相拿着给对方喝,叫做“合卺”。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件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一件彩陶,两件小壶连在一块。我们不敢说它肯定就是合卺杯,但是就说是合卺杯的原形。这个是出在中山王刘胜的墓葬里头,刘胜特别好喝酒,他的墓葬里头出的大酒缸可以盛数担酒。这件是明代的合卺杯,而且是出自名家之手,它又有一个名称叫“英雄杯”。其实汉代的时候,就有这种英雄杯。

还有一种礼数,是礼射。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射箭比赛来决定谁喝酒。这个活动虽然是跟政治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它也是酒场上的一个很重要的活动。

我们现在在出土文物当中发现过两件,有这个礼射图像的青铜器,其中有一件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个图像,在这个图像的左上角正在进行射箭比赛,谁射输了谁就罚酒。还有一种玩法就是投壶,它放一个很小的细口的瓶子,然后拿了许多像比筷子长的那种细棍往里扔。这个是需要技巧的。这一件是明代定陵里头出土的箭壶,纯金的,金光灿烂。这是皇帝御用品,这也说明了投壶流行时间之长。据文献记载,投壶之风是始自春秋。

最后一个是上巳修禊与曲水流觞。所谓“上巳修禊”,就是三月三踏青,现在通俗一点说,就是三月三踏青的时候,到郊外去找一个小河流旁边,洗一洗,去去这一年的晦气。然后大家喝一杯庆祝庆祝,春天又到来了,马上要春暖花开的。那么,这个活动就叫“修禊”。

其中,我们看到的这篇,是晋代王羲之《兰亭集序》这么一幅书法作品。兰亭集就是修禊的时候,一群名士大家集到一块,到郊外去玩一玩吧,喝一杯。然后就在那儿饮酒作诗,

作完以后集成一个集子,王羲之给它写了一个序,就是这么一篇,文辞非常优美。

这一幅是清代的一幅绘画,叫做《上巳修禊图》。图上是一群士子,坐在一个溪流旁边。上游有人往水里头放杯子,杯子里头有酒,然后杯子就顺流而下,飘飘悠悠,飘到谁的面前停住,那你就喝一杯;喝一杯不完事,你要作诗一首。

那么,你既然有酒了,咱们喝起酒又有章法了,这酒是不是都要自己做啊?从哪儿来?我们就涉及到做酒和卖酒。下一个题目就说关于酒肆、酒店的一些问题。

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东汉画像石的一个造酒作坊里头的一个图像,一口大锅,里头煮了好多米,发酵完了以后就可以往外榨酒。还有人正往外运酒,非常形象。

我们一说到酒肆,都知道一个特别著名的典故,就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这俩人因为爱情走到一起去了,结果呢,不顾家庭一再反对,俩人就私奔了,就跑掉了。跑掉以后无法生活怎么办呢?就卖了车马,买了这么一个小小的酒店。然后,卓文君当垆,就是说,她在前面卖酒;司马相如涤器,专门刷盘子刷碗,小俩口就过上日子了。正是因为受了他们爱情故事的影响,东汉一直到魏、晋时期,许多名流都纷纷效仿,家里头不管有多富,也开个酒店,干嘛呢?玩,要追求这种趣味。

这幅图大家很熟悉,是宋代《清明上河图》,那么它表现的是一个特别大的酒店。宋代的酒店分为三种:一种叫正店。正店可以有造酒的权利,就是说你自己造自己卖,主要以批发为主;还有一种脚店,脚店你不能造酒,你可以上正店批发去,然后回来零售;还有一种,就是说更小的酒店了。那么,我们现在比较形象地看呢,金代壁画里头,不但酒店前头有一个酒旗,而且还有广告。广告词上写的什么呢?说:“野花钻地出,寸酒透瓶香。”你一看就想进去,怎么也得喝一杯。这个很形象。

我们现在看呢,这一幅是宋代的,叫《花坞醉归途》,它的意境就跟唐诗里头说的,清明诗里头描述的非常相像。大家都知道杜牧的这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今天,就中国古代酒具和酒文化,我想主要讲这么一些内容,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多多批评!

提问:杜教授您好,您刚才说我国古代酒具花样繁多,那么您如何理解这些酒具在不同时代它具体的含义呢?能谈一下吗?谢谢!

答: 中国古代酒具,如果说要从发展史的角度,我看应该划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新石器时期。这个时期是以陶器为主,各种各样的陶器,它来作为酒具;第二个时期就是夏、商、西周。在这个时期,是以青铜器为主要的酒具,同时陶器依然存在,它还在用;到第三个时期,就是东周和秦、汉时期,那么这个时候最美的酒具是漆器,流光溢彩,做得非常漂亮。但是,这个时候新萌芽的呢,瓷器已经出现了。那么,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瓷器是在逐步地发展,逐步地壮大,在酒器圈里头逐渐壮大。隋、唐的时候,金银器又一枝独放,光彩照人;最后一个阶段,是宋、元、明、清时期,可以作为一个大的历史时期。这个时候,金银器退居次要地位,瓷器占到了主流地位。还有一些自始至终没有成气

候的,比如说玻璃器、木器、竹器,这些一直就没有占到一个主流地位。

我们从现在看酒器的历史的发展脉络,它实际是跟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一直是在一脉相承,可以说是同步的吧。你的科学技术发展了,你的经济发展了,你的社会时尚变化了,酒具也在变化。所以说,酒具它是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窗口,你看到酒具变了,那社会也变了;至于怎么变,那还要具体分析。

- 返回 -

2月20日 醉乡酒海——中国古代酒具与酒文化 杜金鹏

主讲人简介杜金鹏,男,汉族,1957年生,山东莱州市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现任考古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20年来,致力于夏商考古研究,在史前考古和中国文明起源研究方面,亦有所探讨。是“偃师二里头遗址”的主要发掘者之一。他主持的国家重大科学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偃师商城小城年代与分期研究》专题,从考古学上解决了夏、商年代界限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独著或合著有:《二里头陶器集粹》、《文明起源史话》等学术和知识读物7部,发表学术论文约70篇。曾获得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多次获得全国青年社科研究优秀论文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内容简介

首先,追根求源。(一)酒的发明:古猿造酒、仪狄造酒、杜康造酒。(二)酒的种类:有白酒,有葡萄酒,还有就是米酒。中国古代的酒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应该是比较肯定的。

其次,酒具综述。中国古代酒具,它从数量上讲是非常巨大,中国古代酒文化的内涵也是非常丰富。(一)酒器种类:按质料分类:陶、铜、漆、瓷、玉、金银、象牙、犀角、玻璃、竹木等;按用途分类:酿酒、储酒、盛酒、温酒、冰酒、斟酒、饮酒、挹酒等。(二)酒器的演变:按时代介绍代表器物,酒器演变综述。

第三,醉乡艺林。主要是讲酒跟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关系。主要从这六个方面:酒与文学、绘画、书法、雕塑、音乐、舞蹈、杂技的关系,做了大概的阐述。

第四,香醴饮经。(一)温酒健脾胃:商代铜斝、汉代温酒杯炉、宋代温酒注子;(二)冰酒驱暑热:曾侯乙墓出土青铜冰鉴酒缶等。

第五,酒令漫话。酒令有:猜枚、骰子令、酒牌令、筹令等。

第六,清酌礼俗。除酒令以外,民间还有好多习俗、活动跟喝酒有关:婚礼合卺、礼射、投壶、上巳修禊与曲水流觞。

第七,酒楼清旗。既然有酒了,喝酒又有章法了,那么这酒是不是都要自己做啊?从哪儿来?杜教授讲了古代的酒坊、酒肆、酒店的一些问题。

最后,酒乡奇人。杜教授讲了古代饮界人物和饮酒的原则。

全文

各位朋友好!今天有机会跟大家就《中国古代酒具与酒文化》这么一个话题,来聊一聊,我感到非常高兴。

说到中国古代的酒具和酒文化,首先第一个话题就涉及到酒的发明。很可能大家都非常关心的,就是说中国古代的酒到底什么时候发明的?那你有了酒才能有酒具,没有酒那就谈不到酒具,也就谈不到酒文化的问题。所以,跟朋友们探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追根求源。我们来研究一下,或者说讨论一下,中国古代酒的发明这么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这么三个小的问题,一个是关于酒的发明,一个是酒的种类。还有呢,经过我们考古的发现,对于酒的发明这么一种实证性的东西。那么现在关于酒的发明,首先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年代问题,什么时候开始发明的酒?谁发明的酒?现在有这么几种说法,一个说呢是古猿造酒法,说酒不是人造的,是猿猴造出来的。这种说法听起来是有点幼稚,似乎应该排除在我们的话题之外,因为它不属于人类的一种行为了;第二种说法呢,是仪狄造酒。仪狄这个人物是夏代的一个人,传说是大禹时期的;还有一种说法,是杜康造酒。杜康造酒也是从汉代就开始传说了,叫做“少康造秫酒”。少康就是杜康。我们都很熟悉的曹操有一句诗言,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说一喝了杜康什么忧愁都没有了,这个说明古代以杜康为酒名的很早就有了。

从现在看,说是中国古代的酒有几千年的历史,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那么我给大家说一些考古学上的证据,大概应该是比较可信的。一方面,是关于酒具,你既然是有了酒,就应该有酒具,拿什么喝?那就是有酒具了,用什么盛也是酒具。第一个就是说酒的实物,现在我们发现酒的实物,有这么几个例子。第一个,是在河北的中山王墓里头,出土过战国时候的酒,经过科学家的鉴定,确认它确实是酒,我们看到的这就是。比战国时代更早的时候,商代甲骨文里头,对酒已经有明明白白的记载。甲骨文里头问,就是占卜的时候问说,我们用酒去祭祀祖先,可不可以啊?问神灵,回答说:可以祭祀。就拿来大量的酒去祭祀,这是一条确实的证据。就是说商代确实有酒。

我们现在看的这件器物,实际是比甲骨文还要早数百年的一件陶器,考古学上叫“二里头文化”,历史学界叫它做“夏代的文化”。这是一件盛酒的器具,大家肯定已经看得出来,这件器具,跟刚才商代金文里头的“酒”字特别像。从现在看,中国古代的酒可能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应该是比较肯定的。

那么,现在第二个小问题,就是关于酒的种类,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种?我们用俗语说,有白酒,有葡萄酒,还有就是米酒。最先发明的应该是米酒,就是用粮食做的酒。这些酒从商周时期以来吧,主要就是米酒,它的性状比较平和一些,不像白酒那么特别刚烈,大家喝起来可能是比较顺口一些。这也是当时的生产技术所决定的。

我们在考古发现里头就见过汉代的蒸馏器。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件,是上海博物馆从废铜堆里头捡出来的一件青铜器。这件青铜器经过上海博物馆的试验,用它来做蒸馏酒,出酒率相当高。也就是说,在汉代的时候,已经具备了制造白酒的这么一些技术设备。如果说对这一个大家还有什么怀疑的话,请看金代的一个蒸馏锅。这是出土在河北青龙县一件金代的蒸馏器,它下头是一个釜,上头是一个甑;下面加水,上面搁了米以后,发酵过的米,它就可以蒸出白酒来。

那么,咱们古代的人喝酒都是用什么喝?用什么盛酒?用什么温酒?这个简单地过一过,大家可以看一看。这幅画是唐代的壁画,这位侍女手里端的是一个盘子,盘子里头是一个金杯,那么是一个酒具;这件是夏代的酒器,夏代的酒器、青铜器,这个时候是最早的,我们现在知道最早;这是一件象尊,商代的象尊,它的背部挖了一个孔,酒从这里灌进去,然后

通过它的头,通过它的鼻子,从鼻孔里头可以倒出来;这是殷墟妇好墓出的一件象牙杯,非常精美,这个上头镶嵌的都是绿松石,这件文物是国家的国宝,现在已经规定不准出馆展览了;这是跟刚才那象牙杯是一对,只是花纹不一样;这一件是战国时期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金器,现在是我们目前所知道最早的一件金的酒器,它旁边有个小勺,小勺是个漏勺,干什么用的呢?就是捞酒沫的。

这是秦代一件玉杯。秦王朝我们一想起来,就是兵马俑,那是气势恢宏不得了,那么它这个酒杯子造得也是非常大气,花纹也精美;这是出在广州的一件玉器,西汉的一件玉觥,做得像一个牛角的样子,上头刻了一个花纹。觥在古代的时候,有一定的说法,它主要是酒桌上罚酒用的。为什么说罚酒用这个呢?因为它没有腿,没法放平,你装了酒以后,只能端了,你不喝完了是放不下,这就是它最妙的用处;这是马王堆出的一件漆酒器,叫漆画锺,非常精美,这个花纹是铜错的。这个是喝酒用的,上头写有字,叫“君幸酒”,“幸”是指的王后一级的请您用酒,请您喝酒;这件是北京故宫收藏的东汉的一件酒杯,这是西安出土的唐代的一个玛瑙杯,那么它实际也是一件觥,跟我们刚才看见的西汉那件实际是一样的。它做得就更为精致,特别巧妙地利用了原来的花纹,把这一头牛做得特别逼真,特别优美,然后又给牛的嘴上镶了一个龙头,是金制的;这件是西安出土的唐代的金铛,金铛是温酒的,温酒用的。李白曾经说:“舒州勺,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勺和铛就是配套的。

这是湖南长沙窑出土的一件唐代的酒注子,上头有一首诗特别优美,有八个“春”字:“春水春池满,春石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鸣春声。”这个是元代的渎山大玉海,长将近二米,这是元代的时候,做的一个大酒瓮,就拿这个盛酒;这是一件明代的内府梅瓶,那就是大内用的,皇帝用的,特别精美。

这是明定陵里头出土的皇帝御用品,金托玉爵,上头的爵杯是玉雕的,下头那个座子是金制的。盘子中央呢,是凸起一座山,山的下面刻的是江水海水花纹。周围镶的都是红、蓝宝石,用了二三十颗红、蓝宝石,相当珍贵;这是定陵出的一件玉杯,非常精美,和阗玉做成的,镶的是红、蓝宝石和珍珠;这是明代的一件瓷杯子。到了明、清时期,瓷制酒杯非常盛行,各种花样的都有。这一件呢,是一件青花瓷;这件是明代的犀角荷叶杯,古代喝酒曾经有个叫笔筒杯,就是把荷叶采下来以后,把芯刺破了,从荷叶的茎里头吸着喝,叫“荷叶杯”。这个是用犀角雕的;最后一件,这是乾隆年间做的叫“金瓯永固金杯”,干什么用的呢?元旦皇帝举行开笔仪式的时候必定要用。

那么,现在看中国古代酒具,它从数量上讲是非常巨大,中国古代酒文化的内涵也是非常丰富。

现在,跟大家探讨的下一个问题,是关于酒的一些用途,就是它有什么功用?我们做了酒,它对我们的社会有什么贡献?这个题目叫“醉乡艺林”,我主要是要讲酒跟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关系。我准备从这六个方面:一个是酒与文学,第二是酒与绘画,第三是酒与书法,第四是酒与雕塑,第五是酒与音乐,第六是酒和舞蹈、杂技的关系,做一些大概的阐述。

我们现在面前看到的这一幅画是清代的一个年画,上头是李白,上头又题了一首诗,说:“三月桃花放,绿柳真清凉。李白斗酒量,冲开锦绣肠。”这个很顺口,琅琅上口的。

大家非常熟知的是李白。李白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贡献,应该是人所共知的。唐代的杜

甫在《饮中八仙》当中曾经夸过李白,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又写下很多特别有名的关于酒的诗,给我们后人是一个非常大地精神的财富,比如说,他在《将进酒》里头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说要喝,咱就喝它三百杯,少了别喝,喝少了不带劲。

这是关于李白,他在中国文学史上,他的创作、他与酒之间关系的一个很简单的缩影。接下来是跟李白同时期的,还有一位特别有名的诗人是杜甫。

杜甫曾经自己写过这么一句话,说叫:“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就是我这人呀,特别刚直不阿,爱喝两口,没别的爱好,爱喝两口,喝完了我就爱作诗。这是他自己对自己的一个总结。

据郭沫若统计,李白留存下来的诗文大概有1500首,其中直接写到酒的大概是占到了16%;杜甫留下来的文和诗有1400篇,其中有20%里头就有“酒”字。可见这两位对于酒的这种热爱,和酒对他们的事业的这种帮助。

唐代还有一位跟酒结下不解之缘,对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物就是白居易。他在《醉饮先生传》里头对自己的一个描述,也曾经说过,说:“醉饮先生者,忘其姓名,乡里、官爵,忽忽不知为谁也。”不知道他是谁了,为什么呢?说:“性嗜酒,耽琴,吟诗。” 就是三种爱好:爱喝酒,爱作诗,还有就是爱弹琴。因此,凡是酒徒、琴侣、诗客,都与之游。其中有一首诗,他这么说的:“卖我所乘马,典我旧朝衣。尽将沽酒饮, 酩酊步行归。”

关于文学方面,我们还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物,是苏东坡。他是北宋的大文学家,也是一个著名的诗人。苏东坡跟上面这几位比起来,有一个自己的特点,就是说,第一是特别好喝酒。第二条,不但喜欢喝,他还喜欢造酒,只要有机会就在家做酒,鼓捣着做酒,做完了以后就请朋友们来喝,因为什么呢?他自己说过,我看着别人喝酒啊,看他们喝得那么酣适,那么舒服,比我自己喝还好。所以他就喜欢做酒,做了酒就送朋友喝,邀请别人上他家里喝。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苏东坡的一件书法作品,叫《中山松醪赋》。他做了一个用松节,松树枝子做香料酿造的酒,做完了以后,他觉得香美无比,所以就写了这么一篇赋,来作为一个纪念吧。

接下来,想跟大家探讨一下,说古代的酒跟中国古代的绘画有什么关系?其实,跟文学一样,酒也是古代画家的一种创作的灵感。我们看到的这一幅,是南宋的画家梁楷的一个,叫《泼墨仙人图》。他的画的特点,就是说豪放,特别豪放,大笔一蘸,上去随意涂抹,涂抹完了以后,再细细勾画几笔,然后眉毛、鼻子就出来了。这一幅就是他的代表作,描述了一个喝醉酒以后的这么一位老先生,走在回家的路上,袒胸露腹,步履蹒跚,两眼半睁半闭,迷迷糊糊,憨态可掬 ,画得是非常到位。

那么,清代有一位,“扬州八怪”之一叫郑板桥,大家非常熟悉。郑板桥喜欢喝酒,而且,他的书法和绘画都是独有特色。我们看到的这一幅《竹石图》,就是他在杏花楼,一个人独斟独饮,醉了以后,兴之所至,信手画了这么一幅图,赠给酒楼的主人。这是他的一幅代表作。

另外一幅,这是唐代草圣张旭的一幅作品。我们都知道,草书有几种书体,现在说草圣呢,它的创始人大概就是唐代张旭。据史书记载,张旭这人很有特色,第一就是嗜酒,特别

好喝酒,喝完了以后,是狂走。什么狂走?那就是乱跑一通。喝醉了酒就到处跑,跑完了以后,那就开始写,下笔如神,闪电雷鸣一般,我们看这幅作品确实有惊电雷鸣的效果,看似没有什么章法,但是力透纸背,非常有力。

唐代还有一位草书的名家是怀素,这是一位出家人,和尚。要是按照辈分算起来,是张旭的学生的学生。他的书法跟张旭的比起来,他又多了一份出家人的娟秀,不像张旭那么狂得没边,比较清秀,让人看起来清静感比较强。他的特点也是好喝,喝完以后,就开始写字。他年轻的时候,刚练书法的时候,家里头很穷,没有纸,就种了一万多株芭蕉,拿芭蕉叶子写,写坏了的毛笔成大堆,他就把它集中起来,埋了一个墓,所以叫“笔冢”,就是毛笔的墓葬。可见他下的工夫的长短。

那么,酒与中国古代的雕塑呢,它也有好多关系。首先,就说古代的酒具,本身好多都是雕塑艺术品。我们看这件商代的青铜器,据说出自湖南。它就是一个非常美妙的一件青铜雕塑:一个老虎抱着一个人。对它的内涵,当然好多人是有不同的说法。我们只是说它作为雕塑艺术来讲,是非常精美;这是商代的一件青铜猪,它上面是有一个盖,可以装酒的,这件猪做得也是惟妙惟肖,非常好看;这是一件清代的瓷雕,描绘的是李白醉酒以后憨态可掬,非常酣适的样子,倚在那儿。

那么,也就是说呢,酒或者酒的这种素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提供了可以发挥的余地。

再接下来,酒对音乐也有它的重要的作用。我们看这一个是唐代的一面铜镜上的图案,两位先生席地而坐,一人弹琴,一人喝酒。那么,现在看,就说古人每每喝酒的时候,喝酒与吟诗,与歌唱,还有,比方说,弹琴都是分不开的,它是密切相关的;这是唐代的一幅名画,叫做《宫乐图》,一群贵族妇女,围在一张大的案子旁边,一边吹拉弹唱,一边喝酒。中间放的那一大盆就是酒;这一件是唐代的一件银器,就说是一个酒杯子吧。它的上头雕塑了很多人物,这些人物都是伎乐,也是在演奏各种乐器;大家看见的这张图像,是汉代的一个画像,要说明的什么问题呢?就是酒和杂技和乐舞的关系。你看有人在喝酒,然后一边观赏的都是杂技,其他几个人在演杂技;这件非常漂亮的器物呢,是唐代的一件银器,那么我们叫它“舞马银壶”。它最特殊的地方呢,上头有一匹马,马的嘴里头叼着一个酒杯子。

那么,既然是有了酒了,就要有一个喝法,怎么喝酒?古人是非常讲究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张,是商代温酒的一个铜器,叫“铜斝”,它三条腿的下边可以放上炭火,里头盛的酒就可以温热了。关于温酒的器具,在古代有很多。我们看到这件是汉代的,专门用来温酒的,下头是一个炉子,上面是一个杯子,炉子里头放上木炭,那么杯子里头的酒,就可以温热了,那你端着喝的时候就比较舒服。这一件是宋代的温酒注子,它是用开水倒在碗里,然后把壶里的酒就给烫热了。这一件是出土在湖北的一件青铜器。这件青铜器非常有名,考古界大概没人不知道。它的特殊性呢,它是一个两层的器具,中间有一个胆,就比方说现在咱们的暖水瓶,外壳,外壳里头还有一个胆。这个胆的作用呢,实际就是说,你在两个夹层里头放上热水,那么它就可以加热;你要放上冰,那么它就可以冰镇,它是一个两用的东西。这是一件出土在江西的一件商代的青铜器,它的腹部有一个特殊的设计,就是有两个透孔,这两个透孔也是为了壶接触面更大一些,这样,你把壶放在热水里的时候,或者说放在冰水里的时候,可以起到加热或者冰镇酒的作用。

接下来,说一下酒令。酒令千变万化,而且是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合,还有不同的人物,他们都会想出各种花招来。一个是猜枚,一个是骰子令,一个是酒牌令,还有一种是筹令。

我现在这个图像上呢,是汉代或者说是新莽时期的一幅壁画,上头呢,就是在猜拳饮酒;这件是汉代的一件骰子,这个骰子什么样?实际上就像现在麻将桌上的骰子差不多,有的是四个面,六个面,八个面,十六个面。这一件是十六个面;另一种酒令是酒牌,酒牌是用纸张做的,或者是用木板、竹板做的,在上头写上酒令。酒令的意思,也是有种种不同,反正就是规定,什么情况下谁来喝多少酒;另外一种是筹令,筹令实际用俗语来说,就是一些签,一些酒签,用一个竹子也好,木板也好,金属也好,刻成长条状的,上头写上酒令,规定好了,什么场合下谁喝多少,这是一种酒令的办法。我们看到的这个是唐代的一组酒令,是银制的,它的上头用的是什么词呢?都是孔子《论语》里头的。大家看到的这幅图画是《怡红夜宴图》,表现的是《红楼梦》里头的一个喝酒的场面。这十二钗凑在一块,咱们玩一玩吧,喝一点吧,就喝上了。《红楼梦》第六十三回里头,描述的就是这么一个场面和故事,说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这个签筒,大家看到的图画中央的那个,那就是一个竹筒,里头装的都是酒签。

除了这种喝酒的酒令以外,就说规定了我们喝酒的时候怎么喝啊,有个什么规矩,实际民间还有好多习俗,还有好多活动,都跟喝酒有关。其中比较有名的,甚至流传时间比较长的,有这么几项:一个是婚礼合卺 ,一个是礼射,还有是投壶,再来就是上巳修禊与曲水流觞。

所谓“婚礼合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喝交杯酒,夫妻双方要互相敬一杯酒。按照古人的记载,是把一个葫芦,中间剖开,那后头还要连在一块,互相拿着给对方喝,叫做“合卺”。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件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一件彩陶,两件小壶连在一块。我们不敢说它肯定就是合卺杯,但是就说是合卺杯的原形。这个是出在中山王刘胜的墓葬里头,刘胜特别好喝酒,他的墓葬里头出的大酒缸可以盛数担酒。这件是明代的合卺杯,而且是出自名家之手,它又有一个名称叫“英雄杯”。其实汉代的时候,就有这种英雄杯。

还有一种礼数,是礼射。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射箭比赛来决定谁喝酒。这个活动虽然是跟政治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它也是酒场上的一个很重要的活动。

我们现在在出土文物当中发现过两件,有这个礼射图像的青铜器,其中有一件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个图像,在这个图像的左上角正在进行射箭比赛,谁射输了谁就罚酒。还有一种玩法就是投壶,它放一个很小的细口的瓶子,然后拿了许多像比筷子长的那种细棍往里扔。这个是需要技巧的。这一件是明代定陵里头出土的箭壶,纯金的,金光灿烂。这是皇帝御用品,这也说明了投壶流行时间之长。据文献记载,投壶之风是始自春秋。

最后一个是上巳修禊与曲水流觞。所谓“上巳修禊”,就是三月三踏青,现在通俗一点说,就是三月三踏青的时候,到郊外去找一个小河流旁边,洗一洗,去去这一年的晦气。然后大家喝一杯庆祝庆祝,春天又到来了,马上要春暖花开的。那么,这个活动就叫“修禊”。

其中,我们看到的这篇,是晋代王羲之《兰亭集序》这么一幅书法作品。兰亭集就是修禊的时候,一群名士大家集到一块,到郊外去玩一玩吧,喝一杯。然后就在那儿饮酒作诗,

作完以后集成一个集子,王羲之给它写了一个序,就是这么一篇,文辞非常优美。

这一幅是清代的一幅绘画,叫做《上巳修禊图》。图上是一群士子,坐在一个溪流旁边。上游有人往水里头放杯子,杯子里头有酒,然后杯子就顺流而下,飘飘悠悠,飘到谁的面前停住,那你就喝一杯;喝一杯不完事,你要作诗一首。

那么,你既然有酒了,咱们喝起酒又有章法了,这酒是不是都要自己做啊?从哪儿来?我们就涉及到做酒和卖酒。下一个题目就说关于酒肆、酒店的一些问题。

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东汉画像石的一个造酒作坊里头的一个图像,一口大锅,里头煮了好多米,发酵完了以后就可以往外榨酒。还有人正往外运酒,非常形象。

我们一说到酒肆,都知道一个特别著名的典故,就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这俩人因为爱情走到一起去了,结果呢,不顾家庭一再反对,俩人就私奔了,就跑掉了。跑掉以后无法生活怎么办呢?就卖了车马,买了这么一个小小的酒店。然后,卓文君当垆,就是说,她在前面卖酒;司马相如涤器,专门刷盘子刷碗,小俩口就过上日子了。正是因为受了他们爱情故事的影响,东汉一直到魏、晋时期,许多名流都纷纷效仿,家里头不管有多富,也开个酒店,干嘛呢?玩,要追求这种趣味。

这幅图大家很熟悉,是宋代《清明上河图》,那么它表现的是一个特别大的酒店。宋代的酒店分为三种:一种叫正店。正店可以有造酒的权利,就是说你自己造自己卖,主要以批发为主;还有一种脚店,脚店你不能造酒,你可以上正店批发去,然后回来零售;还有一种,就是说更小的酒店了。那么,我们现在比较形象地看呢,金代壁画里头,不但酒店前头有一个酒旗,而且还有广告。广告词上写的什么呢?说:“野花钻地出,寸酒透瓶香。”你一看就想进去,怎么也得喝一杯。这个很形象。

我们现在看呢,这一幅是宋代的,叫《花坞醉归途》,它的意境就跟唐诗里头说的,清明诗里头描述的非常相像。大家都知道杜牧的这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今天,就中国古代酒具和酒文化,我想主要讲这么一些内容,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多多批评!

提问:杜教授您好,您刚才说我国古代酒具花样繁多,那么您如何理解这些酒具在不同时代它具体的含义呢?能谈一下吗?谢谢!

答: 中国古代酒具,如果说要从发展史的角度,我看应该划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新石器时期。这个时期是以陶器为主,各种各样的陶器,它来作为酒具;第二个时期就是夏、商、西周。在这个时期,是以青铜器为主要的酒具,同时陶器依然存在,它还在用;到第三个时期,就是东周和秦、汉时期,那么这个时候最美的酒具是漆器,流光溢彩,做得非常漂亮。但是,这个时候新萌芽的呢,瓷器已经出现了。那么,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瓷器是在逐步地发展,逐步地壮大,在酒器圈里头逐渐壮大。隋、唐的时候,金银器又一枝独放,光彩照人;最后一个阶段,是宋、元、明、清时期,可以作为一个大的历史时期。这个时候,金银器退居次要地位,瓷器占到了主流地位。还有一些自始至终没有成气

候的,比如说玻璃器、木器、竹器,这些一直就没有占到一个主流地位。

我们从现在看酒器的历史的发展脉络,它实际是跟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一直是在一脉相承,可以说是同步的吧。你的科学技术发展了,你的经济发展了,你的社会时尚变化了,酒具也在变化。所以说,酒具它是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窗口,你看到酒具变了,那社会也变了;至于怎么变,那还要具体分析。

- 返回 -


相关内容

  • 中国古代酒具鉴赏|茶文化休闲网(http://teaw.com)
  • 音乐茶坊 休闲旅游 2009年12月16日 星期三 农历 11月1日 新茶资 茶友会 茶博士 北京  天津  大连  沈阳  长春  唐山  太原  包头  郑州  洛阳  西安  济南  烟台  青岛  长沙  哈尔滨 上海  南京  宁波  苏州  杭州  无锡  常州  南宁  南昌  温州  ...

  • 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中的"船",不是航船,而是这个器具
  • 近来,夜读唐诗,又读到了杜甫的<饮中八仙歌>.该诗罗列了贺知章.李适之等八位喜欢豪饮的酒才,其中第六位便是李白. 杜甫是李白的粉丝,写别人不过二三句,写李白却用了四句."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四句诗,一.二.四句均有个&q ...

  • 论中国人的餐桌礼仪.
  • 论中国人的餐桌礼仪 (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 2012级土木工程 陶浪 [1**********]2) 摘要:"民以食为天"为历代中国人所尊崇,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饮食文化在其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与之相关的餐桌礼仪,也是礼仪体系中的重要一支,它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手段,在用餐过程 ...

  • 二里头文化
  • 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于1959年发现,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商时期,属探索中国夏朝文化的重要遗址.1960年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的上层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为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宫殿建筑基址. 二里头文化遗址 遗址简介 二里头遗址位 ...

  • 浅谈中国酒文化利与弊
  • 浅谈中国酒文化利与弊 摘要:酒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但是在酒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对此我们也应慎重对待保证酒文化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酒文化 ...

  • 古代饮酒的器皿
  • 中国历代酒器的演进发展史 酒是一种特殊的液体,先人有了液体的酒,为了要饮用它,轨必须有一种载体,容器用来饮酒.早期的人在生活中长期利用猎兽后的角,用作取水饮水,同时也用作饮酒,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渐渐地改进了酒的载器.考古家证明近代出土之陶器制品中,已有了专用的酒器,系属龙山文化晚期,而该时期与夏禹 ...

  • 商务宴请礼仪大全
  • 眼见生意就要谈成,客户提出约会,于是地点订在城中有名的高级餐厅.这次不但不可在客户面前失态,更要留下良好印象.马上开始餐桌礼仪特训,为这重要一"餐"做好准备. 其实所谓餐桌礼仪是为了让餐膳可以不受阻碍和破坏,而得以顺利流畅地进行的实用守则.谨记"整齐. 清洁和保持安静& ...

  • 听焦金鹏教授国学讲座有感
  • 听焦金鹏教授国学讲座有感 柿树湾小学 常红霞 2016年3月31日下午,全镇中小学教师去三初中听了焦金鹏教授关于国学经典的讲座,感触颇多. 焦老师的讲座共用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对家庭.教育.做人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结合事例展开论证,听来还是很受用的.虽然没有于丹讲<论语>心 ...

  • [论语]十二章教案
  • 10.<论语>十二章教案 教学目标 1.要求能疏通文意,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领悟<论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