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婚姻现状究竟如何

中国人的婚姻现状究竟如何

徐安琪

编者按:我们大都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中国人的 婚姻是高稳定、低质量”、“6 0 %的夫妻是凑合型” 、“改革开放使性观念混乱,离婚潮泛滥”。然而,提 出这些观点的人实际上从未进行过有关的实证调查。 目前中国人的爱情和婚姻现状究竟如何? 中国人的 凑合婚姻真有那么多吗? 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对婚姻层 面渗透的广度和深度如何?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一份题 为《转型期中国人的婚姻质量》全国性调查报告,在一 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些问题。

由于版面等原因的限制,我们在此刊登报告中的部 分内容。

自身资质走上择偶前台

恋爱和婚姻在中国曾并不完全是个人的私事。对6 0 0 0 多名被访者的调查表明,家庭出身、本人成分在 1 9 7 7 年前曾是被访夫妻择偶的重要条件之一,尤其 在城市,未婚男女对“家庭出身、社会关系”有要求的 达2 7 . 7 %,考虑过对方的“本人成分、政治面貌” 的为2 8 . 0 %,在所有3 0 项标准中分别排序第6 和 第5 位,远高于“学历”、“职业”、“住房”、“收 入”和“容貌”。

虽有缺憾,但不凑合

凑合婚姻就是感情破裂的夫妻出于无奈而勉强地在 名存实亡的婚姻中苟且度日。假如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中 国人的婚姻质量,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凑合” 并不是中国人婚姻的一般特征,“低质量”也不是中国 婚姻的主流。

已婚男女对配偶是否尊重、信任、体贴、理解自己 以及对婚姻生活平等、独立、和谐、幸福的感受,是衡 量婚姻质量关键的主观指标。研究结果证实,被访者对 夫妻关系的自我评价较高,打分均在5 -6 分( 1 分为 “非常不满意”,4 分为“一般”,7 分为“非常满意

中国的已婚男女对配偶持正面、肯定评价者远多于 持负面、否定评价者,他们在回答“您对配偶信任您、 体贴您、尊重您、理解您的满意度各打几分”的询问时 ,打分在4 分以下的“信任”仅3 . 7 %,“体贴”占 5 . 7 %,“尊重”为5 . 2 %,“理解”占7 . 3 % 。在回答“您认为配偶是您理想中的合格丈夫( 妻子) 吗”的询问时,7 8 . 6 %的被访者首肯“很合格”或 “基本合格”,自述“不大合格”或“很不合格”的仅 占3 . 6 %。

然而,我们也不能由此得出“中国人的婚姻是高质 量的”结论,被访者的婚姻质量还存在不少缺憾,他们 的夫妻关系还有一些中国式的通病。

首先,男女因爱情而结合的只占1 / 4 多一点强。 统计结果表明,两性因“爱到极点,无法自控”而结成 连理的仅占2 %,他们在婚前“甜蜜愉悦,彼此相爱” 的为2 5 %,5 6 . 5 %的恋人在婚前“和睦相处,互 有好感”,而“出于无奈,勉强结合”和“互不熟识, 无感情可言”的占1 6 . 6 %。

其次,夫妻关系主要依靠爱情来维系的不到5 成。 在回答“目前的夫妻关系主要靠什么来维持”的问题( 最多选两项) 时,承认自己为子女而维持婚姻的比例最 高,达5 8 . 2 %;爱情因素次之,为4 4 . 5 %;道 德、良心占第三位,达3 9 . 9 %;经济因素为第四位 ,占2 1 . 9 %。

夫妻是否经常共进晚餐、一起购物、共度假日以及 共同参加朋友的聚会等,被一些学者列为测量婚姻质量 的指标之一。统计结果也如我们司空见惯的那样,大多 数夫妻最经常的共同活动是晚饭后看电视以及节假日探 望老人、走亲戚。

九成夫妻没有离婚念头

自七十年代末起,中国的离婚率逐年递增,但并不 存在一个所谓高达6 0 %的在爱情坟墓、婚姻围城中受 苦受难、凑合苟活、伺机杀出重围的不稳定群体。在对 “尽管有不如意之处,但夫妻还能和谐相处、白头到老 ”的态度作判断时,只有3 . 5 %的被访男女持否定回 答。因此,从总体上讲,中国的婚姻是稳定的,我们不 必担忧西风东渐、离婚自由会动摇中国婚姻的高稳定基

测量婚姻稳定性的最直接的指标是当事人有无离异 的意向。由于大多数夫妻的自我感觉良好,加上离婚尚 需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只有0 . 7 %的被访男女自 述在近一年来“经常”有与配偶分手的念头,“有时” 有离婚念头的占2 . 9 %,“偶尔”有过一闪念的为7 . 1 %,从来没有的达8 9 . 3 %。然而,即使是离异 念头不时地萦怀脑际的当事人,也常受到子女、住房、 经济等实际问题和道德责任、周围舆论、职业前程等社 会羁绊的制约。在有离婚意向的被访者中,肯定“离婚 的代价太大,我不想冒这个险”的占4 1 . 2 %。 钱多了感情会更好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看,经济发展对家庭生活和婚姻 质量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被访者在回答“市场经济所 引起的社会变革对你们夫妻关系有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 响”的询问时,首肯有积极影响的占3 8 %,有消极影 响的占9 . 1 %,基本无影响的占4 2 . 6 %,既有积 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的占1 0 . 3 %。尽管改革开放带 来的社会流动的频繁和经济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会使一 些夫妻的自身资源和婚姻需求发生分化,外来文化的冲 击和社会控制的弱化也使一些人的私欲膨胀、自律松懈 、行为出轨。然而,更多的人因自身资源趋增,择偶的 自由度也递增,出于经济考虑而委身于自己所不爱之人 的情况有所减少。已婚夫妻在物质需求满足的同时,更 多地追求爱情。此外,一些因经济拮据引发的冲突也随 之减少,可以这样说,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婚姻质量的积 极影响无疑多于消极影响。□

中国人的婚姻现状究竟如何

徐安琪

编者按:我们大都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中国人的 婚姻是高稳定、低质量”、“6 0 %的夫妻是凑合型” 、“改革开放使性观念混乱,离婚潮泛滥”。然而,提 出这些观点的人实际上从未进行过有关的实证调查。 目前中国人的爱情和婚姻现状究竟如何? 中国人的 凑合婚姻真有那么多吗? 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对婚姻层 面渗透的广度和深度如何?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一份题 为《转型期中国人的婚姻质量》全国性调查报告,在一 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些问题。

由于版面等原因的限制,我们在此刊登报告中的部 分内容。

自身资质走上择偶前台

恋爱和婚姻在中国曾并不完全是个人的私事。对6 0 0 0 多名被访者的调查表明,家庭出身、本人成分在 1 9 7 7 年前曾是被访夫妻择偶的重要条件之一,尤其 在城市,未婚男女对“家庭出身、社会关系”有要求的 达2 7 . 7 %,考虑过对方的“本人成分、政治面貌” 的为2 8 . 0 %,在所有3 0 项标准中分别排序第6 和 第5 位,远高于“学历”、“职业”、“住房”、“收 入”和“容貌”。

虽有缺憾,但不凑合

凑合婚姻就是感情破裂的夫妻出于无奈而勉强地在 名存实亡的婚姻中苟且度日。假如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中 国人的婚姻质量,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凑合” 并不是中国人婚姻的一般特征,“低质量”也不是中国 婚姻的主流。

已婚男女对配偶是否尊重、信任、体贴、理解自己 以及对婚姻生活平等、独立、和谐、幸福的感受,是衡 量婚姻质量关键的主观指标。研究结果证实,被访者对 夫妻关系的自我评价较高,打分均在5 -6 分( 1 分为 “非常不满意”,4 分为“一般”,7 分为“非常满意

中国的已婚男女对配偶持正面、肯定评价者远多于 持负面、否定评价者,他们在回答“您对配偶信任您、 体贴您、尊重您、理解您的满意度各打几分”的询问时 ,打分在4 分以下的“信任”仅3 . 7 %,“体贴”占 5 . 7 %,“尊重”为5 . 2 %,“理解”占7 . 3 % 。在回答“您认为配偶是您理想中的合格丈夫( 妻子) 吗”的询问时,7 8 . 6 %的被访者首肯“很合格”或 “基本合格”,自述“不大合格”或“很不合格”的仅 占3 . 6 %。

然而,我们也不能由此得出“中国人的婚姻是高质 量的”结论,被访者的婚姻质量还存在不少缺憾,他们 的夫妻关系还有一些中国式的通病。

首先,男女因爱情而结合的只占1 / 4 多一点强。 统计结果表明,两性因“爱到极点,无法自控”而结成 连理的仅占2 %,他们在婚前“甜蜜愉悦,彼此相爱” 的为2 5 %,5 6 . 5 %的恋人在婚前“和睦相处,互 有好感”,而“出于无奈,勉强结合”和“互不熟识, 无感情可言”的占1 6 . 6 %。

其次,夫妻关系主要依靠爱情来维系的不到5 成。 在回答“目前的夫妻关系主要靠什么来维持”的问题( 最多选两项) 时,承认自己为子女而维持婚姻的比例最 高,达5 8 . 2 %;爱情因素次之,为4 4 . 5 %;道 德、良心占第三位,达3 9 . 9 %;经济因素为第四位 ,占2 1 . 9 %。

夫妻是否经常共进晚餐、一起购物、共度假日以及 共同参加朋友的聚会等,被一些学者列为测量婚姻质量 的指标之一。统计结果也如我们司空见惯的那样,大多 数夫妻最经常的共同活动是晚饭后看电视以及节假日探 望老人、走亲戚。

九成夫妻没有离婚念头

自七十年代末起,中国的离婚率逐年递增,但并不 存在一个所谓高达6 0 %的在爱情坟墓、婚姻围城中受 苦受难、凑合苟活、伺机杀出重围的不稳定群体。在对 “尽管有不如意之处,但夫妻还能和谐相处、白头到老 ”的态度作判断时,只有3 . 5 %的被访男女持否定回 答。因此,从总体上讲,中国的婚姻是稳定的,我们不 必担忧西风东渐、离婚自由会动摇中国婚姻的高稳定基

测量婚姻稳定性的最直接的指标是当事人有无离异 的意向。由于大多数夫妻的自我感觉良好,加上离婚尚 需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只有0 . 7 %的被访男女自 述在近一年来“经常”有与配偶分手的念头,“有时” 有离婚念头的占2 . 9 %,“偶尔”有过一闪念的为7 . 1 %,从来没有的达8 9 . 3 %。然而,即使是离异 念头不时地萦怀脑际的当事人,也常受到子女、住房、 经济等实际问题和道德责任、周围舆论、职业前程等社 会羁绊的制约。在有离婚意向的被访者中,肯定“离婚 的代价太大,我不想冒这个险”的占4 1 . 2 %。 钱多了感情会更好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看,经济发展对家庭生活和婚姻 质量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被访者在回答“市场经济所 引起的社会变革对你们夫妻关系有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 响”的询问时,首肯有积极影响的占3 8 %,有消极影 响的占9 . 1 %,基本无影响的占4 2 . 6 %,既有积 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的占1 0 . 3 %。尽管改革开放带 来的社会流动的频繁和经济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会使一 些夫妻的自身资源和婚姻需求发生分化,外来文化的冲 击和社会控制的弱化也使一些人的私欲膨胀、自律松懈 、行为出轨。然而,更多的人因自身资源趋增,择偶的 自由度也递增,出于经济考虑而委身于自己所不爱之人 的情况有所减少。已婚夫妻在物质需求满足的同时,更 多地追求爱情。此外,一些因经济拮据引发的冲突也随 之减少,可以这样说,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婚姻质量的积 极影响无疑多于消极影响。□


相关内容

  • 关于家庭冷暴力
  • 什么是家庭冷暴力? 所谓"家庭冷暴力",是指夫妻双方产生矛盾时,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务工作等非正式暴力行为.家庭冷暴力实际上是一种精神虐待.这种暴力一般表现在夫妻之间矛盾虽不诉诸武力,但却通过暗示的威胁.言语的攻击,在经济上和性方面 ...

  • 法律对彩礼返还是怎样规定的
  • 法律对彩礼返还是怎样规定的 结婚送彩礼,这种习俗历经几千年,目前在中国农村地区依然盛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的婚嫁彩礼水涨船高,因为彩礼引发的纠纷也频频出现.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彩礼返还问题.如果给付彩礼后一方悔婚或双方离婚,作为彩礼的赠送方,是否有权要求返还彩礼?应该如何返还?对这个问 ...

  • 论我国亲属法中婚约制度的创立
  • 论我国亲属法中婚约制度的创立 兼评<〈婚姻法〉司法解释(二) >第10条 张燕玲 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婚约 附生效条件 赠与物返还 立法 内容提要: 婚约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至今仍广泛采用.我国关于婚约的立法缺失为实践中婚约纠纷的裁判带来适用困难.已有司法解释作为司法裁判的应急举 ...

  • 新女性:幸福成本有多高?
  • 凡事都有成本之说,幸福也一样. <福布斯>杂志近日发布2012年全球最有权势女性排行榜,上榜人物主要为政界.商业精英.媒介名人,时尚圈的多位著名人士也入围.在这100张女强人的面孔中,美国女性比例最高.前30名中,美国人甚至占据了2/3.亚洲女性并不多见.中国仅有5位女性入选.与此同时, ...

  • 农村法律普及程度的调查报告
  • 一.调查背景及路径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三亿人中就有九亿是农民,可是很久以来,农民在农村中的生存状态研究如何,绝大多数城市人并不清楚."中国的问题仍然主要是农村问题.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因此,一个真正关心中国人喜怒哀乐的人就不能不关心中国最基层社会的人的 ...

  • 男人选妻必看的15条标准
  • 男人选妻必看的15条标准 一个男人的品位在于选择妻子,选择了什么样的妻子就等于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男人何尝不是,写<菜根谭>的洪应明就说过"悍妻诟谇,真不若耳聋也!"浓妖不及淡久,婚姻也是这样.大文豪莎士比亚一生写下了众多精彩的戏剧,但 ...

  •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趋避冲突 案例一:赵某,女,45岁.前几年丧夫,一直过得很不如意,幸好有一位男同事经常照顾她.最近,她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位男同事,男同事也向她表白过.但这位男同事已经有了妻子.孩子,又不肯离婚.她本人则离不开这位男同事,又怕落下破坏他人家庭的名声,因此十分烦恼. 分析: ...

  • 探究摩梭人族源:至今保存母系氏族社会特征
  • 美丽绽放 等级:狐之王者 送礼物 发消息 楼主 摩梭人 孩子没有父亲,女人没有丈夫,男方晚上到女方偶居,清晨又回到自己家中. 在云南西北宁蒗县部美丽的泸沽湖畔,世代居住着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他们过着走婚的生活.这是迄今中国惟一保存有母系氏族社会特征的人群---摩梭人. 至今还沿袭着当地古老原始社会形态 ...

  • 了解美国历史与现状的理想读本
  • 犹在镜中我想恋爱,想被人爱,想被人需要.我想有自己的孩子--然而我知道,我不想只是找个男人嫁了,然后为他操持家务,成为他孩子的母亲,而自己什么也不是.我想为自己的人生做点儿什么--有自己的嗜好,获得成功和名望. 关于本套书 这些列传的传主皆一时俊彦,堪称国士.其人生跌宕起伏.壮怀激烈,折射出美利坚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