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趋避冲突

案例一:赵某,女,45岁。前几年丧夫,一直过得很不如意,幸好有一位男同事经常照顾她。最近,她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位男同事,男同事也向她表白过。但这位男同事已经有了妻子、孩子,又不肯离婚。她本人则离不开这位男同事,又怕落下破坏他人家庭的名声,因此十分烦恼。

分析:该个案初步判断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中的趋避冲突。面对已婚男同事,是否应该继续与他保持情人关系出现困扰,既对对方有依赖感,又害怕长此以往给自己名誉带来的恶劣影响,由此产生两难的抉择。

咨询思路:首先应当对赵某的困扰表示同感,对喜欢的人而因为种种客观因素不能在一起,本身的确是一件痛苦的事。然后,进一步了解事实,比如她与男同事的相处过程,两人的接触深度、频度,最重要的是面对她的求爱,男同事的具体态度究竟如何?既然表白,又不肯离婚,那么对方希望达到一个如何的状态?自己对这一状态的接受态度又是如何等等。另外,可以就赵某与前夫生前的夫妻关系进行一个了解,从中尝试发现其所不如意的原因,以及喜欢这个男同事本身的个性因素,她喜欢的是什么类型的丈夫?向往什么状态的家庭生活等,并与其共同探讨这些想法的现实可行性,尝试寻找这当中可能存在的来访者的认知偏误,如过分追究理想化和完美无暇的生活等等。

然后,在掌握以上信息的基础上,就是否继续与男同事交往进行一个利害分析,如果继续保持关系,可能存在的好处与可能带来的坏处,引导来访者从现实角度深入思考利害,包括法律、道德层面上也许会出现的风险,但必须由来访者为主体的思考,避免强加价值观念于人。在之前来访者能够对生活有一个理性认知的基础上,令其自行作出适当的抉择,若仍存在举棋不定,可在良好咨访关系的前提下留下家庭作业,让来访者将能想到的所有利、害写于纸上,然后每天勾去一个自己可以接受或忽略的后果,直至剩下最后的选择。

案例二:吴某,女,25岁。最近换了一个工作,到了新的单位。她所在部门的一位男主管对她十分关心,经常请她去自己的办公室坐坐,嘘寒问暖。她觉得这位主管的女儿和自己差不多大,又在国外读书,因此才会对自己那么好,所以也就没有在意。可终于有一天,这位主管试图拥抱她,被她借机逃走了。她十分喜欢现在的工作,不但工资待遇高,与同事的关系也很融洽,而且这家单位也很有发展前途,因此不太愿意离开;但她又不知道以后如何面对这位主管,而且新的单位离家太远,每天要花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路上。现在她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分析:吴某的问题属于多重趋避冲突。由于认为上司对自己有非份的企图,产生了离职的念头。而面对去与留两种选择,每一种都存在不同的利弊,因此而产生了动机冲突,不知该如何抉择。

咨询思路:首先应当对吴某的困惑表示同感,面对各有利弊的抉择,的确是

很让人为难的事。然后进一步了解事实。她在该单位工作的具体时间?原本加入这家单位最大的初衷?个人的近期事业目标和生活目标?举例说明事件发生之前她与主管之间的交往深度以及性质。在此基础上,了解那次事件发生的过程:当主管试图拥抱她,是在什么样的情景和环境下?可以质疑来访者认定这是对方对自己有非份企图的依据?在事件以后,主管对她的态度有否改变?有哪些改变?据此分析继续留任公司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的各种有利或不利影响以及影响的严重程度。

在了解以上信息的基础上,对留任该公司的有利之处(如工资高、发展好、同事关系融洽)和弊端(上班路途远、新单位工作不久、与主管今后的相处等等)分别列举,并进行权衡,帮助来访者明确哪些是最能够接受的,直到做出相对有利的抉择。在此过程,注意来访者是否表示出过分苛求完美的倾向,否则需要进行一些认知层面上的干预,让来访者明白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案,只能选取相对利多弊少的抉择。

案例三:魏某,高中男教师,30岁。他和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教师恋爱了。但因为曾经和自己班里的女生有过超越师生的关系,所以非常担心女友日后知道这件事。现在他对自己过去的作为也非常后悔,自述:“回想起来真的好像恶梦一样,当时明明知道是在做错事,但却无法左右自己的行为。”现在魏某很爱自己的女友,既怕日后女友知道后会指责自己欺骗她,又怕现在坦诚相告后女友不会原谅自己,因而十分苦恼。

分析:魏某的问题属于双趋冲突。由于担心曾经和学生的关系影响自己与现任同事的恋爱,在是否应该立即坦白实情上产生困扰,可每一种选择都带有潜在的威胁,又必须择其一才能避其二,因此产生心理冲突。

咨询思路:首先对魏老师的内心困惑表示同感,对于其自责当初所发生的“错事”应当避免道德评价而给予无条件接纳,以降低由此带来的心理压力。然后进行事实情况的了解,比如现任女友的个性、两人相识相知的过程,感情的牢固度等等,用以确定吐露真情以后对方可能的反应以及严重程度;在此基础上,就他与那位女生的事件进行回顾,必须确认“超越师生的关系”具体是指什么?达到什么严重的程度?(这一步的前提是前面同感和接纳等过程让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了足够的信任感)以及此事目前知晓的人数,以分析今后可能会给魏老师的感情生活乃至其他各个层面的生活造成的影响。针对其自述的话,应当给予积极关注,赞赏其能够从过去一时冲动的行为中解脱,希望能够重新开始理性的恋情,并以通过专业知识向对方解释在特定情景下人的本能的确会产生不能自控的冲动行为,尽量降低在讲述事件的过程中产生的阻抗,并能让来访者不至于对此事的后果过分夸大。

在了解了以上信息的基础上,与来访者一起系统地总结两种选择可能产生的后果,且每一种后果都需要通过质疑等方式进一步确认,帮助来访者做出一个相

对消极影响较小的选择。在此过程,注意来访者是否表示出过分苛求完美的倾向,否则需要进行一些认知层面上的干预,让来访者明白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案,只能选取相对利多弊少的抉择。

案例四:阿式,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一年前在一次网上聊天时,他偶然遇到自己的中学同学小晶。他们虽然同学过一年,印象不深,但在聊天时都感到有共同语言。半月前,他们两人见面,小晶是个活泼、漂亮的女孩,他非常喜欢,小晶对他也很满意。两人很快坠入情网,恋爱的日子里,他觉得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两人虽然偶有小争执,但很快喊停,重归于好。可是没想到他们俩的关系都遭到双方的家长反对。阿式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儿子是正牌大学生,而小晶却是高中生,没有稳定的收入。小晶的父母反对是因为阿式的家不在市区。双方家长的态度都很强硬。小晶为此和母亲发生争执,结果母亲生气住进了 医院,小晶觉得对不起家人,无奈只好哭着提出与阿式分手。阿式万分痛苦,感到一切都没有意义。他想过死,可不会那样做,因为他爱家人,但他又难以自拔,每日寝食不安,意志消沉,对未来毫无信心。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勇气去爱。 分析:阿式的问题主要是失恋问题,由于和老同学的相恋受到双方家长的反对,再加上对方主动选择了放弃,导致他产生了消沉的状态(通过现有资料分析可能有抑郁的倾向,但缺少进一步的信息来判断),并对是否应该继续选择感到困惑,产生趋避冲突。

咨询思路:首先应当对阿式的困惑表示同感,并且充分给予宣泄的机会,以让来访者体会到真诚与理解。从中认清事实,到小晶提出分手为止两人的实际恋爱时间?感情生活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人原先对将来生活的憧憬和理想,体验美好的感觉,帮助来访者缓解消沉的心态。

然后在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双方父母的反对意见是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询问来访者面对自己父母提出的小晶和自己学历差异、没有稳定收入等问题,以及对方父母提出自己家不在市区的问题,如果两人真的在一起又将如何分别应对?并以此了解两人的感情现实基础。此过程应避免价值层面的干预,通过人本主义的技术让来访者自行领悟判断,可以进一步评估来访者的社会功能及社会支持系统,确定能够合理应对双方父母所提出质疑的有效资源和途径。同时,通过以上过程,使来访者能对对方父母产生一定的理解和同感。最后,可建议来访者与对方父母进行真诚沟通,让对方愿意且能够进一步了解自己、重新认识自己。在此时如果来访者能重新建立起继续与小晶恋爱的信念,则趋避冲突自然迎刃而解。

案例五:胡女士,48岁,学校职工,工人编制。她的先生是位教授,年近60岁,去年,她的先生住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在医院结识了一位30多岁的有

夫之妇,他们的关系逐步密切。半年之后,胡女士从他的另一个住所发现门打不开,她在先生开门之后,发现家门口有一双女士的鞋,她很冲动地进屋寻找,在衣柜里拖出了王女士,她上前打了王女士,并骂她不要脸等。令她吃惊的是,她的丈夫护着王女士,反而动手打自己的妻子。

胡女士极度愤怒、悲痛、失落。她有两个儿子,是双胞胎,现读高中,已有学习退步的倾向。她不想失去这个完整的家。她觉得离开丈夫,独自照顾儿子,经济压力很大,但是丈夫不想妥协,他要妻子同意他的社交自由,作为继续维持婚姻的条件。胡女士无助、无奈、愤怒。

分析:胡女士的情况主要是属于婚姻问题造成的多重趋避冲突。夫妻二人经济和社会地位相差悬殊,丈夫发生了婚外情令胡女士陷入困境。一方面选择继续维持婚姻需要忍受丈夫的“社交自由”,无法释怀心中愤怒。另一方面如果离开丈夫又担心自己无力支付独立照顾儿子的经济开支,由此产生动机冲突。

咨询思路:对胡女士的情感和情绪反应表示同感,面对丈夫的外遇,尤其之后对自己的粗暴态度,的确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创伤,让胡女士有一个充分宣泄的过程,并能够对咨询师产生信任感,以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此个案这一步相当重要)。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事实,胡女士和丈夫的相恋、结婚过程,婚姻维持的时间,以及在此过程中感情、生活的状况,包括夫妻生活的和谐度等等。由于其年龄、文化背景、地位等多方面与丈夫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这些因素可能造成其与丈夫之间的距离与隔阂。帮助胡女士能够认识到和丈夫之间发生此次婚姻危机的客观原因,然后再就当日发生的事件进行回顾,基于之前已分析的双方婚姻基础,特别引导胡女士思考当初采取直接打骂丈夫情人王女士的做法是否明智,使其具备坦然接纳目前现状的基本前提。可以根据掌握的不同信息结果,通过确认或高级同感的方式特别了解一下两人当年结婚的真实原因(如“当时你们的确是彼此自由相爱结合的吧?”或“嗯……你对和你丈夫的婚姻是不是还有别的想法呢?”,找到胡女士希望维持和丈夫婚姻的最大目的所在)。

同胡女士一起分析将来与丈夫可能出现的几种关系状况,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特别考虑到其丈夫对家庭本身的态度,特别对孩子的态度等等。比如分居不离婚将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及缓解经济负担,且能够符合丈夫提出的条件,但胡女士本身在感情生活上将陷入孤独,她是否能把这种孤独通过对儿子的照顾来补偿?如果离婚,则胡女士可以继续寻找自己的真正幸福,但是否能够争取从丈夫处获得足以维持自己和孩子生活的经济补偿?特别是首先能否争取到自己对孩子的抚养权?自己的自立能力又如何?如果继续维持婚姻,自己是否能够重新换回丈夫的真心?如果不能,又能否忍受丈夫在自己眼皮下仍旧我行我素的“社交自由”?通过对几种不同选择的利弊分析,最终引导胡女士找出相对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是基于之前所总结出她最在乎的方面,而以此为条件可以承受其他消极性的后果。

案例六:某女,20岁,大学二年级,性格内向,喜欢文学,尤其是喜欢小说。刚入校看到同学谈恋爱。男友提出“恋爱”,她考虑再三,答应。三个月来,感觉很好。男友长得很帅,对他体贴入微,感到满足。但最近一个月来,赶到无聊与厌倦。每天两人都在一起,想这就是爱情。想一个人在一起,男友来电,总借口推掉。又怕男友认为自己变坏了。心烦意乱。精神不振。

分析:来访者的问题初步判断主要是恋爱问题产生的趋避冲突。由于文学小说的影响,对恋爱产生了理想化的期待,又因为刚入校时看到其他同学的恋爱产生了从众心理。而由于理想和现实脱节,不久产生厌倦感,就是否放弃这段感情发生困惑,一方面渴望重获一个人的自由,摆脱对恋爱的厌烦,另一方面害怕留给对方不良印象,产生动机冲突。

咨询思路:首先对来访者表示一定的同感,并让其体会两人初恋的感觉,回味美好的体验。然后再关注于目前的现状,并进一步作具体化:除了帅气以外,男友还有其他哪些吸引自己之处?又有哪些让自己不满意之处?男友对她的态度是否有变化,有哪些变化?自己在两人交往过程中的感受和变化又是如何的?目前两人恋爱生活的主要内容为何?因为什么原因不能有更多丰富的内容? 通过这些细节的具体化,帮助来访者分析初恋的美好理想与现实的单调乏味的差别原因,使得其更多关注于感情在现实中存在需要具备的关键因素,从而正确把握自己的恋爱观,认识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找到自己的感情目标,再来评估目前两人的恋爱状况是否应当继续,促使来访者自决。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趋避冲突

案例一:赵某,女,45岁。前几年丧夫,一直过得很不如意,幸好有一位男同事经常照顾她。最近,她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位男同事,男同事也向她表白过。但这位男同事已经有了妻子、孩子,又不肯离婚。她本人则离不开这位男同事,又怕落下破坏他人家庭的名声,因此十分烦恼。

分析:该个案初步判断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中的趋避冲突。面对已婚男同事,是否应该继续与他保持情人关系出现困扰,既对对方有依赖感,又害怕长此以往给自己名誉带来的恶劣影响,由此产生两难的抉择。

咨询思路:首先应当对赵某的困扰表示同感,对喜欢的人而因为种种客观因素不能在一起,本身的确是一件痛苦的事。然后,进一步了解事实,比如她与男同事的相处过程,两人的接触深度、频度,最重要的是面对她的求爱,男同事的具体态度究竟如何?既然表白,又不肯离婚,那么对方希望达到一个如何的状态?自己对这一状态的接受态度又是如何等等。另外,可以就赵某与前夫生前的夫妻关系进行一个了解,从中尝试发现其所不如意的原因,以及喜欢这个男同事本身的个性因素,她喜欢的是什么类型的丈夫?向往什么状态的家庭生活等,并与其共同探讨这些想法的现实可行性,尝试寻找这当中可能存在的来访者的认知偏误,如过分追究理想化和完美无暇的生活等等。

然后,在掌握以上信息的基础上,就是否继续与男同事交往进行一个利害分析,如果继续保持关系,可能存在的好处与可能带来的坏处,引导来访者从现实角度深入思考利害,包括法律、道德层面上也许会出现的风险,但必须由来访者为主体的思考,避免强加价值观念于人。在之前来访者能够对生活有一个理性认知的基础上,令其自行作出适当的抉择,若仍存在举棋不定,可在良好咨访关系的前提下留下家庭作业,让来访者将能想到的所有利、害写于纸上,然后每天勾去一个自己可以接受或忽略的后果,直至剩下最后的选择。

案例二:吴某,女,25岁。最近换了一个工作,到了新的单位。她所在部门的一位男主管对她十分关心,经常请她去自己的办公室坐坐,嘘寒问暖。她觉得这位主管的女儿和自己差不多大,又在国外读书,因此才会对自己那么好,所以也就没有在意。可终于有一天,这位主管试图拥抱她,被她借机逃走了。她十分喜欢现在的工作,不但工资待遇高,与同事的关系也很融洽,而且这家单位也很有发展前途,因此不太愿意离开;但她又不知道以后如何面对这位主管,而且新的单位离家太远,每天要花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路上。现在她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分析:吴某的问题属于多重趋避冲突。由于认为上司对自己有非份的企图,产生了离职的念头。而面对去与留两种选择,每一种都存在不同的利弊,因此而产生了动机冲突,不知该如何抉择。

咨询思路:首先应当对吴某的困惑表示同感,面对各有利弊的抉择,的确是

很让人为难的事。然后进一步了解事实。她在该单位工作的具体时间?原本加入这家单位最大的初衷?个人的近期事业目标和生活目标?举例说明事件发生之前她与主管之间的交往深度以及性质。在此基础上,了解那次事件发生的过程:当主管试图拥抱她,是在什么样的情景和环境下?可以质疑来访者认定这是对方对自己有非份企图的依据?在事件以后,主管对她的态度有否改变?有哪些改变?据此分析继续留任公司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的各种有利或不利影响以及影响的严重程度。

在了解以上信息的基础上,对留任该公司的有利之处(如工资高、发展好、同事关系融洽)和弊端(上班路途远、新单位工作不久、与主管今后的相处等等)分别列举,并进行权衡,帮助来访者明确哪些是最能够接受的,直到做出相对有利的抉择。在此过程,注意来访者是否表示出过分苛求完美的倾向,否则需要进行一些认知层面上的干预,让来访者明白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案,只能选取相对利多弊少的抉择。

案例三:魏某,高中男教师,30岁。他和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教师恋爱了。但因为曾经和自己班里的女生有过超越师生的关系,所以非常担心女友日后知道这件事。现在他对自己过去的作为也非常后悔,自述:“回想起来真的好像恶梦一样,当时明明知道是在做错事,但却无法左右自己的行为。”现在魏某很爱自己的女友,既怕日后女友知道后会指责自己欺骗她,又怕现在坦诚相告后女友不会原谅自己,因而十分苦恼。

分析:魏某的问题属于双趋冲突。由于担心曾经和学生的关系影响自己与现任同事的恋爱,在是否应该立即坦白实情上产生困扰,可每一种选择都带有潜在的威胁,又必须择其一才能避其二,因此产生心理冲突。

咨询思路:首先对魏老师的内心困惑表示同感,对于其自责当初所发生的“错事”应当避免道德评价而给予无条件接纳,以降低由此带来的心理压力。然后进行事实情况的了解,比如现任女友的个性、两人相识相知的过程,感情的牢固度等等,用以确定吐露真情以后对方可能的反应以及严重程度;在此基础上,就他与那位女生的事件进行回顾,必须确认“超越师生的关系”具体是指什么?达到什么严重的程度?(这一步的前提是前面同感和接纳等过程让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了足够的信任感)以及此事目前知晓的人数,以分析今后可能会给魏老师的感情生活乃至其他各个层面的生活造成的影响。针对其自述的话,应当给予积极关注,赞赏其能够从过去一时冲动的行为中解脱,希望能够重新开始理性的恋情,并以通过专业知识向对方解释在特定情景下人的本能的确会产生不能自控的冲动行为,尽量降低在讲述事件的过程中产生的阻抗,并能让来访者不至于对此事的后果过分夸大。

在了解了以上信息的基础上,与来访者一起系统地总结两种选择可能产生的后果,且每一种后果都需要通过质疑等方式进一步确认,帮助来访者做出一个相

对消极影响较小的选择。在此过程,注意来访者是否表示出过分苛求完美的倾向,否则需要进行一些认知层面上的干预,让来访者明白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案,只能选取相对利多弊少的抉择。

案例四:阿式,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一年前在一次网上聊天时,他偶然遇到自己的中学同学小晶。他们虽然同学过一年,印象不深,但在聊天时都感到有共同语言。半月前,他们两人见面,小晶是个活泼、漂亮的女孩,他非常喜欢,小晶对他也很满意。两人很快坠入情网,恋爱的日子里,他觉得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两人虽然偶有小争执,但很快喊停,重归于好。可是没想到他们俩的关系都遭到双方的家长反对。阿式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儿子是正牌大学生,而小晶却是高中生,没有稳定的收入。小晶的父母反对是因为阿式的家不在市区。双方家长的态度都很强硬。小晶为此和母亲发生争执,结果母亲生气住进了 医院,小晶觉得对不起家人,无奈只好哭着提出与阿式分手。阿式万分痛苦,感到一切都没有意义。他想过死,可不会那样做,因为他爱家人,但他又难以自拔,每日寝食不安,意志消沉,对未来毫无信心。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勇气去爱。 分析:阿式的问题主要是失恋问题,由于和老同学的相恋受到双方家长的反对,再加上对方主动选择了放弃,导致他产生了消沉的状态(通过现有资料分析可能有抑郁的倾向,但缺少进一步的信息来判断),并对是否应该继续选择感到困惑,产生趋避冲突。

咨询思路:首先应当对阿式的困惑表示同感,并且充分给予宣泄的机会,以让来访者体会到真诚与理解。从中认清事实,到小晶提出分手为止两人的实际恋爱时间?感情生活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人原先对将来生活的憧憬和理想,体验美好的感觉,帮助来访者缓解消沉的心态。

然后在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双方父母的反对意见是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询问来访者面对自己父母提出的小晶和自己学历差异、没有稳定收入等问题,以及对方父母提出自己家不在市区的问题,如果两人真的在一起又将如何分别应对?并以此了解两人的感情现实基础。此过程应避免价值层面的干预,通过人本主义的技术让来访者自行领悟判断,可以进一步评估来访者的社会功能及社会支持系统,确定能够合理应对双方父母所提出质疑的有效资源和途径。同时,通过以上过程,使来访者能对对方父母产生一定的理解和同感。最后,可建议来访者与对方父母进行真诚沟通,让对方愿意且能够进一步了解自己、重新认识自己。在此时如果来访者能重新建立起继续与小晶恋爱的信念,则趋避冲突自然迎刃而解。

案例五:胡女士,48岁,学校职工,工人编制。她的先生是位教授,年近60岁,去年,她的先生住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在医院结识了一位30多岁的有

夫之妇,他们的关系逐步密切。半年之后,胡女士从他的另一个住所发现门打不开,她在先生开门之后,发现家门口有一双女士的鞋,她很冲动地进屋寻找,在衣柜里拖出了王女士,她上前打了王女士,并骂她不要脸等。令她吃惊的是,她的丈夫护着王女士,反而动手打自己的妻子。

胡女士极度愤怒、悲痛、失落。她有两个儿子,是双胞胎,现读高中,已有学习退步的倾向。她不想失去这个完整的家。她觉得离开丈夫,独自照顾儿子,经济压力很大,但是丈夫不想妥协,他要妻子同意他的社交自由,作为继续维持婚姻的条件。胡女士无助、无奈、愤怒。

分析:胡女士的情况主要是属于婚姻问题造成的多重趋避冲突。夫妻二人经济和社会地位相差悬殊,丈夫发生了婚外情令胡女士陷入困境。一方面选择继续维持婚姻需要忍受丈夫的“社交自由”,无法释怀心中愤怒。另一方面如果离开丈夫又担心自己无力支付独立照顾儿子的经济开支,由此产生动机冲突。

咨询思路:对胡女士的情感和情绪反应表示同感,面对丈夫的外遇,尤其之后对自己的粗暴态度,的确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创伤,让胡女士有一个充分宣泄的过程,并能够对咨询师产生信任感,以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此个案这一步相当重要)。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事实,胡女士和丈夫的相恋、结婚过程,婚姻维持的时间,以及在此过程中感情、生活的状况,包括夫妻生活的和谐度等等。由于其年龄、文化背景、地位等多方面与丈夫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这些因素可能造成其与丈夫之间的距离与隔阂。帮助胡女士能够认识到和丈夫之间发生此次婚姻危机的客观原因,然后再就当日发生的事件进行回顾,基于之前已分析的双方婚姻基础,特别引导胡女士思考当初采取直接打骂丈夫情人王女士的做法是否明智,使其具备坦然接纳目前现状的基本前提。可以根据掌握的不同信息结果,通过确认或高级同感的方式特别了解一下两人当年结婚的真实原因(如“当时你们的确是彼此自由相爱结合的吧?”或“嗯……你对和你丈夫的婚姻是不是还有别的想法呢?”,找到胡女士希望维持和丈夫婚姻的最大目的所在)。

同胡女士一起分析将来与丈夫可能出现的几种关系状况,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特别考虑到其丈夫对家庭本身的态度,特别对孩子的态度等等。比如分居不离婚将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及缓解经济负担,且能够符合丈夫提出的条件,但胡女士本身在感情生活上将陷入孤独,她是否能把这种孤独通过对儿子的照顾来补偿?如果离婚,则胡女士可以继续寻找自己的真正幸福,但是否能够争取从丈夫处获得足以维持自己和孩子生活的经济补偿?特别是首先能否争取到自己对孩子的抚养权?自己的自立能力又如何?如果继续维持婚姻,自己是否能够重新换回丈夫的真心?如果不能,又能否忍受丈夫在自己眼皮下仍旧我行我素的“社交自由”?通过对几种不同选择的利弊分析,最终引导胡女士找出相对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是基于之前所总结出她最在乎的方面,而以此为条件可以承受其他消极性的后果。

案例六:某女,20岁,大学二年级,性格内向,喜欢文学,尤其是喜欢小说。刚入校看到同学谈恋爱。男友提出“恋爱”,她考虑再三,答应。三个月来,感觉很好。男友长得很帅,对他体贴入微,感到满足。但最近一个月来,赶到无聊与厌倦。每天两人都在一起,想这就是爱情。想一个人在一起,男友来电,总借口推掉。又怕男友认为自己变坏了。心烦意乱。精神不振。

分析:来访者的问题初步判断主要是恋爱问题产生的趋避冲突。由于文学小说的影响,对恋爱产生了理想化的期待,又因为刚入校时看到其他同学的恋爱产生了从众心理。而由于理想和现实脱节,不久产生厌倦感,就是否放弃这段感情发生困惑,一方面渴望重获一个人的自由,摆脱对恋爱的厌烦,另一方面害怕留给对方不良印象,产生动机冲突。

咨询思路:首先对来访者表示一定的同感,并让其体会两人初恋的感觉,回味美好的体验。然后再关注于目前的现状,并进一步作具体化:除了帅气以外,男友还有其他哪些吸引自己之处?又有哪些让自己不满意之处?男友对她的态度是否有变化,有哪些变化?自己在两人交往过程中的感受和变化又是如何的?目前两人恋爱生活的主要内容为何?因为什么原因不能有更多丰富的内容? 通过这些细节的具体化,帮助来访者分析初恋的美好理想与现实的单调乏味的差别原因,使得其更多关注于感情在现实中存在需要具备的关键因素,从而正确把握自己的恋爱观,认识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找到自己的感情目标,再来评估目前两人的恋爱状况是否应当继续,促使来访者自决。


相关内容

  • 12个典型案例分析
  • 1.第二章 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 主要问题: 1)精神分析理论.行为理论.认知学派.人本主义理论的主要理论及观点? 2)运用以上理论来解释人类抑郁的成因? 典型案例: 玛茜,19岁,刚上大学.她在一个小镇长大,在离家很远的一个重点大学就读.家境一般, 财力有限,大学奖学金是她上大学的唯一机会 ...

  • 2016年最高检发布检察机关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 2016年最高检发布检察机关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检察机关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1 对涉罪未成年人心理危机开展紧急干预 一.基本案情 2015年5月,江苏省淮安市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小朱(17岁)涉嫌盗窃一案过程中,获知因有关人员在社会调查工作中不慎泄露案情,村邻们议论纷纷并对小朱另眼相 ...

  • 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分析
  • 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违法犯罪案例分析 1.追求享乐心理 这是大学生中较为普通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校大学生没有经济收入,但一些人往往又追求高消费.摆阔气,整天想着不劳而获,做人上之人.这类大学生的家庭条件往往并不困难,但他们追求高消费,享乐成了优势需要,一旦手头"吃紧",向家里伸手又 ...

  • 主管级人员素质测评分析报告样本
  • 报告阅读说明 本分析报告根据评价人对<重庆亚斯特热处理有限公司骨干人员素质调查问卷>的回答生成.素质测评展示的是被评估人的责任心与主动性.团队合作.创新与执行能力等方面的特征,是组织或个人在进行工作匹配.职业发展时可供参考的信息. 调查采取螺旋式结构试卷,全员性无记名测评(部分除外),测 ...

  • 中学生心理健康典型案例
  • 中学生心理健康典型案例 中学生心理健康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一:与老师对立,逃学上网 有一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我遇到了一个曾经教过的男生.他是一个朋友的孩子--轩.我见到他时,一个人在大街上溜达,身上背着书包,嘴里还吸着烟.他开始并没有注意到我,当我喊他的名字时,先是一愣,后急忙扔掉香烟,站在那呆呆得 ...

  • 初一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症"典型案例分析及反思
  • 初一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症"典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是指新生进入新的学校后,由于和周围环境不适应.不协调,而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出现的迷茫.困惑.痛苦的情绪状态.如何正确认识"初一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症",并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摆脱&qu ...

  • "小学'学困生'典型个案研究"问卷调查报告
  • 一.概念界定及调查目的 小学"学困生"是指在小学学龄期儿童中智力基本正常,但由于环境.心理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学习能力或发展出现障碍的学生群体. 小学"学困生"的成因非常复杂,因此,我们试图从典型个案研究入手,通过调查分析.访谈等手段,了解小学&quo ...

  • 大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 第33卷 第4期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Vol.33,No.4 1998年12月 JOURNAL OF HENAN MEDICAL UNIVERSITY Dec.1998 大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3 大学生心理障碍与咨询课题组(李幼辉 徐恩惠执笔) 河南医科大学郑州450052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咨 ...

  • 大讨论典型案例-政务服务中心
  • 典型案例一:政务服务中心机关部署活动 11月15日下午,政务服务中心召开"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工作会议,对讨论活动进行全面部署.中心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主任李永泽受中心党组委托做动员报告,中心全体机关干部参加会议. 首先,李主任代表中心党组做动员讲话.一是统一思想,提 ...

  • 关于留守儿童的典型案例分析
  • 关爱,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晴空 --关于留守儿童的典型案例分析 清水县原泉小学 王少华 2014年6月 一.基本情况: 马文强,一个腼腆的小男孩:课堂上从不会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课间活动时也总是默默地趴在座位上,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刚接手二(2)班的数学学科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