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教案与 反思

《16*找骆驼》教学设计

明德小学 贾丽霞

【教材分析】

《找骆驼》这篇课文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

【设计理念】

这组课文围绕“观察中的发现”这一专题组合来编排。众所周知,观察中要有发现,极为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提出问题。因此,构思这一课文的教学,从语言文字学习的角度着眼,需要加强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能力的培养。我以课文前“学习提示”中体现阅读方法指导的两大问题──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以及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为主线展开学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体会老人是如何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过程。培养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发兴趣、设疑导入

1、猜谜语: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载重。风沙干旱都不怕,戈壁滩上逞英雄。

2、学生自由交流对骆驼的认识。

3、设疑:这是一位商人的骆驼,一天主人不小心把它给弄丢了,有一位老人见也没见过骆驼,却帮商人找回了骆驼,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找骆驼》,学了课文之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二、明确学习要点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该怎样学?

2、学习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问题一:骆驼有什么特点?问题二: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书解决。

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认读。

(2)出示课文内容,填一填。

《找骆驼》这个故事讲了商人( )一只骆驼,向老人( ),经老人( ),( )骆驼的事。

四、根据学习提示,练读课文对话,解决问题一

过渡: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请标上记号。(生自读并标注)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一。

2、汇报交流。

(1)老人说出了走失骆驼的几个特点?(三个)

(2)商人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特点后,心情如何?(心里高兴)从哪儿看出他心里高兴?

3、分角色朗读。

(1)现在老师来扮演老人,谁来扮演商人?(指名学生扮演)

(2)再读对话,你们发现商人说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着急—高兴—生气)

(老人说的骆驼的特点具体、全面,然而又说骆驼去哪儿了他也不知道,难怪商人会愤愤地指责老人。请大家读一读商人说的话。)

五、根据学习提示,细读老人的话,解决问题二

过渡:我们知道骆驼有这些特征,那么,老人又是怎样知道走失的骆驼有这些特征的呢?一起来学习第10自然段。

1、学生读第10自然段,完成表格。

读课文第十自然段,完成表格内容。

2、师生交流表格完成情况。

出示句子一: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1)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板书:脚印右深左浅

(2)为什么脚印深浅不同?与脚跛有什么关系?(可找同学做脚跛走路的动作,体会一下。)

(3)练习:加上“因为……所以……”说这句话。

出示后两个句子: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1)自学讨论:(方法同上句) 板书:左有蜜右有 树叶的牙齿印

(2)用“因为……所以……”说话

小结:板书:仔细观察 认真分析

3、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从哪个词看出商人找到了骆驼?(果然)

六、回顾全文,总结

1、故事很有趣,读了课文大家肯定受到很多启发。谁能说说,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事你会怎样做?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七、结合内容,拓展训练

商人找到骆驼,心情怎样,心里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八、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6*、找骆驼 看见 脚印左深右浅 左脚跛 又看见 左蜜右米 左驮蜜右驮米 还看见 叶上留有牙齿印 缺一颗牙齿 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找骆驼》教学反思

《找骆驼》一文记叙一个商人丢失了一头骆驼, 很着急, 一个老人凭着自己的观察, 进行了合理的分析, 推理, 指出了商人丢失的骆驼的特征, 最后, 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丢失的骆驼. 文章告诉我们:遇事要仔细观察, 勤于思考, 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上这篇课文,我首先以猜谜语导入,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重点是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自主感悟,我们精心设计了教案中的那份表格,让学生重点理解" 老人为什么能找准骆驼的特点,他的根据是什么?” 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再让学生进行全班反馈,从学生汇报的情况看,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能较准确地找出骆驼的特点,

1、左脚有点跛。2、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3、缺了一颗牙齿。并找出写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句子。并注意在思维训练过程中加强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让学生想想:骆驼的特点和老人观察的依据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学会用上“因为……所以……”的关联词练习说话,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符合逻辑,找到老人能准确无误判断的有力依据。

以上的两个教学设计在教学中都较顺利地完成并落实到了实处,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很高。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请学生想象:你想对商人和老人说什么?由于在前半节课讨论填表的环节所占的时间较长,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充分,导致在想象说话的过程中思维受到限制,并且思维较狭窄,只停留在“谢谢,向老人学习留心观察”的思路上。学生参与讨论时,个别学生的纪律约束力不够好,以后我在这方面要多留意,加强课堂的组织能力。

.

《找骆驼》说课稿

一、说教材

《找骆驼》这篇课文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新课标》对三年级学生的识字、阅读的要求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等因此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体会老人是如何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过程。培养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良好习惯。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是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

有人说过:“教无定法”但是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求设计具有“弹性”的教学设计,要适当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随时调整,以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发展的需要因此设计本课采用的教法如下:

1、情境教学法:我班孩子共有的特点就是有好奇心、爱探索、易感染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动态的东西所吸引,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在教学中以图文结合、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来创设情境辅助教学。

2、以读代讲法:在语文能力体系中,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为读书是理解课文最好的方法让学生有层次的读,尽情地读,力求读出对课文的独特感悟

四、说学法

根据常规班级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本文教学中我将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在读读、画画、议议中整体感知文本,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会倾听,在共同交流中,情境交融,构建新知。

五、说教学思路

这组课文围绕“观察中的发现”这一专题组合来编排。众所周知,观察中要有发现,极为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提出问题。因此,构思这一课文的教学,从语言文字学习的角度着眼,需要加强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能力的培养。我以课文前“学习提示”中体现阅读方法指导的两大问题──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以及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为主线展开学习。设计对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部分:谜语揭题,激发兴趣。由谜语引出“骆驼”,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骆驼的资料,初步了解骆驼,最后切入课题,导入新课。

第二部分:明确学习要求。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前的导读,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为学生今后自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三部分:学习课文1至9自然段。以“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这一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这几段是商人与老人的对话,讲述了老人所知道的情况,理解难度并不大,因此我重在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首先,并理解 “忿忿”的意思,以及当时商人的想法,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商人的情感,从着急到高兴再到转喜为怒,并在读中体会老人的冷静沉着使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知道走失骆驼的三个特点:左脚有点跛,左驮蜜右驮米,缺了一颗牙。

第四部分:探究学习第10自然段。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根据出示的问题:老人是怎样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自读第十自然段后完成表格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运用读读、议议、画画等手段,使学生明白: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我让学生读出“看见…又看见…还看见”的句式,让学生边读边说,完成表格,检查学生正误最后,指导朗读老人的话,升华情感通过读、说、议,使学生理解老人之所以能做出准确判断的依据,让学生和老人一起经历着思维的过程,进一步感受老人遇事冷静,观察仔细,认真思考的思维品质。

第11自然段仅两句话,告诉学生事情的结果,我先让学生齐读,

再抓“果然”一词,追问:从“果然” 一词你读懂了什么?再次体会老人的思维品质,自然学生谈谈为什么要顺着脚印去找,说说理由,也训练了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第五部分:回顾总结全文,明白道理。

六、说板书

本文板书直观、形象,表现出老人思维活动的全过程,教育学生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6*、找骆驼

看见 脚印左深右浅 左脚跛

又看见 左蜜右米 左驮蜜右驮米 还看见 叶上留有牙齿印 缺一颗牙齿 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16*找骆驼》教学设计

明德小学 贾丽霞

【教材分析】

《找骆驼》这篇课文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

【设计理念】

这组课文围绕“观察中的发现”这一专题组合来编排。众所周知,观察中要有发现,极为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提出问题。因此,构思这一课文的教学,从语言文字学习的角度着眼,需要加强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能力的培养。我以课文前“学习提示”中体现阅读方法指导的两大问题──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以及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为主线展开学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体会老人是如何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过程。培养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发兴趣、设疑导入

1、猜谜语: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载重。风沙干旱都不怕,戈壁滩上逞英雄。

2、学生自由交流对骆驼的认识。

3、设疑:这是一位商人的骆驼,一天主人不小心把它给弄丢了,有一位老人见也没见过骆驼,却帮商人找回了骆驼,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找骆驼》,学了课文之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二、明确学习要点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该怎样学?

2、学习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问题一:骆驼有什么特点?问题二: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书解决。

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认读。

(2)出示课文内容,填一填。

《找骆驼》这个故事讲了商人( )一只骆驼,向老人( ),经老人( ),( )骆驼的事。

四、根据学习提示,练读课文对话,解决问题一

过渡: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请标上记号。(生自读并标注)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一。

2、汇报交流。

(1)老人说出了走失骆驼的几个特点?(三个)

(2)商人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特点后,心情如何?(心里高兴)从哪儿看出他心里高兴?

3、分角色朗读。

(1)现在老师来扮演老人,谁来扮演商人?(指名学生扮演)

(2)再读对话,你们发现商人说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着急—高兴—生气)

(老人说的骆驼的特点具体、全面,然而又说骆驼去哪儿了他也不知道,难怪商人会愤愤地指责老人。请大家读一读商人说的话。)

五、根据学习提示,细读老人的话,解决问题二

过渡:我们知道骆驼有这些特征,那么,老人又是怎样知道走失的骆驼有这些特征的呢?一起来学习第10自然段。

1、学生读第10自然段,完成表格。

读课文第十自然段,完成表格内容。

2、师生交流表格完成情况。

出示句子一: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1)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板书:脚印右深左浅

(2)为什么脚印深浅不同?与脚跛有什么关系?(可找同学做脚跛走路的动作,体会一下。)

(3)练习:加上“因为……所以……”说这句话。

出示后两个句子: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1)自学讨论:(方法同上句) 板书:左有蜜右有 树叶的牙齿印

(2)用“因为……所以……”说话

小结:板书:仔细观察 认真分析

3、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从哪个词看出商人找到了骆驼?(果然)

六、回顾全文,总结

1、故事很有趣,读了课文大家肯定受到很多启发。谁能说说,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事你会怎样做?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七、结合内容,拓展训练

商人找到骆驼,心情怎样,心里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八、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6*、找骆驼 看见 脚印左深右浅 左脚跛 又看见 左蜜右米 左驮蜜右驮米 还看见 叶上留有牙齿印 缺一颗牙齿 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找骆驼》教学反思

《找骆驼》一文记叙一个商人丢失了一头骆驼, 很着急, 一个老人凭着自己的观察, 进行了合理的分析, 推理, 指出了商人丢失的骆驼的特征, 最后, 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丢失的骆驼. 文章告诉我们:遇事要仔细观察, 勤于思考, 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上这篇课文,我首先以猜谜语导入,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重点是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自主感悟,我们精心设计了教案中的那份表格,让学生重点理解" 老人为什么能找准骆驼的特点,他的根据是什么?” 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再让学生进行全班反馈,从学生汇报的情况看,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能较准确地找出骆驼的特点,

1、左脚有点跛。2、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3、缺了一颗牙齿。并找出写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句子。并注意在思维训练过程中加强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让学生想想:骆驼的特点和老人观察的依据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学会用上“因为……所以……”的关联词练习说话,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符合逻辑,找到老人能准确无误判断的有力依据。

以上的两个教学设计在教学中都较顺利地完成并落实到了实处,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很高。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请学生想象:你想对商人和老人说什么?由于在前半节课讨论填表的环节所占的时间较长,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充分,导致在想象说话的过程中思维受到限制,并且思维较狭窄,只停留在“谢谢,向老人学习留心观察”的思路上。学生参与讨论时,个别学生的纪律约束力不够好,以后我在这方面要多留意,加强课堂的组织能力。

.

《找骆驼》说课稿

一、说教材

《找骆驼》这篇课文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新课标》对三年级学生的识字、阅读的要求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等因此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体会老人是如何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过程。培养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良好习惯。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是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

有人说过:“教无定法”但是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求设计具有“弹性”的教学设计,要适当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随时调整,以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发展的需要因此设计本课采用的教法如下:

1、情境教学法:我班孩子共有的特点就是有好奇心、爱探索、易感染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动态的东西所吸引,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在教学中以图文结合、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来创设情境辅助教学。

2、以读代讲法:在语文能力体系中,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为读书是理解课文最好的方法让学生有层次的读,尽情地读,力求读出对课文的独特感悟

四、说学法

根据常规班级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本文教学中我将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在读读、画画、议议中整体感知文本,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会倾听,在共同交流中,情境交融,构建新知。

五、说教学思路

这组课文围绕“观察中的发现”这一专题组合来编排。众所周知,观察中要有发现,极为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提出问题。因此,构思这一课文的教学,从语言文字学习的角度着眼,需要加强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能力的培养。我以课文前“学习提示”中体现阅读方法指导的两大问题──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以及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为主线展开学习。设计对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部分:谜语揭题,激发兴趣。由谜语引出“骆驼”,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骆驼的资料,初步了解骆驼,最后切入课题,导入新课。

第二部分:明确学习要求。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前的导读,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为学生今后自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三部分:学习课文1至9自然段。以“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这一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这几段是商人与老人的对话,讲述了老人所知道的情况,理解难度并不大,因此我重在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首先,并理解 “忿忿”的意思,以及当时商人的想法,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商人的情感,从着急到高兴再到转喜为怒,并在读中体会老人的冷静沉着使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知道走失骆驼的三个特点:左脚有点跛,左驮蜜右驮米,缺了一颗牙。

第四部分:探究学习第10自然段。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根据出示的问题:老人是怎样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自读第十自然段后完成表格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运用读读、议议、画画等手段,使学生明白: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我让学生读出“看见…又看见…还看见”的句式,让学生边读边说,完成表格,检查学生正误最后,指导朗读老人的话,升华情感通过读、说、议,使学生理解老人之所以能做出准确判断的依据,让学生和老人一起经历着思维的过程,进一步感受老人遇事冷静,观察仔细,认真思考的思维品质。

第11自然段仅两句话,告诉学生事情的结果,我先让学生齐读,

再抓“果然”一词,追问:从“果然” 一词你读懂了什么?再次体会老人的思维品质,自然学生谈谈为什么要顺着脚印去找,说说理由,也训练了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第五部分:回顾总结全文,明白道理。

六、说板书

本文板书直观、形象,表现出老人思维活动的全过程,教育学生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6*、找骆驼

看见 脚印左深右浅 左脚跛

又看见 左蜜右米 左驮蜜右驮米 还看见 叶上留有牙齿印 缺一颗牙齿 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相关内容

  • 三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封面+计划+教案000
  • 益民中心学校 语文学科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第四组教材紧扣 "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 文:<花钟>讲对植物的有趣观察和发现:<蜜蜂>讲对动物的 细心观察和试验:<玩出了名堂>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 单元内容 现 ...

  • [骆驼祥子]片段阅读指导课教案设计
  • <骆驼祥子>片段阅读指导课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 2.学科:语文 3.课时:一课时 4.预习,初步了解名著内容 5.多媒体电教室 二.教学课题 1.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骆驼祥子>这部名著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2)读名著,感悟主题,体会旧社会最底层 ...

  •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牧童.冬阳童年骆驼祖父的园子表格教案
  •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就是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这一组教 材共选编5篇课文,其中三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 <冬阳•童 年•骆驼队> <童年的发现> ,两篇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 <儿 童诗两首><古诗 ...

  • 花钟教学反思
  • 花钟教学反思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对于三年级上期这个特定的年龄段,根据课文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我确定了这篇课文在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应发挥的 ...

  • [骆驼祥子]教案
  •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 语 文 3,课时:1 课时 4,学生准备: (1) 初读<骆驼祥子>原著,了解小说情节,找出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断. (2) 潜心自读,自主批注. (3) 查找当时的社会背景资料(文字.图片等) . 二. 教学课题 1. ...

  • 教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黑龙江省依安县解放中学 孙秀荣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 2:学科:生物 3: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 ...

  •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及反思
  • <冬阳 童年 骆驼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金凤 2009.6 教学内容: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理念,就是从课题入手,把握全文主要内容,营造情感基调:通过自主学习一件件趣事,理清文章脉络:抓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逐渐加深情感体验,充分体验作者 ...

  • 8仙人掌的刺教案
  • 8.仙人掌的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说明植物某些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 2.推测动物某种形态结构与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相适应,并为自己的推测说明理由,能提出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3.能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发现比自己更好的解释. 4.在交流中发现最合理的推测. 教 ...

  • 中班公开语言课教案
  • 学好样 活动目标: 1.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学习字词"静悄悄""横冲直撞""糟糕""美妙". 2.培养幼儿良好的行走.坐姿.唱歌的习惯,萌发幼儿向好样学习. 3.学习儿歌,通过学习儿歌萌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