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解脱方法种种

  真事凑巧,我身边的两位年轻的朋友居然在同一时间里都遇到了相同的既是感情又是生活的难题――失恋。我知道,A君和B君正是青春年华,是钟情的最佳年龄。A君对此洒脱得很,不出几天又是一副英俊潇洒的模样,仿佛这是一次洗礼,丝毫不减往日的热情,我问他是否装成这样,他爽朗一笑:这算什么,只要自我解脱就行。而在车站上我见到的B君,愁眉紧锁,眼圈色深,疲惫不堪。   我很喜欢A君的处世法,就是“自我解脱。”   自我解脱,是生活的艺术,也是求得安宁、活得痛快前途径。自我解脱,这是运用心理学知识驾驭自身的方法,也是保持心理平衡的变换术。以下一些做法无疑是自我解脱的妙计:   自圆其说自慰法人除了互慰之外,自慰有时是很重要的。当自己陷入一个困境,适当地找些说得过去的理由加以“宽慰”,往往能解开心中的疙瘩,使心情愉快起来。这就是自慰。   有许多事情,结局已经定向,就要设法从定向给予你的消极成分中“自我解脱”出来,不要老是站在那里垂头丧气,对自己说说宽慰的话,就是帮助自己走出低谷的灵丹妙药。   遗忘处理转移法生活是不断转换的,人总是在遗忘记忆这一种循环往复中生活的。许多人对自己脑子的遗忘率过高深感忧虑,然而,生活里又确是需要“遗忘”的。一个人如果能记住一切,那他决不会快乐的。   人际交往的不愉快,往往是产生苦恼的一个因素。要从不和谐的氛围中解脱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忘记过去曾发生的纠葛,重新开始新的交往。   设身处地宽容法在众多的烦恼中,由不能宽容别人而引起自身愤懑的情形很多,在斤斤计较别人的同时使自己倍受“小气”的侵袭。像上述所讲到的B君,如能为他人着想,也不至于大伤脑筋,破坏自己的心境。要不爱你的人硬爱上你,这岂不难为人家吗?假如是真正的爱,就应该让别人自由自在地去选择,即使自己感到痛苦。我认为,为爱而苦恼是不值得的,不要计较别人的不是,要有一种使别人幸福也是自己幸福的观念的意识。   宽容,既能容人之短,更能容人之长。在宽容中,既给对方以机会,亦给自己以欢乐,这岂不两全齐美?而设身处地的宽容更有一种高风亮节的情怀,会使自己胸怀开阔,使“小气”无法让你烦恼。   等待机会平息法机遇对人并非平等,这句话在生活中屡屡兑现,当眼看到手的机会从鼻子底下溜走时,不免有惋惜之情,自我埋怨自责、失落、追悔、消沉等不良情绪会乘虚而入,搅得你心烦意乱。然而,机会是不断有的,错过了一次机会,追悔无济于事,还是应当让心平静下来,积聚力量去等待。   当机会失去让你悲叹时,你应尽量缩小这次挫折带给你的负效应,从幻想中“解脱”出来。昨天的机会一去不复返,重要的是去迎接新的希望。      综合治疗立体法,困惑的排泄、烦恼的驱除、苦闷的解除,都需要心理、物质、环境的相互作用。自我解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实现心理转换机制的制动阀,是调节情绪的重要手段,生活中的烦恼,大多是由客观与主观、愿望与实际的背离而产生的,这其中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心理因素。自我解脱是减少社会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与稳定的支柱。   自我解脱,可以通过转换环境。实现某一种的环境可以对人的心境起导向作用。当你心情不佳时,可以上剧场去看一场滑稽戏,可以到树木茂盛的公园散步,可以到街上去散散心,通过环境的反射,使紧张的心境松弛下来,使苦闷的情绪得到释放。这时的戏票、门票、发票,或许是你走向愉快的“入门券”。   自我解脱,还可以通过音乐调节来实现。近年来,人们对音乐的潜移默化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音乐对身心有一种别辟佳境的特殊功效。放一放音乐带,在陶醉中自有一番情趣,宽广、深厚的旋律会消除你郁闷的心境。   自我解脱,又可以通过适度的运动来缓解。运动,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机能的转换,同时生理的变化会引起心理的变化。心情不佳,去打一会儿篮球,可能会有助于情绪的调节。   自我解脱,也可以通过食物来加以辅助实现。食物与情绪的关系已为不少人所了解。香蕉、巧克力等都有缓解情绪的作用。   当然,自我解脱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适当的方法。   人生是漫长的,不应让苦闷占据你的生活,也不应让灰暗笼罩在你的身上,唯一的方法就是学会自我解脱。自我解脱的程度,实际上也就是你快乐的程度。   不可能完全避开烦恼,但自我解脱的事常常有。但愿你和我的朋友一样,在生活的征途上不被困惑扰心,扯起“自我解脱”的旗帜,去领略生活的情趣,品尝丝丝甜蜜,   (虞秋宁摘自《家庭医生》)

  真事凑巧,我身边的两位年轻的朋友居然在同一时间里都遇到了相同的既是感情又是生活的难题――失恋。我知道,A君和B君正是青春年华,是钟情的最佳年龄。A君对此洒脱得很,不出几天又是一副英俊潇洒的模样,仿佛这是一次洗礼,丝毫不减往日的热情,我问他是否装成这样,他爽朗一笑:这算什么,只要自我解脱就行。而在车站上我见到的B君,愁眉紧锁,眼圈色深,疲惫不堪。   我很喜欢A君的处世法,就是“自我解脱。”   自我解脱,是生活的艺术,也是求得安宁、活得痛快前途径。自我解脱,这是运用心理学知识驾驭自身的方法,也是保持心理平衡的变换术。以下一些做法无疑是自我解脱的妙计:   自圆其说自慰法人除了互慰之外,自慰有时是很重要的。当自己陷入一个困境,适当地找些说得过去的理由加以“宽慰”,往往能解开心中的疙瘩,使心情愉快起来。这就是自慰。   有许多事情,结局已经定向,就要设法从定向给予你的消极成分中“自我解脱”出来,不要老是站在那里垂头丧气,对自己说说宽慰的话,就是帮助自己走出低谷的灵丹妙药。   遗忘处理转移法生活是不断转换的,人总是在遗忘记忆这一种循环往复中生活的。许多人对自己脑子的遗忘率过高深感忧虑,然而,生活里又确是需要“遗忘”的。一个人如果能记住一切,那他决不会快乐的。   人际交往的不愉快,往往是产生苦恼的一个因素。要从不和谐的氛围中解脱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忘记过去曾发生的纠葛,重新开始新的交往。   设身处地宽容法在众多的烦恼中,由不能宽容别人而引起自身愤懑的情形很多,在斤斤计较别人的同时使自己倍受“小气”的侵袭。像上述所讲到的B君,如能为他人着想,也不至于大伤脑筋,破坏自己的心境。要不爱你的人硬爱上你,这岂不难为人家吗?假如是真正的爱,就应该让别人自由自在地去选择,即使自己感到痛苦。我认为,为爱而苦恼是不值得的,不要计较别人的不是,要有一种使别人幸福也是自己幸福的观念的意识。   宽容,既能容人之短,更能容人之长。在宽容中,既给对方以机会,亦给自己以欢乐,这岂不两全齐美?而设身处地的宽容更有一种高风亮节的情怀,会使自己胸怀开阔,使“小气”无法让你烦恼。   等待机会平息法机遇对人并非平等,这句话在生活中屡屡兑现,当眼看到手的机会从鼻子底下溜走时,不免有惋惜之情,自我埋怨自责、失落、追悔、消沉等不良情绪会乘虚而入,搅得你心烦意乱。然而,机会是不断有的,错过了一次机会,追悔无济于事,还是应当让心平静下来,积聚力量去等待。   当机会失去让你悲叹时,你应尽量缩小这次挫折带给你的负效应,从幻想中“解脱”出来。昨天的机会一去不复返,重要的是去迎接新的希望。      综合治疗立体法,困惑的排泄、烦恼的驱除、苦闷的解除,都需要心理、物质、环境的相互作用。自我解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实现心理转换机制的制动阀,是调节情绪的重要手段,生活中的烦恼,大多是由客观与主观、愿望与实际的背离而产生的,这其中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心理因素。自我解脱是减少社会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与稳定的支柱。   自我解脱,可以通过转换环境。实现某一种的环境可以对人的心境起导向作用。当你心情不佳时,可以上剧场去看一场滑稽戏,可以到树木茂盛的公园散步,可以到街上去散散心,通过环境的反射,使紧张的心境松弛下来,使苦闷的情绪得到释放。这时的戏票、门票、发票,或许是你走向愉快的“入门券”。   自我解脱,还可以通过音乐调节来实现。近年来,人们对音乐的潜移默化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音乐对身心有一种别辟佳境的特殊功效。放一放音乐带,在陶醉中自有一番情趣,宽广、深厚的旋律会消除你郁闷的心境。   自我解脱,又可以通过适度的运动来缓解。运动,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机能的转换,同时生理的变化会引起心理的变化。心情不佳,去打一会儿篮球,可能会有助于情绪的调节。   自我解脱,也可以通过食物来加以辅助实现。食物与情绪的关系已为不少人所了解。香蕉、巧克力等都有缓解情绪的作用。   当然,自我解脱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适当的方法。   人生是漫长的,不应让苦闷占据你的生活,也不应让灰暗笼罩在你的身上,唯一的方法就是学会自我解脱。自我解脱的程度,实际上也就是你快乐的程度。   不可能完全避开烦恼,但自我解脱的事常常有。但愿你和我的朋友一样,在生活的征途上不被困惑扰心,扯起“自我解脱”的旗帜,去领略生活的情趣,品尝丝丝甜蜜,   (虞秋宁摘自《家庭医生》)


相关内容

  • 教育与生活的意义
  • 教育与生活的意义 <一生的学习>克里希那穆提 那么,什么是生活的意义?我们为何生存,为何奋斗?如果我们受教育仅是为了出名,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变得更能支配他人,那么,我们的生活籽是肤浅而空洞的.如果我们受教育只是为了成为科学家,成为死守书本的学者,或成为沉迷于某种知识的专家,那么,我们将 ...

  • 第二十一 说行道智见清净品
  • 清净道论 (Visuddhi Magga) 觉音 尊者 著 译者 叶均 第二十一 说行道智见清净品 慧体之四----行道智见清净 其次以八智而到达顶点的观及第九谛随顺智,是名「行道知见清净」.此中:八智--即解脱于染而行正道及称为观的(一)生灭随观智,(二)坏随观智,(三)怖畏现起智,(四)过患随观 ...

  • 佛教"无我"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佛教"无我"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摘要:佛教的哲学理论博大精深,其部分思辨性的论证是通过对灵魂(我)有无的主题展开的.围绕着生命轮回的问题,古代印度宗教首先提出了"梵我同一"等思想,佛教不同意这些思想,提出了"五蕴缘起"的理论,论证人的灵魂 ...

  • 佛教大小乘之争
  • ◎ 山头主义,门户之见 弘一大师说:"因所皈依者为僧,非皈依某一人,应于一切僧众,若贤若愚,生平等心,至诚恭敬,尊之为师,自称弟子."身为佛弟子,当礼敬三宝,只要现出家相,具足正知正见,皆应护持.只要有能力,对于正信的道场,都尽心护持.切不可因护持某位法师或道场,而排斥毁谤其它法 ...

  • 藏传佛教.喇嘛教都是印度佛教的分支
  • 藏传佛教.喇嘛教都是印度佛教的分支 佛教和印度教有区别 佛教和印度教,同属于古老的东方宗教,同源于印度,而佛教在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罗门教.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罗门教的遵行者,有深入的学习和领会.然而佛陀并非毫无选择的全盘接受,而是以批评的态度,透过个人的修证体验,对于 ...

  • 一位出家师父给父母的一封信(释寂悟)
  • 出家比丘僧释寂悟师父 给父母的一封信(全文) 亲爱的爸妈: 您们好! 随着春节日渐逼近,我把自己出家前后的岁月作了一个深入的反思,又把是否还俗的问题,反反复复思惟了无数遍.现将深思熟虑的结果,同二老作一个汇报和沟通.因为我妈不识字,所以请爸爸将此信大意,向我妈清楚的解说一下. 爸,您和我妈辛辛苦苦把 ...

  • 解脱:修养是为人处世做人最基本的原则
  • "尊重别人,尊重自己,愉快生活"这是个人修养的三个基本原则.什么时候都应当尊重别人,不管对方的地位是高还是低.切记不要有不礼貌之举,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什么时候都应当尊重自己,每天要静静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别让滚滚红尘把自己吞没,别让虚浮名利把自己的双眼迷住.什么时候都应当愉 ...

  • [转载]体方法师: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8)
  • 原文地址:体方法师: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8)作者:林健 般若为诸佛之母--一切诸佛皆从般若法门出 辛二 校德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quo ...

  • 佛教的基本教义
  • 佛教的基本教义 主要内容: • 一.世界的本质--"空" 1.世界的本质是空 • 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会永恒地存在,都是依照一定的条件生存和毁灭 的,都要经历一个"成.住.坏.空"的过程.在人生上就表现为生老病死,这种状态就是空.. • 空是事物不断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