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溶栓,警惕远隔部位出血

病例简介

女性,73 岁,「言语不清伴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活 1 小时」为主诉入院。

患者于 2017 年 3 月 19 日 18:50 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清,同时伴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活,表现为吐字不清,家人不能完全理解,左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患者上述症状持续存在。19:50 于急诊就诊查,头 CT: 腔隙性脑梗塞、脑白质疏松、脑萎缩,于 21:13 开始给予患者 rt-PA 静脉溶栓治疗,按 0.6 mg/kg 给予患者溶栓治疗。

患者溶栓过程中舌面有少量出血,但很快出血停止,未影响溶栓继续治疗。患者于溶栓过程中 21:42 分心率 122 次/分,予西地兰注射液 0.2 静推。

患者于 22:25 左右静脉溶栓结束,22:45 左右患者进入病房。DNT:83 分钟。 患者既往心房纤颤病史、高血压病史。

溶栓前后患者查体比较

溶栓前查体

(阳性体征)

溶栓后即刻查体

(阳性体征)

言语不清

双眼右侧凝视

左侧鼻唇沟浅,示齿口角右偏

左侧肢体肌力 0 级,左侧病理征阳性

NIHSS 评分 14 分,mRS 评分 4 分,ADL 30 分,GCS 15 分

言语欠清

左侧鼻唇沟浅,示齿口角右偏

左侧肢体肌力 3 级,左侧病理征阳性

NIHSS 评分 6 分,mRS 评分 4 分,ADL 30 分,GCS 15 分

初步诊断:

1.右侧脑栓塞  2.高血压病 3 级(极高危)3.心律失常 心房纤颤

患者溶栓后第二天(2017 年 03 月 20 日)07 时 10 分自诉头痛,同时伴呕吐,查体见下表。

溶栓后出血查体

(阳性体征)

溶栓后即刻查体

(阳性体征)

言语不清

双眼右侧凝视

左侧鼻唇沟浅,示齿口角右偏

左侧肢体肌力 2 级,左侧病理征阳性

NIHSS 评分 10 分,mRS 评分 4 分,ADL 30 分,GCS 15 分

言语欠清

左侧鼻唇沟浅,示齿口角右偏

左侧肢体肌力 3 级,左侧病理征阳性

NIHSS 评分 6 分,mRS 评分 4 分,ADL 30 分,GCS 15 分

复查头 CT 提示左额叶及左侧小脑出血(图 1~2)。

图 1~2 3 月 20 号复查头 CT:左额叶及左侧小脑见条片状高密度影,周围见低密度水肿带。右侧基底节区、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可见点片状低密度影。双侧脑室周边脑白质密度减低。脑室系统略扩张,脑沟裂稍增宽,中线未见明显移位

立即给于患者输注滤白冷沉淀、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止血、降颅压治疗。溶栓后第三天,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基本恢复到出血前水平(NIHSS评分 10 分,mRS评分 4 分,ADL 30 分,GCS 15 分)。

住院第 24 天,患者出血基本吸收,完善头 SWI 检查现实双侧小脑半球、双侧额、颞、枕、顶叶多发微出血灶(图 3~6)。

  

图 3~6 颅脑 SWI 功能成像:左侧小脑见条片状低信号影,双侧小脑半球、双侧额、颞、枕、顶叶见多发点状低信号沉积。双侧颞枕顶叶见条状低信号沉积

出院前查体:言语清。左侧鼻唇沟略浅,示齿口角略右偏。左侧肢体肌力 5 级,左侧病理征阳性。NIHSS 评分 1 分。

病例讨论

脑出血是脑梗塞后静脉溶栓的严重并发症。

根据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CASS)的分类标准,基于 CT 表现,将梗塞后出血转化分为:

出血性脑梗塞(Hemorrhagic Infarction,HI)

HI-1 型:沿梗死边缘的小点状出血的

HI-2 型:梗死区内片状出血,无占位效应

脑实质出血(Parenchymal Hematoma,PH)

PH-1 型:有血肿形成,占位效应轻,小于梗死面积的 30%

PH-2 型:血肿超过梗死面积的 30%,有明显占位效应以及远离梗死区的出血 1

rPH 型:在远离原发梗塞灶以外的孤立性或多灶性脑出血 2

在 SITS-ISTR 研究中,发生 rPH 的患者数量占所有脑实质出血的 1/3,另外一个多中心研究中 rPH 发生率为 3.4%。

2014 年 Mazya 等研究表明静脉溶栓后 rPH 与 PH 的病因、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有所不同 3。

这篇文章的结论阐述了溶栓后 rPH 与 PH 有不同的发生机制,rPH 与既往的血管病理因素(如既往卒中病史、可能的脑叶淀粉样病变)强烈相关;而梗死部位局灶出血和大血管阻塞有关。

2016 年 Luis 等更加深入讨论了 rPH 的危险因素 4。

该文章认为:

溶栓后发生 rPH 患者与没有发生 PH 或 rPH 的患者在传统的危险因素(既往的治疗、DNT、卒中开始的 NIHSS 评分、影像学的关键征象、实验室化验)比较上均无差异。

和未发生 rPH 或 PH 患者比较,发生 rPH 的患者患有房颤的比率更高,脑叶微出血和皮层铁质沉积的概率更大。同时多变量分析发现,无症状脑梗死和脑叶微出血是溶栓后发生 rPH 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认为溶栓后发生 rPH 的患者早期的神经功能恶化、3 个月后致残率和死亡率更高。

2016 年的一篇关于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与脑微出血关系的荟萃分析发现:脑微出血是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大于 10 个脑微出血点的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的风险更高 5。

但此结论尚不能用来做为临床实际工作中排除和纳入患者静脉溶栓的标准,目前只适用于一些提高患者静脉溶栓安全性的试验研究。

编辑 | 陈珂楠

投稿及合作 | [email protected]

题图来源| shutterstock

参考文献:

1. Fiorelli M, Bastianello S, von Kummer R, del Zoppo GJ, Larrue V,Lesaffre E, et al.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within 36 hours of a cerebral infarct: relationships with early clinical deterioration and 3-month outcome in the 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 I (ECASS I) cohort. Stroke. 1999;30:2280–2284.

2. Trouillas P, von Kummer R. Classification and pathogenesis of cerebral hemorrhages after thrombolysis in ischemic stroke. Stroke. 2006;37:556–561.

3.Mazya MV, Ahmed N, Ford GA, Hobohm C, Mikulik R, Nunes AP, Wahlgren N; Scientific Committee of SITS International. Remote or Extraischem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n Uncommon Complication of Stroke Thrombolysis Results From the Safe Implementation of Treatments in Stroke- International Stroke Thrombolysis Register Stroke. 2014 Jun;45(6):1657-63. doi: 10.1161/STROKEAHA.114.004923. Epub 2014 May 1.

4.Prats-Sánchez L, Camps-Renom P, Sotoca-Fernández J, Delgado-Mederos R, Martínez-Domeño A, Marín R, Almendrote M, Dorado L, Gomis M, Codas J, Llull L, Gómez González A, Roquer J, Purroy F, Gómez-Choco M, Cánovas D, Cocho D, Garces M, Abilleira S, Martí-Fàbregas J; Catalan Stroke Code and Reperfusion Consortium (Cat-SCR). Remo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Results From a Multicenter Study Stroke. 2016 Aug;47(8):2003-9. doi: 10.1161/STROKEAHA.116.013952. Epub 2016 Jul 12.

5. Risk of 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High Cerebral Microbleed Burden: A Meta-analysis. Tsivgoulis G et al.  2016 Jun 1;73(6):675-83. doi: 10.1001/jamaneurol.2016.0292.

病例简介

女性,73 岁,「言语不清伴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活 1 小时」为主诉入院。

患者于 2017 年 3 月 19 日 18:50 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清,同时伴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活,表现为吐字不清,家人不能完全理解,左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患者上述症状持续存在。19:50 于急诊就诊查,头 CT: 腔隙性脑梗塞、脑白质疏松、脑萎缩,于 21:13 开始给予患者 rt-PA 静脉溶栓治疗,按 0.6 mg/kg 给予患者溶栓治疗。

患者溶栓过程中舌面有少量出血,但很快出血停止,未影响溶栓继续治疗。患者于溶栓过程中 21:42 分心率 122 次/分,予西地兰注射液 0.2 静推。

患者于 22:25 左右静脉溶栓结束,22:45 左右患者进入病房。DNT:83 分钟。 患者既往心房纤颤病史、高血压病史。

溶栓前后患者查体比较

溶栓前查体

(阳性体征)

溶栓后即刻查体

(阳性体征)

言语不清

双眼右侧凝视

左侧鼻唇沟浅,示齿口角右偏

左侧肢体肌力 0 级,左侧病理征阳性

NIHSS 评分 14 分,mRS 评分 4 分,ADL 30 分,GCS 15 分

言语欠清

左侧鼻唇沟浅,示齿口角右偏

左侧肢体肌力 3 级,左侧病理征阳性

NIHSS 评分 6 分,mRS 评分 4 分,ADL 30 分,GCS 15 分

初步诊断:

1.右侧脑栓塞  2.高血压病 3 级(极高危)3.心律失常 心房纤颤

患者溶栓后第二天(2017 年 03 月 20 日)07 时 10 分自诉头痛,同时伴呕吐,查体见下表。

溶栓后出血查体

(阳性体征)

溶栓后即刻查体

(阳性体征)

言语不清

双眼右侧凝视

左侧鼻唇沟浅,示齿口角右偏

左侧肢体肌力 2 级,左侧病理征阳性

NIHSS 评分 10 分,mRS 评分 4 分,ADL 30 分,GCS 15 分

言语欠清

左侧鼻唇沟浅,示齿口角右偏

左侧肢体肌力 3 级,左侧病理征阳性

NIHSS 评分 6 分,mRS 评分 4 分,ADL 30 分,GCS 15 分

复查头 CT 提示左额叶及左侧小脑出血(图 1~2)。

图 1~2 3 月 20 号复查头 CT:左额叶及左侧小脑见条片状高密度影,周围见低密度水肿带。右侧基底节区、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可见点片状低密度影。双侧脑室周边脑白质密度减低。脑室系统略扩张,脑沟裂稍增宽,中线未见明显移位

立即给于患者输注滤白冷沉淀、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止血、降颅压治疗。溶栓后第三天,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基本恢复到出血前水平(NIHSS评分 10 分,mRS评分 4 分,ADL 30 分,GCS 15 分)。

住院第 24 天,患者出血基本吸收,完善头 SWI 检查现实双侧小脑半球、双侧额、颞、枕、顶叶多发微出血灶(图 3~6)。

  

图 3~6 颅脑 SWI 功能成像:左侧小脑见条片状低信号影,双侧小脑半球、双侧额、颞、枕、顶叶见多发点状低信号沉积。双侧颞枕顶叶见条状低信号沉积

出院前查体:言语清。左侧鼻唇沟略浅,示齿口角略右偏。左侧肢体肌力 5 级,左侧病理征阳性。NIHSS 评分 1 分。

病例讨论

脑出血是脑梗塞后静脉溶栓的严重并发症。

根据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CASS)的分类标准,基于 CT 表现,将梗塞后出血转化分为:

出血性脑梗塞(Hemorrhagic Infarction,HI)

HI-1 型:沿梗死边缘的小点状出血的

HI-2 型:梗死区内片状出血,无占位效应

脑实质出血(Parenchymal Hematoma,PH)

PH-1 型:有血肿形成,占位效应轻,小于梗死面积的 30%

PH-2 型:血肿超过梗死面积的 30%,有明显占位效应以及远离梗死区的出血 1

rPH 型:在远离原发梗塞灶以外的孤立性或多灶性脑出血 2

在 SITS-ISTR 研究中,发生 rPH 的患者数量占所有脑实质出血的 1/3,另外一个多中心研究中 rPH 发生率为 3.4%。

2014 年 Mazya 等研究表明静脉溶栓后 rPH 与 PH 的病因、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有所不同 3。

这篇文章的结论阐述了溶栓后 rPH 与 PH 有不同的发生机制,rPH 与既往的血管病理因素(如既往卒中病史、可能的脑叶淀粉样病变)强烈相关;而梗死部位局灶出血和大血管阻塞有关。

2016 年 Luis 等更加深入讨论了 rPH 的危险因素 4。

该文章认为:

溶栓后发生 rPH 患者与没有发生 PH 或 rPH 的患者在传统的危险因素(既往的治疗、DNT、卒中开始的 NIHSS 评分、影像学的关键征象、实验室化验)比较上均无差异。

和未发生 rPH 或 PH 患者比较,发生 rPH 的患者患有房颤的比率更高,脑叶微出血和皮层铁质沉积的概率更大。同时多变量分析发现,无症状脑梗死和脑叶微出血是溶栓后发生 rPH 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认为溶栓后发生 rPH 的患者早期的神经功能恶化、3 个月后致残率和死亡率更高。

2016 年的一篇关于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与脑微出血关系的荟萃分析发现:脑微出血是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大于 10 个脑微出血点的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的风险更高 5。

但此结论尚不能用来做为临床实际工作中排除和纳入患者静脉溶栓的标准,目前只适用于一些提高患者静脉溶栓安全性的试验研究。

编辑 | 陈珂楠

投稿及合作 | [email protected]

题图来源| shutterstock

参考文献:

1. Fiorelli M, Bastianello S, von Kummer R, del Zoppo GJ, Larrue V,Lesaffre E, et al.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within 36 hours of a cerebral infarct: relationships with early clinical deterioration and 3-month outcome in the 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 I (ECASS I) cohort. Stroke. 1999;30:2280–2284.

2. Trouillas P, von Kummer R. Classification and pathogenesis of cerebral hemorrhages after thrombolysis in ischemic stroke. Stroke. 2006;37:556–561.

3.Mazya MV, Ahmed N, Ford GA, Hobohm C, Mikulik R, Nunes AP, Wahlgren N; Scientific Committee of SITS International. Remote or Extraischem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n Uncommon Complication of Stroke Thrombolysis Results From the Safe Implementation of Treatments in Stroke- International Stroke Thrombolysis Register Stroke. 2014 Jun;45(6):1657-63. doi: 10.1161/STROKEAHA.114.004923. Epub 2014 May 1.

4.Prats-Sánchez L, Camps-Renom P, Sotoca-Fernández J, Delgado-Mederos R, Martínez-Domeño A, Marín R, Almendrote M, Dorado L, Gomis M, Codas J, Llull L, Gómez González A, Roquer J, Purroy F, Gómez-Choco M, Cánovas D, Cocho D, Garces M, Abilleira S, Martí-Fàbregas J; Catalan Stroke Code and Reperfusion Consortium (Cat-SCR). Remo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Results From a Multicenter Study Stroke. 2016 Aug;47(8):2003-9. doi: 10.1161/STROKEAHA.116.013952. Epub 2016 Jul 12.

5. Risk of 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High Cerebral Microbleed Burden: A Meta-analysis. Tsivgoulis G et al.  2016 Jun 1;73(6):675-83. doi: 10.1001/jamaneurol.2016.0292.


相关内容

  • 201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 2015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5-06-07 近年来,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第三版" 心肌梗死全球定义" 已公布,欧洲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对STEMI 治疗指南 ...

  • 脑血管病一级二级预防
  • 内容简介 脑血管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呈上升和低龄化趋势,农村地区也日益突出.脑血管病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不仅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国家及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医疗.经济和社会负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指南"从加强预防的角度出 ...

  • 个案-心内科
  • 1简述题 11. 该患者有哪些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答:①男性;②40岁以上;③血脂异常;④高血压;⑤吸烟;⑥肥胖; ⑦进食过多脂肪和胆固醇;⑧A 型性格. @ 12.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哪些疾病? 答: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 段抬髙心肌梗死和 冠心病猝死. 13. 如何 ...

  •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
  • 快速上手指南: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 2015-11-15 20:40 来源:丁香园作者:iang 字体大小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学组组织专家对 2010 年中国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了更新.本文为您整理了指南精 ...

  • ACCP-7抗栓和溶栓治疗指南
  • 解读ACCP-7抗栓和溶栓治疗指南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简称ACCP)从1986年发布抗栓和溶栓治疗指南以来,大约每3年更新一次,该指南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公认最权威的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指南.它涵盖了所有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以及所有与血栓栓塞相关的学科,如心血管内科和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肿瘤科. ...

  • 溶栓治疗对脑梗塞到底有多大帮助?
  • 病例描述:溶栓治疗对脑梗塞患者可以疏通梗塞血管,明显改善神经功能.而溶栓治疗"时间窗"的概念早已写入教科书,但是实践证明对不幸错过"时间窗"的患者采取溶栓治疗,仍可部分获益. 病例1: 患者,女性,70岁 主诉: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2小时. 既往史:有&qu ...

  • 2常见急病的急诊急救
  • 常见急病的急诊急救 冠心病 • 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 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也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或缺血性心脏病. 急性冠脉综合症 • 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

  • 灌注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与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再灌注的相关性
  • 空堡控经整盘查垫12生2旦箜笪鲞笠2甥垡匦!』盟£!趔,』!!!垫12.Y2L笪.盟垒Z ・471・ .临床研究. 灌注加权成像一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与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再灌注的相关性 楼敏严余清 [摘要] 陈智才 孙建忠胡海涛吴继敏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前的灌注加权成像(PWI)-弥散加权成像(D ...

  • 最新出血性脑梗死的分型及诊治(实用)
  • 出血性脑梗死的分型及诊治 出血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比较常见的转归,在治疗上有矛盾性,病人家属不太理解,请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临床工作中遇到的,文献查阅的病历和大家分享,把自己的所知奉献给大家,以增进我们对这种疾病的了解,我先抛砖以下: 1 HT的发病机制 血管壁缺血性损伤 闭塞血管再通 侧枝循环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