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节约型森林村庄绿化设计

摘要根据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和农耕地紧缺的实际情况, 结合 自然 村落的居民现状, 提出与环境紧密结合的森林村庄绿化设计理念。森林村庄绿化建设以山体为主, 辅以村庄内点缀式绿化, 不占用沟谷地带的农耕地,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退耕还林, 选用毛竹、果木 经济 树种,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山体马尾松林阔叶化改造, 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从而达到森林村庄建设目的。 关键词节约型森林村庄; 绿化设计; 丘陵山区 节约型森林村庄绿化是以“最少的用地, 最少投资, 对周围环境干扰最少的绿化模式”, 营造是生态化丘陵山区绿地, 也是可持续绿地的方式。其遵循地方性, 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 通过生态设计来实现。森林村庄绿化是社会主义新 农村 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此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从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家园。丘陵山区农村绿化相对落后, 尤其是一些自然村落绿化率较低, 村容村貌较差。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对农村绿化工作高度重视, 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活动, 组织和引导群众掀起农村绿化热潮, 建成了一批绿化示范村。虽然许多学者对村庄绿化思路、模式、树种选择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 但由于影响村庄绿化的因素较多, 亦无固定的成熟的绿化模式可循。以仙居县上张乡田垟村森林村庄绿化为例, 对丘陵山区节约型森林村庄绿化设计作一探讨, 以供同行借鉴。 1区域概况 田垟村是仙居县南部丘陵山区一个自然村落(行政村), 位于仙清公路(国防公路) 的东侧, 上张乡南端、黄岙水库(步路乡) 北端。村北为坡耕地和马尾松林, 南边是水稻田即较为开阔的沟谷地带和马尾松、毛竹林, 村东边是窄长的沟谷地带且越往东越狭窄, 西边是沟坑和马尾松林山体。村庄座落在北边山脚, 村前的开阔地宽150~400 m,海拔高270 m左右。自南往北山坑水注入黄岙水库。全村186户, 总人口583人。靠山脚民房多为20世纪70~80年代翻新或重建的, 也有部分是古民居, 靠仙清公路为较具 现代 气息的3~5层楼房, 排列布局较合理。 山区人多地少是普遍的实情, 近年来生态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森林植被得到初步恢复, 伴随而来的是野生动物数量增多, 尤其野猪对农业生产危害最大。山间零星耕地无法耕种或抛荒或退耕还林, 再加上坡度为2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因此, 可耕作的土地只限于较开阔的山谷地带和村前村后的土地, 山区农民对可耕作土地尤为珍惜。 2与环境紧密结合的森林村庄绿化设计理念 2.1尊重自然 尊重田垟村的现状, 设计结合地形地貌, 尊重自然式、地域性、保护性、补偿性的生态设计理念。尊重丘陵山区的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 利用乡土植物资源和建材, 保护节约自然资本, 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尊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1]。 2.2因地制宜走节约型绿化之路 贯彻节约型用地绿化理念, 最大限度地节约绿化用地和各种自然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满足森林村庄绿化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景观效益, 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2]。因地制宜, 结合村庄四周的山体与村内的实际情况, 少用或不征占用农耕地。采用山体抛荒农耕地、荒山、疏林地改造进行森林村庄的绿化建设, 村内利用空隙地、路旁、屋边进行插绿点缀美景。 2.3以人为本 在丘陵山区自然型村庄绿化中, 要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生活需求, 以改善和提高村民生产、生活质量为前提, 因地制宜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绿化选用树种尊重村民意愿, 以示人文关怀, 多种吉祥树种。通过环境改造与绿化建设, 美化村容村貌, 提高村民生态文明意识, 普及生态文化, 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2]。 3森林村庄绿化设计 3.1浅水森林景观 靠近田垟村北端的黄岙水库南端的库尾湿地, 原为沟谷地带的农耕地, 水库蓄水后不能耕作, 枯水期为荒滩, 可选用池杉、水杉、落羽杉、桤木、枫香、乌桕等树种。在水库设计标高水位以下(垂直高差)1 m 处采用枫香、乌桕、桤木等树种, 苗高1 m 以上; 在水库设计标高水位线以下1~2 m 处, 选用池杉、水杉、落羽杉等树种, 苗高2 m 以上; 在水库设计标高水位以下2~3 m处, 选用3 m高以上的大苗。栽植配置为2 m×3 m或3 m×4 m。苗木不能截干、截顶。栽植时间在2月中旬至3月上中旬。苗木带土球或裸根, 土球直径35 cm 以上。栽后壅土至幼树根际部或用石块压在根际部, 提高幼树稳固性以利成活。在丰水期只要幼树顶端高出水面都能成活[3-4]。 3.2村北山体的改造绿化 村庄北边山

体下端多为坡耕地, 多数地块处于荒芜状态, 在征得农民同意的前提下, 发展 毛竹用材林或笋、竹两用竹或果木经济林。果木类可选用桃树、杨梅、梨、樱桃、猕猴桃、柿树等。保留田埂、地埂上的乔木树种, 以保持物种多样性。采用块状整地, 块状整地规格为100 cm ×100 cm ×20 cm,栽植时间同上。山体中上部位的马尾松林加以改造利用, 郁闭度在0.3以下的林地, 采用块状清理植被, 块状整地造林。选用枫香、木荷、黄檀、湿地松等树种, 运用不规则造林配置, 保留林地内阔叶乔木树种, 对其萌蘖丛做好选育、定株和修枝。苗木规格一级苗以上。常绿阔叶树苗木栽植时摘除90%以上的叶片, 不能作截干、截顶。晴天栽植采用磷肥拌泥浆蘸根, 栽植时间同上。郁闭度在0.6以上的马尾松林做好间伐抚育改造, 伐除幼小马尾松个体, 伐除过密处部分中等木, 保留阔叶乔木树种, 并做好萌蘖丛的选育、定株和修枝, 提高阔叶树比重, 使林分较稳定。

摘要根据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和农耕地紧缺的实际情况, 结合 自然 村落的居民现状, 提出与环境紧密结合的森林村庄绿化设计理念。森林村庄绿化建设以山体为主, 辅以村庄内点缀式绿化, 不占用沟谷地带的农耕地,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退耕还林, 选用毛竹、果木 经济 树种,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山体马尾松林阔叶化改造, 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从而达到森林村庄建设目的。 关键词节约型森林村庄; 绿化设计; 丘陵山区 节约型森林村庄绿化是以“最少的用地, 最少投资, 对周围环境干扰最少的绿化模式”, 营造是生态化丘陵山区绿地, 也是可持续绿地的方式。其遵循地方性, 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 通过生态设计来实现。森林村庄绿化是社会主义新 农村 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此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从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家园。丘陵山区农村绿化相对落后, 尤其是一些自然村落绿化率较低, 村容村貌较差。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对农村绿化工作高度重视, 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活动, 组织和引导群众掀起农村绿化热潮, 建成了一批绿化示范村。虽然许多学者对村庄绿化思路、模式、树种选择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 但由于影响村庄绿化的因素较多, 亦无固定的成熟的绿化模式可循。以仙居县上张乡田垟村森林村庄绿化为例, 对丘陵山区节约型森林村庄绿化设计作一探讨, 以供同行借鉴。 1区域概况 田垟村是仙居县南部丘陵山区一个自然村落(行政村), 位于仙清公路(国防公路) 的东侧, 上张乡南端、黄岙水库(步路乡) 北端。村北为坡耕地和马尾松林, 南边是水稻田即较为开阔的沟谷地带和马尾松、毛竹林, 村东边是窄长的沟谷地带且越往东越狭窄, 西边是沟坑和马尾松林山体。村庄座落在北边山脚, 村前的开阔地宽150~400 m,海拔高270 m左右。自南往北山坑水注入黄岙水库。全村186户, 总人口583人。靠山脚民房多为20世纪70~80年代翻新或重建的, 也有部分是古民居, 靠仙清公路为较具 现代 气息的3~5层楼房, 排列布局较合理。 山区人多地少是普遍的实情, 近年来生态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森林植被得到初步恢复, 伴随而来的是野生动物数量增多, 尤其野猪对农业生产危害最大。山间零星耕地无法耕种或抛荒或退耕还林, 再加上坡度为2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因此, 可耕作的土地只限于较开阔的山谷地带和村前村后的土地, 山区农民对可耕作土地尤为珍惜。 2与环境紧密结合的森林村庄绿化设计理念 2.1尊重自然 尊重田垟村的现状, 设计结合地形地貌, 尊重自然式、地域性、保护性、补偿性的生态设计理念。尊重丘陵山区的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 利用乡土植物资源和建材, 保护节约自然资本, 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尊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1]。 2.2因地制宜走节约型绿化之路 贯彻节约型用地绿化理念, 最大限度地节约绿化用地和各种自然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满足森林村庄绿化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景观效益, 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2]。因地制宜, 结合村庄四周的山体与村内的实际情况, 少用或不征占用农耕地。采用山体抛荒农耕地、荒山、疏林地改造进行森林村庄的绿化建设, 村内利用空隙地、路旁、屋边进行插绿点缀美景。 2.3以人为本 在丘陵山区自然型村庄绿化中, 要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生活需求, 以改善和提高村民生产、生活质量为前提, 因地制宜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绿化选用树种尊重村民意愿, 以示人文关怀, 多种吉祥树种。通过环境改造与绿化建设, 美化村容村貌, 提高村民生态文明意识, 普及生态文化, 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2]。 3森林村庄绿化设计 3.1浅水森林景观 靠近田垟村北端的黄岙水库南端的库尾湿地, 原为沟谷地带的农耕地, 水库蓄水后不能耕作, 枯水期为荒滩, 可选用池杉、水杉、落羽杉、桤木、枫香、乌桕等树种。在水库设计标高水位以下(垂直高差)1 m 处采用枫香、乌桕、桤木等树种, 苗高1 m 以上; 在水库设计标高水位线以下1~2 m 处, 选用池杉、水杉、落羽杉等树种, 苗高2 m 以上; 在水库设计标高水位以下2~3 m处, 选用3 m高以上的大苗。栽植配置为2 m×3 m或3 m×4 m。苗木不能截干、截顶。栽植时间在2月中旬至3月上中旬。苗木带土球或裸根, 土球直径35 cm 以上。栽后壅土至幼树根际部或用石块压在根际部, 提高幼树稳固性以利成活。在丰水期只要幼树顶端高出水面都能成活[3-4]。 3.2村北山体的改造绿化 村庄北边山

体下端多为坡耕地, 多数地块处于荒芜状态, 在征得农民同意的前提下, 发展 毛竹用材林或笋、竹两用竹或果木经济林。果木类可选用桃树、杨梅、梨、樱桃、猕猴桃、柿树等。保留田埂、地埂上的乔木树种, 以保持物种多样性。采用块状整地, 块状整地规格为100 cm ×100 cm ×20 cm,栽植时间同上。山体中上部位的马尾松林加以改造利用, 郁闭度在0.3以下的林地, 采用块状清理植被, 块状整地造林。选用枫香、木荷、黄檀、湿地松等树种, 运用不规则造林配置, 保留林地内阔叶乔木树种, 对其萌蘖丛做好选育、定株和修枝。苗木规格一级苗以上。常绿阔叶树苗木栽植时摘除90%以上的叶片, 不能作截干、截顶。晴天栽植采用磷肥拌泥浆蘸根, 栽植时间同上。郁闭度在0.6以上的马尾松林做好间伐抚育改造, 伐除幼小马尾松个体, 伐除过密处部分中等木, 保留阔叶乔木树种, 并做好萌蘖丛的选育、定株和修枝, 提高阔叶树比重, 使林分较稳定。


相关内容

  • 创建林业生态县工作方案
  • 根据全市林业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为全面推进我市林业生态建设,组织好创建林业生态县工作,按照省府办《印发广东省创建林业生态县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1〕29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 ...

  • 济南南部山区规划文本
  • 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 文本 2009年12月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规划背景 南部山区是济南市重要的生态和水源涵养区.2001年济南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济南南部山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2002年山东省将该区域列入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2003年6月26日,山东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原则同意<济南 ...

  • 丽水市莲都区乡村庭院绿化植物配置探讨
  • 摘要根据丽水市莲都区村庄绿化工程实施情况,分析了乡村庭院绿化现状和特点,提出了庭院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并对庭院绿化植物配置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乡村庭院绿化;植物配置;原则;模式;浙江丽水;莲都区 中图分类号S7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079-01 庭院 ...

  • 鹤壁市生态规划
  • 鹤壁市生态建设规划 环境工程100班 200910031 曹研彦 鹤壁市生态规划 一.规划项目背景介绍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地理坐标东经113度59分--114度45分,北纬35度26分--36度02分.南北长67公里,东西宽69公里, 总面积2182平方公里,其中市 ...

  • 佛山市土地总体规划
  • 佛山市土地总体规划 佛山市地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南与中山接壤,东北与广州毗邻,西连肇庆,南达江门,邻近港澳,处于我国南大门的开放前沿.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境内交通便捷,已成为富有发展潜力的珠江三角洲西翼的重要城市之一.根据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全市土地总面积3848.49平方公里( ...

  •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一.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面临的形势 (一) 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996年全市农用地面积为1137723公顷(1706.58万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69.30%;建设用地面积为270868公顷(406.30万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16.51%;未利用地面积为232463公顷(34 ...

  • 永嘉县域总体规划公示
  • <永嘉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 一. 规划概况 为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我县城乡一体化进程,优化配置城乡空间资源,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要求和市政府有关指示精神,我县于2007年7月委托浙江省城乡规划研究设计院和县规划设计 ...

  • 巩义市水土保持规划
  •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水 土 保 持 规 划 作 业 (适用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组长: 组员: 时间: 2010-4-1 巩义市水土保持规划 1.基本情况 1.1.地形地貌 地质:以浅山丘陵为主的地形 我国地貌自西向东呈现三个台阶.巩义处于第二台阶向第三台阶过渡的边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8 ...

  • 生态工程 沿海防护林建设
  • 第三节 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 一.我国沿海防护林建设概况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340公里,岛屿海岸线长11159公里. 沿海地区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风沙海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991年我国开始实施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截至2008年底,沿海地区累计完成造林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