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党章学习讲座]第六讲

第六讲

实现伟大目标的指导原则和根本方针

——关于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2年11月14日通过)

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中指出:“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毛泽东同志的论断充分揭示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

党的路线是党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根据其基本政治纲领而确定的指导原则和根本方针,主要包括党在一定时期内的政治任务、目标以及为此而采取的手段和方法。按其不同的内容,党的路线可分为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三者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共同为实现党的伟大目标和根本宗旨指明前进道路、行动方针和原则要求。

一、关于党的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也称认识路线,指人的认识和实践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推动党的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顺利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贯重视端正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毛泽东同志早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就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1930年他进一步强调“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反对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坚持“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但是,一段时间内,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长凳必须叫长凳,叫条凳就是犯了路线错误”。结果造成惨重损失,几乎使中国革命陷于绝境。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领导。1935年毛泽东同志总结惨痛教训,批判了党内那种认为“圣经上载了的才是对的”的教条主义思想。1937年发表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以扫清党内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为主要目标,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辩证法。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并明确指出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演讲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作了最科学、最完整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指出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或书本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从中找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引出正确的结论,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左”、右倾错误,曾经给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造成重大损失,根本原因是没有解决好党的思想路线问题。为确立党的正确思想路线,全党进行了以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为主要内容的延安整风运动,对党

内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作了彻底的总清算。这次整风运动是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也是继五四运动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经过这次整风运动,到了党的七大,终于将全党的思想统一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来。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为了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我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新的艰苦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取得重大成就,但也走过弯路,犯过错误。犯错误的根源,在于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两个凡是”,既禁锢了拨乱反正的进行,也禁锢了新局面的开创。为了冲破禁锢,邓小平同志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环节,率先批评“两个凡是”,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强调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在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邓小平同志强调“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这一讲话,既突出了解放思想问题,又明确把是否坚持实践标准提高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从而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放在一起来概括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把解放思想放在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说明解放思想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思想路线“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际政治经济变化特点,提出“与时俱进”要求,赋予了我党思想路线新的时代内容。江泽民同志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是对实事求是更深层次的一种诠释,表达了党的思想路线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新要求。江泽民同志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开拓创新是坚持“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从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上使“与时俱进”的贯彻执行更加具体化。“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进入21世纪,我国面临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求真务实”的要求,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这是根据新形势下我们党所面临的新任务和存在的新问题,对全党提出的要求。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关键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求真务实”的提出,是党在思想路线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

十八大党章在总纲中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1938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大三大队毕业典礼上对学员们说: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无字之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读无字之书,就是要关注社会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 “原则”出发。这是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为什么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本本”出发呢?因为实际事物是具体的,而“本本”是对实际事物研究、抽象的结果,不能成为研究问题和作决策的出发点。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搞清楚,把事物的内部和外部联系弄明白,从中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符合群众要求的办法来。所以,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毛泽东同志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为此,既要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也要坚持彻底的辩证法,要用全面性的观点看问题,要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从处于一定时间和空间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出发,深入研究客观事物的内在矛盾、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什么理论与实际必须联系而不能互相脱离呢?因为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理论是否正确还要接受实践检验并要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同时,理论只有与实际紧密联系,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怎样才叫理论联系实际呢?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这就告诉人们,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来正确认识中国的客观实际,并从实际出发来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在实践中,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使之马克思主义化,以中国自己独创性的理论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三,实事求是。

1941年12月底,应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长彭真的请求,毛泽东同志为中共中央党校确定了八个字的校训:“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并为该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从此,“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奉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中国化、通俗化的概括和表述。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实事求是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即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三个方面都可以用实事求是加以解释和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做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同

样,要做到实事求是,又必须做到求真务实。胡锦涛同志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第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判断我们是否做到了实事求是,是否达到了真理性认识,衡量的标准是什么?毛泽东同志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实践标准的唯一性,指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这一点的认识是坚定不移的。邓小平同志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尊重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坚持用实践来检验、丰富、完善我们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胡锦涛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检验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其次,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如果在实践中达到了原来预想的结果,那么人的认识就被证实了,就可以称之为真理性的认识;如果失败了,并且不是由于认识之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那就是错误的认识。所以,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

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发展过程。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表明,真理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实践。实践提出新的需要解决的课题,创造出推动真理发展的手段,锻炼和提高人发现真理的能力。实践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推动真理由浅入深、由片面向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客观真理,正是因为它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二、关于党的政治路线

党的政治路线,又称总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完成党的主要任务而制定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制定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根本指南。党的政治路线,相对于具体工作路线而言,称为“基本路线”;相对于思想路线、组织路线而言,称为“政治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路线,也就是党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政治路线正确与否,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

(一)党的政治珞线的发展演变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句话是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文章的第一句话。

要进行革命,就必须制定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明确包括毛泽东同志所提问题在内的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领导力量等基本问题。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进行了失败、胜利、再失败、再胜利的艰苦斗争,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党的二大提出:“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这是党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彻

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但是,如何在革命实践中实现这一纲领,制定一条正确的革命总路线,却经历了曲折探索。“左”和右的错误,都是因为没有弄清楚革命的性质和对象,要么扩大了打击面,要么模糊了斗争面。经过对革命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毛泽东同志1939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毛泽东同志《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概括为总路线,指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遵循这条正确路线,我们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1952年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统一,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56年,在社会主义改造提前基本完成的形势下,党的八大提出:“我们党现时的任务,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一条正确的总路线,但是没有能够坚持下来。

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党和人民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但是忽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导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重提阶级斗争,把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之后重新确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仍然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进一步延伸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个历史时期。1969年党的九大根据“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强调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这条路线只讲阶级斗争,不涉及经济建设,不涉及党的历史任务、领导和依靠力量、主要手段和保障条件等有关基本路线的要素。因此,这条路线是完全错误的,给党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并且随即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奠定了新时期基本路线的基础。此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对新时期总任务的认识不断深化。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完备的规范表述:“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的报告和党章沿用了这一规范表述。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高度,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将社会和谐作为奋斗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党章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表述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在社会主兴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这条路线,

并以新的实践和理论继续丰富和发展这条路线。

(二)社会主文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规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以及实现奋斗目标所要依靠的力量和必须遵循的原则、途径。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的奋十纲领。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首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只有经济发展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才能在国际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第二,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我们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厦的四根支柱。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就会动摇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性质和政治基础,中国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国家。四项基本原则,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和必须具备的根本政治保障。如果动摇了四项基本原则,或者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得不好,我们就会在政治上迷失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无从谈起。这就是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根本政治意义。

第三,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开放作为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这些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内政治风波、经济风险以及严重自然灾害等方面的严峻考验,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就是因为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富强”是经济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民主”是政治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文明”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和要求,“和谐”是社会领域的目标和要求。如果把广义的文明理解为人类文化的进步,理解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状况的标志,那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奋斗目标就表现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统一。

第五,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实现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方针和方法。自力更生,是指我国的事情要靠我们自已的力量来解决;艰苦创业,是指我国现阶段还很落后,我们必须有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1936年美国作家斯诺访问延安时,看到毛泽东住的是简陋的窑洞,穿的是打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饭南瓜汤;看到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的是缴获降落伞做的背心。斯诺被共产党领袖们节俭的生活作风感动了。他断言这种生活作风会产生一种

取得革命胜利的伟大力量——东方魔力;他预感到一股“红色风暴”必将席卷中国大地,相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斯诺看到了艰苦奋斗精神的巨大力量。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已今非昔比。但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要自力更生和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必须长期遵循的一条基本方针。

第六,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党的基本路线的根本力量。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了我国向前发展的宏伟目标和艰巨任务。要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必须有坚强的领导力量和强大的主体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关键。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中国历史上一切惊天动地的伟业,都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党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工农联盟,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团结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团结全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以上六个方面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三者三位一体,丢掉任何一点,就不可能卓有成效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全面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三、关于党的组织路线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辞典》的解释,党的组织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而规定的关于组织工作的根本方针和准则”。是“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还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在党的历史上,组织路线正确与否,给党的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带来完全不同的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政治路线的同时,逐步形成了一条与之相适应的组织路线。组织路线为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服务,为实现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党的组织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列宁曾深刻指出:“无产阶级除组织之外没有别的武器。”对组织路线的高度重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特点。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决定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并规定了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问题,从一开始就体现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特点。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的第一个章程,详细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入党手续、党的组织系统与结构以及党的组织原则。党的四大提出组织问题是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最重要问题,要求“扩大党的数量,实行民主的集权主义,巩固党的纪律”。党的四大之后,党员数量发展比较快。党的六大制定了基本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建党路线,明确提出了“组织路线”的概念,但在组织问题上过分强调干部工人化和改变工农成分比例的意义。大会选出的由23名中央委员和13名中央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中,工人21名,占58%。工人出身而不具备主要领导人素质和能力的向忠发,被选为政治局主席兼政治局常委会主席,给党的工作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作了正确的探索,在着重强调思想建设的同时,要求“努力去改造党的组织,务使党的组织确实能担负党的政治任务”,提出“党员的发展路线”,重申“支部建在连上”、严密党的组织等正确举措。但是,从1931午1月开始,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取得统治地位,在组织建设上推行宗派主义的干部路线,继续坚持“领导机关工人化”,使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受到严重损害。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确立了以

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制定了党的干部路线和政策,制定了党员队伍建设的正确方针。毛泽东同志在会上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并提出了“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这一系列正确决定,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组织路线的确立。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并将其称为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延安整风运动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端正了党的干部路线,正确处理了历史问题,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并进一步成熟起来。随后召开的党的七大,对党的组织路线、民主集中制、干部政策、干部标准、党员权利与责任、党的基层组织等均作了重要规定,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的需要,我们党进行了大规模整党,进行了发展新党员和建立新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党的八大提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号召“为提高党员的标准而斗争”,向全党的干部提出更严格的要求。1957年4月,党中央决定在全党进行整风运动。但随着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严重破坏,大批知识分子中的党员和干部受到错误打击。“大跃进”高潮中,要求党员总数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明显降低了党员的质量。此后,党在实际工作中觉察并初步纠正了“左”的错误,对执政党建设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强调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建立和健全党和国家的民主集中制,对干部和党员的要求必须更高更严,要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接班人。但随着“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党的组织路线出现了严重偏差,提出了“整党建党”的“五十字方针”。党的九大决定取消中央书记处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取消党员的义务和权利的规定,把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党章,这是完全违反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做法。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对党的建设和党的组织路线的严重危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1979年9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对新时期党的组织路线作了初步概括:“党的组织路线,就是要使党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能够促进和确保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就是使我们党的建设和干部工作去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实现。”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同年8月,邓小平同志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这一时期,落实干部政策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党中央适时提出了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目标。党的十二大在党的最高领导层上初步实现了新老交替和合作,并且对党的领导体制进行了改革。大会通过的新党章对党员、党的干部和党的基层组织分别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对民主集中制作了充分、具体的规定。十二大后,按照新党章规定,各级党组织逐步加大了干部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力度;进行全面整党,纯洁了党的组织;开创了新老干部交替与合作的生动局面。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党的十三大强调在党的建设上要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列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对干部实行分类管理。这一系列举措,加强了党的领导,推进了改革开放条件下的执政党建设。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中央按照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的要求,在十三届六中全会上通过并颁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等文件,提出认真做好清查清理工作,纯洁党的组织,认真考察领导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稳定改革发展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强调“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要求。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系统回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的建设问题,明确提出“推进党的

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土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十五大为面向新世纪推进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求不断拓宽基层组织的覆盖面,强调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998年11月后,在党的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在此期间,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正确的方向。2000年底开始,党中央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全面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对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全面部署。

党的十六大要求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2004年11月后,全党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十七大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按照十七大的部署,2008年9月后,全党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成为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件。2010年4月后,中央部署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围绕这一总体要求,部署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八项基本任务,明确强调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

(二)党的组织路线的基本内涵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辞典》的界定,党的组织路线涉及干部政策、干部制度、干部路线、组织原则、组织制度、组织纪律、党员标准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等方面。其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培养、选拔和使用干部的思想原则和组织原则。根据这一界定,党的组织路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是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向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建设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是我们党在长期党的建设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制定党的组织路线的出发点。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核心是紧密结合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实践开展党的建设,通过卓有成效的党的建设来保证正确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是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十八大党章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报告强调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健全干部管理机制。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还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共同构成、相互作用的严密而完整的组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基层组织是党的基本细胞。我们党的8200多万名党员,都活跃在400多万个基层组织中。“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就必须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要使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直接联系着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基层党组织,不仅能在平时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在遇到突发事件、面临各种政治风浪时也能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四是从严治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同志就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党提出要继续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五是以坚持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十八大党章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党内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不可少的制度保证。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努力在全党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切实保证政令畅通。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及时将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抓紧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起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党内制度体系。

四、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经过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而形成的,是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智慧结晶,是进一步指导党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和原则要求,必须在实践中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一)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党的路线是一个有机整体。党的思想路线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观念和根本方法,是制定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基础;党的政治路线决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制定各方面工作方针、政策的依据;组织路线为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实现提供组织保证。三者共同为实现党的奋斗纲领指明正确的方向和途径。

思想路线奠定基础。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的一次谈话中说:“我们建国三十九年,头八年好,后十年也好,当中那些年受到‘左’的干扰,情况不大好。”是什么导致了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好”与“不大好”的差别?首先还在于思想路线问题。回顾历史,我们党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的时候,我们党的事业发展往往就比较正确和顺利;我们党的事业发展出现问题,往往也是因为党的思想路线出了问题。思想路线问题的实质,是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科学的思想路线是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基础。一方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思想基础。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确地认识客观现实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是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重要保证。如果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带着许多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旧框框,那就不可能会正确理解和把握既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从而也就不可能会自觉地贯彻执行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甚至会同它格格不入,乃至发生抵触或完全背离它。因此,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正确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

政治路线决定方向。正确的政治路线标志着党的领导的正确性,也决定着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方向和目标。这是因为:第一,党的政治路线是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体现,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一致的共同基础,是各项工作前进的指针。党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只有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展开,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才能把全党的意志和行动集中到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上来。第二,党的政治路线集中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为实现党的政治路线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党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只有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并组织动员全党为实现党的政治路线而奋斗,才能给人民带来切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从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第三,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目的和方向。政治路线决定组织路线,组织路线必须适应政治路线的需要,并为其服务。无论是干部队伍、党员队伍的建设,或是组织形式的改变和组织机构的设置与调整,都应当适应并从有利于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出发,绝不能脱离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孤立地去进行。

组织路线提供保证。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有正确的思想路线,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如果组织问题不解决好,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实行就无法保证”,“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这些论述充分说明了组织路线的重要作用。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对于党的组织路线来说,起着决定性的制约

作用。但是,党的组织路线也不是被动地为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服务的,而是对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起着积极的保证作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依靠党组织进行坚强有力的宣传思想工作、教育工作和组织工作,依靠广大党员和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作用,依靠各级党组织领导群众不屈不挠地贯彻实施。只有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组织,提高党的战斗力,才能制定和执行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顺利前进。在当前历史条件下,要继续坚持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方向,准确把握组织工作的科学定位,更好地服从于党的中心任务;准确把握组织工作的整体布局,使组织工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一致;准确把握组织工作的重点任务,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配班子、训干部、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选人才、用人才、聚人才,充分发挥组织路线对党的事业的保证作用。

(二)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邓小平同志在强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时指出:“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移。”当前,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也就是说,我们制定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国情基础没有变,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不动摇。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动摇,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每一步前进,改革和建设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的结果。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这种态度,把经典作家的个别词句和具体论断当做一成不变的教条,看起来好像很“坚持”,实际上却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另一种态度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态度,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能拘泥于具体词句,而是要坚持它的基本原理,并把它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种态度不仅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且只会窒息马克思主义甚至误党误国;而第二种态度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这方面,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就是最好的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这是我们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

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基本路线)不动摇?奋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在1992年著名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谆谆告诫全党:“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从我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始,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将近上百年的时间段。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也必须在这100年一以贯之,毫不动摇。党的基本路线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根本基础,体现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是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政治基础。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全面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关系,将其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移、行动上坚定不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党的组织路线不动摇,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托。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必须坚持党的组织路线不动摇,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要按照十八大作出的部署,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努力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都是在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提出和完善的,必须始终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开辟出的一条正确道路,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坚持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必须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更加自觉、更加全面地贯彻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要更加自觉、更加全面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更加自觉、更加全面地贯彻党的组织路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我们党锻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成果不断丰富和体现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之中,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正确的指导方针和行动原则。

第六讲

实现伟大目标的指导原则和根本方针

——关于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2年11月14日通过)

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中指出:“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毛泽东同志的论断充分揭示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

党的路线是党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根据其基本政治纲领而确定的指导原则和根本方针,主要包括党在一定时期内的政治任务、目标以及为此而采取的手段和方法。按其不同的内容,党的路线可分为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三者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共同为实现党的伟大目标和根本宗旨指明前进道路、行动方针和原则要求。

一、关于党的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也称认识路线,指人的认识和实践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推动党的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顺利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贯重视端正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毛泽东同志早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就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1930年他进一步强调“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反对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坚持“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但是,一段时间内,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长凳必须叫长凳,叫条凳就是犯了路线错误”。结果造成惨重损失,几乎使中国革命陷于绝境。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领导。1935年毛泽东同志总结惨痛教训,批判了党内那种认为“圣经上载了的才是对的”的教条主义思想。1937年发表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以扫清党内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为主要目标,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辩证法。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并明确指出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演讲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作了最科学、最完整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指出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或书本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从中找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引出正确的结论,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左”、右倾错误,曾经给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造成重大损失,根本原因是没有解决好党的思想路线问题。为确立党的正确思想路线,全党进行了以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为主要内容的延安整风运动,对党

内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作了彻底的总清算。这次整风运动是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也是继五四运动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经过这次整风运动,到了党的七大,终于将全党的思想统一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来。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为了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我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新的艰苦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取得重大成就,但也走过弯路,犯过错误。犯错误的根源,在于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两个凡是”,既禁锢了拨乱反正的进行,也禁锢了新局面的开创。为了冲破禁锢,邓小平同志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环节,率先批评“两个凡是”,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强调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在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邓小平同志强调“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这一讲话,既突出了解放思想问题,又明确把是否坚持实践标准提高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从而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放在一起来概括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把解放思想放在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说明解放思想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思想路线“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际政治经济变化特点,提出“与时俱进”要求,赋予了我党思想路线新的时代内容。江泽民同志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是对实事求是更深层次的一种诠释,表达了党的思想路线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新要求。江泽民同志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开拓创新是坚持“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从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上使“与时俱进”的贯彻执行更加具体化。“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进入21世纪,我国面临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求真务实”的要求,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这是根据新形势下我们党所面临的新任务和存在的新问题,对全党提出的要求。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关键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求真务实”的提出,是党在思想路线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

十八大党章在总纲中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1938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大三大队毕业典礼上对学员们说: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无字之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读无字之书,就是要关注社会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 “原则”出发。这是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为什么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本本”出发呢?因为实际事物是具体的,而“本本”是对实际事物研究、抽象的结果,不能成为研究问题和作决策的出发点。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搞清楚,把事物的内部和外部联系弄明白,从中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符合群众要求的办法来。所以,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毛泽东同志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为此,既要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也要坚持彻底的辩证法,要用全面性的观点看问题,要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从处于一定时间和空间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出发,深入研究客观事物的内在矛盾、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什么理论与实际必须联系而不能互相脱离呢?因为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理论是否正确还要接受实践检验并要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同时,理论只有与实际紧密联系,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怎样才叫理论联系实际呢?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这就告诉人们,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来正确认识中国的客观实际,并从实际出发来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在实践中,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使之马克思主义化,以中国自己独创性的理论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三,实事求是。

1941年12月底,应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长彭真的请求,毛泽东同志为中共中央党校确定了八个字的校训:“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并为该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从此,“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奉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中国化、通俗化的概括和表述。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实事求是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即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三个方面都可以用实事求是加以解释和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做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同

样,要做到实事求是,又必须做到求真务实。胡锦涛同志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第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判断我们是否做到了实事求是,是否达到了真理性认识,衡量的标准是什么?毛泽东同志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实践标准的唯一性,指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这一点的认识是坚定不移的。邓小平同志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尊重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坚持用实践来检验、丰富、完善我们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胡锦涛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检验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其次,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如果在实践中达到了原来预想的结果,那么人的认识就被证实了,就可以称之为真理性的认识;如果失败了,并且不是由于认识之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那就是错误的认识。所以,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

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发展过程。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表明,真理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实践。实践提出新的需要解决的课题,创造出推动真理发展的手段,锻炼和提高人发现真理的能力。实践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推动真理由浅入深、由片面向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客观真理,正是因为它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二、关于党的政治路线

党的政治路线,又称总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完成党的主要任务而制定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制定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根本指南。党的政治路线,相对于具体工作路线而言,称为“基本路线”;相对于思想路线、组织路线而言,称为“政治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路线,也就是党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政治路线正确与否,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

(一)党的政治珞线的发展演变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句话是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文章的第一句话。

要进行革命,就必须制定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明确包括毛泽东同志所提问题在内的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领导力量等基本问题。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进行了失败、胜利、再失败、再胜利的艰苦斗争,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党的二大提出:“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这是党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彻

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但是,如何在革命实践中实现这一纲领,制定一条正确的革命总路线,却经历了曲折探索。“左”和右的错误,都是因为没有弄清楚革命的性质和对象,要么扩大了打击面,要么模糊了斗争面。经过对革命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毛泽东同志1939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毛泽东同志《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概括为总路线,指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遵循这条正确路线,我们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1952年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统一,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56年,在社会主义改造提前基本完成的形势下,党的八大提出:“我们党现时的任务,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一条正确的总路线,但是没有能够坚持下来。

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党和人民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但是忽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导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重提阶级斗争,把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之后重新确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仍然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进一步延伸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个历史时期。1969年党的九大根据“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强调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这条路线只讲阶级斗争,不涉及经济建设,不涉及党的历史任务、领导和依靠力量、主要手段和保障条件等有关基本路线的要素。因此,这条路线是完全错误的,给党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并且随即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奠定了新时期基本路线的基础。此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对新时期总任务的认识不断深化。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完备的规范表述:“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的报告和党章沿用了这一规范表述。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高度,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将社会和谐作为奋斗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党章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表述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在社会主兴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这条路线,

并以新的实践和理论继续丰富和发展这条路线。

(二)社会主文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规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以及实现奋斗目标所要依靠的力量和必须遵循的原则、途径。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的奋十纲领。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首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只有经济发展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才能在国际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第二,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我们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厦的四根支柱。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就会动摇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性质和政治基础,中国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国家。四项基本原则,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和必须具备的根本政治保障。如果动摇了四项基本原则,或者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得不好,我们就会在政治上迷失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无从谈起。这就是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根本政治意义。

第三,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开放作为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这些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内政治风波、经济风险以及严重自然灾害等方面的严峻考验,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就是因为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富强”是经济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民主”是政治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文明”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和要求,“和谐”是社会领域的目标和要求。如果把广义的文明理解为人类文化的进步,理解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状况的标志,那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奋斗目标就表现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统一。

第五,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实现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方针和方法。自力更生,是指我国的事情要靠我们自已的力量来解决;艰苦创业,是指我国现阶段还很落后,我们必须有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1936年美国作家斯诺访问延安时,看到毛泽东住的是简陋的窑洞,穿的是打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饭南瓜汤;看到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的是缴获降落伞做的背心。斯诺被共产党领袖们节俭的生活作风感动了。他断言这种生活作风会产生一种

取得革命胜利的伟大力量——东方魔力;他预感到一股“红色风暴”必将席卷中国大地,相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斯诺看到了艰苦奋斗精神的巨大力量。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已今非昔比。但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要自力更生和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必须长期遵循的一条基本方针。

第六,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党的基本路线的根本力量。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了我国向前发展的宏伟目标和艰巨任务。要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必须有坚强的领导力量和强大的主体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关键。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中国历史上一切惊天动地的伟业,都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党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工农联盟,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团结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团结全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以上六个方面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三者三位一体,丢掉任何一点,就不可能卓有成效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全面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三、关于党的组织路线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辞典》的解释,党的组织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而规定的关于组织工作的根本方针和准则”。是“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还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在党的历史上,组织路线正确与否,给党的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带来完全不同的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政治路线的同时,逐步形成了一条与之相适应的组织路线。组织路线为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服务,为实现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党的组织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列宁曾深刻指出:“无产阶级除组织之外没有别的武器。”对组织路线的高度重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特点。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决定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并规定了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问题,从一开始就体现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特点。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的第一个章程,详细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入党手续、党的组织系统与结构以及党的组织原则。党的四大提出组织问题是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最重要问题,要求“扩大党的数量,实行民主的集权主义,巩固党的纪律”。党的四大之后,党员数量发展比较快。党的六大制定了基本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建党路线,明确提出了“组织路线”的概念,但在组织问题上过分强调干部工人化和改变工农成分比例的意义。大会选出的由23名中央委员和13名中央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中,工人21名,占58%。工人出身而不具备主要领导人素质和能力的向忠发,被选为政治局主席兼政治局常委会主席,给党的工作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作了正确的探索,在着重强调思想建设的同时,要求“努力去改造党的组织,务使党的组织确实能担负党的政治任务”,提出“党员的发展路线”,重申“支部建在连上”、严密党的组织等正确举措。但是,从1931午1月开始,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取得统治地位,在组织建设上推行宗派主义的干部路线,继续坚持“领导机关工人化”,使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受到严重损害。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确立了以

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制定了党的干部路线和政策,制定了党员队伍建设的正确方针。毛泽东同志在会上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并提出了“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这一系列正确决定,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组织路线的确立。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并将其称为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延安整风运动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端正了党的干部路线,正确处理了历史问题,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并进一步成熟起来。随后召开的党的七大,对党的组织路线、民主集中制、干部政策、干部标准、党员权利与责任、党的基层组织等均作了重要规定,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的需要,我们党进行了大规模整党,进行了发展新党员和建立新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党的八大提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号召“为提高党员的标准而斗争”,向全党的干部提出更严格的要求。1957年4月,党中央决定在全党进行整风运动。但随着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严重破坏,大批知识分子中的党员和干部受到错误打击。“大跃进”高潮中,要求党员总数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明显降低了党员的质量。此后,党在实际工作中觉察并初步纠正了“左”的错误,对执政党建设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强调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建立和健全党和国家的民主集中制,对干部和党员的要求必须更高更严,要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接班人。但随着“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党的组织路线出现了严重偏差,提出了“整党建党”的“五十字方针”。党的九大决定取消中央书记处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取消党员的义务和权利的规定,把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党章,这是完全违反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做法。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对党的建设和党的组织路线的严重危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1979年9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对新时期党的组织路线作了初步概括:“党的组织路线,就是要使党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能够促进和确保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就是使我们党的建设和干部工作去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实现。”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同年8月,邓小平同志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这一时期,落实干部政策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党中央适时提出了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目标。党的十二大在党的最高领导层上初步实现了新老交替和合作,并且对党的领导体制进行了改革。大会通过的新党章对党员、党的干部和党的基层组织分别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对民主集中制作了充分、具体的规定。十二大后,按照新党章规定,各级党组织逐步加大了干部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力度;进行全面整党,纯洁了党的组织;开创了新老干部交替与合作的生动局面。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党的十三大强调在党的建设上要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列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对干部实行分类管理。这一系列举措,加强了党的领导,推进了改革开放条件下的执政党建设。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中央按照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的要求,在十三届六中全会上通过并颁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等文件,提出认真做好清查清理工作,纯洁党的组织,认真考察领导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稳定改革发展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强调“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要求。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系统回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的建设问题,明确提出“推进党的

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土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十五大为面向新世纪推进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求不断拓宽基层组织的覆盖面,强调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998年11月后,在党的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在此期间,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正确的方向。2000年底开始,党中央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全面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对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全面部署。

党的十六大要求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2004年11月后,全党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十七大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按照十七大的部署,2008年9月后,全党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成为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件。2010年4月后,中央部署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围绕这一总体要求,部署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八项基本任务,明确强调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

(二)党的组织路线的基本内涵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辞典》的界定,党的组织路线涉及干部政策、干部制度、干部路线、组织原则、组织制度、组织纪律、党员标准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等方面。其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培养、选拔和使用干部的思想原则和组织原则。根据这一界定,党的组织路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是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向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建设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是我们党在长期党的建设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制定党的组织路线的出发点。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核心是紧密结合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实践开展党的建设,通过卓有成效的党的建设来保证正确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是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十八大党章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报告强调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健全干部管理机制。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还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共同构成、相互作用的严密而完整的组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基层组织是党的基本细胞。我们党的8200多万名党员,都活跃在400多万个基层组织中。“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就必须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要使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直接联系着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基层党组织,不仅能在平时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在遇到突发事件、面临各种政治风浪时也能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四是从严治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同志就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党提出要继续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五是以坚持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十八大党章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党内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不可少的制度保证。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努力在全党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切实保证政令畅通。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及时将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抓紧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起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党内制度体系。

四、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经过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而形成的,是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智慧结晶,是进一步指导党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和原则要求,必须在实践中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一)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党的路线是一个有机整体。党的思想路线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观念和根本方法,是制定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基础;党的政治路线决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制定各方面工作方针、政策的依据;组织路线为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实现提供组织保证。三者共同为实现党的奋斗纲领指明正确的方向和途径。

思想路线奠定基础。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的一次谈话中说:“我们建国三十九年,头八年好,后十年也好,当中那些年受到‘左’的干扰,情况不大好。”是什么导致了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好”与“不大好”的差别?首先还在于思想路线问题。回顾历史,我们党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的时候,我们党的事业发展往往就比较正确和顺利;我们党的事业发展出现问题,往往也是因为党的思想路线出了问题。思想路线问题的实质,是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科学的思想路线是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基础。一方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思想基础。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确地认识客观现实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是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重要保证。如果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带着许多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旧框框,那就不可能会正确理解和把握既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从而也就不可能会自觉地贯彻执行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甚至会同它格格不入,乃至发生抵触或完全背离它。因此,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正确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

政治路线决定方向。正确的政治路线标志着党的领导的正确性,也决定着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方向和目标。这是因为:第一,党的政治路线是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体现,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一致的共同基础,是各项工作前进的指针。党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只有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展开,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才能把全党的意志和行动集中到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上来。第二,党的政治路线集中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为实现党的政治路线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党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只有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并组织动员全党为实现党的政治路线而奋斗,才能给人民带来切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从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第三,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目的和方向。政治路线决定组织路线,组织路线必须适应政治路线的需要,并为其服务。无论是干部队伍、党员队伍的建设,或是组织形式的改变和组织机构的设置与调整,都应当适应并从有利于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出发,绝不能脱离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孤立地去进行。

组织路线提供保证。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有正确的思想路线,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如果组织问题不解决好,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实行就无法保证”,“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这些论述充分说明了组织路线的重要作用。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对于党的组织路线来说,起着决定性的制约

作用。但是,党的组织路线也不是被动地为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服务的,而是对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起着积极的保证作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依靠党组织进行坚强有力的宣传思想工作、教育工作和组织工作,依靠广大党员和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作用,依靠各级党组织领导群众不屈不挠地贯彻实施。只有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组织,提高党的战斗力,才能制定和执行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顺利前进。在当前历史条件下,要继续坚持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方向,准确把握组织工作的科学定位,更好地服从于党的中心任务;准确把握组织工作的整体布局,使组织工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一致;准确把握组织工作的重点任务,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配班子、训干部、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选人才、用人才、聚人才,充分发挥组织路线对党的事业的保证作用。

(二)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邓小平同志在强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时指出:“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移。”当前,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也就是说,我们制定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国情基础没有变,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不动摇。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动摇,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每一步前进,改革和建设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的结果。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这种态度,把经典作家的个别词句和具体论断当做一成不变的教条,看起来好像很“坚持”,实际上却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另一种态度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态度,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能拘泥于具体词句,而是要坚持它的基本原理,并把它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种态度不仅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且只会窒息马克思主义甚至误党误国;而第二种态度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这方面,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就是最好的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这是我们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

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基本路线)不动摇?奋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在1992年著名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谆谆告诫全党:“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从我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始,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将近上百年的时间段。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也必须在这100年一以贯之,毫不动摇。党的基本路线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根本基础,体现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是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政治基础。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全面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关系,将其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移、行动上坚定不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党的组织路线不动摇,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托。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必须坚持党的组织路线不动摇,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要按照十八大作出的部署,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努力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都是在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提出和完善的,必须始终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开辟出的一条正确道路,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坚持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必须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更加自觉、更加全面地贯彻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要更加自觉、更加全面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更加自觉、更加全面地贯彻党的组织路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我们党锻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成果不断丰富和体现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之中,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正确的指导方针和行动原则。


相关内容

  • 学院党建工作会议报告
  • 学院党建工作会议报告 学院党建工作会议报告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暨高教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2年度学院党建工作,部署安排2013年度学院党建工作任务.我受学院党委委托,作工作报告. 一.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 ...

  • 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章知识竞赛活动总结
  • 学习党的十八大知识网上竞赛情况汇报 按照垣宣发(2012)24号"中共垣曲县委宣传部关于组织 参加全省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网上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精神,我段精心组织,认真参赛,并以知识竞赛活动为平台,在 单位兴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活动的高潮,全段 上下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 ...

  • 2016年春训活动总结
  • 春节后上班,,许多公司单位都会组织春训活动,以下是YJBYS小编整理的春训活动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一:单位春训学习活动总结 ××月××日的新年伊始,单位就拉开春季集训序幕.集中3天时间,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由领导讲话.专题培训.会议总结等内容组成,新的一年工作早动员.早安排 ...

  • 党的任务与性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讲座主要内容(三部分) ★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 ★ 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和任务 ★ 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面从严治党 中国共产党基本知 ...

  • 十八大学习阶段性总结及今后工作打算
  • 夫子庙街道十八大学习阶段性小结及下步计划 为响应区委宣传部指示精神,认真在街道范围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把全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通过认真研读十八大文件,原原本本学习十八大报告和党章,全面准确的领会精神实质,加深理解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一系列新论断.新思想.新 ...

  • 税务部门年终总结范文推荐
  • xx年,在省.市国税工作会议及省.市国税局各位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全体部门的同事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一年的辛苦工作,我们在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理顺关系.加快退税进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各项工作都得到顺利地开展和落实,帮助我局开创了非常好的发展局面,干部精神足,面貌新,干劲大,各项工作完成得紧 ...

  • 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总结
  • "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总结 我支部按照金堂县教育局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和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成果,扎实开展"六大提升行动",进一步提高我支部 ...

  • 2014年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训心得
  • 2014年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训心得 2014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公司党委举办的2014年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训班,通过此次培训使我进一步端正了入党动机,明确了党员义务,下面我将这几天的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根据培训安排,第一天的上午是户外拓展训练,科目为九公里马拉松长跑.这对于很 ...

  • 党章党规进高职高专[概论]课堂路径与教学策略
  • 摘 要:梳理党章党规与<概论>的主线,研究学习路径和教学策略,帮助大学生提高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做到热爱党拥护党. 关键词:党章党规:进高职高专:概论课堂:路径与策略 党章党规进课堂对政治课教师的要求,首先,学习领会党章党规,查找与教材的结合点.其次,把党章党规重要内容与课 ...

  • 第21届业余党校工作小结
  • 屏山中学 宜宾三中屏山校区 四川省屏山县中学校 第22届业余党校教育教学活动小结 我校第二十二届业余党校工作,开办近一年来,在县委宣传部和县委党校的领导下,在县教育局党委的指导下,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参加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注重加强学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着力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