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汽车上的安全技术

浅谈汽车上的安全技术 1769年诞生了世界第一辆实用的蒸汽

汽车,而在试运行过程中,

转向盘还没

有完全转过来时,就已经撞到了墙上,

成为世界上首例汽车交通事故,从此,

拉开了追求安全技术的第一步。(图文

无关)

ABS 汽车防抱死系统Anti-block

system

通过传感器侦测到的各车轮的转速,由计算机计算

出当时的车轮滑移率,由此了解车轮是否已抱死,

再命令执行机构调整制动压力,使车轮处于理想的

制动状态(车轮在反复的抱死与不抱死之间循环,

纯滚动和滑动的制动效果的区别。速度越高,越能

显著减少制动距离。)

EBD 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lectricBrake force Distribution

须配合ABS 使用,在汽车制动的瞬间,分别对四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进行感应、计算,得出摩擦力数值,根据各轮摩擦力数值的不同分配相应的刹车力,避免因各轮刹车力不同而导致的打滑、倾斜和侧翻等危险

CBC 弯道自动控制Cornering

brakecontrol

车辆转弯制动时,CBC 与防抱死系统(ABS )配合工

作,从而减小过度转向和转向不足的危险。即使在恶劣

的驾驶条件下,亦能确保汽车的稳定性。有些高版本的

ABS 系统中包含CBC 功能。如果检测到汽车可能正在

滑行,CBC 系统降低发动机功率,必要时对特定的车

轮施加额外的制动力,从而对汽车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EBA/BAS制动辅助系统制Electric Brake

assist system

据统计,在紧急情况下有90%的汽车驾驶员踩刹车时缺

乏果断。ECU 根据刹车踏板上侦测到的刹车动作,来判

断驾驶员对此次刹车的意图,如属于紧急刹车,则指示刹

车系统产生更高的油压使ABS 发挥作用,从而使刹车力

更快速的产生,缩短刹车距离。

TCS/ASR牵引力控制系统(又称驱动防滑系

统)Traction Control System/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

汽车的牵引力控制可以通过减少节气门开度来降低发动机功率或者由制动器控制和车轮打滑来达到目的,TCS 的作用是当汽车加速时将滑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防止驱动轮快速滑动。它的功能一是提高牵引力;二是保持汽车的行驶稳定性。行驶在易滑的路面上,没有TCS 的汽车加速时驱动轮容易打滑;如果是后驱动的车辆容易甩尾,如果是前驱动的车辆容易方向失控。有TCS 时,汽车在加速时就不会有或能够减轻这种现象。在转弯时,如果发生驱动轮打滑会导致整个车辆向一侧偏移,当有TCS 时就会使车辆沿着正确的路线转向。(自动调节各轮的牵引力,减少车轮打滑失去牵引力。TSC 开关一般是开的,只有在车轮陷入沙坑中要爬出来时要关掉)

ABD 自动制动差速器Auto Break Differential

ABD 可以有效防止当汽车紧急制动时,车的重量前移,而车的后轮可能失去应有的抓地力,从而造成汽车制动距离过长。ABD 可减少后轮的制动力,令其与地面保持有效的摩擦力,同时将前轮制动力增至最大,以缩短有效的制动距离。ABD 与ABS 的区别在于,ABS 是保证在紧急制动时车轮不被抱死,但不能有效的缩短制动距离。而ABD 则是在保证车辆不发生侧滑的情况下,允许将制动力加至最大,更为有效地缩短制动距离

ESP/ESC/DSC车身稳定控制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

ESP 不但控制驱动轮,且控制从动轮。它通过主动干

预危险信号来实现车辆平稳行驶。如后轮驱动汽车常

出现的转向过多情况,此时后轮失控而甩尾,ESP 便

会放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在转向不足时,为了

校正循迹方向,ESP 则会放慢内后轮,从而校正行驶

方向。(防止甩尾和调头,通过期望的弯道, 与CBC 相

比更高级。ESP 与CBC 一个是主动与被动的区别,

再一个是精确度的区别。ESP 是全程主动控制,无需

任何干预。而CBC 仅在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才开始工

作)

DAC 下坡行车辅助控制系统Down -hill assist control

与发动机制动的道理相同,为了避免制动系统负荷过大,减轻驾驶员负担,下坡辅助控制在分动器位于L 位置;车速5-25km/h并打开DAC 开关的条件下,不踩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下坡辅助控制系统可以自动把车速控制在适当水平。下坡辅助控制系统工作时停车灯会自动点亮。

HAC 坡道起车控制系统Hill -Start Assist Control

霍尔效应式车速传感器既可以感知车速又可以感知转子的旋转方向,且灵敏度很高(大于0km /h 即可感知) 。当挡位位于前进挡,而车轮产生后退趋势时(上坡时驱动力不足) ,此系统自动施加制动力与车轮,当车轮又向前运动时制动力自动释放。此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提高在坡路驾驶时的安全操作。 HDC 坡道控制系统Hill Descent Control

系统能主动感测坡道的斜度及路面状况,自动控制抓地力、制动力及速度,以便在前进、后退时完全控制速度、稳定性及安全性,驾驶者无须分心斟酌加速及刹车,

只要操纵好方向盘即可安全通过险恶地形。

HDC 陡坡缓降控制系统在陡峭的坡段上可以维持最佳的速度控制。对新手驾驶而言,让越野的驾驭变得更简单而安全。

DS 电子差速锁Electronic Differential System

汽车驱动轴的两个车轮分别在不同附着系数的路面起步时,EDS 电子差速锁则通过ABS 系统的传感器会自动探测到左右车轮的的转动速度,当由于车轮打滑而产生两侧车轮的转速不同时,EDS 系统就会通过ABS 系统对打滑一侧的车轮进行制动,从而使驱动力有效地作用到非打滑侧的车轮,保证汽车平稳起步 ACC 自适应巡航Adaptive Cruise Control

司机设定所希望的车速,系统利用低功率雷达或红外线光束得到前车的确切位置,如果发现前车减速或监测到新目标,系统就会发送执行信号给发动机或制动系统来降低车速使车辆和前车保持一个安全的行驶距离。当前方道路没车时又会加速恢复到设定的车速,雷达系统会自动监测下一个目标。主动巡航控制系统代替司机控制车速,避免了频繁的取消和设定巡航控制,使巡航系统适合于更多的路况,为驾驶者提供了一种更轻松的驾驶方式

起步-停车系统Start/stopSystem

行驶中只要直接踩制动踏板,车辆完全停止大概两秒钟后发动机就会自动熄火,一直踩着制动踏板,发动机就会保持关闭。只要一松开刹车,或者转动方向盘,发动机又会马上自动点火,立即又可以踩油门起步,整个过程都处于D 挡状态。为解决踩住刹车疲劳的问题,只要把AUTO HOLD 电子手刹也一并开启,那么发动机只会在轻踩油门踏板之后才启动,右脚就不需要一直踩住刹车了

夜视成像系统

目前汽车夜视系统主要使用的是热成像技术,也被称为红

外线成像技术。其原理就是:任何物体都会散发热量,不

同温度的物体散发的热量不同。据实验表明,一般汽车等

只能照射100m 左右,而夜视系统至少可看到450m 以外

的路况信息,如果汽车行驶前方有一个成年行人,一个视

力好的司机用近光灯可以在距他88m 处看到他,用远光

灯可达到164m ,而用夜视系统却能在458m 外发现前方

的行人,尽管它在屏幕上只是一个小发光点。另一方面,

即使打开汽车前灯也不影响图像的显示,迎面驶来汽车的

强烈车灯光也不会使夜视系统致盲。

BSD 盲点监测系统Blind Spot Monitoring

System

盲点监测系统就是利用装在门镜中的后向数字式红外线摄

像机监测汽车两侧的车流情况,BSD 盲点监测系统在车速

≥15km/h时,这套系统会借助隐藏在后保险杠左右两侧内

的雷达探头,对车身后方20米左右的距离进行实时监测,

一旦侧后方来车,行车电脑可及时发现侧后方障碍车辆,如果这个时候你要打转向灯变道,BSD

盲点监

测系统就将发出警报提醒驾驶者侧后方有障碍车辆。

LDWS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ane

Departure Warning System

该系统提供智能的车道偏离预警,在无意识(驾驶

员未打转向灯)偏离原车道时,能在偏离车道0.5

秒之前发出警报,为驾驶员提供更多的反应时间,

大大减少了因车道偏离引发的碰撞事故,此外,使

用LDWS 还能纠正驾驶员不打转向灯的习惯,该系

统其主要功能是辅助过度疲劳或长时间单调驾驶引

发的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AFS 自适应前照明系统Adaptive Front-lighting System

根据汽车方向盘角度、车辆偏转率和行驶速度,不

断对大灯进行动态调节,适应当前的转向角,保持

灯光方向与汽车的当前行驶方向一致,以确保对前

方道路提供最佳照明并对驾驶员提供最佳可见度,

它能够根据行车速度、转向角度等自动调节大灯的

偏转,以便能够提前照亮" 未到达" 的区域,提供全方

位的安全照明,从而显著增强了黑暗中驾驶的安全

性。在路面无(弱)灯或多弯道的路况中,扩大驾

驶员的视野,而可提前提醒对方来车

TPMS 胎压监测系统Tire Pressure Monitor System

直接式胎压监测装置是利用安装在每一个轮胎里的压力传感器来直接测量轮胎的气压,利用无线发射器将压力信息从轮胎内部发送到中央接收器模块上,然后对各轮胎气压数据进行显示。当轮胎气压太低或漏气时,系统会自动报警。间接式胎压监测的工作原理是:当某轮胎的气压降低时,车辆的重量会使该轮的滚动半径将变小,导致其转速比其他车轮快。通过比较轮胎之间的转速差别,以达到监视胎压的目的。间接式轮胎报警系统实际上是依靠计算轮胎滚动半径来对气压进行监测。(间接系统造价相对较低,但间接式胎压监测装置没有直接系统准确率高,它不能确定故障轮)

SRS 安全气囊Supplemental 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

如今大多数车型都配备了主、副驾驶安全气囊、侧

气囊等。但在高端车上还有这些:安装在前排座椅

外前排侧气囊,安装在后排车座上靠近窗户的一边

后排侧气囊,保护下部膝部的膝部气囊。以及装在

前排乘客的头部气囊(气帘)。当然,以安全为主打

的Volvo 还量产了行人安全气囊,以此来保护外部行

人的安全。

浅谈汽车上的安全技术 1769年诞生了世界第一辆实用的蒸汽

汽车,而在试运行过程中,

转向盘还没

有完全转过来时,就已经撞到了墙上,

成为世界上首例汽车交通事故,从此,

拉开了追求安全技术的第一步。(图文

无关)

ABS 汽车防抱死系统Anti-block

system

通过传感器侦测到的各车轮的转速,由计算机计算

出当时的车轮滑移率,由此了解车轮是否已抱死,

再命令执行机构调整制动压力,使车轮处于理想的

制动状态(车轮在反复的抱死与不抱死之间循环,

纯滚动和滑动的制动效果的区别。速度越高,越能

显著减少制动距离。)

EBD 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lectricBrake force Distribution

须配合ABS 使用,在汽车制动的瞬间,分别对四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进行感应、计算,得出摩擦力数值,根据各轮摩擦力数值的不同分配相应的刹车力,避免因各轮刹车力不同而导致的打滑、倾斜和侧翻等危险

CBC 弯道自动控制Cornering

brakecontrol

车辆转弯制动时,CBC 与防抱死系统(ABS )配合工

作,从而减小过度转向和转向不足的危险。即使在恶劣

的驾驶条件下,亦能确保汽车的稳定性。有些高版本的

ABS 系统中包含CBC 功能。如果检测到汽车可能正在

滑行,CBC 系统降低发动机功率,必要时对特定的车

轮施加额外的制动力,从而对汽车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EBA/BAS制动辅助系统制Electric Brake

assist system

据统计,在紧急情况下有90%的汽车驾驶员踩刹车时缺

乏果断。ECU 根据刹车踏板上侦测到的刹车动作,来判

断驾驶员对此次刹车的意图,如属于紧急刹车,则指示刹

车系统产生更高的油压使ABS 发挥作用,从而使刹车力

更快速的产生,缩短刹车距离。

TCS/ASR牵引力控制系统(又称驱动防滑系

统)Traction Control System/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

汽车的牵引力控制可以通过减少节气门开度来降低发动机功率或者由制动器控制和车轮打滑来达到目的,TCS 的作用是当汽车加速时将滑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防止驱动轮快速滑动。它的功能一是提高牵引力;二是保持汽车的行驶稳定性。行驶在易滑的路面上,没有TCS 的汽车加速时驱动轮容易打滑;如果是后驱动的车辆容易甩尾,如果是前驱动的车辆容易方向失控。有TCS 时,汽车在加速时就不会有或能够减轻这种现象。在转弯时,如果发生驱动轮打滑会导致整个车辆向一侧偏移,当有TCS 时就会使车辆沿着正确的路线转向。(自动调节各轮的牵引力,减少车轮打滑失去牵引力。TSC 开关一般是开的,只有在车轮陷入沙坑中要爬出来时要关掉)

ABD 自动制动差速器Auto Break Differential

ABD 可以有效防止当汽车紧急制动时,车的重量前移,而车的后轮可能失去应有的抓地力,从而造成汽车制动距离过长。ABD 可减少后轮的制动力,令其与地面保持有效的摩擦力,同时将前轮制动力增至最大,以缩短有效的制动距离。ABD 与ABS 的区别在于,ABS 是保证在紧急制动时车轮不被抱死,但不能有效的缩短制动距离。而ABD 则是在保证车辆不发生侧滑的情况下,允许将制动力加至最大,更为有效地缩短制动距离

ESP/ESC/DSC车身稳定控制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

ESP 不但控制驱动轮,且控制从动轮。它通过主动干

预危险信号来实现车辆平稳行驶。如后轮驱动汽车常

出现的转向过多情况,此时后轮失控而甩尾,ESP 便

会放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在转向不足时,为了

校正循迹方向,ESP 则会放慢内后轮,从而校正行驶

方向。(防止甩尾和调头,通过期望的弯道, 与CBC 相

比更高级。ESP 与CBC 一个是主动与被动的区别,

再一个是精确度的区别。ESP 是全程主动控制,无需

任何干预。而CBC 仅在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才开始工

作)

DAC 下坡行车辅助控制系统Down -hill assist control

与发动机制动的道理相同,为了避免制动系统负荷过大,减轻驾驶员负担,下坡辅助控制在分动器位于L 位置;车速5-25km/h并打开DAC 开关的条件下,不踩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下坡辅助控制系统可以自动把车速控制在适当水平。下坡辅助控制系统工作时停车灯会自动点亮。

HAC 坡道起车控制系统Hill -Start Assist Control

霍尔效应式车速传感器既可以感知车速又可以感知转子的旋转方向,且灵敏度很高(大于0km /h 即可感知) 。当挡位位于前进挡,而车轮产生后退趋势时(上坡时驱动力不足) ,此系统自动施加制动力与车轮,当车轮又向前运动时制动力自动释放。此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提高在坡路驾驶时的安全操作。 HDC 坡道控制系统Hill Descent Control

系统能主动感测坡道的斜度及路面状况,自动控制抓地力、制动力及速度,以便在前进、后退时完全控制速度、稳定性及安全性,驾驶者无须分心斟酌加速及刹车,

只要操纵好方向盘即可安全通过险恶地形。

HDC 陡坡缓降控制系统在陡峭的坡段上可以维持最佳的速度控制。对新手驾驶而言,让越野的驾驭变得更简单而安全。

DS 电子差速锁Electronic Differential System

汽车驱动轴的两个车轮分别在不同附着系数的路面起步时,EDS 电子差速锁则通过ABS 系统的传感器会自动探测到左右车轮的的转动速度,当由于车轮打滑而产生两侧车轮的转速不同时,EDS 系统就会通过ABS 系统对打滑一侧的车轮进行制动,从而使驱动力有效地作用到非打滑侧的车轮,保证汽车平稳起步 ACC 自适应巡航Adaptive Cruise Control

司机设定所希望的车速,系统利用低功率雷达或红外线光束得到前车的确切位置,如果发现前车减速或监测到新目标,系统就会发送执行信号给发动机或制动系统来降低车速使车辆和前车保持一个安全的行驶距离。当前方道路没车时又会加速恢复到设定的车速,雷达系统会自动监测下一个目标。主动巡航控制系统代替司机控制车速,避免了频繁的取消和设定巡航控制,使巡航系统适合于更多的路况,为驾驶者提供了一种更轻松的驾驶方式

起步-停车系统Start/stopSystem

行驶中只要直接踩制动踏板,车辆完全停止大概两秒钟后发动机就会自动熄火,一直踩着制动踏板,发动机就会保持关闭。只要一松开刹车,或者转动方向盘,发动机又会马上自动点火,立即又可以踩油门起步,整个过程都处于D 挡状态。为解决踩住刹车疲劳的问题,只要把AUTO HOLD 电子手刹也一并开启,那么发动机只会在轻踩油门踏板之后才启动,右脚就不需要一直踩住刹车了

夜视成像系统

目前汽车夜视系统主要使用的是热成像技术,也被称为红

外线成像技术。其原理就是:任何物体都会散发热量,不

同温度的物体散发的热量不同。据实验表明,一般汽车等

只能照射100m 左右,而夜视系统至少可看到450m 以外

的路况信息,如果汽车行驶前方有一个成年行人,一个视

力好的司机用近光灯可以在距他88m 处看到他,用远光

灯可达到164m ,而用夜视系统却能在458m 外发现前方

的行人,尽管它在屏幕上只是一个小发光点。另一方面,

即使打开汽车前灯也不影响图像的显示,迎面驶来汽车的

强烈车灯光也不会使夜视系统致盲。

BSD 盲点监测系统Blind Spot Monitoring

System

盲点监测系统就是利用装在门镜中的后向数字式红外线摄

像机监测汽车两侧的车流情况,BSD 盲点监测系统在车速

≥15km/h时,这套系统会借助隐藏在后保险杠左右两侧内

的雷达探头,对车身后方20米左右的距离进行实时监测,

一旦侧后方来车,行车电脑可及时发现侧后方障碍车辆,如果这个时候你要打转向灯变道,BSD

盲点监

测系统就将发出警报提醒驾驶者侧后方有障碍车辆。

LDWS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ane

Departure Warning System

该系统提供智能的车道偏离预警,在无意识(驾驶

员未打转向灯)偏离原车道时,能在偏离车道0.5

秒之前发出警报,为驾驶员提供更多的反应时间,

大大减少了因车道偏离引发的碰撞事故,此外,使

用LDWS 还能纠正驾驶员不打转向灯的习惯,该系

统其主要功能是辅助过度疲劳或长时间单调驾驶引

发的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AFS 自适应前照明系统Adaptive Front-lighting System

根据汽车方向盘角度、车辆偏转率和行驶速度,不

断对大灯进行动态调节,适应当前的转向角,保持

灯光方向与汽车的当前行驶方向一致,以确保对前

方道路提供最佳照明并对驾驶员提供最佳可见度,

它能够根据行车速度、转向角度等自动调节大灯的

偏转,以便能够提前照亮" 未到达" 的区域,提供全方

位的安全照明,从而显著增强了黑暗中驾驶的安全

性。在路面无(弱)灯或多弯道的路况中,扩大驾

驶员的视野,而可提前提醒对方来车

TPMS 胎压监测系统Tire Pressure Monitor System

直接式胎压监测装置是利用安装在每一个轮胎里的压力传感器来直接测量轮胎的气压,利用无线发射器将压力信息从轮胎内部发送到中央接收器模块上,然后对各轮胎气压数据进行显示。当轮胎气压太低或漏气时,系统会自动报警。间接式胎压监测的工作原理是:当某轮胎的气压降低时,车辆的重量会使该轮的滚动半径将变小,导致其转速比其他车轮快。通过比较轮胎之间的转速差别,以达到监视胎压的目的。间接式轮胎报警系统实际上是依靠计算轮胎滚动半径来对气压进行监测。(间接系统造价相对较低,但间接式胎压监测装置没有直接系统准确率高,它不能确定故障轮)

SRS 安全气囊Supplemental 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

如今大多数车型都配备了主、副驾驶安全气囊、侧

气囊等。但在高端车上还有这些:安装在前排座椅

外前排侧气囊,安装在后排车座上靠近窗户的一边

后排侧气囊,保护下部膝部的膝部气囊。以及装在

前排乘客的头部气囊(气帘)。当然,以安全为主打

的Volvo 还量产了行人安全气囊,以此来保护外部行

人的安全。


相关内容

  • 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历程
  • 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历程 摘要: 任何技术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汽车安全技术也不例外.随着汽车的不断普及,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多,汽车速度的不断加快,交通事故也就逐步被人们重视起来.当交通事故的数量逐步累积的时候,汽车安全技术也就应运而生. 关键词: 汽车 安全技术 发展历程 汽车安全技术如今对每辆汽车都必不 ...

  • 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 2009年第5期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AGRICULTURALEQUIPMENT&VEHICLEENGINEERING No.52009 (总第214期)(Totally214) 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王红1,李占峰1,刘玉清2 (1.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陕西西安710018:2.黄 ...

  • 美国汽车产品准入管理及技术法规介绍
  • 美国汽车产品准入管理及技术法规介绍 2010.10 1.美国汽车产品管理及技术法规基本特点 美国是世界上汽车市场最为发达的国家,号称"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多年来一直是全球汽车销量最大的国家,尽管近年来遭遇了经济衰退的影响,但2007年美国的汽车销售量仍达到1645.24万辆:20 ...

  •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现状与发展研究
  • 203 理论研究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现状与发展研究 殷国鑫, 石昊昱, 雷 钧, 韦 峰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昆明 650500) 摘 要:对于汽车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汽车底盘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电控技术在汽车底盘中运用广泛,当前汽车底盘常见的电控系统主要有:自动变速器.防抱死制动系统.电控防 ...

  • 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分析与研究
  • 江 西 理 工 大 学 南 昌 校 区 毕 业 设 计(论文)任 务 书 机电工程系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09级(12届)09汽车班学生 XXX 题 目: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分析与研究 原始依据(包括设计(论文)的工作基础.研究条件.应用环境.工作目的等): 汽车安全作为现代汽车技术研究的三个重点方向之 ...

  • 浅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 摘要 当前,汽车电子技术进入了优化人-汽车-环境的整体关系阶段.汽车的性能提高更大地依赖于电子控制技术.随着汽车工业与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再现代汽车上,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今天的汽车已经逐步进入电脑控制的时代. 本文首先讲述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与现状,并阐述的它的工作原理. 接着又分析 ...

  • 我国机动车检测主要相关标准及法规
  • 我国机动车检测主要相关标准及法规 最后一次修改日期:2009年3月14日 编者说明: (1)目前机动车检测相关法规标准数量众多,编者根据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汇编,供同行参考.望有关掌握最新动向的朋友积极提供信息与建议,以便不断更新完善此文,与广大同行们共享. (2)本文为阅读与理解方便,对法规标准作了 ...

  • 汽车安全气囊故障的诊断与分析
  • 江 西 理 工 大 学 南 昌 校 区 毕 业 设 计(论文) 题 目:汽车安全气囊故障的诊断与分析 系 专 班 学 学 :机电工程系 业:汽车检测与维修 级:09 汽车班 生:XXX 号:09314119 指导教师:XXX 职称: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2012 届毕业论文 江 西 理 工 大 ...

  • 汽车驾驶员高级技师复习资料
  • 理 论 知 识 鉴 定 复 习 指 导 一.基础知识 (一)鉴定要求 (1)掌握发动机特性中的转速特性和负荷特性知识,熟悉发动机在不同转速和不同负荷下工作时,其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变化规律,从而做到合理使用发动机. (2)掌握汽车的使用性能,熟悉汽车动力性.经济性.稳定性.制动性.通过性及平顺性的概念及 ...

  • 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 3 1.1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3 1.1.1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研究的目的 ......... 3 1.1.2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研究的意义 ......... 3 1.2 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