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官为人民

人民法院为人民

心得体会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在深入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突出实践特色,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

突出实践特色,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着既要完成工业化,又要实现信息化;既要增加社会财富,又要实现社会公平,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既要促进经济发展,又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和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世界的发展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和我国发展实践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回顾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际,干部队伍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主要表现在“六重六轻”的问题上,这就是“重发展速度,轻质量和效益;重经济建设,轻社会事业;重物质发展,轻人的发展;重项目开发,轻环境改善;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这些问题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来看,是思维方式的片面性和简单化;从党性上来看,是为了个人升迁而追求所谓“政绩”的思想在作怪,违背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和理念。只有彻底破除这些错误观念,才能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要克服那种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片面追求速度,忽视质量和效益的倾向,树立又好又快发展的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的理论曾经盛极一时。这种片面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倾向,导致了自然资源的过量消耗,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生态平衡的极度破坏,贫富之间的两极分化。这种倾向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也有一定的影响。某些地区“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曾经被当作经验加以推广。无数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的增多,是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它是一个量的概念,只解决“快”的问题。而经济发展则是在数量增长的基础上,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持续高级化进程和人口素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进程,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又是一个质的概念;既包含着“快”,又包含着“好”。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好”与“快”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二者互为条件,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又好又快,就是

要坚持“好”字优先,“快”必须以“好”为前提。忽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势必会造成大起大落,不能实现长期持续健康地发展。同时,快也是好的必要条件,只有保持较快的增长,才能抓住机遇,不断增强经济实力,使经济增长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好与快的辩证关系,把速度和质量、效益统一起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要克服那种把发展局限于经济的发展,导致经济和社会事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倾向,树立全面协调发展的观念。20世纪70年代左右,世界各国开始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中反思。人们认识到,经济发展不是简单的经济范畴,同时也是社会范畴和人文范畴。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如果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必然导致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如果在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以后,处理不好财富增多与收入分配、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必然导致贫富悬殊、失业增加、社会矛盾激化。我国发展的实践也证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至3000美元这一阶段,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必然要求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升级,而近年来我国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例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民生方面的突出问题,就是社会矛盾增多的表现。只有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坚持在社会财富增加的同时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持社会和谐与稳定。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完全符合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经过多年的努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任务,标志着我们党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但是,由于政策导向、体制机制、干部评价考核体系等多方面的原因,经济社会发展还不能说已经纳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决纠正只顾局部、忽视全局,只顾眼前、忽视长远的错误观念,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破坏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做法。要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扭转的严峻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国初级产品和原材料出口比例高而制约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压力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保护好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历史责任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实行最严厉的环境保护措施,坚持以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

人民法院为人民

心得体会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在深入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突出实践特色,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

突出实践特色,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着既要完成工业化,又要实现信息化;既要增加社会财富,又要实现社会公平,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既要促进经济发展,又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和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世界的发展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和我国发展实践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回顾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际,干部队伍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主要表现在“六重六轻”的问题上,这就是“重发展速度,轻质量和效益;重经济建设,轻社会事业;重物质发展,轻人的发展;重项目开发,轻环境改善;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这些问题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来看,是思维方式的片面性和简单化;从党性上来看,是为了个人升迁而追求所谓“政绩”的思想在作怪,违背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和理念。只有彻底破除这些错误观念,才能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要克服那种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片面追求速度,忽视质量和效益的倾向,树立又好又快发展的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的理论曾经盛极一时。这种片面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倾向,导致了自然资源的过量消耗,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生态平衡的极度破坏,贫富之间的两极分化。这种倾向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也有一定的影响。某些地区“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曾经被当作经验加以推广。无数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的增多,是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它是一个量的概念,只解决“快”的问题。而经济发展则是在数量增长的基础上,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持续高级化进程和人口素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进程,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又是一个质的概念;既包含着“快”,又包含着“好”。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好”与“快”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二者互为条件,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又好又快,就是

要坚持“好”字优先,“快”必须以“好”为前提。忽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势必会造成大起大落,不能实现长期持续健康地发展。同时,快也是好的必要条件,只有保持较快的增长,才能抓住机遇,不断增强经济实力,使经济增长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好与快的辩证关系,把速度和质量、效益统一起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要克服那种把发展局限于经济的发展,导致经济和社会事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倾向,树立全面协调发展的观念。20世纪70年代左右,世界各国开始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中反思。人们认识到,经济发展不是简单的经济范畴,同时也是社会范畴和人文范畴。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如果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必然导致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如果在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以后,处理不好财富增多与收入分配、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必然导致贫富悬殊、失业增加、社会矛盾激化。我国发展的实践也证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至3000美元这一阶段,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必然要求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升级,而近年来我国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例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民生方面的突出问题,就是社会矛盾增多的表现。只有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坚持在社会财富增加的同时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持社会和谐与稳定。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完全符合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经过多年的努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任务,标志着我们党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但是,由于政策导向、体制机制、干部评价考核体系等多方面的原因,经济社会发展还不能说已经纳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决纠正只顾局部、忽视全局,只顾眼前、忽视长远的错误观念,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破坏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做法。要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扭转的严峻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国初级产品和原材料出口比例高而制约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压力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保护好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历史责任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实行最严厉的环境保护措施,坚持以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


相关内容

  • 坚持司法为民心得体会
  • 心得一:坚持司法为民心得体会 党的XX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强调,要维护人民权益,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如何认真贯彻十七大报告和胡锦 ...

  • 人民法官为人民心得体会
  • "人民法官为人民"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 胡总书记强调:"政法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政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必须把人民满意不满意做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在"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广大法官要自觉做到&qu ...

  • 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心得体会
  • "人民法官为人民"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 胡总书记强调:"政法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政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必须把人民满意不满意做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在"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广大法官要自觉做到&qu ...

  • "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
  • "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 --窗口暖心窝 全国人民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它以"三个至上"为指针,精确地厘清了我国社会主义司法的基石价值:稳固地确定了我国司法能动主义的基本理念:前瞻性地提供了我 ...

  • 人民法官为人民学习心得体会1
  • 人民法官为民学习心得体会 在最高院开展的"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全国各地人民法院切实增强对人民法院人民性的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和实践认同,真正做到了"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法官,要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加强建设,才能更好地搞好人民法院的各项 ...

  • 群众观点心得体会
  • 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总书记总书记响亮地提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的确,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人民更强大;没有一种根基,比植 ...

  • 2013年法官个人思想总结
  • 敬爱的党组织: 在xx年全区法院预备法官任职资格培训班开学典礼上。**院长围绕“法院队伍建设”这一主题,从思想政治建设、司法能力建设、司法管理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法院文化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司法公正的高素质队伍。**院长还对我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我们深化“人民 ...

  • 法官岗前培训和实践锻炼总结
  • 岗前培训篇:人民法官为人民,警钟长鸣戒贪欲 一 人民法官为人民 短短一周的培训让我们收获良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了这个梦想前仆后继,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然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法治建设的快速跟进,法官当然责无旁贷地成为法治建设洪流中的弄潮儿。 作为一名法学 ...

  • 人民法官为人民演讲稿:以爱的名义
  • 有一种风景叫高度,有一种高度叫境界,有一种境界叫奉献.奉献是最美丽的花,奉献也是最真挚的爱.爱岗是我们的职责,敬业是我们的本分.爱岗敬业是人民法官为人民的根本,是人民法官爱人民的体现. 此时此刻,我站在演讲台上不仅仅看到在座各位关注的目光,仿佛还看见我们干警在办案中那忙碌.不知疲倦的身影.看-他们正 ...

  • 许霆案减轻处罚的思考
  • 许霆案减轻处罚的思考 作者:张明楷 关键词:许霆案 金融机构 可能性 许霆案被炒得沸沸扬扬,有多种多样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舆论认为,对许霆判处无期徒刑实属畸重.案件发回重审后,法院对许霆减轻处罚,判处5年徒刑,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但这一判决也遭到了两个方面的批评:有人依然认为法院对许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