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学的发展与化学学科的本质特征

绪论

第一节 化学科学的发展与化学学科的本质特征

一、化学科学

你了解化学科学吗?(化学有什么用,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20世纪的化学家在干什么?

今天我们还能离开化学吗?

化学会被其他学科淹没吗?

化学课程的学习价值何在?

 化学科学任重而道远 → 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

1、化学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

现代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大气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2、化学支撑了现代技术的发展

一般认为20世纪世界有七大技术发明,即化学合成和分离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核技术、航天技术、激光技术和纳米技术。人类最切身感受到的是,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两大发明是信息技术、化学合成和分离技术。可以想像:如果没有哈勃1909年发明的高压催化合成氨技术,全世界粮食产量至少减产一半;如果没有化学合成的各种抗生素新药,人类平均寿命要缩短30年。信息技术的关键—集成电路芯片,核技术的关键—核燃料,航天技术、激光技术和纳米技术需要的高新材料。若离开了化学合成技术,根本无法实现。

3、化学推进了社会可持续发展(因危害而思变)

绿色化学学科的兴起与发展以及绿化化工技术的研制与开发,都将是人类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化学不但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还要保护世界。

4、化学提高了公民的科学素养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理所当然的承担了科学素养培养的任务。

5、化学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科学

化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自然界里存在的物质,而且包括人类创造的新物质。一百年来,新物质层出不穷,从1900年的50万种,2000年达到2650万种,用著名有机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伍德沃尔德的话来说,化学家们用化学合成“在老的自然的旁边又建立起一个新的自然界。”化学中最有创造性的工作就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

二、化学科学与化学学科

学科并不等于科学。化学科学要变成学校里的学科,需要经过一番改造,学科的主要任务在于“把公认的科学概念、基本原理、规律和基本事实教给学生,并能反映这门科学研究的最新的成果。也就是说学科所涵盖的“内容”应当是该门科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来源于科学研究的前沿,具有不断更新、充实的特征,作为教育实施的载体,通过育人成才,又反转来为发展科学服务。

三、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

1、用变化的角度看世界

2、用微观的角度来理解变化

3、用符号的形式来描述变化

4、用微观理论来指导化学研究与物质的转化

第二节 化学教学论的意义与研究对象

一、一种误解

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教学论(也有人叫教法课)是一门培养教师技能的专业课程,

但历来不受人们的重视。在一些专业学科的教师、专家们的眼里,似乎教学论课不过是剖析中小学的教学大纲(现为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教会师范生如何上好一堂课,没有什么学术性。他们认为,上好一堂课,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主要是要有高的学术水平,深厚的学科功底,这是一种误解。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之一是,这些专家们不懂得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只有高深学问,不懂教育规律,没有掌握教育教学的艺术,课就上不好,或者事倍功半。原因之二是,过去的教法课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它只分析现有的教材,不对学科、课程以及教育教学的规律进行研究。

二、重要意义

1、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中学化学教学工作和进行化学教学研究的能力。

3、明确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规律和方法。

4、具备分析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与初步课程开发的能力。

三、研究对象

定义:化学教学论是以广大化学教师及教科研作者的宝贵意见为基础,经过理论概括、充实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是化学教学系统,即研究化学教学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 基本任务:

① 化学教育的价值观与目标——为什么教、为什么学;

② 化学教学的课程与教材——教什么、学什么;

③ 化学教与学的理论与方法——怎么教、怎么学;

④ 化学教学的测量与评价——教的如何、学的如何;

⑤ 化学教学的反思与升华——研究什么、怎么研究;

⑥ 化学教师素质的分析与发展——什么素质、怎么发展;

第三节 化学教育的发展与化学教学论的形成

一、我国化学教育发展的五个阶段

1、洋务运动时期的化学教育

我国近代化学教育的真正开端是在1865年。清政府洋务派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局并附设机械学堂,开始教授化学等有关的科学课程。这是我国近代科学教育史和化学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正式把西方近代分科化学课程引入学校课程体系之中,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学校课程结构。

2、维新运动时期

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1894)和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年),清政府洋务派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和洋务工业彻底破产。维新派主张建立西方学制、西方政体,努力为化学教育的普及与制度化服务。虽然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却对旧教育进行了重大冲击,为近代教育体制和课程体系在中国的最终确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近代学制建立时期

近代学制的建立开始或标志是《奏定学堂章程》在1903年的颁布,史称癸卯学制,其中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课程设置以及彼此之间的衔接关系,并对各种教学方法、校舍、图书、仪器、学校管绪方面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并得到贯彻实施的学制。该套章程规定普通中学的修业年限为五年,课程架构为12门。化学教育从此走向制度化并得到广泛普及。

4、民国时期(分科主义的化学教育与结合理科的初步考试)

先是继承分科教育传统,随后又进行了综合理科教育的初步探索,实施了学分制以及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管理模式。这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克服分科课程功能的局

限,构建丰富多样的课程类型的可贵探索。

民国教育部于1913年3月正式颁布《中学校课程标准》,是我国近代中国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的普通中学课程标准。1923年开始探索综合理科教育,当时,初中课程体系由六大学科领域组成,即社会科、言文科、算学科、自然科、艺术科和体育科。

5、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的化学教育

先是模仿苏联,以分科为主(1949-1977),先后颁布了六次《化学教学大纲》。1978年后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化学教育,并于2001年改《大纲》为《课程标准》,并同时拉开了综合化(课程)的序幕。

二、化学教学论学科的形成与开设

中学化学教材教法课于1932年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正式开设。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在1955年颁发了《师范学校化学系化学教学法试行教学大纲》,并于1957年正式出版了受教育部委托编写的高等师范院校教材《化学教学法讲义》(人教版)。

在1980年5月,教育部修改颁布了新的《中学化学教材教法教学大纲》,并陆续出版了《化学教学法》10多部;已有一批高等师范院校招收化学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导师梁永平就于此从师于苏州大学的金立藩教授。

自1990年开始发展为《化学教学论》或《中学化学教学论》与《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并存《化学教育学》并存的局面。

历程:中化化学教材教法 → 化学教学论 →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 化学教育学

总之,化学教学论这门学科是在化学学科和教学理论交互作用下形成、发展起来的。

第四节 化学教学论的学科特点与学习方法

一、学科特点

1、思想性

思想性主要指突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作用,遵循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从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从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以及良好品德与习惯几方面对师范生加以熏陶。

2、师范性

在于为师范生做“人师”和“经师”进行职业定向的培养和教育。

3、实践性

主要指要紧密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实际,结合试教的模拟练习,给师范生以必需的、基本的实践训练。

其中,实践性是根基,师范性是核心,思想性为先导。

二、学习方法

说它“实践性”很强,是因为缺少了实践(学习者亲自实践、体验,包括试误)仅靠理性去“感悟”是不能内化(建构)为自己的理念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本领的。

学生应尽可能以教师的身份(中学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开发者、咨询者、教科研活动的研究者的角色)来思考有关化学教学问题。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要转换角色,即将自己摆在教育教学架构中,主动参与有关教学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努力进行反省认知,构建自己的教育理念,同时要关注国内外化学教育教学发展现状和趋势,开阔自己的视野。

第五节 基础教育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化学教育

一、课改现状

自1999年启动的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2033年秋季,已在1642个实验区(以市或县为单位)实施,全国实验规模达到同年级学生的40%—50%。

二、化学教育

自2001年、2003年《义务教务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颁布后,化学教育改革就已全部启动。

这次课改从课程标准的制定到教材的实验与编写,到课程管现的高歌再到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也可以将会对中学阶段的化学教学产生巨大的 影响,必然会对化学驾驶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

比如:课改之前,全国上下统一使用的人教版的教科书,教师无需分析和选择;而课改之后,全国初中化学教材现以出版了5个版本。(鲁教版、人教版、沿海版、湘教版),随后还要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如何去应对新教材,新的评价方式,如何改变自己以前惯有的教学习惯,去实践课改新理念等等,都摆在了化学教师的前面。

小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希望能从理论和观念上引导高师生“入门“,从教学技能培养训练上教高师生“上路”、“上手”,以教科研思路上使高师生“开点儿眼界”。

第六节 化学教学论的前景展望

一、前景展望

化学教育教学面临的新课题、新问题越多,化学教学论的价值就越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与深入,就为现今的化学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对化学教师提出许多新要求。应该说,这段时期也正好是化学教学论学科最能发挥作用的时期。

随着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迅猛发展,各国的教育必将随之而发生相应的改革,也必将引起或带来化学教学论学科更加灿烂的明天。

如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化学教育教学的影响,传统的粉笔、黑板式的教学已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学教育的需要,多媒体课件、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都将引起化学教育深层次的变革。

补充资料:

化学教学论硕士、博士培养的现状

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招收话教学论收拾到现在,已发展44个硕士点,3个博士点,这样一个庞大的硕博平日样体系。全国各大师范院校及个别综合性大学都招收化学教学论硕士研究生。

化学教学论博士培养单位,现在全国 有3个:北京师范大学,王磊,女,教授,课程目标研制组组长,200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王祖浩,男,教授,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200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南京师范大学,李广洲,男,教授,2005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

化学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英语、政治、教育学综合(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教育研究方法30分、教育学原理100分、中外教育史100分、教育心理学40分

绪论

第一节 化学科学的发展与化学学科的本质特征

一、化学科学

你了解化学科学吗?(化学有什么用,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20世纪的化学家在干什么?

今天我们还能离开化学吗?

化学会被其他学科淹没吗?

化学课程的学习价值何在?

 化学科学任重而道远 → 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

1、化学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

现代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大气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2、化学支撑了现代技术的发展

一般认为20世纪世界有七大技术发明,即化学合成和分离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核技术、航天技术、激光技术和纳米技术。人类最切身感受到的是,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两大发明是信息技术、化学合成和分离技术。可以想像:如果没有哈勃1909年发明的高压催化合成氨技术,全世界粮食产量至少减产一半;如果没有化学合成的各种抗生素新药,人类平均寿命要缩短30年。信息技术的关键—集成电路芯片,核技术的关键—核燃料,航天技术、激光技术和纳米技术需要的高新材料。若离开了化学合成技术,根本无法实现。

3、化学推进了社会可持续发展(因危害而思变)

绿色化学学科的兴起与发展以及绿化化工技术的研制与开发,都将是人类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化学不但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还要保护世界。

4、化学提高了公民的科学素养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理所当然的承担了科学素养培养的任务。

5、化学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科学

化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自然界里存在的物质,而且包括人类创造的新物质。一百年来,新物质层出不穷,从1900年的50万种,2000年达到2650万种,用著名有机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伍德沃尔德的话来说,化学家们用化学合成“在老的自然的旁边又建立起一个新的自然界。”化学中最有创造性的工作就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

二、化学科学与化学学科

学科并不等于科学。化学科学要变成学校里的学科,需要经过一番改造,学科的主要任务在于“把公认的科学概念、基本原理、规律和基本事实教给学生,并能反映这门科学研究的最新的成果。也就是说学科所涵盖的“内容”应当是该门科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来源于科学研究的前沿,具有不断更新、充实的特征,作为教育实施的载体,通过育人成才,又反转来为发展科学服务。

三、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

1、用变化的角度看世界

2、用微观的角度来理解变化

3、用符号的形式来描述变化

4、用微观理论来指导化学研究与物质的转化

第二节 化学教学论的意义与研究对象

一、一种误解

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教学论(也有人叫教法课)是一门培养教师技能的专业课程,

但历来不受人们的重视。在一些专业学科的教师、专家们的眼里,似乎教学论课不过是剖析中小学的教学大纲(现为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教会师范生如何上好一堂课,没有什么学术性。他们认为,上好一堂课,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主要是要有高的学术水平,深厚的学科功底,这是一种误解。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之一是,这些专家们不懂得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只有高深学问,不懂教育规律,没有掌握教育教学的艺术,课就上不好,或者事倍功半。原因之二是,过去的教法课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它只分析现有的教材,不对学科、课程以及教育教学的规律进行研究。

二、重要意义

1、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中学化学教学工作和进行化学教学研究的能力。

3、明确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规律和方法。

4、具备分析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与初步课程开发的能力。

三、研究对象

定义:化学教学论是以广大化学教师及教科研作者的宝贵意见为基础,经过理论概括、充实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是化学教学系统,即研究化学教学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 基本任务:

① 化学教育的价值观与目标——为什么教、为什么学;

② 化学教学的课程与教材——教什么、学什么;

③ 化学教与学的理论与方法——怎么教、怎么学;

④ 化学教学的测量与评价——教的如何、学的如何;

⑤ 化学教学的反思与升华——研究什么、怎么研究;

⑥ 化学教师素质的分析与发展——什么素质、怎么发展;

第三节 化学教育的发展与化学教学论的形成

一、我国化学教育发展的五个阶段

1、洋务运动时期的化学教育

我国近代化学教育的真正开端是在1865年。清政府洋务派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局并附设机械学堂,开始教授化学等有关的科学课程。这是我国近代科学教育史和化学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正式把西方近代分科化学课程引入学校课程体系之中,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学校课程结构。

2、维新运动时期

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1894)和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年),清政府洋务派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和洋务工业彻底破产。维新派主张建立西方学制、西方政体,努力为化学教育的普及与制度化服务。虽然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却对旧教育进行了重大冲击,为近代教育体制和课程体系在中国的最终确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近代学制建立时期

近代学制的建立开始或标志是《奏定学堂章程》在1903年的颁布,史称癸卯学制,其中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课程设置以及彼此之间的衔接关系,并对各种教学方法、校舍、图书、仪器、学校管绪方面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并得到贯彻实施的学制。该套章程规定普通中学的修业年限为五年,课程架构为12门。化学教育从此走向制度化并得到广泛普及。

4、民国时期(分科主义的化学教育与结合理科的初步考试)

先是继承分科教育传统,随后又进行了综合理科教育的初步探索,实施了学分制以及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管理模式。这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克服分科课程功能的局

限,构建丰富多样的课程类型的可贵探索。

民国教育部于1913年3月正式颁布《中学校课程标准》,是我国近代中国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的普通中学课程标准。1923年开始探索综合理科教育,当时,初中课程体系由六大学科领域组成,即社会科、言文科、算学科、自然科、艺术科和体育科。

5、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的化学教育

先是模仿苏联,以分科为主(1949-1977),先后颁布了六次《化学教学大纲》。1978年后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化学教育,并于2001年改《大纲》为《课程标准》,并同时拉开了综合化(课程)的序幕。

二、化学教学论学科的形成与开设

中学化学教材教法课于1932年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正式开设。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在1955年颁发了《师范学校化学系化学教学法试行教学大纲》,并于1957年正式出版了受教育部委托编写的高等师范院校教材《化学教学法讲义》(人教版)。

在1980年5月,教育部修改颁布了新的《中学化学教材教法教学大纲》,并陆续出版了《化学教学法》10多部;已有一批高等师范院校招收化学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导师梁永平就于此从师于苏州大学的金立藩教授。

自1990年开始发展为《化学教学论》或《中学化学教学论》与《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并存《化学教育学》并存的局面。

历程:中化化学教材教法 → 化学教学论 →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 化学教育学

总之,化学教学论这门学科是在化学学科和教学理论交互作用下形成、发展起来的。

第四节 化学教学论的学科特点与学习方法

一、学科特点

1、思想性

思想性主要指突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作用,遵循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从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从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以及良好品德与习惯几方面对师范生加以熏陶。

2、师范性

在于为师范生做“人师”和“经师”进行职业定向的培养和教育。

3、实践性

主要指要紧密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实际,结合试教的模拟练习,给师范生以必需的、基本的实践训练。

其中,实践性是根基,师范性是核心,思想性为先导。

二、学习方法

说它“实践性”很强,是因为缺少了实践(学习者亲自实践、体验,包括试误)仅靠理性去“感悟”是不能内化(建构)为自己的理念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本领的。

学生应尽可能以教师的身份(中学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开发者、咨询者、教科研活动的研究者的角色)来思考有关化学教学问题。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要转换角色,即将自己摆在教育教学架构中,主动参与有关教学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努力进行反省认知,构建自己的教育理念,同时要关注国内外化学教育教学发展现状和趋势,开阔自己的视野。

第五节 基础教育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化学教育

一、课改现状

自1999年启动的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2033年秋季,已在1642个实验区(以市或县为单位)实施,全国实验规模达到同年级学生的40%—50%。

二、化学教育

自2001年、2003年《义务教务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颁布后,化学教育改革就已全部启动。

这次课改从课程标准的制定到教材的实验与编写,到课程管现的高歌再到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也可以将会对中学阶段的化学教学产生巨大的 影响,必然会对化学驾驶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

比如:课改之前,全国上下统一使用的人教版的教科书,教师无需分析和选择;而课改之后,全国初中化学教材现以出版了5个版本。(鲁教版、人教版、沿海版、湘教版),随后还要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如何去应对新教材,新的评价方式,如何改变自己以前惯有的教学习惯,去实践课改新理念等等,都摆在了化学教师的前面。

小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希望能从理论和观念上引导高师生“入门“,从教学技能培养训练上教高师生“上路”、“上手”,以教科研思路上使高师生“开点儿眼界”。

第六节 化学教学论的前景展望

一、前景展望

化学教育教学面临的新课题、新问题越多,化学教学论的价值就越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与深入,就为现今的化学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对化学教师提出许多新要求。应该说,这段时期也正好是化学教学论学科最能发挥作用的时期。

随着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迅猛发展,各国的教育必将随之而发生相应的改革,也必将引起或带来化学教学论学科更加灿烂的明天。

如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化学教育教学的影响,传统的粉笔、黑板式的教学已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学教育的需要,多媒体课件、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都将引起化学教育深层次的变革。

补充资料:

化学教学论硕士、博士培养的现状

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招收话教学论收拾到现在,已发展44个硕士点,3个博士点,这样一个庞大的硕博平日样体系。全国各大师范院校及个别综合性大学都招收化学教学论硕士研究生。

化学教学论博士培养单位,现在全国 有3个:北京师范大学,王磊,女,教授,课程目标研制组组长,200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王祖浩,男,教授,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200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南京师范大学,李广洲,男,教授,2005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

化学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英语、政治、教育学综合(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教育研究方法30分、教育学原理100分、中外教育史100分、教育心理学40分


相关内容

  • 对化学基本观念及观念建构教学的认识
  • 学科教学 2010年第18期 当代教育科学 对化学基本观念及"观念建构" 教学的认识 ●卢 摘 巍 要: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化学课程改革,要求化学教学必须超越对具体知识的学 习,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形成化学基本观念,即从"知识为本"转向"观 ...

  • 初中阶段对微粒观.物质观的基本理解
  • 微粒观 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 2.原子是最为基本的粒子,原子既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还可以先形成分子.离子,再由分子.离子构成物质. 3.微观粒子是体积和质量很小.相互之间有间隔.存在相互作用的不断运动的小的粒子:微观粒子的 ...

  •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一.新课标修订背景 教育部于 2000 年颁布了第 8 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并正式启动了各学科的课程改革,1999 年10月至 2001 年 4月,研制并颁布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以新课程为代表的基础化学教育 课程改革十年,是新 ...

  • 2017年高考全国卷考试大纲
  • 2017年高考全国卷考试大纲:化学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 ...

  • 跨越学科的"复杂"问题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跨越学科的"复杂"问题 许皓 传统的科学门类有数学.物理.化学等.在20世纪,人们开创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等等.而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有很多问题跨越了这些简单的分类方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重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甚至还需要开创新的方法,还会发现 ...

  •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判断和填空题
  • 三.判断题 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正 ) 2.化学课程标准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考试的命题依据.学生在高中阶段学完化学1.化学2之后,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 误 ) 3.体验性目标是指用学生的心理 ...

  • 九年化学学科计划
  •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知识结构:九年化学是化学起始课,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 ...

  • 化学课堂教学问题的理性设计
  • 广西师范大学蓝芝霖黄都 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高级中学谭远聪 [摘要]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探讨化学课堂教学问题的理性设计. [关键词]化学课题问题理性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B-0059-02 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 ...

  • 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1)
  • 试卷分析 (2005---2006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一.总体评价 从整体来看,本次考试内容共分为五大题31小题,题目类型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简答题.计算题.题目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对知识点的检测涵盖面大.在试题的设计中自始至终贯穿了化学学科的特色,突出了 "三维&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