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结构工程师易错点总结

注册结构工程师易错点总结

考试重点归纳

1.混凝土结构

(1)独立简支梁,如果同时有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切记验算支座处剪力的比例情况(75%)。在计算抗剪承载力时可能会套用含剪跨比那个公式。

(2)抗震计算中计算地震影响系数时,要分清结构的材料是混凝土、混合结构还是钢结构,阻尼比不同,套用的公式也不同。

(3)抗剪计算用净跨度,抗弯计算用计算跨度,不可混淆。

(4)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构件中,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不大于300MPa。

(5)受扭构件中,一般剪扭构件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有限制条件,注意取值。

(6)最容易忘抗震调整系数,这个一忙乎很容易忘!

(7)荷载组合时,当恒载对结构的承载力有利时,分项系数取1.0;当活载对结构的承载力有利时,分项系数取0。

(8)计算柱体积配箍率时,混凝土如果低于C35,按C35 计算。

(9)看清题目里给的是设计值还是标准值。

(10)计算现浇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及偏心受压构件时,如截面的长边或直径小于300mm,则表中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系数0.8;当构件质量(如混凝土成型,截面和轴线尺寸等)确有保证时,可不受此限制。

(11)梁的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 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注意是每侧的面积!

(12)算柱子轴压承载力时,配筋率3%以上时,Ac 应扣除钢筋面积。

(13)雨蓬和挑檐等结构,勿忘施工检修荷载。

(14)考虑多台吊车水平荷载时,对单跨或多跨厂房的每个排架,参与组合的吊车台数不应多于2 台。

(15)计算ω0T21 时,对地面粗糙度B 类地区可直接代入基本风压,而对A 类、C 类和D 类地区应按当地的基本风压分别乘以1.38、0.62 和0.32 后代入。

(16)直接承受吊车的结构构件,在计算承载力及验算疲劳、抗裂时,应考虑吊车荷载的动力系数。

(17)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 倍取用。

(18)刚性屋盖单层房屋排架柱、露天吊车柱和栈桥柱的计算长度,有吊车房屋排架柱的上柱在排架方向的计算长度,仅适用于Hu/Hl ≥0.3 的情况;当Hu/Hl

(19)截面的腹板高度:对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对T 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减去翼缘高度;对I 形截面,取腹板净高。尤其是T 型截面,在验算配筋率时能迷惑很多考生!

(20)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40 时,按C40 取值,勿忘修正系数。

2.钢结构

(1)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比如吊车梁,在验算强度和稳定时考虑动力系数。

(2)在计算构件长细比时要注意腹板的朝向是在平面内还是垂直于平面。

(3)强度的折减系数属于强条,时时牢记。

(4)斜平面的腹杆计算长度系数为0.9,而不是0.8。

(5)焊缝长度计算时,切记加上两倍的焊脚尺寸。别算完就了事,还要注意是否满足构造要求!

(6)超长的折减:螺栓连接长度超过15d0 或60d0 时记得乘以折减系数。

(7)钢结构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在查表时注意根号内的fy,不要直接就带235 进去。

3.砌体结构

(1)s (墙间距)和计算高度的选取要特别小心,很容易出错。

(2)挑梁的抗倾覆力矩中荷载只考虑恒载,要用标准值,不要把活载也算进去了。

(3)注意强度的调整系数。对常用砌体面积

(4)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γ,对多孔砖砌体和灌孔的砌块砌体,应符合γ≤1.5,未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γ≤1.0。

(5)沿齿缝和通缝的受弯破坏要分清。

(6)挑梁埋入砌体长度与挑出长度之比宜大于1.2;当挑梁上无砌体时,宜大于2。

(7)网状配筋砖砌体中的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1%,并不应大于1%

4.高层与高耸结构

(1)轴压比限值的选取一定要看小字(注释)部分,很容易出错。

(2 )分层法计算时,柱刚度前乘以0.9,底层柱不要乘以0.9。

(3)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增大。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为1.3~2.0。如果是中间框架,刚度前应乘以2;边框架乘以1.5。

(4)地震参与组合时,注意风荷载是否参与组合。

(5)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时,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所乘以的系数不同。混凝土为0.85,高层钢结构为0.8(高钢规),而多层钢结构为0.85。

(6)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时要考虑T1 和5 倍Tg 的关系

(7)高规中的抗震等级,要分清房屋是A 还是B 级高度,然后再看场地类别…总之要一步一步地判别,一跳步骤就中招。

(8)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

(9)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当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3 层及3 层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尚宜按规定提高一级采用,已经为特一级时可不再提高。

(10)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或者剪力墙结构,注意当翼墙长度小于3 倍墙厚或者端柱截面边长小于2 倍墙厚时,视为无翼墙、无端柱。

(11)一、二级框支柱由地震产生的轴力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注意是地震产生的轴力调整,其它的不用。

5.地基基础

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要对本规范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1.0。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在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尚应验算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

6.木结构

(1)一定要看清是否为原木。原木的标注是小头直径,而计算挠度,和强度,包括稳定有不同要求。

(2 )调整系数不仅是调整强度,还有弹性模量。

考试易错点归纳

一、荷载部分

1、荷载计算时应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尤其在木结构计算中,但在抗震设计时不需考虑;

2、在进行荷载计算时,应注意恒载的计算,不能漏项,并应结合受荷分析图进行计算内力值;

同时还应注意恒荷载在有利作用时的分项系数取值。

3、等效均布荷载的计算:等效宽度计算(1、短跨受荷,2、宽度修正(离非支座边较近,两个集中荷载叠加部位)),最大弯矩采用假定设备荷载为集中荷载,设备荷载应考虑动力系数,同时应考虑扣除操作荷载进行计算。

4、活荷载不应与雪荷载同时考虑;当活荷载大于4kn/m2的工业建筑时,荷载分项系数取1.3;

5、动力荷载应考虑动力系数,仅传递至楼板和梁,而不向墙、柱传递,动力系数仅在基本组合和抗裂验算时考虑,而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均不考虑;对于吊车仅为竖向作用考虑动力系数; (G+g)(分摊于四个轮子)和小车摆动引起的横向水平荷载Pkmax(分摊于一个轮子)两者中的最大值;注意支座处梁的剪力与支座处的压力前者仅考虑一根吊车辆上的荷载,而后者需考虑2根梁上的吊车荷载。对于吊车荷载折减应注意2台吊车一侧所有轮子都考虑,方可进行荷载的折减。

6、吊车荷载(吊车台数的布置(竖向最多4台,水平向最多2台)及荷载折减,竖向荷载设计值应考虑动力系数,而水平荷载不需考虑动力系数(应力影响线的应用);吊车纵向制动力对于四轮吊车,制动力一侧一般为1只,轻中级工作制吊车梁计算腹板的稳定性时,吊车轮压设计值可乘折减系数0.9;吊车起重量的表示方法Q=20/5t表示主钩为20t,副钩为5t,即该吊车的最大起重量为20t。求吊车梁最大弯矩:即荷载合力作用点(采用力矩平衡)与某一荷载的中线与梁中线重合即该荷载作用处为梁的最大弯矩处;吊车横向水平荷载的计算,注意对重级工作制吊车,需要考虑小车刹车摆动引起的横向水平荷载

7、雪荷载,应注意屋面板、檩条;屋架;框架柱、墙对应工况(均匀分布、不均匀分布、半跨均匀分布)考虑的不同,斜屋盖檩条荷载应注意竖向荷载考虑时要考虑屋架的水平角度;

8、风荷载:围护结构和主体结构计算的区别;总荷载计算时应注意正面与负面的叠加;

9、荷载计算时,应通过受力图进行计算;检修荷载、楼层荷载向梁、柱传递时应注意折减;

10、当考虑以竖向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仅限于竖向荷载;(新版规范已取消此条规定)

11、对于排架结构,可采用简化公式进行计算,但注意简化公式中没有荷载组合值系数;

12、典型高层风荷载的计算(注意单层与多层、高层P95的区别);风荷载的围护结构计算应注意建筑的外表面(区分正压区、负压区、墙角)和内表面的体系系数之和;总的建筑风荷载计算时应注意迎风面和背风面荷载之和,而主体构件计算仅考虑迎风面或背风面荷载之一,注意高层建筑的风荷载体系系数的计算,应与多层区别开;注意高层钢结构中的舒适度要求(即建筑物顶部的顺风向和横风向最大加速度限制要求);

13、注意围护结构风荷载的计算,风压体系系数对于迎风面取外表面(采用与主体结构一致的)和内表面(-0.2)之和,背风面取外表面(见规范7.3.3)和内表面(+0.2)之和;

质量计算的假定,自振周期的计算注意与多层结构的不同,以及应考虑纵墙及屋架与柱的连接固结作用的修正。

二、抗震荷载部分:

1、抗震等级的确定,注意甲级、高层、场地类别的修正;注意钢结构的阻尼比的取值(多遇地震下不超过12层0.035;超过12层0.02;罕遇地震下取0.05);注意高层钢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与一般钢结构及混凝土结构的不同(P166);

2、水平抗震剪力的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单质点多质点;水平影响系数、顶部附加力;楼层最小抗震剪力的复核);同时注意薄弱层地震剪力的调整(1.15);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调整;以及地震作用在未考虑扭转计算时,短榀和长榀地震作用的修正;水平地震在各层的分配其高度Hi是按照从基础顶面或地下室的嵌固端开始算起(砌体结构的底部固定端计算P169);顶部附加力作用在顶层而非突出构件(突出构件应考虑增大系数,但该增大部分也不往下传递,注意钢结构需要进行传递1-2层);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应以每条振型得到的内力分析结果后(应先求出各层的总剪力),再进行各振型的叠加(进而与每层总的最小抗震剪力进行对比)。

3、薄弱层受剪承载力不应低于相邻上一楼层的65%;

4、楼层侧向刚度的计算可参考附录中的计算

5、竖向抗震力的计算,注意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以及构件竖向地震力的分担提高系数(1.5);

6、抗震计算时,内力求解的荷载组合应考虑(非抗震作用、抗震作用(重力荷载代表值参与组合,水平、竖向)、风作用),;

7、抗震影响系数,竖向、水平向、砌体结构、内框架结构;

8、平面排架厂房的抗震计算:自振周期和地震作用计算时各质点质量计算的假定,自振周期的计算注意与多层结构的不同,以及应考虑纵墙及屋架与柱的连接固结作用的修正;

9、钢结构支撑在抗震时的荷载计算

三、混凝土结构设计部分

1、对于双筋矩形截面梁的设计,当x

2、柱的计算长度,单层厂房吊车梁(注意无吊车时的取值),水平荷载作用对多层框架结构柱 的计算长度修正影响,同时注意求解该系数时,应与所选取梁的轴线应平行与水平荷载方向,而垂

直方向的不予考虑,粱的刚度计算可考虑现浇板的贡献(一般乘修正系数2),另外柱的刚度计算也 是该水平荷载作用方向上的,即计算出来的计算长度也是该方向的;H的计算(底层柱高从基础顶 面起算到上一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3、螺旋式或焊接环式箍筋柱的计算:长细比(

4、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的计算应考虑另一方向的轴心受压计算;

5、偏心受压承载计算,注意偏心的几个概念:e(合力到钢筋的距离),ea(附加偏心距),e0 (合力到截面重心的距离)。ei=ea+e0(初始偏心距);

6、在偏心受压承载计算时,对称配筋的公式是重点(大偏心P505,工字形截面小偏心的对称 配筋计算P543);大小偏心的判别;大偏心是受拉受压区钢筋都达到屈服,而对于小偏心,则受压 区钢筋屈服,而受拉区钢筋则在受拉屈服强度和受压屈服强度之间

7、对于矩形截面非对称配筋的小偏心受压构件,当N>fcbh,尚应增加复核验算;

8、轴心(偏心)受拉构件计算,钢筋抗拉强度大于300,取300;注意大小偏心的判别(合力 作用点在两侧钢筋范围内,为小偏心;作用在外侧,为大偏心,靠力作用点侧的钢筋为受拉);

9、斜截面受剪计算,集中荷载的考虑、剪跨比的考虑(1.5~3)、箍筋的要求(最小直径、最 大间距,最小配箍筋率)、截面尺寸验算条件、承载力、构造要求(最小配筋率);对于柱结构的斜 截面抗剪计算,截面验算条件与梁是一致的

10、偏心受压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截面尺寸验算条件、承载力(集中荷载、剪跨比(对于 框架结构的框架柱计算))、构造要求,轴力的限值;

11、偏心受拉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最小配箍率的计算,钢筋受拉强度不应超过300N/mm2;

12、受扭截面计算,腹板假定承受剪力和扭矩、而翼缘承受扭矩不承受剪力;在轴向压力、弯 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弯矩和轴向压力组合,剪力和扭矩组合,但应注意轴向压力对受剪承 载力的贡献,公式为轴向压力、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计算公式;

13、冲切计算:注意冲切面(应采用画图进行分析)及冲切荷载(净反力以及扣除破坏锥体范 围内板的荷载)的计算,冲切截面限制条件验算;

14、局部受压的计算:对于螺旋式箍筋或焊接式网片箍筋的考虑(构造要求),注意方格网或 螺旋式箍筋核心面积Acor不应超过Ab限制要求,承载限制要求不应低于未考虑方格网或螺旋式箍 筋得到的承载力,截面尺寸验算条件;对于超张拉预应力,计算局部受压力时应注意超涨拉系数 (1.2),局部受压净面积应注意扣除锚孔面积;

15、构件挠度计算:荷载应为标准状况下荷载,而刚度应为考虑长期荷载作用下修正后的刚度, 短期刚度(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对应公式不同);同时应注意刚度位置的选取,一 般选取最大弯矩截面处的刚度;

16、构件的抗裂计算,不同级别(一级、二级、三级)要求,抗裂标准也不一样,对应的工况

也不一样;荷载均为标准组合或长期组合;

17、钢筋的最小配筋率计算,注意偏心受拉中的受压一侧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计 算,同意注意面积的计算是全截面,并扣除受压翼缘面积后的截面面积;在剪扭构件中,纵向受力 钢筋计算中的截面面积受压翼缘不包含腹板延伸部分面积(bfc-b)bf/,可从工字形截面的扭矩分 配公式中可以看出(翼缘和腹板的分配计算受扭塑形抵抗矩公式中判定),相应的计算翼缘Afcor和 Ufcor时,应采用翼缘部分(扣除腹板延伸部分);

18、弯剪扭构件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应为受扭钢筋最小配筋率与受弯钢筋面积最小配筋率 之和;弯剪扭构件的箍筋最小配箍率为0.28ft/fv;

19、叠合梁的计算,两个阶段的荷载计算,第一阶段永久荷载包括叠合层的施工荷载,叠合面 的计算;

20、构造方面:梁、柱、梁柱节点(主筋、箍筋),并结合最小配筋率要求;注意吊筋的计算 以及弯折梁的纵筋处的锚固段箍筋计算;

21、注意深受弯构件的适用范围(分清单跨梁和多跨连续梁),抗弯、截面要求、斜截面承载 (跨高比的限值)、构造要求、钢筋分布的规定;深受弯构件吊筋的计算(设计强度须进行0.8的折 减,公式仍为梁中的吊筋计算);

22、牛腿截面的有效高度可根据标准状况下的裂缝宽度计算;纵向受力钢筋可根据竖向力(有 最小配筋复核验算)和水平力进行计算;

23、预埋件及吊环:锚筋抗拉强度不宜超过300,吊环应力不应大于50,当设计有4个吊环是, 计算时应取3个;

24、四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其各项限制要求应注意都有所提高(注意规范条文的说明); 另外,对于一类场地的建筑,其构造措施可降低一级;

25、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柱中的柱端弯矩调整应按框架梁进行调整(分配按未进行调整的柱上 下端弯矩进行分配);对于未考虑扭转藕联计算的,短榀方向是对地震作用进行乘以1.15的系数; 框架柱的剪力调整是建立在弯矩调整基础上的

26、体积配箍率是按核心区体积作为计算依据的;

27、剪力墙注意其适用条件,以及翼缘、端柱的判别;

28、连梁注意高层和混凝土结构的区别(适用范围l0/h=2.5);

29、地震作用承载计算时,对于抗弯计算应注意力的平衡公式中,两边都有抗震调整系数,预 应力梁的抗弯承载计算,应注意承载计算中有效预压力的计算;

30、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的取值应注意对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组合时,各类构件均应取1.0, 对偏心受压柱,当轴压比小于0.15时(不考虑承载力调整系数计算)应取0.75而非0.8;

31、预应力构件的计算,在预应力阶段:先张法采用换算截面(包含混凝土面积、非预应力钢 筋面积、预应力钢筋),后张法采用净截面(包含混凝土面积、非预应力钢筋面积);在使用阶段均

采用换算截面。预应力的损失(对应力松弛引起的损失应注意预应力钢筋类别(预应力钢丝、钢绞 线和热处理钢筋两大类)不同相应公式不同),同时还应注意总的预应力损失对于先张法不能小于 100MPa,对于后张法不能小于80MPa,对于对称配筋的预应力构件,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总钢筋面 积(全截面的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面积之和)的一半进行计算;

32、桥梁结构:翼缘板有效宽度的取值(外梁和内梁取值),裂缝宽度计算(长期荷载对应的 是恒荷载的标准组合,短期荷载对应的是恒荷载和可变荷载的标准组合),挠度计算时荷载不应包 含汽车的冲击荷载;

33、桥梁的挠度计算:长期荷载(桥规6.5.2条);构件分为全预应力结构和部分预应力结构, 弹性阶段应力计算包括短暂状况(预应力构件仅扣除预应力阶段的损失,荷载仅考虑预应力和自重 荷载)和持久状况计算(预应力应扣除全部损失,荷载应考虑全部荷载但取标准值,且考虑汽车荷 载的冲击系数),主要对两种工况下的压应力和拉应力进行分别计算;梁的钢筋数量按抗裂要求(全 预应力结构和部分预应力结构)先进行估算预应力钢筋数量和后进行按强度要求估算预应力钢筋数 量;在计算时应注意荷载的组合(短期组合、持久组合、标准组合(长期作用)、基本组合、频遇 组合)。

四、钢结构部分:

1、工作平台上的检修荷载应注意对主梁(0.85)和柱(0.75)的折减;

2、钢结构强度的取值,强度的修正,以及对于轴心受拉和轴心受压的构件应取较厚构件的强 度;尤其注意对接焊缝无垫板时的修正和单面连接的单角钢强度(在格构式构件中验算缀条以及在 屋架桁架验算腹杆采用单角钢时)

3、变形和稳定、抗剪强度计算,采用毛截面;抗弯、抗拉、抗压强度计算采用净截面;

4、预先起拱量的计算:注意改善外观和使用条件与改善外观条件两种方式的区别;

5、在梁的抗弯强度计算时,塑性截面发展系数应注意翼缘自由外伸宽度与厚度的比值应控制 在一定范围内;H型钢的表示方法(总高*翼缘总宽*腹板厚度*翼缘厚度),型钢表示方法,数字为 型钢的高度。

6、折算应力的计算点应取梁的腹板计算高度边缘处;对于局部受压计算,集中荷载作用点处 如有加劲肋,局部压应力可不验算。故该处的折算应力局部压应力可取0。

7、梁的计算:强度、整体稳定、局部稳定(腹板、加劲肋的计算(横向、纵向、短向,腹板 计算点的选取));(内力、通用高厚比、临界应力)

8、组合梁腹板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计算,梁按全截面有效确定的截面抵抗矩即最大惯性矩;

9、轴心受压强度计算应注意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的计算(同时应注意净截面的影响);轴心受 压稳定计算应注意单轴对称截面应采用换算长细比以及对应的计算高度(支撑设置的影响);局部 稳定(翼缘和腹板的计算),对于腹板局部稳定计算不符,可通过增设纵向加劲肋或采取有效腹板 截面(仅考虑翼缘与腹板连接部分20tw,即考虑腹板屈曲后的强度)进行计算构件的强度和整体稳 定,而稳定系数仍采用全部截面;同时注意受压构件与受弯构件稳定系数计算不同,对于受压稳定 系数主要由截面形式和长细比控制(注意板厚对截面类别的判定影响),受弯构件稳定系数应注意 简化计算公式及相应的修正。

10、格构式构件的轴心受压计算,对实轴计算时与实腹式类似,而对虚轴须采用换算长细比; 缀条、缀板的计算(轴心受压、线刚度以及连接焊缝的计算),注意分肢的长细比计算(分肢计算 长度应注意缀板与分肢的连接方式是焊缝还是螺栓的影响)和构件绕虚轴的计算;同时注意缀板有 线刚度要求,即同一截面上的缀板线刚度要大于分肢线刚度的6倍;

11、用填板连接而成的双角钢或双槽钢构件,可按实腹式构件进行计算,但填板间的距离应满 足要求(受压40i,两个侧向支撑点间填板间数不得少于2个;受拉80i;i为分肢回转半径);

12、轴心受压构件支撑构件的轴力计算(支撑点位置,单根柱或多根柱、支撑道数);

13、实腹式单向弯曲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弯矩作用平面内的计算(等效弯矩系数的计算, 对于单轴对称截面构件,尚须对无翼缘一侧进行计算);弯矩作用平面外的计算;实腹式双向弯曲 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两个方向均应进行计算;格构式构件与实腹式类似(弯矩绕虚轴,平面 内整体稳定计算,其长细比应采用换算长细比求稳定系数,对于平面外稳定,仅需对分肢构件按轴 心受力构件考虑,而对于双向压弯构件,分肢的计算按实腹式单向弯曲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考虑, 注意计算长度以及分肢轴力和弯矩的取值);

14、构件的计算长度:桁架与框架结构(注意摇摆柱的修正及对应梁的远端铰接修正)、有支 撑与无支撑的区别,横梁的计算刚度的修正:轴心压力较大,远端的节点连接);对于在强轴方向 即x轴有支撑,则是减小弱轴方向即y轴方向的计算长度。注意对于屋架上双脚钢组合的T型截面 强轴(x轴)和弱轴(y轴)对应的计算长度求解,注意支撑设置的平面对其影响。通常y方向大 于x方向,注意对于排架柱和框架柱的拉弯和压弯计算,应注意弯矩作用平面内和弯矩作用平面外 所对应的是否有支撑,而相应影响的有无侧移及计算长度,如对于排架结构,往往在纵向设置支撑, 则在纵向为无侧移而横向有侧移,强弱支撑框架的验算:注意支撑在单位侧倾角产生的水平力。

15、连接计算,焊缝的尺寸限制,螺栓最小布置要求;工字型(T字型)截面对接焊缝受弯计 算采用折算应力评价;角焊缝应注意正焊缝(作用力垂直于焊缝方向,提高系数)和侧面焊缝(计 算长度不宜大于60hf)的计算不同,角焊缝长度不得小于8hf和40mm,;对于对接焊缝在受弯矩

时,有效焊缝的惯性矩应注意扣除无引弧板的焊缝长度(每条焊缝均应扣除2t);对于角焊缝的惯 性矩及面积,应在焊缝端部扣除hf,焊缝拐角处不需进行扣除(即焊缝长度的计算在端部若转角处 有焊缝则不需减hf),而焊缝宽度取有效宽度进行计算面积及惯性矩(he=0.7hf),同时应注意参与 计算的焊缝条数,不能遗漏;注意单角钢焊缝连接,验算焊缝强度应乘以0.85系数。注意加劲肋的 传递荷载路径(注意顶紧(承压计算)与采用焊缝(正面角焊缝)传递的区别)。

16、螺栓受剪的计算:普通螺栓取受剪承载力(剪切面数)和承压面承载力(最小承压厚度, 按受力方向进行考虑)的较小值;高强螺栓承压型注意剪切面的位置(栓杆或螺纹处),普通螺栓 取栓杆直径;高强螺栓摩擦型直接与摩擦面和预拉力有关;螺栓群的受力计算,注意连接长度对轴 心受力的修正(注意连接长度的计算,仅在螺栓群受剪计算中体现),以及螺栓数量的增加修正(如 填板、单面连接、短角钢连接以及铆钉铆合总厚度),螺栓受拉计算取螺纹处有效截面;在验算螺 栓连接强度后,还需验算连接钢板及连接板的强度(取连接钢板和连接板最小净截面,同时注意折 线面的考虑,以及角钢最小净截面的计算,将角钢展开成平面进行计算);

17、螺栓群偏心受拉计算,普通螺栓群先按小偏心受拉(假定中和轴在螺栓群中心处,且最下 排螺栓受拉力而非压力)计算,若不满足,则按大偏心受拉计算(假定中和轴在最外排螺栓的中心 线上,即用力的平衡进行求解螺栓的力),高强螺栓按小偏心受拉计算,而纯受弯构件则按大偏心 受拉构件计算;注意梁柱连接,支托的作用可用来承担梁传递过来的剪力;

18、钢—砼组合结构,在进行强度、抗裂、变形计算时,不考虑粱托的作用;对于负弯矩区计 算,应注意组合梁塑性中和轴的求解;抗剪连接件的计算应注意连接件承载力的修正;

19、组合梁挠度的计算,应注意标准组合与准永久组合换算截面惯性矩的求解(不考虑压型钢 板的贡献)以及对刚度的折减;组合板的计算,压型钢板混凝土中有效高度的确定,在进行抗弯承 载力计算时,应将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压型钢板钢材强度乘0.8折减系数,并对自振频率要求不得小 于15Hz;

20、混合结构(多遇地震作用下的阻尼系数可取0.04),型钢混凝土柱轴压比计算应考虑混凝 土和型钢的强度,注意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不同,轴压比可用来求解型钢的面积;

21、钢结构的疲劳计算,对于往复承受动力荷载需要进行此项计算,采用容许应力幅法,应力 按弹性状况计算;计算时应注意计算点的位置(焊缝(16项第8类)、其他均为主体金属)、受力方 式、施工方式等;荷载采用标准值,且不需考虑动力系数;在疲劳验算时,不能忽略在基本组合下 的强度验算;疲劳计算主要针对动力部分(即重力荷载可不考虑),组合工字梁翼缘与腹板的焊缝 计算见规范7.3.1条;

22、塑性设计:材料要求,构造要求,允许长细比,构件承载计算(塑性惯性矩,即指塑性中 和轴上下部分对中和轴的面积矩,对工字型截面包含翼缘和腹板),对于压弯构件,包含平面内稳

定、平面外稳定(需根据侧向支撑点和弯矩进行分段计算,长细比根据侧向支撑点的分段进行确定) 计算,而对于弯曲构件仅有平面内计算;平面外的侧向支撑点间距即为计算区段的计算长度。

23、钢管结构计算:构造要求(外径与壁厚之比),焊缝长度计算(分圆管与圆管、矩形管与 矩形管,矩形管与圆管三种形式),杆件承载力的计算:应考虑节点管的截面形状(分圆管与圆管、 矩形管与矩形管,矩形管与圆管三种形式),节点形式(X、T或Y、TT、K、KK),支管的受力状态 (受压、受拉)。

24、对于压弯构件,应验算弯矩作用平面内、弯矩作用平面外稳定,对单轴对称截面,验算弯 矩作用平面内稳定时,对于翼缘受压时,还应验算另一侧的腹板端点。

25、节点板的验算,应注意板件有效宽度的计算(钢结构设计规范,7.5.2);

26、部分焊透的对接焊缝按角焊缝进行计算,应根据焊缝的坡口形式(V单边双边,K,J,U) 确定焊缝的有效宽度,熔合线处的焊缝截面边长等于或接近最短距离s时,抗剪强度应乘以0.9

五、砌体结构

1、砌体强度计算应注意各表对应下的强度调整(注意轻骨料混凝土砌块分为煤矸石和水泥以及 火山渣、浮石和陶粒轻骨料混凝土,对应的强度表不同);对于灌孔混凝土砌体,应注意混凝土的 灌孔率(0.33)、最终砌体强度(不应大于未灌孔的2倍)、灌孔混凝土不应低于C20,且不小于 块体强度的2倍;砌体强度的调整(吊车房屋下的大跨度梁下砌体、受压截面面积、水泥砂浆、施 工质量、施工工况(验算施工时));弯曲抗拉强度注意砌体沿齿缝还是沿通缝破坏,对应的强度 指标不一致。注意强度调整顺序:先表中的注解,水泥砂浆、公式(灌孔)、截面积。注意砌体柱 作为独立柱的强度系数的修正(0.7)。施工质量为A级时,也可采用B级的结果进行计算。

2、砌体结构作为一个刚体,需要验算整体稳定性时,对起有利作用的永久荷载其分项系数取 0.8;

3、砌体结构中的刚性方案与弹性方案在静力计算中,前者假定屋盖水平荷载由横墙传递给基础, 墙后墙的受力为独自受荷;而在弹性方案中,则由迎风墙、屋盖和背风墙共同受力,屋盖受到的水 平荷载(包括迎风墙和背风墙假定在刚性方案下得到的墙顶集中力及屋盖本身受到的风荷载产生的 集中力)根据迎风墙和背风墙的侧移刚度分配到迎风墙和背风墙的墙顶上,而对于刚弹性方案则将 上述集中力乘以空间修正系数按迎风墙和背风墙的侧移刚度分配到迎风墙和背风墙的墙顶上。荷载 的计算及计算方案的确定应按分层进行考虑;(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上截面由于偏心引起的弯矩传 递一半到根部,主要是由于上部水平位移受到限制引起的,见P733);对于在刚性方案下,跨度大

于9.米的梁,应考虑作为简支计算(作用点不在墙的中心引起的)和假定作为固端得到弯矩乘以修 正系数得到的最终弯矩两者中的最大值。

4、无筋砌体承载力计算:计算高度的确定(有吊车和无吊车、H的确定,对于有吊车结构,当 荷载组合不考虑吊车荷载作用时,变截面柱的上部仍采用有吊车部分,而下部则采用无吊车得到的 H0(此时的高度注意因为房屋的整体高度H而非Hl)乘以修正系数);对于轴心受压计算,稳定 系数中的高厚比高度计算与计算高度计算的方向(排架和垂直排架方向)无关,直接取最小截面的 边长(从T型截面的验算可验证);砌体承载验算不考虑墙体两侧抹灰的作用。

5、局压计算:注意局部抗压提高系数的不同图形的上限值,刚性垫块在壁柱上的构造要求(应 先验算厚度和外挑长度)以及计算面积的选取仅限在壁柱范围内(稳定系数的计算,其中偏心距应 考虑上部传递来的荷载及梁传过来的荷载,对垫板中心的偏心),注意垫梁的适用范围(长度应大 于pi*h0),应与垫块区分;同时注意无刚性垫块时,梁端支撑在壁柱范围内时,如果有效支撑长 度伸入翼缘部分时,局部受压面积A0应考虑翼缘部分,如果没有伸入翼缘部分,则仅考虑壁柱范 围内面积,而不考虑翼缘部分(见P781)。基础砂浆一般采用水泥砂浆,且最小强度为M5。对于 有窗间墙时,注意局部受压面积不应超过窗间墙面积;上部荷载传递窗间墙时,应考虑整个壁柱部 分面积。

6、过梁计算:荷载由梁板荷载(分清何种情况下不计入)和墙体荷载(对砖砌体和混凝土砌块 砌体分别考虑不同计算高度下的墙体自重)组成,对钢筋砖过梁应注意过梁截面高度的确定(由考 不考虑梁板传来荷载决定);过梁的支撑部位局部抗压计算不需考虑上部荷载的影响。砖砌过梁跨 度取净跨,混凝土过梁跨度取1.05ln和ln+a的较小值。

7、墙梁的计算:墙梁的构造要求,墙梁的计算模式(跨度、墙体计算高度、墙梁跨中截面计算 高度、翼墙计算宽度、框架柱的计算高度,各截面的尺寸取值见规范中的图7.3.3),墙梁的荷载分 使用阶段(承重墙梁、自承重墙梁)和施工阶段(托梁自重及本层楼盖的恒荷载,本层楼盖的施工 荷载,墙体自重);墙梁的计算包括托梁的跨中、支座计算、墙体的受剪和局压计算;托梁弯矩采 用计算跨度,剪力计算采用净跨;托梁跨中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应注意自承重墙(即区分自承重墙梁 和承重墙梁)的修正以及公式中的限值条件;

8、挑梁的计算:抗倾覆荷载的计算(荷载应为恒载标准值,荷载的计算范围注意门洞的影响), 而对于倾覆荷载,应注意采用4.1.6中的公式,仅考虑可变荷载起控制,且其他可变荷载不乘组合

值系数,对于楼盖悬挑梁部分的荷载,按照悬挑梁倾覆点进行分界计算抗倾覆荷载和倾覆荷载,而 墙体荷载直接作为抗倾覆荷载;挑梁的弯矩计算应以倾覆点为支座点,而剪力以墙体的外边缘进行 计算;对于顶层挑梁,倾覆点在墙体支撑点外边缘。注意对挑梁下有构造柱时,抗倾覆点应取0.5x0。

9、配筋砖砌体:注意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不应超过320MPa,配筋率有上下限要求。

10、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构件:砌体强度在截面上的修正按配 筋体进行修正(即小于0.2m2),面积仅取砌体部分(不含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配筋砂浆面层),高 厚比的厚度取包含面层的最小截面。砖砌块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成的砌体强度计算,注意强度提 高系数。

11、配筋砌块砌体,注意计算高度取层高;主要包括偏心受压计算和斜截面受剪计算,类似于 钢筋混凝土墙的计算;

12、砌体抗震设计时选取从属面积较大的和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进行计算;砌体侧向抗震力的 分配按照墙体的有效侧向刚度比(按照墙体的高窟比进行计算,主要包括剪切变形和弯曲变形两大 部分)进行分配,对于底层框架结构,混凝土框架柱不折减,混凝土抗震墙折减系数为0.3,砌体 抗震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2;墙梁的抗震计算应注意弯矩系数和剪力系数的调整;

13、砌体的高厚比验算:主要含墙、带壁筑墙、带构造柱墙、碧柱间墙或构造柱间墙,计算时 注意门洞、自承重墙的修正。

14、砌体的刚度计算:有侧移无转动和有侧移有转动;墙体的高宽比;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高 宽比小于1时可仅算剪切变形,大于4时刚度可不考虑,大于1小于4两个都要考虑),刚度的串 并联,小开口墙(洞口面积与墙段毛截面面积之比,洞口高度大于层高50%时,按门洞对待)的影 响(见P1411厚);

六、木结构部分

1、木结构强度和弹模的调整:恒载条件(超过80%,就应以总荷载(恒荷载和可变荷载分别 占控制作用的最大值)和仅按恒载两种工况分别验算,同时注意恒载对强度和弹模的折减)、使用 年限,原木(对强度和弹模都提高),矩形截面短边尺寸(提高10%),湿材(降低10%);注意 对于设计使用年限的调整,不仅对强度部分即承载力计算进行调整,还得考虑对荷载设计值进行调 整。注意对于稳定计算不应考虑缺口的影响,应采用全截面。

2、轴心受拉计算,净截面面积应扣除分布在150mm长度上的缺孔投影面积;轴心受压计算,

构件计算长度、构件长细比,稳定计算和强度计算对应的计算面积,以及螺栓孔不作为缺口。

3、注意原木的计算,直径变化率一般取9mm/m或实际情况,验算挠度和稳定时,可取构件的 中央截面,验算抗弯强度时,可取最大弯矩处对应的截面,标注原木直径时,应以小头为准;强度 验算应以最小头和有缺陷孔进行计算。原木的惯性矩为1/64*pi*d4。

4、注意木结构偏心受拉计算与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的不同;类似于钢结构的螺栓连接计算。

5、木结构的连接计算:单齿和双齿构造要求,截面要求;齿计算包括木材承压和受剪计算,剪 面长度单齿计算值不应超过8hc齿深;双齿承压面计算取两个承压面的面积,受剪计算取第二个齿 对应的剪面长度,且不应超过10hc齿深;对于采用湿材制作时,剪面长度取值应比计算值加长50mm, 即在验算时应扣除50mm作为剪面长度进行计算;采用齿连接,在节点部位应采用保险螺栓作为安 全储备,对于单齿,保险螺栓计算时强度设计值乘以1.25调整系数,而对双齿,采用两个保险螺栓, 但不考虑强度调整系数,注意齿连接承压面面积的计算(通过几何图形求解)和抗剪力的计算。

6、螺栓和钉连接:构造布置要求(构件厚度和排列最小间距),承载计算注意单剪和双剪,规 范公式中承载力为单个剪面,钢夹板承载力计算系数取对应螺栓和钉的最大值,采用湿材连接时, 螺栓连接的计算系数不应大于6.7;在连接计算中应注意湿材的修正,在单剪连接计算中,如果厚 板厚度不满足最低要求时,应对单剪螺栓承载力给予限制,不应大于0.3cd a2fc。

7、木结构钢构件的计算应按钢结构设计规范,其强度设计值应乘以0.85调整系数,其它按钢 结构设计规范进行,垫板的计算包括截面(承压计算,尤其注意斜纹承压计算)和厚度(钢板的抗 弯)。

七、地基基础部分

1、在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时,对于偏心荷载可采用平均基底压力求解下卧层顶面的压力。

2、注意不同验算条件下荷载组合不同(验算地基承载时和基础裂缝宽度,采用正常使用标准组 合,验算地基变形,采用准永久组合(恒荷载+可变荷载*准永久系数),不考虑风荷载和地震荷载; 验算结构配筋,采用基本组合,验算挡土墙稳定,采用基本组合,荷载效应系数为1.0)

3、厂房大面积堆载沉降的计算:计算范围为横向取5倍的基础宽度,纵向为实际堆载长度,当 荷载范围不属于上述范围时,应进行折算成等效均布荷载,折算时应注意厂房外侧的荷载也应考虑;

4、土压力计算,规范中给定的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增大系数是与土边坡高度有关而与挡土墙 无关。

5、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深度(注意基础埋置深度的取值,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宽度;

对于偏心距小于0.033倍基础宽度时,地基承载力可采用土的抗剪强度进行求解,此时不再需要进 行深度和宽度的修正(因公式中已包含);但在运用公式时,应注意宽度和深度的限制;注意在软 弱下卧层验算时,地基承载力仅经深度修正,而不进行宽度修正,与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的修正一致。

6、在季节性冻土下,冻土的判别中,表格中冻结期间的地下水位距离冻结面深度(一般可采用 标准冻结深度,即从地表面到冻结面底部的距离)的最小距离求解;基础埋置深度应分别根据不同 土层的冻胀类别进行计算,取不同土层的埋置深度最大值。

7、墙下条形基础的计算,基础底面宽度根据地基承载力确定,厚度根据抗剪设计值(采用净反 力)计算确定,配筋根据弯矩设计值(采用净反力)计算确定,对于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 计算,边跨及第一内支座弯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数;对于独立基础的抗冲切计算冲切面积和提供承 载面积计算(P1015厚);注意柱在条形基础梁上形成的冲切计算(冲切荷载和提供承载面积的计 算见P1028厚),尤其是柱在条形基础边缘上形成的冲切面计算。

8、毛石基础基础高度计算根据台阶的宽高比确定,上部一般取墙厚(370或240);墙下条形 基础的厚度根据抗剪计算,而配筋根据弯矩计算,注意有无垫层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影响(有垫层 40mm,无垫层70mm),即对截面有效高度的影响。

9、注意在进行抗冲切计算和抗剪计算中,截面高度影响系数计算公式不同,前者为系数与高度 呈线性变化(800~2000mm),而抗剪计算中系数与高度呈指数变化(800~2000mm);

10、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准永久荷载作用下的偏心距应有限制,梁板式筏基底板的厚度按照抗 冲切和抗冲剪的最大值计算(见P638),注意平板式筏基底板截面承载力计算(抗冲切部分,按不 平衡弯矩产生的附加应力计算,而对于受剪部分可取单位宽度下的计算截面进行验算。

11、桩基承台计算,包括柱对承台的冲切,桩对承台的冲切以及桩柱连线之间的剪切(发生在 承台的变阶处,计算宽度即取变阶处宽度)。

12、桩的特征值计算,桩尖部分不予记入桩身部分,桩的配筋计算采用设计值,而特征值采用 标准值(注意Gk计算)。

13、地基处理部分(各类公式汇总见P688):压实填土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预压固结度 (考虑涂抹和井阻影响以及不考虑公式的区别)以及强度提高公式、最终变形量计算公式,砂石桩 中的处理后孔隙比和砂石桩布置间距关系,水泥粉煤灰(CFG)桩中的变形计算公式,在复合地基 公式中,桩间土强度可取未修正的天然地基强度,灰土挤密桩计算公式(挤密系数与桩间距关系)。 注意面积置换率公式指桩体横截面面积与桩体所承担的复合地基面积之比。桩的根数计算可直接由 总的需处理面积除以单个桩的等效处理面积。

14、地基抗震部分:场地类别划分,地震液化判别(临界标贯击数、液化指数(仅对判别为液 化的土计算)),桩的承载力调整(液化土层中的调整以及对以下两种不利工况都应进行验算(全

部承担地震作用,地震作用按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10%采用)),打入式预制桩及其他挤土桩,打 桩引起桩间土挤密作用可用公式求解打桩后桩间土的标贯击数。在抗震验算时,天然地基承载力需 按深度和宽度修正以抗震调整系数。

15、地基液化判别应注意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的计算,即判别液化地基土层的上部厚度,同时 需要扣除淤泥土层厚度,注意与场地类别中覆盖层厚度的区别。同时注意最上端和最下端标准贯入 点所代表土层厚度(di)计算以及层位影响权函数值(Wi),标准贯入点土层的分界线有地下水位, 液化土层的上下限。判别深度以及土层的分界线。

新版桩基规范

高层部分

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的高度(不包含突出部分),对于甲类建筑应提高一度判别房屋的级别(A级或B级);注意对于带有裙房的高层建筑,当裙房的面积和刚度相对于其上部结构的面积和刚度较大时,计算高宽比的房屋高度和宽度可按裙房以上部分考虑,高宽比可按最小投影宽度计算;

2、高层的结构布置(平面布置、竖向布置),注意在平面规则性判别中,对于超过梁高的错层,需按楼板开洞对待。注意本部分的较高高层建筑是指大于40m的框架结构或大于60m的其它结构体系混凝土房屋建筑。

3、楼盖结构:厚度和配筋(该部分的配筋率为每层每向);尤其注意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的要求以及抗震等级确定要求。

4、抗震设计时,楼层位移计算不需要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5、构件抗震承载力调整,当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抗震调整系数取1.0;

6、注意确定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根据场地类别、设防类别、房屋高度以及结构类型来确定,同时注意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则该地下室层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相同)和裙房(与主楼相连,应与裙房一致)抗震等级的确定,特一级钢结构内力调整;

7、梁内力重分布仅在竖向荷载(注意重力荷载代表值下的调整,即先求出重力荷载代表值下的弯矩再进行调整)作用下考虑,故计算顺序为先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进行内力重分布调整,再进行与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叠加;但调整后的跨中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简支梁作用下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进而再进行地震作用组合值的调整。

8、在抗震荷载计算时,应注意地震作用荷载的调整,同时应注意风荷载应考虑组合值系数(.0.2);位移计算时,荷载分项系数取1.0;

9、地震作用,组合前的调整(框架梁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调幅(见第7条),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混合结构中的框架柱、框支结构中的框支柱剪力;框支柱地震轴力;带转换层结

构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增大,结构薄弱层楼层剪力放大,地震作用下的最小地震剪力修正,未考虑扭转藕联计算的短榀和长榀的修正),组合后的调整(强剪弱弯、强柱弱梁,框支柱轴力的增大);

10、重力二阶效应(未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但满足整体稳定性时,可对未考虑二阶效应计算得到的弹塑性变形乘以增大系数1.2)与结构整体稳定,水平位移限制(弹性水平位移和结构薄弱层弹塑性位移):

11、框架结构设计,框架梁的水平加腋宽度和厚度计算以及框架节点有效宽度的计算,扁梁(梁宽大于柱宽)的要求,框架梁的梁端弯矩调整,注意弯矩正负号的规定(顶面受拉为正,底面受拉为负,注意梁两端同时为负时脚小趾较小值取为零);框架梁的构造要求(截面有效受压高度限制,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梁端顶面和底面的配筋比值,箍筋受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的影响,大于2%,箍筋最小直径增加2mm);

12、注意框架柱的地震作用调整(梁柱节点弯矩调整,底层柱底面截面的弯矩调整,剪力调整是建立在弯矩调整后进行的),框架角柱应采用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注意四类场地上的较高建筑,柱纵向钢筋配筋率应增加0.1;对于偏心受拉边柱、角柱、剪力墙端柱应比计算值增加25%,框架柱斜截面受剪计算,剪跨比计算公式中的弯矩和剪力均为未调整的。相应的剪力墙剪跨比也不做调整。

13、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验算:注意体积配箍率计算公式中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C35)和箍筋抗拉强度取值(不大于360),以及规范条文6.4.10的要求。注意查表中的复合箍和螺旋箍的区别(即矩形复合箍)

14、剪力墙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为短肢剪力墙,而一般剪力墙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要求大于8。当小于5时,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1,

15、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限值要求,对于没有翼缘(应进行判别,)应降低0.1;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一般剪力墙等级提高一级采用;注意短肢剪力墙在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调整与一般剪力墙一致,其他部位的短肢剪力墙也应做相应调整。

16、高规中的连梁为针对跨高比小于5.0,大于5.0的则按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一级抗震剪力墙的内力调整,对于底部加强部位,需乘以相应的调整系数,其他部位弯矩值乘1.2;对双肢剪力墙,当任一肢大偏心受拉时,另一肢弯矩设计值及剪力设计值需乘以扩大系数1.25;而对于底部加强部位,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都应调整。

17、注意剪力墙厚度不满足时,应进行稳定性计算,此时应进行翼缘的判断;连梁的计算应注意跨高比的限制,同时注意当跨高比小于2.5时,梁两侧纵向钢筋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

18、单片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地震剪力不宜超过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40%,框架剪力墙结构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各层框架总剪力应注意需要进行调整。各层框架所承担的地震总剪力按

上面要求调整后,应按调整前后总剪力的比值调整每根框架柱和与之相连框架梁的剪力及端部弯矩标准值。框支柱的调整与此类似;

19、板柱剪力墙结构中的各层板柱应能承担不少于该层相应方向地震剪力的20%。

20、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其薄弱层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转换构件内力还应根据抗震等级乘以增大系数;8度抗震设计时,转换构件尚应考虑竖向构件地震的影响。框支柱和框支梁的设计,内力调整部分:一、二级与转换构件相连的柱上端和底层的柱下端截面的弯矩组合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5,一、二级框支柱由地震作用引起的轴力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

1.2,但计算柱轴压比时不考虑此增大系数。特一、一、二级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弯矩设计值应按墙底截面有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值乘以增大系数1.8、1.5、1.25采用。

21、带加强层高层建筑、错层结构、连体结构结构应注意加强部位以及连接部位抗震等级的调整;

22、高耸结构设计:应注意覆冰后所引起的荷载及挡风面积增大的影响,重覆冰区输电导线、地线覆冰后风荷载应乘覆冰增大系数1.2;重覆冰区输电塔覆冰后凤荷载,应乘增大系数2.0;钢塔架和桅杆结构(相当于格构式构件,缀板和缀条的内力计算,与钢结构设计规范类似);混凝土圆筒形塔(注意混凝土刚度的取值:计算结构自振特性时,取0.85EI,预应力取1.0 EI);EI,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取0.65EI,预应力取

23、多层及高层钢结构:不宜设置防震缝,如需设置,缝宽不宜小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1.5倍;压型钢板组合楼盖中梁的惯性矩对两侧有楼板的梁取1.5Ib,对于单侧有楼板的梁可取1.21.5Ib。钢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对于不超过12层的课采用0.035;对于超过12层的可采用0.02,在罕遇地震下,阻尼比可用0.05;注意钢结构内力的调整:框架-支撑结构,框架部分的调整(地震剪力);框架结构内力计算(框架梁板件宽厚比限值,框架柱计算长度,框架梁柱截面的塑性抵抗矩(强柱弱梁要求),框架柱板件宽厚比、长细比要求,节点域腹板厚度,框架内力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承担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钢框架柱应乘以增大系数1.5);支撑杆件的计算;消耗梁端承载力及长度计算(屈服类型,剪切屈服型,消能梁段的板件宽厚比),节点设计:节点域计算(屈服承载力、抗剪强度)

八、桥梁部分

1、汽车荷载分为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整体计算采用车道荷载,局部计算(含涵洞、桥台和挡 土墙土压力等)采用车辆荷载,两者不叠加,对于车道荷载由均布荷载(满布)和集中荷载(仅作 用于影响线最大处,且在计算剪力效应时,应乘以1.2系数)组成。公路二级取车道荷载的0.75倍; 车道荷载的横向分布系数采用车辆荷载进行计算。同时注意设计车道数对荷载的横向折减和计算跨

径对荷载的纵向折减。

2、汽车荷载应考虑冲击力,与结构的自振频率有关,而对汽车局部加载及在T梁、箱梁悬臂 板上的冲击系数可乘1.3。再极限承载能力计算中考虑冲击力,而在抗裂计算、裂缝宽度、变形计 算中不需要考虑汽车的冲击荷载。

3、汽车离心力(车辆荷载标准值乘以离心力系数C),温度影响力(计算圬工拱圈考虑徐变引 起的温差效应时,温差效应应乘以0.7的折减系数。

4、汽车制动力:按同向行驶的汽车荷载计算,并应注意加载车度进行纵向折减,按设计车道进 行计算,先求取一个车道的制动力(注意公路1级和2级的最小限值),同向行驶双车道为单车道 的2倍,三车道为2.34倍,四车道为2.68倍。

5、偶然作用:地震作用、船只或漂流物撞击力、汽车撞击力(车辆行驶方向1000kN,垂直方 向500 kN)。

6、荷载组合:基本组合含汽车冲击荷载,注意当离心力与制动力同时考虑时,制动力标准值或 设计值按70%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效应组合(不计冲击力),短期效应组合和长期效应组合, 注意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不一样,注意标准组合的不同之处。

7、桥面板内跨中荷载的计算应注意恒荷载不得遗漏,支点弯矩和跨中弯矩的求解公式。同时注 意车轮着地尺寸以及荷载分布宽度、长度的计算。对于悬挑板,计算跨度可取汽车车轮着地尺寸外 边缘到梁根部的距离。当两个车轮有重叠时,内力计算时应取两个车轮的荷载。车轮中心离人行道 边缘最小距离为0.5m。

8、钢筋混凝土主梁荷载的计算,求解主梁的最不利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应用主梁的内力影响线, 将荷载乘以横向分布系数后,在纵向的内力影响线上按最不利荷载进行加载,对于跨中截面,可近 似取横向荷载分布系数沿纵向不变,对于支座截面的剪力计算,需要考虑横向荷载分布系数沿纵向 的变化。注意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单位为kN/m,即在进行荷载计算时,车道荷载是按照车道进行 布置的,采用车道数乘以车道荷载再与车道荷载折减系数相乘即可。对于箱型梁桥面,荷载的横向 分布系数即为车道数。

9、桥梁计算挠度值按荷载的短期效应组合,即汽车荷载应考虑频遇系数为0.7,人群荷载频遇 系数为1.0;注意与标准组合的区别。

10、汽车制动力的计算:仅考虑一个方向多个车道形成的荷载。桥梁的内力组合;并注意最小 限值的要求。

11、桥墩计算:偏心(基本组合、偶然组合);砌体与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计算;

12、盖梁计算:盖梁跨度(lc和1.15ln两者较小值),单柱式墩台盖梁,汽车横桥向非对称布 置,横向分配系数采用偏心压力法,而双柱式墩台盖梁,汽车横桥向对称布置,横向分配系数采用

杠杆原理法;

13、柔性墩计算:柱和墩的刚度计算,为串联;汽车制动力引起各柱的荷载分配按照各墩柱串 联后刚度进行分配,

14、梁的温度变形引起的水平力计算,求各墩柱的串联后刚度,再根据刚度求温度中心,进而 求出各墩台顶部的水平位移,进而求出各墩台的水平力。

15、支座的计算:橡胶支座的强度、截面尺寸、厚度验算;橡胶支座加劲钢板的计算。验算支 座的抗滑稳定性,

16、简支梁梁端至墩台、台帽或盖梁边缘应有一定的距离(大于等于50+计算跨径)。

九、一注考试常用概念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层高是指本层楼面到上层楼面的距离,底层应为基础顶面到二层楼板顶面的距离,当基础顶面标高;

2、框架梁考虑楼板的贡献,对于现浇板结构,边框梁可取1.5,中框梁可取2.0;有现浇面层的装配式楼面梁,中框梁可取1.5,边框梁可取1.3;

3、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采用分层法可进行求解,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可采用D值法进行求解(P1479厚);

4、内框架结构的排柱内力计算,注意排架结构与砌体结构的侧移刚度计算,同时注意由于底层刚度与二层刚度差异引起底层剪力的调整(见P1549厚),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水平地震剪力完全由抗震墙承担,并乘以相应增大系数,按照抗震墙的侧向刚度比分担;而框架结构部分的构件水平剪力的分配按构件的等效侧向刚度进行分配(等效侧向刚度框架不折减,混凝土墙乘0.3,砖墙乘0.2),框架的侧向刚度为12EI/H3,墙的侧向刚度应注意混凝土墙和砌体墙的区别(砌体墙一般为顶部不可转动,而混凝土墙顶部一般可转动,即弯曲变形前者为12EI/H3,后者为3EI/H3,分别见P1410和1544)。而计算层的纵向和横向侧向刚度时,应采用实际刚度而非等效侧向刚度。计算柱的弯矩以及附加轴向力都应采用实际刚度。计算底部框架地震剪力产生的柱端弯矩时可取柱的反弯矩点距柱底为0.55倍柱高。

5、底部框架地震剪力的计算顺序,先求总地震剪力,各层剪力,根据底层与上层的侧向刚度比调整底层剪力(乘以系数SQRT(K2/K1),介于1.2~1.5),根据等效侧向刚度分配剪力,求解倾覆力矩,根据构件实际刚度分配弯矩,进而求解附加轴力,剪力,(见P1557),

6、剪力墙结构水平地震剪力的分配,按照等效侧向刚度进行分配。抗震设计时,对于双支剪力墙,当任一墙支大偏心受拉时,另一墙支的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25。

7、薄弱层对抗震剪力的调整,当该层侧向刚度小于相邻层侧向刚度的70%时,该层应作为薄

弱层考虑,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8、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调整,注意各层框架结构承担的总剪力应满足不小于20%的该层总地震剪力,如不满足,应进行调整,且按照调整比值对所有框架柱和框架梁剪力及端部弯矩进行调整,框架柱的轴力可不进行调整。

朱炳寅老师的听课笔记

“总量控制,包络设计”这八个字贯穿了培训的始终,是朱老师始终强调的。所谓总量控制,就是在进行梁配筋设计时,不要拘泥于计算出来的数值,非要配的比它大,在梁支座负筋处,可以适当配小点(有利于实现强柱弱梁),但是跨中一定要配够(配大百利而无一害),跨中与支座的总量要与计算的总量相当(支座减少时,跨中要放大)。所谓包络设计,就是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如果有不确定因素,应按各种情况分别计算,取结果的最大值进行包络设计。另外,“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强柱根”也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各种措施,一定要保证实现这几强几弱的原则。应“重概念,轻精度”,重视概念设计,而对于各种经验系数的取值,不要刻意非要取的非常精确,这是不实际的,也不可能。下面就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跟大家分享一下:

1、荷载规范

1)第 4.1.1条汽车通道及停车库荷载,它是直接作用在楼面上的等效荷载,仅可用于楼面板设计计算,用于楼面梁、柱、墙及基础计算时应按第4.1.2条要求折减。对双向板楼盖其板跨在不小6mx6m时才可以按规范取值。当板跨小于规范的规定时,应按荷载效应相等的原则等效,不可以直接取用规范数值(当板跨与规范限定数值差别不大时,当进行近似计算时也可取规范数值)。用PKPM计算基础时,同样按规范的规定对等效荷载进行折减。

2)对消防车荷载,若不考虑板顶的覆土厚度对消防车轮压的影响而统一取用表中数值,当地下室顶板面覆土厚度较厚时,显然是不合适的。在覆土厚度足够时,可以降低表中消防车荷载(见表4.1.1-3)。(足够的覆土层厚度是指汽车轮压通过土层的扩散,交替和重叠,达到在某一平面近似均匀分布时的覆土层厚度。足够的覆土厚度数值应根据工程经验确定,当无可靠设计经验时,可按后轴轮压的扩散面积不小于按荷重比例划分的汽车投影面积确定(一般大于2.5m即可认为足够)。)

3)活荷载的折减与荷载类型、从属面积和构件类型有关。承担的面积越大,其活荷载同时出现的概率就越小,一般说来次梁的从属面积较小而主梁的从属面积较大,且传力途径一般为板到次梁再到主梁。所以主梁的折减系数比次梁小。目前我们所用的大部分程序(如PKPM),没有对活荷载分类的功能,也就不可能按规范要求折减。规范的本条要求原则上只适合于手算。当程序取用表4.1.2的活荷载折减系数时,应特别注意裙房与主楼整体计算的高层建筑,避免裙房部分按主楼的层数取用相应的折减系数,

同时应注意计算楼层与实际楼层的区别,特别是计算楼层与实际楼层层数相差较多时(如错层结构等)。

2、抗震规范

1)“三水准的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步骤”:小震不坏(要求建筑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要求和建筑的弹性变形不超过规定的弹性变形值),中震可修(要求建筑结构具有相当的变形能力,用结构的延性设计来实现),大震不倒(要求建筑结构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其弹塑性变形不超过规定的弹塑性变形限值)。

2)建筑结构可以分区段、分部位、分构件进行抗震设防分类,但抗震设防分类应避免出线“头重脚轻”的结果。

3)规范第3.1.3条确定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时不是对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调整,而是对设防标准的提高或降低,它影响的只是地震作用的数值和抗震等级的确定。注意规范中与设防烈度相关的要求,指的是本地区设防烈度而非按3.1.3条调整过的烈度数值。

4)楼层扭转位移比=楼层竖向构件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最大与最小水平位移的平均值。计算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并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见高规4.3.5)。注意:此处不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即对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连计算(u——à±5%;θE——à±0%),但是根据高规第3.3.2条与抗规第5.1.1条,两本规范均规定计算结构地震作用效应时均应计入扭转影响,目前PKPM新版本取消了扭转耦连选项,计算均考虑其影响。对于弹性位移角,抗规第5.5.1条规定与高规第4.6.3条相同,且高规注释中明确计算地震弹性位移角不考虑偶然偏心影响。

计算步骤:先勾选偶然偏心,计算出楼层扭转位移比,然后对结果进行判断,若小于1.2说明结构规则,依此计算;若大于1.2小于1.4(1.5)说明结构不规则,应勾选“双向地震”重新计算;若大于

1.4(1.5)说明结构严重不规则,应调整结构布置。注意:新版SATWE对于“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是分开算的,不同时考虑,结果自动取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的大值输出。

5)框剪结构中框架部分地震力调整系数(抗规6.2.13与高规8.1.4):其实是二道防线的概念。由于剪力墙的刚度远大于框架部分,剪力墙承担大部分地震力,框架按其刚度分担的地震力很小,若按此进行框架设计,则在剪力墙开裂后很不安全。因此,规范要求当框剪结构中各层框架总剪力(即第i层框架柱剪力之和)小于0.2Vo时,取0.2Vo与1.5Vfmax的较小值。注意:非抗震设计时,框架剪力不调整。对框架梁弯矩、剪力以及对框架柱的弯矩调整,取用与剪力调整相同的系数,不调整轴力。

6)梁端弯矩调幅系数:目的是降低梁端弯矩设计值,减轻强柱弱梁的压力。梁端钢筋配大不一定有利,还加大了(强)柱钢筋的压力;梁跨中钢筋配大百利而无一害。当跨中弯矩较大时,可将第二、三排钢筋截面在支座处截断,这样易于满足强柱弱梁的要求,但要注意长短跨的情况,可能支座弯矩起控制作用。梁设计弯矩放大系数:上下都放大。

7)地下室嵌固部位(抗规6.1.14):根据地下室的楼层侧向刚度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比值r确定。当r>=2时,上部结构计算的固定端取在地下室顶面标高;当r=2时,便可确定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

计算步骤:先不输入地下室层数计算,根据r大小判断地下室嵌固部位,然后输入地下室层数重新计算。注意:当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在地下一层的地面时,仍应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的嵌固作用,应取不同嵌固部位(地下一层的地面和地下室顶板顶面)分别计算,配筋取大值(即包络设计)。

8)周期比:如果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振动周期之比不满足规范要求(高规4.3.5),应调整结构布置。如果最大层间位移角θE≈[θE],可以加大外围构件抗扭刚度(边榀),这样扭转周期Tt降低,平动周期T1稍有降低;若θE<<[θE],可以减小内部构件的刚度(开洞),这样扭转周期Tt不变,平动周期T1增大;优先考虑后一种方案。

9)轴压比:一般剪力墙及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是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值的轴压比,其含义不同于框架柱的轴压比(砼规6.3.7和高规6.4.2)。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而抗震设计包括计算地震作用和不计算地震作用,计算地震作用时,取对应重力荷载代表值的Nmax;不计算地震作用时,取无地震组合的轴力设计值Nmax。

10)对于抗震建筑,对整体结构加强是没有意义的;构件与构件之间可以有差异,加强构件。中震弹性验算:利用小震方法,放大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其结果比小震弹性结果放大约2.8倍;中震不屈服验算:Sk

11)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翼墙(抗规6.4.7)。在剪力墙结构中端柱不是柱,其抗震等级按墙取。剪力墙抗弯主要靠端柱,应适当加强。阴影区“箍筋”可理解为“以箍筋为主”,应优先考虑采用封闭箍筋,最后的一对纵筋之间无法设置箍筋时,可采用拉筋(远离边缘);非阴影区“箍筋或拉筋”可理解为外圈由封闭箍筋组成,内部可采用拉筋。

12)砌体:刚度大延性差,抗压好抗拉差,通过构造措施改善其抗震性能;砼:抗压好抗拉差,加入钢筋改善其延性。对砌体结构,通过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圈梁,构造柱)形成约束砌体,但不能任意加抗震墙或构造柱。对墙中部的范围,建议按墙长中间的1/3区域考虑,作为抗剪需要的构造柱,宜配置在上述中部区域内。墙中部设置构造柱后,砌体由一般约束砌体变为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此外不应在砌体墙中设置截面很大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13)钢结构:强度高,延性好,适于抗震,存在稳定问题和防火问题。利用抗剪耗能(即利用节点域耗能),其抗震措施只跟高度、烈度等有关;钢筋混凝土结构:利用抗弯耗能,通过抗震等级来实现抗震措施。钢框架支撑结构破坏机理:耗能梁段(剪切变形)——节点域(剪切变形耗能)——框架(弯

曲变形)——柱(弯曲变形)——连接(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破坏机理:连梁(弯曲变形)——剪力墙——框架(弯曲变形)——柱(弯曲变形)——节点或连接(强)。

3、高层规范

1)纵向剪力墙不能布置在边缘,会引起温度应力。施工后浇带(沉降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并不直接减少温度应力,因而不能提高它对温度应力的耐受能力,后浇带的作用在于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通过后浇带的板、墙钢筋应断开搭接,以便两部分的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缩,梁钢筋可不断开。结构设计中也可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在结构收缩应力最大的地方给予相应较大的膨胀应力补偿。一般加强带的宽度约2m,带之间适当增加水平钢筋15%—20%(高规4.3.13)。

2)结构计算时,完全考虑施工加载,边支座效应较大;不考虑施工加载中支座效应较大,这是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架越效应造成的。要完全模拟施工逐层加载就要考虑结构刚度的形成过程、考虑结构自重及施工堆载的加载过程、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平层效应,全面考虑各种因素是很困难的,目前的计算程序一般采用近似方法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ETABS采用了考虑前两点的近似计算方法,SATWE在模拟施工的基础上再采用经验调整处理法(即人为加大竖向构件的轴向刚度,一般为10—100倍,可根据上部结构与基础的刚度情况确定),模拟基础不均匀沉降及施工过程中的平层效应对上部结构的影响(高规5.1.9)。

3)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高规6.1.7),设置少量剪力墙的目的在于满足规范对框架结构的位移限值要求。设计原则:I.全包络设计:对剪力墙按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计算,取相应计算结果配筋设计;对框架按纯框架结构及框架—剪力墙结构分别计算,取计算结果的较大值进行配筋设计。II.框架包络设计、剪力墙构造:对框架按纯框架结构及框架—剪力墙结构分别计算,取计算结果的较大值进行配筋设计;剪力墙则按构造配筋设计。III.框架包络设计、剪力墙按现有截面的最大设计:对框架按纯框架结构及框剪结构分别计算,取计算结果的较大值进行配筋设计;剪力墙按计算要求,当剪力墙计算超筋时,按截面的最大配筋率配筋设计。

0

25%

50%

75%

注意:应尽量采用体系明确的结构体系,这样会更节约。

4)错层结构(高规10.4.3):建议当楼层高度差大于楼层梁截面高度且大于600时,可确定为错层,此处“楼层梁截面高度”为楼层梁的代表性截面高度,而非错层处的楼层梁截面高度,当楼面板变标高处合用同一根梁时,一般不宜按错层设计(可按错层与非错层计算,合理配筋),对结构设计中大量局部降低(或抬高)的楼板可不按错层计算,而通过适当的构造处理加强(设置加腋、加强周边楼板等)。

5)要正确区分一般框支结构和框支剪力墙结构;对框支梁,框支柱的要求既适用于梁托墙情况也适用于梁上托柱情况;框支剪力墙结构有特殊的加强措施(如控制底部大空间层数,抗震等级的提高等);应区分局部转换和大面积转换的情况,对局部转换可采取局部加强的措施;转换梁的防火等级不低于下部邻柱的防火等级。

多塔结构与分缝结构基本概念

(1)“塔”的概念:这里的塔是个工程概念,指的是四边都有迎风面且在水平荷载作下可独

自变行的建筑体部。将多个塔建同一个大底盘体部上,叫多塔结构。

(2)多塔结构的定义:对与大底盘多塔结构、巨型框架结构,如果把裙房部分按塔的形式切开计算,则裙房部分误差较大,且各塔的相互影响无法考虑。因此,程序采用了分块平面内无限刚的假定以减少自由度,且同时考虑塔与塔的相互影响。对于多塔结构,各刚性楼板的信息程序自动定义。但其包含区域需由用户定义。

(3)分缝结构:在一个大的建筑体部里,因设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分成了若干小的建筑体部,叫分缝结构。分缝结构与多塔结构区别是四边中有的边不是迎风面。

(4)对分缝结构各块要分开计算。

(5)多塔结构新规范条文注意事项: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的比值限值、最大位移平动位移的比值限值,对多塔结构特别注意,目前程序是不对的,不能直接采用,必须将多塔结构分搭计算,方可判断两者的比值。

多塔结构的计算

(一)带变形缝结构的计算

(1)带变形缝结构的特点:

①通过变形缝将结构分成几块独立的结构。

②若忽略基础变形的影响,各单元之间完全独立。

③缝隙面不是迎风面。

(2)计算方法:

①整体计算的注意事项:

a)在SATWE软件中将结构定义为多塔结构;

b)所给振型数要足够多,以保证有效质量系数>90%;

c)定义为多塔后,对于老版本软件,程序将对每一个缝隙面都计算迎风面,因此风荷载计算偏大;新版本软件增加了一项新的功能。即可以人为定义遮挡面。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d)周期比计算有待商讨。

②分开计算的注意事项:

a)旧版软件除风荷载计算有些偏大外,其余结果都没问题,新版软件定义遮挡面后,风荷载计算也没有问题了。

b)一般而言,对于基础连在一起的带变形缝结构,由于基础对上部结构整体的协调能力有限,所以建议采用分开计算。

(二)大底盘多塔结构的计算

⑴大底盘多塔结构的特点:

①各塔楼拥有独立的迎风面。

②各塔楼之间的变形没有直接影响,但都通过大底盘间接影响其他塔楼。

③塔楼与刚性板之间没有—一对应关系,一个塔楼可能只有一块刚性板,也可能有几块刚性板。 ④大底盘顶板应有足够的刚度以协调各塔楼之间的内力、变形和位移。

⑵计算方法:

①在SATWE软件中将结构定义为多塔结构;②位移比、大底盘以上的各塔楼的刚度比均正确;③周期比、转换部位的刚度比计算有待商讨。

⑶大底盘多塔结构刚度比的计算方法:大底盘多塔结构在大底盘与各主体之间的刚度比如何计算规范并没有说明,但也没有说不要求。SATWE软件仅仅输出1号塔的主体与大底盘相比较的结果,其它塔与大底盘相比的结果则用“*”号表示。

①大底盘多塔结构刚度比的整体计算:根据龚思礼先生主编的《建筑抗震设计手册》提供的方法:要求在计算大底盘多塔结构的地下室楼层剪切刚度比时,大底盘地下室的整体刚度与所有塔楼的总体刚度比不应小于2,每栋塔楼范围内的地下室剪切刚度与相邻上部塔楼的剪切刚度比不宜小于1.5.

②大底盘多塔结构刚度比的分开计算:

a)根据《上海规程》第6.1.19条中条文说明中建议的方法:如遇到较大面积地下室而上部塔楼面积较小的情况,在计算地下室相对刚度时,只能考虑塔楼及其周围的抗侧力构件的贡献,塔楼周围的范围可以在两个水平方向分别取地下室层高的2倍左右。

b)在各塔楼周边引45度线,45度线范围内的竖向构件作为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构件。

注册结构工程师易错点总结

考试重点归纳

1.混凝土结构

(1)独立简支梁,如果同时有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切记验算支座处剪力的比例情况(75%)。在计算抗剪承载力时可能会套用含剪跨比那个公式。

(2)抗震计算中计算地震影响系数时,要分清结构的材料是混凝土、混合结构还是钢结构,阻尼比不同,套用的公式也不同。

(3)抗剪计算用净跨度,抗弯计算用计算跨度,不可混淆。

(4)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构件中,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不大于300MPa。

(5)受扭构件中,一般剪扭构件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有限制条件,注意取值。

(6)最容易忘抗震调整系数,这个一忙乎很容易忘!

(7)荷载组合时,当恒载对结构的承载力有利时,分项系数取1.0;当活载对结构的承载力有利时,分项系数取0。

(8)计算柱体积配箍率时,混凝土如果低于C35,按C35 计算。

(9)看清题目里给的是设计值还是标准值。

(10)计算现浇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及偏心受压构件时,如截面的长边或直径小于300mm,则表中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系数0.8;当构件质量(如混凝土成型,截面和轴线尺寸等)确有保证时,可不受此限制。

(11)梁的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 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注意是每侧的面积!

(12)算柱子轴压承载力时,配筋率3%以上时,Ac 应扣除钢筋面积。

(13)雨蓬和挑檐等结构,勿忘施工检修荷载。

(14)考虑多台吊车水平荷载时,对单跨或多跨厂房的每个排架,参与组合的吊车台数不应多于2 台。

(15)计算ω0T21 时,对地面粗糙度B 类地区可直接代入基本风压,而对A 类、C 类和D 类地区应按当地的基本风压分别乘以1.38、0.62 和0.32 后代入。

(16)直接承受吊车的结构构件,在计算承载力及验算疲劳、抗裂时,应考虑吊车荷载的动力系数。

(17)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 倍取用。

(18)刚性屋盖单层房屋排架柱、露天吊车柱和栈桥柱的计算长度,有吊车房屋排架柱的上柱在排架方向的计算长度,仅适用于Hu/Hl ≥0.3 的情况;当Hu/Hl

(19)截面的腹板高度:对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对T 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减去翼缘高度;对I 形截面,取腹板净高。尤其是T 型截面,在验算配筋率时能迷惑很多考生!

(20)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40 时,按C40 取值,勿忘修正系数。

2.钢结构

(1)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比如吊车梁,在验算强度和稳定时考虑动力系数。

(2)在计算构件长细比时要注意腹板的朝向是在平面内还是垂直于平面。

(3)强度的折减系数属于强条,时时牢记。

(4)斜平面的腹杆计算长度系数为0.9,而不是0.8。

(5)焊缝长度计算时,切记加上两倍的焊脚尺寸。别算完就了事,还要注意是否满足构造要求!

(6)超长的折减:螺栓连接长度超过15d0 或60d0 时记得乘以折减系数。

(7)钢结构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在查表时注意根号内的fy,不要直接就带235 进去。

3.砌体结构

(1)s (墙间距)和计算高度的选取要特别小心,很容易出错。

(2)挑梁的抗倾覆力矩中荷载只考虑恒载,要用标准值,不要把活载也算进去了。

(3)注意强度的调整系数。对常用砌体面积

(4)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γ,对多孔砖砌体和灌孔的砌块砌体,应符合γ≤1.5,未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γ≤1.0。

(5)沿齿缝和通缝的受弯破坏要分清。

(6)挑梁埋入砌体长度与挑出长度之比宜大于1.2;当挑梁上无砌体时,宜大于2。

(7)网状配筋砖砌体中的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1%,并不应大于1%

4.高层与高耸结构

(1)轴压比限值的选取一定要看小字(注释)部分,很容易出错。

(2 )分层法计算时,柱刚度前乘以0.9,底层柱不要乘以0.9。

(3)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增大。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为1.3~2.0。如果是中间框架,刚度前应乘以2;边框架乘以1.5。

(4)地震参与组合时,注意风荷载是否参与组合。

(5)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时,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所乘以的系数不同。混凝土为0.85,高层钢结构为0.8(高钢规),而多层钢结构为0.85。

(6)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时要考虑T1 和5 倍Tg 的关系

(7)高规中的抗震等级,要分清房屋是A 还是B 级高度,然后再看场地类别…总之要一步一步地判别,一跳步骤就中招。

(8)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

(9)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当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3 层及3 层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尚宜按规定提高一级采用,已经为特一级时可不再提高。

(10)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或者剪力墙结构,注意当翼墙长度小于3 倍墙厚或者端柱截面边长小于2 倍墙厚时,视为无翼墙、无端柱。

(11)一、二级框支柱由地震产生的轴力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注意是地震产生的轴力调整,其它的不用。

5.地基基础

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要对本规范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1.0。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在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尚应验算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

6.木结构

(1)一定要看清是否为原木。原木的标注是小头直径,而计算挠度,和强度,包括稳定有不同要求。

(2 )调整系数不仅是调整强度,还有弹性模量。

考试易错点归纳

一、荷载部分

1、荷载计算时应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尤其在木结构计算中,但在抗震设计时不需考虑;

2、在进行荷载计算时,应注意恒载的计算,不能漏项,并应结合受荷分析图进行计算内力值;

同时还应注意恒荷载在有利作用时的分项系数取值。

3、等效均布荷载的计算:等效宽度计算(1、短跨受荷,2、宽度修正(离非支座边较近,两个集中荷载叠加部位)),最大弯矩采用假定设备荷载为集中荷载,设备荷载应考虑动力系数,同时应考虑扣除操作荷载进行计算。

4、活荷载不应与雪荷载同时考虑;当活荷载大于4kn/m2的工业建筑时,荷载分项系数取1.3;

5、动力荷载应考虑动力系数,仅传递至楼板和梁,而不向墙、柱传递,动力系数仅在基本组合和抗裂验算时考虑,而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均不考虑;对于吊车仅为竖向作用考虑动力系数; (G+g)(分摊于四个轮子)和小车摆动引起的横向水平荷载Pkmax(分摊于一个轮子)两者中的最大值;注意支座处梁的剪力与支座处的压力前者仅考虑一根吊车辆上的荷载,而后者需考虑2根梁上的吊车荷载。对于吊车荷载折减应注意2台吊车一侧所有轮子都考虑,方可进行荷载的折减。

6、吊车荷载(吊车台数的布置(竖向最多4台,水平向最多2台)及荷载折减,竖向荷载设计值应考虑动力系数,而水平荷载不需考虑动力系数(应力影响线的应用);吊车纵向制动力对于四轮吊车,制动力一侧一般为1只,轻中级工作制吊车梁计算腹板的稳定性时,吊车轮压设计值可乘折减系数0.9;吊车起重量的表示方法Q=20/5t表示主钩为20t,副钩为5t,即该吊车的最大起重量为20t。求吊车梁最大弯矩:即荷载合力作用点(采用力矩平衡)与某一荷载的中线与梁中线重合即该荷载作用处为梁的最大弯矩处;吊车横向水平荷载的计算,注意对重级工作制吊车,需要考虑小车刹车摆动引起的横向水平荷载

7、雪荷载,应注意屋面板、檩条;屋架;框架柱、墙对应工况(均匀分布、不均匀分布、半跨均匀分布)考虑的不同,斜屋盖檩条荷载应注意竖向荷载考虑时要考虑屋架的水平角度;

8、风荷载:围护结构和主体结构计算的区别;总荷载计算时应注意正面与负面的叠加;

9、荷载计算时,应通过受力图进行计算;检修荷载、楼层荷载向梁、柱传递时应注意折减;

10、当考虑以竖向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仅限于竖向荷载;(新版规范已取消此条规定)

11、对于排架结构,可采用简化公式进行计算,但注意简化公式中没有荷载组合值系数;

12、典型高层风荷载的计算(注意单层与多层、高层P95的区别);风荷载的围护结构计算应注意建筑的外表面(区分正压区、负压区、墙角)和内表面的体系系数之和;总的建筑风荷载计算时应注意迎风面和背风面荷载之和,而主体构件计算仅考虑迎风面或背风面荷载之一,注意高层建筑的风荷载体系系数的计算,应与多层区别开;注意高层钢结构中的舒适度要求(即建筑物顶部的顺风向和横风向最大加速度限制要求);

13、注意围护结构风荷载的计算,风压体系系数对于迎风面取外表面(采用与主体结构一致的)和内表面(-0.2)之和,背风面取外表面(见规范7.3.3)和内表面(+0.2)之和;

质量计算的假定,自振周期的计算注意与多层结构的不同,以及应考虑纵墙及屋架与柱的连接固结作用的修正。

二、抗震荷载部分:

1、抗震等级的确定,注意甲级、高层、场地类别的修正;注意钢结构的阻尼比的取值(多遇地震下不超过12层0.035;超过12层0.02;罕遇地震下取0.05);注意高层钢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与一般钢结构及混凝土结构的不同(P166);

2、水平抗震剪力的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单质点多质点;水平影响系数、顶部附加力;楼层最小抗震剪力的复核);同时注意薄弱层地震剪力的调整(1.15);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调整;以及地震作用在未考虑扭转计算时,短榀和长榀地震作用的修正;水平地震在各层的分配其高度Hi是按照从基础顶面或地下室的嵌固端开始算起(砌体结构的底部固定端计算P169);顶部附加力作用在顶层而非突出构件(突出构件应考虑增大系数,但该增大部分也不往下传递,注意钢结构需要进行传递1-2层);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应以每条振型得到的内力分析结果后(应先求出各层的总剪力),再进行各振型的叠加(进而与每层总的最小抗震剪力进行对比)。

3、薄弱层受剪承载力不应低于相邻上一楼层的65%;

4、楼层侧向刚度的计算可参考附录中的计算

5、竖向抗震力的计算,注意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以及构件竖向地震力的分担提高系数(1.5);

6、抗震计算时,内力求解的荷载组合应考虑(非抗震作用、抗震作用(重力荷载代表值参与组合,水平、竖向)、风作用),;

7、抗震影响系数,竖向、水平向、砌体结构、内框架结构;

8、平面排架厂房的抗震计算:自振周期和地震作用计算时各质点质量计算的假定,自振周期的计算注意与多层结构的不同,以及应考虑纵墙及屋架与柱的连接固结作用的修正;

9、钢结构支撑在抗震时的荷载计算

三、混凝土结构设计部分

1、对于双筋矩形截面梁的设计,当x

2、柱的计算长度,单层厂房吊车梁(注意无吊车时的取值),水平荷载作用对多层框架结构柱 的计算长度修正影响,同时注意求解该系数时,应与所选取梁的轴线应平行与水平荷载方向,而垂

直方向的不予考虑,粱的刚度计算可考虑现浇板的贡献(一般乘修正系数2),另外柱的刚度计算也 是该水平荷载作用方向上的,即计算出来的计算长度也是该方向的;H的计算(底层柱高从基础顶 面起算到上一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3、螺旋式或焊接环式箍筋柱的计算:长细比(

4、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的计算应考虑另一方向的轴心受压计算;

5、偏心受压承载计算,注意偏心的几个概念:e(合力到钢筋的距离),ea(附加偏心距),e0 (合力到截面重心的距离)。ei=ea+e0(初始偏心距);

6、在偏心受压承载计算时,对称配筋的公式是重点(大偏心P505,工字形截面小偏心的对称 配筋计算P543);大小偏心的判别;大偏心是受拉受压区钢筋都达到屈服,而对于小偏心,则受压 区钢筋屈服,而受拉区钢筋则在受拉屈服强度和受压屈服强度之间

7、对于矩形截面非对称配筋的小偏心受压构件,当N>fcbh,尚应增加复核验算;

8、轴心(偏心)受拉构件计算,钢筋抗拉强度大于300,取300;注意大小偏心的判别(合力 作用点在两侧钢筋范围内,为小偏心;作用在外侧,为大偏心,靠力作用点侧的钢筋为受拉);

9、斜截面受剪计算,集中荷载的考虑、剪跨比的考虑(1.5~3)、箍筋的要求(最小直径、最 大间距,最小配箍筋率)、截面尺寸验算条件、承载力、构造要求(最小配筋率);对于柱结构的斜 截面抗剪计算,截面验算条件与梁是一致的

10、偏心受压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截面尺寸验算条件、承载力(集中荷载、剪跨比(对于 框架结构的框架柱计算))、构造要求,轴力的限值;

11、偏心受拉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最小配箍率的计算,钢筋受拉强度不应超过300N/mm2;

12、受扭截面计算,腹板假定承受剪力和扭矩、而翼缘承受扭矩不承受剪力;在轴向压力、弯 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弯矩和轴向压力组合,剪力和扭矩组合,但应注意轴向压力对受剪承 载力的贡献,公式为轴向压力、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计算公式;

13、冲切计算:注意冲切面(应采用画图进行分析)及冲切荷载(净反力以及扣除破坏锥体范 围内板的荷载)的计算,冲切截面限制条件验算;

14、局部受压的计算:对于螺旋式箍筋或焊接式网片箍筋的考虑(构造要求),注意方格网或 螺旋式箍筋核心面积Acor不应超过Ab限制要求,承载限制要求不应低于未考虑方格网或螺旋式箍 筋得到的承载力,截面尺寸验算条件;对于超张拉预应力,计算局部受压力时应注意超涨拉系数 (1.2),局部受压净面积应注意扣除锚孔面积;

15、构件挠度计算:荷载应为标准状况下荷载,而刚度应为考虑长期荷载作用下修正后的刚度, 短期刚度(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对应公式不同);同时应注意刚度位置的选取,一 般选取最大弯矩截面处的刚度;

16、构件的抗裂计算,不同级别(一级、二级、三级)要求,抗裂标准也不一样,对应的工况

也不一样;荷载均为标准组合或长期组合;

17、钢筋的最小配筋率计算,注意偏心受拉中的受压一侧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计 算,同意注意面积的计算是全截面,并扣除受压翼缘面积后的截面面积;在剪扭构件中,纵向受力 钢筋计算中的截面面积受压翼缘不包含腹板延伸部分面积(bfc-b)bf/,可从工字形截面的扭矩分 配公式中可以看出(翼缘和腹板的分配计算受扭塑形抵抗矩公式中判定),相应的计算翼缘Afcor和 Ufcor时,应采用翼缘部分(扣除腹板延伸部分);

18、弯剪扭构件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应为受扭钢筋最小配筋率与受弯钢筋面积最小配筋率 之和;弯剪扭构件的箍筋最小配箍率为0.28ft/fv;

19、叠合梁的计算,两个阶段的荷载计算,第一阶段永久荷载包括叠合层的施工荷载,叠合面 的计算;

20、构造方面:梁、柱、梁柱节点(主筋、箍筋),并结合最小配筋率要求;注意吊筋的计算 以及弯折梁的纵筋处的锚固段箍筋计算;

21、注意深受弯构件的适用范围(分清单跨梁和多跨连续梁),抗弯、截面要求、斜截面承载 (跨高比的限值)、构造要求、钢筋分布的规定;深受弯构件吊筋的计算(设计强度须进行0.8的折 减,公式仍为梁中的吊筋计算);

22、牛腿截面的有效高度可根据标准状况下的裂缝宽度计算;纵向受力钢筋可根据竖向力(有 最小配筋复核验算)和水平力进行计算;

23、预埋件及吊环:锚筋抗拉强度不宜超过300,吊环应力不应大于50,当设计有4个吊环是, 计算时应取3个;

24、四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其各项限制要求应注意都有所提高(注意规范条文的说明); 另外,对于一类场地的建筑,其构造措施可降低一级;

25、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柱中的柱端弯矩调整应按框架梁进行调整(分配按未进行调整的柱上 下端弯矩进行分配);对于未考虑扭转藕联计算的,短榀方向是对地震作用进行乘以1.15的系数; 框架柱的剪力调整是建立在弯矩调整基础上的

26、体积配箍率是按核心区体积作为计算依据的;

27、剪力墙注意其适用条件,以及翼缘、端柱的判别;

28、连梁注意高层和混凝土结构的区别(适用范围l0/h=2.5);

29、地震作用承载计算时,对于抗弯计算应注意力的平衡公式中,两边都有抗震调整系数,预 应力梁的抗弯承载计算,应注意承载计算中有效预压力的计算;

30、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的取值应注意对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组合时,各类构件均应取1.0, 对偏心受压柱,当轴压比小于0.15时(不考虑承载力调整系数计算)应取0.75而非0.8;

31、预应力构件的计算,在预应力阶段:先张法采用换算截面(包含混凝土面积、非预应力钢 筋面积、预应力钢筋),后张法采用净截面(包含混凝土面积、非预应力钢筋面积);在使用阶段均

采用换算截面。预应力的损失(对应力松弛引起的损失应注意预应力钢筋类别(预应力钢丝、钢绞 线和热处理钢筋两大类)不同相应公式不同),同时还应注意总的预应力损失对于先张法不能小于 100MPa,对于后张法不能小于80MPa,对于对称配筋的预应力构件,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总钢筋面 积(全截面的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面积之和)的一半进行计算;

32、桥梁结构:翼缘板有效宽度的取值(外梁和内梁取值),裂缝宽度计算(长期荷载对应的 是恒荷载的标准组合,短期荷载对应的是恒荷载和可变荷载的标准组合),挠度计算时荷载不应包 含汽车的冲击荷载;

33、桥梁的挠度计算:长期荷载(桥规6.5.2条);构件分为全预应力结构和部分预应力结构, 弹性阶段应力计算包括短暂状况(预应力构件仅扣除预应力阶段的损失,荷载仅考虑预应力和自重 荷载)和持久状况计算(预应力应扣除全部损失,荷载应考虑全部荷载但取标准值,且考虑汽车荷 载的冲击系数),主要对两种工况下的压应力和拉应力进行分别计算;梁的钢筋数量按抗裂要求(全 预应力结构和部分预应力结构)先进行估算预应力钢筋数量和后进行按强度要求估算预应力钢筋数 量;在计算时应注意荷载的组合(短期组合、持久组合、标准组合(长期作用)、基本组合、频遇 组合)。

四、钢结构部分:

1、工作平台上的检修荷载应注意对主梁(0.85)和柱(0.75)的折减;

2、钢结构强度的取值,强度的修正,以及对于轴心受拉和轴心受压的构件应取较厚构件的强 度;尤其注意对接焊缝无垫板时的修正和单面连接的单角钢强度(在格构式构件中验算缀条以及在 屋架桁架验算腹杆采用单角钢时)

3、变形和稳定、抗剪强度计算,采用毛截面;抗弯、抗拉、抗压强度计算采用净截面;

4、预先起拱量的计算:注意改善外观和使用条件与改善外观条件两种方式的区别;

5、在梁的抗弯强度计算时,塑性截面发展系数应注意翼缘自由外伸宽度与厚度的比值应控制 在一定范围内;H型钢的表示方法(总高*翼缘总宽*腹板厚度*翼缘厚度),型钢表示方法,数字为 型钢的高度。

6、折算应力的计算点应取梁的腹板计算高度边缘处;对于局部受压计算,集中荷载作用点处 如有加劲肋,局部压应力可不验算。故该处的折算应力局部压应力可取0。

7、梁的计算:强度、整体稳定、局部稳定(腹板、加劲肋的计算(横向、纵向、短向,腹板 计算点的选取));(内力、通用高厚比、临界应力)

8、组合梁腹板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计算,梁按全截面有效确定的截面抵抗矩即最大惯性矩;

9、轴心受压强度计算应注意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的计算(同时应注意净截面的影响);轴心受 压稳定计算应注意单轴对称截面应采用换算长细比以及对应的计算高度(支撑设置的影响);局部 稳定(翼缘和腹板的计算),对于腹板局部稳定计算不符,可通过增设纵向加劲肋或采取有效腹板 截面(仅考虑翼缘与腹板连接部分20tw,即考虑腹板屈曲后的强度)进行计算构件的强度和整体稳 定,而稳定系数仍采用全部截面;同时注意受压构件与受弯构件稳定系数计算不同,对于受压稳定 系数主要由截面形式和长细比控制(注意板厚对截面类别的判定影响),受弯构件稳定系数应注意 简化计算公式及相应的修正。

10、格构式构件的轴心受压计算,对实轴计算时与实腹式类似,而对虚轴须采用换算长细比; 缀条、缀板的计算(轴心受压、线刚度以及连接焊缝的计算),注意分肢的长细比计算(分肢计算 长度应注意缀板与分肢的连接方式是焊缝还是螺栓的影响)和构件绕虚轴的计算;同时注意缀板有 线刚度要求,即同一截面上的缀板线刚度要大于分肢线刚度的6倍;

11、用填板连接而成的双角钢或双槽钢构件,可按实腹式构件进行计算,但填板间的距离应满 足要求(受压40i,两个侧向支撑点间填板间数不得少于2个;受拉80i;i为分肢回转半径);

12、轴心受压构件支撑构件的轴力计算(支撑点位置,单根柱或多根柱、支撑道数);

13、实腹式单向弯曲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弯矩作用平面内的计算(等效弯矩系数的计算, 对于单轴对称截面构件,尚须对无翼缘一侧进行计算);弯矩作用平面外的计算;实腹式双向弯曲 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两个方向均应进行计算;格构式构件与实腹式类似(弯矩绕虚轴,平面 内整体稳定计算,其长细比应采用换算长细比求稳定系数,对于平面外稳定,仅需对分肢构件按轴 心受力构件考虑,而对于双向压弯构件,分肢的计算按实腹式单向弯曲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考虑, 注意计算长度以及分肢轴力和弯矩的取值);

14、构件的计算长度:桁架与框架结构(注意摇摆柱的修正及对应梁的远端铰接修正)、有支 撑与无支撑的区别,横梁的计算刚度的修正:轴心压力较大,远端的节点连接);对于在强轴方向 即x轴有支撑,则是减小弱轴方向即y轴方向的计算长度。注意对于屋架上双脚钢组合的T型截面 强轴(x轴)和弱轴(y轴)对应的计算长度求解,注意支撑设置的平面对其影响。通常y方向大 于x方向,注意对于排架柱和框架柱的拉弯和压弯计算,应注意弯矩作用平面内和弯矩作用平面外 所对应的是否有支撑,而相应影响的有无侧移及计算长度,如对于排架结构,往往在纵向设置支撑, 则在纵向为无侧移而横向有侧移,强弱支撑框架的验算:注意支撑在单位侧倾角产生的水平力。

15、连接计算,焊缝的尺寸限制,螺栓最小布置要求;工字型(T字型)截面对接焊缝受弯计 算采用折算应力评价;角焊缝应注意正焊缝(作用力垂直于焊缝方向,提高系数)和侧面焊缝(计 算长度不宜大于60hf)的计算不同,角焊缝长度不得小于8hf和40mm,;对于对接焊缝在受弯矩

时,有效焊缝的惯性矩应注意扣除无引弧板的焊缝长度(每条焊缝均应扣除2t);对于角焊缝的惯 性矩及面积,应在焊缝端部扣除hf,焊缝拐角处不需进行扣除(即焊缝长度的计算在端部若转角处 有焊缝则不需减hf),而焊缝宽度取有效宽度进行计算面积及惯性矩(he=0.7hf),同时应注意参与 计算的焊缝条数,不能遗漏;注意单角钢焊缝连接,验算焊缝强度应乘以0.85系数。注意加劲肋的 传递荷载路径(注意顶紧(承压计算)与采用焊缝(正面角焊缝)传递的区别)。

16、螺栓受剪的计算:普通螺栓取受剪承载力(剪切面数)和承压面承载力(最小承压厚度, 按受力方向进行考虑)的较小值;高强螺栓承压型注意剪切面的位置(栓杆或螺纹处),普通螺栓 取栓杆直径;高强螺栓摩擦型直接与摩擦面和预拉力有关;螺栓群的受力计算,注意连接长度对轴 心受力的修正(注意连接长度的计算,仅在螺栓群受剪计算中体现),以及螺栓数量的增加修正(如 填板、单面连接、短角钢连接以及铆钉铆合总厚度),螺栓受拉计算取螺纹处有效截面;在验算螺 栓连接强度后,还需验算连接钢板及连接板的强度(取连接钢板和连接板最小净截面,同时注意折 线面的考虑,以及角钢最小净截面的计算,将角钢展开成平面进行计算);

17、螺栓群偏心受拉计算,普通螺栓群先按小偏心受拉(假定中和轴在螺栓群中心处,且最下 排螺栓受拉力而非压力)计算,若不满足,则按大偏心受拉计算(假定中和轴在最外排螺栓的中心 线上,即用力的平衡进行求解螺栓的力),高强螺栓按小偏心受拉计算,而纯受弯构件则按大偏心 受拉构件计算;注意梁柱连接,支托的作用可用来承担梁传递过来的剪力;

18、钢—砼组合结构,在进行强度、抗裂、变形计算时,不考虑粱托的作用;对于负弯矩区计 算,应注意组合梁塑性中和轴的求解;抗剪连接件的计算应注意连接件承载力的修正;

19、组合梁挠度的计算,应注意标准组合与准永久组合换算截面惯性矩的求解(不考虑压型钢 板的贡献)以及对刚度的折减;组合板的计算,压型钢板混凝土中有效高度的确定,在进行抗弯承 载力计算时,应将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压型钢板钢材强度乘0.8折减系数,并对自振频率要求不得小 于15Hz;

20、混合结构(多遇地震作用下的阻尼系数可取0.04),型钢混凝土柱轴压比计算应考虑混凝 土和型钢的强度,注意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不同,轴压比可用来求解型钢的面积;

21、钢结构的疲劳计算,对于往复承受动力荷载需要进行此项计算,采用容许应力幅法,应力 按弹性状况计算;计算时应注意计算点的位置(焊缝(16项第8类)、其他均为主体金属)、受力方 式、施工方式等;荷载采用标准值,且不需考虑动力系数;在疲劳验算时,不能忽略在基本组合下 的强度验算;疲劳计算主要针对动力部分(即重力荷载可不考虑),组合工字梁翼缘与腹板的焊缝 计算见规范7.3.1条;

22、塑性设计:材料要求,构造要求,允许长细比,构件承载计算(塑性惯性矩,即指塑性中 和轴上下部分对中和轴的面积矩,对工字型截面包含翼缘和腹板),对于压弯构件,包含平面内稳

定、平面外稳定(需根据侧向支撑点和弯矩进行分段计算,长细比根据侧向支撑点的分段进行确定) 计算,而对于弯曲构件仅有平面内计算;平面外的侧向支撑点间距即为计算区段的计算长度。

23、钢管结构计算:构造要求(外径与壁厚之比),焊缝长度计算(分圆管与圆管、矩形管与 矩形管,矩形管与圆管三种形式),杆件承载力的计算:应考虑节点管的截面形状(分圆管与圆管、 矩形管与矩形管,矩形管与圆管三种形式),节点形式(X、T或Y、TT、K、KK),支管的受力状态 (受压、受拉)。

24、对于压弯构件,应验算弯矩作用平面内、弯矩作用平面外稳定,对单轴对称截面,验算弯 矩作用平面内稳定时,对于翼缘受压时,还应验算另一侧的腹板端点。

25、节点板的验算,应注意板件有效宽度的计算(钢结构设计规范,7.5.2);

26、部分焊透的对接焊缝按角焊缝进行计算,应根据焊缝的坡口形式(V单边双边,K,J,U) 确定焊缝的有效宽度,熔合线处的焊缝截面边长等于或接近最短距离s时,抗剪强度应乘以0.9

五、砌体结构

1、砌体强度计算应注意各表对应下的强度调整(注意轻骨料混凝土砌块分为煤矸石和水泥以及 火山渣、浮石和陶粒轻骨料混凝土,对应的强度表不同);对于灌孔混凝土砌体,应注意混凝土的 灌孔率(0.33)、最终砌体强度(不应大于未灌孔的2倍)、灌孔混凝土不应低于C20,且不小于 块体强度的2倍;砌体强度的调整(吊车房屋下的大跨度梁下砌体、受压截面面积、水泥砂浆、施 工质量、施工工况(验算施工时));弯曲抗拉强度注意砌体沿齿缝还是沿通缝破坏,对应的强度 指标不一致。注意强度调整顺序:先表中的注解,水泥砂浆、公式(灌孔)、截面积。注意砌体柱 作为独立柱的强度系数的修正(0.7)。施工质量为A级时,也可采用B级的结果进行计算。

2、砌体结构作为一个刚体,需要验算整体稳定性时,对起有利作用的永久荷载其分项系数取 0.8;

3、砌体结构中的刚性方案与弹性方案在静力计算中,前者假定屋盖水平荷载由横墙传递给基础, 墙后墙的受力为独自受荷;而在弹性方案中,则由迎风墙、屋盖和背风墙共同受力,屋盖受到的水 平荷载(包括迎风墙和背风墙假定在刚性方案下得到的墙顶集中力及屋盖本身受到的风荷载产生的 集中力)根据迎风墙和背风墙的侧移刚度分配到迎风墙和背风墙的墙顶上,而对于刚弹性方案则将 上述集中力乘以空间修正系数按迎风墙和背风墙的侧移刚度分配到迎风墙和背风墙的墙顶上。荷载 的计算及计算方案的确定应按分层进行考虑;(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上截面由于偏心引起的弯矩传 递一半到根部,主要是由于上部水平位移受到限制引起的,见P733);对于在刚性方案下,跨度大

于9.米的梁,应考虑作为简支计算(作用点不在墙的中心引起的)和假定作为固端得到弯矩乘以修 正系数得到的最终弯矩两者中的最大值。

4、无筋砌体承载力计算:计算高度的确定(有吊车和无吊车、H的确定,对于有吊车结构,当 荷载组合不考虑吊车荷载作用时,变截面柱的上部仍采用有吊车部分,而下部则采用无吊车得到的 H0(此时的高度注意因为房屋的整体高度H而非Hl)乘以修正系数);对于轴心受压计算,稳定 系数中的高厚比高度计算与计算高度计算的方向(排架和垂直排架方向)无关,直接取最小截面的 边长(从T型截面的验算可验证);砌体承载验算不考虑墙体两侧抹灰的作用。

5、局压计算:注意局部抗压提高系数的不同图形的上限值,刚性垫块在壁柱上的构造要求(应 先验算厚度和外挑长度)以及计算面积的选取仅限在壁柱范围内(稳定系数的计算,其中偏心距应 考虑上部传递来的荷载及梁传过来的荷载,对垫板中心的偏心),注意垫梁的适用范围(长度应大 于pi*h0),应与垫块区分;同时注意无刚性垫块时,梁端支撑在壁柱范围内时,如果有效支撑长 度伸入翼缘部分时,局部受压面积A0应考虑翼缘部分,如果没有伸入翼缘部分,则仅考虑壁柱范 围内面积,而不考虑翼缘部分(见P781)。基础砂浆一般采用水泥砂浆,且最小强度为M5。对于 有窗间墙时,注意局部受压面积不应超过窗间墙面积;上部荷载传递窗间墙时,应考虑整个壁柱部 分面积。

6、过梁计算:荷载由梁板荷载(分清何种情况下不计入)和墙体荷载(对砖砌体和混凝土砌块 砌体分别考虑不同计算高度下的墙体自重)组成,对钢筋砖过梁应注意过梁截面高度的确定(由考 不考虑梁板传来荷载决定);过梁的支撑部位局部抗压计算不需考虑上部荷载的影响。砖砌过梁跨 度取净跨,混凝土过梁跨度取1.05ln和ln+a的较小值。

7、墙梁的计算:墙梁的构造要求,墙梁的计算模式(跨度、墙体计算高度、墙梁跨中截面计算 高度、翼墙计算宽度、框架柱的计算高度,各截面的尺寸取值见规范中的图7.3.3),墙梁的荷载分 使用阶段(承重墙梁、自承重墙梁)和施工阶段(托梁自重及本层楼盖的恒荷载,本层楼盖的施工 荷载,墙体自重);墙梁的计算包括托梁的跨中、支座计算、墙体的受剪和局压计算;托梁弯矩采 用计算跨度,剪力计算采用净跨;托梁跨中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应注意自承重墙(即区分自承重墙梁 和承重墙梁)的修正以及公式中的限值条件;

8、挑梁的计算:抗倾覆荷载的计算(荷载应为恒载标准值,荷载的计算范围注意门洞的影响), 而对于倾覆荷载,应注意采用4.1.6中的公式,仅考虑可变荷载起控制,且其他可变荷载不乘组合

值系数,对于楼盖悬挑梁部分的荷载,按照悬挑梁倾覆点进行分界计算抗倾覆荷载和倾覆荷载,而 墙体荷载直接作为抗倾覆荷载;挑梁的弯矩计算应以倾覆点为支座点,而剪力以墙体的外边缘进行 计算;对于顶层挑梁,倾覆点在墙体支撑点外边缘。注意对挑梁下有构造柱时,抗倾覆点应取0.5x0。

9、配筋砖砌体:注意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不应超过320MPa,配筋率有上下限要求。

10、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构件:砌体强度在截面上的修正按配 筋体进行修正(即小于0.2m2),面积仅取砌体部分(不含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配筋砂浆面层),高 厚比的厚度取包含面层的最小截面。砖砌块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成的砌体强度计算,注意强度提 高系数。

11、配筋砌块砌体,注意计算高度取层高;主要包括偏心受压计算和斜截面受剪计算,类似于 钢筋混凝土墙的计算;

12、砌体抗震设计时选取从属面积较大的和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进行计算;砌体侧向抗震力的 分配按照墙体的有效侧向刚度比(按照墙体的高窟比进行计算,主要包括剪切变形和弯曲变形两大 部分)进行分配,对于底层框架结构,混凝土框架柱不折减,混凝土抗震墙折减系数为0.3,砌体 抗震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2;墙梁的抗震计算应注意弯矩系数和剪力系数的调整;

13、砌体的高厚比验算:主要含墙、带壁筑墙、带构造柱墙、碧柱间墙或构造柱间墙,计算时 注意门洞、自承重墙的修正。

14、砌体的刚度计算:有侧移无转动和有侧移有转动;墙体的高宽比;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高 宽比小于1时可仅算剪切变形,大于4时刚度可不考虑,大于1小于4两个都要考虑),刚度的串 并联,小开口墙(洞口面积与墙段毛截面面积之比,洞口高度大于层高50%时,按门洞对待)的影 响(见P1411厚);

六、木结构部分

1、木结构强度和弹模的调整:恒载条件(超过80%,就应以总荷载(恒荷载和可变荷载分别 占控制作用的最大值)和仅按恒载两种工况分别验算,同时注意恒载对强度和弹模的折减)、使用 年限,原木(对强度和弹模都提高),矩形截面短边尺寸(提高10%),湿材(降低10%);注意 对于设计使用年限的调整,不仅对强度部分即承载力计算进行调整,还得考虑对荷载设计值进行调 整。注意对于稳定计算不应考虑缺口的影响,应采用全截面。

2、轴心受拉计算,净截面面积应扣除分布在150mm长度上的缺孔投影面积;轴心受压计算,

构件计算长度、构件长细比,稳定计算和强度计算对应的计算面积,以及螺栓孔不作为缺口。

3、注意原木的计算,直径变化率一般取9mm/m或实际情况,验算挠度和稳定时,可取构件的 中央截面,验算抗弯强度时,可取最大弯矩处对应的截面,标注原木直径时,应以小头为准;强度 验算应以最小头和有缺陷孔进行计算。原木的惯性矩为1/64*pi*d4。

4、注意木结构偏心受拉计算与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的不同;类似于钢结构的螺栓连接计算。

5、木结构的连接计算:单齿和双齿构造要求,截面要求;齿计算包括木材承压和受剪计算,剪 面长度单齿计算值不应超过8hc齿深;双齿承压面计算取两个承压面的面积,受剪计算取第二个齿 对应的剪面长度,且不应超过10hc齿深;对于采用湿材制作时,剪面长度取值应比计算值加长50mm, 即在验算时应扣除50mm作为剪面长度进行计算;采用齿连接,在节点部位应采用保险螺栓作为安 全储备,对于单齿,保险螺栓计算时强度设计值乘以1.25调整系数,而对双齿,采用两个保险螺栓, 但不考虑强度调整系数,注意齿连接承压面面积的计算(通过几何图形求解)和抗剪力的计算。

6、螺栓和钉连接:构造布置要求(构件厚度和排列最小间距),承载计算注意单剪和双剪,规 范公式中承载力为单个剪面,钢夹板承载力计算系数取对应螺栓和钉的最大值,采用湿材连接时, 螺栓连接的计算系数不应大于6.7;在连接计算中应注意湿材的修正,在单剪连接计算中,如果厚 板厚度不满足最低要求时,应对单剪螺栓承载力给予限制,不应大于0.3cd a2fc。

7、木结构钢构件的计算应按钢结构设计规范,其强度设计值应乘以0.85调整系数,其它按钢 结构设计规范进行,垫板的计算包括截面(承压计算,尤其注意斜纹承压计算)和厚度(钢板的抗 弯)。

七、地基基础部分

1、在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时,对于偏心荷载可采用平均基底压力求解下卧层顶面的压力。

2、注意不同验算条件下荷载组合不同(验算地基承载时和基础裂缝宽度,采用正常使用标准组 合,验算地基变形,采用准永久组合(恒荷载+可变荷载*准永久系数),不考虑风荷载和地震荷载; 验算结构配筋,采用基本组合,验算挡土墙稳定,采用基本组合,荷载效应系数为1.0)

3、厂房大面积堆载沉降的计算:计算范围为横向取5倍的基础宽度,纵向为实际堆载长度,当 荷载范围不属于上述范围时,应进行折算成等效均布荷载,折算时应注意厂房外侧的荷载也应考虑;

4、土压力计算,规范中给定的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增大系数是与土边坡高度有关而与挡土墙 无关。

5、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深度(注意基础埋置深度的取值,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宽度;

对于偏心距小于0.033倍基础宽度时,地基承载力可采用土的抗剪强度进行求解,此时不再需要进 行深度和宽度的修正(因公式中已包含);但在运用公式时,应注意宽度和深度的限制;注意在软 弱下卧层验算时,地基承载力仅经深度修正,而不进行宽度修正,与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的修正一致。

6、在季节性冻土下,冻土的判别中,表格中冻结期间的地下水位距离冻结面深度(一般可采用 标准冻结深度,即从地表面到冻结面底部的距离)的最小距离求解;基础埋置深度应分别根据不同 土层的冻胀类别进行计算,取不同土层的埋置深度最大值。

7、墙下条形基础的计算,基础底面宽度根据地基承载力确定,厚度根据抗剪设计值(采用净反 力)计算确定,配筋根据弯矩设计值(采用净反力)计算确定,对于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 计算,边跨及第一内支座弯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数;对于独立基础的抗冲切计算冲切面积和提供承 载面积计算(P1015厚);注意柱在条形基础梁上形成的冲切计算(冲切荷载和提供承载面积的计 算见P1028厚),尤其是柱在条形基础边缘上形成的冲切面计算。

8、毛石基础基础高度计算根据台阶的宽高比确定,上部一般取墙厚(370或240);墙下条形 基础的厚度根据抗剪计算,而配筋根据弯矩计算,注意有无垫层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影响(有垫层 40mm,无垫层70mm),即对截面有效高度的影响。

9、注意在进行抗冲切计算和抗剪计算中,截面高度影响系数计算公式不同,前者为系数与高度 呈线性变化(800~2000mm),而抗剪计算中系数与高度呈指数变化(800~2000mm);

10、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准永久荷载作用下的偏心距应有限制,梁板式筏基底板的厚度按照抗 冲切和抗冲剪的最大值计算(见P638),注意平板式筏基底板截面承载力计算(抗冲切部分,按不 平衡弯矩产生的附加应力计算,而对于受剪部分可取单位宽度下的计算截面进行验算。

11、桩基承台计算,包括柱对承台的冲切,桩对承台的冲切以及桩柱连线之间的剪切(发生在 承台的变阶处,计算宽度即取变阶处宽度)。

12、桩的特征值计算,桩尖部分不予记入桩身部分,桩的配筋计算采用设计值,而特征值采用 标准值(注意Gk计算)。

13、地基处理部分(各类公式汇总见P688):压实填土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预压固结度 (考虑涂抹和井阻影响以及不考虑公式的区别)以及强度提高公式、最终变形量计算公式,砂石桩 中的处理后孔隙比和砂石桩布置间距关系,水泥粉煤灰(CFG)桩中的变形计算公式,在复合地基 公式中,桩间土强度可取未修正的天然地基强度,灰土挤密桩计算公式(挤密系数与桩间距关系)。 注意面积置换率公式指桩体横截面面积与桩体所承担的复合地基面积之比。桩的根数计算可直接由 总的需处理面积除以单个桩的等效处理面积。

14、地基抗震部分:场地类别划分,地震液化判别(临界标贯击数、液化指数(仅对判别为液 化的土计算)),桩的承载力调整(液化土层中的调整以及对以下两种不利工况都应进行验算(全

部承担地震作用,地震作用按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10%采用)),打入式预制桩及其他挤土桩,打 桩引起桩间土挤密作用可用公式求解打桩后桩间土的标贯击数。在抗震验算时,天然地基承载力需 按深度和宽度修正以抗震调整系数。

15、地基液化判别应注意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的计算,即判别液化地基土层的上部厚度,同时 需要扣除淤泥土层厚度,注意与场地类别中覆盖层厚度的区别。同时注意最上端和最下端标准贯入 点所代表土层厚度(di)计算以及层位影响权函数值(Wi),标准贯入点土层的分界线有地下水位, 液化土层的上下限。判别深度以及土层的分界线。

新版桩基规范

高层部分

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的高度(不包含突出部分),对于甲类建筑应提高一度判别房屋的级别(A级或B级);注意对于带有裙房的高层建筑,当裙房的面积和刚度相对于其上部结构的面积和刚度较大时,计算高宽比的房屋高度和宽度可按裙房以上部分考虑,高宽比可按最小投影宽度计算;

2、高层的结构布置(平面布置、竖向布置),注意在平面规则性判别中,对于超过梁高的错层,需按楼板开洞对待。注意本部分的较高高层建筑是指大于40m的框架结构或大于60m的其它结构体系混凝土房屋建筑。

3、楼盖结构:厚度和配筋(该部分的配筋率为每层每向);尤其注意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的要求以及抗震等级确定要求。

4、抗震设计时,楼层位移计算不需要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5、构件抗震承载力调整,当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抗震调整系数取1.0;

6、注意确定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根据场地类别、设防类别、房屋高度以及结构类型来确定,同时注意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则该地下室层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相同)和裙房(与主楼相连,应与裙房一致)抗震等级的确定,特一级钢结构内力调整;

7、梁内力重分布仅在竖向荷载(注意重力荷载代表值下的调整,即先求出重力荷载代表值下的弯矩再进行调整)作用下考虑,故计算顺序为先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进行内力重分布调整,再进行与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叠加;但调整后的跨中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简支梁作用下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进而再进行地震作用组合值的调整。

8、在抗震荷载计算时,应注意地震作用荷载的调整,同时应注意风荷载应考虑组合值系数(.0.2);位移计算时,荷载分项系数取1.0;

9、地震作用,组合前的调整(框架梁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调幅(见第7条),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混合结构中的框架柱、框支结构中的框支柱剪力;框支柱地震轴力;带转换层结

构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增大,结构薄弱层楼层剪力放大,地震作用下的最小地震剪力修正,未考虑扭转藕联计算的短榀和长榀的修正),组合后的调整(强剪弱弯、强柱弱梁,框支柱轴力的增大);

10、重力二阶效应(未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但满足整体稳定性时,可对未考虑二阶效应计算得到的弹塑性变形乘以增大系数1.2)与结构整体稳定,水平位移限制(弹性水平位移和结构薄弱层弹塑性位移):

11、框架结构设计,框架梁的水平加腋宽度和厚度计算以及框架节点有效宽度的计算,扁梁(梁宽大于柱宽)的要求,框架梁的梁端弯矩调整,注意弯矩正负号的规定(顶面受拉为正,底面受拉为负,注意梁两端同时为负时脚小趾较小值取为零);框架梁的构造要求(截面有效受压高度限制,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梁端顶面和底面的配筋比值,箍筋受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的影响,大于2%,箍筋最小直径增加2mm);

12、注意框架柱的地震作用调整(梁柱节点弯矩调整,底层柱底面截面的弯矩调整,剪力调整是建立在弯矩调整后进行的),框架角柱应采用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注意四类场地上的较高建筑,柱纵向钢筋配筋率应增加0.1;对于偏心受拉边柱、角柱、剪力墙端柱应比计算值增加25%,框架柱斜截面受剪计算,剪跨比计算公式中的弯矩和剪力均为未调整的。相应的剪力墙剪跨比也不做调整。

13、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验算:注意体积配箍率计算公式中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C35)和箍筋抗拉强度取值(不大于360),以及规范条文6.4.10的要求。注意查表中的复合箍和螺旋箍的区别(即矩形复合箍)

14、剪力墙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为短肢剪力墙,而一般剪力墙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要求大于8。当小于5时,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1,

15、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限值要求,对于没有翼缘(应进行判别,)应降低0.1;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一般剪力墙等级提高一级采用;注意短肢剪力墙在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调整与一般剪力墙一致,其他部位的短肢剪力墙也应做相应调整。

16、高规中的连梁为针对跨高比小于5.0,大于5.0的则按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一级抗震剪力墙的内力调整,对于底部加强部位,需乘以相应的调整系数,其他部位弯矩值乘1.2;对双肢剪力墙,当任一肢大偏心受拉时,另一肢弯矩设计值及剪力设计值需乘以扩大系数1.25;而对于底部加强部位,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都应调整。

17、注意剪力墙厚度不满足时,应进行稳定性计算,此时应进行翼缘的判断;连梁的计算应注意跨高比的限制,同时注意当跨高比小于2.5时,梁两侧纵向钢筋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

18、单片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地震剪力不宜超过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40%,框架剪力墙结构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各层框架总剪力应注意需要进行调整。各层框架所承担的地震总剪力按

上面要求调整后,应按调整前后总剪力的比值调整每根框架柱和与之相连框架梁的剪力及端部弯矩标准值。框支柱的调整与此类似;

19、板柱剪力墙结构中的各层板柱应能承担不少于该层相应方向地震剪力的20%。

20、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其薄弱层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转换构件内力还应根据抗震等级乘以增大系数;8度抗震设计时,转换构件尚应考虑竖向构件地震的影响。框支柱和框支梁的设计,内力调整部分:一、二级与转换构件相连的柱上端和底层的柱下端截面的弯矩组合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5,一、二级框支柱由地震作用引起的轴力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

1.2,但计算柱轴压比时不考虑此增大系数。特一、一、二级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弯矩设计值应按墙底截面有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值乘以增大系数1.8、1.5、1.25采用。

21、带加强层高层建筑、错层结构、连体结构结构应注意加强部位以及连接部位抗震等级的调整;

22、高耸结构设计:应注意覆冰后所引起的荷载及挡风面积增大的影响,重覆冰区输电导线、地线覆冰后风荷载应乘覆冰增大系数1.2;重覆冰区输电塔覆冰后凤荷载,应乘增大系数2.0;钢塔架和桅杆结构(相当于格构式构件,缀板和缀条的内力计算,与钢结构设计规范类似);混凝土圆筒形塔(注意混凝土刚度的取值:计算结构自振特性时,取0.85EI,预应力取1.0 EI);EI,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取0.65EI,预应力取

23、多层及高层钢结构:不宜设置防震缝,如需设置,缝宽不宜小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1.5倍;压型钢板组合楼盖中梁的惯性矩对两侧有楼板的梁取1.5Ib,对于单侧有楼板的梁可取1.21.5Ib。钢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对于不超过12层的课采用0.035;对于超过12层的可采用0.02,在罕遇地震下,阻尼比可用0.05;注意钢结构内力的调整:框架-支撑结构,框架部分的调整(地震剪力);框架结构内力计算(框架梁板件宽厚比限值,框架柱计算长度,框架梁柱截面的塑性抵抗矩(强柱弱梁要求),框架柱板件宽厚比、长细比要求,节点域腹板厚度,框架内力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承担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钢框架柱应乘以增大系数1.5);支撑杆件的计算;消耗梁端承载力及长度计算(屈服类型,剪切屈服型,消能梁段的板件宽厚比),节点设计:节点域计算(屈服承载力、抗剪强度)

八、桥梁部分

1、汽车荷载分为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整体计算采用车道荷载,局部计算(含涵洞、桥台和挡 土墙土压力等)采用车辆荷载,两者不叠加,对于车道荷载由均布荷载(满布)和集中荷载(仅作 用于影响线最大处,且在计算剪力效应时,应乘以1.2系数)组成。公路二级取车道荷载的0.75倍; 车道荷载的横向分布系数采用车辆荷载进行计算。同时注意设计车道数对荷载的横向折减和计算跨

径对荷载的纵向折减。

2、汽车荷载应考虑冲击力,与结构的自振频率有关,而对汽车局部加载及在T梁、箱梁悬臂 板上的冲击系数可乘1.3。再极限承载能力计算中考虑冲击力,而在抗裂计算、裂缝宽度、变形计 算中不需要考虑汽车的冲击荷载。

3、汽车离心力(车辆荷载标准值乘以离心力系数C),温度影响力(计算圬工拱圈考虑徐变引 起的温差效应时,温差效应应乘以0.7的折减系数。

4、汽车制动力:按同向行驶的汽车荷载计算,并应注意加载车度进行纵向折减,按设计车道进 行计算,先求取一个车道的制动力(注意公路1级和2级的最小限值),同向行驶双车道为单车道 的2倍,三车道为2.34倍,四车道为2.68倍。

5、偶然作用:地震作用、船只或漂流物撞击力、汽车撞击力(车辆行驶方向1000kN,垂直方 向500 kN)。

6、荷载组合:基本组合含汽车冲击荷载,注意当离心力与制动力同时考虑时,制动力标准值或 设计值按70%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效应组合(不计冲击力),短期效应组合和长期效应组合, 注意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不一样,注意标准组合的不同之处。

7、桥面板内跨中荷载的计算应注意恒荷载不得遗漏,支点弯矩和跨中弯矩的求解公式。同时注 意车轮着地尺寸以及荷载分布宽度、长度的计算。对于悬挑板,计算跨度可取汽车车轮着地尺寸外 边缘到梁根部的距离。当两个车轮有重叠时,内力计算时应取两个车轮的荷载。车轮中心离人行道 边缘最小距离为0.5m。

8、钢筋混凝土主梁荷载的计算,求解主梁的最不利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应用主梁的内力影响线, 将荷载乘以横向分布系数后,在纵向的内力影响线上按最不利荷载进行加载,对于跨中截面,可近 似取横向荷载分布系数沿纵向不变,对于支座截面的剪力计算,需要考虑横向荷载分布系数沿纵向 的变化。注意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单位为kN/m,即在进行荷载计算时,车道荷载是按照车道进行 布置的,采用车道数乘以车道荷载再与车道荷载折减系数相乘即可。对于箱型梁桥面,荷载的横向 分布系数即为车道数。

9、桥梁计算挠度值按荷载的短期效应组合,即汽车荷载应考虑频遇系数为0.7,人群荷载频遇 系数为1.0;注意与标准组合的区别。

10、汽车制动力的计算:仅考虑一个方向多个车道形成的荷载。桥梁的内力组合;并注意最小 限值的要求。

11、桥墩计算:偏心(基本组合、偶然组合);砌体与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计算;

12、盖梁计算:盖梁跨度(lc和1.15ln两者较小值),单柱式墩台盖梁,汽车横桥向非对称布 置,横向分配系数采用偏心压力法,而双柱式墩台盖梁,汽车横桥向对称布置,横向分配系数采用

杠杆原理法;

13、柔性墩计算:柱和墩的刚度计算,为串联;汽车制动力引起各柱的荷载分配按照各墩柱串 联后刚度进行分配,

14、梁的温度变形引起的水平力计算,求各墩柱的串联后刚度,再根据刚度求温度中心,进而 求出各墩台顶部的水平位移,进而求出各墩台的水平力。

15、支座的计算:橡胶支座的强度、截面尺寸、厚度验算;橡胶支座加劲钢板的计算。验算支 座的抗滑稳定性,

16、简支梁梁端至墩台、台帽或盖梁边缘应有一定的距离(大于等于50+计算跨径)。

九、一注考试常用概念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层高是指本层楼面到上层楼面的距离,底层应为基础顶面到二层楼板顶面的距离,当基础顶面标高;

2、框架梁考虑楼板的贡献,对于现浇板结构,边框梁可取1.5,中框梁可取2.0;有现浇面层的装配式楼面梁,中框梁可取1.5,边框梁可取1.3;

3、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采用分层法可进行求解,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可采用D值法进行求解(P1479厚);

4、内框架结构的排柱内力计算,注意排架结构与砌体结构的侧移刚度计算,同时注意由于底层刚度与二层刚度差异引起底层剪力的调整(见P1549厚),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水平地震剪力完全由抗震墙承担,并乘以相应增大系数,按照抗震墙的侧向刚度比分担;而框架结构部分的构件水平剪力的分配按构件的等效侧向刚度进行分配(等效侧向刚度框架不折减,混凝土墙乘0.3,砖墙乘0.2),框架的侧向刚度为12EI/H3,墙的侧向刚度应注意混凝土墙和砌体墙的区别(砌体墙一般为顶部不可转动,而混凝土墙顶部一般可转动,即弯曲变形前者为12EI/H3,后者为3EI/H3,分别见P1410和1544)。而计算层的纵向和横向侧向刚度时,应采用实际刚度而非等效侧向刚度。计算柱的弯矩以及附加轴向力都应采用实际刚度。计算底部框架地震剪力产生的柱端弯矩时可取柱的反弯矩点距柱底为0.55倍柱高。

5、底部框架地震剪力的计算顺序,先求总地震剪力,各层剪力,根据底层与上层的侧向刚度比调整底层剪力(乘以系数SQRT(K2/K1),介于1.2~1.5),根据等效侧向刚度分配剪力,求解倾覆力矩,根据构件实际刚度分配弯矩,进而求解附加轴力,剪力,(见P1557),

6、剪力墙结构水平地震剪力的分配,按照等效侧向刚度进行分配。抗震设计时,对于双支剪力墙,当任一墙支大偏心受拉时,另一墙支的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25。

7、薄弱层对抗震剪力的调整,当该层侧向刚度小于相邻层侧向刚度的70%时,该层应作为薄

弱层考虑,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8、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调整,注意各层框架结构承担的总剪力应满足不小于20%的该层总地震剪力,如不满足,应进行调整,且按照调整比值对所有框架柱和框架梁剪力及端部弯矩进行调整,框架柱的轴力可不进行调整。

朱炳寅老师的听课笔记

“总量控制,包络设计”这八个字贯穿了培训的始终,是朱老师始终强调的。所谓总量控制,就是在进行梁配筋设计时,不要拘泥于计算出来的数值,非要配的比它大,在梁支座负筋处,可以适当配小点(有利于实现强柱弱梁),但是跨中一定要配够(配大百利而无一害),跨中与支座的总量要与计算的总量相当(支座减少时,跨中要放大)。所谓包络设计,就是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如果有不确定因素,应按各种情况分别计算,取结果的最大值进行包络设计。另外,“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强柱根”也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各种措施,一定要保证实现这几强几弱的原则。应“重概念,轻精度”,重视概念设计,而对于各种经验系数的取值,不要刻意非要取的非常精确,这是不实际的,也不可能。下面就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跟大家分享一下:

1、荷载规范

1)第 4.1.1条汽车通道及停车库荷载,它是直接作用在楼面上的等效荷载,仅可用于楼面板设计计算,用于楼面梁、柱、墙及基础计算时应按第4.1.2条要求折减。对双向板楼盖其板跨在不小6mx6m时才可以按规范取值。当板跨小于规范的规定时,应按荷载效应相等的原则等效,不可以直接取用规范数值(当板跨与规范限定数值差别不大时,当进行近似计算时也可取规范数值)。用PKPM计算基础时,同样按规范的规定对等效荷载进行折减。

2)对消防车荷载,若不考虑板顶的覆土厚度对消防车轮压的影响而统一取用表中数值,当地下室顶板面覆土厚度较厚时,显然是不合适的。在覆土厚度足够时,可以降低表中消防车荷载(见表4.1.1-3)。(足够的覆土层厚度是指汽车轮压通过土层的扩散,交替和重叠,达到在某一平面近似均匀分布时的覆土层厚度。足够的覆土厚度数值应根据工程经验确定,当无可靠设计经验时,可按后轴轮压的扩散面积不小于按荷重比例划分的汽车投影面积确定(一般大于2.5m即可认为足够)。)

3)活荷载的折减与荷载类型、从属面积和构件类型有关。承担的面积越大,其活荷载同时出现的概率就越小,一般说来次梁的从属面积较小而主梁的从属面积较大,且传力途径一般为板到次梁再到主梁。所以主梁的折减系数比次梁小。目前我们所用的大部分程序(如PKPM),没有对活荷载分类的功能,也就不可能按规范要求折减。规范的本条要求原则上只适合于手算。当程序取用表4.1.2的活荷载折减系数时,应特别注意裙房与主楼整体计算的高层建筑,避免裙房部分按主楼的层数取用相应的折减系数,

同时应注意计算楼层与实际楼层的区别,特别是计算楼层与实际楼层层数相差较多时(如错层结构等)。

2、抗震规范

1)“三水准的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步骤”:小震不坏(要求建筑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要求和建筑的弹性变形不超过规定的弹性变形值),中震可修(要求建筑结构具有相当的变形能力,用结构的延性设计来实现),大震不倒(要求建筑结构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其弹塑性变形不超过规定的弹塑性变形限值)。

2)建筑结构可以分区段、分部位、分构件进行抗震设防分类,但抗震设防分类应避免出线“头重脚轻”的结果。

3)规范第3.1.3条确定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时不是对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调整,而是对设防标准的提高或降低,它影响的只是地震作用的数值和抗震等级的确定。注意规范中与设防烈度相关的要求,指的是本地区设防烈度而非按3.1.3条调整过的烈度数值。

4)楼层扭转位移比=楼层竖向构件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最大与最小水平位移的平均值。计算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并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见高规4.3.5)。注意:此处不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即对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连计算(u——à±5%;θE——à±0%),但是根据高规第3.3.2条与抗规第5.1.1条,两本规范均规定计算结构地震作用效应时均应计入扭转影响,目前PKPM新版本取消了扭转耦连选项,计算均考虑其影响。对于弹性位移角,抗规第5.5.1条规定与高规第4.6.3条相同,且高规注释中明确计算地震弹性位移角不考虑偶然偏心影响。

计算步骤:先勾选偶然偏心,计算出楼层扭转位移比,然后对结果进行判断,若小于1.2说明结构规则,依此计算;若大于1.2小于1.4(1.5)说明结构不规则,应勾选“双向地震”重新计算;若大于

1.4(1.5)说明结构严重不规则,应调整结构布置。注意:新版SATWE对于“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是分开算的,不同时考虑,结果自动取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的大值输出。

5)框剪结构中框架部分地震力调整系数(抗规6.2.13与高规8.1.4):其实是二道防线的概念。由于剪力墙的刚度远大于框架部分,剪力墙承担大部分地震力,框架按其刚度分担的地震力很小,若按此进行框架设计,则在剪力墙开裂后很不安全。因此,规范要求当框剪结构中各层框架总剪力(即第i层框架柱剪力之和)小于0.2Vo时,取0.2Vo与1.5Vfmax的较小值。注意:非抗震设计时,框架剪力不调整。对框架梁弯矩、剪力以及对框架柱的弯矩调整,取用与剪力调整相同的系数,不调整轴力。

6)梁端弯矩调幅系数:目的是降低梁端弯矩设计值,减轻强柱弱梁的压力。梁端钢筋配大不一定有利,还加大了(强)柱钢筋的压力;梁跨中钢筋配大百利而无一害。当跨中弯矩较大时,可将第二、三排钢筋截面在支座处截断,这样易于满足强柱弱梁的要求,但要注意长短跨的情况,可能支座弯矩起控制作用。梁设计弯矩放大系数:上下都放大。

7)地下室嵌固部位(抗规6.1.14):根据地下室的楼层侧向刚度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比值r确定。当r>=2时,上部结构计算的固定端取在地下室顶面标高;当r=2时,便可确定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

计算步骤:先不输入地下室层数计算,根据r大小判断地下室嵌固部位,然后输入地下室层数重新计算。注意:当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在地下一层的地面时,仍应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的嵌固作用,应取不同嵌固部位(地下一层的地面和地下室顶板顶面)分别计算,配筋取大值(即包络设计)。

8)周期比:如果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振动周期之比不满足规范要求(高规4.3.5),应调整结构布置。如果最大层间位移角θE≈[θE],可以加大外围构件抗扭刚度(边榀),这样扭转周期Tt降低,平动周期T1稍有降低;若θE<<[θE],可以减小内部构件的刚度(开洞),这样扭转周期Tt不变,平动周期T1增大;优先考虑后一种方案。

9)轴压比:一般剪力墙及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是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值的轴压比,其含义不同于框架柱的轴压比(砼规6.3.7和高规6.4.2)。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而抗震设计包括计算地震作用和不计算地震作用,计算地震作用时,取对应重力荷载代表值的Nmax;不计算地震作用时,取无地震组合的轴力设计值Nmax。

10)对于抗震建筑,对整体结构加强是没有意义的;构件与构件之间可以有差异,加强构件。中震弹性验算:利用小震方法,放大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其结果比小震弹性结果放大约2.8倍;中震不屈服验算:Sk

11)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翼墙(抗规6.4.7)。在剪力墙结构中端柱不是柱,其抗震等级按墙取。剪力墙抗弯主要靠端柱,应适当加强。阴影区“箍筋”可理解为“以箍筋为主”,应优先考虑采用封闭箍筋,最后的一对纵筋之间无法设置箍筋时,可采用拉筋(远离边缘);非阴影区“箍筋或拉筋”可理解为外圈由封闭箍筋组成,内部可采用拉筋。

12)砌体:刚度大延性差,抗压好抗拉差,通过构造措施改善其抗震性能;砼:抗压好抗拉差,加入钢筋改善其延性。对砌体结构,通过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圈梁,构造柱)形成约束砌体,但不能任意加抗震墙或构造柱。对墙中部的范围,建议按墙长中间的1/3区域考虑,作为抗剪需要的构造柱,宜配置在上述中部区域内。墙中部设置构造柱后,砌体由一般约束砌体变为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此外不应在砌体墙中设置截面很大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13)钢结构:强度高,延性好,适于抗震,存在稳定问题和防火问题。利用抗剪耗能(即利用节点域耗能),其抗震措施只跟高度、烈度等有关;钢筋混凝土结构:利用抗弯耗能,通过抗震等级来实现抗震措施。钢框架支撑结构破坏机理:耗能梁段(剪切变形)——节点域(剪切变形耗能)——框架(弯

曲变形)——柱(弯曲变形)——连接(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破坏机理:连梁(弯曲变形)——剪力墙——框架(弯曲变形)——柱(弯曲变形)——节点或连接(强)。

3、高层规范

1)纵向剪力墙不能布置在边缘,会引起温度应力。施工后浇带(沉降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并不直接减少温度应力,因而不能提高它对温度应力的耐受能力,后浇带的作用在于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通过后浇带的板、墙钢筋应断开搭接,以便两部分的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缩,梁钢筋可不断开。结构设计中也可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在结构收缩应力最大的地方给予相应较大的膨胀应力补偿。一般加强带的宽度约2m,带之间适当增加水平钢筋15%—20%(高规4.3.13)。

2)结构计算时,完全考虑施工加载,边支座效应较大;不考虑施工加载中支座效应较大,这是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架越效应造成的。要完全模拟施工逐层加载就要考虑结构刚度的形成过程、考虑结构自重及施工堆载的加载过程、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平层效应,全面考虑各种因素是很困难的,目前的计算程序一般采用近似方法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ETABS采用了考虑前两点的近似计算方法,SATWE在模拟施工的基础上再采用经验调整处理法(即人为加大竖向构件的轴向刚度,一般为10—100倍,可根据上部结构与基础的刚度情况确定),模拟基础不均匀沉降及施工过程中的平层效应对上部结构的影响(高规5.1.9)。

3)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高规6.1.7),设置少量剪力墙的目的在于满足规范对框架结构的位移限值要求。设计原则:I.全包络设计:对剪力墙按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计算,取相应计算结果配筋设计;对框架按纯框架结构及框架—剪力墙结构分别计算,取计算结果的较大值进行配筋设计。II.框架包络设计、剪力墙构造:对框架按纯框架结构及框架—剪力墙结构分别计算,取计算结果的较大值进行配筋设计;剪力墙则按构造配筋设计。III.框架包络设计、剪力墙按现有截面的最大设计:对框架按纯框架结构及框剪结构分别计算,取计算结果的较大值进行配筋设计;剪力墙按计算要求,当剪力墙计算超筋时,按截面的最大配筋率配筋设计。

0

25%

50%

75%

注意:应尽量采用体系明确的结构体系,这样会更节约。

4)错层结构(高规10.4.3):建议当楼层高度差大于楼层梁截面高度且大于600时,可确定为错层,此处“楼层梁截面高度”为楼层梁的代表性截面高度,而非错层处的楼层梁截面高度,当楼面板变标高处合用同一根梁时,一般不宜按错层设计(可按错层与非错层计算,合理配筋),对结构设计中大量局部降低(或抬高)的楼板可不按错层计算,而通过适当的构造处理加强(设置加腋、加强周边楼板等)。

5)要正确区分一般框支结构和框支剪力墙结构;对框支梁,框支柱的要求既适用于梁托墙情况也适用于梁上托柱情况;框支剪力墙结构有特殊的加强措施(如控制底部大空间层数,抗震等级的提高等);应区分局部转换和大面积转换的情况,对局部转换可采取局部加强的措施;转换梁的防火等级不低于下部邻柱的防火等级。

多塔结构与分缝结构基本概念

(1)“塔”的概念:这里的塔是个工程概念,指的是四边都有迎风面且在水平荷载作下可独

自变行的建筑体部。将多个塔建同一个大底盘体部上,叫多塔结构。

(2)多塔结构的定义:对与大底盘多塔结构、巨型框架结构,如果把裙房部分按塔的形式切开计算,则裙房部分误差较大,且各塔的相互影响无法考虑。因此,程序采用了分块平面内无限刚的假定以减少自由度,且同时考虑塔与塔的相互影响。对于多塔结构,各刚性楼板的信息程序自动定义。但其包含区域需由用户定义。

(3)分缝结构:在一个大的建筑体部里,因设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分成了若干小的建筑体部,叫分缝结构。分缝结构与多塔结构区别是四边中有的边不是迎风面。

(4)对分缝结构各块要分开计算。

(5)多塔结构新规范条文注意事项: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的比值限值、最大位移平动位移的比值限值,对多塔结构特别注意,目前程序是不对的,不能直接采用,必须将多塔结构分搭计算,方可判断两者的比值。

多塔结构的计算

(一)带变形缝结构的计算

(1)带变形缝结构的特点:

①通过变形缝将结构分成几块独立的结构。

②若忽略基础变形的影响,各单元之间完全独立。

③缝隙面不是迎风面。

(2)计算方法:

①整体计算的注意事项:

a)在SATWE软件中将结构定义为多塔结构;

b)所给振型数要足够多,以保证有效质量系数>90%;

c)定义为多塔后,对于老版本软件,程序将对每一个缝隙面都计算迎风面,因此风荷载计算偏大;新版本软件增加了一项新的功能。即可以人为定义遮挡面。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d)周期比计算有待商讨。

②分开计算的注意事项:

a)旧版软件除风荷载计算有些偏大外,其余结果都没问题,新版软件定义遮挡面后,风荷载计算也没有问题了。

b)一般而言,对于基础连在一起的带变形缝结构,由于基础对上部结构整体的协调能力有限,所以建议采用分开计算。

(二)大底盘多塔结构的计算

⑴大底盘多塔结构的特点:

①各塔楼拥有独立的迎风面。

②各塔楼之间的变形没有直接影响,但都通过大底盘间接影响其他塔楼。

③塔楼与刚性板之间没有—一对应关系,一个塔楼可能只有一块刚性板,也可能有几块刚性板。 ④大底盘顶板应有足够的刚度以协调各塔楼之间的内力、变形和位移。

⑵计算方法:

①在SATWE软件中将结构定义为多塔结构;②位移比、大底盘以上的各塔楼的刚度比均正确;③周期比、转换部位的刚度比计算有待商讨。

⑶大底盘多塔结构刚度比的计算方法:大底盘多塔结构在大底盘与各主体之间的刚度比如何计算规范并没有说明,但也没有说不要求。SATWE软件仅仅输出1号塔的主体与大底盘相比较的结果,其它塔与大底盘相比的结果则用“*”号表示。

①大底盘多塔结构刚度比的整体计算:根据龚思礼先生主编的《建筑抗震设计手册》提供的方法:要求在计算大底盘多塔结构的地下室楼层剪切刚度比时,大底盘地下室的整体刚度与所有塔楼的总体刚度比不应小于2,每栋塔楼范围内的地下室剪切刚度与相邻上部塔楼的剪切刚度比不宜小于1.5.

②大底盘多塔结构刚度比的分开计算:

a)根据《上海规程》第6.1.19条中条文说明中建议的方法:如遇到较大面积地下室而上部塔楼面积较小的情况,在计算地下室相对刚度时,只能考虑塔楼及其周围的抗侧力构件的贡献,塔楼周围的范围可以在两个水平方向分别取地下室层高的2倍左右。

b)在各塔楼周边引45度线,45度线范围内的竖向构件作为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构件。


相关内容

  •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的几点体会
  •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的几点体会 摘摘 要要::本文针对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的特点.考试 之前的准备工作.考试过程中 摘摘 要要:: 的应对办法和考试结束后的总结工作,介绍了作者的体会.看法,以 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注册结构工程师 基础考试 关键词关键词:: 笔者于 2005 年 ...

  •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让带什么资料
  •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让带什么资料 本人今年考一注专业,二级能带的资料和一级一样. 建议楼主带这些资料: 8-10本常用结构设计规范单行本,最新版的,比如钢规,高规等: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 施老的书,也是你复习用那本厚"砖头",看你习惯,其他的参考书也可以: ...

  • 结构师考试经验
  • 结构工程师考试备考秘诀 一.备考计划,是每个考试的前提,考生们一定要充分的利用备考的时间做好考前复习,复习的最开始就是要通读整个的教材,大体了解一下教材所涵盖的内容,在自己脑中形成一个框架,接下来再同大纲相结合分出重点,难点,比如某科某章占几分,一定要统计出来,有重点的看,做到心中有数.来源有二:一 ...

  • 注册勘察设计工程师基础考试经验介绍
  • 前言: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执业制度于2005年9月起已正式实施,但目前暂时还没有很严格的执行,直接原因是由于这项职业准入制度颁布时间还不长,取得相关资格的人还不够多.这点业内人士应该都是有所体会的,如果现在立刻严格执行,很多中小设计院 是要直接被取消资质的.但早日实施职业准入制度对加强对 ...

  •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19)
  • 焦点小组也是重要的访问方法. 访问过程有特定工作技术. 访问员素质是访问成败的关键,其选拔和培训及其重要. 访问法较适合用于实地研究. C.个案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从整体上对单个对象(如家庭.团体.机构.组织.社区等)的某项特定行为或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寻找原因.提出策略.建构理论.协助发展和提 ...

  • 注册岩土工程师就业前景
  • 前言 岩土工程是一门既古老又新近的专业技术.上古时代, 人类修道路.挖渠道.建居室,就与岩石和土打交道.近代工业化过程中,建厂房.开矿山.修铁路.兴水利等土木工程实践中,涉及到许多与岩土有关 至今还有不同认识.本文拟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同行们探讨. 1.岩土工程的内涵 对岩土工程的定义有几种不完全相 ...

  • 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技术管理制度
  • 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管理制度 编制部门:总师室 批准部门:院长办公室 施行日期:12-02-15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1 第二章 资质资格管理-------------------------- 1 第三章 设计文件编 ...

  • 如何注册一家新的建筑工程公司
  • 如何注册一家新的建筑工程公司 在上海成立一家建筑工程类的企业该如何办理呢?最近,不少朋友也向小编咨了不少关于注册上海建筑工程类企业的问题.特此,鸿岳招商总结了建筑工程类企业经营范围参考大全.注册流程及费用等问题,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建筑工程类公司经营范围大全 建筑装饰装修建设工程设计施工一体 ...

  •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考试心得
  •  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考试心得 以前碰到什么问题,或者是有什么不懂得东西,就喜欢到百度上搜一下.大多数时候能够得到满 意地答案.我想网上热心的朋友真是多,我在网上得到的比付出的多.总想能做些什么,能够帮助到其他的朋友.直到最近考注册岩土工程师基础考试,想从网上搜索相关信息的时候,才发现这方面 ...

  • 造价师重点汇总
  • 造价师重点汇总 1. 工程造价的特点:大额性.个别性.动态性.层次性.兼容性; 2. 工程造价的作用:项目决策的依据; 制定投资计划和控制投资的依据; 筹集建设资金的依据; 评价投资效果的依据; 利益合理分配和调节产业结构的手段; 3. 工程计价的特征:单件性; 多次性; 组合性; 多样性; 复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