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教育与学校

在教育方面,古今差异很大。古代教育资源奇缺,能享受教育的人很有限。古代有政府办的学校,有社会兴办的书院,也有底层的私塾。

按照《礼记》、《孟子》等典籍的记载,夏代就已有学校,名为“校”。典籍的解释是,“校者,教也。”其主要教育内容为祭祀礼仪和射御、书、数的教育。后世称为一般学校的名称。

庠(xiáng)为周朝学校的名称。《孟子》说:“庠、序,养也。”就是说庠原义为养,庠源于虞舜时期教养机构。重点利用养老的活动,对青年一代推行孝悌教育。(庠生为科举时代府、州、县学的生员,明清时代为秀才的别称)。

序为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起初是教射之地,后发展成为贵族一切公共活动(包括教育子弟)的场所。礼乐、习射宗教教育为主要内容。(庠序并称指地方学校,也泛指学校)。

国学:先秦学校分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最初是指东周设于王城及诸侯国都的学校,是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和小学教学内容都是以“六艺”为主,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小学尤以书、数为主。后世的国学为京师官学的通称,主要指太学和国子学。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立的学校。周代特指六乡州党的学校。

泮宫:即学官。周代王畿内的太学叫辟雍;在诸侯国的太学叫泮宫。在泮宫前有一个水池,形状如半月形,叫泮水。后代沿袭其形制。明清州县考试新进生员须入学宫拜谒孔子,故入学又称入泮或游泮。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在此讲学。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当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成均:指古代大学,又泛指官办的最高学府。

六艺:周代学校的学习内容。主要指礼、乐、射、御、书、数。又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国子学: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国子是指公卿大夫的子弟。晋朝时规定,只有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才允许进入国子学,而太学则是六品以下官员的与庶民俊秀子弟求学之所。国子学和太学均为最高学府。当两者都设立时,国子学的对象属于更高统治者的子弟。

国子监:汉魏时所设的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朝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可取得监生资格。明清两代是指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金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在教育方面,古今差异很大。古代教育资源奇缺,能享受教育的人很有限。古代有政府办的学校,有社会兴办的书院,也有底层的私塾。

按照《礼记》、《孟子》等典籍的记载,夏代就已有学校,名为“校”。典籍的解释是,“校者,教也。”其主要教育内容为祭祀礼仪和射御、书、数的教育。后世称为一般学校的名称。

庠(xiáng)为周朝学校的名称。《孟子》说:“庠、序,养也。”就是说庠原义为养,庠源于虞舜时期教养机构。重点利用养老的活动,对青年一代推行孝悌教育。(庠生为科举时代府、州、县学的生员,明清时代为秀才的别称)。

序为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起初是教射之地,后发展成为贵族一切公共活动(包括教育子弟)的场所。礼乐、习射宗教教育为主要内容。(庠序并称指地方学校,也泛指学校)。

国学:先秦学校分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最初是指东周设于王城及诸侯国都的学校,是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和小学教学内容都是以“六艺”为主,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小学尤以书、数为主。后世的国学为京师官学的通称,主要指太学和国子学。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立的学校。周代特指六乡州党的学校。

泮宫:即学官。周代王畿内的太学叫辟雍;在诸侯国的太学叫泮宫。在泮宫前有一个水池,形状如半月形,叫泮水。后代沿袭其形制。明清州县考试新进生员须入学宫拜谒孔子,故入学又称入泮或游泮。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在此讲学。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当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成均:指古代大学,又泛指官办的最高学府。

六艺:周代学校的学习内容。主要指礼、乐、射、御、书、数。又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国子学: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国子是指公卿大夫的子弟。晋朝时规定,只有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才允许进入国子学,而太学则是六品以下官员的与庶民俊秀子弟求学之所。国子学和太学均为最高学府。当两者都设立时,国子学的对象属于更高统治者的子弟。

国子监:汉魏时所设的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朝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可取得监生资格。明清两代是指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金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相关内容

  • 中国古代学校演变
  • 中国古代学校演变 学校的产生 中国的教育是在原始社会诞生的,最初是渔猎和农耕等劳动技术的传授,传说中的"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伏羲氏教民结网捕鱼","神农氏教民制耒耕作",就是一种证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教育与生产劳动走向 ...

  • "学前教育史考试资料
  • ()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都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C.蒙台梭利 ()是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学前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B. ()是我国幼教史上男大学生当幼儿园教师的第一人.D.张宗麟 ()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从儿童的年龄特征来论述游戏的教育家.B.夸美纽斯 () ...

  • 浅析中国古代教育理念对中职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启发
  • 摘 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增大,西方的腐朽思想的侵袭和腐蚀以及中职学校教学环境的变化,这类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大.本文将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简单分析中国古代教育理念对中职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启发. 大部分的中职学校的日常教学中,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们的文化课成绩比较差,纪律意识 ...

  • [国学教育]我所理解的中国古代教育(二)(徐健顺)
  • 二 我们采录到的吟诵人,有一些是农民,有一些是妇女.他们并不是文人,可是会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我们总以为,古代劳动人民是不识字的,是被剥夺了受教育权利的,事实恐怕不完全是这样.孔子有教无类,他把本来是贵族的教育向民间大众开放了.封建制也是在那个时代瓦 ...

  • 中国古代教育理论对现代教育影响
  • 中国古代教育理论对现代教育影响 摘 要 中国古代教育在古文献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上心>,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中国古代经过几千的文化积累教育思想已经具有自己的特色,并且产生了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和教育著作如,孔子和他的<论语>,孟子和他的<孟子>, ...

  • 018-757-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综合
  • 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 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757] 考试科目名称: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综合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职业 ...

  • 中国古代的民办教育
  • 浅说中国古代的民办教育(上) 在当今许多中国人看来,"民办教育"似乎经常是"第二选择",或至少是"另类选择",在高等教育领域更是如此.确实,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民办教育的发达,中国的民办教育事业不论在重要性还是社会认可度上都无法相提并论.实际上 ...

  •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重点自考
  • 名词解释: 1.常规:一般只生活规则和行为规则,用以约束人的行为.培养良好习惯. 2.保傅制度:宫廷专门选出贵族和官僚大臣中的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们的道德.知识.身体训练.这些人员称师.保.傅,又分为太师.太保.太傅和少师.少保.少傅,统称"三公"和"三少& ...

  • 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 ) A .中国 B .埃及 C .希腊 D .罗马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 ) A .斯巴达 B .埃及 C .希腊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