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的影响

绪言

自世贸组织成立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 并参与其中,实行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政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当今世界的经济体制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年来技术更新飞快,更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无论是信息通讯,还是科技革命,交通运输的重大变革,都在促使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之列。我们认为,谈到经济全球化,其主要内容就是国际经济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而它又让的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起来,与此同时,各国特别是经济注定会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因此研究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总体发展趋势是我们的一个必然课题。

一、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认为当代政治的发展总趋势有两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逐步进入全盛时期,譬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阵营迅速扩大。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逐渐向西方标准看齐。之于社会主义,则表现为发声微弱并受广泛质疑,社会主义的发展遭受了严重挫折,正在经历最艰难时期。

当代世界的经济发展则主要表现为区域化和全球化。讨论认为:经济全球化实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产物,它不仅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经济关系跨越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更是全球生产力在今年急速发展的迫切要求。经济全球化表现为:由于国际投资迅速增长,促使了资本国际化的进程;在国际交往和各国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促成了市场全球化;世界商品和服务交易被国际金融贸易大大赶超,后者逐步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了金融国际化;战后在全球范围内,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大标志——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带来了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世界各国的贸易规则也日趋统一。诸如为大家所熟知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美国通用,等等。

二、 如何看待战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

战后,全球化迅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与政治的主旋律,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性潮流,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任何国家、民族均无法独立于这股强大的全球化浪潮之外。

——自从80年代西方媒体出现“全球化”一词以来,它已经成为一个时尚的字眼,

专家学者们更是对其非常关注。这大概是因为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

性潮流,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任何国家、民族均无法独立于这股强

大的全球化浪潮之外,难怪人们对其格外关注和普遍重视。我们小组仅就全

球化浪潮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作些讨论。

首先,它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进入国际市场、发挥“后发优势”的难得的历史机遇。从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来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由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

置;贸易的自由化、资本国际化以及高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 ——全球化最显著的特征是经济全球化。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从历史

上看,它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大机器工业的出现而逐步形成。

由于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革命、冷战结束以及原计划经济国家的市场化等因素的影

响,出现了空前的全球化浪潮。

客观地说,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

动和优化配置;贸易的自由化、资本国际化以及高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各国

之间的相互依赖。这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提供了一个利用外资、引进技术、

进入国际市场、发挥“后发优势”的难得的历史机遇。从战后发展中国家的

经济发展过程来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全球化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资本和技术,并与该国最富有的资源——廉价劳动力相结合,从而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找到一条捷径。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在一波工业浪潮中逐渐将生产的主战场转向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相对廉价的发展中国家,这无疑也是发展中国家的一次机遇。

——战后,一大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获得了政

治上的独立后,致力于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把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作为奋

斗目标。而工业化、现代化与全球化是有密切联系的。全球化能给发展中国

家带来资本和技术,并与该国最富有的资源——廉价劳动力相结合,从而给

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找到一条捷径。

最后,在战争结束后、70年代、80年代这三波产业转移浪潮中,经济全球化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同时也带动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并且,由于其中一种大的产业结构调整是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完成产业结构升级,即发达国家将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包括将高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所以许多发展中国家正是得益于利用这一产业转移的机会,积极引进资本、技术,加快了本国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

——从战后来看,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有三次高潮。第一次大约是在

60年代初,在全球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一些发达国家致力于利用科技新成果发展收益更高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当时的亚洲“四小龙”就较好地把握住了这样一个机会,充分利用自身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建立比较发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国际市场,迅速扩大了出口贸易,从而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和资本积累。第二次高潮出现在70年代,由于两次世界能源危机的冲击,使能源与矿产资源价格上涨,发达国家又再一次调整产业结构,把一部分大量消耗能源和矿产资源、污染环境较为严重的重化工业部门向新

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转移,韩国和台湾又抓住时机发展了汽车、造船、钢铁、石化等重化工业。进入80年代出现了第三次产业转移高潮,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正在经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它们再一次地进行了

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将重点放在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上,除继续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外,并将一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进入90年代,这种转移仍然方兴未艾,促使了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吸引外资总量的比例从80年代的25%,上升到1992年的32%,1996年达37%。

由此可见战后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发展带来的三大机遇。而与此同时,全球化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风险与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除了面临较大的经济风险,还会面临较大

的政治风险。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他们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技术、市场体制的同时,也强行输出西方的价值观,企图实现其政治霸权全球化。美国前商务部部长杰弗里·加腾就明确指出:“美国扩大经济交往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商业利益,而且是为了在其他领

域获取影响力,如人权和军事问题”,“今后10年,如果经济进步得以继续,这个世界将更加接近美国的价值体系。”他们自认为是全球民主、自由的代言人,向全球、尤其是向所谓“集权统治”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传播西方的自由、民主价值观是其“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它们以维护人权为借口,粗

暴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以武力相威胁,强行输出西方版本的意识形态。对此,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综上所述,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理智的态度,任何夸大或否认经济全球化作用的态度都是不客观的、不实事求是的。如果将经济全球化看作是发展中国家的“福音”,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如果将经济全球化看作是发展中国家的“陷井”,显然又过于悲观。经济全球化既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

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和风险。作为一种不可逆转的世界性潮流,我们别无选择。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这才是发展中国家的正确选择。

—————————————小组讨论数据与案例引自“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绪言

自世贸组织成立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 并参与其中,实行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政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当今世界的经济体制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年来技术更新飞快,更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无论是信息通讯,还是科技革命,交通运输的重大变革,都在促使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之列。我们认为,谈到经济全球化,其主要内容就是国际经济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而它又让的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起来,与此同时,各国特别是经济注定会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因此研究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总体发展趋势是我们的一个必然课题。

一、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认为当代政治的发展总趋势有两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逐步进入全盛时期,譬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阵营迅速扩大。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逐渐向西方标准看齐。之于社会主义,则表现为发声微弱并受广泛质疑,社会主义的发展遭受了严重挫折,正在经历最艰难时期。

当代世界的经济发展则主要表现为区域化和全球化。讨论认为:经济全球化实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产物,它不仅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经济关系跨越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更是全球生产力在今年急速发展的迫切要求。经济全球化表现为:由于国际投资迅速增长,促使了资本国际化的进程;在国际交往和各国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促成了市场全球化;世界商品和服务交易被国际金融贸易大大赶超,后者逐步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了金融国际化;战后在全球范围内,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大标志——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带来了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世界各国的贸易规则也日趋统一。诸如为大家所熟知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美国通用,等等。

二、 如何看待战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

战后,全球化迅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与政治的主旋律,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性潮流,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任何国家、民族均无法独立于这股强大的全球化浪潮之外。

——自从80年代西方媒体出现“全球化”一词以来,它已经成为一个时尚的字眼,

专家学者们更是对其非常关注。这大概是因为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

性潮流,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任何国家、民族均无法独立于这股强

大的全球化浪潮之外,难怪人们对其格外关注和普遍重视。我们小组仅就全

球化浪潮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作些讨论。

首先,它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进入国际市场、发挥“后发优势”的难得的历史机遇。从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来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由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

置;贸易的自由化、资本国际化以及高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 ——全球化最显著的特征是经济全球化。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从历史

上看,它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大机器工业的出现而逐步形成。

由于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革命、冷战结束以及原计划经济国家的市场化等因素的影

响,出现了空前的全球化浪潮。

客观地说,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

动和优化配置;贸易的自由化、资本国际化以及高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各国

之间的相互依赖。这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提供了一个利用外资、引进技术、

进入国际市场、发挥“后发优势”的难得的历史机遇。从战后发展中国家的

经济发展过程来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全球化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资本和技术,并与该国最富有的资源——廉价劳动力相结合,从而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找到一条捷径。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在一波工业浪潮中逐渐将生产的主战场转向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相对廉价的发展中国家,这无疑也是发展中国家的一次机遇。

——战后,一大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获得了政

治上的独立后,致力于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把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作为奋

斗目标。而工业化、现代化与全球化是有密切联系的。全球化能给发展中国

家带来资本和技术,并与该国最富有的资源——廉价劳动力相结合,从而给

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找到一条捷径。

最后,在战争结束后、70年代、80年代这三波产业转移浪潮中,经济全球化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同时也带动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并且,由于其中一种大的产业结构调整是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完成产业结构升级,即发达国家将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包括将高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所以许多发展中国家正是得益于利用这一产业转移的机会,积极引进资本、技术,加快了本国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

——从战后来看,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有三次高潮。第一次大约是在

60年代初,在全球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一些发达国家致力于利用科技新成果发展收益更高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当时的亚洲“四小龙”就较好地把握住了这样一个机会,充分利用自身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建立比较发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国际市场,迅速扩大了出口贸易,从而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和资本积累。第二次高潮出现在70年代,由于两次世界能源危机的冲击,使能源与矿产资源价格上涨,发达国家又再一次调整产业结构,把一部分大量消耗能源和矿产资源、污染环境较为严重的重化工业部门向新

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转移,韩国和台湾又抓住时机发展了汽车、造船、钢铁、石化等重化工业。进入80年代出现了第三次产业转移高潮,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正在经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它们再一次地进行了

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将重点放在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上,除继续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外,并将一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进入90年代,这种转移仍然方兴未艾,促使了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吸引外资总量的比例从80年代的25%,上升到1992年的32%,1996年达37%。

由此可见战后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发展带来的三大机遇。而与此同时,全球化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风险与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除了面临较大的经济风险,还会面临较大

的政治风险。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他们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技术、市场体制的同时,也强行输出西方的价值观,企图实现其政治霸权全球化。美国前商务部部长杰弗里·加腾就明确指出:“美国扩大经济交往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商业利益,而且是为了在其他领

域获取影响力,如人权和军事问题”,“今后10年,如果经济进步得以继续,这个世界将更加接近美国的价值体系。”他们自认为是全球民主、自由的代言人,向全球、尤其是向所谓“集权统治”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传播西方的自由、民主价值观是其“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它们以维护人权为借口,粗

暴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以武力相威胁,强行输出西方版本的意识形态。对此,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综上所述,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理智的态度,任何夸大或否认经济全球化作用的态度都是不客观的、不实事求是的。如果将经济全球化看作是发展中国家的“福音”,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如果将经济全球化看作是发展中国家的“陷井”,显然又过于悲观。经济全球化既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

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和风险。作为一种不可逆转的世界性潮流,我们别无选择。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这才是发展中国家的正确选择。

—————————————小组讨论数据与案例引自“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相关内容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最大的变化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最大的变化 2001年11月20日,世贸组织总干事迈克尔·穆尔致函世贸组织成员,宣布中国政府已于2001年11月11日接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该议定书在12月11日生效,中国也在同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个成员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前所长张 ...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必然性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必然性 及入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姓名:叶旭辉 班级:10ACCA2 学号:[1**********]1 摘要: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及互补性决定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必然性,中国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各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将不仅仅是国内同行业的竞争,还有国际强手的挑战.这对我国 ...

  • 中国入世十年农业发展的成就及问题
  • 中国入世十年农业发展的成就及问题 摘要: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农业成功经受入世过渡期.能源危机.粮食危机.金融危机.极端气候等多重考验,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但同样也存在各种的挑战,如何趋利避害发展第一 ...

  • 中国式"荷兰病"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 作者:龚秀国邓菊秋 财经研究 2009年07期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952(2009)04-0131-11 一.中国式"荷兰病"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在国际经济学文献中,根据Peter Neary(1984)的定义,"荷兰病&qu ...

  • 论WTO体制下的中国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与法律保障
  • 论WTO体制下的中国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与法 律保障 赵学清 徐忆斌  2012-01-12 16:40:03 来源:<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 论文集>2007年 作者简介:赵学清,中国法学会WTO法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忆 ...

  • 欧美日相继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会带来哪些影响?
  • logo arrow-down close comment conversations like prompt vote wechat verified best_answerer verified_and_best_answerer live_emoji star 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

  • 陶渊明入世与出世的冲突与融合--儒道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 寺国古代文学研究 陶渊明入世与出世的冲突与融合 一一儒道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蒜文华 摘要:儒.道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的渗透既深刺又悠远,所以,历代文士无不受其影响.陶渊明的入世为官与 出世隐居也是受儒邋的人生进退之道的深远影响,是入世与虫蜮的冲突与融合.关键谰:璃渊臻镛遂入世斑世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 ...

  • 我国入世15年保护期2010年已结束 进口商品不会大幅降价
  • 2015-07-01 09:46:42   来源: 中国广播网 作者:丁飞 央广网北京7月1日消息(记者丁飞)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1995年7月,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接纳中国为该组织观察员.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它的第143个成员.在加入wto之后 ...

  • 准确呈现中国入世历史(新书评介) --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历程]
  • 准确呈现中国入世历史(新书评介) --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历程> 薛荣久 < 人民日报 >( 2011年12月19日   07 版) 石广生主编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历程>一书日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参与中国入世谈判的人士撰写的,如实展现了整个 ...

  • 入世后我国人才市场发展趋势
  • 加入wto后,我国各行各业将面临进一步改革开放,人才市场面临的形势将是人才结构调整加快.人才国际化日益明显.人才资源配置方式更趋市场化.人才中介组织多元化.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双重影响,必然促使我国人才市场朝着加强人才市场机制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人才市场的整体服务水平方向转变,以适应即将到来的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