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思想上无家可归"

摘要如果有谁能尝试坐在死亡崖上打量自己生命,他将看见林森浩所写每个字都矗立在面前,如刀如剑!死亡将打碎世上幻象向人亮出价值底牌。学位、当官、经商、职称、财富……这堆悦人眼目值得追求的东西,不过是虚空。他看到自己这“知识分子”,其实毫无生命知识。

文/严行

12月8日复旦投毒案二审开庭,控辩双方激辩13个半小时后休庭,择日宣判。犯罪嫌疑人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林森浩,曾向室友黄洋投毒,致其死亡。二审庭审中,一审表现异常冷静的林森浩情绪崩溃,失声痛哭两分钟。

今年2月18日,上海法院一审判林森浩死刑,现在,林森浩与公众都在等待最后的判决结果。对林森浩而言,哈姆雷特的名言,此时此际是他真实的处境: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

林森浩:“我一直在认识我自己”

据多家权威媒体报道,林森浩在二审法庭上的“最后陈述”手写稿曝光,全文如下:

“当我还在自由世界时,我在思想上无家可归。没有价值观,没有原则,无所坚守,无所拒绝。头脑简单的人生活在并不简单的世界里,随波逐流,随风摇摆,兜不住的迷茫。

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对我而言,是很不清晰的。这迷茫与想要有所改变的内心诉求成了我身上最主要的矛盾。我一直在认识自己。

某日,我在某电视节目里听到一句话:成功的人都是善于制定规则的。这话在当时我的心里引起强烈的共鸣。我恍惚地以为我找到了突破口:我要成为一个善于制定规则的人,在生活中要不吃半点亏,还要欺负欺负别人。也许就是这样的一种模糊的认知隐隐地引领着我犯下了这个罪大恶极的过错。

黄洋喝了水之后,我一直很后悔,尤其是在黄洋住院,我见到了他父亲之后。但那时的我很难把真相讲出来。那时的我,内心是荒凉的,是枯寂的,没有勇气,也没有责任心,有的只是自私与不负责任,有的只是逃避与自欺欺人,有的只是惶恐与不安。就连对我的家人,对我的父母,我都没有告知,即使是到了我被学校保卫处传唤,即使是到了我被带到派出所,我也仍然没有告诉他们。

我非常对不起你们:黄洋的父母亲人,还有我的父母家人,你们二十几年殷殷期盼,在就快要成为现实的当口,却因为我一时的无知而幻灭了。这是怎样的一种摧残!如今的我大概是可以感受的。可惜现在一切都已太迟了!

今天,我选择了上诉与自我辩护。对于结局,我不敢有所奢望。如果我侥幸还有机会,我将在后面的日子里竭尽全力地补偿你们,服侍你们终老;如果我还是走了,那也只是我的报应,希望你们能从丧子之痛的阴影中走出,好好地活着。

或许有另外一个世界,在那里,我们将为着自己的过错而赎罪。同时,我也希望,千千万万年轻人能从我身上吸取教训,引以为鉴!”

坐在死亡崖上打量自己的生命:没有价值观

林森浩的一纸独白在网上广为传播。当他徘徊在生死边缘时,他所写下的每一个内心真实的字句,都叫人心颤!当他说:“当我还在自由世界时,我在思想上是无家可归的。这迷茫与想要有所改变的内心诉求成了我身上最主要的矛盾。”

读这些话,你面对的不单是一个把室友推向死境地的人,更是一个值得深深悲悯的人,比起死者黄洋,活着的林森浩已经是身还在,灵先死了。

“……没有价值观……没有原则……无所坚守……无所拒绝……兜不住的迷茫……”这些断断续续的词语,是一个失丧者坐在绝望的荒漠中发出的绝地呼求,是他对这个从来不能给他真实生命的世界的哭诉,是他找不到自我存在感,从来不知道生命应该是什么光景,空无所依,虽生如死……这样一种锥心泣血之告白。

每一个没有被真道重新建造的人,如果有谁能尝试坐在死亡的山崖上打量自己的生命,他将看见林森浩所写的每一个字都立体感地矗立在面前,如刀如剑!

死亡将打碎世上的幻象,向人亮出价值的底牌。林森浩说他“没有价值观”,其实世界一直在向人提供价值观啊,当官、经商、求学、职称、财富……世界的价值观从来不少,林森浩怎么说没有呢?

他选择上大学,选择读研究生,选择学医,还曾经存过读博的愿望……这些不都是他价值权衡后的选择吗?他为什么以否定的语气说“没有价值观”呢?原来,唯有当他直面死亡时,死亡向他显出这一堆悦人眼目值得追求的东西,原本不过是虚空。这是他的生命反省。

换句话说,此时此刻的林森浩,否定了当年作选择之时的林森浩所认可的价值观,他看到,真正的价值观,他从来没有。

林森浩是对的,世界本质原不过是虚空,站在令人心悬腿软的死之崖岸,他看到哪怕他被社会视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其实他毫无人生知识,他连“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最基本的人生命题,都只能交白卷。

“成功”是最具欺骗性的符号

在这样的空茫中,世界能给他什么帮助?他自己说,“成功者善于制定规则”引他从自卫走向害人。

“成功”这个高亮醒目的词语,本身就是一个谎言。它用切断时间为手段,让人只注目于几个焦点,仿佛那就是一切。如果洞穿这个魔鬼的伎俩,你会看见,若不在基督里,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成功”。

上大学算是成功吗?林森浩上过了;考入名校研究生算是成功吗?林森浩考上复旦大学医学院了。对于等待判决的林森浩来说,这些成功算什么呢?死亡亮出价值的底牌,“成功”,当拿到死亡的镜下,只照出一片空无。

除了十字架上主耶稣的“成了”;除了保罗殉道前自述“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所表达的自信;除了基督教历史上古圣先贤见证的的美好生命,人类历史上并不曾存在什么“成功”。

如果有人能举出某个“成功人士”为例,一定能有另外的人马上举出此人沮丧空虚失败的例子。“成功”是世界向人提供的一个最具欺骗性的符号。

所谓“制定规则”,更是专制历史、等级文化教给人的邪恶思想。在这个“人人都想当皇上”的社会传统中,通行的是鲁迅所说的“吃人”或“被吃”的丛林法则,皇上之所以成为最高价值,就是他有权为他人制定规则,管制他人。在这样的社会思想意识里,随从世上的风俗,林森浩只能找到对利害的分辨,对好处的追逐,对公义、圣洁无知,对崇高与荣耀则是盲目的。

没有真理,没有道路,没有生命

等待判决的林森浩在独白中写下了他的后悔。这是一种自怨自艾的后悔,是黑暗无底的后悔,是咬噬心肺的后悔。因为他不知道真正的拯救在哪。一方面,他所犯的罪向他日夜追讨;另一方面,不可逆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叫人回头无路。这是罪人最可悲之处,先是没有真理,再是没有道路,最后是没有生命。

圣经中,同样是犯下杀人罪的大卫却完全不同,他认识耶和华上帝,他深知上帝的本质,他知道神是有恩典有怜悯的,他知道如果他认自己的罪,悔改归正,他就会重新蒙神悦纳,他知道神喜悦罪人离开犯罪归向神,而不是喜悦罪人在罪恶中死亡;他知道神对“忧伤痛悔的心必不轻看”。所以,大卫向神痛悔之后,眼前有光明,心里有平安,认罪悔改之后,他的灵甚至踊跃,要去指教其他有过犯的人,渴望高声歌唱神的公义!

而林森浩只有“内心荒凉……是枯寂的……有的只是惶恐与不安”。林森浩对一线生机,只能心存侥幸。可怜啊,林森浩,生也荒凉,死也苍茫,两头空空。

真想隔空向林森浩呼喊,你一切的失落,一切的绝望,一切的罪孽,都可以在耶稣基督里被除去,十字架上的宝血能洁净你的罪,让你重新活过来,得着全然不同的生命。

读林森浩的独白,能感受到他脆弱的内心,全文没有一个“死”字,在等待二审生死判决的艰难日子里,他害怕这个字,回避这个字。

死,唯当与它面面相觑时,才格外显出它的狰狞。在新约哥林多前书中,保罗大声问道:“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之后,他满怀感恩地说:“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得胜。”他在罗马书中如此说:“就如罪作王叫人死,照样恩典也借着义作王,叫人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永生。”这就是林森浩一直未曾找到的道路、真理和生命。

林森浩的独白里,有两处看法并不正确,一在开头,一在结尾。他第一句就说“当我还在自由世界时……”,其实,他从来没有在“自由世界”里活过。在那个被罪污染的世界里,他从来没有自由。他里面的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将他生生引向濒临死亡的绝境,他既没有能力脱离它,也没有能力反抗它,他何曾有过真正的“自由”——“我所愿意的善,我不去行;而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却去作。”

在结尾他说“可惜现在一切都已经太迟了!”其实只要能悔改何时都不迟,圣经中那与主耶稣同钉十字架的一个罪犯,就因信了这位同样被挂在木头上的道成肉身的主,就蒙耶稣宣告:“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愿林森浩得见他的生命之光!愿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愿那坐在死荫之地的人,发现有光照着他们!

来源:微信公众号——境界

摘要如果有谁能尝试坐在死亡崖上打量自己生命,他将看见林森浩所写每个字都矗立在面前,如刀如剑!死亡将打碎世上幻象向人亮出价值底牌。学位、当官、经商、职称、财富……这堆悦人眼目值得追求的东西,不过是虚空。他看到自己这“知识分子”,其实毫无生命知识。

文/严行

12月8日复旦投毒案二审开庭,控辩双方激辩13个半小时后休庭,择日宣判。犯罪嫌疑人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林森浩,曾向室友黄洋投毒,致其死亡。二审庭审中,一审表现异常冷静的林森浩情绪崩溃,失声痛哭两分钟。

今年2月18日,上海法院一审判林森浩死刑,现在,林森浩与公众都在等待最后的判决结果。对林森浩而言,哈姆雷特的名言,此时此际是他真实的处境: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

林森浩:“我一直在认识我自己”

据多家权威媒体报道,林森浩在二审法庭上的“最后陈述”手写稿曝光,全文如下:

“当我还在自由世界时,我在思想上无家可归。没有价值观,没有原则,无所坚守,无所拒绝。头脑简单的人生活在并不简单的世界里,随波逐流,随风摇摆,兜不住的迷茫。

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对我而言,是很不清晰的。这迷茫与想要有所改变的内心诉求成了我身上最主要的矛盾。我一直在认识自己。

某日,我在某电视节目里听到一句话:成功的人都是善于制定规则的。这话在当时我的心里引起强烈的共鸣。我恍惚地以为我找到了突破口:我要成为一个善于制定规则的人,在生活中要不吃半点亏,还要欺负欺负别人。也许就是这样的一种模糊的认知隐隐地引领着我犯下了这个罪大恶极的过错。

黄洋喝了水之后,我一直很后悔,尤其是在黄洋住院,我见到了他父亲之后。但那时的我很难把真相讲出来。那时的我,内心是荒凉的,是枯寂的,没有勇气,也没有责任心,有的只是自私与不负责任,有的只是逃避与自欺欺人,有的只是惶恐与不安。就连对我的家人,对我的父母,我都没有告知,即使是到了我被学校保卫处传唤,即使是到了我被带到派出所,我也仍然没有告诉他们。

我非常对不起你们:黄洋的父母亲人,还有我的父母家人,你们二十几年殷殷期盼,在就快要成为现实的当口,却因为我一时的无知而幻灭了。这是怎样的一种摧残!如今的我大概是可以感受的。可惜现在一切都已太迟了!

今天,我选择了上诉与自我辩护。对于结局,我不敢有所奢望。如果我侥幸还有机会,我将在后面的日子里竭尽全力地补偿你们,服侍你们终老;如果我还是走了,那也只是我的报应,希望你们能从丧子之痛的阴影中走出,好好地活着。

或许有另外一个世界,在那里,我们将为着自己的过错而赎罪。同时,我也希望,千千万万年轻人能从我身上吸取教训,引以为鉴!”

坐在死亡崖上打量自己的生命:没有价值观

林森浩的一纸独白在网上广为传播。当他徘徊在生死边缘时,他所写下的每一个内心真实的字句,都叫人心颤!当他说:“当我还在自由世界时,我在思想上是无家可归的。这迷茫与想要有所改变的内心诉求成了我身上最主要的矛盾。”

读这些话,你面对的不单是一个把室友推向死境地的人,更是一个值得深深悲悯的人,比起死者黄洋,活着的林森浩已经是身还在,灵先死了。

“……没有价值观……没有原则……无所坚守……无所拒绝……兜不住的迷茫……”这些断断续续的词语,是一个失丧者坐在绝望的荒漠中发出的绝地呼求,是他对这个从来不能给他真实生命的世界的哭诉,是他找不到自我存在感,从来不知道生命应该是什么光景,空无所依,虽生如死……这样一种锥心泣血之告白。

每一个没有被真道重新建造的人,如果有谁能尝试坐在死亡的山崖上打量自己的生命,他将看见林森浩所写的每一个字都立体感地矗立在面前,如刀如剑!

死亡将打碎世上的幻象,向人亮出价值的底牌。林森浩说他“没有价值观”,其实世界一直在向人提供价值观啊,当官、经商、求学、职称、财富……世界的价值观从来不少,林森浩怎么说没有呢?

他选择上大学,选择读研究生,选择学医,还曾经存过读博的愿望……这些不都是他价值权衡后的选择吗?他为什么以否定的语气说“没有价值观”呢?原来,唯有当他直面死亡时,死亡向他显出这一堆悦人眼目值得追求的东西,原本不过是虚空。这是他的生命反省。

换句话说,此时此刻的林森浩,否定了当年作选择之时的林森浩所认可的价值观,他看到,真正的价值观,他从来没有。

林森浩是对的,世界本质原不过是虚空,站在令人心悬腿软的死之崖岸,他看到哪怕他被社会视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其实他毫无人生知识,他连“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最基本的人生命题,都只能交白卷。

“成功”是最具欺骗性的符号

在这样的空茫中,世界能给他什么帮助?他自己说,“成功者善于制定规则”引他从自卫走向害人。

“成功”这个高亮醒目的词语,本身就是一个谎言。它用切断时间为手段,让人只注目于几个焦点,仿佛那就是一切。如果洞穿这个魔鬼的伎俩,你会看见,若不在基督里,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成功”。

上大学算是成功吗?林森浩上过了;考入名校研究生算是成功吗?林森浩考上复旦大学医学院了。对于等待判决的林森浩来说,这些成功算什么呢?死亡亮出价值的底牌,“成功”,当拿到死亡的镜下,只照出一片空无。

除了十字架上主耶稣的“成了”;除了保罗殉道前自述“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所表达的自信;除了基督教历史上古圣先贤见证的的美好生命,人类历史上并不曾存在什么“成功”。

如果有人能举出某个“成功人士”为例,一定能有另外的人马上举出此人沮丧空虚失败的例子。“成功”是世界向人提供的一个最具欺骗性的符号。

所谓“制定规则”,更是专制历史、等级文化教给人的邪恶思想。在这个“人人都想当皇上”的社会传统中,通行的是鲁迅所说的“吃人”或“被吃”的丛林法则,皇上之所以成为最高价值,就是他有权为他人制定规则,管制他人。在这样的社会思想意识里,随从世上的风俗,林森浩只能找到对利害的分辨,对好处的追逐,对公义、圣洁无知,对崇高与荣耀则是盲目的。

没有真理,没有道路,没有生命

等待判决的林森浩在独白中写下了他的后悔。这是一种自怨自艾的后悔,是黑暗无底的后悔,是咬噬心肺的后悔。因为他不知道真正的拯救在哪。一方面,他所犯的罪向他日夜追讨;另一方面,不可逆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叫人回头无路。这是罪人最可悲之处,先是没有真理,再是没有道路,最后是没有生命。

圣经中,同样是犯下杀人罪的大卫却完全不同,他认识耶和华上帝,他深知上帝的本质,他知道神是有恩典有怜悯的,他知道如果他认自己的罪,悔改归正,他就会重新蒙神悦纳,他知道神喜悦罪人离开犯罪归向神,而不是喜悦罪人在罪恶中死亡;他知道神对“忧伤痛悔的心必不轻看”。所以,大卫向神痛悔之后,眼前有光明,心里有平安,认罪悔改之后,他的灵甚至踊跃,要去指教其他有过犯的人,渴望高声歌唱神的公义!

而林森浩只有“内心荒凉……是枯寂的……有的只是惶恐与不安”。林森浩对一线生机,只能心存侥幸。可怜啊,林森浩,生也荒凉,死也苍茫,两头空空。

真想隔空向林森浩呼喊,你一切的失落,一切的绝望,一切的罪孽,都可以在耶稣基督里被除去,十字架上的宝血能洁净你的罪,让你重新活过来,得着全然不同的生命。

读林森浩的独白,能感受到他脆弱的内心,全文没有一个“死”字,在等待二审生死判决的艰难日子里,他害怕这个字,回避这个字。

死,唯当与它面面相觑时,才格外显出它的狰狞。在新约哥林多前书中,保罗大声问道:“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之后,他满怀感恩地说:“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得胜。”他在罗马书中如此说:“就如罪作王叫人死,照样恩典也借着义作王,叫人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永生。”这就是林森浩一直未曾找到的道路、真理和生命。

林森浩的独白里,有两处看法并不正确,一在开头,一在结尾。他第一句就说“当我还在自由世界时……”,其实,他从来没有在“自由世界”里活过。在那个被罪污染的世界里,他从来没有自由。他里面的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将他生生引向濒临死亡的绝境,他既没有能力脱离它,也没有能力反抗它,他何曾有过真正的“自由”——“我所愿意的善,我不去行;而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却去作。”

在结尾他说“可惜现在一切都已经太迟了!”其实只要能悔改何时都不迟,圣经中那与主耶稣同钉十字架的一个罪犯,就因信了这位同样被挂在木头上的道成肉身的主,就蒙耶稣宣告:“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愿林森浩得见他的生命之光!愿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愿那坐在死荫之地的人,发现有光照着他们!

来源:微信公众号——境界


相关内容

  • 海德格尔的_存在论差异_理论及其启示
  • 195 海德格尔的 存在论差异! 理论及其启示 俞吾金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上海200433) 摘要:人们通常把海德格尔提出的存在论差异理解为对存在与存在者之间的差异的肯定, 本文首次揭示了存在论差异的四重含义, 并进而探讨了这一理论对当前的存在论研究.形而上学史研究和马克思思想的阐释史研究的重大 ...

  • 作文指导-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小引] 诗意,是指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诗意地栖居"是指以诗般美好的意境面对生活,投入生活.随着科学的发展,工业文明使人异化了,一些人丧失人的本性,以致"离开了神灵"(荷尔德林语),犹如游子离开自己的故乡,孩童失去了母亲一样 ...

  • 流浪者也是公民中的一员(多图)
  • 国外是如何看待和管理无家可归者的 流浪者也是公民中的一员 美国流浪者到救助站领取食物 英国无家可归者在圣诞中心上网 伦敦救助中心为无家可归者理发 伦敦救助中心为无家可归者检查视力 德国红十字会寒冬街头救助无家可归者 巴黎为流浪者开发巴士避难所 脚踩滑轮.手捧饮料的日本女流浪者 图/小安 伦敦为流浪汉 ...

  • 学界评论―我读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 学界评论―我读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1. 陈明评论―我读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作家的文采加训诂家的眼界加愤青的心态等于<丧家狗:我读"论语">. 对于刚刚拜读的李零先 ...

  • 浅谈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 [摘 要]本文主要是论述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对当代中国的意义,主要从当前中国外部环境和人类精神层面进行阐述.目前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问题,我们需要哲学的反思来帮助中国更好的发展.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中很多哲学思想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自然环境:精神状 ...

  • 人生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二)
  • 归来吧!我纯粹的灵魂 作者:夏颖 65分 偶觅得三毛的一句箴言:"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儿便都是流浪."换言之,人生的途旅过客匆匆,唯有让心灵在灵魂的深处找一个地方落脚,人们方能在颠簸中追求一个永恒的归宿. 晚风倾起黄昏,静坐光阴一隅,聆听岁月寂寂,总有一段情恩惹人思量. &qu ...

  • 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大禹治水]教案.doc
  •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5课,文章主要写了大禹治水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品质.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洪水的危害.第二段写:大禹怎样治水的.第三段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

  • 26 猫教案设计(一等奖)
  • 刘文美 地区: 重庆市 - 重庆市 - 南岸区 学校:重庆市教科院巴蜀实验学校 共1课时 26 猫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故事性强,情节跌宕起伏,三起 ...

  • 等 待 的 背 后
  • 等 待 的 背 后 --论<等待戈多>"虚望"中的"希望" 摘要: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现代人在精神上受到打击,在荒原上徘徊与等待.本文以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中的"等待"为中心,从源于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