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

DOI:10.13905/j.cnki.dwjz.2015.09.016

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

11,2

于龙飞,张家春

(1.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上海200240;2.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上海200240)

【摘要】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文献研究及实际调研,归纳了装配式建筑

的优点,总结了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研究进展。综上认为: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方向。指出了未来装配式建筑的重点研究方向:应加强基于BIM一体化项目实施(IPD)应用的研究与创新性应用研究,加强项目经济性和行业标准化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一体化管理;建筑工业化【中图分类号】TU241.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6864(2015)09-0040-03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主要采用的施工方式是现场施工。这种传统的施工方式依赖于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劳动强度大,现场管理混乱,是一种粗放型的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则是近来新兴的一类建筑,其特点是建筑由预制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节约劳动力,质量有保证,因此,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得到业界的重视,并有了长足的发展。1

装配式建筑优势

相较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有着突出优势。(1)

保证工程质量。传统的现场施工受限于工

人素质参差不齐,质量事故时有发生。而装配式建筑构件在预制工厂生产,生产过程中可对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控制,构件的质量更容易得到保证。

(2)

降低安全隐患。传统施工大部分是在露天

作业、高空作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装配式建筑的构件运输到现场后,由专业安装队伍严格遵循流程进行装配,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并降低了安全隐患。

(3)

提高生产效率。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由预制

工厂批量采用钢模生产,减少脚手架和模板数量,因此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尤其是生产形式较复杂的构件时,优势更为明显;同时省掉了相应的施工流程,大大提高了时间利用率。

(4)

降低人力成本。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劳动力

不足、技术人员缺乏、工人整体年龄偏大、成本攀升,导致传统施工方式难以为继。装配式建筑由于采用预制工厂施工,现场装配施工,机械化程度高,减少现场施工及管理人员数量近10倍。节省了可观的人工费,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5)

节能环保,减少污染。装配式建筑循环经

济特征显著,由于采用的钢模板可循环使用,节省了大量脚手架和模板作业,节约了木材资源。此外,由于构件在工厂生产,现场湿作业少,大大减少了噪音

和烟尘,对环境影响较小。

(6)

模数化设计,延长建筑寿命。装配式建筑

进行建筑设计时,首先对户型进行优选,在选定户型的基础上进行模数化设计和生产。这种设计方式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对大规模标准化建设尤为适合。此外,由于采用灵活的结构形式,住宅内部空间可进一步改造,延长了住宅使用寿命。2

国内外研究现状标准、规范研究进展

国外全面和系统的研究了预制混凝土结构。在工程设计中,制定了相关的设计规范。如日本的JASS14《混凝土幕墙》,和JASS10《预制混凝土工程》《预制混凝土工程标准和应用手册》欧洲的以及北美

[1]

。《预制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

2.1

国内也制定了部分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规

[2]

《预制混凝土外(2006年)、范:《CL结构设计规程》

(2008年);《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技墙挂板》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09年)、术规范》

《装配混凝土住宅体系设计规程》(2010年)、(2010《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1年)。年

2014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于2014年10月1日。《规程》正式实施是在全面总结我国预制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并参考借鉴了外国的先进技术,涵盖了设计、施工、预制构件生产、验收等环节,主要技术指标设置合理,能满足当前工程建设的需要,实施后将结束我国在装配式混凝土领域没有国家标准遵循的局面,在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家部委正在起草的文件还包括《建筑产业、《“十三五”、》化标准体系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等。与此同时,另一个重要的国家行业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正

处于草案阶段,正向多方征求意见。同时,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研究完善建筑产业化的建设标准体系和实施机制。标准体系针对现有的标准进行梳理;实施机制致力于研究传统设计和工业化设计的差异、图纸表达和审批制度的变化以及设计工作转移到施工现场后的转变。综上可知,我国装配式建筑正逐步向标准化建设发展。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世纪90年代美国联合日本开展了PRESSS(PrecastSeismicStructuralSystem)[3]项目的研究。PRESSS项目对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目的是建立计算模型,为相关规范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开发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概念,为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提供系统科学的设计方案,以满足不同地震设防区的要求。2003年,欧洲ELSA实验室开展了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ELSA实验室对单跨双榀、双跨双榀及不同楼板铺设方向的预制框架结构进行了拟动力试验研究。梁柱节点采用螺栓连接节点,部分节点的梁柱间放有橡胶垫。动力试验显示:预制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与现浇结构相当;橡胶垫缓冲作用强,有利于节点保持完整。

2004年,同济大学对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拟动力试验研究

[4]

、上海市《预制装配式住宅体系施工、质量验收规程》。保障房标准户型》

“可装配式关键部品产业中南NPC成立了国家级

NPC技术(全预制装配化技术研究与示范”生产基地,楼宇技术)是一种新型混凝土结构预制装配技术。该技术用于解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上下层竖向预制构件之间的钢筋连接。即将颁布实施的JGJ1-2014《国家行业标准》将之定义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筋浆锚连接技术。在已完工程中经院士专家鉴定测算,整体预制装配率达到90%以上,每平方米木模板使用量减少87%,耗水量减少63%,垃圾产生量减少91%并避免了传统施工产生的噪音,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以“住宅工业”行业类别核准成立的新型住宅制造企业,是我国唯一一家综合性的“住宅整体解决方案”制造商。远大住工PC(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具有节水、节能、节时、节材、节地、环保的五节一环保特点。2012年推出第五代集成先进的第五代集成建筑体系,运用当今住宅(BH5),

世界最前沿的PC(预制混凝土构件)、应用开放的BIM技术平台,建立健全并丰富和发展了工业化研发体系、设计体系、制造体系、施工体系、材料体系与产品体系,具有质量可控、成本可控、进度可控等多项技术优势。4

未来发展和重点研究方向

基于BIM的一体化项目实施(IPD)应用研究2007年,加州委员会和美国建筑师学会联合发布——一体化项目实的IPD(IntegratedProjectDelivery—

施)指南,对IPD进行了定义:通过协作平台,对体系、人力、实践和企业结构进行整合,充分利用所有参与方的见解和才能,通过设计、建造以及运营各阶段的共同努力,使建设项目达到最大效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IPD模式贯穿项目建设的全部阶段,包括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建造阶段,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院等各方高度协调合作,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IPD模式适用于大规模项目,有利于项目成本的节约。IPD却因此,尽管当前建设项目的交付模式种类繁多,已经在行业内得到大力推广。

当前国外实践IPD与BIM协同管理的项目越来越多。利用BIM软件建立的建筑模型可视性强,交互性高,数字化程度高,同时具备开放的数据标准,有利BIM的于信息及数据的共享。在IPD模式下的项目,应用主要集中于设计协同、可视化、估价、施工重难点模拟、碰撞检测、设备管理、场地分析等方面

[9]

。2005年,同济大学课题组对三跨

三层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1/5缩尺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研究。东南大学对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榫式接头进行了试验

[5]

4.1

。天津大学对足尺节点试件

[6]

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和分析。清华大学的钱稼

[7]

茹等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了开发研究

[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对新型生态复合墙结构体系进行

。上海大学参与成立了城建集团预制

装配式建筑研发中心。上海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积极开展了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研究。3

国内应用情况

上海城建集团于2011年成立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研发中心。城建集团以高预制率的”框剪结构”及”剪“预制装配住宅设计与建造技术力墙结构”为主,拥有、“全生命周期虚拟仿真建造与信息化管理体”体系

“预制装配式住宅检测及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系”和三大核心技术体系。城建集团建立国内首个“装配式建。城建集团实行BlM信息化集成管筑标准化部件库”

理,已实现了利用RFID芯片,以PC构件为主线的预制装配式建筑BIM应用构架的建设工作,并在构件生产制造环节进行了全面的应用实施。目前企业已制:《上海城建PC工程技术体系手册》(设计定的标准有

篇、构件制造篇、施工篇)、上海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

目前由于受国内建筑发展模式的制约,建筑业在

IPD模式下缺乏相关法律体系及合同范本,应用环境BIM技术全面推广还有待政府和企也还处于培养期,业的努力。4.2

预制构件的模数化及标准化研究

模数化及标准化研究包含两个方向:第一要对全产业链资源进行整合,全产业内推行模数协调;第二要实现统一价值导向,建立技术标准。住宅模数协调准则是建设者、施工方、设计者在装配式建筑的建设中共同遵循的统一准则,是建筑标准化的依据,因此要大力推行住宅模数协调准则研究,要加强构配件尺寸与建筑的配合、协调、定位。目前我国已制定GBT50100-2001《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部品模数与建筑协调体系的完善,加强预制构件尺寸统一协调,开展构件通用性及接口技术研究。

目前,装配式建筑标准化研究已有了重要进展,“装配式建筑标准化部件库”中国第一个已由上海城建集团初步完成建设。第一批标准化预制构件数据库共90余个,目前已应用于万科、保利等项目。为全面覆盖市场现有房屋类型,今后应加强标准化部件多样化组合的研究。4.3

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研究

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抗震研究的研究仍较少。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抗震研究的重点在节点,装配式建筑节点的抗震性能与现浇节点存在差异,其力学特性对建筑整体抗震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对装配式建筑节点抗震性能仍需进一步研究。同时,要加强各类型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研究,应及时依据最新且成熟的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研究成果,对现有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的设计规范及设计条文应及时更新。5

结语

装配式建筑有许多传统建筑无法比拟的优点,但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仍高于传统住宅的成本;设计存在局限性,缺乏结构体系优化研究;施工技术研发水平落后,复杂构件的安装很难满足精度要求。受限于这些因素,装配式建筑在我国仍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及推广。

为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国家必须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国

家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定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进行指导并做好制度保证;应进一步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装配式建筑各类结构体系规范。各科研机构应加强建筑设计及施工技术的开发研究,对装配式建筑的力学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加强体系优化研究,制定适合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法;针对装配式建筑特点,应结合BIM等最新技术利用工业化管理的方式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推动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发展。

参考文献

J].建筑技术,[1]蒋勤俭.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

2010,41(12):1074-1077.

[2]袁霞,王元清,张延年,石永久,刘明,范新海.保障性住房

装配式非承重部品的工程应用与研究现状[C]∥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3:176-178.

[3]KiyoshiNakano,KeizoTanabe,ShigemiMachina,etal.Damage

ControlledSeismicDesignbyPrecastPrestressedConcreteStruc-turewithMild-Press-Joint(Part1)BasicConceptofDesign//ProceedingsoftheFirstFIBCongress.Osaka:2002.

[4]范力,吕西林,赵斌.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综

J].结构工程师:2007,23(8):90-97.述[

[5]罗青儿,张仟明,程文瀼,王蕴,翁煜辉.装配整体式钢筋混

J].工业建筑:2008,38凝土框架柱榫式接头的试验研究[(10):48-52.

[6]李忠献,张雪松,丁阳.装配整体式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抗

.建筑结构学报,2005,26(4):32-38.震性能研究[J]

[7]钱稼茹,杨新科,秦珩,彭媛媛,张景明,李建树.竖向钢筋

采用不同连接方法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J].建筑结构学报,2011,32(6):51-59.

[8]马佳宝,王元清,张延年,石永久,刘明,范新海.保障性住

房装配式承重部品的关键技术和研究进展[C]∥第22届全92-97.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3,

[9]郭俊礼,滕佳颖,吴贤国,曹靖,晏祎.基于BIM的IPD建设

J].施工技术,2012,(22):75-79.项目协同管理方法研究[

[收稿日期]2015-05-11

[作者简介]于龙飞(1988-),硕士研究生,男,河北唐山人,

研究方向:BIM、装配式建筑。

DOI:10.13905/j.cnki.dwjz.2015.09.016

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

11,2

于龙飞,张家春

(1.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上海200240;2.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上海200240)

【摘要】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文献研究及实际调研,归纳了装配式建筑

的优点,总结了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研究进展。综上认为: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方向。指出了未来装配式建筑的重点研究方向:应加强基于BIM一体化项目实施(IPD)应用的研究与创新性应用研究,加强项目经济性和行业标准化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一体化管理;建筑工业化【中图分类号】TU241.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6864(2015)09-0040-03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主要采用的施工方式是现场施工。这种传统的施工方式依赖于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劳动强度大,现场管理混乱,是一种粗放型的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则是近来新兴的一类建筑,其特点是建筑由预制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节约劳动力,质量有保证,因此,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得到业界的重视,并有了长足的发展。1

装配式建筑优势

相较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有着突出优势。(1)

保证工程质量。传统的现场施工受限于工

人素质参差不齐,质量事故时有发生。而装配式建筑构件在预制工厂生产,生产过程中可对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控制,构件的质量更容易得到保证。

(2)

降低安全隐患。传统施工大部分是在露天

作业、高空作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装配式建筑的构件运输到现场后,由专业安装队伍严格遵循流程进行装配,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并降低了安全隐患。

(3)

提高生产效率。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由预制

工厂批量采用钢模生产,减少脚手架和模板数量,因此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尤其是生产形式较复杂的构件时,优势更为明显;同时省掉了相应的施工流程,大大提高了时间利用率。

(4)

降低人力成本。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劳动力

不足、技术人员缺乏、工人整体年龄偏大、成本攀升,导致传统施工方式难以为继。装配式建筑由于采用预制工厂施工,现场装配施工,机械化程度高,减少现场施工及管理人员数量近10倍。节省了可观的人工费,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5)

节能环保,减少污染。装配式建筑循环经

济特征显著,由于采用的钢模板可循环使用,节省了大量脚手架和模板作业,节约了木材资源。此外,由于构件在工厂生产,现场湿作业少,大大减少了噪音

和烟尘,对环境影响较小。

(6)

模数化设计,延长建筑寿命。装配式建筑

进行建筑设计时,首先对户型进行优选,在选定户型的基础上进行模数化设计和生产。这种设计方式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对大规模标准化建设尤为适合。此外,由于采用灵活的结构形式,住宅内部空间可进一步改造,延长了住宅使用寿命。2

国内外研究现状标准、规范研究进展

国外全面和系统的研究了预制混凝土结构。在工程设计中,制定了相关的设计规范。如日本的JASS14《混凝土幕墙》,和JASS10《预制混凝土工程》《预制混凝土工程标准和应用手册》欧洲的以及北美

[1]

。《预制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

2.1

国内也制定了部分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规

[2]

《预制混凝土外(2006年)、范:《CL结构设计规程》

(2008年);《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技墙挂板》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09年)、术规范》

《装配混凝土住宅体系设计规程》(2010年)、(2010《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1年)。年

2014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于2014年10月1日。《规程》正式实施是在全面总结我国预制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并参考借鉴了外国的先进技术,涵盖了设计、施工、预制构件生产、验收等环节,主要技术指标设置合理,能满足当前工程建设的需要,实施后将结束我国在装配式混凝土领域没有国家标准遵循的局面,在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家部委正在起草的文件还包括《建筑产业、《“十三五”、》化标准体系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等。与此同时,另一个重要的国家行业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正

处于草案阶段,正向多方征求意见。同时,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研究完善建筑产业化的建设标准体系和实施机制。标准体系针对现有的标准进行梳理;实施机制致力于研究传统设计和工业化设计的差异、图纸表达和审批制度的变化以及设计工作转移到施工现场后的转变。综上可知,我国装配式建筑正逐步向标准化建设发展。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世纪90年代美国联合日本开展了PRESSS(PrecastSeismicStructuralSystem)[3]项目的研究。PRESSS项目对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目的是建立计算模型,为相关规范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开发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概念,为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提供系统科学的设计方案,以满足不同地震设防区的要求。2003年,欧洲ELSA实验室开展了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ELSA实验室对单跨双榀、双跨双榀及不同楼板铺设方向的预制框架结构进行了拟动力试验研究。梁柱节点采用螺栓连接节点,部分节点的梁柱间放有橡胶垫。动力试验显示:预制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与现浇结构相当;橡胶垫缓冲作用强,有利于节点保持完整。

2004年,同济大学对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拟动力试验研究

[4]

、上海市《预制装配式住宅体系施工、质量验收规程》。保障房标准户型》

“可装配式关键部品产业中南NPC成立了国家级

NPC技术(全预制装配化技术研究与示范”生产基地,楼宇技术)是一种新型混凝土结构预制装配技术。该技术用于解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上下层竖向预制构件之间的钢筋连接。即将颁布实施的JGJ1-2014《国家行业标准》将之定义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筋浆锚连接技术。在已完工程中经院士专家鉴定测算,整体预制装配率达到90%以上,每平方米木模板使用量减少87%,耗水量减少63%,垃圾产生量减少91%并避免了传统施工产生的噪音,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以“住宅工业”行业类别核准成立的新型住宅制造企业,是我国唯一一家综合性的“住宅整体解决方案”制造商。远大住工PC(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具有节水、节能、节时、节材、节地、环保的五节一环保特点。2012年推出第五代集成先进的第五代集成建筑体系,运用当今住宅(BH5),

世界最前沿的PC(预制混凝土构件)、应用开放的BIM技术平台,建立健全并丰富和发展了工业化研发体系、设计体系、制造体系、施工体系、材料体系与产品体系,具有质量可控、成本可控、进度可控等多项技术优势。4

未来发展和重点研究方向

基于BIM的一体化项目实施(IPD)应用研究2007年,加州委员会和美国建筑师学会联合发布——一体化项目实的IPD(IntegratedProjectDelivery—

施)指南,对IPD进行了定义:通过协作平台,对体系、人力、实践和企业结构进行整合,充分利用所有参与方的见解和才能,通过设计、建造以及运营各阶段的共同努力,使建设项目达到最大效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IPD模式贯穿项目建设的全部阶段,包括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建造阶段,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院等各方高度协调合作,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IPD模式适用于大规模项目,有利于项目成本的节约。IPD却因此,尽管当前建设项目的交付模式种类繁多,已经在行业内得到大力推广。

当前国外实践IPD与BIM协同管理的项目越来越多。利用BIM软件建立的建筑模型可视性强,交互性高,数字化程度高,同时具备开放的数据标准,有利BIM的于信息及数据的共享。在IPD模式下的项目,应用主要集中于设计协同、可视化、估价、施工重难点模拟、碰撞检测、设备管理、场地分析等方面

[9]

。2005年,同济大学课题组对三跨

三层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1/5缩尺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研究。东南大学对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榫式接头进行了试验

[5]

4.1

。天津大学对足尺节点试件

[6]

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和分析。清华大学的钱稼

[7]

茹等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了开发研究

[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对新型生态复合墙结构体系进行

。上海大学参与成立了城建集团预制

装配式建筑研发中心。上海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积极开展了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研究。3

国内应用情况

上海城建集团于2011年成立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研发中心。城建集团以高预制率的”框剪结构”及”剪“预制装配住宅设计与建造技术力墙结构”为主,拥有、“全生命周期虚拟仿真建造与信息化管理体”体系

“预制装配式住宅检测及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系”和三大核心技术体系。城建集团建立国内首个“装配式建。城建集团实行BlM信息化集成管筑标准化部件库”

理,已实现了利用RFID芯片,以PC构件为主线的预制装配式建筑BIM应用构架的建设工作,并在构件生产制造环节进行了全面的应用实施。目前企业已制:《上海城建PC工程技术体系手册》(设计定的标准有

篇、构件制造篇、施工篇)、上海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

目前由于受国内建筑发展模式的制约,建筑业在

IPD模式下缺乏相关法律体系及合同范本,应用环境BIM技术全面推广还有待政府和企也还处于培养期,业的努力。4.2

预制构件的模数化及标准化研究

模数化及标准化研究包含两个方向:第一要对全产业链资源进行整合,全产业内推行模数协调;第二要实现统一价值导向,建立技术标准。住宅模数协调准则是建设者、施工方、设计者在装配式建筑的建设中共同遵循的统一准则,是建筑标准化的依据,因此要大力推行住宅模数协调准则研究,要加强构配件尺寸与建筑的配合、协调、定位。目前我国已制定GBT50100-2001《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部品模数与建筑协调体系的完善,加强预制构件尺寸统一协调,开展构件通用性及接口技术研究。

目前,装配式建筑标准化研究已有了重要进展,“装配式建筑标准化部件库”中国第一个已由上海城建集团初步完成建设。第一批标准化预制构件数据库共90余个,目前已应用于万科、保利等项目。为全面覆盖市场现有房屋类型,今后应加强标准化部件多样化组合的研究。4.3

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研究

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抗震研究的研究仍较少。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抗震研究的重点在节点,装配式建筑节点的抗震性能与现浇节点存在差异,其力学特性对建筑整体抗震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对装配式建筑节点抗震性能仍需进一步研究。同时,要加强各类型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研究,应及时依据最新且成熟的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研究成果,对现有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的设计规范及设计条文应及时更新。5

结语

装配式建筑有许多传统建筑无法比拟的优点,但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仍高于传统住宅的成本;设计存在局限性,缺乏结构体系优化研究;施工技术研发水平落后,复杂构件的安装很难满足精度要求。受限于这些因素,装配式建筑在我国仍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及推广。

为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国家必须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国

家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定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进行指导并做好制度保证;应进一步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装配式建筑各类结构体系规范。各科研机构应加强建筑设计及施工技术的开发研究,对装配式建筑的力学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加强体系优化研究,制定适合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法;针对装配式建筑特点,应结合BIM等最新技术利用工业化管理的方式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推动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发展。

参考文献

J].建筑技术,[1]蒋勤俭.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

2010,41(12):1074-1077.

[2]袁霞,王元清,张延年,石永久,刘明,范新海.保障性住房

装配式非承重部品的工程应用与研究现状[C]∥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3:176-178.

[3]KiyoshiNakano,KeizoTanabe,ShigemiMachina,etal.Damage

ControlledSeismicDesignbyPrecastPrestressedConcreteStruc-turewithMild-Press-Joint(Part1)BasicConceptofDesign//ProceedingsoftheFirstFIBCongress.Osaka:2002.

[4]范力,吕西林,赵斌.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综

J].结构工程师:2007,23(8):90-97.述[

[5]罗青儿,张仟明,程文瀼,王蕴,翁煜辉.装配整体式钢筋混

J].工业建筑:2008,38凝土框架柱榫式接头的试验研究[(10):48-52.

[6]李忠献,张雪松,丁阳.装配整体式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抗

.建筑结构学报,2005,26(4):32-38.震性能研究[J]

[7]钱稼茹,杨新科,秦珩,彭媛媛,张景明,李建树.竖向钢筋

采用不同连接方法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J].建筑结构学报,2011,32(6):51-59.

[8]马佳宝,王元清,张延年,石永久,刘明,范新海.保障性住

房装配式承重部品的关键技术和研究进展[C]∥第22届全92-97.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3,

[9]郭俊礼,滕佳颖,吴贤国,曹靖,晏祎.基于BIM的IPD建设

J].施工技术,2012,(22):75-79.项目协同管理方法研究[

[收稿日期]2015-05-11

[作者简介]于龙飞(1988-),硕士研究生,男,河北唐山人,

研究方向:BIM、装配式建筑。


相关内容

  •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与发展
  • [摘 要]现代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重要部分理应与时俱进,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业采用现场制造较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实现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应用:发展 一.引言 以工厂预制的构件和配件,在施工现 ...

  •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连接方式研究
  • (辽宁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摘要]总结了国内外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的主要连接形式,并指出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连接按施工方法主要分干式连接和湿式连接两种.最后研究了梁柱节点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重要性,并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提出了期望. [关键词 ...

  • 2016-2022年中国装配式建筑市场监测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装配式建 筑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 ...

  • 装配式建筑行业研究报告
  • 装配式建筑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7年9月 目录 1. 装配式建筑就是以工业化的方式生产房屋.............................................................................. 5 图1: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 ...

  • 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发展与建筑工业化
  • 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发展与建筑7-'_lk't比. 严薇,曹永红,李国荣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400045) 摘要:通过对目前建筑施工现状的分析,提出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发展,不仅可以解决施工中存 在的问题,而且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关键.提出以技术创新为基点,对装配式结构体系的结构 性能.施工方法.预 ...

  • 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7年工作要点
  • ★ 关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建市综函[2017]12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北京市规划国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局): 现将<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7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 ...

  • 小议建筑工业化.混凝土预制和现浇
  • 小议建筑工业化.混凝土预制和现浇 近年来,在推进住宅产业化的过程中,自上而下把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看作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途径.普及绿色建筑的捷径:却无视当今机械化现浇混凝土的先进适用性,仍被看作是传统的甚至是落后的施工方式,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十分片面的.本人是学混凝土出身,与混凝土有不解之缘,5 ...

  • 资讯 |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在万科金域蓝湾建筑中的应用
  •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成长,装配式混凝土技术又重新发展起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装配式技术在节能减排.提高住宅品质等方面的优势,以往装配式住宅防震性能差.防水防渗技术的缺陷也逐一得到解决. 1.装配式住宅结构体系及特点 1.1 装配式住宅的结构体系 装配式 ...

  •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技术的应用
  •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技术的应用 与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 陆 辉 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兆寰现代建筑产业园有限公司 摘要: 笔者在沈阳兆寰公司有幸参与同日本鹿岛建设隈井裕治先生等许多专家的合作,探讨如何将鹿岛建设的PC建造技术应用于沈阳市建筑工程项目上,经过二年多的交流与学习,增长了见识,加深了友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