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四)][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拟行路难(其四)》《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学习要点】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关于鲍照 鲍照,南北朝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 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 乱中。《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 取湮当代”。 2.关于阮籍 阮籍(公元210年—公元263年),三国时期的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 人。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隐晦是他的诗歌最大特色。阮籍《咏怀诗》的意旨,如同钟嵘所说:“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诗品》 )。《咏怀诗》的思想内容非常复杂而广泛,但突出的是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伤和对现实的无法忘怀,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种忧愁焦虑的情绪。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拟行路难》的情感。 【探究活动】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 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和诗歌的主旨的题目,注意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愁”进行分析,分析主旨时要注意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 【讨论明确】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 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 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敢”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探究活动】 探究《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的情感。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和诗歌的主旨的题目,注意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忧思”进行分析,分析主旨时要注意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 【讨论明确】 这首诗写诗人深夜弹琴和孤独不安的忧思。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要点二: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探究活动】 赏析《拟行路 难》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赏析诗歌手法的题目,答题时首先答出具体的手法,然后结合诗歌解释,最后效果,一般情况就是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诗歌的手法主要是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 【讨论明确】 这首诗的开头以常见的自然现象作为起兴,用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生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这两句中,隐含诗人的不平之气。但是这种现象,像大自然一样,很难改变。诗的第七句:“心非木石岂无感?”用反问句式,直说“人心 有感”,发出了抗争。紧接着第八句,又一 个急转,“不敢言”。第 七句那么慷慨激昂,第八句却如此无可奈何,在对比中表现出诗人精神上极度的矛盾、痛苦和忍辱负重。 【探究活动】 《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运用了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怎样一位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说明。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赏析诗歌手法的题目,答题时首先答出具体的手法,然后结合诗歌解释,最后效果,一般情况就是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诗歌的手法主要是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 【讨论明确】 这首诗采用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忧愤、苦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起坐弹琴、孤鸿哀鸣、飞鸟盘旋、忧思徘徊是动写,明月朗照、夜色茫茫是静描。这些动景集中反衬出了夜的死寂与深重,映衬了诗人不寐而弹琴的孤影,突出内心的焦躁与悲凉。 【课堂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拟行路难(其三) 鲍 照 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绮幕。 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采芳藿。 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爵。 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 得为乐?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1.试

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答案】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一个被豪门贵族剥夺了青春和爱情自由的女子寂寞 苦闷的生活和幽怨的心境。 【解析】 2.本诗最大的特点是反衬 手法的巧妙运用,试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诗人极言女子衣着的华美和居处的富丽堂皇:璇闺、玉墀、椒阁、文窗、绣户、绮幕。无以复加,就越反衬出她凄清孤苦之深,越显出“云间之别鹤”之不足恋,“野中之双凫”之令人羡。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赏析的题目,答题时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最好点明情感。

《拟行路难(其四)》《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学习要点】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关于鲍照 鲍照,南北朝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 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 乱中。《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 取湮当代”。 2.关于阮籍 阮籍(公元210年—公元263年),三国时期的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 人。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隐晦是他的诗歌最大特色。阮籍《咏怀诗》的意旨,如同钟嵘所说:“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诗品》 )。《咏怀诗》的思想内容非常复杂而广泛,但突出的是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伤和对现实的无法忘怀,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种忧愁焦虑的情绪。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拟行路难》的情感。 【探究活动】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 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和诗歌的主旨的题目,注意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愁”进行分析,分析主旨时要注意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 【讨论明确】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 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 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敢”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探究活动】 探究《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的情感。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和诗歌的主旨的题目,注意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忧思”进行分析,分析主旨时要注意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 【讨论明确】 这首诗写诗人深夜弹琴和孤独不安的忧思。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要点二: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探究活动】 赏析《拟行路 难》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赏析诗歌手法的题目,答题时首先答出具体的手法,然后结合诗歌解释,最后效果,一般情况就是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诗歌的手法主要是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 【讨论明确】 这首诗的开头以常见的自然现象作为起兴,用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生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这两句中,隐含诗人的不平之气。但是这种现象,像大自然一样,很难改变。诗的第七句:“心非木石岂无感?”用反问句式,直说“人心 有感”,发出了抗争。紧接着第八句,又一 个急转,“不敢言”。第 七句那么慷慨激昂,第八句却如此无可奈何,在对比中表现出诗人精神上极度的矛盾、痛苦和忍辱负重。 【探究活动】 《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运用了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怎样一位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说明。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赏析诗歌手法的题目,答题时首先答出具体的手法,然后结合诗歌解释,最后效果,一般情况就是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诗歌的手法主要是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 【讨论明确】 这首诗采用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忧愤、苦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起坐弹琴、孤鸿哀鸣、飞鸟盘旋、忧思徘徊是动写,明月朗照、夜色茫茫是静描。这些动景集中反衬出了夜的死寂与深重,映衬了诗人不寐而弹琴的孤影,突出内心的焦躁与悲凉。 【课堂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拟行路难(其三) 鲍 照 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绮幕。 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采芳藿。 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爵。 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 得为乐?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1.试

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答案】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一个被豪门贵族剥夺了青春和爱情自由的女子寂寞 苦闷的生活和幽怨的心境。 【解析】 2.本诗最大的特点是反衬 手法的巧妙运用,试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诗人极言女子衣着的华美和居处的富丽堂皇:璇闺、玉墀、椒阁、文窗、绣户、绮幕。无以复加,就越反衬出她凄清孤苦之深,越显出“云间之别鹤”之不足恋,“野中之双凫”之令人羡。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赏析的题目,答题时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最好点明情感。


相关内容

  • 唐诗鉴赏大辞典
  • 天天美文网 http://www.365essay.com/ 虞世南-蝉 王绩-野望 秋夜喜遇王处士 王梵志-吾富有钱时 诗(二首) 寒山-杳杳寒山道 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 卢照邻-长安古意 骆宾王-咏蝉 于易水送人一绝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渡湘江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王勃-咏风 滕王阁诗 ...

  • [唐诗鉴赏大辞典]目录
  • ●虞世南 蝉 ●王绩 野望 秋夜喜遇王处士 ●王梵志 吾富有钱时 诗(二首) ●寒山 杳杳寒山道 ●上官仪 入朝洛堤步月 ●卢照邻 长安古意 ●骆宾王 咏蝉 于易水送人一绝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渡湘江 ●苏味道 正月十五日夜 ●王勃 咏风 滕王阁诗 别薛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江亭夜月送别二 ...

  •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试题
  •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5.隐逸主题6.文学家族 二.填空 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 ):第二期是( ) ...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目录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目录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长恨歌/ 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 屈 原 拟行路难(其四) 鲍 照 蜀相 杜 甫 书愤 陆 游 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 一剪梅/李清照 今 ...

  • 古代文化常识之[五言诗的起源和[古诗十九首]]
  • 1.一般认为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所写的<咏史>.此后,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赵壹的<疾邪诗>蔡邕的<翠鸟>等都是较早的文人五言诗. 2.<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3.<古诗十九首> ...

  • 李白的诗(共979首)
  • 李白诗词全集(979首全) <将进酒><静夜思><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赠汪伦><行路难><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l ...

  • 千古名句01
  • - 李白的千古名句: 1.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酒肆留别>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4.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把酒问月> 5.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

  • 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 各位班主任:下面是经典诵读大赛推荐篇目,可以跨年级选,也可以从校本教材中或其他渠道选,选择篇目很重要哦!早选选手,早脱稿背诵,早指导,指导也很重要哦! 小学1-2年级(100篇) 1 江南(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歌 2 敕勒歌(敕勒川)★ 北朝民歌 3 蝉(垂緌饮清露) 虞世南 4 咏鹅(鹅鹅鹅)★ ...

  • [唐诗三百首]注解.韵译与评析
  • <感遇?其一> <感遇?其二>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独酌> <春思> <望岳> <赠卫八处士> <佳人> <梦李白?其一> <梦李白?其二> <送綦毋潜落第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