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代文学名家评价之老舍与[茶馆]

从《茶馆》看老舍创作的大众化,民族化 摘要:老舍的《茶馆》剧作;取材的大众化;内容的大众化;塑造人物形象的大众化;涉及民族精神和民族命运的民族化。

关键词:老舍 茶馆 戏剧创作 大众化 民族化

“ 茶馆”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人们喜欢品茶,也喜欢在茶余饭后谈天说地。它是一个大众化的场所,也是各色人物的舞台,它几乎浓缩了整个社会的各种形态,并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同步形象地演着一幕幕栩栩如生的人间活剧。老舍的《茶馆》就是非常著名的话剧。

老舍,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剧本、散文、诗歌,几乎什么形式都涉及了。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等。他的短文、散文《养花》 、《猫》 、《济南的冬天》 、 《茶馆》、《草原》、《想北平》和《我的母亲》相继被收录在中小学生课本里。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从中可以大致看出老舍的文学作品的两个特点:大众化和民族化。

一、“小茶馆大舞台”——取材的大众化

《茶馆》以北京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据时期和国民党政府崩溃前夕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

向,结构严密,一气呵成,再现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和丰富的社会生活,虽有浓厚的悲剧意味。

《茶馆》从第一幕的晚清戊戌变法到第二幕的民国初的军阀混战,一直写到第三幕的抗战结束,历经半个世纪,这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在《茶馆》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正面反映了急风暴雨式的社会革命运动,而且通过社会一角的演变,自然的透露出社会变动的信息。

老舍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年来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和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来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作者在剧中通过对旧北京一个茶馆的遭遇的描写,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把那些冷酷无情的血淋淋的社会相,一幅幅地推到读者和观众的面前。作者没有正面描写那些它所不熟悉的政治舞台的“大人物”,也没有把当时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搬上舞台,而是集中笔墨着力刻画了一大批“小人物”,从茶馆的掌柜到形形色色的茶客。

茶馆的人。这些人物各有各的性格、思想和命运,而这一切又无不与那个社会的政治发生着有形无形的联系。茶馆这个“小社会”正是那个“大社会”的缩影。因此作者取材茶馆来写剧作就显示了他取材的大众化特点。

二、“三场剧幕”、“几次变迁”——内容的大众化

《茶馆》中穿插了各色人物和各样琐细的事情,以展现旧中国社会的阴暗与朽坏,也描绘出寻常百姓的挣扎和他们哀怨、愤懑与无可奈何的心情。我们从话剧的内容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创作的大众化特点。

就拿第一场为例:戊戌变法失败的那年秋天,老北京裕泰茶馆里生意兴隆,掌柜王利发子承父业,迎、送着熙来攘往的各色茶客,他人精明,心眼也不坏。店堂里各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王掌柜白送茶给算命先生唐铁嘴喝,旗人

出身的松二爷和常四爷提着鸟笼子进来。贩人口的刘麻子要把贫寒人家的姑娘康顺子说给庞太监做老婆。东家秦仲义想要收回房子,开工厂实业救国,他觉得常四爷那种施舍的做法没有用。看到这些无常的世事,常四爷忍不住说出“大清国要完”,宋恩子、吴祥子过来,把他和松二爷抓走了。到了第三场:抗战胜利了,可裕泰茶馆的样子不像以前那么体面了。店堂里暗淡无光,“莫谈国事”的纸条上边上还贴着“茶钱先付”的新纸条。四爷与秦二爷来了。几十年的光景,秦二爷“实业救国”的理想破灭了,常四爷年老体衰,王掌柜想到自己变尽方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可是竟也不能了。三个孤寂的老人,欲哭无泪,在茶馆中按出殡的规矩行事,为自己唱丧歌。不久,王掌柜就上吊了。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大众“众生图”,反映了三个时代广大人民的生活状态。

三、各色人物显神态——塑造人物形象的大众化

《茶馆》塑造了众多的各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剧作家描写的重点是放在五花八门的市民阶层人物上的。

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善于经营,谨小慎微,虽然有着买卖人的自私,为人却还本分。为了在那个社会里求得自己的一席生存之地,他苦心改革自己的经营方式,使之跟上社会风气的流变。他“作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但最后他还是没能挣得自己的生存,被那个社会逼上了绝路。

常四爷他性格耿直、刚强,富于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心。面对清朝的腐败,他激愤地说:“大清国要完!”因而坐了牢。他参加过义和团的反帝战斗,后来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卖菜人。最后他说的一句话充满了感慨:“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对他的性格作了生动的总结。

王利发的房东秦仲义,原是一个掌握着相当家产的血气方刚的阔少,后来主张“实业救国”成了一个立志维新的资本家。但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反动统治,尽管他惨淡经营几十年,最后还是彻底破产。他在事业失败后自我嘲笑地说:“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告诉他们哪,秦某人七十多岁了才明白这点大道理!他是天生来的笨蛋!”

总之众多的人物形象,活现出一个叫人窒息、激人愤怒的黑暗社会。尽管一次次的改朝换代,而茶馆里那张“莫谈国事”的纸贴却“保存下来”,这是富于象征意义的,就是说这些朝代的共同特点是由少数达官贵人统治和压迫人民大众,老百姓是不能说话的。在茶馆这个“小社会”的背后,有个没有出场的主宰一切的魔鬼,那就是黑暗的旧中国社会。

四、民族精神与民族命运——创作主旨的民族化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老舍的作品则常有明显表现。茅盾从老舍最早的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对于祖国的挚爱和热望”。在这以后,老舍写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作品,还有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的作品。后期作品强烈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自立自强于世界的喜悦和自豪。对于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使他的爱国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光彩,达到新的思想高度。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是老舍的高贵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宝贵的精神遗产。

《茶馆》中不同的人物反映出了不同的民族特性。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他不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茶馆》就是通过反映北京裕泰茶馆在掌柜王利发的谨慎经营下,依然无法摆脱被查封的命运。揭露了清末、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统时期三个特定历史年代的黑暗现实,揭示了这三个必将被彻底消灭埋葬的历史时期中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分析了当年“实业救国”行不通的事实,是旧社会的一曲挽歌。通过大众化地描写当时百姓的真实生活,来抒发了自己的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这分说明了老舍先生戏剧创作的大众化和民族化的特点。

参考文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老舍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2007)

《解读老舍经典——茶馆的人性变奏》(华山文艺出版社。2005) 《老舍的艺术创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2)

《老舍研究资料》(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老舍与中国革命》(民族出版社,2005)

从《茶馆》看老舍创作的大众化,民族化 摘要:老舍的《茶馆》剧作;取材的大众化;内容的大众化;塑造人物形象的大众化;涉及民族精神和民族命运的民族化。

关键词:老舍 茶馆 戏剧创作 大众化 民族化

“ 茶馆”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人们喜欢品茶,也喜欢在茶余饭后谈天说地。它是一个大众化的场所,也是各色人物的舞台,它几乎浓缩了整个社会的各种形态,并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同步形象地演着一幕幕栩栩如生的人间活剧。老舍的《茶馆》就是非常著名的话剧。

老舍,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剧本、散文、诗歌,几乎什么形式都涉及了。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等。他的短文、散文《养花》 、《猫》 、《济南的冬天》 、 《茶馆》、《草原》、《想北平》和《我的母亲》相继被收录在中小学生课本里。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从中可以大致看出老舍的文学作品的两个特点:大众化和民族化。

一、“小茶馆大舞台”——取材的大众化

《茶馆》以北京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据时期和国民党政府崩溃前夕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

向,结构严密,一气呵成,再现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和丰富的社会生活,虽有浓厚的悲剧意味。

《茶馆》从第一幕的晚清戊戌变法到第二幕的民国初的军阀混战,一直写到第三幕的抗战结束,历经半个世纪,这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在《茶馆》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正面反映了急风暴雨式的社会革命运动,而且通过社会一角的演变,自然的透露出社会变动的信息。

老舍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年来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和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来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作者在剧中通过对旧北京一个茶馆的遭遇的描写,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把那些冷酷无情的血淋淋的社会相,一幅幅地推到读者和观众的面前。作者没有正面描写那些它所不熟悉的政治舞台的“大人物”,也没有把当时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搬上舞台,而是集中笔墨着力刻画了一大批“小人物”,从茶馆的掌柜到形形色色的茶客。

茶馆的人。这些人物各有各的性格、思想和命运,而这一切又无不与那个社会的政治发生着有形无形的联系。茶馆这个“小社会”正是那个“大社会”的缩影。因此作者取材茶馆来写剧作就显示了他取材的大众化特点。

二、“三场剧幕”、“几次变迁”——内容的大众化

《茶馆》中穿插了各色人物和各样琐细的事情,以展现旧中国社会的阴暗与朽坏,也描绘出寻常百姓的挣扎和他们哀怨、愤懑与无可奈何的心情。我们从话剧的内容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创作的大众化特点。

就拿第一场为例:戊戌变法失败的那年秋天,老北京裕泰茶馆里生意兴隆,掌柜王利发子承父业,迎、送着熙来攘往的各色茶客,他人精明,心眼也不坏。店堂里各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王掌柜白送茶给算命先生唐铁嘴喝,旗人

出身的松二爷和常四爷提着鸟笼子进来。贩人口的刘麻子要把贫寒人家的姑娘康顺子说给庞太监做老婆。东家秦仲义想要收回房子,开工厂实业救国,他觉得常四爷那种施舍的做法没有用。看到这些无常的世事,常四爷忍不住说出“大清国要完”,宋恩子、吴祥子过来,把他和松二爷抓走了。到了第三场:抗战胜利了,可裕泰茶馆的样子不像以前那么体面了。店堂里暗淡无光,“莫谈国事”的纸条上边上还贴着“茶钱先付”的新纸条。四爷与秦二爷来了。几十年的光景,秦二爷“实业救国”的理想破灭了,常四爷年老体衰,王掌柜想到自己变尽方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可是竟也不能了。三个孤寂的老人,欲哭无泪,在茶馆中按出殡的规矩行事,为自己唱丧歌。不久,王掌柜就上吊了。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大众“众生图”,反映了三个时代广大人民的生活状态。

三、各色人物显神态——塑造人物形象的大众化

《茶馆》塑造了众多的各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剧作家描写的重点是放在五花八门的市民阶层人物上的。

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善于经营,谨小慎微,虽然有着买卖人的自私,为人却还本分。为了在那个社会里求得自己的一席生存之地,他苦心改革自己的经营方式,使之跟上社会风气的流变。他“作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但最后他还是没能挣得自己的生存,被那个社会逼上了绝路。

常四爷他性格耿直、刚强,富于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心。面对清朝的腐败,他激愤地说:“大清国要完!”因而坐了牢。他参加过义和团的反帝战斗,后来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卖菜人。最后他说的一句话充满了感慨:“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对他的性格作了生动的总结。

王利发的房东秦仲义,原是一个掌握着相当家产的血气方刚的阔少,后来主张“实业救国”成了一个立志维新的资本家。但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反动统治,尽管他惨淡经营几十年,最后还是彻底破产。他在事业失败后自我嘲笑地说:“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告诉他们哪,秦某人七十多岁了才明白这点大道理!他是天生来的笨蛋!”

总之众多的人物形象,活现出一个叫人窒息、激人愤怒的黑暗社会。尽管一次次的改朝换代,而茶馆里那张“莫谈国事”的纸贴却“保存下来”,这是富于象征意义的,就是说这些朝代的共同特点是由少数达官贵人统治和压迫人民大众,老百姓是不能说话的。在茶馆这个“小社会”的背后,有个没有出场的主宰一切的魔鬼,那就是黑暗的旧中国社会。

四、民族精神与民族命运——创作主旨的民族化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老舍的作品则常有明显表现。茅盾从老舍最早的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对于祖国的挚爱和热望”。在这以后,老舍写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作品,还有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的作品。后期作品强烈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自立自强于世界的喜悦和自豪。对于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使他的爱国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光彩,达到新的思想高度。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是老舍的高贵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宝贵的精神遗产。

《茶馆》中不同的人物反映出了不同的民族特性。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他不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茶馆》就是通过反映北京裕泰茶馆在掌柜王利发的谨慎经营下,依然无法摆脱被查封的命运。揭露了清末、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统时期三个特定历史年代的黑暗现实,揭示了这三个必将被彻底消灭埋葬的历史时期中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分析了当年“实业救国”行不通的事实,是旧社会的一曲挽歌。通过大众化地描写当时百姓的真实生活,来抒发了自己的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这分说明了老舍先生戏剧创作的大众化和民族化的特点。

参考文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老舍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2007)

《解读老舍经典——茶馆的人性变奏》(华山文艺出版社。2005) 《老舍的艺术创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2)

《老舍研究资料》(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老舍与中国革命》(民族出版社,2005)


相关内容

  • 翻译史论文---老舍对翻译史的影响
  • 翻译史论文---老舍对翻译史的影响 摘要:说起中国现代剧作界,有三个人物是不可忽略的,这就是老舍. 曹禺和郭沫若.他们不但是剧作大师,也是颇有建树的翻译家.作为文学大师的老舍, 鲜有人提及他的翻译事业. 历史告诉我们, 老舍实际上" 已经获得" 了诺贝尔文学奖, 而这个奖是和他的 ...

  • 试析老舍[茶馆]的语言词汇风格
  • 摘要 老舍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话剧剧本<茶馆>更是极具北京口语风格的剧本典范.本文从<茶馆>中不同的词汇入手,通过分析老舍先生对不同类型词汇的运用来分析这部剧本中特有的语言词汇风格.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语言和词汇的研究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老舍 <茶 ...

  • 浅析老舍[茶馆]的艺术特色
  • 浅析老舍<茶馆>的艺术特色 目 录 摘要„„„„„„„„„„„„„„„„„„„„„„„„„„2 Abstract„„„„„„„„„„„„„„„„„„„„„„„„3 前言„„„„„„„„„„„„„„„„„„„„„„„„„„4 正文„„„„„„„„„„„„„„„„„„„„„„„„„„4 一. ...

  • 老舍创作生涯
  • 老舍创作生涯 二十世纪中国现代一流作家.世界级语言艺术大师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1899年2月3日出生在一个满族的贫民家庭.他的父亲舒永寿是一名隶属正红旗满洲的守卫皇城的护军:老舍出生的第二年,父亲在与八国联军的巷战中阵亡,老舍幼年时是靠着勤劳.诚朴.讲义气的母亲给人 ...

  •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老舍及其作品:识记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初读课文,把握节选部分戏剧的矛盾冲突:感受戏剧所反映的时代大背景. 3.细读课文,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及幽默的风格. 4.重在欣赏,激 ...

  • 老舍茶馆里的常四爷
  • 老舍<茶馆>里的常四爷 我们都知道,老舍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作家.现在,让我来介绍一下老舍.老舍,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与,另有笔名鸿来等,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享年67岁,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 ...

  • 中国当代文学知识刚要--戏剧部分
  • 中国当代文学史(新中国部分)知识纲要·戏剧篇 (2008-12-20 23:32:12) 转载 分类: 高头讲章 一.板块 1.历史剧 田汉的<关汉卿>.<文成公主>,郭沫若的<蔡文姬>.<武则天 >,曹禺的<胆剑篇>等. 2.革命历史剧 ...

  • 现代文学名家名作
  • 鲁迅的<呐喊><彷徨>(一):<呐喊><彷徨>的底色和基调已完成 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狂人日记>的作者是().     A.胡适 B.鲁迅 C.巴金 D.老舍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 ...

  • 名茶馆介绍(下)
  • 杭州茶馆 在杭州,水是灵魂:在杭州茶馆里,水是道具.天堂水沏的龙井茶是用来调和人们身上浓浓淡淡的体液,以便将情感和理智整得风调雨顺.杭州人偏爱茶馆,偏爱精致和谐,爱耍子却耍得出不出格是最重要的,所以过于浓情和热情的咖啡馆.酒吧在杭州是敌不过若即若离.闲情满溢的茶馆的. 据统计,杭州目前坊巷间有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