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舆情]网媒如何避免被舆论绑架

网络媒体避免舆论绑架策略分析

网络媒体的自由性、互动性、信息的扩张性带来了一系列舆论绑架事件。舆论绑架司法、舆论绑架道德以及舆论绑架思想的恶性事件接连发生。网络媒体如何避免舆论绑架,从自律和他律的角度来说,需要提高网民自身素质、加强网络媒体把关人的把关作用、完善媒体监督和健全网络舆论立法。

一、网络媒体舆论绑架原因概述

舆论绑架的主要原因在于网民和网络媒体。另外,国家对网络媒体的管理也存在着不足,对舆论绑架缺乏良好的制度性管理和监督,实际上意味着 “纵容”,这些原因最终导致舆论绑架事件的愈演愈烈。

(一)网民素质参差不齐

从目前中国网民体系的构成来看,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以青年学生为主,他们的网络活动多为QQ 聊天、游戏和发帖;第二大部分为各大网络宣传机构或是个人行为的网络推手,这部分人属于网民中的“投机分子”,懂得利用网络的特性来为个人或是集团牟利。

网络世界中,由于传播的“去中心化”掀开了“自媒体”时代的序幕,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这种话语权的分散使得人们只需利用言论就能在网络上“兴风作浪”,人们并不用承担说谎或是造谣的后果,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因而这种语言暴力就很容易引发舆论绑架。

(二)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意识缺乏

网络新闻的报道速度和报道力度相对于传统媒体有了巨大的超越,但是,网络媒体在追求时效性和海量化的同时,缺乏最基本的调查和质疑,道听途说、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假新闻在网络中层出不穷,尤其是娱乐报道这一块,断章取义的报道只为吸引眼球。这背后体现了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意识的缺乏,追求点击量,广告投放的完全市场化的行为,使得人们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大打折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媒体对于网络信息的放大效应,形成媒体议程,从而影响公众议程。在舆论绑架中,网络媒体往往担任着“帮凶”这一角色,如“李天一”事件中,网络媒体长篇累牍的报道,将这一事件引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三)传播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国家对于广播、电视的管理都有明确的法律条款,而对于网络却并没有涉及到有关言论尺度的问题,一方面对于很多言论缺乏引导和疏导,大多数的网民对于网络舆论是缺乏是非判断和思考的,往往会被舆论所左右,此时,舆论领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可问题是我国对于网络舆论的管辖,还没有涉及到培养舆论领袖的相关机制。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法律的惩罚机制,即便有了法律,缺乏监督和实施,人们的言论也变得肆无忌惮,诽谤或是造谣成为常见现象,人们甚至已经习惯了这种网络暴力。

二、网络媒体避免舆论绑架策略分析

(一)网络自律

1. 提升网民素质

网民素质问题,其实是一个大环境下的教育问题,在中国网民的主要构成是15—35岁的年轻人,处于这一年龄层的人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充满激情、充满斗志、充满好奇、人生历练不足,而恰恰因为这些特点,导致很多网友在面对网络媒体的宣传时往往是缺乏判断力的,对一些观点缺乏质疑,多是强烈批评或是强烈赞同,而这就造成了网络舆论的煽动性,进而形成舆论绑架。

2. 舆论领袖积极发挥作用

舆论领袖主要作用在于从媒体获得信息,之后将信息传给广大的受众。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接受的信息实际上已经是过滤后的信息,由于人们对舆论领袖的信任,因而会受舆论领袖价值观的影响。舆论领袖主要致力于对谣言和虚假言论的辩证说明和理性看待,让谣言能够至于智者。

3、网络媒体把住道德关

网络媒体的道德判断一直以来都缺乏把关者,几乎每一个网站都充斥着色情、暴力、凶杀的消息,为夺人眼球开始出现了一些“标题党”利用标题的惊险与刺激性来吸引读者。这些做法无非有一个目的,就是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和阅读量,以获得更多的广告投放,整个网络的运营实际上是纯商业化的,这种网络环境对于青少年影响是很大的,所以,需要训练一批具有职业操手的网络信息的把关人,能够弘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但并不是绝对的禁止黄色信息,而是对黄色新闻略加处理,并附上把关人认为有价值的点评观点,在是非中引导网友正确

的价值观。

(二)网络他律

1、建立网络舆论监督组织

舆论监督既可以是广大民众的监督,但是这种监督往往力不从心,因为民众都是分散各地的,无法形成向心力,而且民众的监督,往往也只能是三言两语,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舆论监督体系。所以,需要一个有组织的监督,这样的监督才能真正地形成舆论的力量。这样的组织可以是民间组织,因为民间组织才能更好地从民众的需求出发来进行监督。而且这种监督需要有纪律的监督,并不是需要监督时才开始监督,需要时时处处监督,防范于未然。

2、对网络媒体实施分数制

关于分数制的问题,它最早是澳大利亚的一种广播电视制度,是对媒体进行打分,严格规定相关的节目引进准则,以保护本国文化。这也同样可以运用到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当中来。网络当中以各大网站为单位,进行评分制,严格规定评分的准则,包括加分和扣分两项,每年年末进行年度统计,得分为正的将会获得政府的津贴和相关的广告投放,而得分为负的将进行相应的处罚。

实施分数制,需要明确规定加分和扣分的标准。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界定:信息的真实性、信息的服务性、信息的知识性、信息的文化传承性、广告投放与有效信息的比例不能超过5%。符合则加分,不符合就扣分。

3、政府制定法律规范网络使用

网络舆论绑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政府的监管,正是因为少了法律约束就导致谣言四起并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反而是愈演愈烈。我国在制定网络法律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滞后的。制定法律,规范使用网络,这里就包括如何实施的问题,因为网络上多是匿名发信息,除了部分媒体网站和明星的实名制之外,基本都是匿名讨论,很难调查信息的发出者,所以,要规范网络就要从实名制做起,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微博事件,微博也开始了向实名制迈进。另外要做到惩罚透明,因为有些人可能因为言论获罪,但是要把握好这个度,要明确什么样的言论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破坏力才能论罪,法律需要对此清晰说明,不然将会矫枉过正。

网络媒体所形成的舆论绑架反映了社会大背景下的网民素质不高,网民心理缺乏正确的疏导,网络缺乏监管,网络教育跟不上网络发展步伐等一系列问题。

要避免网络媒体的舆论绑架,既需要提高网民素质,增强把关人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更需要完善国家的法律监管,对舆论领袖的培养,积极地应对舆论危机,这样才能真正地避免舆论绑架。

网络媒体避免舆论绑架策略分析

网络媒体的自由性、互动性、信息的扩张性带来了一系列舆论绑架事件。舆论绑架司法、舆论绑架道德以及舆论绑架思想的恶性事件接连发生。网络媒体如何避免舆论绑架,从自律和他律的角度来说,需要提高网民自身素质、加强网络媒体把关人的把关作用、完善媒体监督和健全网络舆论立法。

一、网络媒体舆论绑架原因概述

舆论绑架的主要原因在于网民和网络媒体。另外,国家对网络媒体的管理也存在着不足,对舆论绑架缺乏良好的制度性管理和监督,实际上意味着 “纵容”,这些原因最终导致舆论绑架事件的愈演愈烈。

(一)网民素质参差不齐

从目前中国网民体系的构成来看,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以青年学生为主,他们的网络活动多为QQ 聊天、游戏和发帖;第二大部分为各大网络宣传机构或是个人行为的网络推手,这部分人属于网民中的“投机分子”,懂得利用网络的特性来为个人或是集团牟利。

网络世界中,由于传播的“去中心化”掀开了“自媒体”时代的序幕,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这种话语权的分散使得人们只需利用言论就能在网络上“兴风作浪”,人们并不用承担说谎或是造谣的后果,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因而这种语言暴力就很容易引发舆论绑架。

(二)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意识缺乏

网络新闻的报道速度和报道力度相对于传统媒体有了巨大的超越,但是,网络媒体在追求时效性和海量化的同时,缺乏最基本的调查和质疑,道听途说、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假新闻在网络中层出不穷,尤其是娱乐报道这一块,断章取义的报道只为吸引眼球。这背后体现了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意识的缺乏,追求点击量,广告投放的完全市场化的行为,使得人们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大打折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媒体对于网络信息的放大效应,形成媒体议程,从而影响公众议程。在舆论绑架中,网络媒体往往担任着“帮凶”这一角色,如“李天一”事件中,网络媒体长篇累牍的报道,将这一事件引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三)传播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国家对于广播、电视的管理都有明确的法律条款,而对于网络却并没有涉及到有关言论尺度的问题,一方面对于很多言论缺乏引导和疏导,大多数的网民对于网络舆论是缺乏是非判断和思考的,往往会被舆论所左右,此时,舆论领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可问题是我国对于网络舆论的管辖,还没有涉及到培养舆论领袖的相关机制。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法律的惩罚机制,即便有了法律,缺乏监督和实施,人们的言论也变得肆无忌惮,诽谤或是造谣成为常见现象,人们甚至已经习惯了这种网络暴力。

二、网络媒体避免舆论绑架策略分析

(一)网络自律

1. 提升网民素质

网民素质问题,其实是一个大环境下的教育问题,在中国网民的主要构成是15—35岁的年轻人,处于这一年龄层的人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充满激情、充满斗志、充满好奇、人生历练不足,而恰恰因为这些特点,导致很多网友在面对网络媒体的宣传时往往是缺乏判断力的,对一些观点缺乏质疑,多是强烈批评或是强烈赞同,而这就造成了网络舆论的煽动性,进而形成舆论绑架。

2. 舆论领袖积极发挥作用

舆论领袖主要作用在于从媒体获得信息,之后将信息传给广大的受众。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接受的信息实际上已经是过滤后的信息,由于人们对舆论领袖的信任,因而会受舆论领袖价值观的影响。舆论领袖主要致力于对谣言和虚假言论的辩证说明和理性看待,让谣言能够至于智者。

3、网络媒体把住道德关

网络媒体的道德判断一直以来都缺乏把关者,几乎每一个网站都充斥着色情、暴力、凶杀的消息,为夺人眼球开始出现了一些“标题党”利用标题的惊险与刺激性来吸引读者。这些做法无非有一个目的,就是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和阅读量,以获得更多的广告投放,整个网络的运营实际上是纯商业化的,这种网络环境对于青少年影响是很大的,所以,需要训练一批具有职业操手的网络信息的把关人,能够弘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但并不是绝对的禁止黄色信息,而是对黄色新闻略加处理,并附上把关人认为有价值的点评观点,在是非中引导网友正确

的价值观。

(二)网络他律

1、建立网络舆论监督组织

舆论监督既可以是广大民众的监督,但是这种监督往往力不从心,因为民众都是分散各地的,无法形成向心力,而且民众的监督,往往也只能是三言两语,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舆论监督体系。所以,需要一个有组织的监督,这样的监督才能真正地形成舆论的力量。这样的组织可以是民间组织,因为民间组织才能更好地从民众的需求出发来进行监督。而且这种监督需要有纪律的监督,并不是需要监督时才开始监督,需要时时处处监督,防范于未然。

2、对网络媒体实施分数制

关于分数制的问题,它最早是澳大利亚的一种广播电视制度,是对媒体进行打分,严格规定相关的节目引进准则,以保护本国文化。这也同样可以运用到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当中来。网络当中以各大网站为单位,进行评分制,严格规定评分的准则,包括加分和扣分两项,每年年末进行年度统计,得分为正的将会获得政府的津贴和相关的广告投放,而得分为负的将进行相应的处罚。

实施分数制,需要明确规定加分和扣分的标准。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界定:信息的真实性、信息的服务性、信息的知识性、信息的文化传承性、广告投放与有效信息的比例不能超过5%。符合则加分,不符合就扣分。

3、政府制定法律规范网络使用

网络舆论绑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政府的监管,正是因为少了法律约束就导致谣言四起并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反而是愈演愈烈。我国在制定网络法律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滞后的。制定法律,规范使用网络,这里就包括如何实施的问题,因为网络上多是匿名发信息,除了部分媒体网站和明星的实名制之外,基本都是匿名讨论,很难调查信息的发出者,所以,要规范网络就要从实名制做起,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微博事件,微博也开始了向实名制迈进。另外要做到惩罚透明,因为有些人可能因为言论获罪,但是要把握好这个度,要明确什么样的言论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破坏力才能论罪,法律需要对此清晰说明,不然将会矫枉过正。

网络媒体所形成的舆论绑架反映了社会大背景下的网民素质不高,网民心理缺乏正确的疏导,网络缺乏监管,网络教育跟不上网络发展步伐等一系列问题。

要避免网络媒体的舆论绑架,既需要提高网民素质,增强把关人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更需要完善国家的法律监管,对舆论领袖的培养,积极地应对舆论危机,这样才能真正地避免舆论绑架。


相关内容

  • [大象舆情]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
  • [最新成果]高校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机制的构建 编者按:高校网络是高校师生民意表达.信息交流.思想传播的重要场所,高校网络舆情状况与社会舆情状况既有共性, 又有特殊性.作为社会舆情的"激发者"与"引导者",高校舆情发展态势直接影响着社会舆情的整体走向.当前高校网 ...

  • 去道德化地看待网络舆情分析师
  • 去道德化地看待网络舆情分析师"持证上岗" 9月6日,<人民日报>评论部发表标题为"把握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的文章,指出领导干部要知网.懂网,乃至融入网络.改变网络的必要性.无独有偶,就在前一天,即9月5日,人社部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与人民网联合 ...

  • 新闻报道权的法律规制
  • 新闻报道权的法律规制 媒体的新闻报道权是其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媒体的新闻报道实现的是一种舆论监督作用.舆论监督的勃兴,肇始于美国大法官斯特瓦特创设的"第四权力理论".所谓的"第四权力"就是指新闻舆论.事实上,它不是国家权力,但随着新闻媒体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 ...

  • 社会化媒体时代商业银行舆情管理研究
  • 社会化媒体时代商业银行舆情管理研究 万至臻 [摘要]微博等新媒体的兴起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化媒体的时代.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显著特点就是每个人都拥有舆论制造与传播的条件,这给商业银行的舆情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如何应对社会化媒体时代的舆情环境,及时发现和预警各类舆情危机,借助新媒体树立商业银行形象 ...

  •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网络社会治理
  • 第12卷第5期2010年10月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12No.5Oct.2010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网络社会治理 曾润喜,王国华,陈强 (华中科技大学 摘 ...

  • 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发展.现状与引导
  • 民热切关注的聚焦点,是民 众议论的集中点,反映出一个时期网民的所思所想.互联网在为社会个体自由表 达个人意见.参与公共事务讨论 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为一些有害信息和杂音噪音提供了传播渠道,网络舆情 热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对 网络舆情热点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和谐的网络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 ...

  • 高校突发事件处置中网络舆情引导的预警机制
  • 摘 要 当前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舆情已超越了传统媒介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在新形势下,如何紧跟"新媒体"步伐,把握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环节.化解网络舆论危机 .妥善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正面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成功应对新兴媒体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工 ...

  • 浅议基层交警部门如何应对涉警网络舆情监控引导工作
  • 网络时代,在给我们带来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让我们承受着风险和挑战.作为基层公安交警部门,我们的言行举止同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往往也是舆论关注的焦点.有时,本来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寻常小事,如果被一些别有用心的群众借助网站.论坛.博客.贴吧等网络空间及QQ等新型媒介的传播,就很容易诱发群体性事件,给我们 ...

  • 大案回眸:前行的中国刑事法制[参数
  • [编辑推荐] 声 音 我站在历史的拐角 倾听那期待的声音 我仍在徘徊 因为我的心在犹豫 或许那声音只是一个 不经意的嘴唇嚅动 让我有了想过去的冲动 也或许 那真的是一个期待 我仍在犹豫 但脚步已奔向那个声音 只是想 看看那是不是希望 -- 时延安 从每个备受关注的案件中反思 记录法治进步的每个转圜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