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新解道德经第五十一集德之常以自然

德之常以自然

风萧萧

上回说到,老聃为弟子阐述了自己所参悟的生死之道。老聃告诉关尹子,真正能够善摄生死之道者,皆是从道而生、含德而养、融入万物之形、随顺自然之势者,既非流俗之徒,也非避世之人。

关尹子听罢,怯怯的说道,老师所言善摄生者“从道而生”,有何深意?弟子认为,既然道为万物之宗,万物莫不由道所生,那么生而为人,对于生死之道,善摄与否,难道不都是从道而生啊!

老聃听了,哈哈大笑道,人皆知生而不知死,如今你却是知死而不知生啊?为了向你说明从道而生与由道所生的区别,我不得不借用一下常人的分别观念。

从者,顺也!万物诚然无不由道所生,但亦由顺道与逆道之别呀。

应时应地应形应势所生,是由道所生;非时非地非形非势所生,也是由道所生。要知道,“道法自然”,在大道而言,并没有什么顺之与逆之的区别,从来都没有可弃之物、没有可弃之人,顺我也好,逆我也罢,那是你的事,你要生便生,我不会因你的“从”而稍加拔擢,也不会因你的“逆”而多加阻挡。能否生的出来,生出来能否活的下来,活下来能否活得长久,也都是你自己的事,与大道何干?大道只是依循自然而已。

唯有真正的善摄生者,知道这从道而生的“从”字,对于把握生死之道是多么的至关重要。我们上次所说的那些本该长寿的“生之徒”,大概便是从道而生者,那些本就属于短命的“死之徒”,大概便是那些逆道而生者。

无论从之而生还是逆之而生,万物由道化生之际,便是万物彼生之终、此生之始。

然而,万物生则生矣,只是此生的长短寿夭,却是大不相同,上有千年之龟,中有百年之人,下有朝晦之菌,既便是同种同类也是各不相同,以人而言,长有尽享天年,中有半百之寿,短有胎死腹中。究其因,则不但与其先天道生之顺逆相关,也与其后天德养之厚薄有关。

正所谓,天地万物皆为“道生之,德畜之”是也。

我们曾经说过,失道而后德。大道化生万物之后,便隐匿于万物,消失于无名无形。万物之畜养,便有懒于万物自身的中和之德是否厚实。德之畜养万物,犹如阳光水土之畜养草木,全赖适中而已,过少不足、过多则滥,皆不足以畜养。至中则为厚实,有偏则为虚薄。厚实之德长养万物,虚薄之德不足以长养反有害于物之长养。

关尹子又问道,道生万物,而又继之以德,畜养万物,是言道德乃万物之本。然而,道德无形,不可见闻,那善摄生者又是如何体察大道而达于厚德的呢?

老聃道,此言差矣,我们常言道德无形者,乃是不拘于特定之形而已,并非真无形也。只是

大道善隐、上德不德,故而以常人之肉眼凡耳,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而已。道生万物又隐于万物,德养万物亦隐于万物。道德因任万物而之形体,而见其形。欲见道德之真形,只需反观万物!又何需茫茫然追求于万物之外。

此所谓,道德之形皆乃“物形之”也。

关尹子再问,既然道德因物而见其形,那么,体现道德的万物之形体,又是因何而成呢?

老聃叹了口气,说道,我早就说过,这大道并非言语相传可得之,果不其然呀。万物之形体因何而成的问题,我们不是早就给你讲过那“一二三”的演变过程吗?何其忘之速也!

万物之形体得以生成,皆在于道体一冲虚之气,周行不怠。冲虚之气内含阴阳,阴阳分化和合,消长激荡。和合相聚而成物之形,分化消散而亡物之形,仅此而已。道德因任天地万物之形见其形体,反过来,万物也因任道德一气运行之势而成其形体。

此所谓,万物之形皆因“势成之”也!

所谓因势而成者,非物之有意而成也,乃是受大道一气流行之势所凌逼,不得已而为之、而成之。天地万物,皆因大道运行之势,不得已而生、而长、而消、而亡,而非万物有意要生、要长、要消、要亡,便可成之。

放眼茫茫宇宙,遍观天下万物,其生长消亡,又有哪个不是从道而生、蓄德以养、品物流形、因势而成呢?因此,在这宇宙万物之中,除我们这自视为万物之长、四大之一的人类之外,恐怕再也没有不以道为尊、不以德为贵的了。

此所谓,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然而,大道之尊、大德之贵,并非源于其自视为万物主宰,从而对万物发布权威的命令和刻意的安排,而是源于其自然本体,一切因任万物之形,使万物随顺一气流行之势,自然而然地融入生、长、消、亡的生死轮回之中。万物之成,虽不得已,皆因势而成,纯属自然而已。

人常言,水到自然渠成。渠成之功,非渠之有意而为有意而成,乃是因水到之势不得不成;虽说因水势而不得不成,却又是自然而成,绝非水之刻意命令,欲成一渠。

又常言,瓜熟自然蒂落。蒂落之功,非蒂之有意而为有意而落,乃是因瓜熟之势不得不落;虽说因瓜熟而不得不落,却又是自然而落,绝非瓜之刻意命令,欲落一蒂。

此所谓,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反观人世之间,至尊至贵者,莫若侯王卿相,然其皆乃人为所命之,绝非自然天成之尊贵。倘不能以下为基、以贱为贵,则人可命之,也可夺之,岂足尊贵。

唯有那善摄生者,能够尊道以滋生其本,贵德以畜养其性,品物因势,以长育其形体,成熟其心智,养护其精神使不受外物之害。

正所谓,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此等得道之圣人,虽无候王之爵、卿相之位,却自然能够无名而尊、无位而贵。

一棵小草,在常人看来,有生之期不过四季而已,其命卑贱至极。然而,在得道之圣人看来,小草虽微,却也是道生德畜、长育成熟、地养天覆,故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虽历经万劫,也能生生不息。其生命之中自然存在的道德本体,岂不令人尊之、贵之!

然而,大道之于万物,虽有生畜、长育、成熟、养覆之功,却能够功成而不居,皆视其为自然之造化,而不会视万物己有之私物。也不会因其生养万物的作为,而自恃有功。更不会因其长养万物,而以主宰者自居万物之上。我们称之为万物之宗、万物之母,皆是我们人为给她的名号而已,大道本身却从来没有这个想法。其德性,不可谓不玄妙深厚。

此正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圣人体此,不尊名贵位,只尊道贵德。他们抱一归无,以百姓心为心,任百姓各安其形、各遂其愿,自由自在的休养生息、生产生活,既不会将百姓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而任意盘剥掠夺,也不会以百姓的主宰者自居而随意发号施令。如此的德性,方才称得上随顺大道的玄妙深厚之德。具备如此大道玄德之圣人,则不但可以称得上善摄己生者,也可称得上善摄天下苍生者。

附《道德经》原文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德之常以自然

风萧萧

上回说到,老聃为弟子阐述了自己所参悟的生死之道。老聃告诉关尹子,真正能够善摄生死之道者,皆是从道而生、含德而养、融入万物之形、随顺自然之势者,既非流俗之徒,也非避世之人。

关尹子听罢,怯怯的说道,老师所言善摄生者“从道而生”,有何深意?弟子认为,既然道为万物之宗,万物莫不由道所生,那么生而为人,对于生死之道,善摄与否,难道不都是从道而生啊!

老聃听了,哈哈大笑道,人皆知生而不知死,如今你却是知死而不知生啊?为了向你说明从道而生与由道所生的区别,我不得不借用一下常人的分别观念。

从者,顺也!万物诚然无不由道所生,但亦由顺道与逆道之别呀。

应时应地应形应势所生,是由道所生;非时非地非形非势所生,也是由道所生。要知道,“道法自然”,在大道而言,并没有什么顺之与逆之的区别,从来都没有可弃之物、没有可弃之人,顺我也好,逆我也罢,那是你的事,你要生便生,我不会因你的“从”而稍加拔擢,也不会因你的“逆”而多加阻挡。能否生的出来,生出来能否活的下来,活下来能否活得长久,也都是你自己的事,与大道何干?大道只是依循自然而已。

唯有真正的善摄生者,知道这从道而生的“从”字,对于把握生死之道是多么的至关重要。我们上次所说的那些本该长寿的“生之徒”,大概便是从道而生者,那些本就属于短命的“死之徒”,大概便是那些逆道而生者。

无论从之而生还是逆之而生,万物由道化生之际,便是万物彼生之终、此生之始。

然而,万物生则生矣,只是此生的长短寿夭,却是大不相同,上有千年之龟,中有百年之人,下有朝晦之菌,既便是同种同类也是各不相同,以人而言,长有尽享天年,中有半百之寿,短有胎死腹中。究其因,则不但与其先天道生之顺逆相关,也与其后天德养之厚薄有关。

正所谓,天地万物皆为“道生之,德畜之”是也。

我们曾经说过,失道而后德。大道化生万物之后,便隐匿于万物,消失于无名无形。万物之畜养,便有懒于万物自身的中和之德是否厚实。德之畜养万物,犹如阳光水土之畜养草木,全赖适中而已,过少不足、过多则滥,皆不足以畜养。至中则为厚实,有偏则为虚薄。厚实之德长养万物,虚薄之德不足以长养反有害于物之长养。

关尹子又问道,道生万物,而又继之以德,畜养万物,是言道德乃万物之本。然而,道德无形,不可见闻,那善摄生者又是如何体察大道而达于厚德的呢?

老聃道,此言差矣,我们常言道德无形者,乃是不拘于特定之形而已,并非真无形也。只是

大道善隐、上德不德,故而以常人之肉眼凡耳,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而已。道生万物又隐于万物,德养万物亦隐于万物。道德因任万物而之形体,而见其形。欲见道德之真形,只需反观万物!又何需茫茫然追求于万物之外。

此所谓,道德之形皆乃“物形之”也。

关尹子再问,既然道德因物而见其形,那么,体现道德的万物之形体,又是因何而成呢?

老聃叹了口气,说道,我早就说过,这大道并非言语相传可得之,果不其然呀。万物之形体因何而成的问题,我们不是早就给你讲过那“一二三”的演变过程吗?何其忘之速也!

万物之形体得以生成,皆在于道体一冲虚之气,周行不怠。冲虚之气内含阴阳,阴阳分化和合,消长激荡。和合相聚而成物之形,分化消散而亡物之形,仅此而已。道德因任天地万物之形见其形体,反过来,万物也因任道德一气运行之势而成其形体。

此所谓,万物之形皆因“势成之”也!

所谓因势而成者,非物之有意而成也,乃是受大道一气流行之势所凌逼,不得已而为之、而成之。天地万物,皆因大道运行之势,不得已而生、而长、而消、而亡,而非万物有意要生、要长、要消、要亡,便可成之。

放眼茫茫宇宙,遍观天下万物,其生长消亡,又有哪个不是从道而生、蓄德以养、品物流形、因势而成呢?因此,在这宇宙万物之中,除我们这自视为万物之长、四大之一的人类之外,恐怕再也没有不以道为尊、不以德为贵的了。

此所谓,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然而,大道之尊、大德之贵,并非源于其自视为万物主宰,从而对万物发布权威的命令和刻意的安排,而是源于其自然本体,一切因任万物之形,使万物随顺一气流行之势,自然而然地融入生、长、消、亡的生死轮回之中。万物之成,虽不得已,皆因势而成,纯属自然而已。

人常言,水到自然渠成。渠成之功,非渠之有意而为有意而成,乃是因水到之势不得不成;虽说因水势而不得不成,却又是自然而成,绝非水之刻意命令,欲成一渠。

又常言,瓜熟自然蒂落。蒂落之功,非蒂之有意而为有意而落,乃是因瓜熟之势不得不落;虽说因瓜熟而不得不落,却又是自然而落,绝非瓜之刻意命令,欲落一蒂。

此所谓,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反观人世之间,至尊至贵者,莫若侯王卿相,然其皆乃人为所命之,绝非自然天成之尊贵。倘不能以下为基、以贱为贵,则人可命之,也可夺之,岂足尊贵。

唯有那善摄生者,能够尊道以滋生其本,贵德以畜养其性,品物因势,以长育其形体,成熟其心智,养护其精神使不受外物之害。

正所谓,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此等得道之圣人,虽无候王之爵、卿相之位,却自然能够无名而尊、无位而贵。

一棵小草,在常人看来,有生之期不过四季而已,其命卑贱至极。然而,在得道之圣人看来,小草虽微,却也是道生德畜、长育成熟、地养天覆,故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虽历经万劫,也能生生不息。其生命之中自然存在的道德本体,岂不令人尊之、贵之!

然而,大道之于万物,虽有生畜、长育、成熟、养覆之功,却能够功成而不居,皆视其为自然之造化,而不会视万物己有之私物。也不会因其生养万物的作为,而自恃有功。更不会因其长养万物,而以主宰者自居万物之上。我们称之为万物之宗、万物之母,皆是我们人为给她的名号而已,大道本身却从来没有这个想法。其德性,不可谓不玄妙深厚。

此正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圣人体此,不尊名贵位,只尊道贵德。他们抱一归无,以百姓心为心,任百姓各安其形、各遂其愿,自由自在的休养生息、生产生活,既不会将百姓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而任意盘剥掠夺,也不会以百姓的主宰者自居而随意发号施令。如此的德性,方才称得上随顺大道的玄妙深厚之德。具备如此大道玄德之圣人,则不但可以称得上善摄己生者,也可称得上善摄天下苍生者。

附《道德经》原文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相关内容

  • 文海新解道德经二十三道之希言自然
  • 道之希言自然 一易堂 风萧萧 听得老师关于"曲全枉直"的一番介绍,关尹子不住点头,并对老师说道,这不就是老百姓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嘛---委曲求全,还真是很有"道"理的呀.委曲求全-------曲则全,妙,实在是妙.这句话既非三皇五帝的语录,也非当今王公天子的 ...

  • 文海新解道德经第五十二集德之守母袭常
  • 德之守母袭常 风萧萧 上回说到,老聃告诉关尹子,真正的圣人,深体道尊德贵之要妙,常守自然之德,随顺自然之道,故能品物流形,因势成事.不但善摄己生,更能善摄天下苍生. 关尹子听罢,对老聃说道.怎耐弟子在这名利场中浸润日久,虽然常抱修道畜德之心.绝名弃利之志,却始终到不得老师所言的至道玄德之境界.还望老 ...

  • 文海新解道德经三十一道之恬淡为上
  • 道之恬淡为上 一易堂 风萧萧 上回说到,关尹子向师父请教以道佐君之要义,老聃告知,以道佐君,最重要的就是让国君掌握三去法门,免受欲望所驱,放弃先军思想.其因有三,一则兵事好还,二则兵凶战危,三则强兵非道. 关尹子听后,进而说道,但是老师也说到,圣人治理天下,虽不可穷兵黩武,但有时也不得已而用兵,以便 ...

  • 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新解
  • "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新解 摘要:本文从爱情婚姻本身探讨的艺术价值.认识作用.现实意义,因为这是作者写作的初衷.当然.在阶级社会里,个人的思想.道德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曹雪芹在爱情婚姻的具体描写上.尽情地发泄真情.虽然字里行间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 ...

  • 福娃公益广告词
  • 爱心公益广告词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节省一分零钱,献出一份爱心,温暖世间真情. 涓滴之水成海洋,颗颗爱心变希望. 你帮,我帮,大家帮:同一首歌,大家唱. 尚善若水,厚德载物. 时代在变,时间在变,不变的是我们的关怀. 送出一份爱心,收获明媚阳光.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献出一份爱, ...

  • 新解[远大前程]之人物塑造
  • 新解<远大前程>之人物塑造 作者:李红艳 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12期 [摘要]本文联系狄更斯晚年的创作思想和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现状,运用传统的道德哲学分析法,透过不同的视角,重新评述<远大前程>中的人物:认为作者塑造一系列人物,其最重要目的是为了烘托主人 ...

  • 论语新解读后感
  • 德才兼备堪为君子 --读<论语新解>有感 护理学院 护理专业 滨江二班 学号:[**************] 阮珮琼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人生经验和智慧的高度浓缩,是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作,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在我们中学的语文学习中,都 ...

  • 柳宗元永州诗研究
  • 柳宗元永州诗研究 [ 作者:曾宿娟 转自:硕博文库 已阅:1298 时间:2006-10-11 录入:caosanshang ]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在职进修硕士班,2005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柳宗元永州诗研究 [文章作者]曾宿娟 ...

  • "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新解
  • 摘要:本文从爱情婚姻本身探讨<红楼梦>的艺术价值.认识作用.现实意义,因为这是作者写作的初衷.曹雪芹在爱情婚姻的具体描写上,尽情地发泄真情,虽然字里行间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印痕,但仍不失长久的价值.今天评论<红楼梦>,如果仅从"反封建"的社会层面上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