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八连增",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我国粮食“八连增”,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 人民日报 》( 2012年06月20日   01 版)

“今年一亩小麦收个千把斤没问题,又是一个丰收年。”49岁的山东郯城农民王善成今年种了400多亩小麦,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说这话时,老王黝黑的脸庞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眼下我国不少小麦主产区机收工作已接近尾声。今年山东的5400多万亩小麦有望再夺丰收。除了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其他小麦主产区今年也有望丰收增产。

不久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今年大规模跨区机收启动活动上表示,今年全国夏粮将喜获丰收,单产有望创历史新高。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分析,今年夏粮面积增加、单产提高,全国夏粮总产有望创历史新高,冬小麦有望实现连续9年增产。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不仅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八连增”,而且首次站上了1.1万亿斤的新台阶。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从2004年恢复增产以来,8年累计增产2810亿斤,年均增产350亿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时期之一;8年单产提高55.6公斤,年均提高7公斤,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单产提高最快的时期之一。

更令人欣喜的是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四个首次”——首次迈上1.1万亿斤的新台阶,首次连续5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连续8年增产,粮食人均占有量首次达到850斤的新水平。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八连增”对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连年丰收使供需相对平衡,老百姓心里有了底。相对于部分农产品价格的起伏,粮食价格一直没有大的波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回顾上世纪90年代,我国粮食连续迈上9000亿斤和1万亿斤两个台阶,缓解了粮食供求形势,有力保障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但是,自1998年粮食产量达到10246亿斤后,出现了连续5年下滑,粮食供求再次出现产不足需。这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从2004年起,中央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三农”工作,更加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促进粮食生产恢复发展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中央连续8年发布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从2004年的2626亿元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1万亿元左右,年均递增21%。其中粮食始终是这些强农惠农政策的重中之重,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四补贴”资金由2004年的145亿元扩大到2011年的1406亿元,全国平均每亩种粮补贴由不到10元增加到80多元。

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还决定从新粮上市起适当提高主产区2012年生产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此外,为改善和增强产粮大县财力状况,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中央财政继续增加了对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安排资金277.65亿元。

为了鼓励地方抓粮积极性,2005年起中央财政开始对产粮大县进行奖励补助,资金由最初的5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11亿元,累计安排奖励951亿元,1000多个产粮大县纳入奖励范围。此外,中央财政从2009年开始,还逐步取消了粮食风险基金的主产区地方配套,目前粮食主产区277亿元粮食风险基金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

在中央政策的带动下,各地也纷纷出台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政策,这些政策实惠之多、力度之大、调控之有效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粮食连续多年增产后,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要倍加珍惜农业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局面,决不能放松粮食生产。2011年以国务院名义组织开展了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形成了中央统筹、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的抓粮食生产的合力。

强化科技支撑是又一大稳粮“法宝”。近几年国家构建了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探索了高产创建这一大面积集成推广实用技术的新途径,启动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有新的提高,2011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3.5%,有效提升了粮食生产科技支撑能力。

我国粮食“八连增”打破了延续多年的粮食三年一减的不稳定周期,粮食安全基础得到进一步强化。2004年以来,国家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先后启动实施了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新增千亿斤粮食能力建设、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等一批新的改善粮食生产基础设施的重点项目,极大地改善了粮食主产省区及非主产省区商品粮集中产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为加速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夯实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  记者潘林青、董峻)

我国粮食“八连增”,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 人民日报 》( 2012年06月20日   01 版)

“今年一亩小麦收个千把斤没问题,又是一个丰收年。”49岁的山东郯城农民王善成今年种了400多亩小麦,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说这话时,老王黝黑的脸庞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眼下我国不少小麦主产区机收工作已接近尾声。今年山东的5400多万亩小麦有望再夺丰收。除了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其他小麦主产区今年也有望丰收增产。

不久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今年大规模跨区机收启动活动上表示,今年全国夏粮将喜获丰收,单产有望创历史新高。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分析,今年夏粮面积增加、单产提高,全国夏粮总产有望创历史新高,冬小麦有望实现连续9年增产。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不仅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八连增”,而且首次站上了1.1万亿斤的新台阶。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从2004年恢复增产以来,8年累计增产2810亿斤,年均增产350亿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时期之一;8年单产提高55.6公斤,年均提高7公斤,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单产提高最快的时期之一。

更令人欣喜的是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四个首次”——首次迈上1.1万亿斤的新台阶,首次连续5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连续8年增产,粮食人均占有量首次达到850斤的新水平。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八连增”对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连年丰收使供需相对平衡,老百姓心里有了底。相对于部分农产品价格的起伏,粮食价格一直没有大的波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回顾上世纪90年代,我国粮食连续迈上9000亿斤和1万亿斤两个台阶,缓解了粮食供求形势,有力保障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但是,自1998年粮食产量达到10246亿斤后,出现了连续5年下滑,粮食供求再次出现产不足需。这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从2004年起,中央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三农”工作,更加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促进粮食生产恢复发展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中央连续8年发布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从2004年的2626亿元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1万亿元左右,年均递增21%。其中粮食始终是这些强农惠农政策的重中之重,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四补贴”资金由2004年的145亿元扩大到2011年的1406亿元,全国平均每亩种粮补贴由不到10元增加到80多元。

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还决定从新粮上市起适当提高主产区2012年生产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此外,为改善和增强产粮大县财力状况,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中央财政继续增加了对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安排资金277.65亿元。

为了鼓励地方抓粮积极性,2005年起中央财政开始对产粮大县进行奖励补助,资金由最初的5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11亿元,累计安排奖励951亿元,1000多个产粮大县纳入奖励范围。此外,中央财政从2009年开始,还逐步取消了粮食风险基金的主产区地方配套,目前粮食主产区277亿元粮食风险基金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

在中央政策的带动下,各地也纷纷出台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政策,这些政策实惠之多、力度之大、调控之有效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粮食连续多年增产后,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要倍加珍惜农业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局面,决不能放松粮食生产。2011年以国务院名义组织开展了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形成了中央统筹、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的抓粮食生产的合力。

强化科技支撑是又一大稳粮“法宝”。近几年国家构建了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探索了高产创建这一大面积集成推广实用技术的新途径,启动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有新的提高,2011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3.5%,有效提升了粮食生产科技支撑能力。

我国粮食“八连增”打破了延续多年的粮食三年一减的不稳定周期,粮食安全基础得到进一步强化。2004年以来,国家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先后启动实施了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新增千亿斤粮食能力建设、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等一批新的改善粮食生产基础设施的重点项目,极大地改善了粮食主产省区及非主产省区商品粮集中产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为加速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夯实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  记者潘林青、董峻)


相关内容

  •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1]1
  • 2012年2月1日,以"农业科技"为要害词的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也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持续发布的第9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今年的一号文件新意亮点何在,有哪些新论述.新思路.新举动? 亮点一 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地 ...

  • 申论写作范文欣赏(2012年)
  • 申论范文欣赏 范文(一)创新人才需创新培养 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强大的自主创新体系,最关键的环节和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从中国当前现实来看,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系统化的制度体系,并有必要将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一种培养创新型人才并使之 ...

  • 201陈雷在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陈雷在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认真总结经验 超前安排部署 全力做好2012年防汛抗旱减灾工作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 陈雷 (2012年2月2日) 同志们: 2011年是我国水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防汛抗旱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中央先后出台1号文件.召开最高规格水利工作会 ...

  • 2011年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监测报告
  • 2011年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监测报告 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八连增,产量创新高达到11424亿斤.至此,我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达到1万亿斤上.我国粮食总量供需基本平衡,但品种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当前,小麦产略大于需,但优质小麦供给不足:稻谷产需基本平衡,但籼稻有余,粳稻不足:玉米消费需求增长较快, ...

  •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反思
  • 核心提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带来的粮食增产是"结构性"增长,在主粮产量和播种面积不断增加的同时,辅粮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若把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等农产品的进口量考虑进来,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实在不容乐观. 2012 年两会期间,数位代表对未来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表示担忧.如 ...

  •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出自毛泽东1963年8月1日写的一首<杂言诗・八连颂>.<八连颂>传颂的是"南京路上好八连"几十年"为人民"且"拒腐蚀,永不沾"等精神,但诗的意境最后落在&quo ...

  • 学习两会精神思想汇报
  • 四海借力风帆劲,春风拂面笑颜开.三月,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承载着百姓的寄托和希望,肩负着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带着各自的议案,从全国各地奔赴北京,齐聚一堂.共商国是,为祖国发展献计谋,为普天苍生请民愿.每年的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不仅是我国政治上的盛会,也是我国加快发展,关注民生,健全和完善 ...

  • 现代农业发展视野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 ● 朱信凯 美国三分之二的农作物种植区正遭遇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旱灾,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粮仓正面临减产挑战,由此,这个备受多重危机折磨的世界或许又要开始经历一场新的危机--粮食危机. 美国是全球玉米.小麦和大豆的最大出口商,特别是玉米,美国的出口量占全球出口量的一半以上,而目前美国农业部预计玉米 ...

  • 三支一扶复习材料
  • 农业科技成为2012年一号文件的关注点 农产品持续稳定供应依然是核心目标,产地卖难,销地喊贵的局面依然存在 城市居住人口首次在比例上超过农村居住人口 要解决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实现扩大内需.推进节能减排.化解地方债务 2012年中国经济急需解决四大问题 2012年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很多,既要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