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一扶复习材料

农业科技成为2012年一号文件的关注点

农产品持续稳定供应依然是核心目标,产地卖难,销地喊贵的局面依然存在

城市居住人口首次在比例上超过农村居住人口

要解决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实现扩大内需、推进节能减排、化解地方债务

2012年中国经济急需解决四大问题

2012年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很多,既要考虑稳定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又要吸取2009年的教训避免因为保增长而产生新的问题。真正要做到长短兼顾,至少需要从战略高度思考并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如何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二是如何实现国内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扩大内需。三是如何更好地推进节能减排。四是如何化解地方债务,解决制约地方政府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

(一)构建国际经济的双循环模式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次世界经济调整,国家、金融机构、个人资产负债表都需要重建,中国的传统贸易伙伴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低速增长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面临两个现实任务,一是开辟新的市场,二是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这就有

必要改变目前的单循环模式,构建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的双循环模式。

目前的单循环模式可以简单总结为从原材料提供国家进口资源和配件进行生产,然后再出口给包括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制成品消费国。从而形成对制成品消费国的巨额顺差,对资源和零配件进口国的巨额逆差。因此,需要借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契机,推动单循环模式向双循环模式转变。既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总量平衡,也实现中国对消费国以及资源和零配件提供国的贸易平衡。对于消费国,中国要积极创造条件,扩大从发达国家高科技产品进口,提升国内装备水平;对于资源国(零配件提供国),中国要通过工程承包、对外投资等方式,扩大产品出口。

(二)建立国内经济的良性循环模式

要扩大内需,实现中国经济外需主导向内需主导的转变,客观需要对现有的主要服务于外向型经济的国内分工模式进行战略转变。这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以投资促消费,实现投资和消费的良性互动

以投资促消费的第一个考虑是立足于中国人口的国情,高投资还将持续。在此背景下,第一,可以代替出口,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第二,提高消费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有助于提高消费。我国转型的目标是扩大消费,实现内需主导,但是消费条件

的不足会阻碍消费的提升,而通过加大投资,改善消费条件,有助于把潜在在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的消费。第三,优化产业结构,消费性投资在带动相关投资的同时,带动消费性产业发展,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

2、根据东中西部的比较优势,实现国内区域的合理分工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部地区积累了大量资本,形成了比较齐全的产业配套条件。同时,刚开始开发时相对比较低廉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也变得相对比较昂贵。立足于这种要素优势,应积极鼓励东部地区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服务型行业。经济发展水平高,居民消费能力强,从需求角度看,也应该努力将我国东部地区发展为“消费基地”。

相比东部地区而言,我国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偏低,土地、资源丰富,成本也相对较低。中西部大开发战略吸引了更多人口西迁,外商直接投资也逐渐向西部转移。应抓住机遇,将我国中西部建设(002302,股吧)成为“生产基地”。

这既顺应了不同地区发展当地经济的要求,也有助于发挥各地的优势,形成以生产促进消费,以消费带动生产的内循环格局。

(三)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

根据国家和工信部十二五主要节能减排目标,从实际执行看,情况并不理想。节能任务出现欠账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耗能行业增长较快。那么,2012年必须加大实施节能减排的力度。通过尽快理顺要素价格,提高污染物排放收费标准,以及严格落后产能淘汰、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减排评估来把节能减排落到实处。

(四)解决地方投资资金来源问题

从现在来看,在房地产调整的大背景下,土地财政可能难以维继,寻找新的资金筹措渠道十分关键。

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1、允许发行地方债。2011年10月份财政部已经发布《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上海、深圳、广东、浙江四地获国务院批准试点自行发债,实施情况不错,试点地区和试发规模可以逐渐扩大;2通过盘活存量的国有资产,来应对未来的公共事业型或地方建设型资本性的支出;3、尽快完善地方税制,房产税、资源税、部分的营业税转增值税等,都可以成为地方政府新的税收来源。长远看来,只有建立和地方事权相匹配的税收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和基本建设资金来源问题。  3月9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对参加全国两会的记者表示,

201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1424亿斤,首次登上11000

亿斤的新台阶;人均占有粮食首次达到了850斤,超过粮食人均800斤安全标准线;除了粮食以外,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等十大农产品也是全面增产,这是16年以来的首次。 从数量上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大国,但是离农业强国的标准还很远。

农业研发投入不足1%

中国土地的单产水平还低于世界先进水平。2011~2012市场年度,美国平均每公顷大豆产量为2.79吨;巴西每公顷大豆产量为2.88吨。中国每公顷大豆产量仅1.76吨,美国单位面积产量比国产大豆高出58.5%。

决定单位产量的高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种子,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种业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与美国孟山都等跨国种业巨头相比寒碜得可怜。

孟山都公司每年投入新种子研发的费用占收入的比例在

10%左右,我国农业企业科研投入多数占收入的比例不足1%,部分上市公司研发领域的投入甚至是空白。

“这是长期以来农业积贫积弱的重要表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张利庠教授认为,由于技术研发投入

巨大,农业企业又面临着双重风险,我国大部分农业企业缺少资本,也不愿投入科研。

同时,新技术一旦投放市场,马上就被仿制,冒牌货成本和价格都很低。这导致部分农业企业的投机心理严重,缺乏科研投入动力。有种业界人士表示,国内包括一些种业类上市公司在内,宁愿花钱从外部买品种,也不愿意自己投入资金研发新种子,因为自主研发风险大,短期收益没有买种子高。

另一方面,国家对企业科研也缺乏足够投入与有效引导。一份2011年的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财政对农业科研的公共投资强度一直处在占农业GDP的0.25%左右,与目前国际平均水平1%相比有较大差距,不仅明显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国家创新体制与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也阻碍了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据了解,我国的农业科研体系基本上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立,机构学科、专业重复设置,分工不明确,跨部门、跨专业合作项目少。在这个科技创新体系中,实际上并没有设计或预留涉农企业的位置。一些科研单位往往直接进入商业化开发,导致企业很难从科研单位获得育种材料、方法等基础性研究成果,进一步开展产业化应用研究。

加工业反向拉动农业现代化

中国的绝大多数土地以非常零散的形式分配给了数以亿计的农民,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人只有不到1亩土地,土地无法给农民提供足够多的收入,因此农民也不愿意花大价钱去买优质的种子,进行土地整理,完善灌溉设施,中国农业的上游缺乏科技创新的动力。

而处于农业下游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创新动力,并以自下而上的形式作用到农业上游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推动整个农业的现代化。

益海嘉里集团是一家华人创办的粮油企业,总部在新加坡,该集团2006年成立种业公司,开展种子研发业务,如今已拥有包括佳木斯益海种业有限公司在内的五家种业公司。益海嘉里的老对手中粮集团不甘示弱,在2011年宣布投资近32亿元建立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双汇集团也在加大对养猪业的研发投入。 益海嘉里、中粮集团、双汇集团处于农业的下游环节,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已经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农业上游的种植业、养殖业仍然处于“小、散、乱”状态,上下游的现代化呈现出脱节的迹象。一位业内人士曾对本报记者感慨,像北方的一些地区,可能每个县种植的小麦品种都不一样,各家各户的施肥、田间管理也不一样,收获期有早有晚,导致加工出来的面粉品质不均,而企业需要提供质量稳定的标准化产品,导致加工企业不得不介入小麦品种的开发和推广。

“一家企业要想在行业中领跑,就必须依靠科研。”如果说以前哪家农业企业率先投入科技有可能为整个行业埋单,那么随着市场环境与国家政策的变化,企业要想立足,就必须改变“拿来主义”的现状。

“如果你不愿意的话,过去还能混,现在就得死。”张利庠说。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位置”,意味着国家将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先对重点项目进行扶持,再增加对中小企业投入,最终促使企业科研投入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对农业企业来说,这正是一个提升自身科研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机会。

张正河指出,企业可与科研单位进行“联姻”,相互合作增强科技成果转换率。对于企业自主研发,几百万产值以内的中小企业目前没有能力,以模仿为主就好,但像中粮集团、北大荒等龙头企业有必要成立研发部门,摆脱依赖国外技术的被动局面。

2012年中央将聚焦农业科技问题

2011年12月28日 05:57 已有143人阅读 字号:T | T 复制链接 打印

[世华财讯]一年一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7日起在北京举

行。围绕“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命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阐述了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继续做好“三农”工作需要把握好的若干重大问题。

温家宝提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

温家宝说,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有必要、也有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要精心设计征地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开展相关工作,明年一定要出台相应法规。”

从昨日会后新华社所发通稿的内容来看,此前各界翘首期盼的农业科技议题,涉及的并不多。对此,农业部相关人士昨日透露,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今天会公布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内容。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2004年至2011年,中央已经连续发布了8份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还是“三农”,2011年聚焦水利建设,而2012年将会聚焦农业科技。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孔祥智昨日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或将就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具体部署。

孔祥智还透露,12月29日,农业部将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农村土地产权的确权到户问题。

“政策用尽靠科技”

孔祥智告诉早报记者,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有两个大的背景,一是粮食在实现历史罕见的八连增之后,未来怎么办?二是农民收入在实现大幅增长之后,如何保持?

“这两个问题将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孔

祥智说。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院长胡必亮告诉早报记者,虽然目前中央一号文件还没有公布,但是可以预见,国家会出台实际的政策措施来解决农业科技的问题。事实上,中央一号文件前几年比较关注政策,而现在则越来越务实,每年聚焦一个主题,方便基层来执行,也反映了随着国家农村改革的深入,对解决问题也由虚到实。

今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胡必亮认为,这种增长一是靠改良品种,二是靠增加单产,其中科技是关键,未来要想保持继续增长,最终的出路还是靠科技。

胡必亮告诉早报记者,纵观中国农业多年来的发展,长期是靠政策来推动,包括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废除农业税等。

“但是我认为,解决粮食产量和质量的最终出路还是靠农业科技,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多地少的国家,土地和农业资源有限,提高单产是最有效的手段。”胡必亮说。

“此前中国的粮食增产很大程度上是靠政策因素,现在政策已经基本用尽了,以后农业发展还是需要提高单产。今年中央一号文

件聚焦水利建设,明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核心的问题就是为了提高粮食单产。”孔祥智说。

“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

胡必亮认为,发展农业科技是一个大的命题,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是核心是解决创新的问题,包括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方面,很关键的是进行良种的培育以及推广工作,良种培育方面我们做得不好,而目前的推广工作做得更差。”胡必亮说。

胡必亮认为,在农业科技发展的机制方面,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国家做最高端的科技研发,这方面必须要持续地投入;二是地方各级政府提供社会服务,建立科技服务公司,为农民提供良种服务、育苗服务、金融服务;三是做好农业科技的大众化工作,政府应该把农业知识作为公共产品免费提供给社会,让农民了解最新的技术。

胡必亮告诉早报记者,传统农业是指狭义的农业生产,是为了解决食品的供应问题,主要是进行粮棉油和畜牧业的生产。而现代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其核心是保证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能不能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能买到所需的粮食,二是能不能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买得起所需的粮食。

“现在我们国家每年的粮食供应和需求在5.5亿吨左右,粮食安全处于非常紧张的平衡状态;并且农业生产大部分是靠天吃饭,一旦出现天灾,就会减产,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胡必亮说。

胡必亮还提出,国家推动农业科技的另外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维持农村稳定。

“现在我们的粮价太低,粮食生产也没有规模经济,四五个人的家庭只有六七亩地,收入很成问题。只有依靠科技才能把粮食的总产做大,这样一部分农民则可以种植经济作物,或者去进行粮食深度加工,或者外出务工,农村才能稳定发展。”胡必亮告诉早报记者。

此外,推动农业科技进步还可以缓解环境问题。“现在中国农业生产用了大量的农药和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但是利用科技的手段,可以改良品种,减少对农药化肥的依赖,还可以利用绿色化肥,这样污染就能降下来。”胡必亮说。 之前, 中信证

券 (600030:13.46, +0.11 , ↑0.82 ) 农林牧渔行业首席分析师毛长青曾向某权威财经媒体表示,化学农业对粮食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小。

“明年将推土地确权工作”

孔祥智称,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于农民增收的问题十分重视。他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途径:一是靠土地产出,二是靠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毕竟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

孔祥智表示,虽然目前中国的《土地承包法》、《物权法》明确了农民的土地权,但是土地产权还是集体所有, 农民也没有产权证。要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第一步工作就是要确权。

孔祥智还表示,目前国家已经做了很多准备,12月29日农业部将召开会议,专门研讨这一问题,并且将在明年陆续推进这项工作。

“确权以后,农民的土地将不容别人侵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此前的乱征地乱侵权行为。此外,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民因出让土地损失很大,确权后有望在补偿上有大的提高。”孔祥智表示。(

2012年我国农业发展问题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 2012-05-18 09:37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摘要:农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鼓励利用外资的重点行业,虽然外资给中国农业市场带来了优质种子等资源,却并未带来国内农业急需的科研成果、管理经验等核心竞争力。

农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鼓励利用外资的重点行业,虽然外资给中国农业市场带来了优质种子等资源,却并未带来国内农业急需的科研成果、管理经验等核心竞争力。相反,外资垄断农产品后产生的高价格、高风险“苦果”已逐步显现。具有千年农耕文明的泱泱大国,却面临着农产品失去控制权的威胁。国内知名猎头公司锐仕方达猎头介绍,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受控于外资,农业人才大量外流,中国农业正面临着新一轮的严峻挑战。

进入5月,一场全国范围的蔬菜价格涨价蔓延,来自全国各地的数据显示,在菜农环节,一些菜农处的大白菜批发价格,已经上涨了数倍。以上海浦东花木菜场为例,5月7日白菜零售价格已接近2.5元/斤高位,“白菜卖出了猪肉价”。一年前,由于菜贱亏本,山东菜农韩进用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39岁的生命。仅仅一年之后,大白菜的价格已经“卷土重来”,但韩进的生命已无法挽回。“地头菜贱,摊头菜贵”,今年白菜价格高涨违背常理,大量蔬菜价格的反季上涨,发人深省,显然,中国农民已

经无法掌控市场需求。

外资控制我国农产品市场并不是空穴来风。5月初是东北地区春耕密集期,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发现,作为全国大豆主产区的黑龙江省,大豆播种面积大幅减少,农民改种玉米的现象颇为普遍。黑龙江省某饲料厂总经理说,“很多企业为了保持饲料生产和销售的相对稳定,省外进口大豆价格高,企业也要买。”“市场公认国产大豆供不应求,但奇怪的是,一边是国产大豆卖不出去,要靠国储收购,一边却是进口大豆大幅增加。”归根结底,是国内大豆产业受控于外资,使整个产业链失去了上下游的互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大豆市场作为我国最早开放的农产品市场,3%的低关税、不设过渡期、没有进口数量限制,导致产量高、价格低的进口大豆快速占据中国市场。

早在2009年,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一位负责人表示,“我国8000多家种子企业,没有一家市场份额达市场总量的5%,前20强的销售额加起来还不如一个孟山都外资种业。”在吉林德惠等地,农民们要买国外公司“先玉335”玉米种子,不仅要提前半年预订,每袋还得交80元订金;以色列海泽拉公司的

“189”番茄、荷兰瑞克斯旺公司的“布利塔”茄子等外资公司农产品,每克的价格都在100元以上;有些外企甚至卖出了“1克种子1克金”的天价种子。可见,外资操纵市场越演越烈,中

国农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外资农产品不只占据了国内农产品市场,而且抢夺了农业人才,锐仕方达猎头介绍,很多中高级农业人才,包括育种专家、高级技术、质量总监以及营销总监等纷纷流向外企,由于外企名气高、发展空间大,很多拥有高学历和科研能力的农业人才跳槽到外企工作。更为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来自国家花高价培养的农业专业的大量高材生,在面临高薪资、优厚待遇、出国学习等机会的诱惑时直接选择了外资而非选择中国传统的农业科研所或种子公司。而在采访中,记者遇到一位省级农业科研人员,拥有硕士学位,他表示很想跳槽到国际知名的农业方面的外企工作,并已经在猎头网站上投递了简历,等待这样的机会降临。

大量农业人才的外流让一些国内农业公司一将难求,杭州一家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公司共有14家农场,每个农场至少配备两支团队,一支技术团队、一支销售团队。技术团队里,种植专家带领技术员研发新品种果蔬,进行病虫害防治,用物理方法生产绿色蔬菜水果;销售团队则负责果蔬的市场推广。“我们至少需要8名种植专家,派往全国各地。现在最发愁的是招聘不到团队带头人。公司目前只有4位专家在进行农技指导与管理,其中3位还是兼职,只有一位退休的老专家以全职方式留在公司。”负责人说。

有业内人士介绍,国内从事规模化农业产业经营,为挖掘农产品的附加值,规避食品安全问题,也希望通过生产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拓展高端农业市场。然而国内农业的质量管理和营销管理人才十分稀缺,甚至这方面的人才几乎不存在,有的企业从相近的食品行业挖人,但也不能完全替代。

198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提出了科技兴农战略思想,至今已经有13个年头,但是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依然十分落后,外资公司已经用最先进的农业市场经济武装自己,甚至占领国际市场,抢夺专业人才,而在中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一辈年龄偏大的人群,年轻人不愿从事农业生产或者和农业相关的工作。科学技术和高端人才的严重缺乏阻碍了中国新型农业科技的推广。

虽然外资农业给中国市场带来了优质的农产品资源,其提供的优质品种具有高产、质优的特点,但是我们引进的初衷是要给国内带来急需的科研成果、管理经验等核心竞争力,而如果因为引进了外资而丧失了市场、丧失了自主研发能力、丧失了价格控制能力,直至丧失了高端人才,丧失了核心竞争力,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掌握转变发展思路、抢回高级人才是真正

实现科技兴农的第一步。

锐仕方达猎头表示,话语权的丧失、人才流向外资给中国农业市场带来极大的风险,中国农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但是未来中国将走向农业职业化的道路势在必行,农业人口将继续减少,农业人才将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像美国一样降低劳动力依存度,实现农业外包,把土地外包给专业的公司运营,使用高科技、先进的设备进行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以人才和科技的振兴为先导,才能实现中国农业千年以来的跨越式蓬勃发展。

农业跨国公司对中国农业的投资:现状、问题与建议

收藏本文 分享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在农产品方面作出了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更为苛刻的承诺,同意不对农产品出口进行补贴,并承诺将对农民的国内支持总量限制在农业生产总值的8.5%,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国内支持总量却可达到农业生产总值的10%。农业条款上的让步以及中国采取的一系列兑现承诺的措施(如削减关税、降低补贴、减少非关税壁垒等),使得农业部门成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受冲击最大的部门。一、大型农业跨国公司对中国农业投资现状分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大型农业食品类跨国公司纷纷投资中国市场,经营领域涉及种子、化肥、农产品加工、销

售等产业链条各环节,经营区域遍及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其最新动态是直接到国内租地办农场,进入农业链条的种植环节。①1.农业跨国公司在我国农产品投入环节的扩张历程伴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大型农业跨国公司开始涉足我国农产品投入环节如种子、化肥等,并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研发能力、资本运作手段加快扩张,强势渗透进我国农业产业链的源头。下面以种子市场为例分析农业跨国公司的扩张历程。以孟山都

(Monsanto)公司、杜邦(Dupunt)公司、先正达(Syn-genta)公司、利马格兰(Lima(本文共计5页

近年来,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突破50万家,实有入社农户突破4000万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6%。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分布在种植、畜牧、农机、渔业、林业、民间传统手工编织等各个产业,助农增收明显,入社农户收入比非成员同业农户收入高出20%以上。

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十分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明确提出要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加大对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域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

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并且鼓励种子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加快培养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支持拥有全国性经营网络的供销合作社和邮政物流、粮食流通、大型商贸企业等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体系的建设经营,加快发展鲜活农产品连锁配送物流中心,支持建立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等一系列支持举措,合力促进农民增收。可以看出,党中央对我国的合作社发展发展是何等重视。

为了响应联合国于2012年国际合作社年在世界范围内举办以“合作社,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同时响应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办的“2012·国际合作社年在中国”的主题活动,突出合作社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探讨合作社发展的未来方向,组委会在成功举办2011《国际合作社日》纪念活动的基础之上,值此2012国际合作社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日之际,我们将于2012年7月7日至2012年7月9日在中国·北京举办此次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供销合作发展高层论坛暨第18届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管理高峰论坛。

通过举办高层论坛、合作社运营指导培训、基地参观和优势农产品推介、学习交流等活动,交流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经验,提供农民合作社在运营中问题的系列指导解决方案。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供销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

农产品批发营销企业之间等搭建对接合作的平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相衔接,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利益各方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农业科技成为2012年一号文件的关注点

农产品持续稳定供应依然是核心目标,产地卖难,销地喊贵的局面依然存在

城市居住人口首次在比例上超过农村居住人口

要解决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实现扩大内需、推进节能减排、化解地方债务

2012年中国经济急需解决四大问题

2012年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很多,既要考虑稳定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又要吸取2009年的教训避免因为保增长而产生新的问题。真正要做到长短兼顾,至少需要从战略高度思考并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如何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二是如何实现国内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扩大内需。三是如何更好地推进节能减排。四是如何化解地方债务,解决制约地方政府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

(一)构建国际经济的双循环模式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次世界经济调整,国家、金融机构、个人资产负债表都需要重建,中国的传统贸易伙伴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低速增长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面临两个现实任务,一是开辟新的市场,二是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这就有

必要改变目前的单循环模式,构建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的双循环模式。

目前的单循环模式可以简单总结为从原材料提供国家进口资源和配件进行生产,然后再出口给包括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制成品消费国。从而形成对制成品消费国的巨额顺差,对资源和零配件进口国的巨额逆差。因此,需要借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契机,推动单循环模式向双循环模式转变。既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总量平衡,也实现中国对消费国以及资源和零配件提供国的贸易平衡。对于消费国,中国要积极创造条件,扩大从发达国家高科技产品进口,提升国内装备水平;对于资源国(零配件提供国),中国要通过工程承包、对外投资等方式,扩大产品出口。

(二)建立国内经济的良性循环模式

要扩大内需,实现中国经济外需主导向内需主导的转变,客观需要对现有的主要服务于外向型经济的国内分工模式进行战略转变。这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以投资促消费,实现投资和消费的良性互动

以投资促消费的第一个考虑是立足于中国人口的国情,高投资还将持续。在此背景下,第一,可以代替出口,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第二,提高消费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有助于提高消费。我国转型的目标是扩大消费,实现内需主导,但是消费条件

的不足会阻碍消费的提升,而通过加大投资,改善消费条件,有助于把潜在在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的消费。第三,优化产业结构,消费性投资在带动相关投资的同时,带动消费性产业发展,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

2、根据东中西部的比较优势,实现国内区域的合理分工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部地区积累了大量资本,形成了比较齐全的产业配套条件。同时,刚开始开发时相对比较低廉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也变得相对比较昂贵。立足于这种要素优势,应积极鼓励东部地区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服务型行业。经济发展水平高,居民消费能力强,从需求角度看,也应该努力将我国东部地区发展为“消费基地”。

相比东部地区而言,我国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偏低,土地、资源丰富,成本也相对较低。中西部大开发战略吸引了更多人口西迁,外商直接投资也逐渐向西部转移。应抓住机遇,将我国中西部建设(002302,股吧)成为“生产基地”。

这既顺应了不同地区发展当地经济的要求,也有助于发挥各地的优势,形成以生产促进消费,以消费带动生产的内循环格局。

(三)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

根据国家和工信部十二五主要节能减排目标,从实际执行看,情况并不理想。节能任务出现欠账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耗能行业增长较快。那么,2012年必须加大实施节能减排的力度。通过尽快理顺要素价格,提高污染物排放收费标准,以及严格落后产能淘汰、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减排评估来把节能减排落到实处。

(四)解决地方投资资金来源问题

从现在来看,在房地产调整的大背景下,土地财政可能难以维继,寻找新的资金筹措渠道十分关键。

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1、允许发行地方债。2011年10月份财政部已经发布《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上海、深圳、广东、浙江四地获国务院批准试点自行发债,实施情况不错,试点地区和试发规模可以逐渐扩大;2通过盘活存量的国有资产,来应对未来的公共事业型或地方建设型资本性的支出;3、尽快完善地方税制,房产税、资源税、部分的营业税转增值税等,都可以成为地方政府新的税收来源。长远看来,只有建立和地方事权相匹配的税收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和基本建设资金来源问题。  3月9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对参加全国两会的记者表示,

201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1424亿斤,首次登上11000

亿斤的新台阶;人均占有粮食首次达到了850斤,超过粮食人均800斤安全标准线;除了粮食以外,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等十大农产品也是全面增产,这是16年以来的首次。 从数量上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大国,但是离农业强国的标准还很远。

农业研发投入不足1%

中国土地的单产水平还低于世界先进水平。2011~2012市场年度,美国平均每公顷大豆产量为2.79吨;巴西每公顷大豆产量为2.88吨。中国每公顷大豆产量仅1.76吨,美国单位面积产量比国产大豆高出58.5%。

决定单位产量的高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种子,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种业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与美国孟山都等跨国种业巨头相比寒碜得可怜。

孟山都公司每年投入新种子研发的费用占收入的比例在

10%左右,我国农业企业科研投入多数占收入的比例不足1%,部分上市公司研发领域的投入甚至是空白。

“这是长期以来农业积贫积弱的重要表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张利庠教授认为,由于技术研发投入

巨大,农业企业又面临着双重风险,我国大部分农业企业缺少资本,也不愿投入科研。

同时,新技术一旦投放市场,马上就被仿制,冒牌货成本和价格都很低。这导致部分农业企业的投机心理严重,缺乏科研投入动力。有种业界人士表示,国内包括一些种业类上市公司在内,宁愿花钱从外部买品种,也不愿意自己投入资金研发新种子,因为自主研发风险大,短期收益没有买种子高。

另一方面,国家对企业科研也缺乏足够投入与有效引导。一份2011年的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财政对农业科研的公共投资强度一直处在占农业GDP的0.25%左右,与目前国际平均水平1%相比有较大差距,不仅明显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国家创新体制与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也阻碍了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据了解,我国的农业科研体系基本上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立,机构学科、专业重复设置,分工不明确,跨部门、跨专业合作项目少。在这个科技创新体系中,实际上并没有设计或预留涉农企业的位置。一些科研单位往往直接进入商业化开发,导致企业很难从科研单位获得育种材料、方法等基础性研究成果,进一步开展产业化应用研究。

加工业反向拉动农业现代化

中国的绝大多数土地以非常零散的形式分配给了数以亿计的农民,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人只有不到1亩土地,土地无法给农民提供足够多的收入,因此农民也不愿意花大价钱去买优质的种子,进行土地整理,完善灌溉设施,中国农业的上游缺乏科技创新的动力。

而处于农业下游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创新动力,并以自下而上的形式作用到农业上游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推动整个农业的现代化。

益海嘉里集团是一家华人创办的粮油企业,总部在新加坡,该集团2006年成立种业公司,开展种子研发业务,如今已拥有包括佳木斯益海种业有限公司在内的五家种业公司。益海嘉里的老对手中粮集团不甘示弱,在2011年宣布投资近32亿元建立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双汇集团也在加大对养猪业的研发投入。 益海嘉里、中粮集团、双汇集团处于农业的下游环节,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已经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农业上游的种植业、养殖业仍然处于“小、散、乱”状态,上下游的现代化呈现出脱节的迹象。一位业内人士曾对本报记者感慨,像北方的一些地区,可能每个县种植的小麦品种都不一样,各家各户的施肥、田间管理也不一样,收获期有早有晚,导致加工出来的面粉品质不均,而企业需要提供质量稳定的标准化产品,导致加工企业不得不介入小麦品种的开发和推广。

“一家企业要想在行业中领跑,就必须依靠科研。”如果说以前哪家农业企业率先投入科技有可能为整个行业埋单,那么随着市场环境与国家政策的变化,企业要想立足,就必须改变“拿来主义”的现状。

“如果你不愿意的话,过去还能混,现在就得死。”张利庠说。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位置”,意味着国家将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先对重点项目进行扶持,再增加对中小企业投入,最终促使企业科研投入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对农业企业来说,这正是一个提升自身科研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机会。

张正河指出,企业可与科研单位进行“联姻”,相互合作增强科技成果转换率。对于企业自主研发,几百万产值以内的中小企业目前没有能力,以模仿为主就好,但像中粮集团、北大荒等龙头企业有必要成立研发部门,摆脱依赖国外技术的被动局面。

2012年中央将聚焦农业科技问题

2011年12月28日 05:57 已有143人阅读 字号:T | T 复制链接 打印

[世华财讯]一年一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7日起在北京举

行。围绕“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命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阐述了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继续做好“三农”工作需要把握好的若干重大问题。

温家宝提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

温家宝说,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有必要、也有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要精心设计征地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开展相关工作,明年一定要出台相应法规。”

从昨日会后新华社所发通稿的内容来看,此前各界翘首期盼的农业科技议题,涉及的并不多。对此,农业部相关人士昨日透露,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今天会公布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内容。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2004年至2011年,中央已经连续发布了8份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还是“三农”,2011年聚焦水利建设,而2012年将会聚焦农业科技。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孔祥智昨日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或将就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具体部署。

孔祥智还透露,12月29日,农业部将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农村土地产权的确权到户问题。

“政策用尽靠科技”

孔祥智告诉早报记者,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有两个大的背景,一是粮食在实现历史罕见的八连增之后,未来怎么办?二是农民收入在实现大幅增长之后,如何保持?

“这两个问题将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孔

祥智说。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院长胡必亮告诉早报记者,虽然目前中央一号文件还没有公布,但是可以预见,国家会出台实际的政策措施来解决农业科技的问题。事实上,中央一号文件前几年比较关注政策,而现在则越来越务实,每年聚焦一个主题,方便基层来执行,也反映了随着国家农村改革的深入,对解决问题也由虚到实。

今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胡必亮认为,这种增长一是靠改良品种,二是靠增加单产,其中科技是关键,未来要想保持继续增长,最终的出路还是靠科技。

胡必亮告诉早报记者,纵观中国农业多年来的发展,长期是靠政策来推动,包括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废除农业税等。

“但是我认为,解决粮食产量和质量的最终出路还是靠农业科技,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多地少的国家,土地和农业资源有限,提高单产是最有效的手段。”胡必亮说。

“此前中国的粮食增产很大程度上是靠政策因素,现在政策已经基本用尽了,以后农业发展还是需要提高单产。今年中央一号文

件聚焦水利建设,明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核心的问题就是为了提高粮食单产。”孔祥智说。

“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

胡必亮认为,发展农业科技是一个大的命题,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是核心是解决创新的问题,包括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方面,很关键的是进行良种的培育以及推广工作,良种培育方面我们做得不好,而目前的推广工作做得更差。”胡必亮说。

胡必亮认为,在农业科技发展的机制方面,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国家做最高端的科技研发,这方面必须要持续地投入;二是地方各级政府提供社会服务,建立科技服务公司,为农民提供良种服务、育苗服务、金融服务;三是做好农业科技的大众化工作,政府应该把农业知识作为公共产品免费提供给社会,让农民了解最新的技术。

胡必亮告诉早报记者,传统农业是指狭义的农业生产,是为了解决食品的供应问题,主要是进行粮棉油和畜牧业的生产。而现代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其核心是保证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能不能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能买到所需的粮食,二是能不能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买得起所需的粮食。

“现在我们国家每年的粮食供应和需求在5.5亿吨左右,粮食安全处于非常紧张的平衡状态;并且农业生产大部分是靠天吃饭,一旦出现天灾,就会减产,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胡必亮说。

胡必亮还提出,国家推动农业科技的另外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维持农村稳定。

“现在我们的粮价太低,粮食生产也没有规模经济,四五个人的家庭只有六七亩地,收入很成问题。只有依靠科技才能把粮食的总产做大,这样一部分农民则可以种植经济作物,或者去进行粮食深度加工,或者外出务工,农村才能稳定发展。”胡必亮告诉早报记者。

此外,推动农业科技进步还可以缓解环境问题。“现在中国农业生产用了大量的农药和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但是利用科技的手段,可以改良品种,减少对农药化肥的依赖,还可以利用绿色化肥,这样污染就能降下来。”胡必亮说。 之前, 中信证

券 (600030:13.46, +0.11 , ↑0.82 ) 农林牧渔行业首席分析师毛长青曾向某权威财经媒体表示,化学农业对粮食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小。

“明年将推土地确权工作”

孔祥智称,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于农民增收的问题十分重视。他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途径:一是靠土地产出,二是靠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毕竟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

孔祥智表示,虽然目前中国的《土地承包法》、《物权法》明确了农民的土地权,但是土地产权还是集体所有, 农民也没有产权证。要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第一步工作就是要确权。

孔祥智还表示,目前国家已经做了很多准备,12月29日农业部将召开会议,专门研讨这一问题,并且将在明年陆续推进这项工作。

“确权以后,农民的土地将不容别人侵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此前的乱征地乱侵权行为。此外,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民因出让土地损失很大,确权后有望在补偿上有大的提高。”孔祥智表示。(

2012年我国农业发展问题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 2012-05-18 09:37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摘要:农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鼓励利用外资的重点行业,虽然外资给中国农业市场带来了优质种子等资源,却并未带来国内农业急需的科研成果、管理经验等核心竞争力。

农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鼓励利用外资的重点行业,虽然外资给中国农业市场带来了优质种子等资源,却并未带来国内农业急需的科研成果、管理经验等核心竞争力。相反,外资垄断农产品后产生的高价格、高风险“苦果”已逐步显现。具有千年农耕文明的泱泱大国,却面临着农产品失去控制权的威胁。国内知名猎头公司锐仕方达猎头介绍,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受控于外资,农业人才大量外流,中国农业正面临着新一轮的严峻挑战。

进入5月,一场全国范围的蔬菜价格涨价蔓延,来自全国各地的数据显示,在菜农环节,一些菜农处的大白菜批发价格,已经上涨了数倍。以上海浦东花木菜场为例,5月7日白菜零售价格已接近2.5元/斤高位,“白菜卖出了猪肉价”。一年前,由于菜贱亏本,山东菜农韩进用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39岁的生命。仅仅一年之后,大白菜的价格已经“卷土重来”,但韩进的生命已无法挽回。“地头菜贱,摊头菜贵”,今年白菜价格高涨违背常理,大量蔬菜价格的反季上涨,发人深省,显然,中国农民已

经无法掌控市场需求。

外资控制我国农产品市场并不是空穴来风。5月初是东北地区春耕密集期,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发现,作为全国大豆主产区的黑龙江省,大豆播种面积大幅减少,农民改种玉米的现象颇为普遍。黑龙江省某饲料厂总经理说,“很多企业为了保持饲料生产和销售的相对稳定,省外进口大豆价格高,企业也要买。”“市场公认国产大豆供不应求,但奇怪的是,一边是国产大豆卖不出去,要靠国储收购,一边却是进口大豆大幅增加。”归根结底,是国内大豆产业受控于外资,使整个产业链失去了上下游的互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大豆市场作为我国最早开放的农产品市场,3%的低关税、不设过渡期、没有进口数量限制,导致产量高、价格低的进口大豆快速占据中国市场。

早在2009年,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一位负责人表示,“我国8000多家种子企业,没有一家市场份额达市场总量的5%,前20强的销售额加起来还不如一个孟山都外资种业。”在吉林德惠等地,农民们要买国外公司“先玉335”玉米种子,不仅要提前半年预订,每袋还得交80元订金;以色列海泽拉公司的

“189”番茄、荷兰瑞克斯旺公司的“布利塔”茄子等外资公司农产品,每克的价格都在100元以上;有些外企甚至卖出了“1克种子1克金”的天价种子。可见,外资操纵市场越演越烈,中

国农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外资农产品不只占据了国内农产品市场,而且抢夺了农业人才,锐仕方达猎头介绍,很多中高级农业人才,包括育种专家、高级技术、质量总监以及营销总监等纷纷流向外企,由于外企名气高、发展空间大,很多拥有高学历和科研能力的农业人才跳槽到外企工作。更为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来自国家花高价培养的农业专业的大量高材生,在面临高薪资、优厚待遇、出国学习等机会的诱惑时直接选择了外资而非选择中国传统的农业科研所或种子公司。而在采访中,记者遇到一位省级农业科研人员,拥有硕士学位,他表示很想跳槽到国际知名的农业方面的外企工作,并已经在猎头网站上投递了简历,等待这样的机会降临。

大量农业人才的外流让一些国内农业公司一将难求,杭州一家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公司共有14家农场,每个农场至少配备两支团队,一支技术团队、一支销售团队。技术团队里,种植专家带领技术员研发新品种果蔬,进行病虫害防治,用物理方法生产绿色蔬菜水果;销售团队则负责果蔬的市场推广。“我们至少需要8名种植专家,派往全国各地。现在最发愁的是招聘不到团队带头人。公司目前只有4位专家在进行农技指导与管理,其中3位还是兼职,只有一位退休的老专家以全职方式留在公司。”负责人说。

有业内人士介绍,国内从事规模化农业产业经营,为挖掘农产品的附加值,规避食品安全问题,也希望通过生产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拓展高端农业市场。然而国内农业的质量管理和营销管理人才十分稀缺,甚至这方面的人才几乎不存在,有的企业从相近的食品行业挖人,但也不能完全替代。

198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提出了科技兴农战略思想,至今已经有13个年头,但是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依然十分落后,外资公司已经用最先进的农业市场经济武装自己,甚至占领国际市场,抢夺专业人才,而在中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一辈年龄偏大的人群,年轻人不愿从事农业生产或者和农业相关的工作。科学技术和高端人才的严重缺乏阻碍了中国新型农业科技的推广。

虽然外资农业给中国市场带来了优质的农产品资源,其提供的优质品种具有高产、质优的特点,但是我们引进的初衷是要给国内带来急需的科研成果、管理经验等核心竞争力,而如果因为引进了外资而丧失了市场、丧失了自主研发能力、丧失了价格控制能力,直至丧失了高端人才,丧失了核心竞争力,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掌握转变发展思路、抢回高级人才是真正

实现科技兴农的第一步。

锐仕方达猎头表示,话语权的丧失、人才流向外资给中国农业市场带来极大的风险,中国农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但是未来中国将走向农业职业化的道路势在必行,农业人口将继续减少,农业人才将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像美国一样降低劳动力依存度,实现农业外包,把土地外包给专业的公司运营,使用高科技、先进的设备进行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以人才和科技的振兴为先导,才能实现中国农业千年以来的跨越式蓬勃发展。

农业跨国公司对中国农业的投资:现状、问题与建议

收藏本文 分享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在农产品方面作出了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更为苛刻的承诺,同意不对农产品出口进行补贴,并承诺将对农民的国内支持总量限制在农业生产总值的8.5%,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国内支持总量却可达到农业生产总值的10%。农业条款上的让步以及中国采取的一系列兑现承诺的措施(如削减关税、降低补贴、减少非关税壁垒等),使得农业部门成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受冲击最大的部门。一、大型农业跨国公司对中国农业投资现状分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大型农业食品类跨国公司纷纷投资中国市场,经营领域涉及种子、化肥、农产品加工、销

售等产业链条各环节,经营区域遍及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其最新动态是直接到国内租地办农场,进入农业链条的种植环节。①1.农业跨国公司在我国农产品投入环节的扩张历程伴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大型农业跨国公司开始涉足我国农产品投入环节如种子、化肥等,并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研发能力、资本运作手段加快扩张,强势渗透进我国农业产业链的源头。下面以种子市场为例分析农业跨国公司的扩张历程。以孟山都

(Monsanto)公司、杜邦(Dupunt)公司、先正达(Syn-genta)公司、利马格兰(Lima(本文共计5页

近年来,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突破50万家,实有入社农户突破4000万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6%。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分布在种植、畜牧、农机、渔业、林业、民间传统手工编织等各个产业,助农增收明显,入社农户收入比非成员同业农户收入高出20%以上。

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十分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明确提出要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加大对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域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

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并且鼓励种子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加快培养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支持拥有全国性经营网络的供销合作社和邮政物流、粮食流通、大型商贸企业等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体系的建设经营,加快发展鲜活农产品连锁配送物流中心,支持建立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等一系列支持举措,合力促进农民增收。可以看出,党中央对我国的合作社发展发展是何等重视。

为了响应联合国于2012年国际合作社年在世界范围内举办以“合作社,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同时响应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办的“2012·国际合作社年在中国”的主题活动,突出合作社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探讨合作社发展的未来方向,组委会在成功举办2011《国际合作社日》纪念活动的基础之上,值此2012国际合作社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日之际,我们将于2012年7月7日至2012年7月9日在中国·北京举办此次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供销合作发展高层论坛暨第18届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管理高峰论坛。

通过举办高层论坛、合作社运营指导培训、基地参观和优势农产品推介、学习交流等活动,交流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经验,提供农民合作社在运营中问题的系列指导解决方案。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供销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

农产品批发营销企业之间等搭建对接合作的平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相衔接,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利益各方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相关内容

  • 超好的学习计划表Excel模板
  • 今天日期2014年8月1日距考研还剩-1445天天时间 0:00-8:00 08:00-16:00 16:00-24:00 阶 段 目 标2009年1月20日休 息0 00时间 0:00-8:00 08:00-16:00 16:00-24:00阶 段 目 标2008年4月19日休 息2008年4月2 ...

  • 高二信息技术复习课教案
  • 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 高二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案 李 金 荣 复习内容:word 文档编辑 复习重点: 用WORD 打开文档.首先对WORD 的一些基本功能进行必要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并归纳这些操作方法. 1.演示WORD 的文档编辑的基本操作 2.字体设置:基本上在编辑栏中可 ...

  • 苏教版初高中中学化学目录
  •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新教材教师培训材料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单元综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单元综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 ...

  •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计划
  •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研读考纲,明确要求,注重策略,狠抓落实,重点突出,全面提高. 二.具体要求 巩固语基,加强古诗文和文学作品阅读,全面提高审题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时间安排 2015年3月上旬--2015年5月中旬 四.一轮复习学情.教情分析 (一)学情总结: 1.学生语文基础较 ...

  • 谈谈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的策略
  • 谈谈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的策略 经过高三上学期的学习,我们语文学科完成第一轮复习,在此基础上,从寒假到一模就进入了第二轮复习阶段.第二轮复习是语文科目各考点知识.能力.技巧熟练掌握.形成和运用的关键时期,在整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的同时,要做到"知识天天看,题型天天练,材料天天备";知识 ...

  • 2016-2017学年度高三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 2016-2017学年度高三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江苏省<历史考试说明>的要求,结合我区高三历史教学实际,特制定2016-2017学年度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意见. 一.2016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执行新课程标准的江苏省的高考历史命题随新课 ...

  • 201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
  • 201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 生物组 刘陈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2010届高考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又要面临2011届的高考,综合以往的复习经验及近几年高考生物题型所发生的变化,在2011年高考的复习中,本人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打算. 一.基本情况分析: 今年根据学校的安排,我的授课班级是高三(3) ...

  •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详细教材目录
  • 4.1二次函数的图像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详细教材目录 4.2二次函数的性质 §5 简单的幂函数 <数学1>(必修) 阅读材料 函数概念的发展 课题学习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集合:第二章函数:第三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第四章函数的应用 第三章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1 正整 ...

  • 一级.二级注册建筑师
  • 一篇转自ABBS的考注册建筑师的"宝典",相~当的经典,不得不转出来啊! 作者:ljpimxy 整理: nightant 修订:追风 我花了三年时间,先后通过了一级.二级注册建筑师.去年拿到了二注,一注册是新鲜出炉的.可以说,自从题目改革之后,我经历了一.二注的考试.希望我的经验 ...

  • [高考语文]最新高三语文复习经验交流材料
  • 2015年高三语文复习情况交流材料 针对我校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的现实情况,我们把高考的复习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点或专题复习阶段(第一轮复习)上学期基本结束 本阶段主要是专题复习,总目标是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增强学生的得分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具体目标是狠抓几个基础知识点如多音字. ...